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采用了外部电极荧光管(ExternalElectrodeFluorescentLamp:EEFL)的背光源结构体,详细地说,涉及控制外部荧光管的逆变器电路板的设置结构。
背景技术:
:采用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电视机或信息终端的显示设备已广为普及。通常,在这种尺寸较大、要求画面高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其辅助照明装置的背光源结构体采用所谓的直下光式背光源结构体,即在液晶显示板的背面排列多个线状光源,使来自该线状光源的光直接照明到液晶显示板的背面。在此所称的"直下光式"这样的名称是与在设置于液晶显示板的背面的导光板的侧边设置同样的线状光源来进行照明的、所谓侧光型背光源结构体相对比的表达。在直下光式背光源结构体中,多采用冷阴极荧光管(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CCFL)作为线状光源。通常,在直下光式背光源结构体内并列设置多个冷阴极荧光管。然而,在冷阴极荧光管中,为了在1根或2根焚光管上直接连接逆变器电路,需要从各个管向逆变器电路进行布线,需要复杂的布线。作为表示这种结构的例子,有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近年来,开始使用外部电极荧光管(EEFL)来代替冷阴极荧光管。外部电极荧光管与现有的冷阴极荧光管不同,除了在管外具有电极、容易连接之外,还可以对逆变器电路并联连接多根荧光管。因此,使用外部电极焚光管,有效利用该并联连接,从各个荧光管对逆变器电路的连接可用公共布线进行,可节省布线。而且,采用外部电极荧光管时使用的逆变器电路的数量也比采用冷阴极荧光管时少。作为采用了这种外部电极荧光管的示例,有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31034号公报(对应美国申请US6,661,18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3038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47259号公报(对应美国申请US2005/0265047A1)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64907号公才艮(对应美国申请US6,984,056)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107463号公报
发明内容在以往的采用了冷阴极荧光管的背光源结构体BL中,通常如图5所示的从背面板RPL的与设置有冷阴极荧光管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观察的示意俯视图那样,由于每一个冷阴极荧光管CFL上存在具有变压器TRF等的逆变器电路,因此,在配置冷阴极荧光管CFL的荧光管安装用的结构体的背面配置逆变器电路板INV,该多个逆变器电路安装在逆变器电路板INV上,被配置成位于各荧光管端的背面的一端侧,以最短距离从各荧光管端向各自的逆变器电路板INV引供电电缆。在该结构中,由于按每根进行冷阴极荧光管CFL的驱动,所以对横向排列的冷阴极荧光管CFL在纵向设置逆变器电路板INV。与此不同,在采用了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背光源结构体BL中,如图6所示的从背面板RPL的与设置有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观察的示意俯视图那样,由于在具有固定保持多个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并进行供电的供电端子TM的一对侧模制框架SML之间能够并联连接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因此能够将安装了变压器TR和电解电容CP等的逆变器电路板INV分设在两端侧。能够减少连接逆变器电路板INV和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供电电缆的数量。因此,通过采用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可以大幅度筒化有关荧光管的组装工序。在该结构中,可并联驱动外部电极焚光管EFL,因此能够由兼用作电极夹的供电端子TM进行供电。在该情况下也是,对横向排列的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在两端侧纵向安装(纵向配置)逆变器电路板INV。然而,为了能够并联驱动外部电极荧光管EFL,需要增大逆变器电路的输出功率,会使变压器TR增大。而且,电容CP的耐电压特性也与冷阴极焚光管CFL不同,需要使用耐电压特性较高的电容,以往的陶覺电容不能维持耐电压特性。因此,采用电解电容CP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电解电容CP在温度越高时温度寿命特性就越降低,因此在高温区域不能使用。另夕卜,近年来开始将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用于背光源结构体,在逆变器电路的构成部件、用于安装逆变器电路板INV的结构以及确保降额(derating)等方面存在必须改进之处很多等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采用了外部电极荧光管的背光源结构体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源结构体对逆变器电路采用具有温度寿命特性的电解电容,确保逆变器电路的降额,使用价格低廉的构成部件。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由液晶显示板、设置在该液晶显示板背面的背光源结构体构成。背光源结构体由背面板、并列配置在背面板的液晶显示板安装面一侧的多个外部电极荧光管、并联地电连接该外部电极荧光管的一对供电端子、控制外部电极焚光管的逆变器电路板、连接供电端子和逆变器电路板的供电电缆构成,逆变器电路板被设置在背面板的液晶显示板安装面的背面,在使用时成为下侧的位置,该逆变器电路板难以受到背光源结构体内的由热对流产生的影响,因此能够解决
