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器以及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装置和方法

xiaoxiao2020-6-26  23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器以及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器以及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装置和方法。更 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维持放电电路。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器是使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显示器,而PDP使用气体放电生成的等离子体来显示字符或图像。在PDP中,多个放电室(discharge cell)被排列成矩阵。一般来说,等离子体显示器通过将一场分成多个子场来驱动,并且通过 在其中执行显示操作的多个子场中的子场的加权值的组合来显示灰度。在每个子场的寻址期,选择将被导通以及不被导通的放电室。在维持期(sustain period)期间,对将被导通的放电室执行维持放电,以便显示图像。为了执行这些操作,在维持期期间,高电平电压和低电平电压被交替提 供给执行维持放电的电极。由于产生维持放电的两个电极用作电容性部件, 因此需要无功功率来向电极提供高电平电压和低电平电压。因此,作为等离 子体显示器的维持放电电路, 一般使用恢复和重新使用无功功率的能量恢复 电路(energy recovery circuit)。作为根据现有技术的能量恢复电路的例子, 有一种由L.F.Weber建议的能量恢复电路(美国专利No. 4866349和No. 5081400)。然而,按照根据现有技术的能量恢复电路,由于开关的电压降、 二极管的电压降、电感器的泄漏成分(leakage component)和电路中的寄生 泄漏电阻,能量恢复比被降低。发明内容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维持放电电路的能量恢复率的优点的等 离子体显示器以及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驱动具有第 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等离子 体显示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第一电压降低; 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保持在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在将所述第一 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改变到小于所述第二电压的第三电压的同时,增 加流过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电感器的电流的幅度;以及在将所述第三 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一电极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增加所述第二电极的 电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其包括等离子体 显示面板(PDP),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且执行显示操作;以及驱动 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感器和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 电感器,并且在维持期期间,以相反的相位将第一电压和小于所述第一电压 的第二电压提供给各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第一时间段(period)期间, 所述驱动电路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改变 到第二电压的同时,在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累积能量,并且在第二时间段期间, 所述驱动电路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四电压改变 到所述第二电压的同时,在所述第 一电感器中累积能量。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器的装置,该等离子 体显示器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且执行显示操作。所述装置包括第 一晶体管,连接在提供第一电压的第一电源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第二晶体 管,连接在提供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的第二电源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第一电感器,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第三晶体管,连接到所述 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提供在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之间的第三电压 的第三电源之间,并且在导通时形成降低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的通道;第二 电感器,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以及第四晶体管,连接到所述 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和提供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之间的第四电压 的第四电源之间,并在导通时形成增加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的通道。