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背光模块及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 BLM),且特别
是有关于一种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图1为公知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而图2为图1的背光 模块的顶视图。请参考图1与图2,公知背光模块100包括一冷阴极 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 110以及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 LGP) 120。冷阴极灯管110配置于导光板120的一个光 入射面(light incident surface) 122侦lj,且其所提供的光线适于由光 入射面122进入导光板120中,再由导光板120的一个光出射面(light emitting surface) 124出射而形成一面光源(planar light source)。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冷阴极灯管110的相对两端为不发光的电极 端(electrode end) 112,因此,当背光模块100运作时,在导光板120 的邻近于光入射面122且对应于电极端112处会形成暗角126,进而 使面光源的光均匀度(uniformity)不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通常是通过增加冷阴极灯管110的 长度,或者是在邻近暗角126处增加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光源,以提高暗角126的亮度。然而,增加冷阴极灯管110的 长度的方式会增加背光模块100整体的体积,而增加发光二极管光源 则会消耗额外的电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应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器,以提高面 光源的光均匀度。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 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个 实施例提出一种应用于一显示器中的背光模块,包括一第一线性光源
(linear light source)以及一导光板。导光板包括一光出射面、 一底 面(bottom surface)、 一光入射面、 一第一侧面(side surface)、 一第 二侧面以及一第一微结构(microstructure)。底面相对于光出射面, 而光入射面接触光出射面和底面,且第一线性光源配置于光入射面 侧。第一侧面相对于光入射面,并接触光出射面和底面,而第二侧面 接触光出射面、底面、光入射面和第一侧面。第一微结构形成于第二 侧面,并邻近于光入射面。
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实 施例又提出一种显示器,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上述背光模块。背光模 块配置于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以提供显示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且背光 模块的导光板的光出射面面向显示面板。
由于导光板的侧面在邻近于光入射面处具有微结构,因此相较于 现有技术而言,当背光模块运作时,导光板的侧面在邻近于光入射面 的角落处不易形成暗角。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别列举出优 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做出如下的详细说明。
附图简述
图1为公知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背光模块的顶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背光模块的部分构件的顶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部分构件的顶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局部放大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背光模块的部分构件的顶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列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来示例性地示出本发明可用以实 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
"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 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器的侧视示意图,而图4为 图3中的背光模块的部份构件的顶视示意图。请参考图3与图4,显 示器200a (例如为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显示面板300 (例如为液晶显 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400a。背光模块400a例如是侧边入光式背 光模块(side edge type backlight module),其配置于显示面板300的 一侧,并包括一导光板410a以及一线性光源420a。其中,导光板410a 例如是楔形导光板(wedge type light guide plate),而线性光源420a
例如是冷阴极灯管。
导光板410a具有一光出射面412、 一底面414、 一光入射面416、 两个相对的侧面418a、418b、一侧面418c以及两个微结构419a、419b。 光出射面412面向显示面板300。底面414相对于光出射面412。光 入射面416接触光出射面412与底面414,且线性光源420a配置于 光入射面416旁。侧面418c相对于光入射面416,并接触光出射面 412与底面414,而这些侧面418a、418b接触光出射面412、底面414、 光入射面416与侧面418c。
再者,这些微结构419a、 419b分别形成于这些侧面418a、 418b, 并邻近于光入射面416。这些微结构419a、 419b的位置例如是互相 对应,并可具有相同的外型。以下就微结构419a作详细说明。在第 一实施例中,微结构419a包括多个V型沟槽G,且这些沟槽G由邻 近光出射面412处以平行于光入射面416的方向延伸至邻近底面414 处。各沟槽G包括一邻近光入射面416的第一斜面S,以及一远离光 入射面416的第二斜面S2。各沟槽G的第二斜面S2与光入射面416
的夹角e例如是大于90度且小于或等于135度。
另外,微结构419a的分布范围例如占据侧面418a至少三分之一 的长度。更详细而言,导光板410a的光入射面416与侧面418c之间 例如相距一第一距离DP而微结构419a的分布范围在平行于第一距 离的一方向上例如具有一第二距离D2,且第二距离D2至少为第 一距离D,的三分之一。
基于上述,由于导光板410a的这些侧面418a、 418b在邻近于光 入射面416处具有这些微结构419a、 419b,因此,当线性光源420a 所提供的光线由光入射面416进入导光板410而投射至这些微结构 419a、 419b时,部分的光线会在这些微结构419a、 419b发生反射, 以改善现有技术中产生暗角126 (见图2)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发明不需要增加线性光源420a的长度,也 不需要再增加额外的光源,即可改善现有技术中产生暗角126 (见图 2)的现象。因此,本发明不但不会增加背光模块400a整体的体积, 而且,不需要消耗额外的电能。
除此之外,请参考图3,背光模块400a更可以包括一反射罩 (reflective cover) 430、 一反射片(reflective sheet) 440以及一光学 膜片组(optical film set) 450。反射罩430配置于光入射面416侧, 且线性光源420a位于光入射面416与反射罩430之间,而反射片440 配置于底面414上。光学膜片组450配置于光出射面412上,并位于 显示面板300与导光板410a之间。光学膜片组450包括一扩散板 (diffusion plate)、 一棱镜片(prism plate)与一增光片(brightness enhanced film, BEF)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反射罩430可用以将线性光源420a所提供的光线反射至光入射面 416,以使光线由光入射面416进入导光板410a中。反射片440可用 以将进入导光板410a中的光线反射至光出射面412,以使光线由光 出射面412出射,并形成显示面板300所需的面光源。光学膜片组 450则可用以将由光出射面412出射的面光源均匀化(homogenize), 并可用以提高面光源的亮度(brightness)。
