显示单元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7-2  9

专利名称:显示单元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单元和显示装置,特別是涉及直视型的显示单元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源装置、对液晶显示面板供给各种电信号的电路、电源、以及收容上述组件的壳体。液晶显示面板具有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及其周边的边框区域。在显示区域设置有像素电极、TFT。在边框区域,设置有密封部和驱动电路安装部等。由于在边框区域没有排列像素,所以边框区域不会对显示起作用。虽然也在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进行窄边框化设计,但是原理上而言不能消除边框区域。若通过排列多个显示面板来构成大画面,则由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不会对显示起作用,所以图像中会出现接縫。因此,为了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设置有透光性罩的显示装置。该透光性罩的边缘部分,具有观察者侧的表面弯曲的部分。由于弯曲的部分发挥透镜的功能,所以下面将其称为“透镜部”。透光性罩的透镜部按照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和显示区域内的与边框区域相邻的区域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设置。显示区域中,将与透镜部重叠的部分称为“周边显示区域”。从排列在周边显示区域的像素射出的光被透镜部向边框区域ー侧折射。其结果是,在边框区域的前面也显示图像,画面整体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表2004 — 5245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发现利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木,在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配置透光性罩而使边框区域难以被看到吋,需要使得透镜部的厚度为边框区域的宽度的 3倍以上。因此,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由于透光性罩变厚而导致厚度与重量増加, 所以出现了便携性恶化的问题。尤其是在折叠式的显示装置中使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的情况下,由于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显示装置变厚,所以这种技术并不优选用于便携使用的情況。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比现有的技术薄的直视型的显示单元和显示装置。其目的特別是在于提供难以看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或者能够在铺设多个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的、比现有技术薄的直视型的显示单元和显示装置。另外,其目的还在于提供能够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的、比现有技术薄的折叠式的显示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发明的直视型的显示单元包括至少ー个显示面板;和配置在上述至少ー个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至少ー个透光性罩,上述至少ー个透光性罩具有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平面部;和沿第1轴与上述平面部相邻,其观察者侧表面是曲面的曲面部,上述平面部包含倾斜部,该倾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沿上述第1轴,随着远离上述曲面部而减小。上述第1轴是例如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至少ー个透光性罩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在上述曲面部与上述平面部的边界最大。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至少ー个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设置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边框区域,上述倾斜部延伸设置至上述边框区域中配置有上述曲面部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部分和上述显示区域的边界。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倾斜部按照与上述曲面部相邻的方式设置。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至少ー个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设置在上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边框区域,上述曲面部使从上述显示区域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上述边框区域ー侧折射。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平面部的截面形状是楔形。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至少ー个透光性罩使用例如丙烯酸树脂通过注塑(射出)成型而形成。基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作为上述的显示单元的第1显示单元;和第2显示单元,上述第1显示单元具有第1显示面板;和配置在上述第1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1 透光性罩,上述第2显示单元具有第2显示面板;和配置在上述第2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2透光性罩,上述第1透光性罩具有第1平面部;和沿上述第1轴与上述第1平面部相邻的第1曲面部,上述第2透光性罩具有第2平面部;和沿上述第1轴与上述第2平面部相邻的第2曲面部,上述第1曲面部沿上述第1轴与上述第2曲面部相邻。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第1曲面部的侧面与上述第1曲面部的背面侧表面所成的角不足90°,上述第2曲面部的侧面与上述第2曲面部的背面侧表面所成的角不足 90°。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曲面部与上述平面部的边界处的、上述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不足上述边框区域的沿上述第1轴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的 3倍。基于本发明的其他的显示装置是折叠式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作为上述的显示单元的第1显示单元和第2显示单元;和具有唯一的旋转轴的单轴铰接装置,该显示装置中,上述第1显示单元具有第1显示面板;和配置在上述第1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1透光性罩,上述第2显示单元具有第2显示面板;和配置在上述第2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2透光性罩,上述第1显示单元与上述第2显示单元按照经由上述唯一的旋转轴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基于本发明的其他的显示装置是折叠式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作为上述的显示单元的第1显示单元和第2显示单元;和双轴铰接装置,该显示装置中,上述第1显示単元具有第1显示面板;和配置在上述第1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1透光性罩,上述第2显示单元具有第2显示面板;和配置在上述第2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2透光性罩,上述第1显示单元与上述第2显示单元按照通过上述双轴铰接装置,上述第1显示单元能够围绕第1旋转轴旋转,并且上述第2显示单元能够围绕与上述第1旋转轴平行的第2 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连接,上述第1透光性罩具有第1平面部;和与上述第1平面部相邻的第1曲面部,上述第2透光性罩具有 第2平面部;和与上述第2平面部相邻的第2曲面部, 上述第1平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上述第1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是以第1中心轴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上述第2平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上述第2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是以第2中心轴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上述双轴铰接装置的上述第 1旋转轴与上述第1透光性罩的上述第1中心轴一致,上述双轴铰接装置的上述第2旋转轴与上述第2透光性罩的上述第2中心轴一致。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第1显示面板具有第1显示区域;和设置在上述第1 显示区域的外侧的第1边框区域,上述第2显示面板具有第2显示区域;和设置在上述第 2显示区域的外侧的第2边框区域,上述第1曲面部使从与上述第1边框区域相邻的上述第1显示区域内的第1周边显示区域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上述第1边框区域ー侧折射,上述第2曲面部使从与上述第2边框区域相邻的上述第2显示区域内的第2周边显示区域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上述第2边框区域ー侧折射。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第1显示单元与上述第2显示单元开闭吋,上述第1 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上述第2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接触,并且上述第1显示单元与上述第2显示单元,按照满足上述第1显示单元以上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角度与上述第2显示单元以上述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角度相等的关系的方式,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第1显示单元与上述第2显示单元开闭吋,上述双轴铰接装置按照满足下述关系的方式连接上述第1显示单元与上述第2显示单元,该关系为 上述第1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上述第2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接触,且包含上述第1 及第2旋转轴的平面和上述第1平面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所成的角与上述平面和上述第 2平面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所成的角相等。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在上述第1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上述第2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上述第1显示单元与上述第2显示单元均等地开闭。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第1显示单元还包括与上述第1中心轴平行延伸、并配置在上述第1显示面板的侧面的第1透光性壳体部,上述第2显示单元还包括与上述第 2中心轴平行延伸、并配置在上述第2显示面板的侧面的第2透光性壳体部,上述第1显示面板具有 第1显示区域;和设置在上述第1显示区域的外侧的第1边框区域,上述第2显示面板具有第2显示区域;和设置在上述第2显示区域的外侧的第2边框区域,上述第1 透光性壳体部按照上述第1透光性罩的上述第1曲面部的端边存在于上述第1透光性壳体部的端面的观察者侧的方式配置,上述第2透光性壳体部按照上述第2透光性罩的上述第 2曲面部的端边存在于上述第2透光性壳体部的端面的观察者侧的方式配置,上述第1透光性壳体部与上述第1透光性罩一体形成,上述第2透光性壳体部与上述第2透光性罩ー 体形成,上述第1曲面部使从与上述第1边框区域相邻的上述第1显示区域内的第1周边显示区域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上述第1边框区域ー侧折射,上述第2曲面部使从与上述第 2边框区域相邻的上述第2显示区域内的第2周边显示区域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上述第2 边框区域ー侧折射,从上述第1显示面板的上述第1周边显示区域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上述第1透光性壳体部的观察者侧射出,从上述第2显示面板的上述第2周边显示区域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上述第2透光性壳体部的观察者侧射出。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第1透光性壳体部的上述端面,按照上述第1透光性壳体部的上述端面与上述第1显示面板的上述侧面的距离,从观察者侧向着背面侧变大的方式形成,上述第2透光性壳体部的上述端面,按照上述第2透光性壳体部的上述端面与上述第2显示面板的上述侧面的距离,从观察者侧向着背面侧变大的方式形成。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第1显示单元还包括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第1平面壳体部;和观察者侧表面是以上述第1中心轴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的第1曲面壳体部,上述第2显示单元还具有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第2平面壳体部;和观察者侧表面是以上述第2中心轴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的第2曲面壳体部,上述第1平面壳体部按照与上述第1透光性罩的上述第1平面部相邻的方式配置,上述第2平面壳体部按照与上述第2透光性罩的上述第2平面部相邻的方式配置,上述第1曲面壳体部按照与上述第1透光性罩的上述第1曲面部相邻的方式配置,上述第2曲面壳体部按照与上述第2透光性罩的上述第2曲面部相邻的方式配置,上述第1曲面壳体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与上述第1中心轴的距离大于上述第1曲面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与上述第1中心轴的距离, 上述第2曲面壳体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与上述第2中心轴的距离大于上述第2曲面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与上述第2中心轴的距离。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在上述第1曲面壳体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设置有第1凹凸结构,在上述第2曲面壳体部的上述观察者侧表面设置有与上述第1凹凸结构啮合的第 2凹凸结构。基于本发明的其他的显示装置是折叠式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作为上述的显示单元的第1显示单元和第2显示单元;和双轴铰接装置,上述第1显示单元具有第 1显示面板;配置在上述第1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1透光性罩;和第1壳体,上述第2 显示单元具有第2显示面板;配置在上述第2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2透光性罩;和第 2壳体,上述第1显示单元与上述第2显示单元,通过上述双轴铰接装置,按照上述第1显示単元能够围绕第1旋转轴旋转并且上述第2显示单元能够围绕与上述第1旋转轴平行的第2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连接,上述第1壳体具有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第1平面壳体部; 和观察者侧表面是以第1中心轴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的第1曲面壳体部,上述第 2壳体具有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第2平面壳体部;和观察者侧表面是以第2中心轴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的第2曲面壳体部,上述第1透光性罩具有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第1平面部;和观察者侧表面的与上述第1中心轴垂直的截面是由非球面函数规定的曲线的第1曲面部,上述第2透光性罩具有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第2平面部;和观察者侧表面的与上述第2中心轴垂直的截面是由非球面函数规定的曲线的第2曲面部,上述双轴铰接装置的上述第1旋转轴与上述第1壳体的上述第1中心轴一致,上述双轴铰接装置的上述第2旋转轴与上述第2壳体的上述第2中心轴一致,上述第1透光性罩按照上述第1 曲面部与上述第1曲面壳体部相邻、并且上述第1平面部与上述第1平面壳体部相邻的方式配置,上述第2透光性罩按照上述第2曲面部与上述第2曲面壳体部相邻、并且上述第2 平面部与上述第2平面壳体部相邻的方式配置。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第1平面壳体部具有第1倾斜壳体部,该第1倾斜壳体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沿着上述第1轴,随着远离上述第1平面壳体部与上述第1曲面壳体部的边界而减小,上述第2平面壳体部具有第2倾斜壳体部,该第2倾斜壳体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沿着上述第1轴,随着远离上述第2平面壳体部与上述第2曲面壳体部的边界而减小。