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转换器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尤其涉及用于液晶显示器中的转换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是一种具有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层形成在上下基 板(透明绝缘基板)之间的显示装置。通过控制施加在液晶层上的电场,以使 液晶层材料的分子排列发生改变从而控制透过液晶层的透光量并在上基板显 示表面上显示所需的图像。
LCD包括液晶模块(LCM),用于驱动LCM的驱动电路单元,和覆盖并 保护LCM的外壳。
LCM包括液晶面板,其中在两个透明绝缘基板之间形成矩阵排列的液晶 分子,用于向液晶面板提供光的背光组件,和用于保护液晶面板和背光组件的 壳体。
背光组件用于发射光线,其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s),或者外部电极荧 光灯(EEFLs)或者类似光源。
采用CCFLs或者EEFLs的背光组件一般采用将用于驱动灯管的DC电源 转换成AC电源的转换器。
转换器包括向输出端口提供AC电源的变压器,和连接在变压器第二侧和 灯管之间用于限制并平衡施加在每个灯管上的电流的平衡电容,并使得转换器 输出端口之间的电阻与灯管电阻相匹配。
然而,当采用现有技术的转换器驱动背光组件时,会出现由于在初始驱动 期间灯管的等价电容和平衡电容之间电阻构成的不平衡引起的局部不清晰,从 而导致显示质量的下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中的转换器和驱动方法,充 分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的转换器,其可 以使得输出端口和灯管之间的电阻背离、输出端口的负载最小化,适当降低驱 动频率并在初始驱动时段施加所降低的频率,以及一种驱动上述装置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优点是提供了一种用于LCD的转换器,可减轻由于阻 抗背离引起的局部不清晰现象并获得高显示质量,以及一种驱动上述装置的方 法。
本发明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点将在以下的描述中提出,其中一部分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从描述中明显看出,或者通过对发明的实践领会到。本发 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从文字描述和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中 了解和获得。
为了达到上述这些目标和其他优点,并且依照本发明的目的,作为具体和 广义的描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LCD的转换器,其包括一DC/AC转换 单元,用于将来自电源的DC电源转换为AC电源; 一变压器,将来自DC/AC 转换单元的AC电源转换为高压AC;和一频率控制器,用于确定DC/AC转换 单元的输出频率,从而在处于初始驱动液晶面板的初始驱动时期具有一初始驱 动频率,从而使得DC/AC转换单元的输出在初始驱动时期之后具有比初始驱 动频率大的正常驱动频率。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LCD的转换器的驱动方法,其包括-将施加到输入端口的DC电源转换为AC电源;将AC电源转换为高压AC并 输出;控制施加到输入端口的DC电源到AC电源的转换,使得该AC电源在 初始驱动时期具有初始驱动频率;并控制施加到输入端口的DC电源到AC电 源的转换,使得该AC电源在初始驱动时期之后具有大于初始驱动频率的正常 驱动频率。
附图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其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
部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所示的是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器的液晶显示器 (LCD)的结构示意图2所示的是图1中所示的转换器的具体结构图3A和3B所示的是图2中所示的频率控制器的具体结构图4A和4B所示的是由图1中所示的转换器提供到灯管的高压AC的波形
图5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器驱动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的 转换器包括一 DC/AC转换单元220,用于将从电源提供的DC电源转换为 AC电源; 一变压器230,用于将从DC/AC转换单元220提供的AC电源转换 为高压AC;和一频率控制器240,用于控制DC/AC转换单元220的输出,其 在当初始驱动为面板100提供光源的灯时具有一初始驱动频率,并进一步控制 DC/AC转换单元220,在当灯处于初始驱动阶段之后的正常驱动时具有比初始 驱动频率更大的正常的驱动频率。