背景技术:
的问题。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液晶显示装置,优选在上述结构中,使逆变器电路板的长边侧沿该背面下边部横向进行安装。根据本发明,能得到如下的极其有益的效果安装了电解电容的逆变器电路难以受到背光源结构体内的由热对流产生的影响,因此能够长时间维持安装在逆变器电路板上的电解电容的温度寿命特性,容易能够实现采用了外部电极荧光管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得到能够容易实现具有如下的背光源结构体的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极其有益的效果,该背光源结构体对逆变器电路采用具有温度寿命特性的电解电容,从而能够确保逆变器电路的降额。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背光源结构体的展开立体图。图2是从图1的背面板的与设置有外部电极荧光管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观察的示意俯视图。图3是表示背光源结构体的温度分布测定点的示意俯视图。图4是表示背光源结构体的相对于荧光管点亮时间的温度上升的图。图5是从以往的采用了冷阴极荧光管的背光源结构体的背面板的与设置有冷阴极荧光管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观察的示意俯视图。图6是从以往的采用了外部电极焚光管的背光源结构体的背面板的与设置有外部电极荧光管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观察的示意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的各附图中,对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重复说明。[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背光源结构体的实施例1的展开立体图。该背光源结构体是直下光式的背光源结构体。本实施例的背光源结构体BL是在由金属板材形成的背面板RPL、与由树脂成形体形成为框状的模制框架(moldframe)MLD之间依次层叠配置有反射片RFB、具有固定保持作为线状光源的多个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供电端子TM的一对侧模制框架SML、保持多个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端部间隔的间隔设定板SEP、扩散板DFB、层叠了棱镜片、漫射片的光学补偿片类OCS。在该结构的背光源结构体BL中,使用于抑制由大型尺寸的扩散板DFB的挠度引起的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的间隔物SPC嵌入在背面板RPL上,使该间隔物SPC穿过设置在反射片RFB上的孔而与扩散板DFB的背面相邻接。并且,也能够对间隔物SPC设置抑制长条状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挠度的枝状突起结构。未图示的液晶显示板配置在^f莫制框架MLD上。另夕卜,如图2的示意俯视图所示,在背面板RPL的与设置有外部电极焚光管EFL的面相反一侧的面的下边部的两端侧,安装有分别使相位反转后驱动多个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一对逆变器电路板INV。该逆变器电路板INV,在电路板上安装有由环形线圏型的变压器TR和电解电容CP等构成的逆变器电路IN。在图2中,左边部的逆变器电路板INV的逆变器电路IN,在多个外部电极焚光管EFL—端侧所设置的外部电极,通过供电电缆CBL1与侧模制框架SML的供电端子TM进行了电连接。而且,在该图中,右边部的逆变器电路板INV的逆变器电路IN,在多个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另一端侧所设置的外部电极,通过供电电缆CBL2与侧模制框架SML的供电端子TM进行了电连接。由于在供电电缆CBL1、CBL2中流过高频电流,所以电缆长度越短越好。并且,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对设置在其两端的外部电极同步提供相位相互反转的驱动电压。该驱动电压如下述这样提供对一方的外部电极提供逆变器电路IN的高频输出,对另一方外部电极提供由变压器TR进行了相位反转后的高频输出。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中,在各自的工序分别组装了液晶显示板和背光源结构体BL后,在背光源结构体BL上重叠液晶显示板进行一体化。背光源结构体BL是通过组装图l所示的多个部件而得到的。即,在背面板RPL上设置反射片RFB,在左右两端设置侧模制框架SEL,在该两个侧模制框架SEM所具有的供电端子TM之间桥接外部电极荧光管EFL进行组装,用间隔设定板SEP覆盖供电端子TM部分。在该间隔设定板SEP上具有插入于外部电才及荧光管EFL之间的梳齿。