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新颖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特别是一种如何进行场景地图制作,并借助于场景地图在城市中不用指南针便可迅速判断周边街道方位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出行者在出行的过程中往往会用电子数字地图,但任何在野外用过地图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即指南针不可或缺。由于标准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因此如果没有指南针,又正好是阴天,或者你不熟悉如何利用太阳和星星来判断方向,那地图等于废纸一张。因此,随着移动电子数字地图的出现,伴随着出现了各种电子指南针软件。但电子指南针有着以下的局限性:1.首先必须有硬件的支持,一般是一块霍尔芯片。如果一个手机或其它移动终端没有自带支持电子指南针的硬件,那电子指南针软件就无法使用;2.其次是电子指南针必须和地图配合使用,即使用者必须转动手中的手机或移动终端,使上面的地图的下方与指南针的指向南方的指针的方向一致,最终地图的方向很可能与用户达的习惯上的阅读方向不一致,因此在使用上很不方便;最后是由于受制于成本等因素,目前手机上的或其它移动终端上电子指南针都存在较大误差而且不稳定,因此必须经常进行校准,且对使用环境和条件有一定要求,否则由于有较大的误差存而无法有效使用,因此在可靠性上有很大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在城市中不用指南针便可迅速判断周边街道方位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将城市中的街道和街道上的场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场景地图,出行者通过将场景地图中的街道和街道上的场景与实际的街道和街道上场景进行比对来进行城市地理地貌的识别。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针对不同用户对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的不同需求,场景地图可分为三大类:1)用于判断街道方位的A类场景地图;2)用于判断当前前进方向是否正确的B类场景地图;3)用于导航过程中对路口进行识别的C类场景地图,而用于判断街道方位的场景地图又分为二种:1)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附近时对周边的街道方位进行判别的场景地图,称为Al类场景地图;2)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的靠近路口附近位置时对周边街道的方位进行判别的场景地图,称为A2类场景地图。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Al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
I)照片1:站在一条街道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右面的照片;2)照片2:站在一条街道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左面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照片I的街道的对面的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右面的照片;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照片I的街道的对面的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左面的照片;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Al类场景地图:I) Al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2) Al类场景地图的右边是上述拍摄照片I时所在的街道右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3)A1类场景地图的左边是上述拍摄照片I时所在的街道左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4)照片I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5)照片2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6)照片3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倒着放;7)照片4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倒着放。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A2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I)照片1:站在一条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面对马路中间的车道,站在靠近右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右手边路口拍摄该路口的照片;2)照片2:站在一条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面对马路中间的车道,站在靠近右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街道拍摄对面街道左侧的照片;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时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并站在靠近左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左面路口拍摄该路口的照片;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时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并站在靠近左手边路口的位置,面对着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拍摄对面街道右侧的照片;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A2类场景地图:1)A2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2)A2类场景地图的右边是拍摄照片I时所在的街道右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3)A2类场景地图的左边是拍摄照片I时所在的街道左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4)照片I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5)照片2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6)照片3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倒着放;7)照片4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倒着放。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B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I)照片1:面向前方路口,站在一条街道右边的人行道上,拍摄前方路口的照片;2)照片2:面向前方路口,站在一条街道左边的人行道上,拍摄前方路口的照片;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照片I的位置,面向马路对面的街道,拍摄从正面到左面的街道照片;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照片2的位置,面向马路对面的街道,拍摄从正面到右面的街道照片;;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B类场景地图:I) B类场景地图的横向的中间是前方路口所在街道; 2) B类场景地图的纵向的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3)拍摄的位置位于B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的下方;4)照片I放在B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5)照片2放在B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6)照片3放在B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正着放;7)照片4放在B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正着放。