基于本发明的其他的显示装置包括作为上述的显示单元的第1显示单元与第2 显示单元,上述第1显示单元具有第1显示面板;和配置在上述第1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1透光性罩,上述第2显示单元具有第2显示面板;和配置在上述第2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2透光性罩,上述第1透光性罩具有第1平面部;和沿着上述第1轴与上述第 1平面部相邻的第1曲面部,上述第2透光性罩具有第2平面部;和沿着上述第1轴与上述第2平面部相邻的第2曲面部,上述第1显示单元与上述第2显示单元,按照下述方式相邻上述第1曲面部ー侧的、上述第1显示面板的背面侧表面的端部,与上述第2曲面部一侧的相反侧的、上述第2平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的端部重叠。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第1显示单元还具有配置在上述第1显示面板的背面侧的底壳体部,在上述第1曲面部ー侧的、上述底壳体部的端部形成有切ロ部,该切ロ部具有与上述第2曲面部一侧的的相反侧的、上述第2平面部的端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至少ー个显示面板的背面侧的、配置电池和/或者电路基板的区域的截面形状是楔形。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基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还具备向着上述至少ー个显示面板射出光的背光源装置,上述背光源装置具有截面形状为楔形的导光板和光源。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显示面板是触摸面板。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显示装置是智能电话。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显示装置是电子书。在ー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显示装置是用于娱乐设施的显示装置。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难以看到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或者能够在铺设多个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的、比现有技术薄的直视型的显示单元和显示装置。特别是提供了能够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的、比现有技术薄的折叠式的显示装置。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示意截面图。图2是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端部的示意截面图。图3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200a的端部的示意截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200a的设计值的例子的图。图5 (a)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400a的示意的截面图,(b)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400b的示意截面图。图6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示意截面图。图7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示意截面图。图8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C的示意截面图。图9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光线跟踪模拟结果的图。
图10是表示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C的光线跟踪模拟结果的图。图11 (a)、(b)、(c)及(d)分别是张角(孔径角,aperture angle)为 180°、135°、 90°及0°时的液晶显示装置100D的示意截面图。图12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示意的立体图。图13 (a)及(b)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图,(a)是示意平面图,(b)是沿着 (a)中的线13B — 13B’的示意截面图。图14 (a)、(b)、(c)及(d)分别是张角为180°、135°、90°及0°时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示意截面图。图15 (a)是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闭状态的示意的截面图,(b)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E的闭状态的示意截面图。图16 (a)是液晶显示装置100F的闭状态的示意的截面图,(b)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F的闭状态的示意截面图。图17是液晶显示装置100G的示意截面图。图18是液晶显示单元IOOg的端部的示意截面图。图19 (a)是液晶显示装置100H的示意的截面图,(b)是液晶显示装置1001的示意截面图。图20是液晶显示装置100J的示意的立体图。图21 (a)及(b)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J的图,(a)是示意平面图,(b)是沿着 (a)中的线21B — 21B’的示意截面图。图22是液晶显示装置100J的示意的立体图。图23 (a)及(b)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K的图,(a)是示意的截面图,(b)是示意的立体图。图M (a)及(b)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L的图,(a)是示意的截面图,(b)是示意的立体图。图25是液晶显示装置100M的示意截面图。图沈是液晶显示装置100M的示意截面图。图27 (a)及(b)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N的图,(a)是示意的立体图,(b)是示意的截面图。图观(a)是液晶显示装置100N的示意的截面图,(b)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 200N的示意截面图。图四(a)是液晶显示装置IOONa的示意的截面图,(b)是液晶显示装置IOONb的示意截面图。图30 (a)及(b)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P的图,(a)是示意平面图,(b)是沿着 (a)中的线30B-30B,的示意的截面图。图31 (a)、(b)及(c)分别是张角为135°、90°及0°时的液晶显示装置100P的示意截面图。图32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P的示意截面图。图33 (a)、(b)及(c)分别是张角为135°、90°及0°时的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P的示意截面图。
1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图,说明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单元和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的显示单元和显示装置并不限定于下述的例子。首先,參照图1及图2,说明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构成。 图1是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示意截面图。图2是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端部的示意截面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单元IOOa具备液晶显示面板10、和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 的观察者侧的透光性罩20。液晶显示面板10是公知的液晶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具有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IOA和设置在显示区域IOA的外侧的边框区域10F。如图1所示,透光性罩20具有平面部M和沿着第1轴(这里是水平方向)与平面部M相邻的曲面部22。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2 是平面。曲面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是曲面。如图2所示,曲面部22的配置位置,与包含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10F、和与边框区域IOF相邻的显示区域IOA内的周边显示区域IOD的区域重叠。例如,如图2所示, 曲面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的截面形状是中心角为90°的圆弧。图2示意性地表示从液晶显示面板10射出并入射到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22的光线。如图2所示,从周边显示区域IOD射出的光入射到曲面部22,在曲面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 折射,沿着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的法线方向前迸。因此,形成在周边显示区域IOD的图像在由周边显示区域IOD和边框区域IOF构成的区域被放大。虽然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IOF由于没有排列像素而不显示图像,但是通过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观察者侧配置具有曲面部22 的透光性罩20,能够使边框区域IOF难以被看到。S卩,曲面部22与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透镜部”同样,发挥透镜的功能。平面部M包含倾斜部,该倾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在沿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2而减小。例如,如图1所示,倾斜部延伸设置至边框区域IOF中的、位于配置有曲面部22的ー侧的相反侧的部分。另外,如图1所示,倾斜部与曲面部22相邻。S卩,如图1所示,倾斜部配置的区域,由显示区域IOA中的周边显示区域IOD 以外的区域(图2所示的中央显示区域10B)、和边框区域IOF中的位于配置有曲面部22的 ー侧的相反侧的部分构成。即,如图1所示,平面部M只由倾斜部构成,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2 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2 (随着远离曲面部22与平面部M的边界Bi)而减小。換言之,如图1所示,平面部M的截面形状是楔形。再者,平面部M也可以并不只是由倾斜部构成,例如,如后所述,在平面部处,除了倾斜部以外,也可以包含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平行的平坦部。由于液晶显示单元 IOOa的平面部M具有倾斜部,所以能够如下所述实现薄型化及轻型化。下面,说明能够令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透光性罩20比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 200a的透光性罩还薄的情況。首先,參照图3,说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200a。图3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 200a的端部的示意截面图。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单元200a具有液晶显示面板210、和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10的观察者侧的透光性罩220。液晶显示面板210具有显示区域210A和边框区域210F。液晶显示单元200a与液晶显示单元IOOa (图2)相比,其透光性罩的形状不同。透光性罩220具有平面部224与曲面部222,平面部224的观察者侧表面22 与背面侧表面22 平行。如图3的示意表示,从液晶显示面板210的周边显示区域210D射出的光入射到曲面部222,在曲面部2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 折射。因此,形成在周边显示区域210D的图像在由周边显示区域210D及边框区域210F构成的区域被放大,所以难以看到边框区域210F。随后,參照图4,说明液晶显示单元200a的设计值的例子。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 发现为了在端处难以看到边框区域210F (S卩,将图像显示至曲面部222的端处为止),曲面部222的厚度H2必须是边框区域210F的宽度W21 (边框区域210F的水平方向的宽度)的 3倍以上。例如,在边框区域210F的宽度W21是2. Omm吋,为了将图像显示至边框区域210F 的端处,需要令曲面部222的厚度H2为6. Omm以上。例如,在需要曲面部222的厚度H2为 7. Omm吋,由于平面部224的观察者侧表面22 与背面侧表面22 平行,所以平面部2M 的厚度在整个平面部2M都是7. 0mm。排列有多个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在相互相邻的显示面板之间存在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中,包含各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在存在这些间隙或者连接部的情况下,也包含这些间隙或连接部。排列有多个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为了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需要在该非显示区域上显示图像。例如,在非显示区域只由相互相邻的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构成的情况下,为了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需要将图像显示至相互相邻的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端处为止。非显示区域在相互相邻的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以外包含这些间隙和连接部的情况下,为了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需要将图像显示至比边框区域的端处更靠外侧为止,所以需要进ー步増大曲面部的厚度。另外,非显示区域越大,为了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 越需要増大曲面部的厚度。因此,尤其在排列有多个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为了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透光性罩变厚。另外,尤其在具有多个显示面板的折叠式的显示装置中,在为了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而在显示面板上配置具有曲面部的透光性罩时,由于折叠时的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变大,所以并不优选适用于便携使用的情況。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透光性罩20的平面部M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2 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2而减小。因此,透光性罩20的平面部M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200a的透光性罩220的平面部2 相比,能够更薄。另ー方面,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透光性罩20 的曲面部22的厚度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200a的透光性罩220的曲面部222的厚度相同。因此,液晶显示单元IOOa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200a程度相当,都难以看到边框区域10F。这样,得到了难以看到边框区域IOF但是却比现有技术薄的液晶显示单元100a。另外,液晶显示单元IOOa比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单元更轻。因此,便携性良好。作为透光性罩20的设计值的例子,图1所示的边框区域IOF的宽度Wl为2. Omm, 曲面部22的厚度Hl为7. Omm,曲面部22所在的ー侧的相反侧的平面部M的端部的厚度 hi为1. 0mm。再者,边框区域IOF的宽度Wl是边框区域IOF沿着第1轴的方向(水平方向) 的宽度。这时,能够使得平面部M的端部的厚度hi为上述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200a的透光性罩220的平面部224的厚度的1 / 7左右。另外,这时,液晶显示单元100a,能够直到端处都难以看到边框区域10F。即,能够将图像显示至曲面部22的端处。
