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影像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影像调整方法,且特别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影像的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LCD)装置蓬勃发展,然而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反应速度与一般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tube,CRT)相比之下仍属于较慢。故当在液晶显示装置上快速播放动画时,便容易产生影像残留的现象。为了改善原本缓慢变化的液晶反应,部分厂商便发展出液晶过驱动(overdrive,OD)方法,通过电压调整来加速液晶反应时间,使液晶在一画面时间内达到理想的亮度。理想上,已知方法需建立256*256大小的过驱动査找表(ODtable),预设灰度范围0至255,用以任意灰度在切换灰度时有对应的最佳灰度值,这就是过驱动值(OD值)。而实际上因存储器容量的因素,过驱动查找表只预设少部分的资料,其余资料借由内差法来计算。但是已知计算OD值的方法,常会使液晶出现灰度亮度异常,还会使动态影像画质出现模糊或亮纹拖影的现象。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影像调整方法,其适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上,可以使相邻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overdrivevalue)的变化是呈现渐进地递增或递减,或呈现固定值地递增或递减。因此,可以避免画质出现模糊或亮纹拖影的现象。本发明提出一种影像调整方法,其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此影像调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査找表,其中查找表预设不同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接收一像素的一起始灰度值与此像素的一目的灰度值;决定此像素在査找表内的一过驱动范围,而过驱动范围是由查找表的多数个过驱动值所构成;根据过驱动范围,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像素的过驱动值,使得输出像素时能减少画面模糊或亮纹拖影的现象。其中,斜线灰度内差法是根据这些过驱动值与这些过驱动值有关的一斜线灰度关系式,运用多次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较佳的过驱动值。从另一观点来看,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影像调整方法,其适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影像调整方法包括提供一査找表,其中査找表预设不同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接收一像素的一起始灰度值与此像素的一目的灰度值;决定像素在查找表内的一第一灰度点;根据第一灰度点来决定邻近第一灰度点的一第二灰度点、一第三灰度点与一第四灰度点,第一灰度点、第二灰度点、第三灰度点与第四灰度点形成一平行四边形并且围绕像素的灰度切换点,而平行四边形用以决定起始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与目的灰度值的值域范围;根据平行四边形的范围,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像素的过驱动值,使得输出像素时能减少液晶反应时间。其中,斜线灰度内差法是根据第一灰度点、第二灰度点、第三灰度点、第四灰度点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一斜线灰度关系式,运用多次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像素的过驱动值。上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在一实施例中,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像素的过驱动值的步骤还包括目的灰度值的延伸轴线于平行四边形的其中两平行边相交有一第一斜线灰度点与一第二斜线灰度点;根据第一灰度点、第二灰度点、第三灰度点与第四灰度点,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第一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第二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根据第一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第二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较佳的过驱动值。从另一观点来看,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影像调整方法,其适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影像调整方法包括提供一査找表,其中査找表预设不同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接收一像素的一起始灰度值与此像素的一目的灰度值;根据像素于查找表决定一第一灰度点、一第二灰度点、一第三灰度点与一第四灰度点,其中第一灰度点、第二灰度点、第三灰度点与第四灰度点形成一四边形并且围绕像素的灰度切换点,而四边形用以决定起始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与目的灰度值的9值域范围;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像素的过驱动值,用以输出像素时能减少画面模糊或亮纹拖影的现象。其中,斜线灰度内差法是根据第一灰度点、第二灰度点、第三灰度点、第四灰度点与四边形有关的斜线灰度关系式,运用多次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较佳的过驱动值。