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轧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7-2  24

专利名称:用于冷轧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钢设备,特别是用于冷轧中宽钢带 一次成形冷连轧机组, 属轧钢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冷轧中宽钢带在轧制工序完成后需要进行退火处理,由于钢带表面十分光洁, 钢带间接触紧密,透气性差,在高温退火时很容易出现钢带之间粘结,并由此影响 到成品合格率。目前,绝大多数生产冷轧中宽带的钢铁企业都是采用可逆式轧m行,为了防止退火粘结,特增加一道松卷工序,但即便是经过松卷i序后仍然会发 生退火粘接现象,该问题已经成为冷轧中宽钢带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材率 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对于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冷轧中宽带生产厂家来说,增加 松卷工序使中宽钢带生产过程延长,设备增加,生产成本提高,是十分不经济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连轧机组末机架工作辊为表 面分布均匀微小凹坑及凸台的毛化辊、从而有效控制钢带退火粘结现象的用于冷轧 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冷轧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构成中包括位于两端的开卷机、卷取机和 中部依次排列的机架,各机架上设有上、下工作辊;上、下中间辊;上、下支承辊, 其特别之处是所述末机架2的上、下工作辊5、 6为毛化辊,即辊身表面均勾分布 微小凹坑及凸台。上述用于冷轧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所述上、下工作辊5、 6辊身表面微小凹 坑及凸台形成表面粗糙度Ra为3.0fim,所述凹坑及凸台点阵密度为4X4/咖2。 上述用于冷轧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所述上、下工作辊5、 6的辊身长度为900毫米o
本实用新型针对冷轧中宽钢带高温退火粘结问题对现有轧制装置进行改进,连 轧机组末机架工作辊釆用表面分布均匀微小凹坑及凸台的毛化辊,从而使加工的钢 带表面对应形成凸包或凹陷,整个板面粗糙度增加,由此减小了钢带间直接接触面积,钢卷的透气性增加。钢带退火时,因减少了钢卷因层间紧密接触的局部积热, 从而有效的控制住粘结现象。试验表明,采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冷轧中宽钢带退火粘结率由现有技术的35%下降到2%,效果显著,用于薄料时效果更为明显。本实用新型设备改造费用低、易于实现,极具推广价值。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是末机架轧辊位置示意图;图3是放大的工作辊表面凹坑及凸台示意图。图中标号表示如下l.巻取机;2.末机架;3,,上支承辊;4.上中间辊;5.上 工作辊;6.下工作辊;7.下中间辊;8.下支承辊;9.开卷机;10.钢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l、图2,本实用新型的构成中包括位于两端的卷取机l、开眷机9和四 架依次排列的机架,各机架上设有上、下工作辊5、 6,上、下中间辊4、 7,和上、 下支承辊3、 8。位于末机架2的上、下工作辊5、 6为经过表面处理的毛化辊,即 辊身表面设有均匀微小凹坑及凸台。参看图3,所述微小凹坑及凸台形成辊身表面 粗糙度Ra为3.0ixm,凹M凸台点阵密度为4X4/nrn2。为适应轧制中宽带的需要,上、下工作辊5、 6的辊身长度为900亳米。上下工作辊的毛化处理可釆用ca激光毛化工艺。当然,可根据产品的特殊要求对工作辊的粗糙度和点阵密度灵活调整。釆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配合轧制控制,可使钢带经过末机架轧辊后表面粗掩 度增加,实测粗糙度复制率为30~50%,轧制的钢带表面粗糙度为1.0pm 1.4MJR。 由于钢带表面的凸包和凹陷,可减少了钢带层间接触面积,透气性好,有效减少了 钢带退火时局部积热,从根本上减少了退火粘结现象。退火粘结情况对比来看,普 通光面料粘结率为35%,采用毛化处理的工作辊加工的毛面料粘结率为2S,用于薄 料时效果更为明显。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冷轧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构成中包括位于两端的开卷机、卷取机和中部依次排料的机架,各机架上设有上、下工作辊;上、下中间辊;上、下支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末机架(2)的上、下工作辊(5、6)为毛化辊,即辊身表面均匀分布微小凹坑及凸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軋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征在于所述 上、下工作辊(5、 6)辊身表面微小凹坑及凸台形成表面粗糙度Ra为3.0pm,所 述凹坑及凸台点阵密度为4X4/mm2。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冷轧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工作辊(5、 6)的辊身长度为900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冷轧中宽钢带的轧制装置,属轧钢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冷轧中宽钢带退火粘接问题。构成中包括位于两端的开卷机、卷取机和中部依次排料的轧制机架,各机架上设有上、下工作辊;上、下中间辊;上、下支承辊,改进后,末机架的上、下工作辊为毛化辊,即辊身表面均匀分布微小凹坑及凸台。本实用新型可使加工的钢带表面对应形成凸包或凹坑,整个板面粗糙度增加,由此降低了钢带间直接接触面积,钢卷的透气性增加,减少了钢卷因层间紧密接触的局部积热,从而有效的控制住粘结现象。试验表明,采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冷轧中宽钢带退火粘结率由现有技术的35%下降到2%,效果非常显著。本实用新型设备改造费用低、易于实现,极具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B21B27/02GK201015775SQ200720100508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31日
发明者伍永锐, 张焕祥, 杨海江, 薛焕亭 申请人: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