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透光性罩20的观察者侧表面20a与背面侧表面20c的距离,在曲面部22与平面部M的边界Bl处最大。根据该结构,如下所述,液晶显示単元IOOa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400a (图5 Ca 相比,能够抑制观察者感受到不协调的感觉。作为不改变曲面部的厚度而将透光性罩变薄的方法,考虑了下述方案,例如,如图 5 (a)所示的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400a那样,将透光性罩420a的平面部424的整体变薄。但是,液晶显示单元400a中,平面部4 与曲面部422之间存在高度差,所以也会考虑到由于识别出该高度差,而导致液晶显示单元400a的观察者感受到不协调的感觉。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单元IOOa中,如图1所示,由于不存在液晶显示单元400a中的上述高度差,所以能够抑制观察者感受到不协调的感觉。为了消除液晶显示单元400a的上述高度差,考虑了下述方案,例如,如图5 (b)所示的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400b那样,令透光性罩420b的曲面部422b成为观察者侧表面是半圆柱的曲面状的曲面部。如图5 (b)所示,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400b中,透光性罩420b的曲面部422b的观察者侧表面是半圆柱的曲面状,曲面部422b具有第1曲面部分 421和第2曲面部分423,其中,该第1曲面部分421具有与液晶显示单元400a (图5 (a)) 的曲面部422相同的形状,该第2曲面部分423存在于第1曲面部分421与平面部424b之间,其观察者侧表面的形状与第1曲面部分421的观察者侧表面对称。透光性罩420b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在第1曲面部分421与第2曲面部分423的边界B41处最大。另外,如图5 (b)所示,液晶显示单元400b的平面部424b的观察者侧表面是与背面侧表面平行的平面。由于在液晶显示单元400b中不存在上述液晶显示单元400a那样的高度差,所以不会给观察者带来高度差导致的不协调的感觉。但是,也存在由于识别出液晶显示単元400b的曲面部422b与平面部424b的边界B42而使观察者感受到不协调的感觉的情況。如图5 (b)所示,平面部424b与曲面部422b的边界B42处的、曲面部422b的观察者侧表面与平面部424b的观察者侧表面所成的角β (曲面部422b的观察者侧表面的截面在边界B42处的切线,与表示平面部424b的观察者侧表面的截面的直线所成的角)是90° 左右。可以认为,因识别出边界B42而引起的不协调的感觉,是角β越小,越明显,其中角 β是平面部424b与曲面部422b的边界B42处的、曲面部422b的观察者侧表面与平面部 424b的观察者侧表面所成的角。如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透光性罩20那样,若透光性罩 20的观察者侧表面20a与背面侧表面20c之间的距离,在曲面部22与平面部M的边界Bl 处最大,则边界Bl处的曲面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 与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2 所成的角与图5 (b)所示的液晶显示单元400b的角β相比,变大,所以能够抑制液晶显示单元400b那样的不协调的感觉。再者,即使透光性罩20的观察者侧表面20a与背面侧表面20c的距离变得最大的位置不是在曲面部22与平面部M的边界Bl时,观察者侧表面2 与背面侧表面2 的距离在沿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2而减小的倾斜部,包含于平面部24,由此,边界 Bl处的、曲面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与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2 所成的角比液晶显示单元400b (图5 (b))中的角β大,所以能够抑制液晶显示单元400b那样的不协调的感觉。液晶显示单元400b中,如上所述,平面部424b的观察者侧表面平行于背面侧表面,所以也平行于液晶显示面板410的显示面。如液晶显示单元IOOa (图1)那样,若在平面部 M包含上述倾斜部,则在边界Bi,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Ma,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0 的显示面而言,按照观察者侧表面2 与显示面的距离随着远离曲面部22而减小的方式倾斜。这时,边界Bl处的、曲面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与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2 所成的角,与液晶显示单元400b相比,只变大了观察者侧表面2 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0 的显示面的倾斜的量。另外,透光性罩20的观察者侧表面20a与背面侧表面20c的距离变得最大的位置不是边界Bl的情况下,平面部M与曲面部22之间存在高度差吋,通过使平面部M的在曲面部22侧的部分为倾斜部,能够縮小上述高度差。若在平面部M含有倾斜部,则平面部M 的厚度在与曲面部22相邻的部分变大,所以平面部M与曲面部22的高度差变小。如液晶显示单元IOOa那样,只要是在曲面部22上显示图像的结构,从供给到液晶显示面板10的像素的显示信号的观点出发,优选,透光性罩20的观察者侧表面20a与背面侧表面20c的距离在曲面部22与平面部M的边界Bl最大。如液晶显示单元400b,透光性罩420b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若在曲面部422b的观察者侧表面上最大,则从液晶显示面板410入射到曲面部422b的光中,入射到第1曲面部分421的光与入射到第 2曲面部分423的光向相互相反侧折射。如后所述,液晶显示单元IOOa中,通过使从周边显示区域IOD射出的光在曲面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 折射而难以看到边框区域IOF的情况下,例如,压缩供给到周边显示区域IOD内的像素的显示信号。如液晶显示单元400b,若存在使所入射的光向相互相反侧折射的两个曲面部分,则供给到液晶显示面板410的像素的显示信号变复杂。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22配置在边框区域IOF及显示区域 IOA的一部分(周边显示区域10D)上,但是,例如,如后述的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P (图30及31)那样,使得曲面部27的曲率半径比边框区域IOF的宽度小也可以。即,成为将曲面部27配置在边框区域IOF的一部分的观察者侧的结构。液晶显示装置100P (图30)的曲面部27配置在边框区域IOF的一部分的观察者侧,所以不会在曲面部27上显示图像。尤其,如液晶显示装置100P,不在曲面部上显示图像的情况下,透光性罩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在曲面部与平面部的边界处没有成为最大也是可以的。由于不会在曲面部27上显示图像,所以可以认为观察者不会感受到液晶显示单元400b (图5 (b))那样的不协调的感觉。另外,这也是因为显示信号不会如上述那样变复杂。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 的截面形状是中心角为90°的圆弧,但是即使观察者侧表面22a的截面形状是中心角小于 90°的圆弧,也能够通过在边框区域IOF上显示图像的一部分,得到难以看到边框区域IOF 且比现有技术薄的显示单元。再者,观察者侧表面22a的截面形状是中心角大于90°的圆弧的情况下,如液晶显示单元400b的透光性罩420b,透光性罩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在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上最大。因此,这时,观察者会出现液晶显示单元400b 那样的不协调的感觉。再者,例如观察者侧表面22a的截面形状是中心角比90°稍大的圆弧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上述不协调的感觉。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透光性罩20的平面部M只由倾斜部构成,但是平面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平面部也可以具有例如倾斜部和平坦部,该平坦部设置于倾斜部的外側,其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平行。平面部也可以具有例如下述的倾斜部和平坦部,该倾斜部延伸设置至边框区域IOF中、配置有曲面部22的ー侧的相反侧的部分和显示区域IOA的边界;该平坦部配置在边框区域IOF中、配置有曲面部22的ー侧的相反侧的部分上。即使平面部M是具有倾斜部与平坦部的结构,也能够实现液晶显示单元的薄型化。再者,后述的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都说明透光性罩的平面部只由倾斜部构成的情況。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单元IOOa例示了与曲面部22相邻的平面部M只由倾斜部构成的情況。即,例示了倾斜部与曲面部22相邻设置的情況。通过倾斜部与曲面部22相邻设置,例如,与在曲面部22和倾斜部之间,设置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平行的平坦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透光性罩的薄型化。透光性罩20能够通过使用例如丙烯系树脂,利用注塑成型而形成。平面部M的端部的厚度hi从原理上说也可以是0mm,但是,基于例如注塑成型而形成时,从利于生产的角度出发,优选大约0. 3mm以上。液晶显示单元IOOa的液晶显示面板10,如上所述,是公知的任意的液晶显示面板即可,例如是TFT型的VA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具有上基板 11及下基板12,在上基板11与下基板1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13。在下基板12设置有例如 TFT和像素电极,在上基板11设置有例如彩色滤光片层和相对电扱。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IOF形成有密封部16和驱动电路等。另外,形成在周边显示区域IOD的图像,通过曲面部22,在由边框区域IOF及周边显示区域IOD构成的区域被放大显示,所以形成在周边显示区域IOD的图像,优选,与形成在显示区域IOA中的、周边显示区域IOD以外的区域的中央显示区域IOB的图像相比,得到压縮。例如,通过压缩供给到排列在周边显示区域IOD的像素的显示信号,能够在周边显示区域IOD形成压缩后的图像。另外,这里例示的液晶显示单元IOOa使用透射型的液晶显示面板10,所以具备背光源装置40。背光源装置40由例如LED、导光板、扩散板和棱镜片等光学片构成,是称为边光方式的背光源装置。作为液晶显示面板10,也可以使用例如,高分子分散型液晶显示面板、反射型液晶显示面板。作为液晶显示面板10,在使用反射型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背光源装置40不是必需的。另外,液晶显示单元IOOa中,液晶显示面板10与透光性罩20之间设置有光学膜部62,光学膜部62包含例如偏光板、相位差板等。再者,也可以省略光学膜部62。这里,虽然例示了液晶显示单元,但是也能够得到使用液晶显示面板以外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单元。例如,也能够使用PDP用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等。 如有机EL显示面板,使用自发光型的显示面板吋,背光源装置能够省略。随后,对平铺有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进行说明。图6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示意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B具有液晶显示单元IOOb及100b’。液晶显示装置100B是平铺有两个液晶显示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再者,平铺能够按照现有的方法进行。液晶显示单元IOOb及液晶显示单元100b’与上述液晶显示单元IOOa (图1及2)具有相同的构成。液晶显示单元IOOb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观察者侧的透光性罩20。同样,液晶显示单元100b’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 的观察者侧的透光性罩20’。透光性罩20具有平面部M与曲面部22,透光性罩20’具有平面部24’与曲面部22’。液晶显示单元IOOb与液晶显示单元100b’按照曲面部22与曲面部22’沿着第1轴(水平方向)相互相邻的方式配置。透光性罩20的观察者侧表面20a与背面侧表面20c的距离,在曲面部22与平面部M的边界B12最大。另外,透光性罩20’的观察者侧表面20a’与背面侧表面20c’的距离,在曲面部22’与平面部M’的边界B14最大。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2 是平面。 平面部M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2 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第1 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2而减小。曲面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 是曲面。同样,透光性罩20’具有平面部24’与曲面部22’。平面部24’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Ma’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2’而减小。 液晶显示单元IOOb及100b’中的平面部M及24,包含倾斜部,所以与液晶显示单元IOOa (图1)同样,透光性罩20及20,是薄的。再者,虽然液晶显示单元IOOb及100b’的平面部 M及24’只由倾斜部构成,但其也可以包含倾斜部以外的部分。液晶显示面板10具有排列着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IOA和边框区域10F,液晶显示面板10’具有排列着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10A’和边框区域10F’。由于在边框区域IOF及边框区域10F’中不显示图像,所以若在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显示ー个图像,则边框区域 10F、边框区域10F,及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边IOd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边10d,之间的部分构成的非显示区域10FF,被识别为接縫。图6示意性地表示从液晶显示面板10射出而入射到透光性罩20的光线、及从液晶显示面板10’射出而入射到透光性罩20’的光线。如图6所示,由于入射到曲面部22的光,按照与液晶显示单元IOOa相同的原理,在曲面部22的观察者侧表面2 折射,所以,能够难以看到液晶显示单元IOOb的边框区域10F。同样,能够难以看到液晶显示单元100b’ 的边框区域10F’。另外,如液晶显示单元IOOa那样,通过将图像显示至曲面部22的端处, 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边IOd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边10d’之间的部分处也能够显示图像。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B难以看到非显示区域10FF。另外,从中央显示区域IOB及 IOB'射出的光分別入射到平面部M及24’,并向着与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2 及平面部对’的观察者侧表面Ma’垂直的方向前进。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B能够显示画面整体没有接缝的图像。这样,通过平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单元IOOb及100b’,能够得到难以看到接缝并且薄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虽然液晶显示装置100B的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22的侧面22b与透光性罩20, 的曲面部22’的侧面22b’没有接触,但是如图7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C,透光性罩20 的曲面部26的侧面^b与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沈’的侧面^b'也可以接触。这时,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沈的侧面^b与背面侧表面26c所成的角α及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沈’的侧面^b’与背面侧表面沈ビ所成的角α,不足90°。如下所述,液晶显示装置 100C与液晶显示装置100Β相比,能够缩窄非显示区域10FF,所以能够将透光性罩20及20,进ー步变薄。如图7所示,曲面部沈的侧面^b与曲面部26’的侧面^b’接触,所以能够按照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边IOd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边10d’接触的方式,配置液晶显示面板10与液晶显示面板10’。因此,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边IOd和液晶显示面板10’的端边10d,分离的液晶显示装置100B (图6)相比,能够缩窄非显示区域10FF。如上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宽度越大,越有必要増大曲面部的曲率半径,但是液晶显示装置100C与液晶显示装置100B相比,能够縮小非显示区域10FF,所以能够缩小曲面部沈的曲率半径。因此, 液晶显示装置100C与液晶显示装置100B相比,能够减小透光性罩20的整体的厚度。液晶显示装置100B中,为了难以看到非显示区域10FF,需要使得曲面部22的厚度为边框区域 IOF的宽度的3倍以上,但是液晶显示装置100C中,例如,能够使得曲面部沈的厚度不足边框区域IOF的宽度的3倍。再者,后述的基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 (图12 14)等中,例示了具有曲面部沈的侧面^b与曲面部26’的侧面沈b’接触,边框区域IOF的端边与边框区域10F’的端边接触的构成的情況,但是即使不具有这样的构成, 通过平面部包含倾斜部,也能够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及轻型化。随后,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C的光线追跡模拟結果,表示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C同样,能够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图9及图10中分别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C及液晶显示装置200C的光线跟踪模拟結果。如图8所示,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C具有液晶显示单元200b及液晶显示单元200b,,该液晶显示单元200b及液晶显示单元200b,具有与液晶显示单元200a相同的构成。图8示意性地表示从液晶显示面板210及210’入射到透光性罩220及220’,向着观察者侧射出的光线。如图8所示,从液晶显示面板210的周边显示区域210D射出的光入射到曲面部226,在曲面部226的观察者侧表面226a折射,沿着与液晶显示面板210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前迸。从液晶显示面板210’的周边显示区域210D’射出的光也同样,在曲面部226’的观察者侧表面2^a’折射,沿着与液晶显示面板210’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前迸。 从中央显示区域210B及210B’射出的光,分別入射到平面部2M及224’,沿着与液晶显示面板210及液晶显示面板210’的显示面垂直的方向前迸。从图10所示的光线跟踪模拟结果可知,根据參照图8示意性地说明的原理,从周边显示区域210D及210D’射出的光向曲面部2 及226,的观察者侧表面226a及226a,整体射出,从中央显示区域210A及210A, 射出的光向平面部2M及224’的观察者侧表面22 及224a’射出。因此,由于从平面部 224、224’、曲面部2 及226’的观察者侧射出光,所以液晶显示装置200C能够在画面整体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C中,如图9所示,从液晶显示面板10 的周边显示区域IOD射出的光入射到曲面部沈,在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折射,沿着与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2 垂直的方向前迸。从液晶显示面板10’的周边显示区域 IOD'射出的光也是一祥,在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沈a’折射,沿着与平面部对’的观察者侧表面Ma’垂直的方向前迸。从中央显示区域IOB及10B’射出的光,分別入射到平面部M及对,,沿着与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2 及平面部对’的观察者侧表面Ma, 垂直的方向前迸。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C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C同样,能够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
