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和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6  25

专利名称:用于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和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和显示设备,并且更具 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基于以时分为基础提供驱动电压的驱动系统来驱 动显示设备的方法以及一种显示设备。
现有技术
用于显示诸如文本数据这样的字符的段型液晶显示设备早先已进 入实际用途,但是现今广泛使用点阵型液晶显示设备。点阵型液晶显 示设备是微小矩形像素排列成矩阵的显示设备。就电子术语而言,每 个像素是电容器(以下简称为"像素电容器"),并且将液晶材料填充在 两个电极之间。每个像素电极的一个电极相互电连接,并由此被称为" 公共电极"。此外,每个像素的另一个电极彼此电独立,并被称为"像素
电极"。薄膜晶体管(TFT)与每个像素电极相连。TFT有选择地将驱 动电压施加到每个像素电极上。这种结构可将任意电压施加到每个像 素电容器上,因此可控制每个像素的透光率。


图17示意性地示出相关技术的点阵型液晶显示设备的电结构。如 图17所示,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像素电容器CL,薄膜晶体 管TFT,栅极线G1、 G2、 G3,源极线Sl、 S2、 S3、 S4,以及公共电 极COM。每个像素电容器CL与各个TFT成对。以行为基础,TFT的 栅极端子与栅极线G1、 G2、以及G3相连,并且以行为基础对TFT进 行共同控制。此外,以列为基础,TFT的源极端子与源极线S1、 S2、 S3和S4相连。此外,TFT的漏极端子与作为相应像素电容器CL中的 一个电极的每个像素电极相连。
根据用于对如图17所示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设备进行驱动的方
法,首先将用于导通TFT的扫描电压提供给任何一行中的栅极线,从 而导通与该栅极线相连的所有TFT。其结果是,通过处于导通状态的 TFT,将驱动电压从源极线提供给该行的每个像素电容器CL。此后, 将用于断开TFT的扫描电压提供给该行的栅极线,从而断开与该栅极 线相连的所有TFT。 一行接一行地对所有行执行上述操作,以显示一 个帧。如上所述,以行为基础执行对像素电容器CL的写操作,因此要 将数据重写到已写入了数据的像素电容器CL上所必需的期间,几乎等 于用于将数据写入到一个帧中所有行上的像素电容器CL的期间总和。 在该写入周期期间,像素电容器CL需要连续地保持该写入电压,并且 像素需要保持与该保持电压相对应的预定透光率,以作为点阵型液晶 显示设备的必要性能。
点阵型液晶显示设备快速风靡,因为其显示任意图像或文本数据 的高性能。尤其是,近年来,点阵型液晶显示设备的性能已显著地改 善,从而能够实现了大屏幕尺寸、高清晰度、以及多色显示。然而, 随着性能的改善,出现了相关技术中未考虑到的问题,并且已进行了 多种改善来作为针对该问题的对策。例如,由于高清晰度,因此诸如 源极线或栅极线这样的变化电势源与像素电容器CL之间的距离减小 了,其结果是寄生电容增加了,并且耦合的影响增大了。尽管这样, 然而由于多色,对提高像素电压准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下面根据图 18所示的像素电容器和寄生电容的等效电路来对耦合的影响进行描 述。
如图18所示,等效电路包括像素电容器CL、寄生电容CP、薄膜 晶体管TFT、源极线S、栅极线G、公共电极COM、像素电极A、以 及变化电势源P。导通TFT以利用驱动电压对像素电容器CL进行充电。 此时,被施加到公共电极COM的像素电极A电压由VA1来表示。在 完成了对像素电容器CL的充电之后,断开TFT。此后,像素电容器 CL保持VA1。在该状态下,如果变化电势源的电压从VP1变为VP2, 那么由于耦合,使像素电容器CL的电压从VA1变为VA2。如果没有 电荷输入到像素电极A或没有从像素电极A输出电荷,那么建立以下表达式oVA1XCL+(VA1—VP1)XCP = VA2XCL+(VA2 —VP2)CP…(1) 从表达式(1)导出如下VA2。VA2-VA1+ (VP2 —VP1) XCP/(CL+CP) ... (2)在这些示例中,假如由AVP = VP2 — VP1来表示点P上的电压变 化,则如下给出表达式(2)。VA2=VA1+AVPXCP/(CL+CP) ... (3)也就是说,由于变化电压源P变化了 AVP这一事实,像素电极A 的电势变化了 AVPXCP/(CL+CP)。这会导致这样的问题,即在需要 保持电压VA1的像素电容器CL中保持的电压发生变化。图18的等效电路中的变化电势源P是实际点阵型液晶显示设备中 的源极线或栅极线。具体来讲,提供给栅极线的扫描电压具有比驱动 电压要大的幅度。因此,变化电压源P的电压变化AVP很大,并且在 像素电容器CL中保持的电压变化增大了。此外,由于扫描电压所造成 的电压变化总是会影响相对于保持在像素电容器CL中的像素电压而 言的预定极性方向。这会造成闪烁等显示质量降低,或液晶材料劣化。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例如日本专利No.2989952公开了这样一 种装置,该装置提供与由于耦合到驱动电压而造成的像素电压变化相 反的偏移量,来消除由于该耦合所造成的像素电压的变化。此外,伴随点阵型液晶显示设备性能改善而产生的问题不仅仅是
与显示质量有关的问题。根据大屏幕尺寸或高清晰度的像素数目增加 会在制造处理过程中引起问题。如果像素数目增加了,那么必需增大 源驱动电路的数目。因此,怎样提高液晶驱动器IC的集成度、或在驱 动器ic与液晶显示器面板之间的接合处的线密度是重要的问题,因而很难提高屏幕尺寸和图像清晰度。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例如,公开号为No. 2006 — 72382 (ino)的日本未审专利公开了一种按照时分方式来提供驱动电压的驱动方法。该Ino公开文献描述了一种利用装配到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多路复用 器,将源驱动器所输出的电压分配到多个源极线上的方法。也就是说, 在该Ino公开文献中所描述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在时分方向上对驱动电 压进行多路复用,从而在源驱动器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接合处的一 个物理线通道具有多个源驱动通道的功能。可通过TFT技术将多路复 用电路装配到液晶显示面板上。此外,近年来,通过低温多晶硅技术 可改善开关特性。利用上述时分驱动技术,例如在彩色液晶显示设备中,从源驱动 器的一个源驱动电路相继提供与三原色R、 G、以及B的像素相对应的 驱动电压。因此,可降低要装配到源驱动器上的源驱动电路的数目, 并且穿过驱动器IC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接合处的输出线数目降至1/ 3,因此可制造出具有更多像素的液晶显示设备。然而,在大屏幕尺寸和高清晰度所必需的时分驱动系统中,由于 在相同栅极线上混存了以不同定时驱动的像素,因此出现了在相邻像 素之间耦合的寄生电容的新问题。在本示例中,下面参考图19的等效 电路对在时分驱动系统中,在相邻像素之间耦合的寄生电容的影响进 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9所示,该等效电路包括像素电容器CL1、 CL2、 CL3,相邻像素CP之间的寄生电容,薄膜晶体管TFT1, TFT2, TFT3, 源极线S,栅极线G1、 G2、 G3,公共电极COM,以及像素电极A、 P、 和Q。顺便说一下,在本示例中,像素电容器CL1、 CL2、以及CL3的电容都是CL。在依次将电压写入到图19的三个像素电容器CL2、CL1、以及CL3 的情况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将电压写入到像素电容器CL1和CL3这 样的操作,首先被写入电压的像素电容器CL2的驱动电压将如何变化。 顺便说一下,考虑到像素电容器CL2的电压变化,在图19中,在位于 像素电极P左侧的像素电容器与位于像素电极Q右侧的像素电容器 CL2之间的耦合的影响很小,因此在这里省略其描述。导通TFT2,以将电压写入到像素电极A。由VA1来表示像素电 极A的电压。此外,由VP1来表示像素电极P的电压,并且由VQ1 来表示像素电极Q的电压。这些电压的每一个都是相对于公共电极 COM的电压。然后,在断开TFT2之后,继而导通TFT1。如果VA1、 VP1、以及VQ1变为VA2、 VP2、以及VQ2,那么没有电荷输入到像 素电极A和像素电极Q输出或者没有电荷从像素电极A和像素电极Q 输出,因此建立以下两个表达式。(VA1—VP1) XCP+VA1XCL+ (VA1 —VQ1) XCP -(VA2 — VP2)XCP+VA2XCL+(VA2—VQ2)XCP .... (4)(VQ1—VA1) XCP+VQ1XCL =(VQ2 —VA2) XCP+VQ2XCL …(5)在本示例中,VP2表示驱动电压本身并且是已知值,因此从表达 式(4)和(5)的联立方程导出了如下其他电压VA2, VQ2。VA2 = VA1+(VP2 —VP1)XCPX(CP+CL)/ [ (2CP+CL)X(CP+CL) —CP2] ... (6)VQ2=VQ 1+(VP2 — VP 1)XCP2/[(2CP+CL)X(CP+CL) — CP2) ...(7)