当将小 于所述第三电压的第五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一电极时,在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 被改变到所述第一电压时的第 一时间段期间,所述第四晶体管被导通。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驱动包括第 一 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等离 子体显示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 压时,通过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电感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增加到 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降 低到所述第 一 电压的同时,在连接到所述第 一 电极的第二电感器中累积能量; 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保持在所述第一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增加到第三电压;当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保持在所述第 一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三电压降低到 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四电压;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四电压降 低到所述第 一 电压的同时,在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 一电感器中累积能量; 以及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保持在所述第一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 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增加到所述第三电压。


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说明,本发明将变得更好理解,并且对本发明 及其带来的许多优点的更全面理解将变得容易且明显。在附图中,相似的参 考标记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驱动波形的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维持放电电路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图3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维持放电电路的示例实施例的信号 时序图;图5A至5F是根据图4的信号时序解释图3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维持放 电电路510的操作的视图;图6是根据图3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维持放电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信 号时序图;以及图7A和7B是根据图6的信号时序解释图3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维持放 电电路的操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仅仅为了举例说明而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定 示例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的,可以以各种方式对所描述的 实施例进行修改,而完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附图和描述将被认为本质上是解释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贯
穿说明书,相似的参考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将会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 描述为"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耦合 到该另一元件或层,或者也可以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用于驱动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装置和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视图,图2是根据本 发明示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驱动波形的视图。如图l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等离子体面板(PDP) 100、控制器200、寻址电极驱动器300、扫描电极驱动器400和 维持电极驱动器500。等离子体PDP 100包括在列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寻址电4及(下文中称为A电 极)Al到Am,以及在行方向上延伸同时成对形成的多个维持电极(下文中 称为X电极)Xl到Xn和多个扫描电极(下文中称为Y电极)Yl到Yn。 一般来 说,X电极Xl到Xn对应于Y电极Yl到Yn而形成,并且X电极Xl到Xn和Y电极 Yl到Yn在维持期期间执行显示操作以显示图像。Y电极Yl到Yn和X电极Xl 到Xn被布置为与A电极Al到Am交叉。布置在A电极A1到Am与X电极Xl到Xn 以及Y电极Y1到Yn的交叉区域(intersection)的放电空间形成放电室。