这样,液晶显示装置100C能够维持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C相同程度的光学效果,并实现薄型化。随后,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图1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100D)。图1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D是折叠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D具备液晶显示单元100d、液晶显示单元100d’与铰接装置30d。铰接装置30d是具有唯一的铰轴的单轴铰接装置,液晶显示单元IOOd及100d’都能够围绕铰轴规定的旋转轴Ld旋转。液晶显示单元IOOd与100d’能够通过铰接装置30d 相互连接。图11 (a)、(b)、(c)及(d)是张角θ d为180°、135°、90°及0°时的液晶显示装置100D的示意截面图。如图11 (b)及(c)所示,张角θ d是透光性罩20的平面部M 的观察者侧表面Ma的延长面与平面部对’的观察者侧表面Ma’的延长面所成的角,这里,0° く ed<180°。如图11 (a)、(b)、(c)及(d)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D能够具有开状态(张角Θ(1=180° )、闭状态(ed = o° )及这两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0° く ed < 180° )。液晶显示单元IOOd及単元100d,具有与液晶显示装置100C (图7)的液晶显示単元100c及100c’相同的构成。液晶显示单元IOOd及100d’能够将形成在周边显示区域 10D及10D,的图像显示在曲面部沈及沈,的观察者侧。液晶显示装置100D与图7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C同样,在周边显示区域10D及10D,显示的图像,显示于曲面部沈及 26,的观察者侧,所以当张角ed为180°时(图11 (a)),能够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另外,液晶显示单元IOOd的透光性罩20的平面部M包含倾斜部,该倾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2 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沈而減少。同样,液晶显示单元100d’的透光性罩20’的平面部24’包含倾斜部,该倾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Ma’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沈’ 而減少。因此,液晶显示单元IOOd及100d’,与透光性罩的平面部不具有倾斜部而观察者侧表面和背面侧表面是平行的情况相比要薄。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D在折叠的状态下也是薄的,所以便携性优异。随后,说明基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图12 1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图1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是折叠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与液晶显示装置 100D (图11)相比,铰接装置的构造不同。图12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示意的立体图。图13(a)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E 的示意的平面图,图13 (b)表示沿着图13 (a)中的13B — 13B’线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 的示意的截面图。如图1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E具备液晶显示单元100e、液晶显示单元100e,和双轴铰接装置30。如图13 (a)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E具有按照隔着液晶显示单元IOOe 及100e’相互相対的方式设置有的两个双轴铰接装置30。液晶显示装置100E通过具备双轴铰接装置30,如后所述,与液晶显示装置100D (图11)相比,能够縮小非显示区域的宽度。液晶显示单元IOOe及100e,具有与液晶显示装置100C (图7)的液晶显示单元 100c及100c’相同的构成。液晶显示单元IOOe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和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观察者侧的透光性罩20。同样,液晶显示单元100e’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和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观察者侧的透光性罩20’。各双轴铰接装置30具有第1铰轴32、第2铰轴34和连接第1铰轴32与第2铰轴;34的连接部件36。第1铰轴32与第2铰轴34相互平行配置。第1铰轴32固定于透光性罩20,第2铰轴34固定于透光性罩20’。液晶显示单元IOOe能够围绕由第1铰轴32规定的第1旋转轴Ll旋转,液晶显示单元100e’能够围绕由第2铰轴34规定的第2旋转轴 L2旋转。各双轴铰接装置30由连接部件36相互连接液晶显示单元IOOe与液晶显示单元 100e’。如图13 (b)所示,液晶显示单元IOOe具有的透光性罩20,具有平面部M和设置在液晶显示单元100e’侧的端部的曲面部沈。同样,液晶显示单元100e’具有的透光性罩 20’,具有平面部24’和设置在液晶显示单元IOOe侧的端部的曲面部沈’。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2 及平面部对’的观察者侧表面Ma’是平面。如图13 (b)所示,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及曲面部26’的观察者侧表面沈a’的截面形状,分别是中心角为90° 的圆弧。即,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及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沈a’,为圆柱曲面(圆柱的侧面)的一部分。透光性罩20配置为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a的圆柱曲面的第1中心轴Cl 与双轴铰接装置30的第1旋转轴Ll 一致,透光性罩20’配置为曲面部26的观察者侧表面 26a'的圆柱曲面的第2中心轴C2与双轴铰接装置30的第2旋转轴L2—致。換言之,各铰接装置30,按照各双轴铰接装置30的第1旋转轴Ll与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a的第1 中心轴Cl 一致,并且第2旋转轴L2与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沈a’的第2中心轴C2 —致的方式,固定于液晶显示单元IOOe及100e’。再者,如图13 (a)所示,第1铰轴32及第2铰轴34的一部分配置在透光性罩20 及20’内,所以第1铰轴32及第2铰轴34会被观察者识别出。因此,为了无损外观,例如, 也可以通过从透光性罩20及20’上进行印刷等隐藏第1铰轴32及第2铰轴34。或者,如后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J (图20 21),在透光性罩20及20’的侧面设置非透光性的壳体80及80,,也可以将第1铰轴32及第2铰轴;34的一部分配置在壳体80及80,内。如图13 (b)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具有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10A、设置在显示区域10A的外侧的边框区域10F,同样,液晶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区域10A’和边框区域10F,。由于在边框区域10F及10F,没有显示图像,所以若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显示 ー个图像,则在没有透光性罩20及20,吋,由边框区域10F及10F,构成的非显示区域10FF 被识别为接縫。图13 (b)示意性地表示从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射出并入射到透光性罩20及 20,的光线。如图13 (b)所示,从周边显示区域10D及10D,射出并入射到曲面部沈及沈, 的光,在曲面部沈及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及^a,折射,沿着与平面部M及M’的观察者侧表面2 及Ma’垂直的方向前迸。因此,在周边显示区域10D、10D’形成的图像显示在由周边显示区域10D、10D’及边框区域10F、10F’构成的区域的观察者侧,所以,液晶显示装置100E与液晶显示装置100C (图7)同样,能够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液晶显示装置100E中,如上所述,按照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沈与透光性罩20, 的曲面部沈’相対的方式由双轴铰接装置30连接,所以不只是在开状态(张角θ 1 = 180°(图13(b))),即使在开状态与闭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0° < Θ1<180° )中,也能够縮小成为图像的接缝的非显示区域IOFF的宽度。參照图14 (a) (d),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0E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的开闭动作。液晶显示装置100E中,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分别作为包含透光性罩20及20, 的液晶显示单元IOOe及100e’而开闭。液晶显示单元IOOe能够围绕由第1铰轴32规定的第1旋转轴Ll旋转,液晶显示单元100e’能够围绕由第2铰轴34规定的第2旋转轴L2 旋转。液晶显示单元IOOe与100e,能够具有开状态(张角θ 1 = 180° )、闭状态(θ 1 = 0° )和其间的中间状态(0° く θ 1 < 180° )。图14 (a)、(b)、(c)及(d)表示液晶显示单元IOOe与100e,的张角θ 1为180°、 135°、90°及0°时的液晶显示装置100Ε的示意的截面图。如图14 (b)及(c)所示,张角θ 1是透光性罩20的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Ma的延长面与透光性罩20’的平面部 24'的观察者侧表面Ma’的延长面所成的角,这里0° ^ θ 1 ^ 180°。液晶显示单元IOOe围绕由第1铰轴32规定的第1旋转轴Ll旋转,液晶显示单元 100e’围绕由第2铰轴34规定的第2旋转轴L2旋转。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是在第1旋转轴Ll具有中心轴Cl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曲面部26’的观察者侧表面沈a’是在第2旋转轴L2具有中心轴C2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这两个圆柱曲面具有相同的半径(为 “O,第1旋转轴Ll (中心轴Cl)与第2旋转轴L2 (中心轴C2)的距离是2。,观察者侧表面^a与^a’相互接触。另外,当然,即使液晶显示单元IOOe围绕第1旋转轴Ll旋转,液晶显示単元100e’围绕第2旋转轴L2旋转,第1旋转轴Ll与第2旋转轴L2之间的距离也不变化。因此,如图14 (b)及(c)表示的张角Θ1 = 135°及90°的情況,能够在曲面部 26的观察者侧表面^a与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沈a’相互接触的状态下开闭。液晶显示单元IOOe及100e’能够分别以旋转轴Ll及L2为中心独立旋转,但是如图14 (b)及(c)所示,优选液晶显示单元IOOe与液晶显示单元100e’均等地旋转。如图 14 (b)及(c)所示,考虑将液晶显示单元100e’固定,而使液晶显示单元IOOe旋转的情況。如图14 (b)所示,若使液晶显示单元IOOe逆时针旋转45°,则张角θ 1成为 135°。这时,连接双轴铰接装置30的第1铰轴32、第2铰轴34(与图中的第1旋转轴Li、 第2旋转轴L2—致)的线段,与水平线构成22. 5°的角度。即,液晶显示单元IOOe以第1 旋转轴Ll为中心逆时针旋转22. 5°的同吋,液晶显示单元100e’以第2旋转轴L2为中心顺时针旋转22. 5°。图14 (c)所示的情况也是一祥的。若使液晶显示单元IOOe逆时针旋转90°,则张角θ 1成为90°。这时,连接双轴铰接装置30的第1铰轴32、第2铰轴34 (与图中的第1旋转轴Li、第2旋转轴L2—致)的线段,与水平线构成45°的角度。S卩,液晶显示单元 IOOe以第1旋转轴Ll为中心逆时针旋转45°的同吋,液晶显示单元100e’以第2旋转轴 L2为中心顺时针旋转45°。这样,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a与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沈a’接触,并且液晶显示单元IOOe与液晶显示单元100e,,按照液晶显示单元IOOe以第1旋转轴Ll为中心旋转的角度与液晶显示单元100e’以第2旋转轴L2为中心旋转的角度相等的方式开闭。換言之,液晶显示单元IOOe与液晶显示单元100e’开闭吋,双轴铰接装置30按照满足
21下述关系的方式连接液晶显示单元IOOe与液晶显示单元100e’,需满足的关系为,曲面部 26的观察者侧表面26a与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a’接触,并且包含第1旋转轴Ll 及第2旋转轴L2的平面与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2 所成的角、与包含第1旋转轴Ll 及第2旋转轴L2的平面与平面部对’的观察者侧表面Ma’所成的角相等。为了维持上述关系,若开闭液晶显示单元IOOe及100e’,则在任意的中间状态中, 对于从将张角θ 1 二等分的方向观看的观察者而言,边框区域IOF与10F’占非显示区域 IOFF的比例相等,所以能够减少给予观察者的不协调的感觉。下面,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0Ε在开状态与闭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0° < Θ1
<180° )中也能够缩小成为图像的接缝的非显示区域IOFF的宽度的情況。如上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Ε能够在曲面部沈及26,的观察者侧表面26&及^a, 的观察者侧,显示图像。因此,例如,张角Θ1 = 135°时(图14 (b)),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a与曲面部26’的观察者侧表面沈a’接触,所以包括观察者侧表面与观察者侧表面沈a’接触的部分在内,能够在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观察者侧整体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另外,张角θ 1 = 90° (图14 (c))吋,也是同样,液晶显示装置100Ε,包括观察者侧表面^a与观察者侧表面沈a’接触的部分在内,能够在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观察者侧整体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即使Θ1为90°或者135°以外的角度,在中间状态(0° < Θ1
