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像素电路、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有机EL (Electroluminescence 电致发光)元件等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包含具有像素电路的显示装置或者照明装置的电光学装置,以及具有该电光学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具有双画面显示功能的汽车导航系统、3D电视机等的普及,在左右显示不同的两个图像的双画面显示装置、或者将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同时输出来进行3D 显示的3D显示器的需求也随之变高。另外,还存在下述需求通过将作为自发光元件的有机EL元件(下面称为“0LED 元件”)应用于双画面显示装置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应用于HMDOfead Mounted Display 头盔显示器)等。一般而言,双画面显示装置将用于显示右侧用的图像的像素和用于显示左侧用的图像的像素交替排列,通过在像素与观察者之间利用双凸透镜或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等与像素对应的光学装置将左右图像光学分离,实现了在左右显示不同图像。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259192号公报。在这样的双画面显示装置中,由于同时显示左侧用的图像和右侧用的图像,所以与通常的一画面显示装置相比,需要二倍的像素数。为了与通常的一画面显示装置相比不降低显示的精细度来实现双画面显示,需要以成倍的密度配置像素,产生因制造工序的复杂化导致产品价格的上升、成品率降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考虑上述的情况,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且高精细度的双画面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像素电路具有共用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对置的第1对置电极及第2对置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1对置电极及所述第2 对置电极之间的发光层,在第1发光期间,向所述第1对置电极供给第1电位,以使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1对置电极之间被施加所述发光层的发光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1对置电极之间被供给与第1图像信号对应的大小的电流,并向所述第2对置电极供给第2电位,以使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2对置电极之间被供给比所述发光层的发光阈值电压小的电压,在第2发光期间,向所述第2对置电极施加所述第1电位,以使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2对置电极之间被施加所述发光层的发光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2对置电极之间被供给与第2图像信号对应的大小的电流,并向所述第1 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2电位,以使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1对置电极之间被施加比所述发光层的发光阈值电压小的电压。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第1发光元件与第2发光元件中,设置了共用电极、和第1对置电极及第2对置电极,所以可以单独调整第1对置电极的电位与第2对置电极的电位。因此,通过在第1发光期间将第1对置电极的电位设定为第1发光元件的发光阈值电压以上, 且将第2对置电极的电位设定为小于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阈值电压,可以使第1发光元件发光,且使第2发光元件不发光。另外,通过相反地在第2发光期间将第2对置电极的电位设定为第2发光元件的发光阈值电压以上,且将第1对置电极的电位设定为小于第1发光元件的发光阈值电压,可以使第2发光元件发光,且使第1发光元件不发光。因此,可以使2个发光元件分别基于第1图像信号和第2图像信号发光,能够应用于双画面显示装置、3D显示装置。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一个像素电路具有两个发光元件,所以与一个像素电路具有一个发光元件的以往的像素电路相比,可以使晶体管相对各个发光元件的个数、电容元件相对各个发光元件的个数减少一半。因此,根据该像素电路,与一个像素电路具有一个发光元件的以往的显示装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实现更高精细的显示,且该显示装置还适用于双画面显示装置、3D显示装置。另外,在上述的像素电路中,通过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1对置电极及所述第2对置电极之间被供给与第3图像信号对应的大小的电流,向所述第1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1 电位,向所述第2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1电位,使所述第1发光元件与所述第2发光元件同时发光。根据本发明,可以使两个发光元件都基于第3图像信号发光地显示一个图像。并且,根据本发明,具有下面的优点通过控制对第1对置电极以及第2对置电极施加的电压, 能够简单地进行对基于第3图像信号显示一个图像的模式、和基于第1图像信号及第2图像信号显示两个图像的模式的切换。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电光学装置具有多个扫描线;多个数据线;多个第1电源线; 多个第2电源线;像素电路,其和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的交叉对应设置,具有共用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对置并与所述第1电源线电连接的第1对置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对置并与所述第2电源线电连接的第2对置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1对置电极及所述第2对置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的发光层,向所述共用电极供给与图像信号对应的电流;扫描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个扫描线依次排他地输出选择信号;数据线驱动电路,其经由所述多个数据线向与由所述选择信号选择的所述扫描线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像素电路供给所述图像信号;以及电位控制电路,其对所述多个第1电源线以及所述多个第2电源线分别供给第1电位与第2电位中的任意一方,其中,第1电位向所述第1对置电极或者所述第2对置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施加所述发光层的发光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第2电位向所述第1对置电极或者所述第2对置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施加小于所述发光层的发光阈值电压的电压;所述电位控制电路在使包含所述共用电极、所述发光层以及所述第1对置电极的第1发光元件发光的第1发光期间,经由所述第1电源线向与由所述选择信号选择的所述扫描线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像素电路的所述第1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1电位,并且,经由所述第2电源线向所述第2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2电位,所述电位控制电路在使包含所述共用电极、所述发光层以及所述第2对置电极的第2发光元件发光的第2发光期间,经由所述第2电源线向与由所述选择信号选择的所述扫描线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像素电路的
