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高精度定位芯轴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7-2  6

专利名称:简易高精度定位芯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用工艺装备,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加工高精度零件的简易夹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机加工过程中当被加工的部件(以车床为例)完成各种加工后,左端面 可用切刀切下,这是在被切断面的一侧其平整度或光洁度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可以。然 而当两个端面均有较高的垂直度精度及粗糙度精度要求时,其加工不能一次完成,必须 将部件切下后翻转180°重新装入卡盘,再对被切的断面进行二次加工。由此带来的问题
是原来平行的两个横断面(因为两断面是在机床上一次加工而成)由于重新装入卡盘 而很难保证两个横断面与机床的轴心线垂直,这是机加工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此类问
题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如图1): 1)首先加工面A和Dl孔;2)以A面和Dl孔定位,压 紧B面,加工D2孔;3)以A面和D1孔定位,压紧C面加工B面。这样不仅需要三道 加工工序,还需要两套较为复杂的夹具,增加了加工工时费用和夹具制造费用。为克服 目前内孔定位用夹具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高精度、方便制造、 成本低的定位芯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精度定位芯轴,从而使定位芯轴具有结构简单、定 位精度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2所示。简易高精度定位芯轴作为机床夹具,由芯轴体l和 锥堵4组成。在芯轴体1上加工一段定位圆轴2,沿定位圆轴2的轴向开有膨胀口5。 芯轴体1的内部加工有圆锥管螺纹内孔3,锥堵4旋入圆锥管螺纹内孔3可使定位圆轴 2的尾部胀开。定位圆轴2可作为被加工零件内孔的定位,由定位圆轴2与芯轴体1的 交界面作为被加工零件端面的一个基准面。如图3所示,被加工零件先加工A面和Dl 孔,然后将被加工件安装在芯轴体l的定位圆轴2上,旋紧锥堵4,由于锥堵4螺纹中 径具有正向锥度,随着锥堵4的旋入,定位圆轴2的外圆胀大,直至把被加工件夹紧。 实现被加工件在一次定位夹紧状态下, 一次完成D2孔和B面的加工,不仅减少了加工 工序,而且保证了被加工件的加工质量。

图l是传统被加工零件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工零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被加工件,Dl孔直 径尺寸为4> 25+0. 02咖,D2孔对Dl孔同轴度公差为4> 0. 035mm, A面对Dl孔垂直度公 差为0. Olmra, B面对Dl孔垂直度公差为0. 03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锥堵4为ZG3/8普通圆锥管螺纹锥堵,芯轴体1内的圆锥管螺 纹内孔为ZG3/8普通圆锥管螺纹。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造首先是芯轴体1的定 位圆轴2须先做粗加工,其定位轴的外圆dl加工至4)25.5,留有精加工余量,圆锥管螺 纹内孔3加工为ZG3/8普通圆锥管螺纹,然后加工膨胀口 5。
本实用新型作为夹具使用时,芯轴体1定位在机床上,定位圆轴2的外圆dl随机 加工至4) 24. 97-24.99mm后,芯轴即可使用。被加工零件先加工A面和Dl孔,然后将被 加工件安装在定位圆轴的外圆dl上。锥堵4设有内六角,旋紧锥堵。由于芯轴体l之 圆锥管螺纹3和锥堵4中径均具有1: 16的正向锥度,随着锥堵4的旋入,定位圆轴的 外圆胀大,直至把被加工件夹紧,这时在被加工件的一次定位夹紧状态下,可一次完成 D2孔和B面的加工,不仅减少了加工工序,而且保证了被加工件的加工质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最简单的结构解决了 "当两个端面均有较高的垂直 度精度及粗糙度精度"要求的零件加工问题。省却了机床夹具"找正"的过程,在保证 夹具和机床的相对精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机加工效率。
权利要求1.简易高精度定位芯轴,由芯轴体(1)和锥堵(4)组成,其特征是在芯轴体(1)上加工一段定位圆轴(2),沿定位圆轴(2)的轴向开有膨胀口(5),芯轴体(1)的内部加工有圆锥管螺纹内孔(3),所述锥堵(4)旋入圆锥管螺纹内孔(3)可使定位圆轴(2)的尾部胀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能够加工高精度零件的简易夹具。简易高精度定位芯轴由芯轴体和锥堵组成。在芯轴体上加工一段定位圆轴,沿定位圆轴的轴向开有膨胀口。芯轴体的内部加工有圆锥管螺纹内孔,锥堵旋入圆锥管螺纹内孔,随着锥堵的旋入,定位圆轴的外圆胀大,直至把被加工件夹紧,此时在被加工件的一次定位夹紧状态下,可一次完成内孔和端面的加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最简单的结构解决了“当两个端面均有较高的垂直度精度及粗糙度精度”要求的零件加工问题。省却了机床夹具“找正”的过程,在保证夹具和机床的相对精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机加工效率。
文档编号B23B31/40GK201132229SQ20072009951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
发明者周兆文, 孙艳辉, 崔爱红 申请人:天津市天大银泰科技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