上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在一实施例中,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像素的过驱动值的步骤还包括目的灰度值的延伸轴线于四边形的两边相交有一第一相交灰度点与一第二相交灰度点;根据第一灰度点、第二灰度点、第三灰度点与第四灰度点,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第一相交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第二相交灰度点的过驱动值;根据第一相交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第二相交灰度点的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像素的一垂线过驱动值;另外,决定出四边形的其中一斜对角线,目的灰度值的延伸轴线于斜对角线相交有一斜线灰度点;根据斜对角线通过第一灰度点、第二灰度点、第三灰度点或第四灰度点的其中两点关系式,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根据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垂线过驱动值,运用权重与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较佳的过驱动值。从另一观点来看,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影像调整方法,其适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影像调整方法包括提供一查找表,其中査找表预设不同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接收一像素的一起始灰度值与此像素的一目的灰度值;根据像素于査找表决定一第一灰度点;根据第一灰度点而决定邻近第一灰度点的一第二灰度点与一第三灰度点,以决定起始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与目的灰度值的值域范围,第一灰度点与第三灰度点形成一斜线,第二灰度点与第三灰度点形成一垂线;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像素的过驱动值,用以输出像素时能减少画面模糊或亮纹拖影的现象。其中,斜线灰度内差法是根据第一灰度点、第二灰度点、第三灰度点、斜线与垂线,并运用多次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较佳的过驱动值。上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在一实施例中,运用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像素的过驱动值的步骤还包括目的灰度值的延伸轴线于斜线相交有一斜线灰度点,并于垂线相交有一垂线灰度点;根据第一灰度点、第二灰度点与第三灰度点,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垂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根据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垂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较佳的过驱动值。本发明因采用相邻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的变化是呈现渐进地递增或递减。因此,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像素的过驱动值,而渐进变化的过驱动值可以符合灰度切换的最佳值。所以此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画面不会有彩色拖影的现象;可以使动态画质更为流畅、优美;应用此技术的演算电路易于实现,硬件成本增加有限;以及此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尺寸液晶面板。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分析第一种已知内差法的OD值。图2为分析第二种已知方法的OD值。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影像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调整方法。图5(a)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调整方法,并且运用权重与线性内差法。图5(b)与图5(c)为说明图5(a)以权重与线性内差法的一实施例。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调整方法。主要元件符号说明A:第一斜线灰度点Al:第一垂线灰度点B:第二斜线灰度点Bl:第二垂线灰度点B2:垂线灰度点C:欲求得过驱动值的位置(灰度切换点)C':同C点的位置i、Pl、P2、P3、PA、Pn、Pw:起始灰度值j、Cl、C2、Cn:目的灰度值M、Nl:第二灰度点N、01:第三灰度点O、Ql:第四灰度点R、Ml:第一灰度点S301S307、S501S511:影像调整方法的各步骤W、W2:斜线灰度点具体实施例方式本申请的发明人检验数种已知计算液晶过驱动(overdrive,OD)值的方法,经分析后发现已知内差法运作在邻近灰度切换时,所计算出的灰度数值会相差过大或不符合实际液晶反应情况,所以造成画面异常。首先,以下各实施例的描述,在査找表中位置起始灰度值i与目的灰度值j的灰度切换点表示为P(i,j),其中i、j为整数。请参照图1,图1为分析第一种已知内差法的OD值。第一种已知内差法使用的过驱动查找表(ODtable)预设了P(O,0)、P(16,0)、P(O,16)与P(16,16)等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OD值),其余资料借由内差法来计算出对应的OD值。然而此计算出的灰度数值部分并不符合人眼感知,例如对某一像素而言,若灰度切换点为P(ll,11),表示起始灰度值11与目的灰度值11,理想上灰度没有变化属于静态,内差法计算结果应为11灰度,但计算结果却为15灰度,而造成画面中对应此像素的液晶会过亮。因此,邻近灰度在作切换时,画面中的像素使用到不符合实际液晶反应情况的OD值,会造成液晶亮度异常的现象。