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终端及其lcd背光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终端的IXD背光驱动技木。
背景技术:
在类似手机的終端内,液晶显示器(IXD)背光的LED连接分为两种串联方式和并联方式,并联方式又分为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连接方式。传统的LCD背光驱动方式都需要増加一个专门的LCD背光驱动芯片来驱动背光LED灯。具体地说,以并联共阳连接方式为例,IXD模块的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图1中的LED A为IXD模块中各LED共同的电源输入端,图1中的LEDJQ至LED_K6为IXD模块中的各LED。如果按照传统的背光电路设计,就需要使用一个专门的背光芯片来驱动LCD的6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灯,如图2所示。传统LCD背光实现原理如下(I)IXD背光驱动芯片内部有ー个Charger pump (升压器),从管脚Vin输入电压,从管脚Vout输出电压,用于给IXD的背光LED供电。Charger pump有一个电压转换的功能,一般背光芯片还可以自动根据输入电压的变化输出不同的电压。(2)CPU(中央处理器)输出ー个控制信号给背光芯片的En/Set管脚,这个管脚有两个功能使能IXD背光驱动芯片和调整背光芯片的限流。CPU就可以通过控制这个管脚,来实现LCD不同亮度等级的背光控制。En/Set的控制方式,业界没有ー个统ー的标准,但都是以单线串ロ的方式来调整各路LED灯的限流大小,以及开关控制。然而,由于专门的IXD背光驱动芯片成本高、功耗大,而且还需要増加PCB (印刷电路板)面积,因此越来越不能满足产品和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及其LCD背光驱动方法,使得在終端内可以省去专门的LCD背光驱动芯片,从而降低了成本、减小了功耗和PCB面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ー种终端,包含中央处理器CPU、液晶显示器IXD模块,所述CPU与所述IXD模块之间,连接有ー个MOS管;所述终端的电池电压VBAT输入到所述CPU,所述VBAT通过所述MOS管或直接输入到所述IXD模块中的发光二极管LED ;所述CPU输出的脉宽调制PWM信号,输入到所述MOS管的删极,控制整个发光电路的导通和关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ー种IXD背光驱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液晶显示器IXD模块中的各发光二极管LED,通过ー个MOS管或直接获取终端的电池电压VBAT ;中央处理器CPU通过调整输出的脉宽调制PWM信号的占空比,对所述各LED的发光亮度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将VBAT通过ー个MOS管或直接连接到IXD的背光LED进行供电,利用CPU已有的PWM信号控制MOS管栅极来调整LCD背光亮度。由于是通过MOS管来控制整个电流回路的通断,不需要増加外部硬件电路实现LCD背光驱动,大量減少了硬件设计的复杂度,降低了終端成本并减小了 PCB的布板面积和功耗。而且,由于VBAT自己提供给IXD的背光LED灯供电,因此不需要像专门的IXD背光驱动芯片ー样经过ー个Charger pump (升压器)进行电源转换,可以提高电源效率。此外,利用CPU已有的PWM信号控制MOS管栅极来调整LCD背光亮度,可有效补偿因VBAT变化影响LCD背光亮度的变化。进ー步地,MOS管可以是P型MOS管,也可以是N型MOS管(此时IXD模块中的LED连接为并联共阳连接);LCD模块中的LED连接可以是并联共阳连接,也可以是并联共阴连接。使得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受限于MOS管的类型、LED的连接方式,具备广泛的应用场景。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以并联共阳方式连接的LCD模块功能示意图;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IXD背光电路驱动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終端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終端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終端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LCD背光等效电路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系统开机时的LCD背光驱动流程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終端使用过程中的LCD背光驱动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在本实施方式中,CPU与!XD模块之间,连接有ー个MOS管。终端的电池电压VBAT输入到该CPU和该MOS管中,VBAT电压通过该MOS管输入到IXD模块中的LED,CPU输出的脉宽调制PWM信号,输入到MOS管的删极,以通过调整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对LCD模块中的各LED的发光亮度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MOS管为P型MOS管,IXD模块中的LED连接为并联共阳连接,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VBAT输入到该P MOS管的源端(即S扱),VBAT通过P MOS管输入到LCD模块中各LED共同的电源输入端(即图3中的LED A),IXD模块中的各LED(即图3中的LEDJQ至LED_K6)阴极分别串ー个电阻再全部合成一路接地。