频率控制器240可与DC/AC转换单元220组合或者连接,并确定从DC/AC 转换单元220输出的AC电压的频率。
频率控制器可包括一电阻器和用于确定初始驱动时间的电容。 如图3B所示,频率控制器240可包括第一电阻,其有一端连接到电源 电压Vcc;第一电容,其连接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接地电源之间; 一晶体管, 其包括连接到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的节点的基极,和连接到接地电压的发 射极;第二电阻,其连接到晶体管的集电极和DC/AC转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口之间;和第三电阻,其有一端连接到DC/AC转换单元220的第一输入端口, 而另一端连接到接地电压,从而使其与第二电阻并联。
转换器进一步包括第二电容,其连接到DC/AC转换单元220的第二输 入端口和接地电压之间,并与第三电阻并联。
在施加初始电压时,频率控制器240的晶体管可在由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 确定的一定时间内保持在关闭状态。当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时,在初始驱动时
间内的初始电压频率由并联的第三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确定。
初始驱动时间之后,晶体管转变为正常电压,正常驱动频率可由晶体管的
开启而形成的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的并联组合来确定。 晶体管Q1可为双极结晶体管(BJT)。
转换器210可进一步包括一反馈电路单元250,用于检测来自连接到变压 器的第二侧的灯管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提供到DC/AC转换单元。
反馈信号可为施加到灯管的管电流,可选择的为施加到灯管的表示电压的 信号。
一种用于LCD的转换器的驱动方法包括将施加到输入端口的DC电源 转换为AC电源;将AC电源转换为高压AC并输出;控制施加到输入端口的 DC电源到AC电源的转换,使得该AC电源在初始驱动时期具有一初始驱动 频率;并控制施加到输入端口的DC电源到AC电源的转换,使得该AC电源 在初始驱动时期之后具有大于初始驱动频率的正常驱动频率。
可由频率控制器实施的AC在初始驱动时期具有初始驱动频率控制以及 AC在初始驱动时期之后的正常驱动具有大于初始驱动频率的正常驱动频率控 制包括具有一端连接到电源电压的的第一电阻,形成在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接 地电压之间的第一电容,包括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的节点的基极、连 接到接地电压的发射极的晶体管,连接到晶体管的集电极和DC/AC转换单元 的第一输入端口之间的第二电阻,和具有一端连接到DC/AC转换单元的第一 输入端口和另一端连接到接地电压的第三电阻,从而与第二电阻并联。
在初始驱动时期内控制AC具有初始驱动频率中,晶体管可在由第一电阻 和第一电容确定的一定时间内保持在关闭状态。当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时,在 初始驱动时间内的初始电压频率由并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确定。
在初始驱动时间后的正常驱动中控制AC具有大于初始驱动频率的正常驱 动频率中,晶体管在初始驱动时期之后的正常驱动中开启,正常驱动频率可由 并联的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确定。
一种用于LCD的转换器驱动方法可进一步包括检测来自提供光源的灯 管的反馈信号;并根据反馈信号控制AC。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图1所示的是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器的液晶显示器
(LCD)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l,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LCD包括液晶面板100,栅驱动器 110,数据驱动器120,时钟控制器130,伽马电压(gamma voltage)发生器 140,背光组件120和转换器210。
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由栅线GL1、 GL2...GLn和数据线DL1、 DL2…DLm彼此交叉确定的像素(P)。多个薄膜晶体管(TFTs),每一个具有 栅极、有源层、源极和漏极,设置在栅线GL1、 GL2…GLn和数据线DL1、 DL2…DLm分别交叉的位置。
液晶材料填充在每个像素(P)内以形成液晶盒,在图1中由等价电路Clc 表示,形成储存电容Cst保持施加在液晶盒Clc上的像素电压不变。