如果寄生电容CP比像素电容器CL小很多,那么表达式(6)和 表达式(7)近似如下。VA2 = VA1+ (VP2 — VP1) X (CP+CL) / (CP+3CL)=VA1+AVPX (CP+CL)/(CP+3CU …(8)VQ2 = VQl+( VP2 —VP1) XCP/ (CP+3CL)=VQ1+AWXCP/(CP+3CL) …(9)在表达式(8)中,右手侧第二项中的AVPX (CP+CL)/(CP+3CL) 表示由于将电压写入到与像素电极A相邻的像素电极上的操作而对像 素电极A的电压造成的影响(变化)。此后,断开TFT1,并且然后导通TFT3,从而将电压写入到像素 电极Q上。其结果是,如果VA2、 VP2、以及VQ2变为VA3、 VP3、 以及VQ3,那么类似地建立以下两个表达式。VA3 = VA2+(VQ3 —VQ2) X (CP+CL) / (CP+3CL) …(10) VP3 = VP2+(VQ3 —VQ2) XCP/(CP+3CL) ...(ll)在本示例中,如果由AVQ = VQ3 —VQ2来表示像素电极Q的电压 变化,那么将表达式(10)和表达式(11)修改为如下的表达式(12) 和(13)。VA3 = VA2+AVQX (CP+CL)/(CP+3CL) ...(12)VP3 = VP2+AVQXCP/(CP+3CL) …(13)如下基于表达式(8)和表达式(12)来表示在依次将电压写入到 像素电极P和Q之后的像素电极A的电压。VA3=VA2+AVQX (CP+CL) / (CP+3CL)=VA1+(AVP+AVQ) X (CP+CX)/(CP+3CL) …(14)在表达式(14)中,作为右手侧第二项的(AVP+AVQ) X (CP+CL) / (CP+3CL)表示将电压写入到像素电极A上的与像素电极A相邻的 左右像素电极的操作带来的影响。因此,左右像素电极的像素电压变 化越大,寄生电容耦合的影响越大。相反地,最终写入到像素电极上 的电压根本不会受到耦合的影响。还参考如图20所示的相关技术的三个时分驱动系统的波形来对 该现象进行说明。图20表示基于三个时分驱动系统对彩色液晶显示面 板的每个R、 G、以及B颜色的像素进行驱动的示例。在图20中,S 表示驱动电压波形,COM表示公共电压波形,RSW、 GSW、以及BSW 表示要写入到R、 G、以及B像素的控制信号的波形,并且VR、 VG、 以及VB表示对R、 G、以及B像素电容器进行充电的电压的波形。在 本示例中,在驱动电压波形中,将电压设置成具有与公共电压相比很 大的电势差,以便将最大驱动电压施加到R和B像素上;将电压设置 成等于公共电压,以便将OV施加到G像素上。顺便说一下,在图20 所说明的示例中,公共电压处于固定电平,但现已使用其他的驱动方 法,在这些驱动方法中将与驱动电压反相的矩形波电压用作公共电压, 从而增大相对于公共电压的驱动电压。从图20可知,在每个帧中,最终被驱动的B像素的电压VB不会 从写入电压变化。然而,R像素的电压VR和G像素的电压VG根据B 像素的电压VB而变化,并且直到下一帧才对变化的电压进行调节。此 外,如果没有获得图20的驱动电压波形,那么对R像素的电压VR的 影响以及G像素的电压VG的影响当然变得不同。已考虑到用于对由于时分写入顺序而造成的像素电压变化进行抑
制的措施。例如,在公开号为No. 2005 — 92176 (Kitani等)的日本未 审专利的技术中,每当选择了新的栅极线时,如果从多路复用器至每 个像素的区间内的所选源极线的电压突然变化了,便解决了下述问题, 即未被选的相邻源极线的电压、以及在与该源极线相连的像素中保持 的电压发生变化。具体地说,Kitani等描述了这样一种驱动方法,即每 当选择了新的栅极线时,首先驱动其驱动极性被反转的像素,且无需 将与该首先驱动的像素相邻的像素的驱动极性反转。Kitani等的驱动方法可降低在多个源极线所共用的部分中的各源 极线之间的耦合电容,也就是说可降低从多路复用器至每个像素的区 间中的源极线之间的耦合电容。因此,如果源极线并行延伸一段长距 离,那么该技术例如大概对用作TV或计算机的监控屏幕的相对大的液 晶显示设备很有效。然而,在蜂窝式电话所使用的相对小的液晶显示设备中,源极线 没有并行延伸一段长距离。因此,在一行周期中反转的极性的影响很 小,并且必需对相对于在一帧周期中驱动的像素电容器而言的耦合电 容进行调节。然而,在Kitani等的公开中根本未考虑由于每个帧的驱 动极性的反转而在像素电容器之间造成的耦合电容。由于以导致不可忽略的寄生电容间隔布置的两个像素是按不同定 时来驱动的事实,因此发生了上述现象。因此,在以时分为基础来提 供驱动电压的时分驱动系统中,会出现上述问题。此外,从用于对图 19的等效电路进行描述的表达式可知,耦合寄生电容的影响随着相邻 像素的电压变化AVP和AVQ而变。电压变化AVP和AVQ通常不是恒 量,因此仅通过向驱动电压给予补偿是不会解决上述问题的。如上所 述,在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时分驱动方法中,当写入到像素电 容器的像素电压被保持时,在该像素周围的变化电势源中形成的耦合 寄生电容会影响在像素电容器中所保持的像素电压,这会导致显示质 量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用于在该行的驱动期间内以时分方式对在相 同行上布置的多个像素进行驱动的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包括为每 一帧,将多个像素的时分驱动顺序变为先前帧中的顺序,并且在一个 驱动期间内的第一定时处对多个像素的预定像素进行驱动;利用相对 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驱动在第一定时处驱动 的第一像素;以及驱动与多个像素当中的第一像素相邻的第二像素, 该第二像素是利用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极性而在第一定 时之后的第二定时处驱动的。因此,没有将接下来被写入电压的像素 的极性反转,这可防止由于相邻像素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而使得在被 首先写入电压的像素中所保持的驱动电压变化了这样的状况。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显示设备包括布置在相同行上的多个像 素电极;以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与多个像素电极相连的多个信号线;以 及驱动电路,用于为每个帧,将多个信号线的时分驱动顺序变为先前 帧中的顺序并且在一个驱动期间内的第一定时处驱动多个信号线中的 预定信号线,利用相对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 驱动在第一定时处驱动的第一信号线,以及驱动与多个信号线之中的 第一信号线相邻的第二信号线,该第二信号线是利用与先前帧的驱动 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极性而在第一定时之后的第二定时处驱动的。因此, 没有将接下来被写入电压的像素的极性反转,这可防止由于相邻像素 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而使得被首先写入电压的像素中所保持的驱动电 压变化了这样的状况。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用于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和显示设备, 该方法和显示设备可防止由于像素与相邻像素之间的寄生电容的耦合 电容而使像素电容器中所保持的电压变化了这样的状况。附图的简要描述