6所述第2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1电位,并且,经由所述第1电源线向所述第1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2电位。根据该电光学装置,像素电路所具有的两个发光元件能够分别独立地发光,能够应用于双画面显示装置、3D显示装置。另外,根据该电光学装置,由于一个像素电路具有两个发光元件,所以与一个像素电路具有一个发光元件的以往的像素电路相比,可以使晶体管相对各个发光元件的个数和电容元件相对各个发光元件的个数减少一半。因此,根据该电光学装置,与一个像素电路具有一个发光元件的以往的显示装置相比,具有下面的优点能够实现更高精细的显示,该显示装置还能应用于双画面显示装置、3D显示装置。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所述电位控制电路通过经由所述第1电源线向与由所述选择信号选择的所述扫描线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像素电路的所述第1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1电位,并且经由所述第2电源线向所述第2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1电位,使所述第1发光元件与所述第2发光元件同时发光。根据该电光学装置,可以使各个像素电路内的两个发光元件同时发光来显示一个图像。另外,根据该电光学装置,具有下面的优点通过数据线驱动电路以及电位控制电路的控制,可以简单地进行一画面显示及双画面显示的显示模式的切换。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所述第1发光期间是具有相当于一个垂直扫描期间的长度,与所述选择信号的输出开始同时在所述多个扫描线中依次开始的期间,所述第2 发光期间是具有相当于一个垂直扫描期间的长度,与所述第1发光期间的结束同时在所述多个扫描线中依次开始的期间,所述第1发光期间与所述第2发光期间交替重复。根据该电光学装置,第1发光期间以及第2发光期间在选择信号成为高电平后,在下降到低电平之前开始。由此,可以防止因第1对置电极或者第2对置电极的电位变化而引起像素电路内部的不必要的电荷移动。因此,具有在选择信号成为低电平后,第1图像信号或者第2图像信号也被像素电路准确地保持,像素电路以基于第1图像信号或者第2图像信号的亮度准确地发光的优点。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所述第1发光期间比所述选择信号的输出开始延迟第1时间开始,比所述选择信号的输出开始的一个垂直扫描期间后提前第2时间结束,所述第2发光期间比所述选择信号的输出开始延迟所述第1时间开始,比所述选择信号的输出开始的一个垂直扫描期间后提前所述第2时间结束,所述第1时间以及所述第2时间是比1个水平扫描期间短的期间。根据该电光学装置,由于可以在第1发光期间与第2发光期间之间设置余量,所以具有可防止第1发光元件El与第2发光元件E2同时发光的优点。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在与所述各个扫描线对应设置的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中,所述第1对置电极被共用设置为一根电极,所述第2对置电极被共用设置为一根电极。根据该电光学装置,通过将第1对置电极以及第2对置电极共用化,具有制造工序的简单化,成品率提高的优点。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当将与任意扫描线对应设置的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作为第1像素电路组,将与该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对应设置的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作为第2像素电路组时,将所述第1像素电路组中包含的所述第1对置电极、和所述第2像素电路组中包含的所述第2对置电极共用设置为一根电极。根据该电光学装置,由于通过将第1对置电极以及第2对置电极共用设置为一根电极,可以将共用的对置电极的短边与第1电极或者第2电极的短边相比,增长约2倍左右,所以具有容易制造,成品率提高的优点。另外,根据该电光学装置,由于共用的对置电极与作为对置电极的第1对置电极以及第2对置电极相比面积大,所以具有能够降低共用的对置电极的阻抗,实现低消耗功率化的优点。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具有由与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一一对应的开口部和遮光部构成的视差屏障,所述多个开口部将由所述第1发光元件照射的光导向第1区域,将由所述第2发光元件照射的光导向第2区域。根据该电光学装置,通过以使第1区域及第2区域分别位于观察者的右眼以及左眼的方式设定视差屏障的位置与开口部的位置及大小,能够使观察者的右眼与左眼观察到不同的图像,例如可实现3D显示装置。另外,根据该电光学装置,通过以使第1区域及第2区域与不同的二名观察者各自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设定视差屏障的位置与开口部的位置及大小,能够实现对位于电光学装置的两侧的两名观察者分别显示不同图像的双画面显示装置。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学装置中,具有双凸透镜,该双凸透镜具有与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一一对应的多个透镜,所述多个透镜将由所述第1发光元件照射的光导向第1区域,将由所述第2发光元件照射的光导向第2区域。根据该电光学装置,通过以使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分别位于观察者的右眼以及左眼的方式设定透镜的位置及大小,观察者的右眼与左眼可观察到不同的图像,例如可实现3D显示装置。另外,根据该电光学装置,通过以使第1区域及第2区域与不同的二名观察者各自位置一致的方式设定透镜的位置及大小,可以实现对位于电光学装置的两侧的两名观察者分别显示不同图像的双画面显示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任意一项的电光学装置。作为这样的电子设备,例如有车辆导航装置、HMD等双画面显示装置、以及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等一画面显示装置。根据该电子设备,在进行双画面显示时,由于也不在分别不同的电光学装置中显示,而通过一个电光学装置进行显示,所以具有可使装置小型化以及轻型化的优点。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框图。图2是表示像素电路的电路图。图3是表示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图4是表示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图5是表示像素电路的各个期间中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显示装置的阴极的配置的框图。
