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标签结构及其贴附方法
标签结构及其贴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标签结构及其贴附方法,特别是一种具有主标签与副标签的标签结构及其贴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科技快速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而日常生活中的周遭事物,也都逐渐朝向电子化及数字化的趋势发展。以工作型态而言,由早期耗时的纸上文书处理,进步到至今使用计算机做更有效率的文书处理。因此计算机可以说是改变人类生活型态的重大发明。计算机从早期体积庞大的桌上型计算机,发展为至今便于携带的个人笔记本电脑。也因为个人笔记本电脑的轻薄特性,使得目前现今社会几乎是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可供使用者进行文书处理,或是供使用者享用多媒体娱乐的功能。其中,每一台笔记本电脑于出厂时,皆会在其底部的壳体黏贴一专属的产品序号标签,以方便产品的出厂管控以及每一台笔记本电脑的身份辨识。然而,一般的产品序号标签是直接黏贴于笔记本电脑的壳体上,或者黏贴于笔记本电脑的一安规标签上。但无论产品序号标签黏贴于笔记本电脑的何处 ,产品序号标签本身并不具有防水的功能。当产品序号标签受到外界液体浸湿时,产品序号标签极有可能因此而破损。并且由于产品序号标签直接黏贴于笔记本电脑的底部的壳体,因此当笔记本电脑放置于桌面上使用时,产品序号标签便非常容易与桌面产生摩擦,进而造成产品序号标签破损或是脱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可额外于产品序号标签上增加贴覆一保护膜,以提供产品序号标签防水防刮伤的功效。然而,增设保护膜的做法却也同时造成笔记本电脑的生产成本以及加工工时一并提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标签贴附方法,适用于一物件,其中物件具有一标签区。标签贴附方法包含,提供一主标签,主标签印有主信息。于主标签上具有一透视窗,且主标签具有防水性。提供一副标签,副标签印有副信息。将副标签印有副信息的一面贴附于主标签,并对应透视窗,透视窗显示副标签的副信息。将主标签贴附于物件的标签区,令副标签夹设于主标签与物件之间,以通过主标签的防水性而降低外界液体及异物接触副标签的机率。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标签贴附方法,适用于一物件,其中物件具有一标签区。标签贴附方法包含,提供一主标签,主标签印有主信息。于主标签上具有一透视窗,且主标签具有防水性。提供一副标签,副标签印有副信息。将副标签贴附于物件的标签区,令副标签的副信息显现于外。将主标签贴附于标签区,副标签对应于透视窗且夹设于主标签与物件之间,令透视窗显示副标签的副信息,以通过主标签的防水性而降低外界液体及异物接触副标签的机率。本实施例所揭不的标签结构,适于贴附于一物件上的一标签区。标签结构包含一主标签及一副标签。主标签印有主信息,于主标签上具有一透视窗。副标签印有副信息。其中,主标签贴附于标签区,副标签夹设于主标签与物件之间,且副标签对应于透视窗,令透视窗显示副标签的副信息。并且,主标签为一防水材质,主标签防止外界液体及异物接触副标签。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标签贴附方法的流程图。图2至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标签结构及其贴附方法的示意图。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标签贴附方法的流程图。图6至图8为第二实施例的标签结构及其贴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标签贴附方法的流程图,图2至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标签结构及其贴附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标签贴附方法包含,提供一主标签100,主标签100印刷有主信息110,于主标签100上具有一透视窗120,且主标签100具有防水性(SlOl)。其中,上述本实施例的主标签100以笔记本电脑底部的壳体上所贴附的规格标签为例,而主信息110则以笔记本电脑的规格标示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主标签100也可以是运用于其它电子产品的规格标签。并且,主标签100具有相对的一正面101及一反面102,主标签100可选用防水材料制成,或是于正面101上形成一防水层来达成防水的功效,但不以此为限。此外,透视窗120位于主标签100上不具有主信息110的区域,透视窗120具有透光性,使得光线可经由透视 窗120而由主标签100的反面102的一侧贯穿至主标签100的正面101的一侧。其中,透视窗120可以是由一透明材料所制成,如透明塑料。接着,提供一副标签200,副标签200具有一印刷面201,印刷面201印刷有副信息202(S102)。其中,本实施例的副标签200以笔记本电脑的壳体上所贴附的产品序号标签为例,而副信息202则以笔记本电脑的序号标示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副标签200也可以是运用于其它电子产品的产品序号标签。接着如图3所示,将副标签200印有副信息202的一面(即印刷面201)贴附于主标签100,并对应透视窗120,令透视窗120显示出副标签200的副信息202 (S103)。