PDP 100 的结构只是一个示例,而本发明可以使用具有可向其提供下述驱动波形的不 同结构的面;f反。控制器200接收外部视频信号,并输出A电极驱动控制信号、X电极驱动 控制信号和Y电极驱动控制信号。控制器将一帧划分为多个子场并驱动所划 分的子场,并且在以时间操:作变4匕(temporal operation variation)来表示时, 每个子场包括复位期、寻址期和维持期。寻址电极驱动器300从控制器200接收A电极驱动控制信号,并向A电 极提供用于选择将被显示的放电室的数据信号。扫描电极驱动器400从控制器200接收Y电极驱动控制信号,并向Y电 极提供驱动电压。维持电极驱动器500从控制器200接收X电极驱动控制信号,并向X电 极提供驱动电压。具体地,在每个子场地寻址期期间,寻址电极驱动器300、扫描电极驱 动器400和维持电极驱动器500从多个放电室中选择在相应子场中将被导通 的放电室和将被关断的放电室。如图2所示,在每个子场的维持期期间,扫描电极驱动器400根据相应子场的加权值,将交替具有高电平电压Vs或低电 平电压0 V的维持脉冲提供给多个Y电极Yl到Yn多次。此外,维持电极驱 动器500以与提供给Y电极Yl到Yn的维持脉冲相反的相位(phase opposite to )向多个X电极XI到Xn提供维持脉冲。Y电极与X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交 替为电压Vs和电压-Vs。因此,在将被导通的放电室中,维持放电被重复产 生预定次数。此外> 在维持期期间,控制器200设置时间间隔,以使得多个Y电极 Yl到Yn的电压从高电平电压Vs降低到低电平电压0 V的时间间隔T2长于 多个Y电极Yl到Yn的电压从低电平电压0 V增加到高电平电压Vs的时间 间隔Tl。类似的,控制器200设置时间间隔,以使得多个X电极XI到Xn 的电压从高电平电压Vs降低到低电平电压0 V的时间间隔T4长于多个X电 极XI到Xn的电压从低电平电压0 V增加到高电平电压Vs的时间间隔T3。 以下参照图3具体描述提供图2的维持脉冲的维持放电电路。 图3是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维持放电电路的示意图。为了更好的理 解和描述方便,在图3中示出了一个X电极X和一个Y电极Y,并且由X 电极X和Y电极Y形成的电容性部件4皮示为面板电容Cp。在图3中,每个 晶体管Ys、 Yr、 Yf、 Yg、 Xs、 Xr、 Xf和Xg由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组成, 具体地说,由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晶体管组成。在每个晶体 管Ys、 Yr、 Yf、 Yg、 Xs、 Xr、 Xf和Xg中,可以在从源极到漏极的方向上 形成体二极管。此外,除了 NMOS晶体管,具有与NMOS晶体管类似功能 的其它晶体管也可用于晶体管Ys、 Yr、 Yf、 Yg、 Xs、 Xr、 Xf和Xg。在图3 中,每个晶体管Ys、 Yr、 Yf、 Yg、 Xs、 Xr、 Xf和Xg由一个晶体管组成, 但是每个晶体管Ys、 Yr、 Yf、 Yg、 Xs、 Xr、 Xf和Xg也可以包括相互并联 的多个晶体管。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维持放电电路 包括Y电极维持放电电路410和X电极维持放电电路510。 Y电极维持放电 电路410连接到多个Y电极Y1到Yn,并且被包括在图1的扫描电极驱动器 400中。X电极维持放电电路510连接到多个X电极XI到Xn,并且被包括 在图1的维持电极驱动器500中。Y电极维持放电电路410包括维持放电单元411和能量恢复单元412。
维持放电单元411包括晶体管Ys和Yg,并且可以通过晶体管Ys和Yg的开 关操作向Y电极提供电压Vs或电压0 V。能量恢复单元412包括晶体管Yr、 Yf、电感器Ly、电容器Cy和二极管Dyr、 Dyf、 Dyl和Dy2,并且利用电感 Ly和面板电容器Cp的谐振,利用电压Vs对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的电压 充电,或者利用电压OV对其放电。在Y电极维持放电电路410中,晶体管 Ys的漏极连接到高电平电压Vs,并且晶体管Ys的源极连接到Y电极。晶体 管Yg的源极连接到提供低电平电压0 V的电源(即接地端),而晶体管Yg 的漏极连接到Y电极。电感器Ly的第一端连接到Y电极,而二极管Dyr的 阴极和二级管Dyf的阳极连接到电感器Ly的第二端。晶体管Yr的源极连接 到二极管Dyr的阳极,而晶体管Yf的漏极连接到二极管Dyf的阴极。此外, 晶体管Yr的漏极和晶体管Yf的源极连接到用作能量恢复的电源的电容器 Cy。电容器Cy提供高电平电压Vs与低电平电压OV之间的电压,更具体地 说,电容器Cy提供两个电压Vs与0 V之间的平均值Vs/2。此外,二极管 Dyr设置电流通路以增加Y电极的电压,而二极管Dyf设置电流通路以降低 Y电极的电压。如果晶体管Yr和Yf不具有体二极管,则二极管Dyr和Dyf 可以被去除。此外,二极管Dyr和晶体管Yr之间的位置可以颠倒,并且二极 管Dyf和晶体管Yf之间的位置可以颠倒。此外,对电感器Ly的第二端的电 势进行钳位(damp )的二极管Dyl和Dy2可以分别形成在高电平电压Vs与 电感器Ly的第二端之间以及在接地端与电感器Ly的第二端之间。再次参照图3, X电极保持放电电路510包括维持放电单元511和能量 恢复单元512。维持放电单元511包括晶体管Xs和Xg,并且通过晶体管Xs 和Xg的开关操作向X电极提供电压Vs或电压0 V。能量恢复单元512包括 晶体管Xr和Xf、电感器Lx、电容器Cx和二极管Dxr、 Dxf、 Dxl和Dx2, 并且利用电感Lx和面板电容器Cp的谐振,利用电压Vs对面板电容器Cp的 X电极的电压充电,或者利用电压OV对其放电。在X电极维持放电电路510 中,晶体管Xs的漏极连接到高电平电压Vs,并且晶体管Xs的源极连接到X 电极。晶体管Xg的源极连接到提供低电平电压OV的电源(即接地端),而 晶体管Xg的漏极连接到X '电极。电感器Lx的第一端连接到X电极,电感 器Lx的第二端连接到二极管Dxr的阴极和二级管Dxf的阳极。晶体管Xr的 源极连接到二极管Dxr的阳极,而晶体管Xf的漏极连接到二极管Dxf的阴极。 此外,晶体管Xr的漏极和晶体管Xf的源极连接到用作能量恢复的电源的电 容器Cx。电容器Cx提供高电平电压Vs和低电平电压0V之间的电压,更具 体地说,电容器Cx提供两个电压Vs与OV之间的平均电压Vs/2。此外,二 极管Dxr设置电流通路以增加X电极的电压,而二极管Dxf设置电流通路以 降低X电极的电压。如果晶体管Xr和Xf不具有体二极管,则二极管Dxr和 Dxf可以被去除。此外,二极管Dxr和晶体管Xr之间的位置可以颠倒,并且 二极管Dxf和晶体管Xf之间的位置可以颠倒。