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代理】【专利服务】Tel:18215660330
专利名称: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防渗装置及渗漏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防渗装置及渗漏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新的大体量、大尺度的建筑物被不断的建造,由于建筑物过于庞大,考虑到伸缩、沉降和抗震等因素的影响,设计时采用预留变形缝的做法,以解决因温差、沉降和抗震等因素而产生的变形问题,然而由于技术、设计、材料、施工及造价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变形缝部位的防水是成为一个较薄弱的环节,极易出现渗漏,几乎是十缝九漏。变形缝渗、漏水,造成缝两侧因渗水、漏水污染发黑发霉,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及使用功能,更为严重的将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变形缝的渗漏已成为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确保使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必须要认真治理渗漏问题。由于其复杂多变的渗漏原因,变形缝的渗漏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治理起来也比较棘手。变形缝的渗漏主要原因有1、混凝土灌筑前对变形缝中的止水带,没有采取可行的固定措施或固定方法不当;2、止水带接头搭接处粘结不好,不能形成封闭的防水圈;3、由于混凝土振捣不严实,在止水带处留有空隙,成为渗漏水的通道;4、因地基沉降不均,建筑物产生变形,使止水带超过极限被拉裂,造成渗漏水。由于油溶性聚氨酯所形成的固结体强度大,防渗透性好,但是弹性小,在涌水处堵漏效果较差,一般都是注入水性聚氨酯,让水性聚氨酯与水反应,膨胀,将漏水部位堵死来达到堵漏的效果,但时间一长,仍会出现渗漏现象。水溶性聚氨酯的胶凝体在变形缝中与水反应后形成固结体,固结体可吸收一定的水分并溶胀,进而产生压力,阻塞渗漏通道。不足之处在于当吸水溶胀的固结体长期失水的情况下,也会失水收缩,而收缩后的固结体再次遇水不能溶胀或溶胀率不足,则极有可能导致失去了防水效果而“复漏”。一般对混凝土断裂缝的治理方式多采用在混凝土的断裂缝的边侧钻孔,埋止水针头,注浆止水。这有一定的止水效果,但过一段时间又开始漏水。如果在混凝土的断裂缝的一侧钻孔,原混凝土的断裂缝处又不做封堵,浆液就无法进入变形缝深处。浆液被注入后,浆液的下方有水,水不可压缩,而上方变形缝无约束,浆液在很小的压力作用下,很自然的流到上方,并已经凝结。在无约束的情况下被压力挤出变形缝的上方,这时就被认定为注浆结束。缝隙下方的水仍然是水,而上方仅为一层聚氨酯的胶凝体,表层的聚氨酯膨胀体一旦失水干缩后,又开始渗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防渗装置及渗漏治理方法,具有较好的防渗效果,保证了建筑物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防渗装置,包括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中部设置有第一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将变形缝本体分隔为上层和下层,所述下层填充有堵漏剂,所述上层填充有非固化料,所述上层上方设置有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二止水带固定在变形缝的缝口两侧。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缝本体的缝口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止水带设置在凹槽内,第二止水带向变形缝本体内凹陷。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止水带为内置式橡胶止水带,内置式橡胶止水带两侧分别黏贴有橡胶条,橡胶条上方覆盖一层金属盖板,所述内置式橡胶止水带通过锚栓或胶黏剂固定。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止水带为钢板止水带,所述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通过锚栓或胶黏剂直接固定。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缝本体两侧分别均匀开设有若干斜孔,所述斜孔内设置有灌注管,所述灌注管包括迎水面高压灌注管及背水面低压灌注管,所述迎水面高压灌注管与变形缝下层连接,所述背水面低压灌注管与变形缝上层连接,所述灌注管呈30-60度设置。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水带包括止水针头和高压堵头。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渗漏治理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一、清除渗漏部位杂物,沿变形缝两侧打孔,钻孔至基层厚度的1/2-2/3深度,孔径为12-16mm,孔距为150mm-300mm之间,安装第一止水带,并旋紧第一止水带上的高压堵头,将变形缝分隔为上层和下层,在变形缝两侧埋入迎水面高压灌注管,所述迎水面高压灌注管与变形缝下层连接,然后采用高压注浆方式向变形缝下层压注堵漏剂,直到缝中无水渗出;二、在变形缝两侧开设若干斜孔,斜孔呈30-60度设置,孔径为18_30mm,在斜孔内预埋背水面低压灌注管,所述背水面低压灌注管通入变形缝上层,然后用环氧胶泥封闭背水面低压灌注管;三、在变形缝两侧放线打孔,在孔内用植筋胶植入锚栓,锚栓间距为200-400mm,在角落处适当加密;四、清理并修补变形缝两侧基层,向下打磨基层并修补形成深度不大于IOmm的凹槽,安装内置式橡胶止水带或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并用锚栓或胶黏剂固定。五、使用灌浆机械通过背水面低压灌注管对变形缝上层灌注非固化料,当变形缝内已经灌满非固化料后,使用钢丝将背水面低压灌注管扎紧,完成变形缝的渗漏处理。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四中,安装内置式橡胶止水带包括如下步骤先在变形缝两侧采用专用橡胶胶黏剂各粘贴一道2_-3_厚的橡胶条,将内置式橡胶止水带放置在变形缝上,内置式橡胶止水带在变形缝两侧基层上的粘结宽度各不小于100mm,在内置式橡胶止水带两侧再放置一道橡胶条,然后在橡胶条上各覆盖一层金属盖板并用锚栓固定。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橡胶条采用厚的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四中,安装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包括如下步骤先对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与变形缝两侧基层接触面进行打磨处理,然后用结构胶粘剂将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安置于变形缝上并用锚栓进行固定,之后检查钢板两侧,用改性环氧胶泥或浆液填实缝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高压注浆施工方式在变形缝下层注入堵漏剂,采用低压注浆施工方式在变形缝上层灌注非固化料,在变形缝缝口处安装可卸式或内置式密封止水带,可以有效地防止变形缝出现渗漏,且防渗漏时间较长,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稳定性较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图1是本发明混凝土结构变形缝采用化学锚栓锚固的可卸式止水带防渗结构;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混凝土结构变形缝采用胶黏剂固化形成锚固端锚固的可卸式止水带防渗结构;图4是本发明混凝土结构变形缝采用化学锚栓锚固的中置式止水带防渗结构;图5是本发明混凝土结构变形缝采用胶黏剂固化形成锚固端锚固的中置式止水带防渗结构;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橡胶条,2、内置式橡胶止水带,3、金属盖板,4、垫片,5、螺帽,6、锚栓,7、背水面低压灌注管,8、非固化料,9、堵漏剂,10、迎水面高压灌注管,11、