图7是表示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式的图。图9是在显示装置中应用了视差屏障或者双凸透镜的情况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阴极配置的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式的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涉及的像素电路的电路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3涉及的显示装置的阴极配置的框图。图 16 是表示 HMD(Head Mounted Display)的立体图。图17是电子设备(个人计算机)的立体图。图18是电子设备(移动电话机)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显示装置,12...扫描线,13...电源线,14...数据线, 16a...第1电源线,1 ...第2电源线,20...像素电路,23...发光层,2 ...第1对置电极,24b...第2对置电极,30...驱动电路,31...扫描线驱动电路,32...数据线驱动电路, 33...电位控制电路,34...控制电路,Cl...电容,El...第1发光元件,E2...第2发光元件,G[i]· · ·选择信号,ND...第1节点,Trl. · ·选择晶体管,Tr2. · ·驱动晶体管,VD[i、 j]...图像信号,VL...第1电位,VH...第2电位,Vctl[i]...第1电源电位,Vct2[i]...第 2电源电位。
具体实施例方式<A 第1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各部分的尺寸的比率与实际物品适当不同。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框图。显示装置1具备排列有多个像素电路20的显示区域10、和驱动各个像素电路20 的驱动电路30。驱动电路30例如被分散安装在多个集成电路中。但是,驱动电路30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与像素电路20 —起形成在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构成。在显示区域10中形成有沿X方向延伸的M根扫描线12、沿X方向延伸的M根第 1电源线16a以及M根第2电源线16b、和沿着与X方向交叉的Y方向延伸的N根数据线 14 (M、N为1以上的自然数)。其中,M根扫描线12与M根第1电源线16a —一对应,M根扫描线12与M根第2电源线16b —一对应。多个像素电路20与各扫描线12和各数据线14的交叉对应,排列成纵M行X横 N列的行列状。驱动电路30具有扫描线驱动电路31、数据线驱动电路32、电位控制电路33以及控制电路34。扫描线驱动电路31是用于以行单位依次选择多个像素电路20的单元,其生成用于以行单位依次选择多个像素电路20的选择信号G[i] (i为满足KiSM的整数),并向各个扫描线12输出。当j为满足1彡j彡N的整数时,数据线驱动电路32向第j列的数据线14输出与各个像素电路20的发光元件应该发光的灰度(下面称为“指定灰度”)对应的图像信号 VD[j]。其中,j列的像素电路20具有从第1行到第M行的M个电路。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向第j列的数据线14供给的信号记载为图像信号VD [j],将应该向i行j列的像素电路20供给的信号记载为图像信号VD [i、j]。电位控制电路33生成第1电源电位Vctl [i] (i为满足1彡i彡M的整数)并将其向各个第1电源线16a输出,并且生成第2电源电位Vct2[i] (i为满足1彡i彡M的整数)并将其向各个第2电源线16b输出。控制电路34向扫描线驱动电路31、数据线驱动电路32以及电位控制电路33供给时钟信号、开始脉冲等各种控制信号,并且对被从外部供给的输入图像信号(省略图示)实施伽马修正等处理后将其向数据线驱动电路32供给。图2是像素电路20的电路图。在图2中,代表性地图示了位于第i行第j列的像素电路20。像素电路20具有选择晶体管Trl、驱动晶体管Tr2、第1发光元件E1、第2发光元件E2以及电容Cl。选择晶体管Trl的栅极与第i行的扫描线12连接。选择晶体管Trl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方与第j列数据线14连接,选择晶体管Trl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方与第1节点 ND连接。在第1实施方式中,选择晶体管Trl由η沟道构成。若向第i行扫描线12供给的选择信号G[i]为高电平,则选择晶体管Trl成为导通状态,数据线14与第1节点ND电连接。另一方面,在选择信号G[i]为低电平的期间,选择晶体管Trl成为截止状态,数据线 14与第1节点ND为非导通。电容Cl的一方电极与第1节点ND电连接,其另一方电极与第3电源线13电连接。 第3电源线13被供给第3电位VEL。驱动晶体管Tr2是电流供给单元的一个例子,其起到通过向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供给电流,来使该发光元件发光的作用。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是在相互对置的阳极与阴极之间设置了有机EL (Electroluminescence 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层的有机EL元件。第1发光元件El构成为将共用电极22作为阳极(像素电极),将第1对置电极 24a作为阴极。第2发光元件E2构成为将共用电极22作为阳极(像素电极),将第2对置电极24b作为阴极。即,共用电极22作为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的共用阳极发挥功能。对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而言,若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发光阈值电压Vth以上的电压,则电流以从阳极到阴极的方向流过发光层。发光层以与该电流的大小对应的亮度发光。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共用电极22作为阳极,将第1对置电极2 以及第2对置电极24b作为阴极,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构成为将共用电极22 作为阴极,将第1对置电极Ma以及第2对置电极24b作为阳极。第1对置电极2 经由第1电源线16a与电位控制电路33电连接。第2对置电极24b经由第2电源线16b与电位控制电路33电连接。电位控制电路33经由第1电源线16a以及第2电源线16b,对第1对置电极Ma以及第2对置电极24b施加第1电位VL或者第2电位VH中的任意一个电位。电位控制电路33经由第1电源线16a将第1电源电位Vctl (i)向第1对置电极 2 供给,并经由第2电源线16b将第2电源电位Vct2(i)向第2对置电极24b供给。第1 电源电位Vctl[i]以及第2电源电位Vct2[i]分别成为第1电位VL或者第2电位VH中的任意一个电位。第1电位VL是比第3电位VEL低的电位。第2电位VH是比第1电位VL高的电位、且比第3电位VEL低的电位。在被施加第1电位VL作为第1电源电位Vctl[i]的情况下,第1发光元件El的阴极与阳极之间被施加发光阈值电压Vth以上的电压,第1发光元件El可发光。另一方面, 在被施加第2电位VH作为第1电源电位Vctl [i]的情况下,第1发光元件El的阴极与阳极之间被施加小于发光阈值电压Vth的电压,第1发光元件El不能发光。在被施加第1电位VL作为第2电源电位Vct2[i]的情况下,第2发光元件E2的阴极与阳极之间被施加发光阈值电压Vth以上的电压,第2发光元件E2可发光。另一方面, 在被施加第2电位VH作为第2电源电位Vct2[i]的情况下,第2发光元件E2的阴极与阳极之间被施加小于发光阈值电压Vth的电压,第2发光元件E2不能发光。图3是用于说明显示装置1的动作的时序图。选择信号G[i]是具有与一个垂直扫描期间相当的周期的脉冲信号,其被向第i行的扫描线12供给。选择信号G[i]的脉冲宽度、即选择信号G[i]为高电平的期间相当于一个水平扫描期间。选择信号G[i]与选择信号G[i-1]相比延迟一个水平扫描期间的期间地上升为高电平。通过该选择信号G[l] G[M],使得M根扫描线12每隔一个水平扫描期间被依次排他性地选择。