此外,对电感器Lx的第二端 的电势进行钳位的二极管Dxl和Dx2可以分别形成在高电平电压Vs与电感 器Lx的第二端之间以及在接地端与电感器Lx的第二端之间。下面将参照图4以及图5A至图5F描述图3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维持放 电电路的操作。图4是根据图3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维持放电电路的示例实施例的信号 时序图,图5A至5F是根据图4的信号时序解释图3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维 持放电电路510的操作的视图。首先,假定在图4的模式1 Ml之前的模式 10M10中,晶体管Ys和Xg被导通,电压Vs被提供给Y电极,并且电压0 V被提供给X电极。① 模式1M1 (见图5A)在图4的模式1 Ml中,当晶体管Yg被导通时,晶体管Yf被导通。结 果,如图5A所示,当X电极的电压被保持在0 V时,形成通过接地端、晶 体管Xg的体二极管、面板电容器Cp、电感器Ly、 二极管Dyf、晶体管Yf 和电容器Cy的电流通路。在面板电容器Cp和电感器Ly之间发生谐振。由 于谐振,在面板电容器Cp中存储的能量通过电感器Ly恢复到电容器Cy中 的同时,Y电极的电压从电压Vs降低。尽管理想情况下Y电极的电压由于 谐振被减小到电压0 V,但是由于晶体管Yf的电压降、二极管Dyf的电压降、 电感器Ly的泄漏成分和电路的寄生成分(parasitic component), Y电4 L的电 压被减小到大于电压0 V的电压AVf。② 模式2M2 (见图5A)在图4的模式2M2中,当晶体管Yf在预定时间段内被导通之后,Y电 极进入浮置(floating)状态。结果,Y电极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AVf。 ◎才莫式3M3 (见图5B)在图4的模式3M3中,晶体管Yg和Xr被导通。结果,形成通过电容 器Cx、晶体管Xr、 二极管Dxr、电感器Lx、面板电容器Cp、晶体管Yg和
接地端的电流通路。由于在面板电容器Cp、晶体管Yg和接地端的通路中的阻抗,Y电极的电压以预定斜坡从电压AVf降低到电压0 V。这样,当Y电 极的电压从电压AVf降低到电压0 V的同时,电流通过电容器Cx、晶体管 Xr、 二极管Dxr、电感器Lx和面板电容器Cp的通路提供给X电极。然而, X电极的电压几乎不(rarely)增加。具体来说,由于在X电极和Y电极之 间存在面板电容器Cp,因此在Y电极的电压降低AVf的同时,电流AVfx Cp被提供给X电极,从而使X电极的电压被保持而不是被改变。如果该电 流没有被提供给X电极,则X电极的电压也会降低在Y电极上降低的电压。 如果通过电感器Lx提供给X电极的电流的量大于电流AVf x Cp,则在模式3 M3的最后,X电极的电压会增加这两个电流之间的差。因此,如果通过电感 器Lx提供给X电极的电流的量不大,则X电极的电压几乎不增加,而是被 保持。这样,由于跨过电感器Lx的电压被维持在几乎不变的电压,因此如公 式1所表示的,流过电感器Lx的电流增加。 公式l: L=^An在公式l中,Verc是在Cx中充电的电压,而ATI是模式3M3的时间。
模式4M4 (见图5B)在图4的模式4M4中,如在模式3 M3中那样,晶体管Yg和Xr的导通 状态被保持。在面板电容器Cp和电感器Lx之间发生谐振。由于谐振,充电 在电容器Cx中的能量通过电感器Lx被提供给X电极,并且X电极的电压 从电压0 V增加到电压Vs-AVr.也就是,在通过模式3M3中的电容器Cx、晶体管Xr、 二极管Dxr、电 感器Lx和面板电容器Cp的通路将电流提供给X电极时,模式4 M4开始, 此时,流过电感器Lx的电流具有公式1所表示的初始值。类似地,由于在电 感器Lx具有能量的状态下发生谐振,因此X电极的电压可以增加到的电压 大于当在电感器Lx不具有能量的状态下发生谐振时的电压。因此,与现有技 术相比,可以增加能量恢复率。也就是,即使在电路里存在寄生成分时,电 压也可以充分地增加到基本上为电压Vs。术语AVr指的是在电感器Lx具有 能量的状态下由于所述通路的寄生成分而产生的X电极的电压降的值,并且 其小于在电感器Lx不具有能量的情况下由于所述通路中的寄生成分而产生 的X电极的电压降的值。⑤才莫式5M5 (见图5C)在图4的模式5M5中,当晶体管Yg被导通时,晶体管Xs被导通,并 且晶体管Xr被关断。结果,形成通过电源Vs、晶体管Xs、面板电容器Cp、 晶体管Yg和接地端的电流通路。因此,电压Vs被提供给X电极。◎才莫式6M6 (见图5D)在图4的模式6M6中,当晶体管Yg被导通时,晶体管Xf被导通,并 且晶体管Xs被关断。结果,形成通过接地端、晶体管Yg的体二极管、面板 电容器Cp、晶体管Lx、 二极管Dxf、晶体管Xf和电容器Cx的电流通路。 在面板电容器Cp和电感器Lx之间发生谐振。由于谐振,在电容器Cp中存 储的能量通过电感器Lx恢复到电容器Cx中的同时,X电极的电压从电压 Vs降低。尽管理想情况下X电极的电压由于谐振而减小到电压OV,但是由 于晶体管Xf的电压降、二极管Dxf的电压降、电感器Lx的泄漏成分和电路 的寄生成分,X电极的电压减小到大于电压0 V的电压AVf。⑦ 模式7M7 (见图5D)在图4的模式7 M7中,当晶体管Yg和Xf在模式6 M6中的导通状态在 预定时间段内被保持之后,X电极和Y电极进入浮置状态。然后,X电极的 电压^皮保持在电压AVf,而Y电极的电压被保持在电压0 V。⑧ 才莫式8M8 (见图5E)在图4的模式8M8中,晶体管Yr和Xg被导通。结果,形成通过电容 器Cy、晶体管Yr、 二极管Dyr、电感器Ly、面板电容器Cp、晶体管Xg和 接地端的电流通路。由于在面板电容器Cp、晶体管Xg和接地端的通路中的 阻抗,X电极的电压以预定斜坡从电压AVf降低到电压0 V。这样,当X电 极的电压从电压AVf降低到电压0 V的同时,电流通过电容器Cy、晶体管 Yr、 二极管Dyr、电感器Ly和面板电容器Cp的通路提供给Y电极。然而, Y电极的电压几乎不增加。具体来说,由于在Y电极和X电极之间存在面板 电容器Cp,因此在X电极的电压降低AVf的同时,电流AVfxCp被提供给 Y电极,从而使Y电极的电压被保持而不被改变。如果该电流没有被提供给 Y电极,则Y电极的电压也会降低在X电极上降低的电压。如果通过电感器 Ly提供给Y电极的电流的量大于电流AVfxCp,则在才莫式8 M8的最后,Y 电极的电压会增加这两个电流之间的差。因此,如果提供给电感器Ly的电流 的量不大,则Y电极的电压被维持在几乎不变的电压。这样,由于跨过电感器Ly的电压被维持在几乎不变的电压,因此如公式2所表示的,流过电感器Ly的电流增加。公式2: /£v=^A72 丄》在公式2中,VERc是在Cy中充电的电压,而AT2是模式8M8的时间。⑨ 才莫式9M9 (见图5E)在图4的模式9中,如在模式8M8中那样,晶体管Xg和Yr的导通状 态被保持。在面板电容器Cp和电感器Ly之间发生谐振。由于谐振,充电在 电容器Cy中的能量通过电感器Ly被提供给Y电极,并且Y电极的电压从电 压0 V增加到电压Vs-AVr.