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技术领域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背景等离子显示装置一般包括显示图像的等离子显示板以及附接到等离 子显示板背面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驱动器。等离子显示板具有这样的结构形成在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的障壁 形成了 (多个)单位放电单元。每个放电单元都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惰性气体包含诸如氖(Ne)、氦(He)或Ne和He的混合物的主要放电 气体以及少量的氙(Xe)。多个放电单元形成一个像素。例如,红色(R) 放电单元、绿色(R)放电单元和蓝色(R)放电单元形成一个像素。当等离子显示板通过高频电压放电时,惰性气体产生真空紫外线, 由此造成形成在障壁之间的荧光体发光,从而显示图像。提高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寿命的研究仍在继续。发明内容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该等离子显示装置包 括等离子显示板,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 二电极的交叉方向的第三电极;第一驱动器,用于在维持时段内向第一 电极供应多个均包括正极性维持信号和负极性维持信号的维持信号,并 在正极性维持信号和负极性维持信号之间的至少一个时间区间内供应接 地电平电压;第二驱动器,用于在地址时段内向第三电极供应数据信号; 以及基准分离控制器,用于将与第一驱动器和第二电极共同相连的第一 基准电压源连接到与第二驱动器相连的第二基准电压源或将第一基准电 压源与第二基准电压源分离。第一驱动器可以在以下至少一个时间区间内供应接地电平电压供 应正电极维持信号后与供应负极性维持信号前之间的时间区间;或者供 应负极性维持信号后与供应正极性维持电压前之间的时间区间。 接地电平电压的供应时段可以大体落在1 ns 20iiis的范围内。 第一驱动器可以供应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然后供应第一正极性维持 信号。供应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后与供应第一正极性维持信号前之间的 时间区间内的接地电平电压的供应时段可以长到足以包括预定数量的维 持信号。第一驱动器可以供应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然后供应第一正极性维持 信号,且第一驱动器供应第二负极性维持信号然后供应第二正极性维持 信号。可以在供应第一正极性维持信号前的第一供应时段内和供应第二 正极性电压前的第二供应时段内供应所述接地电平电压。第一供应时段 的时间长度可以不同于第二供应时段的时间长度。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可以不同于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 率,或者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可以不同于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 斜率。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的绝对值可以大于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上 升斜率的绝对值。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的绝对值可以小于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下 降斜率的绝对值。两个第一电极可以被相继放置,且两个第二电极可以被相继放置。 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的绝对值可以小于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 率的绝对值。在向第一电极供应正极性维持信号的过程中基准分离控制器可以关 断,使得第一基准电压源与第二基准电压源分离。基准分离控制器可以在维持时段的除了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供应时段 之外的剩余时段内接通,使得第一基准电压源与第二基准电压源相连。基准分离控制器可以在维持时段的除了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供应时段 之外的剩余时段内关断,使得第一基准电压源与第二基准电压源分离。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方法,该等离 子显示装置包括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等离子显示板、 驱动第一电极的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三电极的第二驱动器、共同连接到 第一驱动器和第二电极的第一基准电压源以及与第二驱动器相连的第二 基准电压源,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维持时段内向第一电极供应维持 信号,每个维持信号都包括正极性维持信号和负极性维持信号;在正极 性维持信号和负极性维持信号之间的至少一个时间区间内供应接地电平 电压;以及在向第一电极供应正极性维持信号的过程中将第一基准电压 源与第二基准电压源分离。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维持时段的除了正极性维持电压的 供应时段之外的剩余时段内,将第一基准电压源连接至第二基准电压源。