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代理】【专利服务】Tel:18215660330
专利名称: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类生态居住场所,更具体涉及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
背景技术:
目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气候条件加剧恶化,以前的居住、旅游等园区都只有居住休息区、工厂区等单一的模块,人类对待环境便形成了先污染、再治理的方针;人类的正常生活必须依赖于煤炭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浪费大量的资源的同时还给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也给子孙后代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危机。随着生态科学领域的发展,人类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不可侵害的整体,在园区中建立完整的生物链,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沼气、风力以及太阳等新型能源,一边污染一边治理,让人类更依附大自然的同时也爱护大自然。所以,越来越多的居住、旅游等园区都在大力加环境的整治,向着生态园区的目标前进;也是由于发展较晚,现在的生态园区都存在些缺点一是园区复杂,交通不便;二是不会合理的利用大自然,无论是河流、甚至土地都得用人造,成本加大的同时其实也间接的对环境有影响;三是生态链单一,往往达不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具有完整的多条生物链,合理利用沼气、风力以及太阳等新型能源,交通便利、成本低、合理的利用大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居住舒适,环境污染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所述生态园整体外形结构为心形,所述生态园被水系和公路贯穿,所述生态园内包括有中心广场以及围绕中心广场的工厂区、生态种植区、畜牧区、休闲度假区、蛋形房屋和景观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技术方案中,所述休闲度假区包括有蘑菇型的蘑菇房、游泳池,所述蘑菇房的表层设有太阳能吸收板;所述蛋形房屋包括弧形柱子和墙壁,所述弧形柱子围成蛋形的框架;所述蛋形框架包括外设的蛋形墙壁;所述框架内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圆形隔离板,所述框架内任意一处的隔离板的直径与该位置的框架圆形投影的直径相等;所述柱子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隔离板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柱子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同时贯穿墙壁和柱子,所述通孔轴线的延长线过柱子两个端点的连线,所述通孔设有控制通孔闭合的开关;所述墙壁上还设有密封的门, 所述蛋形墙壁外设有蛋形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表面设有太阳能吸收板。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优选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技术方案中,所述生态种植区包括水稻区、果园、景观区、玉米区和蔬菜园,所述水稻区、果园、景观区、玉米区和蔬菜园环绕中心广场布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优选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技术方案中,所述畜牧区包括狩猎区和动物散养区。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优选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技术方案中,所述工厂区包括菌类加工厂、食品加工厂、沼气池、污水处理厂、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水能发电厂。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技术方案中,所述生态园被一条河流贯穿,所述河流呈S型,所述河流流过中心广场、工厂区、生态种植区、畜牧区、休闲度假区、蛋形房屋和景观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技术方案中,所述公路包括一条贯穿整个生态园的直线公路,一条由生态园中心向外蔓延的螺旋状公路,无数条由生态园中心向外呈发散状的公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技术方案中,所述中心广场通过发散状的公路分别与工厂区、生态种植区、畜牧区、休闲度假区、住宅区和景观区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状公路连通工厂区、生态种植区、畜牧区、休闲度假区、住宅区和景观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技术方案中,所述生态园外围一周设有风车组,组成风力发电机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得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园区布局合理,多条公路贯通各个区,交通方便;2、本发明合理的利用大自然,河流、土地、山等都是天然形成,建设成本降低,对环境影响小;3、本发明的园区具有多条生态链,尽量将能源充分利用,将污染降到最低;4、本发明的园区特有的蘑菇房,结构设计合理,表层有太阳能吸收板,将更有效的利用太阳能;5、本发明的园区特有的蛋形房屋,结构设计合理,具有防水、防震、可移动、造价低等优点。