再来分析第二种己知方法请参照图2,图2为第二种已知方法计算OD值。在某个范围内采用邻近灰度切换,有部分灰度可以不需经内差法运算,而直接输出灰度值来当作OD值。这种已知方法于查找表中预设部分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例如已经预设P(O,0)、P(16,0)、P(O,16)与P(16,16)等过驱动值,并假设当灰度变化在8个灰度以内可以不需经内差法运算。其中,起始灰度值8与目的灰度值12的灰度切换点P(8,12)是不进行内差法运算而直接输出,P(8,12)的OD值为12灰度;起始灰度值7与目的灰度值12的灰度切换点P(7,12)需进行内差法运算,P(7,12)的OD值为20灰度。因此,可以知道此二邻近灰度的OD值并不恰当,不能符合理想液晶反应情况而使得画面出现模糊的拖影或是亮纹拖影等现象。有鉴于邻近灰度作切换时,已知技术会有模糊或亮纹拖影现象,本发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利用邻近灰度作切换时,其OD值为渐进式的变化。以下开始说明本发明的影像调整方法。请参照图3,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影像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影像调整方法的各步骤如下。于步骤S301中,提供一査找表,其中査找表预设数个不同灰度切换点,并且各个灰度切换点对应一过驱动值。于步骤S303,接收一像素的一起始灰度值与一目的灰度值。于步骤S305,决定像素在查找表内的一过驱动范围,过驱动范围是由多数个灰度转换点所构成,而对应此些灰度转换点可以形成一多边形,并且多边形的边线可以围绕此欲运算像素的灰度切换点。接下来于步骤S307,由于上述多边形的灰度切换点可以根据查找表对应出各个预设过驱动值,因此根据此多边形的过驱动范围,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像素的过驱动值,使得输出像素时可以减少画面模糊或亮纹拖影的现象。在本实施步骤中,斜线灰度内差法是根据上述多个过驱动值与这些过驱动值有关的一斜线灰度关系式,运用多次线性内差法来计算此像素的过驱动值。其中,斜线灰度关系式可以与多边形的其中一斜边或是一斜对角线有关,而此像素目的灰度值的延伸轴线于斜边或是斜对角线上有一交点,并以内差法算出此交点的OD值。再依一数学比例或一权重比例,以内差法计算出像素的OD值(过驱动值),因此可以使得输出像素时能减少画面模糊或亮纹拖影的现象。上述的权重比例的设定,没有固定的法则,设定方式可以使用高斯函数分配来设定权重值,或是在的值域范围以乱数分配,或是全部设为1。本项技术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可以依实际应用来加以设计上述数学比例或权重比例的内差法。请参照图4,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调整方法。此影像调整方法同样以图3的步骤为技术基础,并假设目前欲求得像素的OD值为C点位置。此实施例的过驱动査找表(overdrivelookuptable)预设了P(P1,Cl)、P(P2,Cl)、P(P3,Cl)、P(P1,C2)、P(P2,C2)、P(P3,C2)…等等灰度切换点的OD值,详细影像调整方法的计算如下。根据C点于查找表决定一参考点,以第一灰度点R来表示。假设每一灰度间距为16,已知C点为P(Pn,Cn),而未知第一灰度点R的位置为P(Pr,Cr)。其中决定第一灰度点R的方式,现计算P(Pr,Cr)如下式1与式2:(1)Pr=floor(Pn/16)*16;(2)Cr=floor(Cn/16)*16,其中,floor()为一数学函数,以无条件舍去方式来取得整数,数字16为过驱动査找表的灰度间距。本项技术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可以了解式1与式2的灰度间距的数字,可以根据实际查找表的预设灰度间距情形对数字做调整。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然后,根据第一灰度点R,决定邻近第一灰度点R的第二灰度点M、第三灰度点N与第四灰度点O,其中第一灰度点R、第二灰度点M、第三灰度点N与第四灰度点O形成一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用以决定C点的起始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与目的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且平行四边形围绕C点。因此,假若第一灰度点R的位置P(Pr,Cr)=P(P2,Cl),则未知第二灰度点M的位置为P(Pl,Cl)、第三灰度点N的位置为P(P2,C2)与第四灰度点O的位置为P(P3,C2)。其中,求得P1、P2、P3、Cl与C2的方式如下式3至式7:(3)Pl=floor(Pn/16)*16-16;(4)P2=floor(Pn/16)*16;(5)P3=floor(Pn/16)*16+16;(6)C1=floor(Cn/16)*16;(7)C2=floor(Cn/16)*16+16,其中,floor()为一数学函数,以无条件舍去方式来取得整数,数字16为过驱动査找表的灰度间距。然后,以目的灰度值Cn的延伸轴线于平行四边形的其中两平行边相交,并对应有第一斜线灰度点A与第二斜线灰度点B。接着,根据第一灰度点R、第二灰度点M、第三灰度点N与第四灰度点O的位置与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第一斜线灰度点A的过驱动值与第二斜线灰度点B的过驱动值,如下式8至式9:<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formula>最后,根据第一斜线灰度点A与第二斜线灰度点B的位置与其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便可以计算出C点的过驱动值,如下式10:<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formula>因此,由式10得到像素的过驱动值,可以用在输出像素时来减少画面模糊或亮纹拖影的现象。而决定邻近第一灰度点R的第二灰度点M、第三灰度点N与第四灰度点O的设定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设定例子,本项技术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可以依实际应用来决定R、M、N、O等位置,再针对R、M、N、O所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加以计算出C点的过驱动值。