在选择信号G[i]为高电平的期间、即在第i行的扫描线12被选择的期间,从数据线驱动电路32向属于第i行的N个像素电路20供给对像素电路20的灰度进行规定的图像信号 VD[i、l] VD[i、N]。图像信号VD[i、j]由对像素电路20中的第1发光元件El的灰度进行规定的第 1图像信号VDl [i、j]、以及对像素电路20中的第2发光元件E2的灰度进行规定的第2图像信号VD2[i、j]构成。第1图像信号VDl(i、j)以及第2图像信号VD2(i、j)在选择信号 G[i]为高电平的期间,分别被交替地向各像素电路20供给。第1发光期间TLl是相当于从选择信号G[i]上升到高电平的时刻开始的一个垂直扫描期间的期间,其按每一条扫描线12依次开始。第2发光期间TL2是相当于与第1发光期间TLl的结束同时,从选择信号G[i]上升到高电平的时刻开始的一个垂直扫描期间的期间,其按每一条扫描线12依次开始。即,第1发光期间TLl以及第2发光期间TL2是按每一条扫描线12规定的期间,其按每一个垂直扫描期间交替设置。第1电源电位Vctl[i]在第1发光期间TLl中被设定为第1电位VL,在其以外的期间、即在第2发光期间TL2中被设定为第2电位VH。第2电源电位Vct2[i]在第2发光期间TL2中被设定为第1电位VL,在其以外的期间、即在第1发光期间TLl中被设定为第2 电位VH。如上述那样,若向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的阴极供给第1电位VL, 则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可发光,若供给第2电位VH则不能发光。因此,在各像素电路20中,在第1发光期间TLl中,第1发光元件El基于第1图像信号VDl [i、 j]能够发光,在第2发光期间TL2中,第2发光元件E2基于第2图像信号VD2[i、j]能够发光,它们以一个垂直扫描期间周期交替重复。此外,在图3中,第1发光期间TLl以及第2发光期间TL2从选择信号G[i]上升到高电平时开始,在选择信号G[i]下降到低电平时结束,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如图4所示,将第1发光期间TLl以及第2发光期间TL2设定为比选择信号G[i]上升到高电平的时刻延迟了期间Ta而开始,且比选择信号G[i]下降到低电平的时刻提前期间Tb而开始。该情况下,由于可以在第1发光期间TLl与第2发光期间TL2 之间设置余量,所以能够防止第1发光元件El和第2发光元件E2同时发光。参照图5,对第i行第j列的像素电路2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a)是表示在第1 发光期间TLl中,选择信号G[i]为高电平的期间中的像素电路20的动作的图。在图5(a)的期间中,由于选择信号G[i]为高电平,所以选择晶体管Trl为导通状态,数据线14与第1节点ND电连接。从数据线14经由第1节点ND向驱动晶体管Tr2的栅极以及电容Cl供给第1图像信号VDl [i、j]。电容Cl中蓄积有与第1图像信号VDl [i、 j]对应的电荷Ql。另外,第1电源电位Vctl[i]被设定成第1电位VL,第1发光元件El的两极间的电压成为比发光阈值电压Vth大的值。因此,在第1发光元件El中流过基于驱动晶体管 Tr2的栅极被施加的第1图像信号VDl[i、j]的大小的电流II,第1发光元件El以由第1 图像信号VDl[i、j]规定的亮度发光。另一方面,第2电源电位Vct2[i]被设定为第2电位 VH,第2发光元件E2的两极间的电压为小于发光阈值电压Vth的值。因此,第2发光元件 E2不发光。图5(b)是表示在图5(a)的期间的后续期间、即在第1发光期间TLl中,选择信号 G[i]下降到低电平后的期间中的像素电路20的动作的图。在图5(b)的期间中,由于选择信号G[i]为低电平,所以选择晶体管Trl为截止状态,数据线14与第1节点ND为非导通。但是,电容Cl中保持有在图5(a)的期间蓄积的电荷Q1。由此,驱动晶体管Tr2输出与栅极电位对应的电流II。另外,第1电源电位Vctl[i] 被设定为第1电位VL,第2电源电位Vct2[i]被设定成第2电位VH。因此,第1发光元件 El通过基于第1图像信号VDl [i、i]的大小的电流II,以由第1图像信号VDl [i、j]规定的亮度发光,而第2发光元件E2不发光。图5(c)是表示在图5(b)的期间的后续期间、即第2发光期间TL2中,选择信号 G[i]为高电平的期间中的像素电路20的动作的图。在图5(c)的期间中,由于选择信号G[i]为高电平,所以选择晶体管Trl为导通状态,第2图像信号VD2[i、j]从数据线14经由第1节点ND被供给到驱动晶体管Tr2的栅极以及电容Cl。电容Cl中蓄积有与第2图像信号VD2[i、j]对应的电荷Q2。另外,第1电源电位Vctl [i]被设定为第2电位VH,第2电源电位Vct2[i]被设定成第1电位VL。因此, 第2发光元件E2通过基于第2图像信号VD2[i、j]的大小的电流12,以由第2图像信号 VD2[i、j]规定的亮度发光,而第1发光元件El不发光。使用图6以及图7,对第1对置电极2 以及第2对置电极24b相对各个像素电路 20的共用电极22、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的配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1对置电极Ma以及第2对置电极24b相对各个像素电路20的配置的框图。如图6所示,在各个像素电路20中,形成具有由与Y轴平行的长边和与X轴平行的短边构成的长方形的形状的发光层23。第1对置电极2 具有由与X轴平行的长边和与Y轴平行的短边构成的长方形的形状,被设置成在与各个扫描线12连接的N个像素电路20所具有的N个第1发光元件El 中共用。而且,第1对置电极2 与M根扫描线12对应地形成有M个。同样,第2对置电极24b与第1对置电极2 相同,具有由与X轴平行的长边和与Y轴平行的短边构成的长方形的形状,被设置成在与各个扫描线12连接的N个像素电路20所具有的N个第2发光元件E2中共用。而且,第2对置电极24b与M根扫描线12对应地形成有M个。S卩,一对第 1对置电极2 及第2对置电极24b按照与和各个扫描线12连接的N个像素电路20的发光层23重叠的方式,相互隔开一定的距离配置。M个第1对置电极2 通过M根第1电源线16a分别与电位控制电路33连接,M 个第2对置电极24b通过M根第2电源线16b分别与电位控制电路33连接。图7(a)是将图6所示的显示区域10在Z Z'处切断后的剖视图。如图7(a)所示,在基板19上与各个像素电路20 —一对应地形成有共用电极22,基板19以及共用电极 22上形成有发光层23。在发光层23上与各个共用电极22对应的位置隔开一定间隔地形成有第1对置电极Ma以及第2对置电极Mb。这里,第1发光元件El由发光层23中位于第1对置电极Ma以及共用电极22之间的第1发光部23a、第1对置电极2 和共用电极22中与第1发光部23a相接的部分形成。同样,第2发光元件E2由发光层23中位于第 2对置电极Mb以及共用电极22之间的第2发光部23b、第2对置电极24b和共用电极22 中与第2发光部2 相接的部分形成。即,在各像素电路20中,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 发光元件E2被配置成在沿着Y轴的方向排列。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基板19上形成有扫描线12、数据线14以及第3电源线13。此外,在图6以及图7(a)中,发光层23与各个像素电路20 —对一地形成,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S卩,也可以如图7(b)所示,发光层23形成为在多个像素电路20中共用。该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将发光层23按每个像素电路20分开形成,所以可以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单化。另外,还可以相反地在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之间区分形成发光层23。该情况下,在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之间形成隔壁等。在将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区分形成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相邻的发光层相互之间的光的泄漏等,能够显示更鲜明的图像。图8是表示显示区域10的发光模式的图。对显示区域10而言,在奇数帧中,各行的像素电路20的第1发光元件El根据第 1图像信号VDl [i、j]按每一个水平期间依次发光,在偶数帧中,各行的像素电路20的第2 发光元件E2根据第2图像信号VD2[i、j]按每一个水平期间依次发光。其中,可以如图8(a)那样,将以R色、G色、B色中的任意一色发光的N个像素电路 20在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方向上排列成一行,将这样的发出R色、G色、B色光的N个像素电路20的列在Y轴方向上配置成条纹状。该情况下,在各个水平扫描期间,由于由数据线