也就是,在通过模式8M8中的电容器Cy、晶体管Yr、 二极管Dyr、电 感器Ly和面板电容器Cp的通路将电流提供给Y电极时,模式9 M9开始, 此时,流过电感器Ly的电流具有公式2所表示的初始值。类似地,由于在电 感器Ly具有能量的状态下发生谐振,因此Y电极的电压可以增加到的电压 大于当在电感器Ly不具有能量的状态下发生谐振时的电压。因此,与现有技 术相比,可以增加能量恢复率。也就是,即使在电路里存在寄生成分时,电 压也可以充分地增加到基本上为电压Vs。术语AVr指的是在电感器Ly具有 能量的状态下由于所述通路的寄生成分而产生的Y电极的电压降的值,并且 其小于在电感器Ly不具有能量的情况下由于所述通路中的寄生成分而产生 的Y电极的电压降的值。根据图4示出.的结构,在电感器Ly具有能量的状态下由于通路的寄生成 分而产生的Y电极的电压降的值等于在电感器Lx具有能量的状态下由于通 路的寄生成分而产生的X电极的电压降的值。然而,由于晶体管Xr和Yr的 电压降、二极管Dxr和Dyr的电压降以及电感器Lx和Ly的泄漏成分,这两 个电压降的值可能不同。⑩ 模式10M10 (图5F)在图4的模式M10中,当晶体管Xg被导通时,晶体管Ys被导通,并 且晶体管Yr被关断。结果,形成通过电源Vs、晶体管Ys、面板电容器Cp、 晶体管Yg和接地端的电流通路。因此,电压Vs被提供给Y电极。此外,在等离子体显示器中,在维持期期间,根据相应子场的加权值 (weight value )维持放电电路将模式1 Ml到模式10 M10的操作重复地执行 多次,并向Y电极提供交替具有电压0 V和电压Vs的维持脉沖,并且以与提供给Y电极的维持脉沖相反的相位向X电极提供交替具有电压0V和电压 Vs的维持脉沖。此外,即使将图4的维持放电电路的信号时序改为图6所示的信号时序, 也能改进能量恢复率。图6是根据图3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维持放电电路的另一个示例实施例 的信号时序图,图7A和7B是根据图6的信号时序解释图3的等离子体显示 器的维持放电电路的操作的视图。 才莫式3'M3'(见图7A)在模式2 M2之后的模式3' M3'中,只有晶体管Xr被导通。如图7A所 示,形成通过电容器Cx、晶体管Xr、电感器Lx和面板电容器Cp的电流通 路③'。通过这个电流通路,流过电感器Lx的电流增加,并且X电极的电压 增加。由于Y电极处于浮置状态,因此如果仅仅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存在 电容,则X电极的电压具有陡峭的(rapid)斜坡。然而,在A电极和X电 极之间实质上也存在电容,并且A电极的电压在维持期期间固定。在模式3' M3'中连接到X电极的电容器的电容变为A电极与X电极之间的电容。此外, 由于在A电极与X电极之间的电容和电感器Lx之间发生谐振,因此X电极 的电压不会快速地增加。再有,由于Y电极处于浮置状态,Y电极地电压也 增加,并且变为大于电压AVf的电压。 模式3"M3"(见图7A)在模式3"M3"中,当晶体管Xr被导通时,晶体管Yg被导通。特别是, 在模式3'M3'中,在Y电极的电压变得大于充电在电容器Cx中的电压时,晶 体管Yg被导通。如图7A所示,通过电容器Cx、晶体管Xr、 二极管Dxr、 电感器Lx、面板电容器Cp晶体管Yg和接地端形成电流通路③"。此时,由 于在由面板电容器Cp、晶体管Yg和接地端形成的通路中的阻抗,Y电极的 电压以预定斜坡从大于电压AVf的电压降低到电压O V。这样,在Y电极的 电压从大于电压AVf的电压降低到电压OV的同时,电流通过电容器Cx、晶 体管Xr、 二极管Dxr、电感器Lx和面板电容器Cp的通路提供给X电极,并 且流过电感器Lx的电流在相应的时间段内迅速增加。因此,当其中X电极 的电压由于在面板电容器Cp与电感器Lx之间发生的谐振而增加的模式4M4 开始时,电感器Lx具有的初始值大于图4中的初始值,因此X电极的电压
可以在模式4 M4中增加到基本上为电压Vs。也就是说,与图4的情况相比, 电压AVr可以进一步减小。 模式8'M8'(见图7B)在模式M7之后的模式8'M8'中,只有晶体管Yr被导通。结果,如图7B 所示,形成通过电容器Cy、晶体管Yr、电感器Ly和面板电容器Cp的电流 通路⑧'。通过这个电流通路,流过电感器Ly的电流增加,并且Y电极的电 压增加。由于X电极处于浮置状态,因此如果仅仅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存 在电容,则Y电极的电压会具有陡峭的斜坡。然而,在A电极和Y电极之间 实质上也存在电容,并且A电极的电压在维持期期间固定。在模式8'M8'中, 连接到Y电极的电容器的电容变为A电极与Y电极之间的电容,并且,在A 电极与Y电极之间的电容和电感器Ly之间发生谐振。因此Y电极的电压不 会快速增加。再有,由于X电极处于浮置状态,因此X电极的电压也增加, 并且变为大于电压AVf的电压。@模式8"M8"(见图7B)在模式8"M8"中,当晶体管Yr导通时,晶体管Xg导通。结果,如图 7B所示,通过电容器Cy、晶体管Yr、 二极管Dyr、电感器Ly、面板电容器 Cp、晶体管Xg和接地端形成电流通路⑧"。由于在由面板电容器Cp、晶体管 Xg和接地端形成的通路中的阻抗,X电极的电压以预定斜坡从大于电压AVf 的电压降低到电压OV。这样,在X电极的电压从大于电压AVf的电压降低 到电压0V的同时,电流通过电容器Cy、晶体管Yr、 二极管Dyr、电感器 Ly和面板电容器Cp的通路提供给Y电极,并且流过电感器Ly的电流在相 应的时间段内不断地增加。因此,当其中Y电极的电压由于在面板电容器Cp 与电感器Ly之间发生的谐振而增加的模式9 M9开始时,电感器Ly具有的 初始值大于图4中的初始值。结果,Y电极的电压可以在模式9M9中增加到 基本上为电压Vs。也就是说,与图4的情况相比,电压AVr可以进一步降低。此外,除了模式3'M3'、模式3"M3"、模式8'M8'和模式8" M8"之外, 其它的模式M1、 M2、 M4、 M5、 M6、 M7、 M9和M10与图4中相同。在维 持期期间,根据相应子场的加权值,维持放电电路将图6的模式1 Ml到模式 10M10的操作重复地执行多次。因此,向Y电极提供交替具有电压0V和电 压Vs的维持脉冲,并且以与提供给Y电极的维持脉沖相反的相位向X电极 提供交替具有电压0 V和电压Vs的维持脉冲。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当在维持期使用能量恢复电路时,可以提高 能量恢复率。