也就是说,使用MOS管来控制整个电流回路的通断,将VBAT连接PMOS管的S极(源端),通过CPU输出的PWM信号来控制MOS的G极(栅极),使得CPU可通过调整适当频率的PWM信号占空比来实现LCD不同背光亮度的调节,具体调节方式将在后文中进行详细描述。不难发现,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増加外部硬件电路实现LCD背光驱动,大量减少了硬件设计的复杂度,降低了終端成本并减小了 PCB的布板面积和功耗。而且,由于VBAT自己提供给IXD的背光LED灯供电,因此不需要像专门的IXD背光驱动芯片ー样经过ー个Charger pump (升压器)进行电源转换,可以提高电源效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ー种终端。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IXD模块中的LED连接为并联共阳连接。而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LCD模块中的LED连接为并联共阴连接。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VBAT输入到P MOS管的源端,IXD模块中的各LED分别串一个电阻后合成一路连接至P MOS管的漏端,各LED阴极直接合成一路接地。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不需要増加外部硬件电路实现LCD背光驱动,因此可以达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的技术效果,即大量減少了硬件设计的复杂度,降低了終端成本并减小了 PCB的布板面积和功耗,以及提高了电源效率。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ー种终端。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MOS管为P型MOS管。而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MOS管为N型MOS管。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IXD模块中的LED连接为并联共阳连接,VBAT输入到LCD模块中各LED共同的电源输入端,LCD模块中的各LED阴极分别串ー个电阻再全部合成一路连接到N MOS管的漏端,N MOS管的源端直接接地,如图5所示。由此可见,MOS管可以是P型MOS管,也可以是N型MOS管;LCD模块中的LED连接可以是并联共阳连接,也可以是并联共阴连接。使得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受限于MOS管的类型、LED的连接方式,具备广泛的应用场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ー种LCD背光驱动方法,本实施方式可应用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終端。在本实施方式中,IXD模块中的各LED,通过ー个MOS管或直接获取终端的电池电压VBAT。CPU通过调整输 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对IXD模块中的各LED的发光亮度进行控制。具体地说,由于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終端(如手机)内,是将VBAT直接连接到IXD的背光LED供电,因此VBAT的电压越高IXD的亮度也会越高。而在终端中,(PU都需要检测VBAT电压,用来显示电池电量以及低电量关机等功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已检测到的当前VBAT电压调整PWM的占空比以及当前设置的亮度等级,来补偿因VBAT变化影响LCD背光亮度的变化。下面对通过调整适当频率的PWM信号占空比,实现IXD不同背光亮度的调节,进行具体说明。由于PWM信号占空比D与VBAT电压、背光LED导通电压VLED、每路LED的平均电流1、整个电路等效电阻R相关,单路LCD背光LED等效电路如图6所示,公式如下I = D* (VBAT-VLED)/R (I)故D (VBAT) = Imax*RパVBAT-VLED) (2)公式⑵给出的是D和VBAT的关系;式中R、VLED和ILED都是已知,R就是串在电路中电阻的阻值,Imax为设定的LCD最大亮度等级的平均电流。因此,当确定了最大売度等级时的D,终端分为N级背光(即终端的最大売度等级为N)时,第n级背光的亮度的D(VBAT,n)计算公式如下D (VBAT, n) = n/N*D (VBAT) (0 彡 n 彡 N)
D (VBAT, n) = n/N*Imax*R/ (VBAT-VLED) (0 彡 n 彡 N) (3)若,VLED = 3. 2V(背光LED导通电压一般都是3. 2V),Imax设定为15mA(背光LED的最大电流一般是15mA),R = 10欧姆;通常情况下,VBAT最低电压3. 4V (电池低于3. 4V手机关机),则根据公式(3),最亮时(第N级)背光的占空比D(3.4V,N) = 75% ;同理,则根据公式(3),当VBAT最高电压4. 2V(手机电池最高电压),最亮时(第N级)背光的占空比D(4.2V,N) =15%。由于在系统开机过程中,当前设置的亮度等级通常为默认的亮度等级,因此在开机吋,终端的LCD背光驱动如图7所示。在步骤710中,CPU检测当前的VBAT。接着,在步骤720中,CPU根据检测到的VBAT和默认的亮度等级,计算需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D,即将检测到的VBAT和默认的亮度等级代入到上述公式(3)中,计算出需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接着,在步骤730中,MOS管根据当前的D值,驱动IXD背光。由于在终端正常工作时,用户根据需要可能会调整IXD亮度等级,系统也可能根据VBAT的变化需要调整IXD亮度等级,因此CPU还需根据检测到的VBAT和用户调整的或系统自动调整的亮度等级,计算需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对LCD的背光亮度进行调整,具体流程如图8所示。