13驱动电路32供给的图像信号VD[i]成为表示R色、G色、B色中仅一个颜色的信号,所以图像信号VD [i]的生成变得容易。另外,也可以如图8(b)那样,将以R色、G色、B色中任意一色发光的M个像素电路 20在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方向排列成一列,将这样的发出R色、G色、B色光的M个像素电路20的行在X轴方向配置成条纹状。如上述那样,对显示装置1而言,第1发光元件El根据第1图像信号VDl[i、j]显示第1图像,第2发光元件E2根据第2图像信号VD2[i、j]显示第2图像。因此,通过使用光学方法等将能够观察第1图像的区域、与能够观察第2图像的区域分离,可以实现能够在左右显示不同图像的双画面显示装置。该情况下,例如通过将能够观察第1图像的区域设定成位于观察者的右眼,将能够观察第2图像的区域设定成位于观察者的左眼,使得两眼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图像,能够实现3D显示装置等。图9表示了将第1发光元件El所显示的第1图像、与第2发光元件E2所显示的第2图像光学分离的双画面显示装置的例子。图9(a)是使用视差屏障40,将第1发光元件El显示的第1图像以及第2发光元件E2显示的第2图像分离显示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视差屏障40具有遮光部41和开口部42。开口部42配置在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之间,第1发光元件El发出的光中射向左区域FL的光被遮光部41吸收,另一方面,射向右区域FR的光从开口部42 射出。同样,第2发光元件E2发出的光通过开口部42仅向左区域FL射出。该情况下,通过将视差屏障40的位置与开口部42的位置以及大小设定成右区域 FR以及左区域FL分别位于观察者的右眼以及左眼,观察者的右眼与左眼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图像,例如可实现3D显示装置。另外,通过将视差屏障40的位置与开口部42的位置以及大小设定成右区域FR以及左区域FL与不同的两名观察者各自的位置一致,可以实现对位于显示装置1的两侧的两名观察者能够分别显示不同图像的双画面显示装置。此外,这样的双画面显示装置也可以取代视差屏障40而使用双凸透镜50来实现。 图9(b)表示了使用双凸透镜50将第1以及第2图像分离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的图。在双凸透镜50中,将构成双凸透镜50的各个透镜配置在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 2发光元件E2之间,第1发光元件El发出的光向右区域FR射出,第2发光元件E2发出的光向左区域FL射出。由此,可以实现在右区域FR以及左区域FL显示不同图像的双画面显示装置。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1通过使第1发光元件El与第2发光元件E2排他性地发光,来显示两个不同图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示装置1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对显示两个不同图像的第1模式、和使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同时发光来显示一个图像的第2模式进行切换。该情况下,控制电路34根据从外部供给的指定模式的模式信号,对模式进行切换。例如,在第1模式的情况下,将驱动频率设定为120Hz,在第2 模式的情况下,将驱动频率设定为60Hz。另外,在第2模式中,由电位控制电路33生成的第1电源电位Vctl[i]以及第2 电源电位Vct2[i]的波形不像上述那样交替地重复第1电位VL和第2电位VH,而总是被设定为第1电位VL。换言之,只要使第1发光元件El与第2发光元件E2同时发光即可。艮口,在使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同时发光的情况下,电位控制电路33经由第1 电源线16a,向与根据选择信号而被选择的扫描线对应设置的像素电路20的第1对置电极 24a供给第1电位VL,并且,经由第2电源线16b向第2对置电极24b供给第1电位VL。另夕卜,该情况下,从数据线驱动电路32向与根据选择信号G[i]而被选择的第i行扫描线12 对应设置的N个像素电路20,供给对各个像素电路20的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的灰度进行规定的第3图像信号VD3[i、j]。这样,通过仅切换从电位控制电路33输出的第1电源电位Vctl[i]以及第2电源电位Vct2[i]的波形,就能够简单地实现二维显示和三维显示的切换。在第1实施方式中,一个像素电路20具有2个发光元件(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与一个像素电路具有一个发光元件的以往的像素电路相比,可以使晶体管相对各发光元件的个数、电容元件相对各发光元件的个数变成一半。因此,与一个像素电路中具有一个发光元件的以往的显示装置相比,显示装置1具有是可实现更高精细的显示、且适合双画面显示装置和3D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优点。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按照各个共用电极22的长边与第1对置电极Ma以及第2对置电极Mb的长边正交的方式,配置第1对置电极Ma以及第2对置电极Mb。由此,与按照各个共用电极22的短边与第1对置电极Ma以及第2对置电极24b的长边正交的方式,配置第1对置电极Ma以及第2对置电极24b的情况相比,可以增长第1对置电极 24a以及第2对置电极Mb的短边。因此,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具有制造简单化,成品率提高的优点。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发光期间TLl在选择信号G[i]成为高电平后,下降至IJ低电平之前开始。由此,具有即使在选择信号G[i]成为低电平之后,第1图像信号VDl [i、 j]也能够通过电容Cl被准确保持的优点。假设第1发光期间TLl在选择信号G[i]下降到低电平后开始的情况下,第1对置电极2 被施加的第1电源电位Vctl[i]在选择信号G[i]下降到低电平后,从第2电位VH 降低到第1电位VL。该情况下,由于在第1对置电极2 的电位从第2电位VH降低到第1 电位VL的时刻,电容Cl中蓄积的电荷Ql中的一部分向形成在驱动晶体管Tr2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寄生电容移动,第1节点ND的电位也降低,所以电容Cl不能准确地保持第1图像信号VDl[i、j]。因此,在第1发光期间TLl的期间,第1发光元件El以与由第1图像信号 VDl [i、j]规定的亮度不同的亮度发光。另一方面,在第1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选择信号G[i]为高电平的期间,将第1对置电极2 被施加的第1电源电位Vctl [i]从第2电位VH降低到第1电位VL,所以防止了从电容Cl向驱动晶体管Tr2的寄生电容的电荷移动,第1发光元件El具有在第1发光期间 TLl的期间,以由第1图像信号VDl [i、j]规定的亮度准确发光的优点。第2发光期间TL2 在选择信号G[i]成为高电平后、下降到低电平之前开始。