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另外,在上述步骤中决定第二灰度点M、第三灰度点N及第四灰度点O,若其中的一点不在过驱动查找表的范围内,例如上述灰度点的起始灰度值小于0或起始灰度值大于255的情况,此不在查找表范围内的灰度点可以运用一数值来作为过驱动值。图5(a)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调整方法,并且运用权重与线性内差法。为方便说明图5(a),请配合图5(b)与图5(c)—起参照,而图5(b)与图5(c)为运用权重与线性内差法的一实施例。请参照图5(a),于步骤S501,接收一像素的一起始灰度值与一目的灰度值。请参照图5(c),假设目前欲计算像素的OD值为C点位置。过驱动査找表预设了P(Pl,Cl)、P(P2,Cl)、P(P1,C2)、P(P2,C2)…等等灰度切换点的OD值。于图5(a)的步骤S503,根据C点于査找表决定第一灰度点M1、第二灰度点N1、第三灰度点01与第四灰度点Ql,若已知C点为P(Pn,Cn),则未知的第一灰度点Ml的位置为P(P1,Cl),未知的第二灰度点Nl的位置为P(Pl,C2),未知的第三灰度点01的位置为P(P2,C2),未知的第四灰度点Ql的位置为P(P2,Cl),此四点可以围绕C点并形成一四边形,此四边形用以决定C点的起始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与C点的目的灰度值的值域范围。其中,求得Pl、P2、P3、Cl与C2的方式如下式11至式14:(11)Pl=floor(Pn/16)*16;(12)P2=floor(Pn/16)*16+16;(13)C1=floor(Cn/16)*16;(14)C2=floor(Cn/16)*16+16,其中,floor()为一数学函数,以无条件舍去方式来取得整数,数字16为过驱动查找表的灰度间距。本项技术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可以了解式11至式14的灰度间距的数字,可以根据实际査找表预设灰度间距情形对数字做调整。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然后,于图5(a)的步骤S505,找出第一灰度点M1、第二灰度点N1、第三灰度点01与第四灰度点Ql等位置的过驱动值(OD值)。以C点像素的目的灰度值Cn的延伸轴线于四边形的其中两边相交有第一垂线灰度点Al与第二垂线灰度点B1。接着,根据第一灰度点M1、第二灰度点N1、第三灰度点Ol与第四灰度点Ql,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第一垂线灰度点Al的过驱动值与第二垂线灰度点B1的过驱动值,如下式15与式16:(15)v41=Ml+C"—C1(M-Ml);(16)51=0+§^(O1-0)。接着,根据第一垂线灰度点Al的过驱动值与第二垂线灰度点B1的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像素的一垂线过驱动值并以C,点表示,而C,点同C点的位置(步骤S507)。C'点的过驱动值如下式17:(17)C'=+—(51-jl)。接着于步骤S509,决定四边形的其中一斜对角线,此对角线通过第一灰度点Ml与第三灰度点01,并以目的灰度值Cn的延伸轴线于斜对角线相交有一斜线灰度点W,斜线灰度点W的位置为P(Pw,Cn),其中因查找表的起使灰度值与目的灰度值的灰度间距皆一样,因此IPw-PlI=ICn-Cll为等比例,所以Pw=PI+|Cn-Cl|。并根据斜对角线通过第一灰度点Ml与第三灰度点01的两点关系,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斜线灰度点W的过驱动值,如下式18:(18)『=Ml+C"_C1(Ol-Ml)。最后于步骤S511,根据斜线灰度点W的过驱动值与C'点的垂线过驱动值,运用权重与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C点像素的过驱动值。权重与线性内差法如下式19或是式20,因此可以计算并得到C点的过驱动值。(19)C=ot*『+p*C',其中,式19中a与e为IPn-PwI的比例系数,可以运用一数学式来求得,或是以一权重查找表方式来求得。此IPn-PwI的变化比如是从O至16,当然不以此0至16为限。而IPn-PwI:a:P的比例可以如下,<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formula>a与e呈现一等差级数;或者<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formula>a与e呈现一等比级数,另外,当阀值(threshold)小于灰度间距时,则求得C点像素的过驱动值可以由下式来决定,<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formula>其中,式20的T为一阀值参数,例如查找表的灰度间距为16,T即为16,阀值参数T的大小并不以此为限。关于式20的运算方式以权重与线性内差法来进行,并请参照图5(b)与图5(c),在此式20中,可以看作成将式19中的ci与P以「卜—l与P"—^l来取代,根据C点于过驱动查找表决定第一灰度点M1、第二灰度点N1、第三灰度点01与第四灰度点Q1,其中以相同于式15至式17的线性内差法计算出C,,并以相同于式18的线性内差法计算出W,再将C,与W的数值与T—^"—P—、!^^作权重运算,即可求出C。rr本项技术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可以了解权重与线性内差法有许多种组合。例如在式19中,a与e的比例形式可以有许多种组合,其目的在使计算C点时,愈接近斜线灰度点W的权重为愈大,因此比例的权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对数字做调整,并可以运用一权重査找表来实施,而权重査找表的值域变化方式可以是呈现渐进地递增或递减。另外,根据C点于过驱动查找表决定第一灰度点Ml、第二灰度点Nl、第三灰度点01与第四灰度点Ql的设定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设定例子,本项技术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可以依实际应用来决定Ml、Nl、01、Ql等位置,再针对M1、Nl、01、Ql所形成的四边形加以计算出C点的过驱动值。