在步骤810中,CPU判断用户或系统是否调整了 IXD亮度等级。如果判定发生了调整,则进入步骤820,如果判定未发生调整,则进入步骤830。在步骤820中,CPU将调整后的亮度等级n代入公式(3)中(VBAT电压值不变),计算出此时的占空比D(VBAT,n)。在步骤830中,CPU判断检测到的VBAT电压值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则进入步骤840,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直接进入步骤850。在步骤840中,CPU将VBAT变化后的电压值代入公式(3)中(n的值不变),计算出此时的占空比D(VBAT,n)。在步骤850中,CPU调整IXD背光亮度。即CPU将PWM信号的占空比D调整为最新计算出的D,输出PWM信号,实现LCD背光亮度的调整。不难发现,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了 CPU已有的PWM信号来控制MOS管栅极,实现LCD背光亮度的调整,可有效补偿因VBAT变化影响LCD背光亮度的变化,并且可满足用户对LCD背光亮度变化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 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终端,包含中央处理器CPU、液晶显示器IXD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CPU与所述IXD模块之间,连接有一个MOS管; 所述终端的电池电压VBAT输入到所述CPU,所述VBAT通过所述MOS管或直接输入到所述IXD模块中的发光二极管LED ; 所述CPU输出的脉宽调制PWM信号,输入到所述MOS管的删极,控制整个发光电路的导通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为P型MOS管,所述VBAT通过所述MOS管输入到所述IXD模块中的发光二极管LE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IXD模块中的LED连接为并联共阳连接; 其中,所述VBAT输入到所述MOS管的源端,所述VBAT通过所述MOS管输入到所述LCD模块中各LED共同的电源输入端,所述LCD模块中的各LED阴极分别串一个电阻再全部合成一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LCD模块中的LED连接为并联共阴连接; 其中,所述VBAT输入到所述MOS管的源端,所述LCD模块中的各LED分别串一个电阻后合成一路连接至所述MOS管的漏端,所述各LED阴极直接合成一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为N型MOS管,所述VBAT直接输入到所述IXD模块中的发光二极管LE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LCD模块中的LED连接为并联共阳连接; 其中,所述VBAT输入到所述LCD模块中各LED共同的电源输入端,所述LCD模块中的各LED阴极分别串一个电阻再全部合成一路连接到所述MOS管的漏端,所述MOS管的源端直接接地。
7.—种LCD背光驱动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液晶显示器LCD模块中的各发光二极管LED,通过一个MOS管或直接获取终端的电池电压 VBAT ; 中央处理器CPU通过调整输出的脉宽调制PWM信号的占空比,对所述各LED的发光亮度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CD背光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U通过调整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对所述各LED的发光亮度进行控制的步骤中,包含以下子步骤 所述CPU检测到当前的VBAT ; 所述CPU根据检测到的VBAT和当前设置的亮度等级,计算需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LCD背光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前设置的亮度等级为在终端开机过程中系统默认的亮度等级;或者, 所述当前设置的亮度等级为用户调整的或系统自动调整的亮度等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LCD背光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U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需输出的PWM信号的占空比D :D = n/N*Imax*R/(VBAT-VLED) (O ≤ η ≤N); 其中,η表不当如设置的売度等级,N表不终端的最大売度等级,Imax表不设定的处于最大亮度等级时单路LED的平均电流,R表示预设的等效电阻,VLED表示LED的导通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LCD背光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取值为10欧姆,所述Imax取值为15mA。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终端及其LCD背光驱动方法。本发明中,将VBAT通过一个MOS管直接连接到LCD的背光LED进行供电,利用CPU已有的PWM信号控制MOS管栅极来调整LCD背光亮度。由于是通过MOS管来控制整个电流回路的通断,不需要增加外部硬件电路实现LCD背光驱动,大量减少了硬件设计的复杂度,降低了终端成本并减小了PCB的布板面积和功耗。
文档编号G09G3/34GK103050088SQ20111030577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1日
发明者胡伦, 王勇 申请人:联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