由此,第2发光元件E2具有能够以由第2图像信号VD2[i、j]规定的亮度准确发光的优点。〈B:第2实施方式〉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各个像素电路20与对置电极M的配置的框图。 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IA除了取代第1对置电极Ma以及第2对置电极24b而具有对置电极对,并取代第1电源线16a以及第2电源线16b而具有电源线16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为相同构成。如图10所示,在显示装置IA的各个像素电路20中,形成具有长方形的形状的发光层23,该长方形的形状由与Y轴平行的长边和与X轴平行的短边构成。对置电极M具有由与X轴平行的长边和与Y轴平行的短边构成的长方形的形状, 被配置成在与相邻的2根扫描线12中的一根扫描线12连接的N个像素电路20分别所具有的N个第1发光元件E1、以及与相邻的2根扫描线12中的另一根扫描线12连接的N个像素电路20分别所具有的N个第2发光元件E2中共用。另外,各个对置电极对相互隔开一定的间隔平行配置。S卩,在显示装置IA中,当将与任意的扫描线12对应设置的N个像素电路20作为第1像素电路组,将与该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对应设置的N个像素电路20作为第2像素电路组时,将第1像素电路组中包含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对置电极Ma、与第2像素电路组中包含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对置电极24b作为1根电极共用设置。其中,对第1行而言,对置电极M被配置成仅在与第1行的扫描线12连接的N个像素电路20分别所分别具有的N个第1发光元件El中共用。另外,对第M行而言,对置电极M被配置成仅在与第M行的扫描线12连接的N个像素电路20分别所分别具有的N个第2发光元件E2中共用。这些M+1个对置电极M通过M+1根电源线16分别与电位控制电路33连接。电源电位Vct [i]通过第i行的电源线16向第i行的对置电极M供给。图11是将图10所示的显示区域IOA在Z Z'处切断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在基板19上与各像素电路20 —一对应地形成有共用电极22,在基板19以及共用电极22上遍布一面地形成有发光层23。在发光层23上形成有对置电极对。 如图11所示,对置电极M形成为覆盖两个相邻的共用电极22中的一个共用电极22的一部分、和2个相邻的共用电极22中的另一个共用电极22的一部分。各个对置电极相互隔开一定的间隔配置。这里,在位于对置电极M以及共用电极22之间的发光层23中在各个共用电极22 之上的区域内,形成有第1发光部23a以及第2发光部2 这2个发光部。第1发光元件 El由第1发光部23a、和对置电极M以及共用电极22中与第1发光部23a相接的部分形成。第2发光元件E2由第2发光部23b、和对置电极M以及共用电极22中与第2发光部 2 相接的部分形成。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基板19上形成有扫描线12、数据线14、 以及第3电源线13。图12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IA的动作的时序图。第i行的像素电路20中的第1发光期间TLl [i]是从第i行电源线16供给来的电源电位Vct[i]被设定为第1电位VL的期间。在第1发光期间TLl[i]中,第1发光元件 El在选择信号G[i]为高电平的期间,以由数据线14供给的第1图像信号VDl [i、j]规定的亮度发光。另外,第i行的像素电路20中的第2发光期间TL2[i]是从第i+Ι行的电源线16 供给来的电源电位Vct (i+Ι)被设定为第1电位VL的期间。在第2发光期间TL2[i]中,第2 发光元件E2在选择信号G[i]为高电平的期间,以由数据线14供给的第2图像信号VD2 [i、 j]规定的亮度发光。
16
在第i行的像素电路20中,第1发光期间TLl [i]以及第2发光期间TL2[i]在每一个垂直扫描期间以交替排他的时刻设定。由于第i行的像素电路20分别所具有的N个第1发光元件E1,和与第i行相邻的第i_l行的像素电路20分别所具有的N个第2发光元件E2共用的对置电极M连接,所以第i行中的第1发光期间TLl [i]与第i_l行中的第2发光期间TL2[i-l]为相同的期间。第1发光期间TLl [i]比选择信号G[i]上升到高电平的时刻提前期间Δ T开始, 比接下来选择信号G[i_l]上升到高电平的时刻提前期间ΔΤ结束。另外,第2发光期间 TL2[i]比选择信号G[i]下降到低电平的时刻提前期间Δ T开始,比接下来选择信号G[i] 上升到高电平的时刻提前期间ΔΤ结束。通过这样设定第1发光期间TLl [i]以及第2发光期间TL2[i],各行的第1发光元件El以由第1图像信号VDl [i、j]规定的亮度发光,并且各行的第2发光元件E2以由第2图像信号VD2[i、i]规定的亮度发光。在显示装置IA按照图12所示的时序图进行动作的情况下,第i行的像素电路20 中的第1发光元件El在选择信号G[i]上升到高电平前的期间ΔΤ,以与原来的第1图像信号VDl[i、j]规定的亮度不同的、由第2图像信号VD2[i、j]规定的亮度发光。但是,由于该期间ΔΤ是比一个水平扫描期间短的期间,在与第1发光元件El以由第1图像信号VDl[i、 j]规定的亮度发光的期间相比的情况下,短到可忽略的程度,所以事实上第1发光元件El 能够以由第1图像信号VDl[i、j]规定的亮度发光。其中,该期间Δ T还是第i-Ι行的像素电路20中的第2发光元件E2基于选择信号G[i-1]而被选择,并通过数据线14接收第2图像信号VD2(i-l、j)的供给的期间。如前述那样,为了第i-Ι行的像素电路20中的第2发光元件E2以由第2图像信号VD2(i-l、j)规定的亮度准确地发光,需要在选择信号G[i-1]下降到低电平之前开始第 2发光期间TL2[i-l]。而且,由于第i-Ι行的像素电路20中的第2发光元件E2与第i行的像素电路20中的第1发光元件El —同与第i行的对置电极M连接,所以第2发光期间 TL2[i-l]成为电源电位Vct[i]被设定为第1电位VL的期间。因此,在比选择信号G[i-1] 下降到低电平提前期间ΔΤ的时刻(即,比选择信号G[i]上升到高电平的时刻提前期间 ΔΤ的时刻),将电源电位Vct[i]降低为第1电位VL,使第2发光期间TL2[i-l]以及第1 发光期间TLl [i]同时开始。图1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IA中的显示区域IOA的发光模式的图。对显示区域IOA而言,在奇数帧中,位于奇数行(例如第i行)的像素电路20的第1发光元件El以及位于偶数行(例如第i-Ι行)的像素电路20的第2发光元件E2分别根据第1图像信号VDl [i、j]与第2图像信号VD2(i-l、j),按每一个水平期间依次交替地发光。另外,在偶数帧中,位于奇数行(例如第i行)的像素电路20的第2发光元件E2 以及位于偶数行(例如第i_l行)的像素电路20的第1发光元件El分别根据第2图像信号VD2[i、i]与第1图像信号VDl (i-l、j),按每一个水平期间依次交替地发光。即,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IA无论在奇数帧中还是在偶数帧中,都显示基于第1图像信号VDl [i、 j]以及第2图像信号VD2(i-l、j)两者的图像。其中,可以如图13(a)所示,将以R色、G色、B色中的任意一色发光的N个像素电路20在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方向上排列成1行,将这样的发出R色、G色、B色光的N个像素电路20的列在Y轴方向上配置成条纹状。该情况下,在各个水平扫描期间中,由于由数据线驱动电路32供给的图像信号VD [i]成为仅表示R色、G色、B色中的一色的信号,所以图像信号VD [i]的生成变容易。另外,也可以如图13(b)所示,将以R色、G色、B色中的任意一色发光的M个像素电路20在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将这样的发出R色、G色、B色光的M个像素电路20的行在X轴方向上配置成条纹状。第2实施方式取代如第1实施方式等那样,各行的像素电路20具备第1对置电极 24a以及第2对置电极24b这两个对置电极,而具有一个对置电极对。