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状扣件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4  43

专利名称:一种带状扣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件,尤其涉及一种带状扣件,该扣件可以将诸如电缆、接地
线、支架、吊牌、交通指示牌的物件固定在同一根柱形杆上。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接地线、支架、吊牌、交通指示牌等设施的捆扎固定大多数是用铁丝来完成,固定和拆卸较为烦琐困难,且不易调整被固定物件的高低和角度。在经过风吹日晒后,容易生绣腐蚀,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增加了维护成本。申请号为200810025332. X,名称为带状扣件及其使用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介绍了一种带状扣件,包括扣带,在扣带的一端设有扣爪,在扣带上设有能与扣爪形成可卸式的连接结构。申请号200810100788. 8,名称为带状绑定扣件及其使用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介绍了一种带状绑定扣件,其包括扣带,在扣带的一端连接有扣头,在扣头上滑动连接有扣爪。这两份专利文件介绍的扣件中的扣带都是有孔的,由于孔与孔之间是有一定间距的,因此用该扣件捆扎物件,就存在捆扎不牢靠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状扣件,以使捆扎物件更加牢靠,增强扣件使用的灵活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带状扣件,包括扣带和扣爪,扣带是有固定端和移动端的条形带,所述的扣爪包括扣爪基和扣爪盖,该扣爪基包括底面和位于底面上相对的两个侧面,其底面前端有桥孔,其侧面前端有卡口 ;该扣爪盖包括顶面和位于顶面下相对的两个侧面,其顶面中部有从前向后向下倾斜的翻面;该翻面与顶面之间有空隙;扣爪盖的侧面前端有与扣爪基上的卡口相配合的卡扣;该扣爪盖侧面末端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扣爪基的侧面后端活动连接。[0006] 所述的扣爪基底面前端有凹口。 所述的带状扣件还包括第二连接轴,该第二连接轴位于扣爪基侧面末端,其与第一连接轴之间有定位桥孔。 所述的扣爪盖顶面前端有向下倾斜的翻盖。[0009] 所述的桥孔有两个,该两个桥孔相互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带状扣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带状扣件安装简便,捆扎物件的牢固性更佳。
背景技术
中提供的带状扣件,由于扣带是带孔的,所以在固定时,存在捆扎物件不紧固的可能性。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扣带固定端连接在扣爪基前端,移动端穿过扣爪盖,并根据物件的外围尺寸,拉紧扣带的移动端。这样避免了捆扎物件不牢靠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中的扣带在扣爪上的定位更佳稳固。通过在扣爪基前端设置凹口,扣带被限制在扣爪基的凹口中,不会大范围偏移,甚至滑移至侧面。[0013] 3、本实用新型中只需要用较小的力,就可以固定物件。通过在在扣爪基侧面末端设置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与第一连接轴之间形成定位桥孔。缠绕扣带后,根据杠杆原理,第二连接轴相当于一阻力点,第一连接轴相当于支点,扣爪盖前端相当于用力点。由于扣爪盖前端到第一连接轴的距离远大于第二连接轴到第一连接轴的距离,因此可以用较小的力使扣爪盖和扣爪基闭合固定。 4、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扣爪盖顶面前端设有向下倾斜的翻盖,可以对扣带的移动端起到再次固定,避免其在物件张力的作用下回放。 5、本实用新型中的桥孔可以是两个平行布置的桥孔,采用"S"形方式来缠绕扣带,简单方便,紧固性效果更佳。