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请参照图6,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调整方法。此影像调整方法同样以图3的步骤为技术基础,并假设目前欲计算像素的OD值为C点位置。此实施例的过驱动査找表预设了P(Pl,Cl)、P(P2,Cl)、P(Pl,C2)、P(P2,C2)…等等灰度切换点的0D值,每一灰度间距为16,详细影像调整方法的计算如下。根据C点于查找表决定一参考点,以第一灰度点R2来表示,假设已知C点为P(Pn,Cn),而未知的第一灰度点R2的位置为P(Pl,Cl)。其中决定P(Pl,Cl)的计算如下式21与式22:(21)PI=floor(Pn/16)*16;(22)CI=floor(Cn/16)*16,其中,floor()为一数学函数,以无条件舍去方式来取得整数,数字16为过驱动査找表的灰度间距。本项技术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可以了解式21与式22的灰度间距的数字可以根据实际査找表预设灰度间距情形对数字做调整。然后,根据第一灰度点R2,决定邻近第一灰度点R2的第二灰度点M2及第三灰度点N2。其中第一灰度点R2、第二灰度点M2与第三灰度点N2用以决定起始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与目的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一斜线延伸通过第一灰度点R2与第三灰度点N2,一垂线延伸通过第二灰度点M2与第三灰度点N2,而第二灰度点M2的位置为P(P2,Cl),第三灰度点N2的位置为P(P2,C2)。其中,Pl、P2、Cl与C2的关系如下式23至式26:(23)PI=floor(Pn/16)*16;(24)P2=floor(Pn/16)*16+16;(25)Cl=floor(Cn/16)*16;(26)C2=floor(Cn/16)*16+16,其中,floor()为一数学函数,以无条件舍去方式来取得整数,数字16为过驱动査找表的灰度间距。然后,以C点像素的目的灰度值为Cn的延伸轴线于斜线相交有一斜线灰度点W2,Cn的延伸轴线并于垂线相交有一垂线灰度点B2。接着,根据第一灰度点R2的过驱动值与第三灰度点N2的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斜线灰度点W2的过驱动值,如下式27:(27)『2=/2+C"—C1(7V2-72);C2-Cl、根据第二灰度点M2与第三灰度点N2与其位置的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垂线灰度点B2的过驱动值,如下式28:(28)52=M2+C"—C1(W2-M2)。最后,根据斜线灰度点W2的过驱动值与垂线灰度点B2的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便可以计算出C点的过驱动值,如下式29:(29)C+尸"—尸》2-『2),其中/^=尸1+^^1(尸2-尸1),因此,由式29可以得到像素的过驱动值,用在输出像素时可以减少画面模糊或亮纹拖影的现象。然而,根据C点于査找表决定一参考点而得到第一灰度点R2,再根据第一灰度点R2来决定邻近第一灰度点R2的第二灰度点M2及第三灰度点N2的设定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设定例子,本项技术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可以依实际应用来决定R2、M2、N2等位置,再针对R2、M2、N2等位置加以计算出C点的过驱动值。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综合上述,本发明采用相邻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的变化是呈现渐进地递增或递减。因此,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像素的过驱动值,而渐进变化的过驱动值可以符合灰度切换的最佳值,所以此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画面不会有彩色拖影的现象;2.可以使动态画质更为流畅、优美;3.应用此技术的演算电路易于实现,硬件成本增加有限;4.此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尺寸液晶面板。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影像调整方法,适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影像调整方法包括a.提供一查找表,其中该查找表预设不同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b.接收一像素的一起始灰度值与该像素的一目的灰度值;c.决定该像素在该查找表内的一过驱动范围,该过驱动范围是由该查找表的多数个过驱动值所构成;以及d.根据该过驱动范围,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该像素的过驱动值,其中该斜线灰度内差法是根据该些过驱动值与该些过驱动值有关的一斜线灰度关系式,运用多次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像素的过驱动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该过驱动范围的步骤C还包括Cl.决定该像素在该査找表内的一第一灰度点;以及C2.根据该第一灰度点,决定邻近该第一灰度点的一第二灰度点、一第三灰度点与一第四灰度点,其中该第一灰度点、该第二灰度点、该第三灰度点与该第四灰度点形成一平行四边形并且围绕该像素的灰度切换点,而该平行四边形用以决定该起始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与该目的灰度值的值域范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还包括-dl.该目的灰度值的延伸轴线于该平行四边形的其中两平行边相交有一第一斜线灰度点与一第二斜线灰度点;d2.根据该第一灰度点、该第二灰度点、该第三灰度点与该第四灰度点,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第一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第二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以及d3.