尽管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可行的示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 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本发明旨在覆盖包括在 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价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第一电压降低;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保持在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改变到小于所述第二电压的第三电压的同时,增加流过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电感器的电流的幅度;以及在将所述第三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一电极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增加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 二电压改变到小于所述第二电压的第三电压的同时、增加流过连接到所述第 二电极的第一电感器的电流的幅度包括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增加所述第二 电极的电压。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 二电压改变到小于所述第二电压的第三电压的同时、增加流过连接到所述第 二电极的第一电感器的电流的幅度还包括在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增加所述 第二电极的电压的初始时间段期间,浮置所述第 一电极。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第四电压降低; 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保持在小于所述第四电压的第五电压; 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五电压降低到第六电压的同时,增加流过连接到所述第 一 电极的第二电感器的电流的幅度;以及在将所述第六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二电极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增 加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一电压降低、并将该第一电极的电压 保持在小于所述第 一电压的第二电压期间,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被保持在所 述第六电压;并且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保持在小于所述第四电压的第五电压、并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第五电压降低到第六电压的同时增加流过连接到所述 第 一 电极的第二电感器的电流期间,所述第 一 电极的电压被保持在所述第三 电压。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保持在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以及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保持在小于所述第四电压的第五电压中的每一个包括浮置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在将所述第三电压提供给所述第 一电极的同时通过所述第 一电感器增 加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之后,当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被保持在所述第三电压 时,将所述第四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一电极;以及当在将所述第六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二电极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增 加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之后,当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被保持在所述第六电压 时,将所述第一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二电极。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电压与所述第六电压相同, 并且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四电压相同。
9、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且执行显示操 作;以及驱动电路,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感器和连接到所述第二电 极的第二电感器,并且在维持期期间,以相反的相位将第一电压和小于所述 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提供给各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在第一时间段期间,所述驱动电路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小 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改变到第二电压的同时,在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累 积能量,并且在第二时间段期间,所述驱动电路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 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四电压改变到所述第二电压的同时,在所述第一电感 器中累积能量。