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可挠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挠显示装置,特别是具有感测功能可以在可挠显示装置的卷区过程中动态地改变显示区的区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显示装置不断地朝向轻薄的趋势发展,以期减少其占用的空间与重量。近年来,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发展即受到相当的重视。目前较常见的可挠性面板技术, 例如利用电子墨水的电子纸技术,或整合软电材料与软性晶体管制作及AM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均已相当程度地实现可挠性的薄型显示技术。利用可挠性显示面板的显示技术已经有多家厂商,如Sony、三星与友达科技,甚至开发出以可卷曲方式收纳显示面板,如此可以节省更多空间,也让显示装置更容易携带,使用者也可以随自己的喜好调整屏幕的大小,做更人性化的调整。以图1做说明,图1绘示了可挠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以可卷绕方式收纳可挠显示装置U具有可挠部20=、握持部10、30=以及外壳40=、50=,其中外壳40=、50=可以选择设置;可挠部20=具有一个显示面2U,显示面21>T以显示操作画面,握持部10〉30=设置于可挠部20=的两侧,握持部101与30=分别对可挠部20〗采用如同书轴的方式以卷绕的状态来收纳,一般是向显示面2U卷曲,将显示面21二收纳于握持部101与30二内部,另外,为了收纳方便也可以外加上握持部外壳40、50二以及若干的辅助组件(例如弹性体),辅助收纳时的便利,外壳40、50=亦可作为握持部;另外可挠显示装置U的内部设备如中央处理器、内存、动芯片等可设置于握持部101或30=内,或以其它方式设置于可挠显示装置U内,非本发明所要讨论的技术,因此未于图示内标注。如图ι的可挠显示装置1二,在正常的使用状态下,使用者只能看得到显示面21=的区域Gl亦称为可视区,其余显示面2U收纳于握持部称为不可视区,为解决显示面21=上的可视区G=因收纳的关系改变大小,目前显示区调整仍需透过人机接口上的设定,来调整显示区与不显示区的分界线,让使用者不至于因收纳显示面21丨卷绕收纳,而使显示画面落入不可视区,如此的设定方式需要预先调整画面大小再卷绕收纳,对使用者并不便利。因此,设计一种可挠性显示装置,可以在使用者操作的同时,适当的调整显示区与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可以让使用者有最佳的操作感受,乃为此业界期望达成的目标。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显示装置,可以依据使用者握持时侦测使用者手部的感测点来决定显示区与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解决现有可挠显示装置中,显示区与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均需要使用者经由人机接口的手动调整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挠显示装置,包括可挠部具有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可挠部具有可挠显示板与可挠感测板,可挠显示板具有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面上具有显示区与第一不显示区,第二面耦接可挠感测板,可挠感测板与可挠显示板可以是相同的大小,利用贴合的方式或是内建可挠感测板于可挠显示板内的方式制作,可挠感测板也可以小于可挠显示板,主要是能感测手指握持的位置即可;可挠显示装置更包括第一握持部,耦接可挠部的第一侧边,由第一侧边将可挠部挠曲且该第一面相对收纳于第一握持部, 当使用者握持时会使感测板上产生感测点,即可依据可挠感测板的感测点决定该显示区与该第一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本发明所揭露的可挠感测板感测的感测方式可为可挠感测板感测邻近第一侧边的第一群组的感测点,以距离第一侧边最远的感测点决定显示区与第一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本发明所揭露的可挠感测板感测的感测方式也可为,在第一握持部表面设置触控感测,当第一握持部或可挠感测板感测第三群组的感测点邻近第一侧边且为直线,直线的位置加上补偿距离为显示区与第一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上述的补偿距离可以是在第一握持部设置旋转传感器,用以感测第一握持部旋转的角度,该补偿距离对应该旋转的角度增大而加长。