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代理】【专利服务】Tel:18215660330
专利名称:用二氧化铈制备氧化铝陶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二氧化铈制备氧化铝陶瓷的方法及一种纳米、亚微米和微米二氧化铈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量实践证明,稀土氧化物作为稳定剂、烧结助剂加入到不同的陶瓷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和改善某些结构陶瓷的强度、韧性,降低其烧结温度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添加稀土氧化物的平均粒径越小,能更好的抑制氧化铝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使晶粒尺寸较均匀地形成致密化结构,制得陶瓷性能越好。所以对陶瓷中添加稀土的粒度进行控制,从而提高陶瓷的性能是很有意义的。如何使用简单工艺,低成本制得纳米、亚微米和微米级的稀土氧化物并应用于陶瓷中,是值得材料研究者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二氧化铈应用于氧化铝陶瓷的制备,大大改善了氧化铝陶瓷耐磨性能。并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的纳米、亚微米和微米级二氧化铈制备方法,制得平均粒径为纳米、亚微米和微米的二氧化铈。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
(1)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氧化铝99.7 70%,硅、镁、钙的化合物或矿物中的一种或多种0. f 25%,气相法、固相法或液相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所制得的纳米、亚微米或微米级二氧化铈0.01飞%,所有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二氧化铈的添入形式为固体粉末、溶液、悬浊液或浆料;
(2)将步骤(I)所得原料球磨混合5 96小时后干燥;经成型工艺,制成生坯;
(3)将步骤(2)所得生坯在1100°C 1650°C烧结,保温0.5飞小时,自然冷却,可获得耐磨性能良好的氧化铝陶瓷;
其中一种纳米、亚微米和微米级二氧化铈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是
取六水硝酸铈在22(T150(TC下煅烧,保温0. I飞小时,随炉温冷却,制得粒径为纳米、亚微米或微米(〈IOiim)的二氧化铈。按标准JC/T848. I - 1999对制品进行磨损率测试,添加纳米、亚微米或微米级二氧化铈所得陶瓷的磨损率大大降低。本发明采用一般工业设备,工艺简单、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制备的产品烧结温度低,耐磨性能良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
(1)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氧化铝92.1%、,高岭土 2. 367%,氧化钙2. 367%,氧化镁2. 366%,以及微乳液法制得的平均粒径为70nm的二氧化铈0. 8%进行配料;
(2)将步骤(I)所得原料球磨混合48小时后烘干;经成型工艺,制成生坯;(3)将步骤(2)所得生坯在硅钥炉中1400°C烧结,保温I小时,随炉温冷却,所得产品的磨损率为0. 000342%^1 o实施例2
(1)取六水硝酸铈在500°C下煅烧,保温0.5小时,随炉温冷却,制得平均粒径为60nm的二氧化铈,取出备用;
(2)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氧化铝94.5%,高岭土 I. 567%,碳酸钙I. 567%,氧化镁I. 566%,以及步骤(I)所得二氧化铈0. 8%的配比进行配料;
(3)将步骤(2)所得原料球磨混合48小时后烘干;经成型工艺,制成生坯;
(4)将步骤(3)所得生坯在硅钥炉中1375°C烧结,保温I小时,随炉温冷却,所得产品的磨损率为0. 00021 l%h'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氧化铝陶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O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氧化铝99. 7 70%,硅、镁、钙的化合物或矿物中的一种或多种O.f 25%,气相法、固相法或液相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所制得的纳米、亚微米或微米级二氧化铈O. 01飞%,所有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二氧化铈的添入形式为固体粉末、溶液、悬浊液或浆料;(2)将步骤(I)所得原料球磨混合5 96小时后干燥;经成型工艺,制成生坯;(3)将步骤(2)所得生坯在1100°C 1650°C烧结,保温O.5飞小时,自然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种纳米、亚微米和微米级二氧化铈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是取六水硝酸铈在22(T150(TC下煅烧,保温O. Γ5小时,随炉温冷却,制得粒径为纳米、 亚微米或微米的二氧化铺,其中所述微米小于10 μ 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二氧化铈制备氧化铝陶瓷的方法。(1)按照质量百分比为氧化铝99.7~70%、硅、镁、钙的化合物或矿物中的一种或多种0.1~25%,气相法、固相法或液相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所制得的纳米、亚微米或微米级二氧化铈0.01~5%;(2)将步骤(1)所得原料球磨混合5~96小时后干燥;经成型工艺,制成生坯;(3)将步骤(2)所得生坯在1100℃~1650℃烧结,保温0.5~6小时,自然冷却;其中一种纳米、亚微米和微米级二氧化铈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是取六水硝酸铈在220~1500℃下煅烧,保温0.1~5小时,随炉温冷却,制得粒径为纳米、亚微米或微米的二氧化铈。本发明采用一般工业设备,工艺简单、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制备的产品烧结温度低,耐磨性能良好。
文档编号C04B35/622GK102701714SQ20121021534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
发明者吴伯麟, 李丽丽 申请人:桂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