该斜线灰度关系式系根据该第一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第二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像素的过驱动值。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2还包括d21.若该第二灰度点、该第三灰度点与该第四灰度点其中之一不在该査找表的范围内,此不在査找表范围的灰度点以一数值来作为过驱动值。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该过驱动范围的步骤C还包括C3.根据该像素于该查找表决定一第五灰度点、一第六灰度点、一第七灰度点与一第八灰度点,其中该第五灰度点、该第六灰度点、该第七灰度点与该第八灰度点形成一四边形并且围绕该像素的灰度切换点,而该四边形用以决定该起始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与该目的灰度值的值域范围。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还包括d4.该目的灰度值的延伸轴线于该四边形的两边相交有一第一相交灰度点与一第二相交灰度点;d5.根据该第五灰度点、该第六灰度点、该第七灰度点与第八灰度点,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第一相交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第二相交灰度点的过驱动值;d6.根据该第一相交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第二相交灰度点的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像素的一垂线过驱动值;d7.决定该四边形的其中一斜对角线,该目的灰度值的延伸轴线于该斜对角线相交有一第一斜线灰度点;d8.根据该斜对角线通过该第五灰度点、该第六灰度点、该第七灰度点或该第八灰度点的其中两点关系式,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第一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以及d9.该斜线灰度关系式是根据该第一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垂线过驱动值,运用权重与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像素的过驱动值。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起始灰度值与该目的灰度值的灰度差距小于一阀值时,步骤d9还根据该阀值进行权重计算,以计算出该像素的过驱动值。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9的权重与线性内差法运用一权重查找表来进行,该权重查找表的值域变化方式是呈现渐进地递增或递减。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该过驱动范围的步骤C还包括C4.根据该像素于该査找表决定一第九灰度点;以及C5.根据该第九灰度点,决定邻近该第九灰度点的一第十灰度点与一第十一灰度点,以决定该起始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与该目的灰度值的值域范围,其中该第九灰度点与该第十一灰度点形成一斜线,该第十灰度点与该第十一灰度点形成一垂线。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还包括dlO.该目的灰度值的延伸轴线于该斜线相交有一第二斜线灰度点,并于该垂线相交有一第三垂线灰度点;(11.根据该第九灰度点、该第十灰度点与该第十一灰度点,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第二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第三垂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以及(12.该斜线灰度关系式系根据该第二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第三垂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像素的过驱动值。11.一种影像调整方法,适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影像调整方法包括a.提供一查找表,其中该査找表预设不同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b.接收一像素的一起始灰度值与该像素的一目的灰度值;c.决定该像素在该査找表内的一第一灰度点;d.根据该第一灰度点,决定邻近该第一灰度点的一第二灰度点、一第三灰度点与一第四灰度点,该第一灰度点、该第二灰度点、该第三灰度点与该第四灰度点形成一平行四边形并且围绕该像素的灰度切换点,而该平行四边形用以决定该起始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与该目的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以及e.根据该平行四边形的范围,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该像素的过驱动值,其中该斜线灰度内差法是根据该第一灰度点、该第二灰度点、该第三灰度点、该第四灰度点与该平行四边形有关的一斜线灰度关系式,运用多次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像素的过驱动值。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还包括el.该目的灰度值的延伸轴线于该平行四边形的其中两平行边相交有一第一斜线灰度点与一第二斜线灰度点;e2.根据该第一灰度点、该第二灰度点、该第三灰度点与该第四灰度点,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第一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第二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以及e3.根据该第一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第二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像素的过驱动值。