结合附图从对某些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可更显而易见的得知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以及特征,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 图2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像素的结构; 图3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在源驱动器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接合处的结构;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波形;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波形; 图6A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 图6B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 图6C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 图6D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波形;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波形; 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波形; 图IOA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 图10B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 图10C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 图IID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 图IIE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 图IIF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 图12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电压波形;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在源驱动器与液晶显示面板 之间的接合处的结构;图14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波形;图15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控制波形;图16A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图16B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图16C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图16D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
图17示出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结构;图18是示出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像素的结构的等效电路图;图19是示出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像素的结构的等效电路 图;以及图20示出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电压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在这里参考说明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使用本发明的教导可实现许多替换实施例,并且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为了说明性目的所说明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参考图1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进行描述。在这里 为了说明性目的将有源矩阵型TFT液晶显示设备作为优选显示设备的 示例进行描述。图1示出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100的结构。在该 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100中,以时分为基础,对与相同栅极线相连 的多个像素进行驱动。在该实施例中,对利用装配到液晶显示面板上 的多路复用器将源驱动器的输出分配给多个源极线的示例进行描述, 以作为用于按照时分方式来提供驱动电压的时分驱动系统的示例,但 是该电路结构并不局限于该示例。此外,按照预定间隔,将提供给多 个像素中的每一个的驱动电压的极性反转。顺便说一下,本发明并不 局限于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设备,而是可适用于按照时分方式对列方 向和行方向上的多个像素进行驱动的显示设备。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按照时分方式对与相同栅极线相连的多 个像素进行驱动的操作,而是可适用于例如其中与相邻栅极线相连的 多个像素被交替布置在一行上的情况,如公开号为No.l0—149141和 2003—149676的日本未审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也就是说,在一行上 物理地布置多个像素的显示设备中,如果按照时分方式来驱动在一行 上布置的多个像素,那么本发明也可适用于这种情况。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设备IOO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1、栅驱动器102、源驱动器103、定时控制器104、以及多路复用器105。液晶 显示面板101基于外部输入的RGB图像数据来显示图像。液晶显示面 板101具有在TFT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未示出)和与TFT阵列 基板相对的相对基板(未示出)之间填充的液晶。TFT阵列基板和相 对基板是由玻璃等等制成的透明绝缘基板。在TFT阵列基板上,在水平方向(行方向)上每隔一定间隔形成 了多个栅极线(扫描线)Gl, ..., Gy。此外,在TFT阵列基板上,在 纵向方向(列方向)上每隔一定间隔形成了多个源极线(信号线)S1,..., Sx。栅极线和源极线通过绝缘薄膜彼此相交。此后,如下所述,在栅 极线与源极线之间的相交部附近形成了作为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 (TFT)。此外,在栅极线与源极线之间形成像素电极。该像素电极由 例如ITO (铟氧化锡)之类的透明导电薄膜制成。液晶显示面板101 的显示区是由排列成矩阵的多个像素107组成的。TFT具有分别与栅 极线相连的栅极端子、与源极线相连的源极端子、以及与像素电极相 连的漏极端子。通过TFT,从源极线向像素电极提供驱动电压。另一方面,在相对基板上,例如形成了黑色矩阵(BM)和包括有 R、 G、以及B着色层的滤色器。着色层在BM之间形成,并且与在TFT 阵列基板之上形成的像素电极相对应。此外,在着色层和BM上形成 了由诸如ITO这样的透明导电薄膜制成的公共电极。实际上,公共电 极是在与像素电极相对的相对基板的几乎整个表面之上形成的透明电 极。通过密封件,将TFT阵列基板和相对基板彼此粘合在一起,并具 有预定距离。将液晶填充到TFT阵列基板与相对基板之间。因此,就 电子术语而言,每个像素(像素电容器)是电容器,并且将液晶材料 填充在两个电极(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
图2示意性的示出液晶显示面板101的像素107。在这里,对三 个R、 G、以及B像素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每个像素107包括TFT 106、像素电容器108、以及公共电极109。此外,在相邻像素电容器 108之间形成了寄生电容111。如上所述,以行为基础,每个TFT 106 的栅极端子与公共栅极线Gn相连。因此,可以以行为基础,对TFT 106 进行共同控制。此外,以列为基础,每个TFT 106的源极端子与源极 线Sm、 Sm+1、以及Sm+2相连。此外,每个TFT 106的漏极端子与像 素电容器108的一端相连。也就是说, 一个栅极线和与多个像素电极 相对应的多个TFT 106相连。此外,多个TFT 106与相应源极线相连。像素电容器108是用于保持驱动电压的电容元件。经由每个TFT 106,从源极线S1, ..., Sx向像素电容器108提供驱动电压。提供给像 素电容器108的驱动电压的电平视情况而变化,因而透过像素107的 光量变化了。像素电容器108连接在TFT 106的漏极端子与公共电极 109之间。向公共电极109施加电压,以作为相对于驱动电压而言的参 考电压。在这里,对其中公共电压是固定的情况进行描述。顺便说一 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并且例如与驱动电压反相的矩形波 电压可用作公共电压。在像素107中,可向任何栅极线G1, ..., Gx施加扫描电压,并且 导通与所选栅极线相连的TFT106。导通TFT106,从而将通过源极线 Sl, ..., Sn所提供的驱动电压施加到像素电容器108上。此后,如果栅极线Gl..... Gx未被施加扫描电压,那么断开TFT。像素电容器108在一个帧中保持写入驱动电压,直至驱动电压被再次施加。所保持 的驱动电压使得能够在液晶显示面板101上进行连续的图像显示。栅 极线G1, ..., Gy被顺序施加扫描电压,以显示整个显示屏。此外,将偏振片(未示出)粘合到TFT阵列基板以及相对基板的 外侧。粘合到这些基板上的偏振片在预定方向上具有吸收轴。此外, 在液晶显示面板101的后侧上提供了未示出的背光单元。背光单元将