图1为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公路布局图;图2为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河流布局图;图3为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布局图;图4为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蛋形房屋外形图;图5为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蛋形房屋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蘑菇屋外形图;其中,1-河流,2-直线公路,3-螺旋状公路,4-发散状的公路,5-蛋形墙壁,6_蛋形保护层,7-门,8-蘑菇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例的发明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生态园整体外形结构为心形,生态园被水系和公路贯穿,生态园内包括有中心广场以及围绕中心广场的工厂区、生态种植区、畜牧区、休闲度假区、蛋形房屋(又称皇后屋)和景观区;生态种植区包括水稻区、果园、 景观区、玉米区和蔬菜园,所述水稻区、果园、景观区、玉米区和蔬菜园环绕中心广场布置; 畜牧区包括狩猎区和动物散养区;畜牧区包括狩猎区和动物散养区;工厂区包括菌类加工厂、食品加工厂、沼气池、污水处理厂、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水能发电厂;生态园外围一周设有风车组,组成风力发电机组,中心广场内设有大型的食用菌观摩园。生态园被一条河流1贯穿,河流1呈S型,河流1流过中心广场、工厂区、生态种植区、畜牧区、休闲度假区、蛋形房屋和景观区;公路包括一条贯穿整个生态园的直线公路 2,一条由生态园中心向外蔓延的螺旋状公路3,无数条由生态园中心向外呈发散状的公路 4;中心广场通过发散状的公路4分别与工厂区、生态种植区、畜牧区、休闲度假区、住宅区和景观区连通;螺旋状公路3连通工厂区、生态种植区、畜牧区、休闲度假区、住宅区和景观区。休闲度假区包括有蘑菇型的蘑菇房8、游泳池,蘑菇房8的表层设有太阳能吸收板;蛋形房屋包括弧形柱子和墙壁,弧形柱子围成蛋形的框架;蛋形框架包括柱子和墙壁, 柱子为弧形,弧形柱子围成蛋形的框架,框架的水平投影为圆形,框架的正面投影为椭圆形,本例中墙壁为钢化玻璃;本例中柱子优选三根,三根柱子围成蛋形的框架,每一根柱子两个端点的连线都与框架的轴线重合,每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相等;蛋形的框架外设有蛋形墙壁5,墙壁固定在柱子上;框架内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圆形隔离板,隔离板水平设置, 框架内任意一处的隔离板的直径与该位置的框架圆形投影的直径相等;每两根相邻柱子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在同一水平面上,隔离板固定在连接杆上;蛋形墙壁5与柱子接触的部分开有通孔,通孔同时贯穿蛋形墙壁5和柱子,通孔轴线的延长线过柱子两个端点的连线,通孔还设有开关,控制通孔的闭合;蛋形墙壁5上还设有密封的门。框架的蛋形墙壁5外设有一个蛋形保护层6,蛋形保护层6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还设有多层复合薄墙轻质结构,多层复合薄墙轻质结构由防水层、结构层、隔热层、保温层、防腐层、隔音层构成;保护层8成分包括多种材料,材料包括水泥、石灰、粉煤灰、石膏、铝粉、废料浆、陶粒和膨胀珍珠,其中水泥用量约为10%,石灰用量约为15%,粉煤灰用量约为40%,石膏用量约为4. 5%,铝粉用量约为0. 5%,废料浆用量约为5%,陶粒用量约为20%,膨胀珍珠用量约为5%;所述这些组成材料的干重量与总用水量的比例约为 60% ;制作时,将上述材料按比例混合以后均勻涂抹在由横梁和纵梁组成的架子上,待干以后便形成蛋形保护层6。本例中下隔离板横截面以上的蛋形保护层6被从竖直方向均勻分割为六部分,六部分蛋形保护层6都铰接在下隔离板横截面以下的蛋形保护层6上,六部分蛋形保护层6 的顶部设有滑轮组,采用钢丝绳与滑轮组配合,钢丝绳的伸缩用电机驱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六部分蛋形保护层6的开合,六部分蛋形保护层6中的一个蛋形保护层6的内侧还设有楼梯,楼梯正对上述蛋形墙壁5上的门7,蛋形保护层6采用防火、遮光材料,蛋形保护层6顶部一周还设有太阳能吸收板。框架圆形投影的最大直径为2_3m,本例中述框架圆形投影的最大直径为2. 5m ;框架的高为3-細,本例中框架的高为3. 5m。框架的一端为底端,另一端为顶端,框架直径最大的位置设有下隔离板,底端到下隔离板的距离为lm,下隔离板固定下连接杆上,下隔离板上开有储藏门,距离框架顶端0. 5m处设有上隔离板,上隔离板固定在上连接杆上;下隔离板到上连接杆的距离是an,这样的结构保证了整个蛋形结构房屋的重心是处于下隔离板以下。本例的蛋形结构房屋的底部设置在支座上,支座可以是木桩、铁架或者地面等,蛋形房屋水平放置,因为它的重心在下隔离板以下,并且在添加生活设施的同时也着重使蛋形房屋整个重心处于下隔离板以下,这样保证了蛋形房屋不会歪倒,类似不倒翁的原理;在下隔离板与框架底部之间的空间为储藏室,可以用来存储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等,因为下隔离板上开有储藏门,所以存取东西很方便,加上东西存储在下隔离板以下的位置,更保证了低重心;在下隔离板与上连接杆之间的空间内,是人居住的空间,下隔离板上可以放置床、沙发、电视机、电脑等生活设施,电视机和电脑屏幕采用投影显像,并且投影孔设置在沙发的扶手处,投影布始终设置在沙发的正对面,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不管沙发怎么转动,人都可以正对着屏幕;因为开有通孔,可以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和流通,并且居住在里面的人可以随时控制任何一个通孔的开启和关闭;上隔离板到框架顶部之间的空间内设有通风排气系统;蛋形墙壁5上的门7四周采用密封设计,保证关闭状态时密不透气;电机可以控制上面六部分保护套打开或者关闭,打开呈花瓣状,一部分上设有楼梯,上下方便。