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扣爪盖呈闭合状态时,扣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扣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扣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扣爪闭合时的顶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扣爪打开时的顶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扣带一端与扣爪基前端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扣爪盖呈打开状态,扣带另一端穿过定位桥孔与扣爪盖缠绕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扣爪盖呈半闭合状态,扣带另一端穿过定位桥孔与扣爪盖缠绕的示意图。 图中,1、扣带,2、扣爪,3、扣爪基,4、扣爪盖,5、第一连接轴,6、桥孔,7、卡口,8、卡扣,9、凹口, 10、第二连接轴,11、翻盖,12、翻面,13、定位桥孔。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状扣件,包括扣带1和扣爪2。扣带1和扣爪2由具有防锈防腐蚀的材料制成。扣带1是一条形带,其一端是固定端,另一端是移动端。扣爪2包括扣爪基3和扣爪盖4两个部分。使用时,扣带1的固定端连接在扣爪基3上,扣带1移动端穿插在扣爪盖4上。不使用的时候,扣带1和扣爪2可以是分离的,也可以连接在一起。扣爪基3包括底面和位于底面上相对的两个侧面,两个侧面与底面成直角关系为佳。扣爪基3整体呈"U"形。扣爪基3的底面前端有桥孔6,扣爪基3的侧面前端有卡口7。为使固定牢靠,扣爪基3的两个侧面前端分别有一个卡口 7。扣爪盖4包括顶面和位于顶面下相对的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与顶面之间以直角关系为佳。扣爪盖4顶面中部有从前向后向下倾斜的翻面12,该翻面12的后端和侧端与扣爪盖4顶面之间有空隙。扣爪盖4侧面前端有与扣爪基3上的卡口 7相配合的卡扣8。该卡口 8从下往上,向外突出。扣爪盖4侧面末端通过第一连接轴5与扣爪基3的侧面连接。这样,扣爪盖4可以围绕第一连接轴5,在扣爪基3上旋转。 作为第一种改进方案,可以在扣爪基3底面前端设置凹口 9。在缠绕扣带1时,扣带1移动端经过凹口 9。这样,扣带1只能在扣爪基3前端的凹口 9内作小范围移动,从而避免扣带1大范围移动,甚至从扣爪基3底面前端滑移到侧面,影响捆扎效果。[0027] 作为第二种改进方案,可以在扣爪基3侧面末端设置第二连接轴10。第二连接轴10与第一连接轴5之间形成定位桥孔13。如图7和图8所示,在缠绕扣带1的时候,扣带1移动端从定位桥孔13的下端穿入。扣带1只能在定位桥孔13中移动。同时,根据杠杆原理,即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的大小与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因此为了省力,就应该使动力臂比阻力臂长。在本改进方案中,第二连接轴io相当于一阻力点,第一连接轴5相当于支点,固定时在扣爪盖4前端用力,扣爪盖4前端相当于用力点。由于扣爪盖4前端到第一连接轴5的距离远大于第二连接轴10到第一连接轴5的距离,因此可以用较小的力使具有一定刚性的扣带1变形,从而使扣爪盖4和扣爪基3闭合固定。[0028] 作为第三种改进方案,可以在扣爪盖4顶面前端设有向下倾斜的翻盖11。这样,扣带1移动端在翻盖11的作用下,受力方向只能向下,与其在扣爪2中的受力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是呈一角度。这样,可以避免扣带1在被捆扎物件的作用下,自然回放。[0029] 作为第四种改进方案,桥孔6可以是两个。两个桥孔平行布置。如图6所示,采用"S"形方式来缠绕扣带首先将扣带1固定端放置在扣爪基3底端,扣带1移动端从下往上穿过凹口 9,再从上往下穿过邻近凹口 9的桥孔6,然后从下往上穿过远离凹口 9的桥孔6,最后从上往下穿过凹口 9。这样的捆扎方式,紧固性更好,效果更佳。[0030] 使用上述带状扣件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 1将扣带1固定端缠绕固定在扣爪基3上。首先,在扣爪2呈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扣带1固定端放置在扣爪基3的前端,然后扣带1移动端在扣爪基3底面前端的桥孔6和扣爪基3前端之间缠绕,最后扣带1移动端向下延伸。 