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维持时段的除了正极性维持电压的 供应时段之外的剩余时段内,将第一基准电压源与第二基准电压源分离。接地电平电压的供应可以在以下时间区间中的至少一个中进行供 应正电极维持信号后与供应负极性维持信号前之间的时间区间;或者供 应负极性维持信号后与供应正极性维持电压前之间的时间区间。接地电平电压的供应时段可以大体落在1 ns 20网之间的范围内。供应维持信号的步骤可以包括供应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然后供应第 一正极性维持信号。供应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后与供应第一正极性维持 信号前之间的时间区间内的接地电平电压的供应时段可以长到足以包括 预定数量的维持信号。供应维持信号的步骤可以包括供应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然后供应第 一正极性维持信号,并且供应维持信号的步骤可以包括供应第二负极性 维持信号然后供应第二正极性维持信号。可以在供应第一正极性维持信 号前的第一供应时段和供应第二正极性维持信号前的第二供应时段内供 应所述接地电平电压。第一供应时段的时间长度可以不同于第二供应时 段的时间长度。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可以不同于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 率,或者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可以不同于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的绝对值可以大于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上 升斜率的绝对值。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的绝对值可以小于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下 降斜率的绝对值。两个第一电极可以被相继放置,并且两个第二电极可以被相继放置。 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的绝对值可以小于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 率的绝对值。
所包括的用于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且并入而构成本申请一部分 的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 理。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图2示出了图1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结构的示例; 图3示出了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的示例; 图4和5用于说明维持时段内第三电极的浮充;图6A和6B示出了在图3所示的驱动方法中在预定时间时段内具有 接地电平电压的维持信号的另一种形式;图7A和7B示出了在图3所示的驱动方法中在预定时间时段内具有 接地电平电压的维持信号的另一种形式;图8A和8B示出了具有不同斜率的维持信号;而图9A和9B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结构的另 一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示出了其示例。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显示板100、第一驱动器110、第二驱动器120以及基准分离控制器130。等离子面板100包括第一电极Yl Yn、第二电极Z以及位于第一 电极Yl Yn和第二电极Z的交叉方向上的第三电极Xl Xm。第一驱 动器110的一个端子电连接到第一电极Yl Yn,而另一端子电连接到第 二电极Z和第一基准电压源140。第二驱动器120的一个端子电连接到第 三电极Xl Xm,而另一端子电连接到第二基准电压源150。基准分离控 制器130电连接在第一基准电压源140和第二基准电压源150之间。第一驱动器IIO包括维持驱动器,第二驱动器120包括数据驱动器。 第一驱动器110驱动第一电极Yl Yn。维持驱动器向第一电极Yl Yn 供应维持信号,由此维持放电。因此显示了图像。第一驱动器110可以在复位时段内向第一电极Yl Yn供应复位信 号以初始化放电单元中分布的壁电荷,可以在地址时段内向第一电极 Yl Yn供应扫描基准电压和扫描信号,且可以在维持时段内向第一电极 Yl Yn供应维持信号,每个维持信号都包括正极性维持信号和负极性维 持信号。而且,在正极性维持信号和负极性维持信号之间的至少一个时 间区间内供应接地电平电压。第一驱动器110的电压源基于第一基准电压源140来供应电压。例 如,产生维持信号的电压的维持电压源和产生复位信号的上调(setup) 信号的上调电压源基于第一基准电压源140来供应具有预定幅度的电压。第一基准电压源140可以形成第一基准电压,并且可以使用导电材 料形成在预定区域中。例如,第一基准电压源140可以是框架,并且形 成为在与框架电分离时具有预定面积的铜箔的形式。而且,第一基准电 压源140可以通过在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壳体上附接导电材料而形成。第 一基准电压源140可以按照多种方式形成。第二驱动器120的数据驱动器向第三电极Xl Xm供应数据信号。 产生数据信号的数据电压源基于第二基准电压源150来供应数据信号的 数据电压。在与第一基准电压源140电分离时,第二基准电压源150可 以形成第二基准电压。和第一基准电压源140—样,第二基准电压源150 也可以按照多种方式形成。基准分离控制器130将连接至维持驱动器的第一基准电压源140与 连接至数据驱动器的第二基准电压源150电分离。