第一止水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防渗装置,包括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中部设置有第一止水带11,所述第一止水带11将变形缝本体分隔为上层和下层,所述下层填充有堵漏剂9,所述上层填充有非固化料8,所述上层上方设置有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二止水带固定在变形缝的缝口两侧。所述第二止水带为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两侧分别黏贴有橡胶条1,橡胶条I上方覆盖一层金属盖板3,所述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通过锚栓6或胶黏剂固定;所述第二止水带也可为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所述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通过锚栓6或胶黏剂直接固定。所述第二止水带向变形缝本体内凹陷,使得第二止水带有一变形范围,可以防止由于注入过多非固化料8而使第二止水带发生渗漏。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渗漏治理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变形缝内部防渗处理1、清除施工障碍、拆除变形缝表面盖板、清理裂缝表面装饰层及其他堵漏单位已经失效的施工残留,清理缝内泡沫等材料,将变形缝表面及内部清理干净,观察具体渗漏部位,标示渗漏部位;2、沿变形缝两侧打孔,孔径为12_16mm,钻孔至基层厚度的1/2-2/3深度,孔距为150mm-300mm之间,可根据现场的出浆情况适当调整打孔间距,孔眼沿裂缝走向错位布置,可根据现场作业条件做适当调整;3、安装第一止水带11,旋紧第一止水带11上的高压堵头,将变形缝分隔为上层和下层;4、在变形缝两侧埋入迎水面高压灌注管10,所述迎水面高压灌注管10与变形缝下层连接,采用高压堵漏的方法把水性聚氨酯堵漏剂9利用高压堵漏机压注入变形缝下层,并保证压注密实;5、观察3-5天,对局部仍然渗漏的部位,进行二次高压堵漏,直到缝中无水渗出;6、如遇如因变形缝结构原因或已多次采用钻孔方法施工导致变形缝两边无法进行打孔等工序的施工,则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施工I)将变形缝内壁嵌入背衬材料,同时预埋迎水面高压灌注管10,迎水面高压灌注管10尽量深入变形缝下层内部,迎水面高压灌注管10间隔O. 5-1. 5m设置一个;2)采用专用灌注设备对变形缝下层进行灌注,灌注材料为水性或油性聚氨酯堵漏剂9,待浆液流出后立即封闭迎水面高压灌注管10管口,观察3-5天,对局部仍然渗漏部位进行再次灌注。步骤二、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埋设1、在变形缝边间距1. 5-2米开斜孔,斜孔呈30-60度设置,孔径为18_30mm,所述斜孔通入变形缝上层内部,在斜孔内预埋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 ;2、采用改性环氧胶泥封闭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管口,并保证管外侧密实,在局部结构复杂或角落部位增设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以防个别管道在后续施工时被堵塞;步骤三、化学锚栓6安装1、根据要求放线打孔,用化学胶粘剂植入化学锚栓6 ;2、化学锚栓6间距优选300mm,在角落处可以适当加密。步骤四、安装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或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1、基层处理安装内置式密封止水带2或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应现清理并修补变形缝两侧各IOOmm范围内的基层,并应做到基层坚固、密实、平整;必要时可向内打磨基层并修补形成深度不大于IOmm凹槽;2、安装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 I)锚固端采用化学锚栓6锚固(如图1、图3所示)(I)在丁基橡胶密封胶粘带、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及金属盖板3与化学锚栓6对应位置打孔,孔径比化学锚栓6直径大2-3mm ;(2)用丁基橡胶密封胶粘带直接将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粘贴于变形缝两边,盖上垫片4及螺帽5,并用化学锚栓6压紧。2)锚固端采用胶粘剂固化形成的锚固端锚固(如图2、图4所示)(I)采用配套胶粘剂固化形成锚固端;(2)直接在锚固端锚固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3、安装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I)对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粘贴部位进行打磨,露出光亮面;2)在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与化学锚栓6对应位置打孔,孔径比化学锚栓6直径大 2~4mm ;3)采用改性环氧粘结材料粘贴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并用化学锚栓6压紧,保证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与砼表面结合密实,待胶水硬化后可进行下步施工。步骤五、灌注非固化料8:1、检查各个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是否通畅,如不通畅尽量修复;2、对非固化料8进行无火加热,保证其流淌性能;3、采用专用设备将非固化料8沿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灌入变形缝中,灌注顺序为由低到高,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中有材料溢出时封闭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直到所有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中均有材料溢出,等待1-2小时,在最高的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中再次进行灌注,保证缝内材料密实,从而完成变形缝的渗漏处理。