<180° )中,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与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沈a’也接触。 因此,在中间状态(0° く Θ1<180° )中,液晶显示装置100Ε通过在曲面部沈及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及^a’的观察者侧显示图像,能够在观察者侧整体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液晶显示装置100D (图11),虽然在张角为180°时(图11 (a)),能够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但是在中间状态(0° く ed<i80° )中,不能够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例如,张角θ d为135°吋,如图11 (b)所示,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与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a’分离。因此,即使在曲面部沈及26’上显示图像,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与曲面部26’的观察者侧表面^a’之间也会被识别为非显示区域10FF。另外,张角为90° (图11 (C))时也同样,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与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a,之间被识别为非显示区域10FF。另ー方面,液晶显示装置100E中,如上所述,液晶显示单元IOOe及100e,,在曲面部26的观察者侧表面^a与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沈a’接触的状态下开闭,所以具有如下优点不仅在打开的状态,即使在中间状态(0° < θ 1 < 180° )中也能够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再者,液晶显示装置100D (图11),是张角θ d为180°时(图11 (a)),铰接装置 30d从透光性罩20及20’的最表面突出的构造,所以显示面整体没有成为平坦的形状,与此相対,液晶显示装置100E (图14),是张角θ 1为180°时(图14 (a)),双轴铰接装置30不突出,而成为平坦的形状。在现有设计的便携式电话或便携式信息终端等中,具有优选显示面为平坦设计的倾向,从该观点出,也是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构造更为有利。这里例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中,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及曲面部沈, 的观察者侧表面26a’都是相同半径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但是观察者侧表面26a与观察者侧表面^a’也可以是半径互不相同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另外,液晶显示单元IOOe及液晶显示单元100e’即使不是在开闭时分别围绕第1旋转轴Ll及第2旋转轴L2旋转相同的角度的构造,也能够縮小非显示区域10FF。但是,如液晶显示装置100E,若液晶显示单元 IOOe及液晶显示单元100e’是在开闭时分別向互不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角度的构造,则如上所述,任意的中间状态中,对于从将张角θ 1 二等分的方向观察的观察者而言,由于边框区域IOF与10F’占非显示区域IOFF的比率相同,所以具有能够縮小给观察者带来的不协调的感觉的优点。另外,也可以是在观察者侧表面与观察者侧表面沈ビ不接触的状态下开闭。 例如,若在观察者侧表面与观察者侧表面沈a’接触的状态下开闭会发生摩擦或损伤吋,也可以是在观察者侧表面26a与观察者侧表面沈a’之间留有间隙而进行开闭的结构。 再者,为了防止在观察者侧表面26a及观察者侧表面沈a’产生摩擦或损伤,也可以对观察者侧表面26a及观察者侧表面^a’实施硬涂层处理。上述中,以具有透光性罩20及20,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为例进行了说明,并且能够将图像显示至曲面部沈及沈’的端处,但是,根据边框区域IOF及10F,的宽度、透光性罩20及20,的厚度、曲面部沈及沈,的曲率半径,在中间状态(0° く Θ1<180° )中,存在因张角θ 1的大小不同,而看到接缝的情況。但是,与边框区域IOF及10F’的宽度、透光性罩20及20’的厚度、曲面部沈及沈’的曲率半径相同的液晶显示装置100D (图11)相比,液晶显示装置100Ε中,能够消除接缝的张角θ 1的范围更宽,即使能够看到接縫,其接缝的宽度也小。图15 (a)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闭状态的示意的截面图。另外,图15 (b)表示具有平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平行的透光性罩220及220’的液晶显示单元 200e及200e,、和双轴铰接装置230的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E的闭状态的示意的截面图。液晶显示装置200E的透光性罩220及220,的曲面部2 及226,的观察者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曲面部沈及沈’的观察者侧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比较图15 (a)与(b)可知,在闭状态中,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曲面部沈及26,侧的厚度H12、 与液晶显示装置200E的曲面部2 及226’侧的厚度H22基本相同。另ー方面,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曲面部沈及沈’的ー侧的相反侧的厚度H14,比液晶显示装置200E的曲面部 226及226’的ー侧的相反侧的厚度HM小。若在折叠式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设置透光性罩,则尤其会在折叠的状态中变厚,但是如上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E即使在闭状态中也是薄的,所以便携性好。如图16 (a)所示,与液晶显示装置100E (图12 14)同样的折叠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F中,具有截面形状为楔形的平面部的透光性罩,该液晶显示装置100F也可以构成为,将电池和电路基板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的背侧时,配置电池和电路基板的区域90及90’的截面形状,是随着远离曲面部26及26’而变厚的楔形,作为处于闭状态中的显示装置整体,具有相同的厚度。如图16 (b)所示,具有平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平行的透光性罩220及220’的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F中,将电池和电路基板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10及210’的背侧时,整体具有相同的厚度,则配置电池和电路基板的区域290及四0’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整体的厚度变大。液晶显示装置100F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F相比,能够实现薄型化和轻型化。再者,基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折叠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100D (图11)、后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G (图17)等中,在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的背侧设置电池和电路基板吋,也可以与液晶显示装置100F同样,使得配置电池和电路基板的区域90及90’的截面形状是随着远离曲面部沈及沈’ 而变厚的楔形。随后,參照图17,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G。如图17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G是折叠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单元 100g、液晶显示单元100g’、双轴铰接装置(未图示)。液晶显示单元IOOg具有液晶显示面板 10、壳体50、背光源装置40。液晶显示单元100g’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壳体50’、背光源装置40,。与液晶显示装置100E (图12 14)同样,液晶显示装置100G的液晶显示单元 IOOg与液晶显示单元100g’按照能够分别围绕第1旋转轴Ll及第2旋转轴L2旋转的方式,通过双轴铰接装置相互连接。液晶显示装置100G的液晶显示单元IOOg及100g’,在具有透光性的壳体50及50’而取代透光性罩20及20’这方面,与液晶显示装置100E不同。 另外,壳体50及50’具有曲面部52及52’,该曲面部52及52’能够使从液晶显示面板10 及10’的周边显示区域10D及10D’射出的光折射,但是,曲面部52及52’与液晶显示装置 100E的曲面部沈及沈’的不同之处在干,曲面部52及52,配置在与由周边显示区域10D 及10D,、边框区域10F及10F,、后述的面板近边部分50G及50G,构成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图17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G也具备液晶显示面板10、背光源装置40等,但这些构成与液晶显示单元100a的液晶显示面板10、背光源装置40等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图18表示液晶显示单元IOOg的端部的示意的截面图。下面,将壳体的一部分称为“壳体部”。壳体50是透光性的,如图18所示,具有曲面部52、平面部M、横壳体部56和底壳体部58。横壳体部56是为了保护液晶显示面板10而设置的。液晶显示单元IOOg具备横壳体部56,所以液晶显示面板10能够防尘防水。另外,还能够防止液晶显示面板10受到直接冲击。横壳体部56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侧面10b,底壳体部58配置在背光源装置 40的下方。曲面部52配置在与包含下述部分的区域重叠的位置,该部分配置有液晶显示面板10的周边显示区域10D、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10F、液晶显示面板10的外侧的横壳体部56。下面,也将配置有横壳体部56的区域称为“面板近边部分50G”。如图18所示,曲面部52被配置为,曲面部52的外侧端部52d存在于横壳体部56的外侧端面(也称为 “侧面”。)56b的观察者侧。曲面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 是以第1中心轴Cl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第1中心轴Cl与双轴铰接装置的第1旋转轴Ll 一致。平面部M配置在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中央显示区域10B重叠的位置。平面部M的观察侧表面5 是平面。平面部M包含倾斜部,该倾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5 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这里是指水平方向)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52而減少。图18用虚线表示从排列在显示区域10A的像素射出并入射到曲面部52及平面部 54的光线。从排列在周边显示区域10D的像素射出的光,入射到曲面部52,向外侧(液晶显示単元IOOg与100g’的边界侧)折射。此时,入射到曲面部52的光在曲面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 被折射,从配置在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及面板近边部分50G之上的曲面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 射出。从曲面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 射出的光,径直向着与平面部讨的观察者侧表面5 垂直的方向前迸。因此,液晶显示面板10的形成在周边显示区域10D的图像,在由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及面板近边部分50G构成的区域被扩大显示。从排列在中央显示区域10B的像素射出的光,入射到平面部M,径直向着与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5 垂直的方向前迸。因此,在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显示形成于中央显示区域IOB的图像。液晶显示单元IOOg中,在横壳体部56的观察者侧显示图像的一部分,所以能够难以看到横壳体部56。因此,液晶显示单元IOOg难以识别出边框(边框区域IOF及横壳体部 56)。另外,形成在周边显示区域IOD的图像,显示在曲面部52的观察者侧,形成在中央显示区域IOB的图像显示在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所以能够在液晶显示单元IOOg的观察者侧整体显示图像。另外,液晶显示单元100g,中,形成在周边显示区域10D’的图像,在周边显示区域10D’、边框区域10F’、及横壳体部56’的观察者侧显示,所以难以识别出边框(边框区域 10F’及横壳体部56’)。进而,能够在平面部54’的观察者侧,显示形成于中央显示区域10B’ 的图像,所以能够在液晶显示单元100g’的观察者侧整体显示图像。液晶显示装置100G的壳体50及50’具有上述结构,所以张角为180°时(图17), 在观察者侧的整体都能够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另外,与液晶显示单元IOOg同样,液晶显示单元100g’的壳体50’的平面部M’ 包含倾斜部,该倾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a’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这里是指水平方向)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52’而減少。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G,与平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和背面侧表面是平行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薄型化及轻型化。尤其是, 在折叠的状态下也是薄的,所以便携性优异。液晶显示装置100G的液晶显示单元IOOg及100g,,同与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双轴铰接装置30 (图12 14)同样的双轴铰接装置连接,在壳体50的曲面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 与壳体50’的曲面部52’的观察者侧表面52a’接触的状态下开闭。另外,如上所述,能够在曲面部52及52’的观察者侧显示图像。因此,开状态与闭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中,能够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另外,在中间状态及闭状态中,具有能够由横壳体部56及 56,保护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的侧面IOb及10b,的优点。液晶显示装置100G,在边框区域10F及10F,的外侧设置有横壳体部56及56,,所以与没有设置横壳体部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 (图13)相比,液晶显示单元IOOg及100g’的边框大,非显示区域大。但是,曲面部52及52’,配置在包含周边显示区域10D、10D'、边框区域10ド、10ド,、及面板近边部分506、506,的区域,所以能够难以识别出横壳体部56、56,, 能够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再者,如图18所示,液晶显示单元IOOg的壳体50的横壳体部56的端面56b也可以倾斜形成。如图18所示,横壳体部56的端面56b也可以形成为端面56b与显示面板10 的侧面IOb的距离从观察者侧开始向着背面侧而变大。没有设置横壳体部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 (图13),在闭状态中,如图14 (d)所示, 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的侧面暴露出来。另外,中间状态(图14 (b) (C))中,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的侧面也是暴露的。液晶显示装置100G,具有横壳体部56、56’,所以即使在闭状态及中间状态中,也具有能够防止液晶显示面板10、10’的侧面10b、10b’暴露的优点。如上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E,在张角为0°时(闭状态(图14(d)),液晶显示面板 10及10’的侧面暴露,所以也可以设置在张角为0°时保护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的侧面的保护部件。图19 (a)及(b)分別表示设置有保护部件70H的液晶显示装置100H、及设置有保护部件70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1。如图19 (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H,也可以只在张角为0°时安装保护部件 70H。或者,如图19 (b)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1,设置膜状的保护部件701,在张角超过 0°吋,膜状的保护部件701缠绕在分別设置于液晶显示单元IOOi及100i’的卷绕中心72 及74的构造。液晶显示装置1001具有不只是在闭状态下,在中间状态也能保护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的侧面的优点。再者,如图17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G,在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的侧面IOb及 10b’设置有横壳体部吋,即使不另外设置保护部件,在闭状态及中间状态也能够保护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的侧面IOb及10b,。随后,參照图20及21,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J。液晶显示装置 100J中,液晶显示单元IOOj及IOOj’具有后述的壳体80及壳体80’的方面与液晶显示装置100E (图12 14)等不同。图20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J的示意的立体图。图21(a)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J 的示意的平面图,图21 (b)表示沿着图21 (a)中的21B — 21B’线的液晶显示装置100J 的示意的截面图。如图20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J具备液晶显示单元100j、液晶显示单元100j’和双轴铰接装置30。如图21 (a)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J具有隔着液晶显示单元IOOj及 IOOj'相互相对设置的两个双轴铰接装置30。