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2还包括e21.若该第二灰度点、该第三灰度点与该第四灰度点其中之一不在该査找表的范围内,此不在查找表范围的灰度切换点以一数值来作为过驱动值。14.一种影像调整方法,适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影像调整方法包括a.提供一查找表,其中该査找表预设不同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b.接收一像素的一起始灰度值与该像素的一目的灰度值;c.根据该像素于该査找表决定一第一灰度点、一第二灰度点、一第三灰度点与一第四灰度点,其中该第一灰度点、该第二灰度点、该第三灰度点与该第四灰度点形成一四边形并且围绕该像素的灰度切换点,而该四边形用以决定该起始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与该目的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以及d.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该像素的过驱动值,其中该斜线灰度内差法是根据该第一灰度点、该第二灰度点、该第三灰度点、该第四灰度点与该四边形有关的斜线灰度关系式,运用多次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像素的过驱动值。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还包括dl.该目的灰度值的延伸轴线于该四边形的两边相交有一第一相交灰度点与一第二相交灰度点;d2.根据该第一灰度点、该第二灰度点、该第三灰度点与该第四灰度点,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第一相交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第二相交灰度点的过驱动值;d3.根据该第一相交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第二相交灰度点的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像素的一垂线过驱动值;d4.决定该四边形的其中一斜对角线,该目的灰度值的延伸轴线于该斜对角线相交有一斜线灰度点;d5.根据该斜对角线通过该第一灰度点、该第二灰度点、该第三灰度点或该第四灰度点的其中两点关系式,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以及d6.根据该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垂线过驱动值,运用权重与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像素的过驱动值。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起始灰度值与该目的灰度值的灰度差距小于一阀值时,步骤d6还根据该阀值进行权重计算,以计算出该像素的过驱动值。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6的权重与线性内差法运用一权重査找表来进行,该权重査找表的值域变化方式是呈现渐进地递增或递减。18.—种影像调整方法,适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影像调整方法包括a.提供一査找表,其中该查找表预设不同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b.接收一像素的一起始灰度值与该像素的一目的灰度值;C.根据该像素于该查找表决定一第一灰度点;d.根据该第一灰度点,决定邻近该第一灰度点的一第二灰度点与一第三灰度点,以决定该起始灰度值的值域范围与该目的灰度值的值域范围,该第一灰度点与该第三灰度点形成一斜线,该第二灰度点与该第三灰度点形成一垂线;以及e.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该像素的过驱动值,其中该斜线灰度内差法是根据该第一灰度点、该第二灰度点、该第三灰度点、该斜线与该垂线,并运用多次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像素的过驱动值。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影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还包括el.该目的灰度值的延伸轴线于该斜线相交有一斜线灰度点,并于该垂线相交有一垂线灰度点;e2.根据该第一灰度点、该第二灰度点与该第三灰度点,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垂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以及e3.根据该斜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与该垂线灰度点的过驱动值,运用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该像素的过驱动值。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影像调整方法。此影像调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查找表,其中查找表预设不同灰度切换点的过驱动值;接收一像素的一起始灰度值与此像素的一目的灰度值;决定此像素在查找表内的一过驱动范围,而过驱动范围是由查找表的多数个过驱动值所构成;根据过驱动范围,运用一斜线灰度内差法来计算像素的过驱动值,使得输出像素时能减少液晶反应时间,并得到一更新画面。其中,斜线灰度内差法是根据这些过驱动值与这些过驱动值有关的一斜线灰度关系式,运用多次线性内差法来计算出像素的过驱动值。文档编号G09G3/20GK101425267SQ200710166918公开日2009年5月6日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9日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9日发明者林享昙,赵曰理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