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模拟门脉性肝硬化病理变化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教学设备,特别是演示门脉性肝硬化病理变化的教具。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门脉性肝硬化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体呈现门脉性肝硬化病理特点,如假小叶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肝脏内结构改变如血管挤压、变形、扭曲,而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然后推理相应临床表现,如消化道出血、脾肿大、脐外突、腹水形成等[1]。由于内容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动态过程。在实验教学中,主要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了解肝硬化镜下特点,难以理解肝硬化发生、发展动态演变过程。利用模型演示教学直观形象,且能显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门脉性肝硬化病理变化演示模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教学直观易懂,由静态变为动态,使抽象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实现本实用的新型技术方案是主要由心脏模型、腹主动脉模型、腹主动脉分支模型、肝动脉分支模型、胃、脐、脾、小肠、直肠、肝小叶模型,门静脉属支模型、门静脉分支模型、中央静脉模型、假小叶模型、血液池及腹水池所组成。心脏模型与腹主动脉分支模型、肝动脉模型相连接,腹主动脉分支模型及门静脉属支模型分别与胃、脐、脾、小肠模型相接,直肠模型通过直肠上静脉与脾静脉模型相连,门静脉分支模型、肝动脉分支模型与肝小叶内中央静脉模型相接,最后通过小叶下静脉模型进入血液池。小肠模型管壁有渗出小孔,其下为腹水池。中央静脉周围有假小叶模型,门静脉模型头部、脾脏模型周围有气囊包绕。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I"心脏模型
2-肝动脉分支模型
3-胃模型
4-胃左冠状静脉
5-脐模型
6-副脐静脉
7-脾模型
8-脾静脉模型
9-肠系膜下静脉模型
10-直肠模型
11-肠系膜上静脉模型
12-小肠模型13-门静脉模型
14-门静脉分支模型
15-肝血窦
16-中央静脉模型
17-、18-、19-假小叶模型
20-肝小叶模型
21-小叶下静脉模型
22-血液池
23-腹水池
25小肠壁渗出孔
25-腹主动脉模型
26-腹主动脉模型开关
27-、四_、30-、31-腹主动脉分支模型
28-门静脉头部气囊
参见附图1,本装置心脏模型1与腹主动脉模型25相接。腹主动脉分支模型27、29、 30、31,与门静脉属支的胃左冠状静脉模型4、副脐静脉模型6、脾静脉模型8、肠系膜上静脉模型11,分别通过胃3、脐5、脾7、小肠12模型相连接。直肠模型10通过肠系膜下静脉模型9与脾静脉模型8连接。门静脉分支模型14与肝动脉分支模型2会合后,在肝小叶模型 20内形成肝血窦15与中央静脉模型16相连,最后通过小叶下静脉21进入血液池22。小肠模型12壁有渗出小孔,其下方为腹水池23。中央静脉16周围有假小叶模型17、18、19。 门静脉头部观、脾脏7周围有气囊包绕。使用时,在心脏模型1装入淡茶液体,拧开腹主动脉模型开关沈,代表动脉血进入肝动脉分支2和腹主动脉分支27、29、30、31,并分别流入胃3、脐5、脾脏7、小肠12,随后代表静脉血逐渐流入门静脉属支,如胃左冠状静脉模型4、副脐静脉模型6、脾静脉模型8、 肠系膜上静脉模型,然后进入门静脉13、门静脉分支14,而到达肝小叶20内的中央静脉16, 最后通过小叶下静脉21流入血液池22。此时模拟了肝脏血液循环过程。当发生门脉性肝硬化时,其病理变化为假小叶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肝脏内结构改变如血管挤压、变形、扭曲,而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模拟过程如下将假小叶模型17、18、19气囊充气膨胀, 而分别压迫中央静脉模型16前、中、后段及小叶下静脉21,结果使得门静脉分支模型14流入中央静脉模型13内血液受阻,而引起门静脉模型13压力升高(门静脉头部气囊观充气模拟压力升高)。同时,门静脉属支如胃左冠状静脉模型4、副脐静脉模型6、脾静脉模型8、 肠系膜上静脉模型11淤血导致脾脏模型7淤血肿大(脾脏周围气囊充气模拟脾脏肿大)。然后打开小肠模型12壁渗出小孔M,使肠管液体渗出到腹水池23而形成腹水。从本发明上述教学方案看,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形象直观,使肝硬化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由静态到动态,由抽像到具体。能动态理解肝硬化发生发展的过程, 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王斌,陈命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08-209.
权利要求
1.一种模拟门脉性肝硬化病理变化演示模型,其特征是主要由心脏模型、腹主动脉模型、腹主动脉分支模型、肝动脉分支模型、胃、脐、脾、直肠、小肠、肝小叶模型、门静脉属支模型、门静脉分支模型、中央静脉模型、假小叶模型、小叶下静脉模型、血液池和腹水池所组成,心脏模型与腹主动脉分支模型、肝动脉分支模型相连接,腹主动脉分支模型及门静脉属支模型,分别与胃、脐、脾、小肠模型相连。
2.直肠模型通过直肠上静脉与脾静脉模型相连,门静脉分支模型、肝动脉分支模型与肝小叶内模型的中央静脉模型相接,后者通过小叶下静脉模型进入血液池。
3.假小叶模型位于中央静脉模型周围。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门脉性肝硬化病理变化演示模型,其特征是心脏模型、腹主动脉模型、腹主动脉分支模型、肝动脉分支模型和胃、脐、脾、小肠左半部分,采用半透明材料且外观为淡红色(模拟动脉血颜色),而门静脉属支模型、中央静脉模型及胃、脐、脾、小肠右半部分为白色透明材料(模拟静脉血液颜色)。
5.假小叶模型为气囊,充气时压迫中央静脉模型(模拟肝硬化病理改变)。
6.脾脏模型周围有气囊围绕(充气时可模拟脾肿大)。
7.门静脉模型头部与气囊相接(充气时模拟门静脉压力升高)。
8.小肠模型为囊腔,中间横穿血管,而小肠囊腔内为白色液体,通过小肠壁小孔渗出 (模拟腹水形成)而进入腹水池。
全文摘要
模拟门脉性肝硬化病理变化演示模型。本发明属于医学教学设备,特别是演示门脉性肝硬化病理变化的教具。本教具主要由心脏模型、腹主动脉模型、腹主动脉分支模型、肝动脉分支模型、胃、脐、脾、小直肠、小肠、肝小叶模型,门静脉属支模型、门静脉属支模型、中央静脉模型、假小叶模型、小叶下静脉模型、血液池和腹水池所组成,形成了门脉性肝硬化病理临床联系的模型系统。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教学直观易懂,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档编号G09B23/28GK102522038SQ20111039087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关真民, 段旭艳, 鹿勇 申请人:关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