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请参考图5,其为本发明
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部分构件的顶视示意图。在此实施例
中,微结构419a包括多个弧面凸起C,且微结构419b的外型与位置 对应于微结构419a。请参考图6,其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一种导光 板的局部放大的立体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微结构419a包括多个 角锥状凸起P。 [第二实施例]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显示器的侧视示意图,而图8为 图7中的背光模块的部分构件的顶视示意图。请参考图7与图8,第 二实施例中的显示器200b的结构相似于图3与图4中所示的显示器 200a的结构,而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显示器200b的背光模块400b更 包括另一线性光源420b,且导光板410b例如是平板形导光板(flat type light guide plate)。另外,导光板410b的这些侧面418a、 418b例 如是布满这些微结构419a、 419b。再者,线性光源420b例如是配置 于侧面418c侧的另一冷阴极灯管,以使侧面418c形成另一光入射面。
在第二实施例中,这些微结构419a、 419b包括多个V型沟槽G, 但在其它实施例中,这些微结构419a、 419b可包括多个图5所示的 弧面凸起C或图6所示的角锥状凸起P。
综上所述,由于导光板的侧面在邻近于光入射面处具有微结构, 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当背光模块运作时,导光板的侧面在邻近 于光入射面的角落处不易形成暗角。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内,应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后附权 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 的范围不须要实现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 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背光模块,应用于一种显示器中,包括一第一线性光源;以及一导光板,包括一光出射面;一底面,相对于该光出射面;一光入射面,接触该光出射面和该底面,其中该第一线性光源配置于该光入射面侧;一第一侧面,相对于该光入射面,并接触该光出射面和该底面;一第二侧面,接触该光出射面、该底面、该光入射面和该第一侧面;以及一第一微结构,形成于该第二侧面,并邻近于该光入射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光入射面与该第一侧面 相距一第一距离,而该第一微结构的分布范围在平行于该第一距离的 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二距离至少为该第一距离的三分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微结构包括多个沟 槽,且各该沟槽从邻近该光出射面处以平行于该光入射面的方向延伸 至邻近该底面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各该沟槽具有一第一斜面 以及一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邻近该光入射面,而该第二斜面远离该 光入射面,且该第二斜面与该光入射面的夹角是大于90度且小于或 等于135度。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微结构包括多个角 锥状凸起或多个弧面凸起。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导光板更包括 一第三侧面,相对于该第二侧面,并接触该光出射面、该底面、该光入射面与该第一侧面;以及一第二微结构,形成于该第三侧面,并邻近于该光入射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二微结构的位置对应 于该第一微结构的位置。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二微结构的外型与该 第一微结构的外型相同。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更包括一配置于该第一侧面侧 的第二线性光源。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导光板为楔形或平板形。
11. 一种显示器,包括 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配置于该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以提供该显示面板所 需的面光源,其中该背光模块包括 一第一线性光源;以及 一导光板,包括一光出射面,面向该显示面板; 一底面,相对于该光出射面;一光入射面,接触该光出射面和该底面,其中该第一线性 光源配置于该光入射面侧;一第一侧面,相对于该光入射面,并接触该光出射面和该底面;一第二侧面,接触该光出射面、该底面、该光入射面和该 第一侧面;以及一第一微结构,形成于该第二侧面,并邻近于该光入射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光入射面和该第一侧面 相距一第一距离,而该第一微结构的分布范围在平行于该第一距离的 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二距离至少为该第一距离的三分之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第一微结构包括多个沟 槽,且各该沟槽从邻近该光出射面处以平行于该光入射面的方向延伸 至邻近该底面处。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器,其中各该沟槽具有一第一斜面 以及一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邻近该光入射面,而该第二斜面远离该 光入射面,且该第二斜面与该光入射面之间的夹角是大于卯度且小 于或等于135度。
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第一微结构包括多个角 锥状凸起或多个弧面凸起。
16.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导光板还包括 一第三侧面,相对于该第二侧面,并接触该光出射面、该底面、该光入射面和该第一侧面;以及一第二微结构,形成于该第三侧面,并邻近于该光入射面。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第二微结构的位置对应 于该第一微结构的位置。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第二微结构的外型与该 第一微结构的外型相同。
19.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背光模块还包括一配置 于该第一侧面侧的第二线性光源。
20.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导光板为楔形或平板形。
全文摘要
一种应用于一显示器中的背光模块包括一线性光源以及一导光板。导光板包括一光出射面、一底面、一光入射面、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以及一微结构。底面相对于光出射面,而光入射面接触光出射面与底面,且线性光源配置于光入射面侧。第一侧面相对于光入射面,并接触光出射面和底面。第二侧面接触光出射面、底面、光入射面和第一侧面。微结构形成于第二侧面,并邻近于光入射面。
文档编号G09F9/35GK101393353SQ20071015312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1日
发明者陈建翔, 饶瑞年 申请人:扬昕精密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