因此,在向第一电极 Yl Yn供应驱动信号时,第三电极Xl Xm是浮充的且具有预定电压。 基准分离控制器130可以包括实质上由开关产生的寄生电容器。当维持驱动器在维持时段内向第一电极Yl Yn供应维持信号时, 在放电单元内部出现了反向放电。当基准分离控制器130将第一基准电压源140与第二基准电压源150 电分离时,第一基准电压源140与第二基准电压源150之间存在电压差。 因此,取决于供应到第一电极Yl Yn的驱动信号的变化,第三电极X1 Xm中可以产生浮充电压。该浮充电压可以防止反向放电,从而可以防止 反向放电导致的对荧光体的损害。因此,通过防止对荧光体的损害,可以改善放电效率和驱动效率。 而且,可以延长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寿命。图2示出了图1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结构的示例。如图2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板100包括其上彼 此平行地布置了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3的前基板201以及其上布 置了与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3交叉的第三电极213的后基板211。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3可以在放电单元中产生放电,并维持 放电。其上布置了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3的前基板201上布置有上 介电层204,以覆盖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3。上介电层204限制了 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3的放电电流并提供了第一电极202与第二 电极203之间的电绝缘。上介电层204上布置有保护层205以促成放电条件。保护层205可 以使用在上介电层204上沉积例如氧化镁(MgO)的材料的方法来形成。其上布置了第三电极213的后基板211上布置有下介电层215,以覆 盖第三电极213。下介电层215提供第三电极213的电绝缘。电单元、绿色(G)放电单元和蓝色(B)放电单元等。除了红色(R)、 绿色(G)和蓝色(B)放电单元外,还可以形成白色放电单元或黄色放 电单元。
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放电单元的宽度可以大体上彼此 相等。另外,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放电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的宽度可以不同于其他放电单元的宽度,从而改善显示在等离子显示板 100上的图像的色温。例如,红色(R)放电单元的宽度可以最小,而绿 色(G)和蓝色(B)放电单元的宽度可以大于红色(R)放电单元的宽 度。绿色(G)放电单元的宽度可以大体等于或不同于蓝色(B)放电单 元的宽度。
除了图2所示的障壁212的结构外,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 显示板还可以具有多种形式的障壁结构。例如,障壁212可以包括第一 障壁212b和第二障壁212a。障壁212可以具有其中第一障壁212b的高 度与第二障壁212a的高度彼此不同的差异型障壁结构、其中在第一障壁 212b或第二障壁212a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可用作耗尽路径的沟道的沟 道型障壁结构、其中在第一障壁212b或第二障壁212a中的至少一个上 形成有空洞的空洞型障壁结构等。
在差异型障壁结构中,第一障壁212b的高度可以小于第二障壁212a 的高度。此外,在沟道型障壁结构或空洞型障壁结构中,可以在第一障 壁212b上形成沟道或空洞。
尽管图2例示并描绘了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放电单元 布置在同一条线上的情况,但是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放电 单元也可以布置为不同的图案。例如,可以釆用其中红色(R)、绿色(G) 和蓝色(B)放电单元布置为三角形的三角型布置。此外,放电单元的形 状可以为各种多边形,例如,五边形和六边形以及矩形。
尽管图2例示并描绘了障壁212形成在后基板211上的情况,但是 障壁212也可以形成在前基板201或后基板211中的至少一个上。
经障壁212划分出的每个放电单元都可以填充预定的放电气体。
放电单元内部布置有荧光层214,用于在地址放电过程中发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可见光。例如,放电单元内部可以布置有红色、绿色和蓝色 荧光层。除了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层以外,还可以形成白色或黄色荧 光层中的至少一个。
形成在红色(R)、绿色(G)和蓝色(B)放电单元内部的荧光层 214的厚度可以大体上彼此相等。另外,形成在红色(R)、绿色(G)和 蓝色(B)放电单元内部的荧光层214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可以不同于其 他荧光层的厚度。例如,绿色荧光层或蓝色荧光层的厚度可以大于红色 荧光层的厚度。绿色荧光层的厚度可以大体上等于或不同于蓝色荧光层 的厚度。
图3示出了通过图1的驱动器110和120来驱动等离子显示板100
的电极的方法的示例。
如图3所示,图1的第一驱动器110和第二驱动器120在复位时段、 地址时段和维持时段中的至少一个中向第一电极Y和第三电极X供应驱 动信号。
复位时段被分为上调时段和下调时段。在上调时段内,第一驱动器 IIO可以向第一电极Y供应上调信号(Set-up)。上调信号在整个屏幕的 放电单元中产生弱的暗放电。这导致正极性的壁电荷累积在第二电极Z 和第三电极X上,而负极性的壁电荷累积在第一电极Y上。
在下调时段内,第一驱动器110可以向第一电极Y供应下调信号
