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结构改进的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照相机,特别是指一种结构新颖的小型化相机,具有缩小相机体积及保护底片不漏光的功效。
一般说来,相机能拍摄各种画面,并且日后能真实再现画面,已成为当今人们不可缺少的用品,不论是专业用的单眼相机、携带方便且不需要太多拍摄技巧的傻瓜相机,还是高科技的数码相机,在旅游点已随处可见。为方便使用者携带和使用,除专业人员职业上的需要外,照相机的设计已逐渐趋于轻巧化,但由于相机内置的闪光灯需要电源,相机必须要有放置电池的电池室,此电池室在相机中又占居了相当的空间,成为相机小型化设计中的一大缺憾。另外,原有相机的卷片筒是直接卡在一体式机身内,卷片筒会在卷片时随之转动,由于组装不好或长期使用、材质变形等因素,外部光线会由外壳经卷片筒中部透入相机内部,造成漏光现象,严重影响拍摄的质量,甚至会使底片曝光而给拍摄者造成损失。因此,如何有效运用相机内部的有限空间以及保护底片不漏光就成了相机制造业亟待克服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照相机,主要是在照相机卷片筒中空部上端,即后盖上设置一弹簧,在卷片筒中空部下端,即前盖的电池盖上设有一电极片,将电池放在卷片筒的中空部内,以缩小相机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照相机,该相机卷片筒上、下两端的外缘各有一个凸缘部,机身设计成分体式,且设置具有凸缘部的卷片筒容室,从而具有保护相机底片不漏光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结构改进的照相机,主要是在相机卷片筒中空部的上端设置一弹簧,卷片筒下端电池盖上设置一电极片,可以将电池放在卷片筒中空部中,电池靠弹簧和电极片定位,不会随卷片筒转动,这样,将电池放在原有的卷片筒内,节省了电池室的空间,从而缩小了相机的体积。该相机卷片筒的上、下两端外缘各有一个凸缘部,将相机机身设计成分体式,该机身由前机身和后机身构成,并且设有卷片筒容室来放置这个有凸缘部的卷片筒,该卷片筒的凸缘部可以有效遮挡外界光线的射入。
与已有技术中的相机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明显的优点①该相机将相机电池设计在卷片筒的中空部,有效缩小了相机的体积;②该相机机身设计成分体式,并且设有卷片筒容室来放置有凸缘部的卷片筒,卷片筒的凸缘部可以有效遮挡外界光线的射入,具有保护底片不漏光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和使用功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的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卷片筒10-中空部11-凸缘部2-后盖 3-弹簧 30-电极片4-前盖 5-电池 6-机身60-前机身 61-后机身62-卷片筒容室本实施例以35MM的相机为例,实际应用中可运用于所有内置闪光灯的相机。请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的照相机,主要是在相机的卷片筒1的中空部10上端的后盖2上设一弹簧3,卷片筒1中空部10下端的前盖4的电池盖上设一电极片30,可将电池5放在卷片筒的中空部10中,电池5靠弹簧3及电极片30来定位,不会随卷片筒1转动,这样电池5放在了原有的卷片筒1内,所以节省了原来电池室的空间,从而缩小了相机的体积。
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的照相机的卷片筒1上、下两端均有外凸的凸缘部11,相机机身6设计成分体式,该机身6由前机身60和后机身61构成,并且设有卷片筒容室62,来放置这个有凸缘部11的卷片筒,卷片筒的这个凸缘部11能有效遮挡外界光线的射入,具有保护相机底片不漏光的功效。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保护范围,凡运用与本文申请专利范围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进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相机前盖相对于卷片筒下方位置处设有电池盖,该电池盖上设有位于卷片筒中空部下方的电极片,相机后盖相对于卷片筒中空部上方位置处设有弹簧,电池放置在卷片筒中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卷片筒上、下两端外缘有外凸的凸缘部,相机机身由前机身和后机身构成,并且设有卷片筒容室。
专利摘要一种结构改进的照相机,特别是指一种照相机小型化的新颖结构设计,主要是在相机卷片筒中空部上端的后盖上设一弹簧,卷片筒中空部下端的前盖电池盖上设一电极片,可将电池放在卷片筒的中空部中,从而缩小相机的体积;该卷片筒上、下两端外缘有外凸的凸缘部,机身设计为分体式,用来放置这个有凸缘部的卷片筒,从而达到保护相机底片不漏光的功效。
文档编号G03B17/02GK2434693SQ00243940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6日
发明者李泽清 申请人:李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