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7  22

专利名称:全自动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供水装置。
目前,国内自来水普及率为35%,大多数无自来水的城镇和乡村,仍饮用压井或其它手工形式或非手工形式汲取的地下水。其方便、卫生程度极差。CN206118621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型自动给水设备,该设备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显得体积较大,不够紧凑,给安装使用带来不便。尤其是,因为其结构的限制,其气水分离效果较差,导致泵在自吸阶段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的、结构紧凑、效率较高的全自动供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电机、压力继电器、压力罐、主机体、机体上盖和具有自吸功能的闭式旋涡泵组成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供水装置。闭式旋涡泵在主机体中部由衬套和叶轮组成,泵的出水口采用二沟道式,中间由隔板隔开,上盖与主机体之间的密封垫在气水分离室部分制成格栅状,以加速气水分离过程。在泵的进水通道上设有逆止阀,在其出水口处设有气水分离室。该装置的机体将逆止阀、气水分离室和旋涡泵集为一体,且压力罐内衬储能袋,使该装置结构紧凑、工作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气水分离效果好,泵的功率高,该装置用起来方便、可靠,而且卫生,是家庭用水、灌溉用水的理想装置,还可用于解决城市高层楼房供水不足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供水装置的主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供水装置的侧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做详细的说明。

图1、2所示,本装置包括电动机21、压力继电器11、压力罐19、机体上盖12、主机体16和闭式旋涡泵。其中上盖12的左边为逆止阀,右边为气水分离室。主机体中部由衬套14和叶轮15组成闭式旋涡泵,其出口采用二沟道式。叶轮15通过螺母18固定在电机轴17上。
进出水口法兰1通过密封垫2与主机体16相通,在泵的进水通道上,由活门5、密封圈4和套3组成逆止阀,盖6即是工艺孔盖,又方便于检修逆止阀,上盖12的顶部气水分离室上方设有注水孔盖9。上盖12与主机体16通过密封垫13用螺栓相联接,密封垫13在气水分离室部分制成格栅状,它与高位水管10组成气水分离室,以加速气水分离过程。气水分离室的侧面与压力罐19相通,压力罐内设有储能袋20,与气水分离室成45°角一面与压力继电器11相通,这样气水分离室、压力罐储能袋和压力继电器内的压力相等。由压力罐和压力继电器的储能缓冲和平衡作用,起到自动控制作用,从而实现全自动供水。电机21视功率大小可采用DO或CO系列。
在启动该装置之前,通过注水孔盖9向气水分离室注入少量水,此时,压力罐19内无压力,压力继电器11是常闭的。启动装置后,电机驱动旋涡泵,水流经逆止阀进入泵体,并在泵体内与逆止阀内的空气混合,其混合体进入气水分离室,经格栅气水分离后,气体由高位水管排出,水沿二次沟道返回旋涡泵内,再次进行混合,此时,逆止阀室压力降低,逆止阀打开,使进水管内的空气不断参与旋涡泵的混合分离,如此循环,进水管压力逐渐降低,地下水被抽吸上来。此时,水充满压力罐和气水分离室,从出水口流出来,装置进入工作状态。
如果出水口关闭,则压力罐内压力增大,在达到一个极限时,压力继电器工作,常闭接点断开,电机停止工作。此时,由于有压力罐的压力作用和地下水的作用使逆止阀关闭,在进水管和泵体内仍保持一定的压力和水量,在重新开启出水口时,装置立即进入工作状态,而不需再次引水。即打开出水口装置工作,关闭出水口装置停止工作。
由于在压力罐内设有储能袋,使装置体积更为小,在压力缓冲和平衡方面性能更为显著。
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包括电机(21)、压力继电器(11)、压力罐(19)、主机体(16)、机体上盖(12)和由衬套(14)和叶轮(15)组成的闭式旋涡泵,在泵的进水通道上设有逆止阀,其特征在于闭式旋涡泵的出水口采用二沟道式,上盖(12)与主机体(16)之间的密封垫(13)在气水分离室部分制成格栅状,它与高位水管(10)组成气水分离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闭式旋涡泵的叶轮(15)由螺母(18)固定在电机轴(17)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逆止阀由活门(5)、密封圈(4)和套(3)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力罐(19)内设有储能袋(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出水口法兰(1)通过密封垫(2)与主机体(16)相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水分离室上方设有注水孔盖(9),逆止阀上部设有盖(6)。
专利摘要一种全自动供水装置,包括电机、压力继电器、压力罐、主机体、机体上盖和闭式旋涡泵组成,泵的出水口采用二沟道式,密封垫在气水分离室部分制成格栅状。该装置结构紧凑,气水分离效果好。
文档编号E03B11/16GK2134428SQ92226949
公开日1993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13日
发明者赵汝业, 朴文奎, 赵汝帮 申请人:赵汝业, 朴文奎, 赵汝帮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