(Set-down),该下调信号从低于上调信号(Set-up)的最高电压的正电 压电平下降到低于接地电平电压GND的给定电压电平,由此在放电单元 中产生了弱的擦除放电。此外,剩余的壁电荷在放电单元中一定程度上 是均匀的,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地址放电。
在地址时段内,第一驱动器IIO可以向第一电极Y供应从扫描偏压
(Vcs-Vy)下降的负极性扫描信号(Scan)。第二驱动器120可以与扫描 信号(Scan)同步地向第三电极X供应正极性数据信号。因为供应了电 压比下调信号(Set-down)的最低电压-Vy更低的扫描信号(Scan),并 且在扫描时,向第三电极X供应了数据信号,所以能够降低数据信号的 电压。因此,可以减小能量消耗。当把扫描信号(Scan)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电压差加到在复位时段内产生的壁电压上时,在施加了数据信号的 放电单元中产生了地址放电。在通过进行地址放电而选择的放电单元的 内部形成壁电荷,直到只要施加了维持电压就发生放电的程度。因此, 可以对第一 电极Y进行扫描。
在维持时段内,第一驱动器110的维持驱动器向第一电极Y供应维 持信号,每个维持信号都包括正极性维持信号(+Sus)和负极性维持信 号(-Sus)。在正极性维持信号(+Sus)和负极性维持信号(-Sus)之间 的至少一个时间区间中,向第一 电极Y供应接地电平电压GND 。
在图3中,作为供应接地电平电压GND的例子,在供应正极性维持 电压(+Sus)后与供应负极性维持电压(-Sus)前之间的时间区间内,维 持驱动器向第一电极Y供应接地电平电压GND。
因为在正极性维持信号(+Sus)与负极性维持信号(-Sus)之间的 至少一个时间区间中供应了接地电平电压GND,所以维持信号的频率或 周期可以稳定地变化,或者维持信号的斜率可以在所有放电单元的稳定 状态下稳定地变化。
当通过在预定时间区间内省略掉预定数量的维持信号来降低等离子 显示板的亮度时,可以通过在预定时间区间中供应接地电平电压GND来 稳定地降低等离子显示板的亮度。
如上所述,因为在至少一部分维持时段内维持了接地电平电压 GND,所以维持信号的频率、周期和斜率可以随意变化。
当把通过进行地址放电而选择的放电单元内部的壁电压加到维持信 号上时,在每次供应维持信号时,都在第一电极Y和第二电极Z之间产 生了维持放电,即,显示放电。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添加擦除时段。
图4和图5用于说明在维持时段内第三电极的浮充。
如图4所示,在维持时段内,维持驱动器向第一电极Y供应维持信 号,每个维持信号都包括正极性维持信号(+Sm)和负极性维持信号 (+Sus)。可以在正极性维持信号(+Sus)与负极性维持信号(-Sus)之 间的至少一个时间区间中向第一电极Y供应接地电平电压GND,并且可 以在供应正极性维持信号(+Sus)的过程中对第三电极X进行浮充。换句话说,在维持信号的电压电平从正维持电压+Vs下降到负维持 电压-Vs时,维持驱动器向第一电极Y供应接地电平电压GND,并且在 供应正极性维持信号(+Sus)的过程中对第三电极X进行浮充。因此, 取决于维持信号,可以在第三电极X中产生周期与维持信号相同且电压 幅度小于维持信号的信号。
更具体而言,基准分离控制器130在正维持电压+Vs的供应时段内 关断,由此可以在第三电极X中产生预定的浮充电压。基准分离控制器 130在维持时段的除了正维持电压+Vs的供应时段的剩余时段内接通,由 此在第三电极X中产生接地电平电压GND。
所述预定的浮充电压可以防止在维持时段内第三电极X与第一电极 Y之间或第三电极X与第二电极Z之间的反向放电。
更具体而言,反向放电一般发生在电极之间的电压差等于或高于预 定电压电平时。因为第三电极X与第一电极Y之间的电压差或第三电极 X与第二电极Z之间的电压差由于第三电极X的浮充电压而减小,所以 能够防止反向放电。
通过防止反向放电可以防止对荧光体的损害,并且可以防止等离子 显示板的驱动特性的降低。因此,可以延长等离子显示板的寿命。
尽管图4例示和描绘了在维持时段内对第三电极X进行浮充的情况, 但是也可以在复位时段或地址时段内对第三电极X进行浮充。而且,当 在复位时段内对第三电极X进行浮充时,除了防止反向放电外,还可以
获得对比度改善的效果。
而且,在维持时段内对第三电极X进行浮充适用于稍后要描述的多 种形式的维持信号的情况。
如图5所示,维持驱动器在维持时段内向第一电极Y供应维持信号, 每个维持信号都包括正极性维持信号(+Sus)和负极性维持信号(-Sus)。 可以在正极性维持信号(+Sus)与负极性维持信号(-Sus)之间的至少一 个时间区间内供应接地电平电压GND,并且可以在第三电极X中产生周
期与维持信号相同且电压幅度比维持信号小的信号。
换句话说,当维持信号的电压电平从正维持电压+Vs降低到负维持电压-Vs时,维持驱动器向第一电极Y供应接地电平电压GND,并且在 维持时段内对第三电极X进行浮充。因此,取决于维持信号,可以在第 三电极X中产生周期与维持信号相同且电压幅度比维持信号小的信号。更具体而言,基准分离控制器130在正维持电压+Vs的供应时段内 关断,由此可以在第三电极X中产生预定的浮充电压。基准分离控制器 130在维持时段的除了正维持电压+Vs的供应时段外的剩余时段内关断, 由此可以在第三电极X中产生预定的浮充电压。所述预定的浮充电压可以防止维持时段内第三电极X与第一电极Y 之间或第三电极X与第二电极Z之间的反向放电。图6A和6B示出了图3所示的驱动方法中的在预定时间段内具有接 地电平电压的另一种形式的维持信号。如图6A所示,维持驱动器可以在供应负极性维持信号(-Sus)后与 供应正极性维持信号(+Sus)前之间的时间区间中向第一电极Y供应接 地电平电压GND。如图6B所示,维持驱动器可以在供应正极性维持信 号(+Sus)后与供应负极性维持信号(-Sus)前之间的时间区间中以及在 供应负极性维持信号(-Sus)后与供应正极性维持信号(+Sus)前之间的 时间区间中向第一电极Y供应接地电平电压GND。正极性维持信号(+Sus)的宽度可以大体上等于或不同于负极性维 持信号(-Sus)的宽度。图6A和6B例示和描绘了正极性维持信号(+Sus)的上升斜率和下 降斜率分别大体上等于负极性维持信号(-Sus)的上升斜率和下降斜率的 情况。然而,正极性维持信号(+Sus)的上升斜率和下降斜率也可以不 同于负极性维持信号(-Sus)的上升斜率和下降斜率。