平面光从与液晶显示面板101的图像显示侧相对的侧照射到液晶显示 面板101上。例如可使用包括有光源、光导板、以及棱镜片的典型单 元来作为背光单元。液晶显示面板101与栅驱动器102和源驱动器103电连接。栅驱 动器102的输出与TFT 106的栅极端子相连。栅驱动器102依次向栅 极线G1, ..., Gy提供扫描电压,并且对与每个栅极线G1, ..., Gy相 连的TFT 106执行导通/断开控制。作为源驱动器103,使用采用时分驱动系统的驱动器。也就是说, 在时间序列方向上,对驱动电压进行多路复用,并且因此,位于源驱 动器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接合处的物理线通道具有多个源驱动通 道。在时分驱动系统中,将源驱动器的一个输出端的输出分配给多个 源极线。因此,在向一个栅极线提供扫描电压的一个选择期间内,按 照时分方式向多个源极线提供驱动电压。在该示例中,对按照三时分 割方式来驱动与栅极线G相连的三个RGB像素的示例进行描述。也就 是说,源驱动器103包括用于三个源极线的一个输出电路。图3示意性地示出在该实施例的源驱动器103与液晶显示面板101 之间的接合处的结构示例。如图3所示,源驱动器103包括多个输出 电路IIO。顺便说一下,在输出电路110的输入侧上,提供了被整合到 通用源驱动器中的移位寄存器、数据锁存电路、以及D/A转换器,虽 然在该示例中未示出。此外,液晶显示面板101包括多路复用器105。 该多路复用器105包括与源极线S1, ..., Sx相对应的开关SWl,..., SWx。在该实施例中,三个开关SW的输入端与输出电路110的一个 输出端相连。例如,三个开关SW1、 SW2、以及SW3的输入端与一个 输出电路110的输出端相连。此外,开关SW的输出端与源极线Sl,..., Sx相连。顺便说一下,可在源驱动器103内提供多路复用器105。在根据从定时控制器104输入的开关控制信号RSW1、 GSW1、BSW1、 RSW2、 GSW2、以及BSW2的控制之下,导通开关SW1,..., SWx。在该示例中,开关控制信号RSW1和RSW2是用于对与连接到 R像素的源极线相连的开关执行导通/断开控制的信号。例如,根据开 关控制信号RSW1来控制与R像素相连的源极线S1。此外,根据开关 控制信号RSW2来控制与R像素相连的源极线S4。同样地,开关控制 信号GSW1和GSW2是用于对与连接到G像素的源极线相连的开关执 行导通/断开控制的信号。例如,根据开关控制信号GSW1来控制与G 像素相连的源极线S2。此外,根据开关控制信号GSW2来控制与G像 素相连的源极线S5。此外,开关控制信号BSW1和BSW2是用于对与 连接到B像素的源极线相连的开关执行导通/断开控制的信号。例如, 根据开关控制信号BSW1来控制与B像素相连的源极线S3。此外,根 据开关控制信号BSW1来控制与B像素相连的源极线S6。因此,在该 实施例中,利用RSW1、 GSW1、以及BSW1驱动的第一像素组和利用 RSW2、 GSW2、以及BSW2驱动的第二像素组被交替地排列。源驱动器103的输出被提供给如下源极线,该源极线是利用从定 时控制器104输出的开关控制信号RSW1、 GSW1、 BSW1、 RSW2、 GSW2、以及BSW2,从与该输出相连的三个源极线当中选择出的。此 后,在其中选择了一个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期间内,导通开关SW1,..., SWx。通过导通的开关SW1, ..., SWx,源驱动器103的输出电路110 所输出的驱动电压被提供给源极线Sl, ..., Sx。也就是说,按照时分 方式,将驱动电压提供给源极线Sl, ..., Sx。也就是说,在其中将扫 描电压提供给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期间内,按照时分方式来驱动与一个 栅极线相连的多个像素。按照时分方式将驱动电压施加到源极线 Sl, ..., Sx的顺序根据帧而变。也就是说,对与相同栅极线相连的多 个像素进行驱动的顺序根据帧而变。下面对此进行详细的描述。在该实施例中,按照时分方式,将源驱动器103的一个输出提供 给液晶显示面板101的三个源极线。也就是说,从源驱动器103的一 个输出端输出了要提供给构成了 1个像素的三个RGB像素的驱动电
压。例如,在其中将扫描电压提供给栅极线G1的一个选择期间内,向三个源极线Sl、 S2、以及S3提供源驱动器103的一个输出。如上所述, 源极线S1, ..., Sx与TFT 106的源极端子相连。通过由栅驱动器102 导通的TFT 106,提供给源极线S1, ..., Sx的驱动电压被提供到每个 像素电极。其结果是,与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109之间的电势差相对 应的像素电压被施加到每个像素电容器108上。此时,从源驱动器103提供给源极线S1, ..., Sx的驱动电压的极 性根据将驱动电压提供给上述源极线Sl, ..., Sx的顺序而变。也就是 说,提供给每个像素107的像素电容器108的驱动电压的极性根据对 与相同栅极线相连的像素107进行驱动的顺序而变。此时,如果将正 极性的驱动电压施加到源极线Sl, ..., Sx上,那么正电荷积聚到像素 电容器108中。如果施加了负极性的驱动电压,那么负电荷积聚到像 素电容器108中。定时控制器104将外部提供的数字图像数据转换成能够由源驱动 器103处理的显示数据,以将该显示数据输出到源驱动器103。此外, 定时控制器104将外部输入的同步信号转换成各种控制信号和定时信 号,并且将该信号提供给栅驱动器102和源驱动器103。同步信号例如包括与1个像素相对应的显示数据的输入周期中的用虚线表示的时钟 信号、水平同步信号Hsync、以及垂直同步信号Vsync。具体地说,定时控制器104将选通信号、极性反转信号、以及上 述开关控制信号RSW1、 GSW1、 BSW1、 RSW2、 GSW2、 BSW2输出 到源驱动器103。选通信号是用于将显示数据锁存至内部寄存器的信 号。此外,极性反转信号是用于确定选择相对于公共电极电势的正驱 动电压和负驱动电压中的哪一个的信号。另一方面,定时控制器104 将开始脉冲信号、时钟信号、以及使能信号输出到栅驱动器。开始脉 冲信号用于选择栅极线以输出扫描电压,使能信号用于控制扫描电压 的输出以从而依次在每个栅极线中输出扫描电压。典型地,栅驱动器 102将扫描电压输出到第一和随后的各行上,以对每行中的像素进行扫 描。在该示例中,参考图4、图5、以及图6A至6D对该实施例的液 晶显示设备100的驱动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图4和图5是对该实施 例的驱动方法进行图示的时序图。此外,图6A至6D示出该实施例的 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在图6A至6D中,示出了 12X 4个像素107,并且方框表示时分单位。也就是说,该实施例描述了用 于对RGB像素进行三分驱动的示例。在图4和图5中,RSW1、 GSW1、 BSW1、 RSW2、 GSW2、以及BSW2表示用于将驱动电压写入到RGB 像素的每一个中的开关控制脉冲,Sm (m-6N — 5至6N)表示源驱动 极性。此外,在图6A至6D中,白色矩形表示被施加了正驱动极性的 像素,并且阴影线矩形表示被施加了负驱动极性的像素。图6A至6D 中的数字表示多个像素107的时分驱动顺序。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中,在一个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期间 内,与栅极线相连的多个像素107的时分驱动顺序根据帧而变。也就 是说,以帧为基础,多个像素107的时分驱动顺序被改变为先前帧中 的顺序。此后,在一个选择期间内的第一定时处,对多个像素107中 的一些进行驱动。在该实施例中,是在一个选择期间内的在第一定时 处驱动这些像素的。也就是说,在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时期内,被首先 写入了驱动电压的像素107根据帧而变。此后,利用相对于像素107的先前帧的驱动电压极性而言的反转 极性,驱动被首先写入了驱动电压的像素107。也就是说,向被首先写 入了驱动电压的像素107提供的驱动电压的极性是提供给像素107的 先前帧的驱动电压极性的反转极性。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如果在一个选择期间内已将电压写入到与 目标像素107相邻的像素,那么利用与目标像素107之前帧的极性相
