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代理】【专利服务】Tel:18215660330
专利名称:一种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其适用于房屋建筑的外幕墙。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及图2,现行常规幕墙的结构受力体系,如立柱1’、横梁2’等构件,悬挂在建筑主体结构3’外端,幕墙所承受的外力(包括立柱1’、横梁2’、立柱活动接头4’等构件所承受的外力),如自重和风荷载等,依靠幕墙结构柱传递给立柱悬挂支点5’ (也可以是金属埋件),再由立柱悬挂支点5’将荷载传递给建筑主体结构3’。上述幕墙结构体系除受力复杂、荷载大之外,立柱1’、横梁2’、立柱悬挂支点5’的截面较大,因此,其用料较多、成本较高。并且,幕墙构件6’在建筑主体结构3’外侧,幕墙构件6’与建筑主体结构3’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空隙,不利于节能,而为使建筑主体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需在幕墙构件6’与建筑主体结构3’之间的空隙内填充保温材料,目前保温材料大多防火性能较差,近几年国内出现多起疑因保温材料引起的火灾事故,例如2010年11 月15日中午上海某大厦大火、2011年2月3日午夜沈阳某五星级酒店大火、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大厦副楼大火等事故,据报道分析的主要原因都是外幕墙采用了不适的保温材料。此外,为了达到防火效果,需在幕墙构件6’与建筑主体结构3’之间的空隙内填充防火材料, 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成本较低的玻璃纤维防火材料,这种材料对人体有害,不够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其结构体系受力简单、用料较少、成本较低,同时有利于幕墙节能、防火、环保,并且可保持现行常规幕墙的建筑外观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包括主幕墙及次幕墙;主幕墙位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次幕墙覆盖于建筑主体结构外侧表面;主幕墙包括结构受力体系及构件,结构受力体系位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构件固定于结构受力体系上; 次幕墙具有构件,次幕墙构件覆盖于建筑主体结构外侧表面,并由次幕墙构件将荷载传递给主幕墙结构受力体系上或直接传递给建筑主体结构上。进一步地,所述主幕墙的结构受力体系包括幕墙立柱及横梁。进一步地,所述结构受力体系通过预埋件与建筑主体结构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次幕墙构件贴覆于建筑主体结构的外侧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次幕墙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主幕墙的结构受力体系上,或者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建筑主体结构上。进一步地,所述主幕墙构件与次幕墙构件位于同一平面内。进一步地,所述结构受力体系与构件在工厂制成半成品后,再到施工现场进行单元式整体安装,或者在施工现场进行分离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主幕墙为玻璃幕墙。进一步地,所述次幕墙为玻璃幕墙、铝合金金属幕墙、不锈钢金属幕墙、石材幕墙或金属保温复合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建筑主体结构包括梁、柱及板。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保持了现行常规幕墙的建筑外观效果,但将幕墙的结构受力体系由建筑主体结构外侧改为建筑主体结构之间,使主幕墙所承受的外力(包括立柱、横梁等构件所承受的外力)直接传递给建筑主体结构,一方面,简化了幕墙结构受力体系;减小了结构体系中立柱、横梁、预埋件截面,从而降低用料和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主幕墙的结构受力体系位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主、次幕墙构件可尽量靠近建筑主体结构,使两者之间的间距尽量小,无需在幕墙构件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填充防火材料,从而提高了面积使用率,有利于幕墙节能、防火、环保。
图1是现行常规幕墙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现行常规幕墙的立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实施例的立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请参阅图3及图4,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该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包括主幕墙1及次幕墙2,主幕墙1位于建筑主体结构3之间,次幕墙2覆盖于建筑主体结构3外侧表面。主幕墙1包括结构受力体系11及构件12 ;结构受力体系11位于建筑主体结构3 之间,构件12固定于结构受力体系11上。次幕墙2具有构件(图中未标示),次幕墙2构件覆盖于建筑主体结构3外侧表面,并由次幕墙2构件将荷载传递给主幕墙1的结构受力体系11上或直接传递给建筑主体结构3上。