稍后参照图8A和 8B来描述斜率差。接地电平电压GND的供应时段tl可以等于或长于1 ns。供应时段 tl等于或长于l ns的原因是为了在正极性维持信号(+Sus)的上升斜率 不同于负极性维持信号(-Sus)的上升斜率或正极性维持信号(+Sus)的 下降斜率不同于负极性维持信号(-Sus)的下降斜率的情况下确保用于维 持驱动器电路的稳定切换操作的驱动裕度。因此,维持信号的频率、周期或斜率或者等离子显示板的亮度能够 在没有从外部接收到电压的放电单元稳定状态下稳定地变化。当通过在预定时间区间内省略掉预定数量的维持信号来降低等离子显示板的亮度时,可以通过在预定时间区间内供应接地电平电压GND来 稳定地降低等离子显示板的亮度。图7A和7B示出了图3所示的驱动方法中的在预定时间段内具有接地电平电压的另一种形式的维持信号。如图7A所示,维持驱动器在供应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Susl)后 与供应第一正极性维持信号(+Susl)前之间的时间区间tl内向第一电极 Y供应接地电平电压GND而不是预定数量的维持信号,由此可以降低等 离子显示板的亮度。如图7B所示,维持驱动器供应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Susl)然后 供应第一正极性维持信号(+Susl)。此外,维持驱动器供应第二负极性 维持信号(-Sus2)然后供应第二正极性维持信号(+Sus2)。在供应第一 正极性维持信号(+Susl)前的第一供应时段tl和供应第二正维持信号 (+Sus2)前的第二供应时段t2内供应接地电平电压GND。因此,通过 适当调节维持信号的时段Tl和T2可以降低等离子显示板的亮度。接地电平电压GND的供应时段可以等于或短于2(His。接地电平电 压GND的供应时段等于或短于20pS的原因是通过在包括在维持驱动器 中的能量回收电路的操作过程中适当地设置维持信号的频率可以改善能 量回收效率。由此可以减小功率消耗。第一供应时段tl的时间长度可以大体上等于或不同于第二供应时段 t2的时间长度。因此,时段T1可以大体上等于或不同于时段T2。当时段T1不同于时段T2时,壁电荷的移动图案不定期地变化。因 此,可以防止当壁电荷的移动图案定期改变时所产生的残像(image sticking )。图8A和8B示出了具有不同斜率的维持信号。维持驱动器可以供应其中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不同于负极性 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的维持信号。如图8A所示,正极性维持信号(+Sus)的上升斜率(er—upl)的绝对值可以大于负极性维持信号(-Sus)的上升 斜率(er一up2)的绝对值。此外,维持驱动器可以供应其中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不同于 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的维持信号。如图8B所示,正极性维持信号 (+Sus)的下降斜率(er_dnl)的绝对值可以小于负极性维持信号(-Sus) 的下降斜率(er—dn2)的绝对值。因此,正极性维持信号(+Sus)上升时所产生的维持放电或负极性 维持信号(-Siis)下降时所产生的维持放电可以更快地发生,由此可以改 善抖动特性。此外,通过将维持信号的斜率设置得彼此不同可以对维持信号的维 持放电之间的光量差异进行控制。下面将参照图9对此进行描述。图9A和9B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结构的另 一示例。如图9A所示,在第一电极Yl Yn中,两个第一电极被相继放置。 例如,第一电极Y2和Y3被相继放置,第一电极Y4和Y5被相继放置。 按照与第一电极Yl Yn相同的方式,在第二电极Zl Zn中,两个第二 电极被相继放置。例如,第二电极Zl和Z2被相继放置,第二电极Z3 和Z4被相继放置。如图1所示,第二电极Zl Zn连接到第一基准电压源。如图9A所示,当向第一电极Yl Yn供应具有相等宽度、相等斜率 和相等电压幅度的维持信号时,靠近第一电极Yl Yn发生了维持放电。在这种情况下,维持放电在放电单元内部的发生位置并不一致。例 如,在第一电极Y2所经过的放电单元的情况下,大多数维持放电发生在 放电单元的下部。在第一电极Y3所经过的放电单元的情况下,大多数维 持放电发生在放电单元的上部。因为第一电极Y2与Y3之间的间隔较窄, 第一电极Y4与Y5之间的间隔较窄,而第二电极Y3与Y4之间的间隔 较宽,所以在等离子显示板的整个屏幕上周期性地重复了暗部和亮部。 因此,产生了不均匀的光。通过施加如图9B所示的具有不同斜率的维持信号,可以防止光量的差异。更具体而言,供应上升斜率相对较小的正极性维持信号(+Sus), 由此靠近第一电极YI Yn发生的维持放电的强度可以相对变弱。供应 下降斜率相对较大的负极性维持信号(-Sus),由此接近第二电极Zl Zn 发生的维持放电的强度可以相对变大。更具体而言,正极性维持信号 (+Sus)的上升斜率的绝对值可以小于负极性维持信号(-Sus)的下降斜 率的绝对值。因此,可以防止光量的差异,并且可以在放电单元的中心 发生维持放电。如上所述,因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位于连 接到第一驱动器的第一基准电压源与连接到第二驱动器的第二基准电压 源之间的基准分离控制器,所以通过向其应用新的电路理念,可以提供 使用该基准分离控制器的多种驱动方法并且可以在维持时段内对第三电 极进行浮充。通过对第三电极进行浮充可以防止维持时段内的反向放电,由此可 以改善驱动效率。此外,可以改善由反向放电导致的对荧光体的损害, 由此可以延长等离子显示板的寿命。因为在至少一部分维持时段中供应了接地电平电压,所以维持信号 的时段、频率和斜率可以随意变化。因为供应了具有不同斜率的维持信号,所以能够对维持信号的光量 差异进行控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很明显这些实施方式可以按照多种 方式来变化。