同的极性来驱动目标像素107。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在相邻的RGB 像素组之间的驱动像素的顺序改变了。此后,利用与目标像素107之 前帧的极性相同的极性,驱动在被首先写入了驱动电压的像素107之 后的第二定时处驱动的目标像素107。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在第一帧中,在按照R像素一B像素一 G像素的顺序,在第n行、第(ri+l)行、以及第(n+2)行的选择期 间内,以时分方式驱动在RSW1、 GSW1、 BSW1定时处所驱动的第一 像素组。因此,在第一帧中,在一个选择期间内的第一定时处,向第 一像素组中的R像素提供驱动电压。此后,在一个选择期间内完成了 将驱动电压写入到R像素之后,将驱动电压提供给B像素和G像素。另一方面,按照G像素一B像素一R像素的顺序,在第n行、第 (n+l)行、以及第(n+2)行的选择期间内,以时分方式来驱动与第 一像素组相邻的在RSW2、 GSW2、 BSW2定时处驱动的第二像素组。 因此,在第一帧中,在一个选择期间内的第一定时处,将驱动电压提 供给与第一像素组相邻的第二像素组中的G像素。此后,在一个选择 期间内,在完成了将驱动电压写入到G像素之后,依次将驱动电压提 供给R像素和B像素。因此,在第一帧中,按照如图6A所示的顺序, 将预定极性的驱动电压提供给像素电极。此后,在第一帧之后的第二帧中,第一帧的时分驱动顺序变化了。 在第n行、第(n+l)行、以及第(n+2)行的选择期间内,按照G像 素一R像素一B像素的顺序,以时分方式来驱动第一像素组。因此,在 第二帧中,在一个选择期间内的第一定时处,向G像素提供了驱动电 压。此后,在一个选择期间内,在完成了将驱动电压写入到G像素之 后,依次将驱动电压提供给R像素和B像素。另一方面,按照R像素一B像素一G像素的顺序,在第n行、第 (n+l)行、以及第(n+2)行的选择期间内,以时分方式来驱动与第
一像素组相邻的在RSW2、 GSW2、 BSW2定时处驱动的第二像素组。 因此,在一个选择期间内在第一定时处向与第二帧中的第一像素组相 邻的第二像素组中的R像素提供驱动电压。此后,在一个选择期间内, 在完成了将驱动电压写入到R像素之后,依次将驱动电压提供给B像 素和G像素。此时,如果在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期间内已将电压写入到与目标像 素107相邻的像素,那么利用与像素107的先前帧的极性相同的极性 来驱动像素。已将电压写入到与第一像素组中的第二个被驱动的R像 素相邻的G像素上。因此,利用与先前帧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来驱动与 G像素相邻的R像素。此后,在第一像素组中,在R像素之后驱动B 像素,该R像素是在第一定时处驱动的G像素之后驱动的。在一个选 择期间内已将电压写入到与B像素相邻的G像素。因此,利用与先前 帧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来驱动B像素。另一方面,未曾将电压写入到与第二像素组中接下来被驱动的B 像素相邻的G像素上。此外,与第二像素组中的B像素同时地驱动与 第二像素组中的B像素相邻的第一像素组的R像素。因此,可利用相 对于像素的先前帧的驱动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驱动第二像素组中 的B像素。因此,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像素组中的B像素是利用相对 于该像素的先前帧的驱动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驱动的。此后,在第 二像素组中,在第一定时处被驱动的R像素以及在第二定时处被驱动 的B像素之后,驱动G像素。已将电压写入到与G像素相邻的R和B 像素。此时,利用与G像素的先前帧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来驱动G像素。因此,在第二帧中,按照图6B的顺序,向像素电极相继提供具有 预定极性的驱动电压。因此,即使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相邻像素上,即 使是首先被写入并保持该电压的像素的驱动电压也不会受到在相邻像 素之间耦合的寄生电容111的影响。 按照如图5所示的第一帧和第二帧的驱动顺序,驱动随后的第三帧和第四帧。此外,获得了如图6C和6D所示的驱动极性。因此,利用相对于像素的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交替地驱 动多个像素。此外,利用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极性,驱动与利用反转极性所驱动的像素相邻的像素。像素107的极性根据帧 而变,因此可对所有像素进行均一地交流驱动。如上所述,利用相对 于像素的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交替地驱动多个 像素,并且极性每隔较短的间隔便被反转,以消除闪烁。因此,在完 成了对第四帧的驱动之后,在随后的第五帧中,顺序和极性返回到第 一帧的时分驱动顺序和驱动极性,并且此后,重复该操作。如上所述,以帧为基础,多个像素107的时分驱动顺序变为先前 帧中的顺序。此后,如果己将电压写入到与目标像素107相邻的像素, 那么利用与目标像素107之前帧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来驱动该像素。其 结果是,即使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相邻像素上,也可抑制保持电压中的 变化。此外,利用相对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 来交替地驱动多个像素。第二实施例参考图7至图12,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方法进行描述。 图7、图8、以及图9是对该实施例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的时序图。此 外,图IOA至10C以及图IID至IIF示出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 每个像素的驱动极性。在图10A至10C以及图11D至11F中,对12 X4个像素107进行说明,并且方框表示一个时分驱动单位。也就是说, 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对RGB像素进行三时分割驱动的示例。图12 示出该实施例的驱动方法的对像素电容器108充电的电压波形。在图7 至图9中,RSW1、 GSW1、 BSW1、 RSW2、 GSW2、以及BSW2表示 用于将驱动电压写入到RGB像素的每一个中的开关控制脉冲,Sm (m =6N—5S6N)表示源驱动极性。此外,在图IOA至10C以及图11D 至11F中,白色矩形表示正极性的驱动极性,并且阴影线矩形表示。被
施加了负驱动极性的像素。图IOA至10C以及图IID至IIF中的数字 表示多个像素107的时分驱动顺序。顺便说一下,该实施例的驱动方 法可应用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液晶显示设备100,因此省略了对 该液晶显示设备的描述。如图7至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在一个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期间 内,与栅极线相连的多个像素107的时分驱动顺序根据帧而变。也就 是说,多个像素107的时分驱动顺序根据帧而变为先前帧中的顺序。 此后,在一个选择期间内,在第一定时处对多个像素107中的一些进 行驱动。在该实施例中,像素是在一个选择期间内的第一定时处受到 驱动的。也就是说,在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期间内,被首先写入驱动电 压的像素107根据帧而变。在该实施例中,在与时分数目一样多的帧 相对应的期间内,在一个选择期间内的第一定时处驱动多个像素107。 在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期间内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像素107根据帧而 变。