液晶显示单元IOOj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透光性罩20、壳体80。透光性罩20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观察者侧。壳体80配置在与后述的第1中心轴Cl垂直的液晶显示面板10的侧面、及透光性罩20的侧面。液晶显示单元IOOj具有隔着液晶显示面板10及透光性罩20相对设置的两个壳体80。同样,液晶显示单元100j’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 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观察者侧的透光性罩20’与壳体80’。如图21 (a)所示,各双轴铰接装置30具有第1铰轴32、第2铰轴34、连接第1铰轴32与第2铰轴34的连接部件36。第1铰轴32与第2铰轴34相互平行配置。第1铰轴 32固定在壳体80,第2铰轴34固定在壳体80’。液晶显示单元IOOj能够围绕由第1铰轴 32规定的第1旋转轴Ll旋转,液晶显示单元100j’能够围绕由第2铰轴34规定的第2旋转轴L2旋转。各双轴铰接装置30通过连接部件36将液晶显示单元IOOj与液晶显示单元 100j’相互连接。參照图13 (a)进行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第1铰轴32及第2铰轴 34的一部分配置在透光性罩20及20,内,所以第1铰轴32及第2铰轴34的一部分能够被观察者识别。如图21 (a)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J的第1铰轴32及第2铰轴34的一部分配置在壳体80及80’,所以通过利用例如非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壳体80及80’,能够使观察者识别不出第1铰轴32及第2铰轴34,能够优化外观。如图20所示,液晶显示单元IOOj的壳体80具有曲面壳体部82和平面壳体部84。 同样,液晶显示单元100j’的壳体80’具有曲面壳体部82’和平面壳体部84’。平面壳体部84的观察者侧表面8 及平面壳体部84,的观察者侧表面84a,是平面。如图20所示, 平面壳体部84包含倾斜壳体部,该倾斜壳体部处,平面壳体部84的观察者侧表面8 与背面侧表面8 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水平方向)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壳体部82而减小。 另外,平面壳体部84’包含倾斜壳体部,该倾斜壳体部处,平面壳体部84’的观察者侧表面84a’与背面侧表面84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水平方向)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壳体部82’而减小。再者,虽然图20所示的平面壳体部84及84’是只由倾斜壳体部构成时的例子,但是平面壳体部84及84’也可以包含倾斜壳体部以外的部分。例如,平面壳体部也可以具有倾斜壳体部、和设置在倾斜壳体部的外侧且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平行的平坦壳体部。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 及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分别是以第1中心轴Cl及第2中心轴C2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如图21(b)所示,透光性罩20及20,具有曲面部沈及沈,、平面部M及对,。平面部M及M’的观察者侧表面2 及Ma’是平面。平面部M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构成为,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2 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水平方向)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6而减少。另外,平面部24’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构成为,平面部对’的观察者侧表面Ma’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水平方向)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6’而减少。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及曲面部26’的观察者侧表面^a’,分别是以第1中心轴Cl及第2中心轴C2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如图21 (a)所示,曲面壳体部82按照与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沈相邻的方式配置。另外,曲面壳体部82’按照与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沈’相邻的方式配置。另外,平面壳体部84按照与透光性罩20的平面部M相邻的方式配置,平面壳体部84,按照与透光性罩20’的平面部24’相邻的方式配置。壳体80及透光性罩20按照第1中心轴Cl与双轴铰接装置30的第1旋转轴Ll 一致的方式配置。同样,壳体80’及透光性罩20’按照第2中心轴C2与双轴铰接装置30的第2旋转轴L2 —致的方式配置。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和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与第1中心轴Cl的距离不同。即,圆柱曲面的半径的大小不同。同样,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和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与第2中心轴C2的距离不同。图21 (b)合并表示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及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如图21 (b)所示,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比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大。这里,如上所述,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 及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a,都是以第1中心轴Cl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因此,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与第1中心轴Cl的距离,比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a与第1中心轴Cl的距离大。即,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 的曲率半径,比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a的曲率半径大。同样,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与第2中心轴C2的距离,比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a’与第2中心轴C2的距离大。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J中,在开闭时,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与曲面部26’的观察者侧表面^a’不接触,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与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接触。这里,如液晶显示装置100E (图12 14),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a与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26’的观察者侧表面^a’接触的状态下,若液晶显示单元IOOe及IOOe’开闭,则会在观察者侧表面26a或者观察者侧表面^a’发生摩擦或损伤。液晶显示装置100J中,曲面壳体部82及82’的观察者侧表面8 及82a’的曲率半径比曲面部沈及26’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及^a’的曲率半径大,所以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
与曲面部26’的观察者侧表面^a’不接触,就能开闭。因此,具有能够防止在观察者侧表面26a及观察者侧表面^a’产生摩擦或损伤的优点。这里,曲面部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和第1中心轴Cl的距离,与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 和第1中心轴Cl的距离之差(图21 (b)中,由“dr/’表示。),优选为0. 05mm以上0. 5mm以下。曲面壳体部82及82’的观察者侧表面8 及82a,的曲率半径,比曲面部沈及26’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及^a’的曲率半径大,所以液晶显示装置100J中,虽然会识别出曲面部26的观察者侧表面^a与曲面部沈’的察者侧表面^a’的间隙(图21化)所示的接缝(11~2),但是若(11~1超过0.5111111,则接缝(11~2变明显。另外,若不足0. 05mm,则观察者侧表面26a及观察者侧表面^a’中,会容易产生摩擦或损伤。再者,如上所述,为了防止在观察者侧表面26a及观察者侧表面^a’产生摩擦或损伤,也可以对观察者侧表面26a及观察者侧表面^a’实施硬涂层处理。液晶显示装置100J的透光性罩20及20,的曲面部沈及沈,,如图12 1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E的曲面部沈及沈’,能够在观察者侧显示图像。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J在开状态及中间状态中能够显示没有接缝的图像。另外,平面壳体部84具有倾斜壳体部,该倾斜壳体部构成为,观察者侧表面8 与背面侧表面84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壳体部82而减少,平面壳体部84’具有倾斜壳体部,该倾斜壳体部构成为,观察者侧表面84a’与背面侧表面84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壳体部82’而减少,平面部M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构成为,观察者侧表面2 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沈而减少,平面部M’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构成为,观察者侧表面Ma’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6’而减少,所以液晶显示装置100J能够实现薄型化、轻型化。因此,尤其,在折叠的状态下,其便携性也优异。如液晶显示装置100J,设置有壳体80及80’时,如图22所示,也可以在曲面壳体部82及82,设置槽85及85,,将双轴铰接装置30的连接部件36配置在槽85及85 ’内。如液晶显示装置100J,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与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接触的状态下,液晶显示单元IOOj及100j’进行开闭的显示装置,若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 及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中的一方相对另一方有相对滑动,则不能够稳定均等地开闭。即,为了使得液晶显示单元IOOj以第1旋转轴Ll为中心旋转的角度与液晶显示单元IOOj’以第2旋转轴L2为中心旋转的角度相等,不能够使之稳定均等地旋转。因此,也可以如以下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K及液晶显示装置100L,设置使开闭动作稳定的结构。图23(a)及(b)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K,不具有图2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J的壳体80及壳体80,,而是具有壳体80K和壳体80K,,壳体80K具有在观察者侧表面8 设置有多个凹部86的曲面壳体部82K,壳体80K’具有在观察者侧表面82a’设置有多个凸部86’的曲面壳体部82K’。通过按照凸部86’与凹部86啮合的方式设置凸部86’及凹部86,能够使各液晶显示单元稳定均等地旋转。图对(a)及(b)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L,具有壳体80L和壳体80L,,该壳体80L具有设置有第1凹凸结构89的壳体部82L,该壳体80L,具有设置者第2凹凸结构89,的壳体部82L’。第1凹凸结构89具有交替配置的多个凹部87及凸部88。第2凹凸结构89’具有交替配置的多个凸部87,及凹部88’。通过第1凹凸结构89及第2凹凸结构89’按照相互啮合的方式设置,能够使各液晶显示单元稳定均等地旋转。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K (图23)的凹部86及凸部86,和液晶显示装置100L (图24)的凹部87、凸部88、凸部87,、及凹部88,中,例如,高度/深度为0. Imm以上Imm以下,截面的宽度为0. 5mm以上3mm以下。另外,由于使液晶显示单元IOOj及100j’的开闭动作稳定均等地旋转,在图2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J中,即使增大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 与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之间的摩擦也是可以的。例如,在曲面壳体部82及82’的观察者侧表面8 及82a’,可以使用橡胶材料设置高摩擦层。另外,在曲面壳体部82及82’的观察者侧表面8 及82a,,也可以设置比液晶显示装置100K (图23)的凹部86及凸部86,、液晶显示装置100L (图24)的凹部87、凸部88、凸部87’、及凹部88’小的凹凸结构(例如,高度是5 μ m以上100 μ m以下二维的大小是5 μ m以上100 μ m以下的凹凸结构),成为梨皮面。液晶显示装置100J中,透光性罩20及20’的曲面部沈及沈’的观察者侧表面26a及^a’的截面是圆弧,但是如图25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M,也可以使曲面部观及28'的观察者侧表面28a及观3’成为截面不是圆弧曲线的曲面。图25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视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M的示意的截面图。液晶显示装置100M具有液晶显示单元100m、液晶显示单元100m,、双轴铰接装置30。液晶显示单元IOOm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观察者侧的透光性罩20m和壳体80。同样,液晶显示单元100m’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透光性罩20m’和壳体80’。透光性罩20m具有曲面部观,该曲面部观在观察者侧表面28a的截面是由非球面函数规定的曲线。同样,透光性罩20m’具有曲面部观’,该曲面部28’在观察者侧表面观3’的截面是由非球面函数规定的曲线。再者,液晶显示装置100M的壳体80、壳体80’及双轴铰接装置30具有与液晶显示装置100J (图20 22)的壳体80、壳体80,及双轴铰接装置30相同的结构。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M中,与液晶显示装置100J同样,在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与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2a’接触的状态下,液晶显示单元IOOm及100m,进行开闭。图沈是液晶显示装置100M的示意的截面图。参照图沈,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0M能够显示没有失真的图像的情况。如图沈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10’具有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10A、10A’和位于显示区域10A、10A’的外侧的边框区域10F、10F’。在不对显示起作用的非显示区域10FF,包含边框区域10F、10F’,存在这些间隙或者连接部时,也包含这些间隙或连接部。在液晶显示面板10、10’的显示区域10A、10A’,沿第1方向(与图沈中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及与第1方向垂直而平行于显示面板10、10’的显示面的第2方向(图沈中的纸面的水平方向),多个像素配置为矩阵状。像素分别沿第1方向与第2方向按等间距排列。液晶显示面板10具有上基板11及下基板12,在上基板11与下基板1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13。在上基板11形成有例如彩色滤光片层和相对电极,在下基板12,例如,除透明电极形成为矩阵状之外,还设置有TFT、总线、和用于向这些部件供给信号的驱动电路等。另外,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边框区域10F,包含用于将液晶层13保持在上基板11与下基板12之间的密封部16、用于驱动像素的驱动电路等。液晶显示面板10’中,与液晶显示面板10同样,设置有上基板11’、下基板12’、液晶层13’和密封部16’。