这些变化并不应该认为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对于本领域 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这种修改都应该包含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该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显示板,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交叉方向的第三电极;第一驱动器,用于在维持时段内向所述第一电极供应多个均包括正极性维持信号和负极性维持信号的维持信号,并在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和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之间的至少一个时间区间内供应接地电平电压;第二驱动器,用于在地址时段内向所述第三电极供应数据信号;以及基准分离控制器,用于将与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电极共同相连的第一基准电压源连接到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相连的第二基准电压源或将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源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源分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器在以下至少一个时间区间内供应所述接地电平电压供应所述正电极维持 信号后与供应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前之间的时间区间;或者供应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后与供应所述正极性维持电压前之间的时间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接地电平电压 的供应时段大体落在1 ns 20ps的范围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器供 应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然后供应第一正极性维持信号,并且供应所述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后与供应所述第一正极性维持信号前 之间的时间区间内的所述接地电平电压的供应时段长到足以包括预定数 量的维持信号。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器供 应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然后供应第一正极性维持信号,并且所述第一驱 动器供应第二负极性维持信号然后供应第二正极性维持信号,在供应所述第一正极性维持信号前的第一供应时段内和供应所述第 二正极性电压前的第二供应时段内供应所述接地电平电压,并且所述第一供应时段的时间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二供应时段的时间长度。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正极性维持信 号的上升斜率不同于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或者所述正极性 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不同于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的绝对值大于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的绝对值。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的绝对值。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两个所述第一电极被相继放置,并且两个所述第二电极被相继放置,并且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 的下降斜率的绝对值。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在向所述第一电 极供应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的过程中所述基准分离控制器关断,使得所 述第一基准电压源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源分离。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基准分离控 制器在所述维持时段的除了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供应时段之外的剩余 时段内接通,使得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源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源相连。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基准分离控制器在所述维持时段的除了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供应时段之外的剩余 时段内关断,使得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源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源分离。