也就是说,在与时分数目一样多的帧相对应的期间内,在任何帧 的栅极线的选择期间内,在第一定时处处向与相同栅极线相连的像素 107提供驱动电压。此外,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像素107仅仅是利用相对于像素107 的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驱动的。也就是说,向 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像素107提供的驱动电压极性,相对于提供给 像素107的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是被反转的。此外,利用与目标像素107之前的帧的极性相同的极性,驱动在 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像素107之后的定时处驱动的目标像素107。也 就是说,向除了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像素107之外的目标像素107 提供的驱动电压的极性与提供给目标像素107的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 极性相同。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按照R像素一B像素一G像素的顺序,
在第n行、第(n+l)行、以及第(n+2)行的选择期间内,在第一帧 中以时分方式来驱动像素。因此,在第一帧中,在一个选择期间内的 第一定时处向R像素提供了驱动电压。此后,在一个选择期间内,在 完成了将驱动电压写入到R像素之后,将驱动电压顺序地提供给G像 素和B像素。因此,如图10A所示,在第一帧中,按照R、 G、以及B 的顺序向像素电极提供具有预定极性的驱动电压。此后,在第一帧之后的第二帧中,第一帧的时分驱动顺序变化了。 按照G像素一R像素一B像素的顺序,在第n行、第(n+l)行、以及 第(n+2)行的选择期间内驱动像素。因此,在第二帧中,在一个选择 期间内的第一定时处向G像素提供了驱动电压。此后,在完成了将驱 动电压写入到G像素之后,在一个选择期间内,将驱动电压提供给B 像素和R像素。此外,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G像素107仅仅利用相 对于像素107的先前第一帧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驱动。也就是说, 向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G像素107提供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对于 G像素的第一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是被反转的。此外,利用相对于B像素107的先前帧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 驱动在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G像素107之后的定时处驱动的B像素 107。因此,提供给B像素107的驱动电压的极性与B像素的先前帧的 极性相同。此外,利用与R像素107的先前第一帧相同的极性,驱动 在B像素107之后的定时处驱动的R像素107。因此,提供给R像素 的驱动电压的极性与提供给第一帧中的R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同。 也就是说,在第二帧中,向除了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像素107之外 的R和B像素107提供的驱动电压的极性与向R和B像素107的先前 第一帧提供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同。因此,如图IOB所示,在第二帧 中,按照G、 B、以及R的顺序,向像素电极相继提供预定极性的驱动 电压。如上所述,在第二帧中,在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期间内,被首先写
入驱动电压的G像素107是仅仅利用相对于G像素107的先前第一帧 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驱动的。也就是说,在一个选择期间内,在 不对驱动电压的极性进行反转的情况下,即可对随后驱动的B和R像 素进行驱动。因此,即使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相邻B和R像素上,已被 首先写入电压并保持该电压的像素107的驱动电压也不会受到在相邻 像素之间耦合寄生电容111的影响。此后,如图8所示,在第二帧之后的第三帧中,第二帧的时分驱 动顺序变化了。在第n行、第(n+l)行、以及第(n+2)行的选择期 间内,按照B像素一R像素一G像素的顺序来驱动像素。因此,在第 三帧中,在一个选择期间内,在第一定时处向B像素提供了驱动电压。 此后,在一个选择期间内,在完成了将驱动电压写入到B像素之后, 相继向R像素和G像素提供驱动电压。此外,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 B像素107是仅仅利用相对于像素107的先前第二帧的极性而言的反转 极性来驱动的。也就是说,被写入驱动电压的B像素107是利用相对 于首先提供给B像素的第二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驱 动的。此外,利用与R像素107的先前第二帧相同的极性,驱动在被首 先写入驱动电压的B像素107之后的定时处驱动的R像素107。因此, 提供给R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极性与提供给R像素的第二帧的驱动电压 的极性相同。此外,利用与G像素107的先前第二帧相同的极性,驱 动在R像素107之后的定时处驱动的G像素107。因此,提供给G像 素107的驱动电压的极性与提供给第二帧中的G像素的驱动电压的极 性相同。也就是说,在第三帧中,向除了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B像 素107之外的R和G像素107提供的驱动电压的极性与向R和G像素 107的先前第二帧提供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同。因此,如图10C所示, 在第三帧中,按照B、 R、以及G的顺序向像素电极提供预定极性的驱 动电压。 如上所述,在第三帧中,在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期间内,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B像素107是仅仅利用相对于提供给先前第一帧的B像 素107的电压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驱动的。也就是说,在一个选择 期间内, 一旦将电压写入到之后按照时分方式驱动的R和G像素,驱 动电压的极性便不被反转。因此,即使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相邻R和G 像素,已被首先写入电压并保持电压的B像素107的驱动电压也不会 受到在相邻像素之间耦合寄生电容111的影响。此外,像素107的极 性根据帧而被反转,因此可对所有像素进行交流驱动。此外,在第三帧中,在一个选择期间内首先驱动B像素107,因 此提供给B像素107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对于第二帧的极性而言是被 反转的。因此,B像素107的电压很大地变化了。随着该变化,由于寄 生电容111的耦合电容,先前第二帧中的在R像素和G像素中保持的 像素电压变化了。然而,在选择期间内,在像素107的驱动定时B之 后的第二定时处,向R像素107提供预定驱动电压。其结果是,消除 了 R像素107的像素电压的变化。此时,R像素107的驱动极性与先 前第二帧相同,因此R像素107的电压几乎没有变化。因此,R像素 107的电压变化会影响其他G和B像素107的像素电压。此外,同样 地,在选择期间内,在R像素107的驱动定时之后的第三定时处,向 G像素107提供期望的驱动电压。因此,消除了 G像素107的像素电 压的变化。此时,G像素107的驱动极性与先前第二帧的驱动极性相 同,因此G像素107的电压几乎没变。因此,G像素107的电压变化 会影响R和B像素107的像素电压。此后,如图8和图9所示,在第四帧至第六帧中,与第一帧至第 三帧相似,在一个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期间内,通过根据帧来改变与栅 极线相连的多个像素107的时分驱动顺序,在一个选择期间内的第一 定时处驱动多个像素107。此外,已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像素107是 仅仅利用相对于像素107的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 来驱动的。因此,如图11D至11F所示,帧的极性变化了。其结果是,