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在所示第一时间段期 间,所述驱动电路将所述第二电感器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并且在所述第 二时间段期间,将所述第 一 电感器电连接到所述第 一 电极。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 初始时间间隔期间,所述驱动电路浮置所述第一电极。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 述第一电感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一电压降低到所述第三电压, 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一电压降低到所述 第三电压。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在所述 第一时间段之后、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保持在所述第二电压时,通过所述 第二电感器将增加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并且在所述第二时间段之后、将所 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保持在所述第二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增加所述第 一电才及的电压。
14、 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器的装置,该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第一电极和 第二电极,并且执行显示操作,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晶体管,连接在提供第一电压的第一电源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第二晶体管,连接在提供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的第二电源与所述第 一电4及之间;第一电感器,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第三晶体管,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提供在所述第一电压与 所述第二电压之间的第三电压的第三电源之间,并且在导通时形成降低所述 第一电极的电压的通道;第二电感器,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以及第四晶体管,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与第四电源之间,并在导通时形成增加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的通道,所述第四电源提供具有在所述第 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之间的幅度的第四电压;其中,当将小于所述第三电压的第五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一电极时,在所 述第 一电极的电压被改变到所述第一电压时的第 一时间段期间,所述第四晶 体管被导通。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间段期间所述第二 晶体管被导通。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第二初始时 间间隔期间,所述第一电极被浮置,并且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其它时间间隔 期间,所述第二晶体管被导通。
1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 一 时间段之后的第三时间段期间,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四 晶体管被导通,并且在所述第三时间段期间,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通过由所述第三电源、所 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形成的通路增加。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第五晶体管,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其中,在所述第三时间段之后的第四时间段期间,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 述第五晶体管被导通。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第六晶体管,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其中,当在保持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之前导通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 六晶体管之后,通过浮置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 压保持在所述第三电压。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七晶体管,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源之间,并 且在导通时形成降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的通路;以及第八晶体管,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源,并且在 导通时形成增加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的通路;其中,当将小于所述第四电压的第六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二电极时,在所 述第二电极的电压改变到所述第一电压时的第五时间段期间,所述第八晶体 管被导通。