本发明采用高压注浆施工方式在变形缝下层注入堵漏剂9,采用低压注浆施工方式在变形缝上层灌注非固化料8,在变形缝缝口处安装可卸式或内置式密封止水带,可以有效地防止变形缝出现渗漏,且防渗漏时间较长,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稳定性较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中部设置有第一止水带(11),所述第一止水带(11)将变形缝本体分隔为上层和下层,所述下层填充有堵漏剂(9),所述上层填充有非固化料(8),所述上层上方设置有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二止水带固定在变形缝的缝口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本体的缝口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止水带设置在凹槽内,第二止水带向变形缝本体内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水带为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两侧分别黏贴有橡胶条(I),橡胶条(I)上方覆盖一层金属盖板(3),所述橡胶止水带(2)通过锚栓(6)或胶黏剂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水带为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所述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通过锚栓(6)或胶黏剂直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本体两侧分别均匀开设有若干斜孔,所述斜孔内设置有灌注管,所述灌注管包括迎水面高压灌注管(10)及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所述迎水面高压灌注管(10)与变形缝下层连接,所述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与变形缝上层连接,所述灌注管呈30-60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带(11)包括止水针头和高压堵头。
7.—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渗漏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一、清除渗漏部位杂物,沿变形缝两侧打孔,钻孔至基层厚度的1/2-2/3深度,孔径为12-16mm,孔距为150mm-300mm之间,安装第一止水带(11),并旋紧第一止水带(11)上的高压堵头,将变形缝分隔为上层和下层,在变形缝两侧埋入迎水面高压灌注管(10),所述迎水面高压灌注管(10)与变形缝下层连接,然后采用高压注浆方式向变形缝下层压注堵漏剂(9),直到缝中无水渗出; 二、在变形缝两侧开设若干斜孔,斜孔呈30-60度设置,孔径为18-30mm,在斜孔内预埋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所述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通入变形缝上层,然后用环氧胶泥封闭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 三、在变形缝两侧放线打孔,在孔内用植筋胶植入锚栓(6),锚栓(6)间距为200-400mm,在角落处适当加密; 四、清理并修补变形缝两侧基层,向下打磨基层并修补形成深度不大于IOmm的凹槽,安装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或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并用锚栓(6)或胶黏剂固定。
五、使用灌浆机械通过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对变形缝上层灌注非固化料(8),当变形缝内已经灌满非固化料(8)后,使用钢丝将背水面低压灌注管(7)扎紧,完成变形缝的渗漏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渗漏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安装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包括如下步骤先在变形缝两侧采用专用橡胶胶黏剂各粘贴一道厚的橡胶条(1),将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放置在变形缝缝口的凹槽上,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在变形缝两侧基层上的粘结宽度各不小于100mm,在内置式橡胶止水带(2)两侧再放置一道橡胶条(I),然后在橡胶条(I)上各覆盖一层金属盖板(3),并用锚栓(6)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渗漏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条(I)采用厚的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渗漏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安装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包括如下步骤先对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与变形缝两侧凹槽接触面进行打磨处理,然后用结构胶粘剂将内置式密封钢板止水带安置于变形缝上并用锚栓(6)进行固定,之后检查钢板两侧,用改性环氧胶泥或浆液填实缝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防渗装置,包括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中部设置有第一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将变形缝本体分隔为上层和下层,所述下层填充有堵漏剂,所述上层填充有非固化料,所述上层上方设置有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二止水带固定在变形缝的缝口两侧,第二止水带向变形缝本体内凹陷。本发明采用高压注浆施工方式在变形缝下层注入堵漏剂,采用低压注浆施工方式在变形缝上层灌注非固化料,在变形缝缝口处安装可卸式或内置式密封止水带,可以有效地防止变形缝出现渗漏,且防渗漏时间较长,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稳定性较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E04B1/684GK103015538SQ20111028273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
发明者任生元, 马震宇, 孙斌, 卢刚, 王国栋, 王建莹, 顾荣军 申请人:江苏鼎达建筑新技术有限公司, 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