在完成了对第六帧进行驱动之后,在随后第七帧中,时分驱动顺序和 其驱动极性返回到第一帧的情形,并且重复相同操作。如上所述,多个像素107的时分驱动顺序是由与时分数目相对应 的每个帧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时分数目是3,因此每3帧来确定一次顺序。具体地说,在第一至第三帧中,在第一帧 中按照R—G—B的顺序来驱动RGB像素107,在第二帧中按照G—B —R的顺序来驱动RGB像素107,在第三帧中按照B—R—G的顺序来 驱动RGB像素107。此后,在随后的第四至第六帧这3帧中,采用在 第一至第三帧中的像素107的驱动顺序。具体地说,在第四至第六帧 中,在第四帧中按照R—G—B的顺序来驱动RGB像素107,在第五帧 中按照G—B —R的顺序来驱动RGB像素107,并且在第六帧中按照B —R—G的顺序来驱动RGB像素107。从而,在随后的第四至第六帧这 3帧中,采用在第一至第三帧中的像素107的驱动顺序。根据这种驱动方法,获得如图12所示的像素电容器108的像素电 压的波形。在图12中,VR、 VG、以及VB表示每个RGB像素电容器 108的像素电压。如图12所示,在提供驱动电压的情况下,相邻像素 电容器108之间的寄生电容111的耦合电容会引起被首先写入电压的 像素电容器108的像素电压变化;该问题可得到解决。顺便说一下, 改驱动电压波形使得将最大驱动电压施加到R和B像素上;该电压被 设置成等于公共电压,以便将OV施加到G像素上。正如关于图19所示的相关技术的等效电路的描述,在该实施例 中,耦合寄生电容的影响根据相邻像素的电压变化AVP和AVQ而变。 也就是说,假定R、 G、以及B像素电容器108具有相同电容值CL、 并且寄生电容111具有电容值CP,则如下表示由于写入到像素电容器 108的驱动电压的寄生电容111的耦合电容的影响而造成的变化。(△VR+AVB) X (CP+CL) / (CP+3CL)。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与G像素电容器108相邻的像素的电压 变化如下AVR = 0, AVB = 0。因此,保持在G像素电容器108中的 驱动电压的变化是O。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如果在像素电容器中保持像素电压,那 么可抑制相邻像素的写入电压的变化。因此,由于相邻像素之间的寄 生电容111的影响而造成的相邻像素电容器之间的耦合电容会影响在 像素电容器中保持的像素电压,从而使显示质量下降;该问题可得到 解决。特别是,对于利用帧周期来驱动像素,以及利用以与帧周期的 整倍数相对应的间隔而反转的极性来对像素电容器之间的耦合电容进 行抑制而言,本发明的驱动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在与时分数目相对应的 期间内,使时分驱动顺序根据帧而变化,以在任何帧的一个选择期间 内的第一定时处驱动与相同栅极线相连的多个像素107。此后,首先要 被驱动的像素是仅仅利用相对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 极性来驱动的,并且接下来要被驱动的像素是利用与先前帧的驱动电 压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来驱动的。其结果是,可抑制在相邻像素之间的 寄生电容111的耦合的影响。顺便说一下,该实施例描述了按照三时分割方式来驱动像素的情 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时分驱动方法。本发明的驱动方法可适 用于将时分数目设置成两个或更多这样的时分驱动方法。第三实施例参考图13,对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设备进行描述。图13 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在源驱动器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接合处的结 构。在图13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 且在这里省略对其的描述。在该实施例中,按照6时分割方式来驱动与相同栅极线G相邻且相连的6个RGBRGB像素。因此,该实施例的 源驱动器103与图3的不同之处在于为6个源极线提供了一个输出电 路110。如图13所示,源驱动器103包括多个输出电路110。此外,液晶 显示板101包括多路复用器105。该多路复用器105包括根据源极线 Sl, ... , Sx而提供的开关SWl, ..., SWx。在该实施例中,六个开关 SW的输入端与输出电路110的一个输出端相连。例如,六个开关SW1、 SW2、 SW3、 SW4、 SW5、以及SW6的输入端与一个输出电路110的 输出端相连。此外,开关SW的输出端与源极线S1, ..., Sx相连。在该示例中,参考图14、图15、图16A至16D对该实施例的驱 动方法进行描述。图14和图15是对该实施例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的 时序图。此外,图16A至16D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每个 像素的驱动极性。在图16A至16D中,对12X4个像素107进行说明, 并且方框表示时分驱动单位。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按照6时分 割方式来驱动相邻的6个RGB像素。在图14和图15中,RSW1、GSW1、 BSW1、 RSW2、 GSW2、以及BSW2表示用于将驱动电压写入到RGB 像素的每一个中的开关控制脉冲,Sm (m-6N — 5至6N)表示源驱动 极性。此外,在图16A至16D中,白色矩形表示正极性的驱动极性, 并且阴影线矩形表示被施加了负驱动极性的像素。图16A至16D中的 数字表示多个像素107的时分驱动顺序。在下文中,由R1、 Gl、 Bl、 R2、 G2、 B2来表示在一个时分驱动单位中包含的相邻六个像素(两个 RGB像素组)。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发明中,在一个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期 间内,与栅极线相连的多个像素107的时分驱动顺序根据帧而变。也 就是说,根据帧,多个像素107的时分驱动顺序变为先前帧中的顺序。 此后,在一个选择期间内,在第一定时处对多个像素107中的二些进 行驱动。在该实施例中,在一个选择期间内,在第一定时处驱动像素。
也就是说,在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期间内,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像素 107根据帧而变。此后,利用相对于像素107的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驱动被首先写入驱动电压的像素107。也就是说,向被首先写 入驱动电压的像素107提供的极性相对于像素107的先前帧的驱动电 压的极性而言是被反转的。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一个选择期间内, 如果已将电压写入到与目标像素107相邻的像素,那么利用与目标像 素107之前帧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来驱动目标像素107。因此,利用与目 标像素107的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极性,驱动在被首先写 入驱动电压的像素107之后的第二定时处驱动的目标像素107。具体地说,如图14所示,在第一帧中,在第n行和第(n+l)行 的选择期间内,按照时分方式,以R1 —Bl —G2—Gl—R2—B2的顺序 来驱动像素。因此,在第一帧中,在一个选择期间内的第一定时处向 Rl像素提供驱动电压。此后,在一个选择期间内,在完成了将驱动电 压写入到R像素之后,依次将驱动电压提供给Bl像素、G2像素...。 其结果是,在第一帧中,按照如图16A所示的顺序,将预定极性的驱 动电压提供给像素电极。此后,在第一帧之后的第二帧中,第一帧的时分驱动顺序变化了。 在第n行和第(n+l)线的选择期间内,按照时分方式,以G1—R2— B2—Bl —G2的顺序来驱动像素。因此,在第二帧中,在一个选择期间 内的第一定时处向Gl像素提供驱动电压。