扣带1在扣爪基3上的缠绕,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当被缠绕的物件比较多的时候,以顺时针为佳。这样,扣带1移动端从扣爪基3前端向下延伸,可以使扣带1捆扎的物件更多。 当扣爪基3前端有凹口 9的时候,扣带1经过凹口 9。这样扣带1不会从扣爪基3前端滑移。 其中,当有两个桥孔6的时候,可以呈"S"形方式缠绕扣带l,这样缠绕比较简便、牢靠。首先将扣带1固定端放置在扣爪基3底端,扣带1移动端从下往上穿过凹口 9,再从上往下穿过邻近凹口 9的桥孔6,然后从下往上穿过远离凹口 9的桥孔6,最后从上往下穿过凹口 9。 1. 2用扣带l捆扎物件。按照规定的高度和角度,将被捆扎的物件和柱形杆放置在一起,用扣带1移动端沿着物件和柱形杆环绕一圈。为了捆扎牢固,可以用扣带1在物件和柱形杆的外围绕数圈。 1. 3固定扣爪2,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 3. 1把扣带1移动端从下往上从第一连接轴5和第二连接轴10之间的定位桥孔13中穿入; 1. 3. 2扣带1移动端从扣爪盖4上的翻面12和顶面之间的空隙穿出,向扣爪基3前端延伸; 1.3. 3按下扣爪盖4,闭合整个扣爪2。扣爪基3前端两侧的卡口 7,与扣爪盖4前端两侧的卡扣8相互配合,使扣爪2闭合,整体收紧扣件2。这样物件就可以牢固地被固定在柱形杆上了。 1. 4打开扣爪2。使用螺丝刀或其他类似工具,撬起扣爪盖2前端,使卡扣8脱离卡口 7。打开扣爪2,可以放松扣带l,在扣带1中添加新的物件,或者完全松开扣带l,解除捆扎状态。 当扣爪盖4前端有翻盖11的时候,螺丝刀可以放置在翻盖11和扣爪基3前端之间,从而撬开扣爪2。
权利要求一种带状扣件,包括扣带(1)和扣爪(2),扣带(1)是有固定端和移动端的条形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爪(2)包括扣爪基(3)和扣爪盖(4);该扣爪基(3)包括底面和位于底面上相对的两个侧面,其底面前端有桥孔(6),其侧面前端有卡口(7);该扣爪盖(4)包括顶面和位于顶面下相对的两个侧面,其顶面中部有从前向后向下倾斜的翻面(12);该翻面(12)与顶面之间有空隙;扣爪盖(4)的侧面前端有与扣爪基(3)上的卡口(7)相配合的卡扣(8);该扣爪盖(4)侧面末端通过第一连接轴(5)与扣爪基(3)的侧面后端活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状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爪基(3)底面前端有凹口(9)。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状扣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轴(IO),该第二 连接轴(10)位于扣爪基(3)侧面末端,其与第一连接轴(5)之间有定位桥孔(13)。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状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爪盖(4)顶面前端有向下倾 斜的翻盖(11)。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状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孔(6)有两个,该两个桥孔 相互平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状扣件,包括扣带(1)和扣爪(2),扣爪(2)包括扣爪基(3)和扣爪盖(4);扣爪基(3)底面前端有桥孔(6),侧面前端有卡口(7);扣爪盖(4)顶面有翻面(12);扣爪盖(4)侧面有与卡口(7)相配合的卡扣(8);扣爪盖(4)通过第一连接轴(5)与扣爪基(3)连接。采用该结构带状扣件,可以使物件的捆扎更加牢靠。此外,扣爪基(3)底面前端有凹口(9)。这可以使扣带移动范围固定在凹口(9)中。扣爪基(3)侧面末端可以设置第二连接轴(10),其与第一连接轴(5)之间有定位桥孔(13)。这样拉动扣带(1)比较省力。
文档编号A44B11/06GK201536700SQ20092025594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7日
发明者丁午, 程琳 申请人:东南大学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