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对置电极Ma以及第2对置电极24b相比,可以将对置电极M的短边增长约2倍程度。因此,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IA具有容易制造,成品率提高的优点。另外,由于对置电极M与第1对置电极2 以及第2对置电极24b相比面积大,所以可以降低阻抗。因此,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IA具有能够实现低消耗功率化的优点。〈C:变形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还可以是下面的变形。(1)变形例 1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各个像素电路20具有一个电极与第 1节点ND电连接,另一个电极与第3电源线13电连接的电容Cl。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取代像素电路20而使用图14所示的像素电路20A。像素电路20A取代具有电容Cl,而具有一个电极与第1节点ND电连接,另一个电极与位于驱动晶体管Tr2的源极与共用电极22之间的第2节点ND2电连接的电容C2。像素电路20A将被数据线14供给的图像信号VD[i、j]通过电容C2保持,在选择信号G[i]成为低电平后,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也以基于由电容C2供给的图像信号 VD[i、j]的亮度发光。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可以不如像素电路20那样通过电容Cl或者电容C2那样的电容元件保持图像信号VD[i、j],而通过由形成于驱动晶体管Tr2的栅极以及源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保持图像信号VD[i、j]。(2)变形例 2虽然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第1对置电极2 经由第1电源线16a与电位控制电路33电连接,第2对置电极24b经由第2电源线16b与电位控制电路33电连接,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方式。即,也可以由第1对置电极2 构成第1电源线16a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另外,还可以由第2对置电极24b构成第2电源线16b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在由第1对置电极2 构成第1电源线16a的全部,由第2对置电极24b构成第 2电源线16b的全部的情况下,只要将第1对置电极Ma以及第2对置电极24b延伸至电位控制电路33,并在其端部构成通孔等连接部来与电位控制电路33的输出段的晶体管电连接即可。该情况下,由于无需在显示区域10中形成共计2M根的第1电源线16a以及第 2电源线16b,所以具有制造工序简单化,可提高成品率的优点。同样,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置电极M经由电源线16与电位控制电路33 电连接,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即,也可以与上述的变形例同样,由对置电极M 构成电源线16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在由对置电极M构成电源线16的全部的情况下,对置电极M与电位控制电路33直接连接。该情况下,由于也无需在显示区域IOA中形成M+1根电源线16,所以具有制造工序简单化,可提高成品率的优点。(3)变形例 3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以及第3实施方式中,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在各个像素电路20中,被配置成在沿Y轴的方向排列,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方式。S卩,也可以如图15所示,在各像素电路20中,将第1发光元件El以及第2发光元件E2按沿X轴的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该情况下,第1对置电极2 以及第2对置电极24b分别形成于各个像素电路20。 另外,第1电源线16a按照与和同一扫描线12连接的N个像素电路20所具有的N个第1 对置电极2 连接的方式,和M根扫描线12成对地配置M根。同样,第2电源线16b按照与和同一扫描线12连接的N个像素电路20所具有的N个第2对置电极24b连接的方式, 和M根扫描线12成对地配置M根。<D:应用例〉接下来,对利用了上面各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在图16至图18中,图示了将显示装置1作为显示装置采用的电子设备的方式。图16是表示采用了显示装置1的HMD (Head Mounted Display) 1000的结构的剖视图。HMD1000具有显示第1图像1002L以及第2图像1002R的显示装置1、将第1图像 1002L导向观察者的左眼的导光板1001L、将第2图像1002R导向观察者的右眼的导光板 1001R以及框架1003。HMD1000还可以活用为3D显示装置。HMD1000通过采用显示装置1,并非由不同的显示装置分别显示第1图像1002L以及第2图像1002R,而是通过一个显示装置1显示,因此具有可使装置小型化以及轻型化的优点。图17是表示采用了显示装置1的移动型个人计算机的结构的立体图。个人计算机 2000具有显示各种图像的显示装置1、设置有电源开关2001和键盘2002的主体部2010。图18是表示应用了显示装置1的移动电话机的结构的立体图。移动电话机3000 具有多个操作按钮3001及滚动按钮3002、和显示各种图像的显示装置1。通过操作滚动按钮3002,使显示在显示装置1的画面滚动。其中,作为可应用本发明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电子设备,除了图16至图18例示的设备以外,还可例举车辆导航装置、数码照相机、电视机、摄像机、呼叫器、电子记事本、电子纸、台式电子计算器、文字处理器、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视频播放器、具备触控面板的设备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 共用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对置的第1对置电极以及第2对置电极;和设置在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1对置电极及所述第2对置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在第1发光期间,向所述第1对置电极供给第1电位,使得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1对置电极之间被施加所述发光层的发光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向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1对置电极之间供给与第1图像信号对应的大小的电流, 并向所述第2对置电极供给第2电位,使得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2对置电极之间被供给比所述发光层的发光阈值电压小的电压,在第2发光期间,向所述第2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1电位,使得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 2对置电极之间被施加所述发光层的发光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向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2对置电极之间供给与第2图像信号对应的大小的电流, 并向所述第1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2电位,使得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1对置电极之间被施加比所述发光层的发光阈值电压小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通过向所述共用电极与所述第1对置电极及所述第2对置电极之间供给与第3图像信号对应的大小的电流,向所述第1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1电位,向所述第2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1电位,使所述第1发光元件与所述第2发光元件同时发光。