透光性罩20m、20m,具有曲面部沘、28,和平面部对、24,。平面部对、24,配置在中央显示区域10B、10B,的观察侧。平面部对、24,的观察者侧表面Ma、Ma,是平面。曲面部28配置为,跨过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IOA与边框区域IOF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边界。曲面部28’也是同样,配置为跨过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与边框区域10F’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边界。换言之,曲面部观配置在下述区域的观察者侧,该区域包含边框区域IOF的一部分、和在第2方向D2上与边框区域IOF的一部分相邻的、显示区域IOA内的周边显示区域IOD的一部分。曲面部观’也是同样,配置在下述区域的观察者侧,该区域包含边框区域10F’的一部分、和在第2方向D2上与边框区域10F’的一部分相邻的、显示区域10A’内的周边显示区域10D’的一部分。曲面部28的观察者侧表面的截面形状,在是国际公开第2009 / 157150号中记载的由非球面函数规定的曲线时,如下所示,能够显示没有失真的图像。在本说明书中,援引国际公开第2009 / 157150号公开的全部内容,以作参考。这里,与形成于中央显示区域IOB的图像相比较,按图像压缩率a压缩而形成在周边显示区域IOD形成的图像,在曲面部观的观察者侧表面28a上,将形成在周边显示区域IOD的图像扩大1 / a倍进行显示的曲面部观的观察者侧表面^a的形状,能够按照下述方式求得。使用以下的函数,作为非球面函数f (X)。 f (x) =h-cx2/ (1+ (1- (1+k) C2X2)1/2) +A4x4+A6x6+A8x8+A10x10这里,c 曲面部观的曲率(曲率半径的倒数),h 平面部M的曲面部观侧的厚度k 锥形常数(也称为“圆锥常数”或者“conic constant”)。χ表示曲面部28的观察者侧表面28a上的各点的位置(第2方向D2上的位置),以中央显示区域IOB侧为零(0),越靠近边框区域IOF侧数值越变大。例如,如果周边显示区域IOD的宽度W2 :12謹边框区域IOF的宽度Wl :3mm图像压缩率a :0. 8平面部M的曲面部观侧的厚度h :13mm曲率半径(曲面部观的曲率c的倒数、1 / c) :23mm曲面部观的折射率η :1. 49 (丙烯酸树脂),则k=1.15A4 =—7. 86X10"A6 = 1. 89X10-8A8 =- 1. 62X10-10Altl = 4. 95Χ1(Γ13。另外,k的值能够通过下式得到。k=89. 918a4-194. 57a3+159. 82a2_57. 099a+7. 1865再者,若图像压缩率小(例如a < 0. 7),则1 / a的值变大,各像素被扩大。因此,像素与像素之间的黑色矩阵会引人注目、出现显示不良的情况较多。再者,若图像压缩率大(例如a > 0. 9),则对于边框区域的宽度需要大的曲面部,所以并不优选。例如,图像压缩率a = 0. 95时,a = W2 / (W1 + W2) = 0. 95,所以曲面部的宽度(W1 + W2)成为边框区域的宽度Wl的20倍。如上例所示,若边框区域的宽度Wl为3mm,则曲面部的宽度Wl + W2成为60mm。例如便携式电话用的显示装置等中,装置的宽度为60mm以下的情况多,曲面部的宽度Wl+W2不能够配置60mm的部件。因此,优选图像压缩率a为0. 7 0. 9左右。从上式可知,图像压缩率a = 0. 7、0. 9的锥形常数k分别算出为k 0. 38、2. 4,则锥形常数k的优选范围是0. 38以上2. 4以下。若使用上述k的值,计算上述非球面函数f (X),制作具有f (X)表示的观察者侧表面28a及^a,的曲面部28及观,,则能够在由周边显示区域10D、10D,及边框区域10F、IOF'构成的区域,显示没有失真的图像。图沈示意地表示从液晶显示面板10、10’射出而入射到透光性罩20m、20m’的光线。从排列在液晶显示面板10、10’的中央显示区域10B、10B’的像素射出的光入射到平面部M、24’,在平面部对、24’内直线前进,向观察者侧射出,沿着与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Ma、Ma’垂直的方向前进。因此,在平面部对、24’的观察者侧,显示中央显示区域10B、10B’所形成的图像。从排列在周边显示区域10D、10D’的像素射出的光,入射到曲面部观、观’,向外侧(液晶显示面板10与10’的边界线侧)折射,向观察者侧射出,沿着与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Ma、Ma’垂直的方向前进。这样,从液晶显示面板10、10’的周边显示区域10D、10D,射出的光折射,由此在边框区域10F、10F,的前面显示图像。这里,曲面部观、28’的观察者侧表面^aJ8a’的截面形状是由上述的非球面函数f (X)规定的曲线。因此,能够将形成在周边显示区域IOD的图像,在曲面部观、28’的观察者侧,放大1 / a倍进行显示,能够在曲面部观的观察者侧显示没有失真的图像。如上所述,在平面部对、24’的观察者侧,显示形成于中央显示区域10B、10B’的图像。与形成在中央显示区域10B、10B’的图像相比,按图像压缩率a压缩而形成在周边显示区域10D、10D’形成的图像,在曲面部观、28’的观察者侧表面^aJ8a’上,将形成于周边显示区域10D、10D’的图像放大1 / a倍进行显示,由此,能够在平面部对、24’及曲面部观、28’的观察者侧显示没有失真的图像。即,在液晶显示装置100M的显示面整体能够显示没有失真的图像。再者,如图2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M中,壳体80的曲面壳体部82的观察者侧表面8 与第1中心轴Cl的距离,比透光性罩20的曲面部28的观察者侧表面^a与第1中心轴Cl的距离大。观察者侧表面8 与第1中心轴Cl的距离和观察者侧表面28a与第1中心轴Cl的距离之差(图25中用“d”表示),与液晶显示装置100J的Clr1 (图21 (b))同样,优选0. 05mm以上0. 5mm以下。随后,参照图27,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N。图27 (a)是液晶显示装置100N的示意的立体图,图27 (b)是液晶显示装置100N的示意截面图。如图27 (a)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N具有与液晶显示单元IOOa (图1及图2)为相同构成的3个液晶显示单元100n、100n,及100η”。如图27 (a)及(b)所示,液晶显示单元100η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与透光性罩20。透光性罩20具有平面部M和曲面部22。同样,液晶显示单元100η’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和透光性罩20’。透光性罩20’具有平面部24’和曲面部22’。液晶显示单元100η
31与液晶显示单元100η’相邻,使得曲面部22侧的、液晶显示面板10的背面侧表面IOc的端部,与曲面部22’ 一侧的相反侧的、平面部M’的观察者侧表面Ma’的端部重叠。与液晶显示单元IOOn及液晶显示单元100η’同样,液晶显示单元100η”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与透光性罩20”,透光性罩20”具有平面部24”和曲面部22”。液晶显示单元IOOn'与液晶显示单元100η”相邻,使得曲面部22’侧的、液晶显示面板10’的背面侧表面IOc'的端部,与曲面部22”一侧的相反侧的、平面部24”的观察者侧表面Ma”的端部重叠。液晶显示单元100η的透光性罩20的平面部M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构成为,观察者侧表面2 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这里是指水平方向)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2而减少。透光性罩20’及20”的平面部24’及24”也具有同样的形状。与平面部M同样,平面部24’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构成为,观察者侧表面Ma’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2’而减少,平面部24”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构成为,观察者侧表面Ma”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2 ”而减少。图27 (b)示意性地表示从液晶显示面板10、10’及10”射出而入射到透光性罩20、20’及20”,并向观察者侧射出的光线。如图27 (b)所示,入射到曲面部22、22’及22”的光线,分别在曲面部22、22’及22”的观察者侧表面22a、22a’及22a”折射。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N中,难以看到液晶显示单元100η与液晶显示单元100η’之间、及液晶显示单元100η’与液晶显示单元100η”之间的接缝。下面,液晶显示装置100N中,由于平面部对、24’及M”的截面形状是楔形,所以与平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和背面侧表面平行的情况相比,将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小,及液晶显示单元100η与液晶显示单元100η’之间、及液晶显示单元100η’与液晶显示单元100η”之间的接缝小的情况,与比较例对比,加以说明。图观(a)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N的示意的截面图,图观(b)是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N的示意的截面图。如图观(b)所示,液晶显示装置200N具有比较例的液晶显示单元200a (图3)的相同构成的3个液晶显示单元200n、200n’及200η”。在液晶显示单元200η、200η,及200η”的、透光性罩220、220,及220”的平面部224、224’及2Μ”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平行这方便,液晶显示装置200Ν与液晶显示装置100Ν (图沘(a))不同。如图^(b)所示,液晶显示装置200N中,液晶显示单元200η的曲面部222侧的部分与液晶显示单元200η’的平面部224’的曲面部222’ 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接触的部分,和液晶显示单元200η’的曲面部222’侧的部分与液晶显示单元200η”的平面部224”的与曲面部222” 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接触的部分最厚。液晶显示装置100Ν中,也是液晶显示单元100η的曲面部22与液晶显示单元100η’的平面部Μ’的端部接触的部分,和液晶显示单元100η’的曲面部22’与液晶显示单元100η”的平面部Μ”的端部接触的部分最厚,但是平面部对’的端部和平面部对”的端部,与平面部224’的端部和平面部224”的端部相比要薄,所以液晶显示装置100Ν与液晶显示装置200Ν相比,最厚的部分是薄的。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Ν的整体的厚度HlO与液晶显示装置200Ν的整体的厚度Η20相比,较薄。对于液晶显示装置200Ν的观察者而言,液晶显示单元200η与液晶显示单元200η’接触的部分中,在液晶显示单元200η的观察者侧显示的图像与在液晶显示单元200η’的观察者侧显示的图像之间,图观(b)所示的接缝d20有时被识别出(视认)平面部224’的端部的厚度H2的量。液晶显示装置100N的平面部24’的端部的厚度hi比平面部224’的端部的厚度H2小,所以能够缩小在液晶显示单元IOOn与100η,之间识别出的接缝dlO(图观(a)所示)。因此,与液晶显示装置200N相比,液晶显示装置100N难以看到图像的接缝。如图27 (a)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N的液晶显示单元100η,具有底壳体部58,在曲面部22侧的底壳体部58的端部,形成有切口部58d,该切口部58d的形状与液晶显示单元100η’的曲面部22’ 一侧的相反侧的、平面部M’的端部的形状相对应。液晶显示单元IOOn'也同样,具有底壳体部58’,在曲面部22’侧的底壳体部58’的端部,形成有切口部58d’,该切口部58d’的形状与液晶显示单元100η”的曲面部22”一侧的相反侧的、平面部对”的端部的形状相对应。液晶显示单元具有底壳体部时,通过在底壳体部的端部形成切口部,能够按切口部的量,将显示装置整体进一步薄型化。平铺多个液晶显示单元时,如图四(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lOONa,也可以使用边光方式的背光源装置40a,其具有截面形状为楔形的导光板4 和光源44a。按照随着远离液晶显示单元100η’,其厚度逐渐减小的方式配置截面形状为楔形的导光板42a,通过在导光板4 与液晶显示单元100η’的侧面之间配置光源44a,作为光源44a,如图四(b)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lOONb,与使用具有平板状的导光板42b和光源44b的背光源装置40b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用大的光源。液晶显示装置lOONa,与液晶显示装置IOONb相比,能够使用大的光源,所以能够显示高亮度。再者,图四(b)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IOONb中,液晶显示单元100η的从观察者侧观察时的形状是矩形,光源44b配置在透光性罩的配置有曲面部的边的相对边。如液晶显示装置lOONb,液晶显示单元100η的从观察者侧观察时的形状是矩形,使用平板上的导光板42b时,可以将光源44b配置在4边中的任一边。另外,也可以配置在4边中的2边以上。再者,上述中,举例说明了平铺有3个液晶显示单元lOOrulOOn’及100η”的液晶显示装置100N,但是也可以平铺4个以上的液晶显示单元。另外,与液晶显示单元100η和IOOn'的平铺、或者液晶显示单元100η’和100”的平铺的方法同样,也可以按照一方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曲面部侧的端部,与另一方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曲面部一侧的相反侧的平面部的端部接触的方式,平铺2个液晶显示单元。任意的液晶显示装置都能够按照与对液晶显示装置100N说明的同样的理由,实现薄型化及轻型化。另外,能够难以看到图像的接缝。随后,参照图30及31,说明基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P。图30 (a)是液晶显示装置100P的示意的平面图,图30 (b)是沿着图30 (a)中的30B - 30B,线的、液晶显示装置100P的示意的截面图。如图30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P具备液晶显示单元100p、液晶显示单元100p’和双轴铰接装置30。如图31 (a)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P具有按照隔着液晶显示单元IOOp及100p’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有的两个双轴铰接装置30。各双轴铰接装置30具有与液晶显示装置100E (图12 14)的双轴铰接装置30相同的结构。如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P不是在液晶显示单元IOOp及100p,的透光性罩20及20,的曲面部27及27,上显示图像的一部分的构成,在识别出非显示区域10FF这方面与液晶显示装置100E (图12 14)不同。
液晶显示单元IOOp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和透光性罩20,液晶显示单元100p’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和透光性罩20’。透光性罩20具有平面部M和设置在液晶显示单元IOOp'侧的端部的曲面部27。同样,液晶显示单元100p’具有的透光性罩20’也具有平面部24’和设置在液晶显示单元IOOp侧的端部的曲面部27’。透光性罩20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在曲面部27和平面部M的边界B16最大。另外,透光性罩20’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在曲面部27’与平面部M’的边界B18最大。平面部M包含倾斜部,该倾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2 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这里是水平方向)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7而减少。平面部M’包含倾斜部,该倾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Ma’ i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7’而减少。曲面部27的观察者侧表面27a是以第1中心轴Cl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曲面部27’的观察者侧表面27a’是以第2中心轴C2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透光性罩20配置为曲面部27的观察者侧表面27a的圆柱曲面的第1中心轴Cl与双轴铰接装置30的第1旋转轴Ll 一致,透光性罩20’配置为曲面部27’的观察者侧表面27a’的圆柱曲面的第2中心轴C2与双轴铰接装置30的第2旋转轴L2 —致。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与液晶显示装置100E (图12 14)等的液晶显示面板同样,是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如图30 (b)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具有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10A、和设置在显示区域IOA的外侧的边框区域10F,同样,液晶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区域10A,和边框区域10F,。由于在边框区域IOF及10F,不显示图像,所以若在液晶显示面板10及10,显示一个图像,则边框区域IOF及10F,构成的非显示区域IOFF会被识别为接缝。图31 (a)、(b)及(c)分别是液晶显示装置100P的张角θ 1为135°、90°及0°时的示意截面图。各双轴铰接装置30具有与液晶显示装置100Ε (图12 14)的双轴铰接装置30相同的构成,所以与参照图14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0Ε同样,液晶显示装置100Ρ能够在曲面部27的观察者侧表面27a与曲面部27’的观察者侧表面27a’相互接触的状态下开闭。液晶显示装置100P中,配置液晶显示单元IOOp及IOOp,的透光性罩20及20,的曲面部27及27’的位置,与液晶显示装置100E (图12 14)不同。液晶显示单元IOOp及100p,的透光性罩20及20,的曲面部27及27,的观察者侧表面27a及27a’的曲率半径,比液晶显示装置100E (图12 14)的透光性罩20及20,的曲面部22及22,的观察者侧表面2 及22a’的曲率半径小,液晶显示单元IOOp及IOOp’的透光性罩20及20’的曲面部27及27’,配置在边框区域10F及10F’的一部分的观察者侧。曲面部27及27’不是将形成于显示区域10A及10A,的图像的一部分显示在边框区域10F及10F,上的结构,对于观察者而言,虽然在张角θ 1为180°、135°、及90°时,能够识别出图30 (b)、图31 (a)及图31 (b)各自所示的非显示区域10FF,但是如下所示,开状态与闭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中,与观察者侧表面整体是平面的显示装置200P相比,具有能够缩窄非显示区域的优点。下面,将液晶显示装置100P在开状态与闭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0° < Θ1< 180° )中能够缩窄非显示区域的情况,与比较例加以对比,进行说明。参照图32及33,说明比较例的折叠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0P。