21、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在将所述第一电压提供到所述第 一电极的同时,所述第二电压被提供到所述第二电极,并且,在将所述第二 电压提供到所述第一电极的同时,所述第一电压被提供到所述第二电极。
22、 一种驱动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方法,所述 方法包括当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保持在第一电压时,通过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 的第一电感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增加到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降低到所述第一电压的同时, 在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感器中累积能量;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保持在所述第一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增加到第三电压;当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保持在所述第一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将 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三电压降低到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四电压;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四电压降低到所述第一电压的同时, 在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电感器中累积能量;以及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保持在所述第一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 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增加到所述第三电压。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至少一个时间段期间浮置所述 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所述时间段发生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增加到所述第一电压的同时在连 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感器中累积能量、与在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被保 持在所述第一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增加到所述 第三电压之间;以及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四电压降低到所述第一电压的同时在连 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电感器中累积能量、与在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被保 持在所述第一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增加到所述 第三电压之间。
24、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当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被保持在所述第一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 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增加到所述第三电压之后,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 保持在所述第一电极时将所述第三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一电极;以及在当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被保持在所述第一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 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增加到所述第三电压之后,在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 保持在所述第一电极时将所述第三电压提供给所述第二电极。
全文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在维持期以相反的相位向执行维持放电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提供高电平电压和低电平电压。在通过连接到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感器降低第一电极的电压之后,所述第一电极被浮置,以便将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保持在第二电压。然后,在所述第一电极的电压从第二电压改变到低电平电压的同时,流过连接到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感器的电流的幅度被增加。然后,第二电极的电压被使用第二电感器增加到高电平电压。当在第二电感器中累积能量之后,第二电极的电压被增加到高电平电压。
文档编号G09G3/28GK101149898SQ20071015346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0日
发明者梁振豪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