3.一种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扫描线;多个数据线; 多个第1电源线; 多个第2电源线;像素电路,其和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的交叉对应设置,具有共用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对置并与所述第1电源线电连接的第1对置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对置并与所述第2 电源线电连接的第2对置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1对置电极及所述第2对置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的发光层,向所述共用电极供给与图像信号对应的电流; 扫描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个扫描线依次排他地输出选择信号; 数据线驱动电路,其经由所述多个数据线向与由所述选择信号选择的所述扫描线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像素电路供给所述图像信号;以及电位控制电路,其对所述多个第1电源线以及所述多个第2电源线分别供给第1电位与第2电位中的任意一方,其中,第1电位向所述第1对置电极或者所述第2对置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施加所述发光层的发光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第2电位向所述第1对置电极或者所述第2对置电极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施加小于所述发光层的发光阈值电压的电压;所述电位控制电路在使包含所述共用电极、所述发光层以及所述第1对置电极的第1 发光元件发光的第1发光期间,经由所述第1电源线向与由所述选择信号选择的所述扫描线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像素电路的所述第1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1电位,并且,经由所述第 2电源线向所述第2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2电位,在使包含所述共用电极、所述发光层以及所述第2对置电极的第2发光元件发光的第2 发光期间,经由所述第2电源线向与由所述选择信号选择的所述扫描线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像素电路的所述第2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1电位,并且,经由所述第1电源线向所述第1 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2电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控制电路通过经由所述第1电源线向与由所述选择信号选择的所述扫描线对应设置的多个所述像素电路的所述第1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1电位,并且,经由所述第2 电源线向所述第2对置电极供给所述第1电位,使所述第1发光元件与所述第2发光元件同时发光。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光期间是具有相当于一个垂直扫描期间的长度,且与所述选择信号的输出开始同时在所述多个扫描线中依次开始的期间,所述第2发光期间是具有相当于一个垂直扫描期间的长度,且与所述第1发光期间的结束同时在所述多个扫描线中依次开始的期间,所述第1发光期间与所述第2发光期间交替重复。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光期间比所述选择信号的输出开始延迟第1时间开始,比所述选择信号的输出开始的一个垂直扫描期间后提前第2时间结束,所述第2发光期间比所述选择信号的输出开始延迟所述第1时间开始,比所述选择信号的输出开始的一个垂直扫描期间后提前所述第2时间结束,所述第1时间以及所述第2时间是比1个水平扫描期间短的期间。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各个扫描线对应设置的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中,所述第1对置电极被共用设置为一根电极,所述第2对置电极被共用设置为一根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将与任意的扫描线对应设置的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作为第1像素电路组,将与该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对应设置的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作为第2像素电路组时,将所述第1像素电路组中包含的所述第1对置电极、和所述第2像素电路组中包含的所述第2对置电极共用设置为一根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由与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一一对应的开口部与遮光部构成的视差屏障,所述多个开口部将由所述第1发光元件照射的光导向第1区域,将由所述第2发光元件照射的光导向第2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双凸透镜,该双凸透镜具有与所述多个像素电路一一对应的多个透镜,所述多个透镜将由所述第1发光元件照射的光导向第1区域,将由所述第2发光元件照射的光导向第2区域。
11.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3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学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像素电路、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像素电路(20)具有包含与第1电源线(16a)连接的第1对置电极(24a)和共用电极(22)的第1发光元件(E1)、以及包含与第2电源线(16b)连接的第2对置电极(24b)和共用电极(22)的第2发光元件(E2)。通过对向第1电源线(16a)供给的第1电源电位(Vct1[i])以及向第2电源线(16b)供给的第2电源电位(Vct2[i])交替供给第1电位(VL)和第2电位(VH),使第1发光元件(E1)以及第2发光元件(E2)交替发光。
文档编号G09G3/32GK102456315SQ201110314790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1日
发明者窪田岳彦, 藤田伸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