更详细来说,副标签200的印刷面201贴附于主标签100的反面102,且对应于透视窗120的位置,使得副信息202可通过透视窗120的透光性而显现于主标签100的正面101。换句话说,旁观者可直接由主标签100的正面101上的透视窗120而观看到贴附于主标签100的反面102的副标签200的副信息202。接着,提供一物件300,物件300具有一标签区320 (S104)。其中,本实施例的物件300以笔记本电脑的壳体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物件300也可以是例如手机壳体、平板计算机外壳等。接着如图4所示,将主标签100贴附于物件300的标签区320,令副标签200夹设于主标签100与物件300之间(S105)。通过主标签100的防水性而可大幅降低外界液体及异物直接接触副标签200的机率。意即,主标签100可作为副标签200的一防护层。如此一来,可避免使用者不慎将水、咖啡等液体泼洒浸湿副标签200,造成副标签200因而由物件300上脱落的问题。并且,主标签100更可保护副标签200不遭受外物的直接摩擦接触,譬如与桌面的摩擦接触,以避免副标签200受到磨损并剥离的问题。此外,在本实施例或其它实施例当中,物件更可具有一凹槽310,而标签区320位于凹槽310内。当主标签100与副标签200贴附于标签区320时,主标签100与副标签200不突出凹槽310,如此可更加减少主标签100及副标签200受到外物摩擦的机会。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主信息110可依主标签100的材质而选择性的印刷于正面101或反面102。若除了透视窗120以外的主标签100的区域为不具透光性的材质时,则主信息110适合印刷于主标签100的正面101。若主标签100的所有区域皆与透视窗120 —样为透光性的材质时,则主信息110更可印刷于主标签100的反面102而透视至正面101,如此可保护主信息110避免因受到摩损及剥落的问题。请同时参照图5至图8,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标签贴附方法的流程图,图6至图8为第二实施例的标签结构及其贴附方法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图示所绘示的各组件的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以下便不再对各组件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赘述。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标签贴附方法包含,提供一副标签200,副标签200具有一印刷面201,印刷面201印刷有副信息202(S201)。接着,提供一物件300,物件300具有一标签区320 (S202),且标签区320内更可具有一定位标记330。接着,将副标签200贴附于物件300的标签区320,令副标签200的副信息202显现于外(S203)。并且,副标签200可沿着定位标记330而贴附于标签区320上。换句话说,定位标记330提供副标签200贴附于标签区320时的定位效果。接着如图7所示,提供一主标签100,主标签100印刷有主信息110,于主标签100上具有一透视窗120,且主标签100具有防水性(S204)。并且,主标签100具有相对的一正面101及一反面102,主标签100可选用防水材料制成,或是于正面101上形成一防水层来达成防水的功效,但不以此为限。此外,透视窗120位于主标签100上不具有主信息110的区域,透视窗120具有透光性,使得光线可经由透视窗120而由主标签100的反面102的一侧贯穿至主标签100的正面101的一侧。其中,透视窗120可以是由一透明材料所制成,如透明塑料。接着如图8所示,将主标签100贴附于物件300的标签区320,使副标签200夹设于主标签100与物件300之间,以令透视窗120显示副标签200的副信息202。通过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标签贴附的方式,一样可大幅降低外界液体及异物直接接触副标签200的机率。此外,在本实施例或其它实施例当中,物件更可具有一凹槽310,而标签区320位于凹槽310内。当主标签100与副标签200贴附于标签区320时,主标签100与副标签200不突出凹槽310,如此可更加减少主标签100及副标签200受到外物摩擦的机会。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主信息110可依主标签100的材质而选择性的印刷于正面101或反面102。若除了透视窗120以外的主标签100的区域为不具透光性的材质时,则主信息110适合印刷于主标签100的正面101。若主标签100的所有区域皆与透视窗120 —样为透光性的材质时,则主信息110更可印刷于主标签100的反面102而透视至正面101,如此可保护主信息110避免因受到摩损及剥落的问题。此外,本实施例更提供一种标签结构。如图4或图8所示,标签结构包含主标签100以及副标签200。主标签100印有主信息110,且主标签100上具有一透视窗120。副标签200印有副信息202。主标签100贴附于标签区320,副标签200夹设于主标签100与物件300之间,且副标签200对应于透视窗120,令透视窗120显示副标签200的副信息202。并且,主标签100为一防水材质,主标签100用以防止外界液体及异物接触副标签200。其中,本实施例的标签结构的贴附方法可根据上述图1或图5的实施步骤来进行。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标签结构及其贴附方法,通过副标签夹设于主标签与物件之间,且透视窗显示副标签的副信息,使得副标签可受到具有防水特性的主标签的保护,进而大幅降低外界液体及异物直接接触副标签的机率。如此一来,可避免副标签因受到外物摩擦或是液体浸湿而造成破损或是脱落的问题。并且,本实施例的标签结构及其贴附方法由于不需要额外黏贴及增设保护模,因此也可同时节省生产成本以及减少加工工时。