本发明的可挠显示装置更包括第二握持部,耦接第二侧边,由第二侧边将可挠部挠曲且将第一面相对收纳于该第二握持部,可挠感测板感测邻近该第二侧边的第二群组的感测点,以距离该第二侧边最远的感测点决定显示区与第二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第二不显示区邻近第二侧边。本发明可挠显示板的第一面可以设置可挠触控板,主要用于操作显示装置的人机接口,耦接该可挠显示板的第一面,该可挠触控板具有操作区,操作区对应该显示区调整范围,主要原因在于若操作区不随着显示区调整,有可能会因操作区落在不显示区有可能因握持而误触,造成使用上的困扰。另外,握持部的外表面可设置触控感测单元,使用者握持时,可挠感测板与握持部的外表面感测一群组的感测点邻近握持部的侧边,以距离该握持部的侧边最近的感测点可控制显示区内的画面控制,例如光标移动或是双击启动程序等。本发明另揭露,一种可挠显示装置,包括可挠部与第一握持部,可挠部具有显示区与第一不显示区,第一握持部,耦接可挠部的第一侧边,第一握持部设置第一旋转传感器且由第一侧边将可挠部挠曲且相对第一握持部收纳,第一旋转传感器感测第一握持部旋转的第一角度,可挠显示装置可决定显示区与第一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此处的分隔位置与第一握持部的旋转角度相关,举例而言当第一握持部的旋转角度旋转360度(一周),分隔位置需要设置于离第一侧边X厘米,才能满足可视区的需求,当第一握持部的旋转角度旋转 720度(两周),分隔位置需要设置于离第一侧边Y厘米,才能满足可视区的需求,在360度与720度之间的角度可以在X与Y厘米以内差的方式计算得出,此处需注意的是,因可挠部具有一个厚度,握持部每绕一圈的圆周并不相同因此设置分隔位置需考虑圆周的大小,因此以上述每一圈之间以内插法计算较佳。上述可挠显示装置更包括第二握持部,耦接可挠部的第二侧边,第二握持部设置第二旋转传感器且由第二侧边将可挠部挠曲且可挠部相对第一握持部收纳,第二旋转传感器用以感测该第二握持部旋转的第二角度,可挠显示装置决定该显示区与第二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第二不显示区邻近该第二侧边。
上述可挠显示装置更包括可挠感测板,握持部的外表面可设置触控感测单元,使用者握持时,可挠感测板与握持部的外表面感测第五群组的感测点邻近握持部的侧边,以距离该握持部的侧边最近的感测点,控制该显示区内的画面控制。本发明的好处在于,可以依据使用者的使用方式,动态的调整显示区与不显视区的分隔位置,使用者不需要另外的设定,显示装置便可以有较好的调整机制,让使用者更好操作。
图1绘示了可挠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了可挠显示装置未挠曲前的示意图;图3绘示了本发明操作的示意图;图4绘示了本发明操作的另一示意图;图5绘示了可挠显示装置挠曲前后侦测位置的示意图;图6绘示了可挠显示装置另一操作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2,图2绘示了可挠显示装置未挠曲前的示意图。在图2中,本发明的可挠显示装置1为完全张开的状态,可挠显示装置1具有可挠部20、握持部10、30,本实施例中是以可挠显示装置1具有两个握持部为例,事实上可挠显示装置1也可仅具有一个握持部。于第一实施例中,可挠部20具有可挠显示板202以及可挠感测板203,可挠显示板202 具有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面上具有显示区213与不显示区212、214,可挠显示板202上有显示屏207用以显示画面,在图2中因没有可挠部20被收纳,显示屏207代表最大的显示范围,可挠感测板203耦接于可挠显示板202的下方平面即第二面。因此当使用者握持可挠显示装置1时可以侦测出多个手指的碰触点;另外,若可挠显示装置1要具有画面触控功能,可以在可挠显示板20上方平面即第一面设置可挠触控板201 ;可挠触控板201通常为透明不会影响到显示屏207的显示,可挠触控板201具有操作区,在可挠显示装置1为完全张开的状态时操作区对应显示屏207,然而若是在显示区213调整时,操作区会对应显示区 213而调整其范围或大小,避免因卷入不显示区212或214挠曲而误动作。可挠部20具有第一侧边205与第二侧边206,第一侧边205耦接第一握持部10, 第二侧边206耦接第二握持部30,第一握持部10与第二握持部30的内部可以依据需要分别设置旋转传感器101与301,在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0、30以圆柱形的方式说明,然而在实际状况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如长方形或是与可挠部20具有相同厚度,可视为可挠部20侧边的延伸,握持部10、30的表面也可设置感测点,侦测碰触点。