假如发生地震,本发明的蛋形房屋由于底部不是固定不动的,灵活性强,可以适当的左右摆动来减小震动的影响;蛋形房屋的柱子1采用高强度的合金,要求的质量轻强度大,玻璃钢的强度也很大,所以不宜发生变形,保障人的安全;并且这种结构的屋子在地震后处理起来也很方便。假如发生洪水或者因为地震引起的洪水也不用担心,本发明的蛋形房屋可以悬浮在水面,并且可以根据水淹到蛋形房屋的水位来控制通孔2的开闭,既防止水进入房屋内又保证屋子内的空气;房屋内还设置有污水净化器和厌氧消化器等先进设备,采用太阳能发电,储藏室内存储有生活用品和食物,人可以在房屋内正常生活一段时间,可以为被营救争取宝贵的时间。本例的蛋形结构房屋也可以直接安放在水面上。本发明的农业生态园,遵循三大主题和三大理念,其中三大主题是主题一蔬菜、水果、名、优、特、新、禽兽的立体种、养殖;主题二 太阳能、风能、水能、沼气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生物农药、生物饲料、肥料等农业生产上的开发利用;主题三建立生态农业(蘑菇主题)旅游观光休闲功能;三大理念是一、生产理念聚集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将绿色种植技术、 生态科学养殖技术、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网络有机组合起来。二、生活理念以建设绿色循环农业,引导回归大自然,发展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有机食品为目标,让人们体验高科技带来的心得生态度假方式。三、生产理念人类的生存要遵循自然法则,倡导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 与大自然和谐相通。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
6以对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园整体外形结构为心形,所述生态园被水系和公路贯穿,所述生态园内包括有中心广场以及围绕中心广场的工厂区、生态种植区、畜牧区、休闲度假区、蛋形房屋和景观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其特征在于所述休闲度假区包括有蘑菇型的蘑菇房(8)、游泳池,所述蘑菇房(8)的表层设有太阳能吸收板;所述蛋形房屋包括弧形柱子和墙壁,所述弧形柱子围成蛋形的框架;所述蛋形框架包括外设的蛋形墙壁(5); 所述框架内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圆形隔离板,所述框架内任意一处的隔离板的直径与该位置的框架圆形投影的直径相等;所述柱子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隔离板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柱子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同时贯穿墙壁和柱子,所述通孔轴线的延长线过柱子两个端点的连线,所述通孔设有控制通孔闭合的开关;所述墙壁上还设有密封的门(7),所述蛋形墙壁外设有蛋形保护层(6),所述蛋形保护层(6)表面设有太阳能吸收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种植区包括水稻区、果园、景观区、玉米区和蔬菜园,所述水稻区、果园、景观区、玉米区和蔬菜园环绕中心广场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畜牧区包括狩猎区和动物散养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厂区包括菌类加工厂、食品加工厂、沼气池、污水处理厂、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水能发电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园被一条河流(1) 贯穿,所述河流(1)呈S型,所述河流(1)流过中心广场、工厂区、生态种植区、畜牧区、休闲度假区、蛋形房屋和景观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包括一条贯穿整个生态园的直线公路O),一条由生态园中心向外蔓延的螺旋状公路(3),无数条由生态园中心向外呈发散状的公路G)。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广场通过发散状的公路(4)分别与工厂区、生态种植区、畜牧区、休闲度假区、住宅区和景观区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公路(3)连通工厂区、生态种植区、畜牧区、休闲度假区、住宅区和景观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园外围一周设有风车组,组成风力发电机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人类生态居住场所,更具体涉及一种现代农业生态园,生态园整体外形结构为心形,生态园被水系和公路贯穿,生态园内包括有中心广场以及围绕中心广场的工厂区、生态种植区、畜牧区、休闲度假区、蛋形房屋和景观区;生态种植区包括水稻区、果园、景观区、玉米区和蔬菜园,所述水稻区、果园、景观区、玉米区和蔬菜园环绕中心广场布置;工厂区包括菌类加工厂、食品加工厂、沼气池、污水处理厂、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水能发电厂;生态园外围一周设有风车组,组成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完整的多条生物链,合理利用沼气、风力以及太阳等新型能源,交通便利、成本低、合理的利用大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居住舒适,环境污染小。
文档编号E04H14/00GK102505895SQ201110285589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3日
发明者李益冉 申请人:李益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