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A类场景地图的使用方法如下:I)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附近时,站在该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并面对马路对面的街道站定,此时如果Al类的场景地图中的右上方和左上方二张照片与实际马路对面的街道的右侧实景和左侧实景相拟,则此时Al类场景地图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Al类场景地图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如果不相拟,则将Al类场景地图旋转180度再进行上述比对,如果相拟,则此时旋转后的Al类场景地图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Al类场景地图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2)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的靠近路口附近位置时,站在该街道的一边人行道上,并面对马路对面的街道站定,此时如果往右看所看到实景与A2类场景地图中右上方的照片中场景相拟,且往左看所看到的实景与A2类场景地图中左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场景地图中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场景地图中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如果不相拟,则将A2类场景地图旋转180度再进行上述的比对,如果相拟,则旋转后的场景地图中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旋转后的场景地图中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B类场景地图的使用方法如下:面对该街道二端距离自己当前位置较近一端的路口:I)如果此时是站在该街道右边的人行道上,则如果此时看到的路口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右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且向左扭头所看到的对面街道左后侧的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左下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此时面对的前进的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
一致;2)如果此时是站在该街道左边的人行道上,则如果此时看到的路口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左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且向右扭头所看到的对面街道右后侧的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右下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此时面对的前进的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一致;3)如果上述二次比对都不相拟,则表明此时面对的前进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相反。上述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C类场景地图的制作方法如下:C类场景地图由I张照片组成:I)照片1:站在马路右边靠近前方路口处,面向路口拍摄I张路口场景照片;2)C类场景地图的上方靠右侧是路口场景照片;3)C类场景地图的下方是构成前方路口的街道和当前所在街道;4)C类场景地图的左侧是相关的导航指令和导航信息,包括左转、右转、前行、调头等导航指令,当前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的方位等信息。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I)社会效益推动消费升级是我国十二五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旅游出现则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方面之一。本发明通过为出行者使出行者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从而有利于推动旅游出行市场的发展。2)经济效益到2010年底,国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手机保有量已经达到了 6.7亿部,3G用户达到了 I亿户。工信部预测到“十二”五结束时我国将有70%的2G手机用户向3G手机转换。同时,随着各种基于3G的包括各种xPAD平板电脑在内的个人移动信息终端的普及,一个巨大的拥有5亿用户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将迅速崛起。到2010年底,国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年人均旅游出行人次已经达到1.5次,同比增加12%。这相当于全国全年的出行人次达到了 21亿人次!随着3G手机的普及,每个出行者能够通过3G手机上的场景地图使自己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按目前发达工业国家成熟的商业模式,每个人每次出行交付Yl元的使用费来获取场景地图的服务,其潜在的市场高达Y20亿元每年。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Al类场景地图;图2为A2类场景地图;图3为B类场景地图;图4为C类场景地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场景地图的制作方法如下:Al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1.照片1:站在一条街道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右面的照片;2.照片2:站在一条街道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左面的照片;3.照片3:站在一条街道另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右面的照片;4.照片4:站在一条街道另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左面的照片;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Al类场景地图:1.Al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2.Al类场景地图的右边是拍摄照片I时所在的街道右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3.Al类场景地图的左边是拍摄照片I时所在的街道左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4.照片I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5.照片2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6.照片3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倒着放;7.照片4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倒着放。A2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1.照片1:站在一条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面对马路中间的车道,站在靠近右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右手边路口拍摄该路口的照片;2.照片2:站在一条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面对马路中间的车道,站在靠近右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街道拍摄对面街道左侧的照片;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时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并站在靠近左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左面路口拍摄该路口的照片;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时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并站在靠近左手边路口的位置,面对着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拍摄对面街道右侧的照片;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A2类场景地图:1.A2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2.A2类场景地图的右边是拍摄照片I时所在的街道右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3.A2类场景地图的左边是拍摄照片I时所在的街道左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4.照片I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5.照片2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6.照片3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倒着放;7.照片4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倒着放。B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1.照片1:面向前方路口,站在一条街道右边的人行道上,拍摄前方路口的照片;2.照片2:面向前方路口,站在一条街道左边的人行道上,拍摄前方路口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照片I的位置,面向马路对面的街道,拍摄从正面到左面的街道照片;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照片2的位置,面向马路对面的街道,拍摄从正面到右面的街道照片;;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B类场景地图:1.B类场景地图的横向的中间是前方路口所在街道;2.B类场景地图的纵向的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3.拍摄的位置位于B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的下方;4.