在该间隔设定板SEP上设置扩散板DFB,在其上层叠了光学补偿片类OCS后,设置框状的模制框架MLD,并用螺钉等将全部固定为一体。最后,在背面板RPL的与设置有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面相反一侧的面的下边部的两端侧设置逆变器电路板INV,并用螺钉等一体地进行固定,而被安装上。如此构成的背光源结构体BL,在其内部由从多个外部电极荧光管EFL^L出的热而产生的暖空气通过对流现象乂人下边部向上边部移动,因此能够确认产生了下边部温度低于上边部温度约20。C左右的温度差。在该结构中,安装在逆变器电路IN的具有温度寿命特性的电解电容CP被设置在不产生热对流的背面板RPL的背面下边部一侧,因此难以受到热对流的影响,能够大幅度延长电解电容CP的温度寿命特性。另外,背光源结构体BL内部的温度分布在上边侧和下边侧产生了约2(TC的温度差,因此能够减轻由背面板RPL产生的辐射热。另外,发明人将如此构成的背光源结构体BL与液晶显示板组合而制作出37英寸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际使用状态下进行设置,并实际测定了背光源结构体BL内部的温度分布。图3是从背光源结构体BL的液晶显示板一侧观察的示意俯视图。在图3中,PI~P4是测定背光源结构体内部的温度分布的测定点,P5是测定设置有液晶显示装置的周边部的室温的测定点,PI表示画面中央部的测定点,P2表示画面左上部的测定点,P3表示画面左下部的测定点,P4表示画面右下部的测定点,P5表示组合了背光源结构体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周边部的温度、所谓室温的测定部。首先,点亮多个外部电极荧光管,测定了上述各测定点P1、P2、P3、P4、P5中每大约30分钟的温度上升后,得到了如下表1和图4所示的结果。[表l]__<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从图4可知,点亮外部电极荧光管后,背光源结构体的内部温度通过热对流从室温状态逐渐上升,经过了约30分钟后,维持了大致恒定的温度分布。在表1中,AT值表示从各测定点Pl、P2、P3、P4的温度实测值减去测定点P5的室温后的温度上升值。从这些结果可以明确,显然,在背光源结构体BL的上边部和下边部产生了约2(TC的温度差,因此几乎不会对背光源结构体BL的配置于背面板RPL的背面下边部一侧的电解电容CP带来由热对流产生的影响。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由液晶显示板和设置在该液晶显示板背面的背光源结构体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背光源结构体包括背面板;并列配置在上述背面板的上述液晶显示板的安装面一侧的多个外部电极荧光管;并联地电连接该外部电极荧光管的一对供电端子;控制上述外部电极荧光管的逆变器电路板;以及连接上述供电端子和上述逆变器电路板的供电电缆,上述逆变器电路板被设置在上述背面板的上述液晶显示板安装面的背面,且位于在使用时成为下侧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逆变器电路板至少安装有变压器和电解电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逆变器电路板为矩形,该电路板的长边侧沿上述背面板使用时成为下侧的边进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解电容被设置在使用时设置状态下的上述逆变器电路板的最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逆变器电路板由一对电路板构成,上述一对逆变器电路板中一个连接在上述一对供电端子的一个端子上,另一个逆变器电路板连接在上述一对供电端子的另一个端子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上述供电端子的侧模制框架,该侧才莫制框架沿上述背面板的短边侧进行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电电缆被配置成,在使用时设置状态下成为下侧的位置从上述背面板的上述液晶显示板安装面向其背面引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时设置状态下,上述逆变器电路板的高度方向的边被收纳在比上述背面板的高度方向的边的一半靠下侧的位置。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背光源结构体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源结构体对逆变器电路采用具有温度寿命特性的电解电容,可确保逆变器电路的降额。设置在液晶显示板背面的背光源结构体(BL)由并列配置于背面板(RPL)的液晶显示板安装面一侧的多个外部电极荧光管(EFL)、并联地电连接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一对供电端子(TM)、控制外部电极荧光管(EFL)的逆变器电路板(INV)、连接供电端子(TM)和逆变器电路板(INV)的供电电缆(CBL1、CBL2)构成,通过将逆变器电路板(INV)安装在背面板(RPL)的液晶显示板安装面一侧的背面下边部,安装于逆变器电路板(INV)的电解电容(CP)难以受到背光源结构体(BL)内的由热对流产生的影响,因此能够大幅度延长电解电容(CP)的温度寿命特性。文档编号G09G3/34GK101153994SQ200710161718公开日2008年4月2日申请日期2007年9月24日优先权日2006年9月25日发明者伊藤洋一申请人:株式会社Ips先驱高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