在液晶显示面板100中,根据通过栅线GL1、 GL2…GLn提供的扫描信号 和通过数据线DL1、 DL2.,.DLm提供的模拟信号显示图像。这里,扫描信号 包括一脉冲,其中为每个栅线在一水平时段内提供栅极高电压,并在每一图像 祯期间的另外时间段向栅线提供栅极低电压。
当栅极高电压施加到栅线GL1、 GL2…GLn上时,在各个像素(P)上形 成的TFTs从数据线DL1、 DL2…DLm向液晶盒CLc提供模拟像素信号。当栅 极低电压施加到栅线GL1、 GL2…GLn上时,TFTs关闭,因此填充在液晶盒 Clc中的模拟信号可保持一定时间。
栅驱动器110根据从时钟控制器130提供的栅极控制信号顺序地向栅线 GL1、 GL2…GLn提供扫描信号。
对应于从时钟控制器130提供的控制信号,数据驱动器120变换从时时钟 控制器130输入的红、绿和蓝色像素数据为模拟像素信号,并提供该模拟像素 信号到数据线DL1、 DL2…DLm。
模拟像素信号根据从外部中的由伽马电压发生器140提供的伽马电压输入 的红、绿和蓝色像素数据(灰度级)具有所选择的伽马电压。
时钟控制器130从液晶显示器的外部源接收红、绿和蓝色像素数据、再处 理红、绿和蓝色像素数据并向数据驱动器120输出该再处理的数据。另外,即 时控制器130利用水平和垂直同步信号Vsync和Hsync以及一时钟CLK产生
一栅极控制信号以控制栅极驱动器110的驱动时刻,产生一数据控制信号以控 制数据驱动器120的驱动时刻。
栅极控制信号包括栅极启动脉冲(GSP)、栅极切换时钟(GSC)、栅极输 出启动(output enable)信号(GOE),而数据控制信号包括源极启动脉冲(SSP)、 源极切换时钟(SSC)、源极输出启动(SOE)、极性(polarity) (POL)信号。
伽马电压产生器140产生数据驱动器120 —定灰度范围内的灰度级的数字 /模拟转换所需的伽马电压,并向数据驱动器120提供伽马电压。
背光组件200包括多个例如冷阴极荧光灯(CCFLs)或者外部电极荧光灯 (EEFLs)等的灯管,并向液晶面板100提供光源。
转换器210将从外部输入的DC电源转换为具有特定频率和适于背光组件 200的灯管的电压水平的AC电源以驱动灯管。
为了驱动采用在背光组件200中的CCFLs或者EEFLs,转换器210应当 稳定在高频20KHz到200KHz之间驱动。根据灯管的性能,转换器210在灯 管初始发光的阶段提供一用于开启灯管的高电压到灯管上,当灯管开启后,转 换器210通过控制灯管的管电流用于保持灯管的恒定亮度。
采用高频提供驱动灯管的优点是,转换器210可制作的很小,可提高灯管 的发光效率,且可延长灯管的寿命。
图2所示的是图1中所示的转换器210的具体结构图。
参考图2,转换器210包括DC/AC转换单元220、变压器230、频率控制 器240和反馈电路单元250等。
DC/AC转换单元220包括两个或更多转换元件,其可选择开启或者关闭, 用于在灯管开启后恒定保持灯管的亮度的恒定电流电路开启,通过从外部电压 源输入端口输入的DC电源转换为AC电源,并向变压器230的初级线圈提供 AC电源。
变压器230包括连接到DC/AC转换单元220的初级线圈通过平衡电容Cb 连接到灯管的次级线圈,并通过转换从DC/AC转换单元220施加的AC电压 为高压AC驱动灯管。
变压器230根据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转换比例提高施加到初级线圈的电 压,从次级等圈输出所提高的电压。从次级线圈输出的被提高的电压通过灯管 两端形成的电极施加到灯管上以激发灯管发光。
10
平衡电容Cb连接在转换器210的输出端口和灯管的每一端之间。平衡电
容维持灯管的电流平衡,使得转换器210的输出端口的电阻部分与灯管的电阻匹配。
频率控制器240由DC/AC转换单元220的输入端口构成以控制DC/AC转 换,从而在初始驱动阶段,DC/AC转换单元220在初始驱动时间内具有初始 驱动频率,并在初始驱动阶段后具有大于初始驱动频率的正常驱动频率。
反馈电路单元250用于检测连接到变压器230的次级线圈上的灯管的反馈 信号,并将该反馈信号提供给DC/AC转换单元220以使DC/AC转换单元220 维持发光灯管的恒定亮度。反馈信号可代表通过灯管每一端的管电流,或者可 代表灯管两端所施加的电压。
图3A和3B所示的是图2中所示的频率控制器240的具体结构图。
图3A是没有频率控制器240的操作示图。如图所示,当没有频率控制器 240时,并联在DC/AC转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口 (RT)和第二输入端口 (CT) 的电阻(R)和电容(C)确定DC/AC转换单元220的驱动频率Fop。
对于图3A所示的电路,可假设从DC/AC转换单元220的输出的AC波形 的驱动频率Fop、电阻(R)和输入端口电容(C)满足如下等式(1)。
等式l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这里,Ca是以皮法[PF]为单位的电容(C)的电容值。RRT是以千欧[kQ] 为单位的电阻值,F叩是以千赫兹[kHz]为单位的驱动频率,且59xl04是由 DC/AC转换单元220的结构和集成类型决定的一个常数。
例如,假定从DC/AC转换单元220提供的AC波形的驱动频率Fop满足 等式(1),并且电阻(R)是41kQ,电容(C)是220pF,那么驱动频率Fop 可用如下等式(2)表述。