权利要求
1.一种标签贴附方法,适用于一物件,其中该物件具有一标签区,其特征在于,该标签贴附方法包含: 提供一主标签,该主标签印有主信息,于该主标签上具有一透视窗,其中,该主标签具有防水性; 提供一副标签,该副标签印有副信息; 将该副标签印有副信息的一面贴附于该主标签,并对应该透视窗,该透视窗显示该副标签的副信息;以及 将该主标签贴附于该物件的该标签区,令该副标签夹设于该主标签与该物件之间,并通过该主标签的防水性而降低外界液体及异物接触该副标签的机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物件更具有一凹槽,该标签区位于该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主标签为一防水材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主标签的至少部份表面形成一防水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主标签具有相对的一正面及一反面,该主标签以该反面贴附于该标签区,该主标签的主信息形成于该正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主标签具有相对的一正面及一反面,该主标签以该反面贴附于该标签区,该主标签的主信息形成于该反面。
7.—种标签贴附方法,适用于一物件,其中该物件具有一标签区,其特征在于,该标签贴附方法包含: 提供一主标签,该主标签印有主信息,于该主标签上具有一透视窗,其中,该主标签具有防水性; 提供一副标签,该副标签印有副信息; 将该副标签贴附于该物件的该标签区,令该副标签的副信息显现于外;以及 将该主标签贴附于该标签区,该副标签对应于该透视窗且夹设于该主标签与该物件之间,令该透视窗显示该副标签的副信息,并通过该主标签的防水性而降低外界液体及异物接触该副标签的机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签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物件更具有一凹槽,该标签区位于该凹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签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主标签为一防水材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签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主标签的至少部份表面形成一防水层。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签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主标签具有相对的一正面及一反面,该主标签以该反面贴附于该标签区并覆盖该副标签,该主标签的主信息形成于该正面。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签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主标签具有相对的一正面及一反面,该主标签以该反面贴附于该标签区并覆盖该副标签,该主标签的主信息形成于该反面。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签贴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标签区上具有一定位标记,该副标签沿着该定位标记而贴附于该标签区。
14.一种标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标签结构的贴附方法如权利要求1所述。
15.一种标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标签结构的贴附方法如权利要求7所述。
16.—种标签结构,适于贴附于一物件上的一标签区,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主标签,该主标签印有主信息,于该主标签上具有一透视窗;以及 一副标签,该副标签印有副信息; 其中,该主标签贴附于该标签区,该副标签夹设于该主标签与该物件之间,且该副标签对应于该透视窗,令该透视窗显示该副标签的副信息,且该主标签为一防水材质,该主标签防止外界液体及 异物接 触该副标签。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标签结构及其贴附方法,该标签结构适于贴附于一物件上的一标签区,包含一主标签及一副标签,主标签印有主信息,于主标签上具有一透视窗。副标签印有副信息,其中,主标签贴附于标签区,副标签夹设于主标签与物件之间,且副标签对应于透视窗,令透视窗显示副标签的副信息。该方法包含步骤提供一主标签,主标签印有主信息于主标签上具有一透视窗,且主标签具有防水性;提供一副标签,副标签印有副信息;将副标签印有副信息的一面贴附于主标签,并对应透视窗,令透视窗显示副标签的副信息;将主标签贴附于一物件的一标签区,令副标签夹设于主标签与物件之间,以通过主标签的防水性而降低外界液体及异物接触副标签的机率。
文档编号G09F3/02GK103077655SQ20111033000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蒋政宏 申请人: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