当使用者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式将第一握持部10向第一侧边205,第二握持部30 向第二侧边206,以卷绕方式收纳可挠部20,使用者可以如同图3与图4所示握持,图3绘示了本发明操作的示意图,图4绘示了本发明操作的另一示意图,握持握持部10与30的手 Hl与H2可以在可挠感测板203产生多个触碰点,在图3中,使用者的手H1,H2分别握持握持部10与30,以Hl为例,可挠感测板203侦测到邻近第一侧边205具有第一群组的触碰点,其中手指头B在上述触碰点中离第一侧边205最远的位置,同样的在邻近第二侧边206的第二群组触碰点中手指头C在离第二侧边206最远的位置,手指头B与C的所在位置决定可显示区213与不显示区212及214的分隔位置210与211,亦即在图2中的显示屏207 被区隔成显示画面的显示区213与不显示画面的不显示区212与214,然而当握持部10向可挠部20内面进行挠曲,分隔位置210、211可动态地依据手指头B与C的调整区隔显示区 213与不显示区212及214,亦即实际上有画面的部份会显示于显示区211,而不显示区212 与214以黑屏或其它方式不显示画面。本发明另揭露握持部10、30上面具有感测单元用以感测碰触的位置,以握持部10 来说明,握持部10具有握持部侧边103,当可挠显示装置1为手Hl所握持时,于握持部10 上以及可挠感测板203感测邻近握持部侧边103的第四群组的感测点,其中,距离握持部侧边103最近的感测点控制该显示区内的画面控制,以图4说明可挠显示装置1为张开的状态时手Hl碰触握持部10以及可挠感测板203至少碰触点A’、B’与D’,在此实施例中,最靠近握持部侧边103为手指头A,亦即触点A’可以上下移动并带动画面中的光标204移动或是可以双击光标204所指到的图标以开启应用程序;另外若是可挠部20环绕握持部10数圈,以图5为例为可挠部20环绕握持部10两圈(圆周为Cl与C2),图5为图3的展开图, 可以看到可挠感测板203至少碰触点A’、B’与D’,其中在最靠近握持部侧边103的碰触点为手指头A的触点,亦即手指头A可以操作控制画面。如图5所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握持部10表面设置触控感测单元,当第一握持部10或可挠感测板203感测第三群组的感测点邻近第一侧边且为直线,该直线的位置加上补偿距离为显示区与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具体的,当第一握持部10设置的旋转传感器101侦测到旋转角度旋转720度(两周),可挠部20的可挠感测板203于感测点102 的位置感测到因卷收纳时感测的直线,因此在感测点102的位置加上一个补偿距离E作为显示区与不显示区的分隔;如果本发明的可挠显示装置1未使用如图1的外壳40,则第一握持部10因可绕部20的厚度的关系,挠曲的圆周不同(如Cl C4),因此补偿距离E可以设置于因转动角度而增大而加长,例如当第一握持部的旋转角度旋转360度,补偿距离El 为Xl厘米,当第一握持部的旋转角度旋转720度(两周),补偿距离El为Yl厘米,因可绕部20的厚度的关系,Yl大于XI,在360度与720度之间的角度的补偿距离可以在Xl与Yl 厘米以内差的方式计算得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分隔位置210直接以第一握持部10的旋转角度计算出, 于此实施例中,可挠显示装置包括可挠部20与第一握持部10,可挠部20具有显示区213 与第一不显示区212,第一握持部10耦接可挠部20的第一侧边205,第一握持部10设置第一旋转传感器101,且由第一侧边205将可挠部20挠曲且相对第一握持部10收纳可挠部 20,第一旋转传感器101感测第一握持部10旋转的第一角度,可挠显示装置1可决定显示区213与第一不显示区212的分隔位置,此处的分隔位置可由与第一握持部10的旋转角度 A”计算出,举例而言当第一握持部的旋转角度旋转360度(一周),分隔位置需要设置于离第一侧边X2厘米,才能满足可视区的需求,当第一握持部的旋转角度旋转720度(两周), 分隔位置需要设置于离第一侧边Y2厘米,才能满足可视区的需求,在360度与720度之间的角度可以在X2与Y2厘米以内差的方式计算得出,此处需注意的是,因可挠部具有一个厚度,握持部每绕一圈的圆周并不相同(C1-C4)因此设置分隔位置需考虑圆周的大小,因此上述每一圈之间以内插法计算较佳,以上述例子而言,因可绕部20的厚度的关系,Y2大于X2,;以此可类推分隔位置211与第二握持部30的旋转角度的关系。于本实施例中的屏幕操作方式与前一实施例相同,于此不于赘述。