等式2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
在此例中,DC/AC转换单元220在灯管的初始驱动操作中和初始驱动操作
后的灯管的正常驱动操作中连续接收到固定驱动频率Fop。
只有当电阻(R)和电容(C)简单连接到图3A所示的DC/AC转换单元 220的第一输入端口 RT和第二输入端口 CT时,DC/AC转换单元220只输出 正常驱动频率Fop的AC波形。
当DC/AC转换单元提供一个单一波形时,平衡电容Cb和形成在DC/AC 转换单元220末端的灯管之间的阻抗背离不能减小,不可避免的引起局部不清 晰现象。
此外,平衡电容Cb应当获得恒定的电阻值以补偿灯管的等价电容中的阻 抗背离,从而在灯管的周围环境变化时,例如温度(高温或低温)或湿度变化, 维持恒定亮度。
然而,在这一方面,当平衡电容Cb的电容值降低时,补偿效果也减弱, 从而通过改变所限制的平衡电容Cb的电容值来补偿电阻变化。
图3B图示了频率控制器240的结构,可说明上述问题。频率控制器240 连接于DC/AC转换单元220的输入端口 ,以确定从DC/AC转换单元220输 出的AC波形的频率。
参考图3A,频率控制器240包括一端连接于电源端Vcc的第一电阻Rl, 形成于第一电阻Rl另一端和接地端之间的第一电容CI ,具有连接于第一电阻 R1和第一电容C1的节点的基极和连接于接地端的发射极的晶体管Q1,形成 于DC/AC转换单元220的第一输入端口 RT和接地端之间的第二电阻R2和形 成于晶体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二电阻R2之间的并与第二电阻R2并联的第三电 阻R3等。晶体管Q1可为双极结晶体管(BJT),或者可以是另一种开光装置, 通过改变所用的控制电流或电压来控制输出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频率控制器240进一步包括形成在DC/AC转换单元220的第二输入端口 CT和接地端之间的,连接于并联连接于第一输入端口 RT的元件的第二电容 C2。
在初始驱动操作中,当驱动电压初始施加到电压端Vcc时,晶体管Ql关 闭一段由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确定的初始驱动时间G)。由DC/AC转 换器输出的初始驱动频率Fig由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决定。
在初始驱动时间(0之后的正常驱动操作中,晶体管Q1开启,且驱动频 率Fop由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阻R2的并联阻值(R3||R2)和第二电容C2的 电容值决定。
以下将详细阐述。
在初始驱动操作中,当驱动电压(例如5V)施加到电源端VCC之后,晶 体管Q1在特定时间段(0内保持在关闭状态,也就是,在由通过连接到电源
Vcc的第一电阻R1给第一电容C1充电所需的时间确定的初始驱动时间G) 内。相应的,DC/AC转换单元220使用初始频率Fig驱动,初始频率Fig由连 接到DC/AC转换单元220的第一输入端口 RT的第二电阻R2和连接在DC/AC 转换单元220的第二输入端口 CT的第二电容C2确定。
在由初始频率Fig驱动的DC/AC转换单元220的初始驱动时间G)之后, 电容两端的电压随着通过Rl的充电充分的向驱动电压(例如5V)增加以打 开晶体管Q1。 一打开晶体管Q1,驱动频率Fop由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阻R2 的并联阻值(R3IIR2)和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决定,DC/AC转换单元220使 用所确定的驱动频率Fop驱动。
例如,假设第二电阻R2的阻值是44kQ,第三电阻R3的阻值是600 kQ, 并且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是220pF,当等式(1)应用到DC/AC转换单元220 的输入/输出端口时,初始驱动阶段的初始频率(Fig)和正常驱动阶段的驱动 频率Fop可由如下所示的等式(3)和等式(4)分别决定。
等式3
59xl04 Fig= 220x44 =60.9 kHz
等式4
59x104
Fo" 220x44 II 600 =65.4 kHz
在这种方式下,通过利用包括电阻、电容和DC/AC转换单元220的晶体 管的电路作为图3B所示的频率控制器240,当背光组件200初始开启时,驱 动频率从正常操作值Fop降低到初始频率(Fig)并且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 驱动频率提高到正常操作值Fop。
没有频率控制器240,在由于灯管的等值电容的阻抗部分和平衡电容Cb
的阻抗之间的不平衡可在背光组件200初始驱动阶段引起背光组件200的局部
不清晰。
相应的,背光组件200的灯管初始操作阶段中,驱动频率Fop转换成稍低 的初始频率Fig保持一段特定时间(驱动时间),导致阻抗电容Cb的阻抗增大。
换句话说,与背光组件200由驱动频率Fop持续驱动的情况相比较,在初 始阶段,施加到背光组件的初始频率Fig导致平衡电容Cb的阻抗增加以最小 化对于灯管等值电容的阻抗背离,减弱或消除背光组件200的局部不清晰现 象。