具体地,主幕墙1的结构受力体系11包括幕墙立柱111、横梁112等构件。建筑主体结构3包括梁、柱及板。结构受力体系11通过预埋件113与建筑主体结构3相连接。结构受力体系11可与构件12在工厂制成半成品后,再到施工现场进行单元式整体安装,也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分离安装,即先将结构受力体系11安装到建筑主体结构3上,之后再将构件12安装到结构受力体系11上。将主、次幕墙安装到建筑主体结构3上时,可先安装主幕墙,再安装次幕墙。建筑主体结构3的材质可以为复合装饰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等,当建筑主体结构3的材质为复合装饰混凝土时,次幕墙2的构件贴覆于建筑主体结构3的外侧表面,其与建筑主体结构3之间没有间隙。本实施例中,次幕墙2的构件与主幕墙1的构件12位于同一平面内,当然,次幕墙2的构件也可以与主幕墙1的构件12位于不同的平面内。次幕墙2可以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主幕墙1的结构受力体系11上,也可以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建筑主体结构3上,这样,即可将次幕墙2构件的荷载传递给主幕墙1的结构受力体系11上或直接传递给建筑主体结构3上。本发明的主幕墙1可以为玻璃幕墙;次幕墙2可以为玻璃幕墙、铝合金金属幕墙、 不锈钢金属幕墙、石材幕墙或金属保温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保持了现行常规幕墙的建筑外观效果,但将幕墙的结构受力体系11由建筑主体结构3外侧改为建筑主体结构3之间,使主幕墙1所承受的外力(包括立柱111、横梁112等构件所承受的外力)直接传递给建筑主体结构3,一方面,简化了幕墙结构受力体系,减小了立柱111、横梁112、预埋件113截面,从而降低用料和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主幕墙1的结构受力体系11位于建筑主体结构3之间,主、次幕墙构件可尽量靠近建筑主体结构3,使两者之间的间距尽量小,无需在幕墙构件与建筑主体结构 3之间填充防火材料,从而提高了面积使用率,有利于幕墙节能、防火、环保。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幕墙及次幕墙;所述主幕墙位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所述次幕墙覆盖于建筑主体结构外侧表面;所述主幕墙包括结构受力体系及构件,所述结构受力体系位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所述构件固定于所述结构受力体系上;所述次幕墙具有构件,所述次幕墙构件覆盖于建筑主体结构外侧表面,并由次幕墙构件将荷载传递给所述主幕墙结构受力体系上或直接传递给建筑主体结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幕墙的结构受力体系包括幕墙立柱及横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受力体系通过预埋件与建筑主体结构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幕墙构件贴覆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的外侧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幕墙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幕墙的结构受力体系上,或者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建筑主体结构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幕墙构件与次幕墙构件位于同一平面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受力体系与构件在工厂制成半成品后,再到施工现场进行单元式整体安装,或者在施工现场进行分离安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幕墙为玻璃幕掉丄回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幕墙为玻璃幕墙、铝合金金属幕墙、不锈钢金属幕墙、石材幕墙或金属保温复合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包括梁、柱及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包括主幕墙及次幕墙,主幕墙位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次幕墙覆盖于建筑主体结构外侧表面。主幕墙包括结构受力体系及构件,结构受力体系位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构件固定于结构受力体系上。次幕墙具有构件,次幕墙构件覆盖于建筑主体结构外侧表面,并由次幕墙构件将荷载传递给主幕墙结构受力体系上或直接传递给建筑主体结构上。上述主、次全幕墙结构及构造保持了现行常规幕墙的建筑外观效果,但将幕墙的结构受力体系由建筑主体结构外侧改为建筑主体结构之间,一方面简化了幕墙结构受力体系,降低结构受力体系的用料和成本;另一方面,可提高面积使用率,有利于幕墙节能、防火、环保。
文档编号E04B2/88GK102444228SQ20111028008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0日
发明者刘本源, 叶辉, 吴强, 周嘉陵, 周智平, 唐增洪, 孟红雨, 甘仁鹏, 胡伟东, 胡家华, 胡建军, 陈明敏, 陈正达, 陈颖 申请人:周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