另外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可挠显示装置1也可以让握持部10与握持部20的挠曲方式不同一个方向,然而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也可适用于此类型的应用,例如卷曲角度以反方向计算或是触碰侦测单元的设置位置的改变,均可以适用。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挠部,该可挠部包括可挠显示板,该可挠显示板具有第一面与第二面,该第一面上具有显示区与第一不显示区,该第二面耦接可挠感测板;以及第一握持部,该第一握持部耦接该可挠部的第一侧边,该第一握持部由该第一侧边将该可挠部挠曲且该第一面相对由该第一握持部收纳,依据该可挠感测板的感测点决定该显示区与该第一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挠部更包括可挠触控板,该可挠触控板耦接该可挠显示板的第一面,该可挠触控板具有操作区,该操作区对应该显示区调整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感测板感测邻近该第一侧边的第一群组的感测点,距离该第一侧边最远的感测点决定该显示区与第一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挠部具有相对于该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该可挠显示装置更包括第二握持部,该第二握持部耦接该第二侧边,由该第二侧边将该可挠部挠曲且该第一面相对由该第二握持部收纳,该可挠感测板感测邻近该第二侧边的第二群组的感测点,距离该第二侧边最远的感测点决定该显示区与第二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握持部表面设置触控感测单元,当该第一握持部或该可挠感测板感测第三群组的感测点邻近该第一侧边且为直线, 该直线的位置加上补偿距离为该显示区与该第一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握持部设置旋转传感器,用以感测该第一握持部旋转的角度,该补偿距离对应该旋转的角度增大而加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握持部表面设置触控感测单元且具有握持部侧边,该第一握持部与该可挠感测板感测第四群组的感测点邻近该握持部侧边,距离该握持部侧边最近的感测点控制该显示区内的画面控制。
8.一种可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挠部,该可挠部具有显示区与第一不显示区;以及第一握持部,该第一握持部耦接该可挠部的第一侧边,该第一握持部设置第一旋转传感器且由该第一侧边将该可挠部挠曲且该可挠部相对该第一握持部收纳,该第一旋转传感器感测该第一握持部旋转的第一角度,该可挠显示装置依据该第一角度,决定该显示区与该第一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二握持部,该第二握持部耦接该可挠部的第二侧边,该第二握持部设置第二旋转传感器且由该第二侧边将该可挠部挠曲,该可挠部相对该第一握持部收纳,该第二旋转传感器感测该第二握持部旋转的第二角度,该可挠显示装置依据该第二角度,决定该显示区与第二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该第二不显示区邻近该第二侧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挠部更具有可挠感测板,该第一握持部表面设置触控感测单元且具有握持部侧边,该第一握持部与该可挠感测板感测邻近该握持部侧边的第五群组的感测点,距离该握持部侧边最近的感测点控制该显示区内的画面控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可挠显示装置,可以依据使用者握持时,依据使用者的操作方式,来决定显示区与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使用者不需要另外的设定,显示装置便可以有较好的调整机制,让使用者更好操作,本发明的可挠显示装置包括可挠部与握持部,可挠部具有可挠显示板与可挠感测板,可挠显示板上会因可挠部挠曲产生显示区与不显示区独分隔,可挠显示板的一面耦接可挠感测板能感测手指握持的位置;握持部包含角度传感器,当可挠部挠曲收纳于握持部时,依据当使用者握持时会使感测板上产生感测点或握持部的旋转角度,决定显示区与第一不显示区的分隔位置。
文档编号G09F9/33GK102522049SQ20111037304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2日
发明者董昱腾 申请人: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