图4A和4B所示的是由图1中所示的转换器提供到灯管的高压AC的波形图。
频率控制器240控制DC/AC转换单元220输出如图4A或4B所示的AC 波形。
DC/AC转换单元220在初始驱动操作的初始驱动时间Tig内输出初始频率 Fig的AC波形,并且在初始驱动时间Tig之后的正常驱动时间Top内输出高 于初始频率Fig的驱动频率Fop的AC波形。
包括频率控制器240和DC/AC转换单元220的转换器210根据灯管的驱 动方法向灯管提供高压AC波形。
灯管的驱动方法或者是图4A所示的持续提供高压AC波形的持续模式驱 动方法,或者是图4B所示的某些阶段提供高压波形的脉冲模式驱动方法。
在持续模式驱动方法中,如图4A所示,高压AC波形持续施加到灯管上, 并且灯管持续开启。在脉冲模式驱动方法中,如图4B所示,高压AC波形具 有包括施加高压的ON状态(Ton)和没有施加高压到灯管的OFF状态(Toff)。 在脉冲驱动模式中,灯管在相应的Ton和Toff阶段交替开启和关闭。
图5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换器驱动方法流程图。
首先,在S100阶段,DC/AC转换单元220将施加到输入端口的DC电源 转换成AC电源。
其次,在S110阶段,变压器230将AC波形转换为高压AC电源。
在S120阶段,频率控制器240控制转换的高压AC电源,使得DC/AC转 换单元220的AC波形在初始驱动操作的初始驱动时间内具有初始频率。
之后,在S130阶段,频率控制器240控制所转换的高压AC电源,使得 AC波形在初始驱动时间之后具有高于初始驱动频率的驱动频率。
执行S120和S130阶段的频率控制器240包括一端连接于电源端Vcc的第 一电阻R1,形成于第一电阻R1另一端和接地端之间的第一电容C1,具有连 接于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的节点的基极和连接于接地端的发射极的晶 体管Ql,形成于DC/AC转换单元220的第一输入端口 RT和接地端之间的第 二电阻R2和形成于晶体管Ql的集电极和第二电阻R2之间的并与第二电阻 R2并联的第三电阻R3。
在S120阶段的初始驱动操作中,在频率控制器240施加驱动电压到电源 端Vcc之后,在由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确定的初始驱动时间内维持晶 体管Q1在关闭状态。
在初始驱动时间内,初始频率由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决定。
在S130阶段,在初始驱动时间后的正常驱动操作期间,晶体管Q1开启并 且驱动频率由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和并联连接的第二电容C2决定。
在S140和S150阶段,反馈电路单元250检测连接到其输出端口的灯管的 反馈信号并且施加反馈信号到DC/AC转换单元220上。DC/AC转换单元220 维持灯管的管电流或者施加到灯管两端的电压在某一恒定值,从而获得灯管的 恒定亮度。
如山所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LCD的转换器及其驱动方法具有通 过在初始驱动操作阶段通过施加适当的第一驱动频率最小化输出端口和灯管 之间的阻抗背离、输出端口的负载的优点。
相应的,可能由输出端口和负载之间的阻抗背离引起的局部不清晰现象能 够减弱或者消除,从而达到提高显示质量的效果。
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 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进和变型。因此,本发明覆盖所有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 等效物所包含的范围之内的任何改进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LCD的转换器,其包括一DC/AC转换单元,用于将来自电源的DC电源转换为AC电源;一变压器,将来自DC/AC转换单元的AC电源转换为高压AC;和一频率控制器,用于确定DC/AC转换单元的输出频率,以使DC/AC转换单元在处于初始驱动液晶面板的初始驱动时期具有一初始驱动频率,并使得DC/AC转换单元在初始驱动时期之后输出具有比初始驱动频率更大的正常驱动频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频率控制器连接到DC/AC 转换单元的一个输入端口并且决定从DC/AC转换单元输出的AC电压的频率。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频率控制器包括用于确定 初始驱动时间的一电阻和一电容。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频率控制器包括 一端连接于电源端的第一电阻;形成于第一 电阻另 一端和接地端之间的第一 电容;具有连接于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的节点的基极和连接于接地端的发射极 的晶体管;连接在晶体管的集电极和DC/AC转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口之间的第二电 阻;和一端连接到DC/AC转换单元第一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接地端的第三 电阻,其中晶体管在开启阶段连接到与第二电阻并联连接的第三电阻。