图32所示的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P中,具备拥有唯一的铰轴的铰接装置230这方面及透光性罩220的观察者侧表面220a整体为平面这方面,与液晶显示装置100P不同。如图32所示,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P具备液晶显示单元200p、液晶显示单元200p’和铰接装置230。液晶显示单元200p具有液晶显示面板210和透光性罩220。如图32所示,透光性罩220的观察者侧表面220a整体为平面。同样,液晶显示单元200p’具有液晶显示面板210’和透光性罩220’,透光性罩220’的观察者侧表面220a’整体为平面。铰接装置230是具有唯一的铰轴的单轴铰接装置,液晶显示单元200p及200p’都能够围绕由铰轴规定的旋转轴L3旋转。液晶显示单元200p与200p’,通过铰接装置230相互连接,能够得到开状态(张角θ 2 = 180° )、闭状态(θ 2 = 0° )和这两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0° < θ 2 < 180° )。图33 (a)、(b)、及(c)分别表示张角θ 2为135°、90°及0°时的液晶显示装置200Ρ的示意的截面图。张角θ 2是透光性罩220的观察者侧表面220a与透光性罩220’的观察者侧表面220a’所成的角。图33 (a)及(b)中,分别用虚线χ及χ’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00P的曲面部27的观察者侧表面27a及曲面部27’的观察者侧表面27a’的截面。如上所述,由于曲面部27的观察者侧表面27a及曲面部27’的观察者侧表面27a’是圆柱曲面的一部分,所以虚线χ及χ’为圆弧。这里,考虑从将张角(θ 1、θ 2) 2等分的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从图33 (a)可知,张角(Θ1、Θ2)为135°时,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P的、与将张角2等分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非显示区域IOFF的宽度,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P的、与将张角2等分的方向上的非显示区域210FF的宽度相比,小了虚线χ与虚线χ’的距离cbca的量。张角(θ 1、θ 2)为90°时也是同样,如图33 (b)所示,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Ρ的非显示区域IOFF的宽度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P的非显示区域210FF的宽度相比,小了虚线χ与虚线χ’的距离ckb的量。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P的非显示区域IOFF的宽度,在张角(θ 1)为90°及135°以外的角度时,基于同样的理由,比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Ρ的非显示区域210FF的宽度小。这样,液晶显示装置100Α在开状态与闭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0° < Θ1<180° )中,能够缩窄非显示区域IOFF。另外,液晶显示装置100Ρ中,透光性罩20的平面部M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构成为,观察者侧表面2 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7而减小,透光性罩20’的平面部24’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构成为,观察者侧表面Ma’与背面侧表面Mc’的距离,在沿着第1轴(这里是指水平方向)的方向上,随着远离曲面部27’而减小,由此,能够实现薄型化及轻型化。再者,透光性罩20、20’由例如丙烯酸树脂形成,能够保护液晶显示面板10、10’的显示面免受冲击和尘埃的等的影响。基于本发明的显示单元或者显示装置能够用于电子书、智能电话、便携式游戏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等。基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并不限定于此,能够作为大画面且便携性好的显示装置使用。另外,也能够作为娱乐设施的显示装置使用。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优选适用于显示信息用的显示单元或者显示装置。符号说明
10、10,:液晶显示面板10A、10A’ 显示区域10B、10B,:中央显示区域10D、10D,:周边显示区域10F、10F’ 边框区域10b、10b’ 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11、11’ 上基板12、12’ 下基板13、13’ 液晶层16、16,:密封部20、20,:透光性罩22、22,:曲面部24、24’ 平面部30:双轴铰接装置40、40’ 背光源装置62、62,:光学膜部100a :液晶显示单元100B :液晶显示装置B1 :平面部与曲面部的边界C1 :第1中心轴C2 :第2中心轴L1 :第1旋转轴L2 :第2旋转轴
权利要求
1.一种直视型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干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至少ー个显示面板;和配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至少ー个透光性罩,所述至少ー个透光性罩具有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平面部;和沿第1轴与所述平面部相邻,观察者侧表面是曲面的曲面部,所述平面部包含倾斜部,该倾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沿所述第1 轴,随着远离所述曲面部而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単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透光性罩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在所述曲面部与所述平面部的边界最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単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边框区域,所述倾斜部延伸设置至所述边框区域中配置有所述曲面部的ー侧的相反侧的部分和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的边框区域,所述曲面部使从所述显示区域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所述边框区域ー侧折射。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作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单元的第1显示单元;和第2显示单元,所述第1显示单元具有第1显示面板;和配置在所述第1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1 透光性罩,所述第2显示单元具有第2显示面板;和配置在所述第2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2 透光性罩,所述第1透光性罩具有第1平面部;和沿所述第1轴与所述第1平面部相邻的第1曲面部,所述第2透光性罩具有第2平面部;和沿所述第1轴与所述第2平面部相邻的第2曲面部,所述第1曲面部沿所述第1轴与所述第2曲面部相邻。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显示装置是折叠式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作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ー项所述的显示単元的第1显示单元和第2显示单元;和具有唯一的旋转轴的单轴铰接装置,所述第1显示单元具有第1显示面板;和配置在所述第1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1 透光性罩,所述第2显示单元具有第2显示面板;和配置在所述第2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2 透光性罩,所述第1显示单元与所述第2显示单元按照经由所述唯一的旋转轴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
7.—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显示装置是折叠式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作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ー项所述的显示単元的第1显示单元和第2显示单元;和双轴铰接装置,所述第1显示单元具有第1显示面板;和配置在所述第1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1 透光性罩,所述第2显示单元具有第2显示面板;和配置在所述第2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2 透光性罩,所述第1显示单元与所述第2显示单元,按照通过所述双轴铰接装置,所述第1显示单元能够围绕第1旋转轴旋转,并且所述第2显示单元能够围绕与所述第1旋转轴平行的第 2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连接,所述第1透光性罩具有第1平面部;和与所述第1平面部相邻的第1曲面部, 所述第2透光性罩具有第2平面部;和与所述第2平面部相邻的第2曲面部, 所述第1平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所述第1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是以第1中心轴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所述第2平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所述第2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是以第2中心轴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所述双轴铰接装置的所述第1旋转轴与所述第1透光性罩的所述第1中心轴一致, 所述双轴铰接装置的所述第2旋转轴与所述第2透光性罩的所述第2中心轴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显示单元与所述第2显示单元开闭时,所述第1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所述第2曲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接触,并且所述第1显示单元与所述第2显示单元,按照满足所述第1显示单元以所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角度与所述第2显示单元以所述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角度相等的关系的方式,向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第1显示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1中心轴平行延伸、并配置在所述第1显示面板的侧面的第1透光性壳体部,所述第2显示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2中心轴平行延伸、并配置在所述第2显示面板的侧面的第2透光性壳体部,所述第1显示面板具有第1显示区域;和设置在所述第1显示区域的外侧的第1边框区域,所述第2显示面板具有第2显示区域;和设置在所述第2显示区域的外侧的第2边框区域,所述第1透光性壳体部按照所述第1透光性罩的所述第1曲面部的端边存在于所述第 1透光性壳体部的端面的观察者侧的方式配置,所述第2透光性壳体部按照所述第2透光性罩的所述第2曲面部的端边存在于所述第 2透光性壳体部的端面的观察者侧的方式配置,所述第1透光性壳体部与所述第1透光性罩一体形成, 所述第2透光性壳体部与所述第2透光性罩一体形成,所述第1曲面部使从与所述第1边框区域相邻的所述第1显示区域内的第1周边显示区域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所述第1边框区域ー侧折射,所述第2曲面部使从与所述第2边框区域相邻的所述第2显示区域内的第2周边显示区域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所述第2边框区域ー侧折射,从所述第1显示面板的所述第1周边显示区域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所述第1透光性壳体部的观察者侧射出,从所述第2显示面板的所述第2周边显示区域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所述第2透光性壳体部的观察者侧射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第1显示单元还具有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第1平面壳体部;和观察者侧表面是以所述第1中心轴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的第1曲面壳体部,所述第2显示单元还具有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第2平面壳体部;和观察者侧表面是以所述第2中心轴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的第2曲面壳体部,所述第1平面壳体部按照与所述第1透光性罩的所述第1平面部相邻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2平面壳体部按照与所述第2透光性罩的所述第2平面部相邻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1曲面壳体部按照与所述第1透光性罩的所述第1曲面部相邻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2曲面壳体部按照与所述第2透光性罩的所述第2曲面部相邻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1曲面壳体部的所述观察者侧表面与所述第1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1曲面部的所述观察者侧表面与所述第1中心轴的距离,所述第2曲面壳体部的所述观察者侧表面与所述第2中心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2曲面部的所述观察者侧表面与所述第2中心轴的距离。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显示装置是折叠式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作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ー项所述的显示単元的第1显示单元和第2显示单元;和双轴铰接装置,所述第1显示单元具有第1显示面板;配置在所述第1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1透光性罩;和第1壳体,所述第2显示单元具有第2显示面板;配置在所述第2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2透光性罩;和第2壳体,所述第1显示单元与所述第2显示单元,按照所述第1显示单元能够围绕第1旋转轴旋转、并且所述第2显示单元能够围绕与所述第1旋转轴平行的第2旋转轴旋转的方式通过所述双轴铰接装置连接,所述第1壳体具有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第1平面壳体部;和观察者侧表面是以第1 中心轴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的第1曲面壳体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第2平面壳体部;和观察者侧表面是以第2 中心轴为中心轴的圆柱曲面的一部分的第2曲面壳体部,所述第1透光性罩具有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第1平面部;和观察者侧表面的与所述第1中心轴垂直的截面是由非球面函数规定的曲线的第1曲面部,所述第2透光性罩具有观察者侧表面是平面的第2平面部;和观察者侧表面的与所述第2中心轴垂直的截面是由非球面函数规定的曲线的第2曲面部,所述双轴铰接装置的所述第1旋转轴与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第1中心轴一致, 所述双轴铰接装置的所述第2旋转轴与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第2中心轴一致,所述第1透光性罩按照所述第1曲面部与所述第1曲面壳体部相邻、并且所述第1平面部与所述第1平面壳体部相邻的方式配置,所述第2透光性罩按照所述第2曲面部与所述第2曲面壳体部相邻、并且所述第2平面部与所述第2平面壳体部相邻的方式配置。
12. —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作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单元的第1显示单元;和第2显示单元,所述第1显示单元具有第1显示面板;和配置在所述第1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1 透光性罩,所述第2显示单元具有第2显示面板;和配置在所述第2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第2 透光性罩,所述第1透光性罩具有第1平面部;和沿着所述第1轴与所述第1平面部相邻的第1 曲面部,所述第2透光性罩具有第2平面部;和沿着所述第1轴与所述第2平面部相邻的第2 曲面部,所述第1显示单元与所述第2显示单元按照下述方式相邻所述第1曲面部ー侧的、所述第1显示面板的背面侧表面的端部,与所述第2曲面部ー侧的相反侧的、所述第2平面部的观察者侧表面的端部重叠。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显示单元(100a)具备至少一个显示面板(10)、和配置在至少一个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至少一个透光性罩(20),至少一个透光性罩具有观察者侧表面(24a)是平面的平面部(24)和沿第1轴与平面部相邻且观察者侧表面(22a)是曲面的曲面部(22),平面部包含倾斜部,该倾斜部的观察者侧表面与背面侧表面的距离,沿第1轴,随着远离曲面部而减小。基于本发明,能够提供比现有技术薄的直视型的显示单元和显示装置。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2598093SQ20108005149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
发明者渡边寿史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