13、 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方法,该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包 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的等离子显示板、驱动所述第一电极 的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二驱动器、共同连接到所述第一 驱动器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基准电压源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相连的 第二基准电压源,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维持时段内向所述第一电极供应多个维持信号,每个维持信号都 包括正极性维持信号和负极性维持信号;在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和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之间的至少一个时间区间内供应接地电平电压;以及在向所述第一电极供应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一基 准电压源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源分离。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 维持时段的除了所述正极性维持电压的供应时段之外的剩余时段内,将 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源连接至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源。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 维持时段的除了所述正极性维持电压的供应时段之外的剩余时段内,将 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源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源分离。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地电平电压的供应在以下时间区间中的至少一个中进行供应所述正电极维持信号后与供应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前之间的时间区间;或者供应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 后与供应所述正极性维持电压前之间的时间区间。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地电平电压的供应时 段大体落在1 ns 20ps之间的范围内。
18、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供应维持信号的所述步骤包 括,供应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然后供应第一正极性维持信号,并且供应所述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后与供应所述第一正极性维持信号前 之间的时间区间内的所述接地电平电压的供应时段长到足以包括预定数 量的维持信号。
19、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供应维持信号的所述步骤包 括供应第一负极性维持信号然后供应第一正极性维持信号,并且供应维 持信号的所述步骤包括供应第二负极性维持信号然后供应第二正极性维 持信号,在供应所述第一正极性维持信号前的第一供应时段和供应所述第二 正极性维持信号前的第二供应时段内供应所述接地电平电压,并且所述第一供应时段的时间长度不同于所述第二供应时段的时间长度。
20、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 斜率不同于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或者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 的下降斜率不同于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 斜率的绝对值大于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的绝对值。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的下降斜率的绝对值。
23、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两个所述第一电极被相继放置,并且两个所述第二电极被相继放置,并且所述正极性维持信号的上升斜率的绝对值小于所述负极性维持信号 的下降斜率的绝对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该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显示板,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以及基准分离控制器。第一驱动器在维持时段内向第一电极供应多个均包括正极性维持信号和负极性维持信号的维持信号,并在正极性维持信号和负极性维持信号之间的至少一个时间区间内供应接地电平电压。基准分离控制器将与第一驱动器和第二电极共同相连的第一基准电压源连接到与第二驱动器相连的第二基准电压源或将所述第一基准电压源与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源分离。
文档编号G09G3/288GK101221721SQ200710164689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9日
发明者文圣学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