此后,在一个选择期间内, 在完成了将驱动电压写入到Gl像素之后,依次向R2像素,B2像素,... 提供驱动电压。此时,在栅极线的一个选择期间内,如果已将电压写入到与目标 像素107相邻的像素,则利用与目标像素107的先前帧相同的极性来 驱动目标像素107。在该示例中,没有将电压写入到与接下来驱动的R2像素相邻的B1和G2像素。因此,能够利用相对于先前帧中的R2 像素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驱动R2像素。此后,尚未将电压写入到 与第三个驱动的B2像素相邻的G2和R1像素。因此,可利用相对于先 前帧中的B2像素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驱动B2像素。此外,电压已被写入到与第四个驱动的Rl像素相邻的Gl和B2 像素。因此,可以与先前帧中的Rl像素相同的极性来驱动Rl像素。 此后,电压已被写入到与第五个驱动的Bl像素相邻的Gl和R2像素。 因此,Bl像素是利用与先前帧的Bl像素相同的极性来驱动的。在第 二帧中,按照图16B示出的顺序,向像素电极提供预定极性的驱动电 压。因此,即使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相邻像素上,甚至是已被首先写入 电压且保持该电压的像素的驱动电压,也不会受到在相邻像素之间的 寄生电容111的耦合的影响。按照与如图15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帧相同的顺序来驱动随后的第 三和第四帧。其结果是,获得了图16C和图16D的驱动极性。因此, 利用相对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交替地驱动 多个像素。此外,利用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来驱 动与该利用反转极性驱动的像素相邻的像素。像素107的极性根据帧 而变,因此可对所有帧进行均一地交流驱动。如上所述,利用相对于 像素的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交替地驱动多个像 素,并且以更短的间隔来反转极性,从而抑制闪烁。因此,在完成了 对第四帧进行驱动之后,在随后的第五帧中,顺序和极性回到第一帧 的时分驱动顺序和驱动极性,并且此后,重复该操作。如上所述,根据帧,多个像素107的时分驱动顺序变为先前帧中 的顺序。此后,如果已将电压写入到与目标像素107相邻的像素,那 么利用与目标像素107之前的帧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来驱动目标像素 107。因此,即使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相邻像素,仍可抑制保持电压的变 化。 相邻的像素的情况下, 该像素的先前帧的极性可被反转,也可不被反转。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在不脱离本发明 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做出修改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该行的驱动期间内,以时分方式对在相同行上布置的多个像素进行驱动的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该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包括对于每一帧,将多个像素的时分驱动顺序变为先前帧中的顺序,并且在一个驱动期间内的第一定时处,对该多个像素的预定像素进行驱动;利用相对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驱动在第一定时处驱动的第一像素;以及驱动与该多个像素之中的第一像素相邻的第二像素,该第二像素是利用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极性,在第一定时处的第二定时处驱动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其中在与时分数目一 样多的帧相对应的期间内,在第一定时处一个接一个地驱动该行上布 置的所有像素。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其中第一像素是仅仅 利用相对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驱动的。
4. 根据权利要求1的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其中第一定时是一个 选择期间内的第一定时。
5. 根据权利要求1的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其中为与时分数目相 对应的每个帧确定多个像素的时分驱动顺序。
6. 根据权利要求1的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其中以相对于先前帧 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交替地驱动多个像素。
7. 根据权利要求1的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其中如果在一个驱动期间内,在用于驱动预定像素的定时之前的定时处驱动与该预定像素 相邻的像素,那么利用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来驱动 该预定像素。
8. —种显示设备包括 在相同行上布置的多个像素电极;以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与多个像素电极相连的多个信号线;以及 驱动电路,用于为每一帧将多个信号线的时分驱动顺序变为先前 帧中的顺序以及在一个驱动期间内的第一定时处驱动多个信号线中的 预定信号线,利用相对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 驱动在第一定时处驱动的第一信号线,以及驱动与多个信号线之中的 第一信号线相邻的第二信号线,该第二信号线是利用与先前帧的驱动 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极性而在第一定时之后的第二定时处驱动的。
9. 根据权利要求8的显示设备,其中在与时分数目一样多的帧相 对应的期间内,在第一定时处一个接一个地驱动在该行上布置的所有 信号线。
10. 根据权利要求8的显示设备,其中驱动电路将下述驱动电压 提供给第一信号线,所述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对于第一信号线的先前帧 中的该行的一个驱动期间内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是反转的。
11. 根据权利要求8的显示设备,其中第一定时是一个选择期间 内的第一定时。
12. 根据权利要求8的显示设备,其中为与时分数目相对应的每 个帧确定多个信号线的时分驱动顺序。
13. 根据权利要求8的显示设备,其中交替地向多个信号线提供下述驱动电压,该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对于信号线的先前帧中的该行的 一个驱动周期中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是反转的。
14.根据权利要求8的显示设备,其中如果在一个驱动期间内, 在用于驱动预定信号线的定时之前的定时处驱动与预定信号线相邻的 信号线,那么利用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来驱动预定 信号线。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用于在该行的驱动期间内以时分方式对在相同行上布置的多个像素进行驱动的驱动显示设备的方法,包括为每一帧,将多个像素的时分驱动顺序变为先前帧中的顺序,并且在一个驱动期间内的第一定时处对多个像素的预定像素进行驱动;利用相对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而言的反转极性来驱动在第一定时处驱动的第一像素;以及驱动与多个像素当中的第一像素相邻的第二像素,该第二像素是利用与先前帧的驱动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极性,在第一定时之后的第二定时处驱动的。
文档编号G09G3/36GK101154366SQ200710153288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9日
发明者山上裕 申请人: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