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握笔姿势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写过程中应用的辅助用具,确切地说是一种握笔姿势矫正器。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不少人,特别是中、小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握笔姿势不够正确,这不仅影响书写速度,而且影响书写质量。在这些人当中,尽管有许多人都曾经下决心改正错误的握笔姿势,并为此做出过很大努力,但是由于习惯已经形成,书写时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把注意力用在改正行为上,所以他们总是难以通过自我约束将改正行为连续不断地坚持下去,从而很难取得明显的改正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握笔姿势矫正器,用以强制书写者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从而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设置一个管体状笔套,该笔套与笔尖所在一端笔杆相配用,并与之形成可拆套置联接;在笔套壁上制出拇指、食指及中指握笔孔;在拇指、食指握笔孔的外端部制出与拇指指端、食指指端相配用的便于其定位的挡体。
上述各挡体均由开环状凸沿构成,并使之开口位于上方。
上述各挡体均由罩体构成,并使之罩口位于上方。
上述笔套壁上制有一条沿其全长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实现后,由于它能够强制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从而不仅有利于初写者养成正确的握笔习惯,而且能轻松地纠正某些书写者的错误握笔方法。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平面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图5是图2的仰视图图6是图5的仰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平面图图9是图8的左视图图10是图9的左视图图11是图9的俯视图图12是图9的仰视图图13是图12的仰视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
具体实施方式
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由图可见,它设置一个管体状笔套1、该笔套内孔与笔尖所在一端笔杆相配用,并与之形成可拆套置联接;在笔套壁上分别制出拇指握笔孔6、食指握笔孔7、中指握笔孔4。所说握笔孔是指按正确姿势握笔时,其拇指及食指指端、中指指端一侧指体分别可以通过该通孔与笔杆直接接触并将其握住;在笔套壁上制出一个沿其全长的开口5、从而使笔套成为可以在笔杆插入撑力作用下沿其径向外胀并能自行收缩回位的套体。这样设置笔套结构的目的是使之在使用过程中更便于笔杆插入其腔内或自其中拔出。当然,在实际生产中,不设置所述开口5,从而使笔套不具有所述胀、缩性能时,本实用新型也是可以实现的;分别在上述拇指握笔孔、食指握笔孔的外端部即位于笔套外壁一侧端部制出与拇指指端、食指指端相配用的便于其定位的挡体。其中,拇指的指端挡体由开环状凸沿2构成,并使之开口位于上方、食指的指端挡体则由开环状凸沿3构成,同样使之开口位于上方。
图8至图13给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可见,它与前一实施方式相比,其主要差别仅在于其拇指指端挡体2及食指指端挡体3的结构形式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各挡体均由罩体构成,并使之开口既罩口位于上方。其中,拇指指端挡体与书写者的拇指指端相配用,食指指端挡体与书写者的食指指端相配用,分别与之形成活动套置接触,便于其定位。
按上述两种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其使用状态分别如图7、图14所示。具体使用操作方法是首先将笔尖所在一端笔杆插入笔套腔内,并使笔尖自笔套下端伸出;然后,通过拇指挡体、食指挡体以及各握笔孔使拇指指端、食指指端及中指指端一侧指体定位于笔套上并握住笔杆、即可进行书写。
应当说明,按上述两种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时,由于其笔套内腔为等径圆柱腔,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它仅适合与外包容柱面为等径圆柱面的笔杆相配用。当然,在实际生产中,本实用新型的笔套内腔也可以制成其它形状,以便与其它相应形状的笔杆相配用。
权利要求1.一种握笔姿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它设置一个管体状笔套,该笔套与笔尖所在一端笔杆相配用,并与之形成可拆套置联接;在笔套壁上制出拇指、食指及中指握笔孔;在拇指、食指握笔孔的外端部制出与拇指指端、食指指端相配用的便于其定位的挡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握笔姿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挡体均由开环状凸沿构成,并使之开口位于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握笔姿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挡体均由罩体构成,并使之罩口位于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一种握笔姿势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套壁上制有一条沿其全长的开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握笔姿势矫正器,其特点是它设置一个管体状笔套,该笔套与笔尖所在一端笔杆相配用,并与之形成可拆套置联接;在笔套壁上制出拇指、食指及中指握笔孔;在拇指、食指握笔孔的外端部制出与拇指指端、食指指端相配用的便于其定位的挡体。本实用新型实现后,由于它能够强制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从而不仅有利于初写者养成正确的握笔习惯,而且能轻松地纠正某些书写者的错误握笔方法。
文档编号B43K23/04GK2576491SQ02280818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31日
发明者朱文 申请人: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