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换器,其进一步包括连接在第二输入端口和 接地端之间的第二电容。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施加初始驱动电压, 在以施加初始驱动电压为开始的初始驱动时间内,晶体管维持在开启状态,初 始驱动时间由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来确定,并且,其中初始驱动频率由第三电 阻和第二电容在初始驱动时间内确定。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初始驱动时间之后的正 常驱动时间内,晶体管开启,正常驱动频率由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 确定。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晶体管是双极结晶体管(BJT)。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转换器进一步包括检测连 接到变压器第二侧的灯管的反馈信号的反馈电路单元,并且向DC/AC转换单 元提供反馈信号。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反馈信号是施加到灯管 的管电流。
11. 一种用于LCD的转换器的驱动方法,其包括 将施加到输入端口的DC电源转换为AC电源; 将AC电源转换为高压AC并输出;控制施加到输入端口的DC电源到AC电源的转换,使得该AC电源在初 始驱动时期具有一初始驱动频率;并控制施加到输入端口的DC电源到AC电源的转换,使得该AC电源在初 始驱动时期之后具有大于初始驱动频率的正常驱动频率。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方法,其中由频率控制器来控制施加到输入端 口的DC电源AC电源的转换以使AC电源在初始驱动时间内具有一初始频率, 并且控制施加到输入端口的DC电源到AC电源的转换,以使AC电源在初始 驱动时间之后具有高于初始驱动频率的驱动频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频率控制器包括一端连接于电源端的第一电阻;形成于第一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端之间的第一电容;具有连接于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的节点的基极和连接于接地端的发射极 的晶体管;连接在晶体管的集电极和DC/AC转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口之间的第二电 阻;和一端连接到DC/AC转换单元第一输入端口,另一端连接到接地端的第三 电阻,其中第三电阻在晶体管开启阶段与第二电阻并联连接。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将施加到输入端口的 DC电源到AC电源的转换,从而在初始驱动阶段,使得AC电源具有一初始 驱动频率的控制包括,在由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确定的初始驱动时间内保持晶 体管在关闭状态,且在初始驱动时间内,利用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确定初始驱 动频率。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施加到输入端口的DC电源转换成AC电源,从而使得AC在初始驱动时间之后的正常驱动时间 内具有一高于初始驱动频率的正常驱动频率的控制中,晶体管在初始驱动时间 之后的正常驱动时间内开启,并且正常驱动频率由并联的第二电阻、第三电阻 和第二电容来确定。
15.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检测来自提 供光源的灯管的反馈信号;并根据反馈信号控制高电压AC的电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转换器及其驱动方法。转换器包括一DC/AC转换单元,用于将来自电源的DC电源转换为AC电源;一变压器,将来自DC/AC转换单元的AC电源转换为高电压AC;和一频率控制器,用于确定DC/AC转换单元的输出频率,从而使DC/AC转换单元,在处于初始驱动液晶面板的初始驱动时期,具有一初始驱动频率,并使得DC/AC转换单元的输出频率在初始驱动时期之后具有比初始驱动频率更大的正常驱动频率。
文档编号G09G3/36GK101183514SQ20071016645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3日
发明者罗南基 申请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