照片I放在B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5.照片2放在B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6.照片3放在B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正着放;7.照片4放在B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正着放。A类场景地图的使用方法如下:1.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附近时,站在该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并面对马路对面的街道站定,此时如果Al类的场景地图中的右上方和左上方二张照片与实际马路对面的街道的右侧实景和左侧实景相拟,则此时Al类场景地图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Al类场景地图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如果不相拟,则将Al类场景地图旋转180度再进行上述比对,如果相拟,则此时旋转后的Al类场景地图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Al类场景地图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2.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的靠近路口附近位置时,站在该街道的一边人行道上,并面对马路对面的街道站定,此时如果往右看所看到实景与A2类场景地图中右上方的照片中场景相拟,且往左看所看到的实景与A2类场景地图中左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场景地图中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场景地图中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如果不相拟,则将A2类场景地图旋转180度再进行上述的比对,如果相拟,则旋转后的场景地图中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旋转后的场景地图中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B类场景地图的使用方法如下:面对该街道二端距离自己当前位置较近一端的路口:1.如果此时是站在该街道右边的人行道上,则如果此时看到的路口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右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且向左扭头所看到的对面街道左后侧的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左下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此时面对的前进的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
一致;2.如果此时是站在该街道左边的人行道上,则如果此时看到的路口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左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且向右扭头所看到的对面街道右后侧的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右下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此时面对的前进的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
一致;3.如果上述二次比对都不相拟,则表明此时面对的前进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相反。
C类场景地图由I张照片组成:1.照片1:站在马路右边靠近前方路口处,面向路口拍摄I张路口场景照片;2.C类场景地图的上方靠右侧是路口场景照片;3.C类场景地图的下方是构成前方路口的街道和当前所在街道;C类场景地图的左侧是相关的导航信息,包括左转、右转、前行、调头等导航指令,当前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的方位等信息。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城市中的街道和街道上的场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场景地图,出行者通过将场景地图中的街道和街道上的场景与实际的街道和街道上场景进行比对来进行城市地理地貌的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不同用户对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的不同需求,场景地图可分为三大类:1)用于判断街道方位的A类场景地图;2)用于判断当前前进方向是否正确的B类场景地图;3)用于导航过程中对路口进行识别的C类场景地图,而用于判断街道方位的场景地图又分为二种:1)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附近时对周边的街道方位进行判别的场景地图,称为Al类场景地图;2)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的靠近路口附近位置时对周边街道的方位进行判别的场景地图,称为A2类场景地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A1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 1)照片1:站在一条街道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右面的照片; 2)照片2:站在一条街道一边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左面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照片I的街道的对面的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右面的照片; 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照片I的街道的对面的人行道上,且站在此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拍摄马路对面街道从中间到左面的照片; 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Al类场景地图: DAl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 2)A1类场景地图的右边是上述拍摄照片I时所在的街道右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3)A1类场景地图的左边是上述拍摄照片I时所在的街道左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4)照片I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 5)照片2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 6)照片3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倒着放; 7)照片4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倒着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A2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 1)照片1:站在一条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面对马路中间的车道,站在靠近右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右手边路口拍摄该路口的照片; 2)照片2:站在一条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面对马路中间的车道,站在靠近右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街道拍摄对面街道左侧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时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并站在靠近左手边路口的位置,然后面对着左面路口拍摄该路口的照片; 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时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并站在靠近左手边路口的位置,面对着所在街道的马路对面拍摄对面街道右侧的照片; 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A2类场景地图: 1)A2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 2)A2类场景地图的右边是拍摄照片I时所在的街道右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3)A2类场景地图的左边是拍摄照片I时所在的街道左面的相交街道,相交的街道可以是一条十字相交的街道或一条丁字街道; 4)照片I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 5)照片2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 6)照片3放在A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倒着放; 7)照片4放在A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倒着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B类场景地图由四张照片组成,这四张照片分别是: 1)照片1:面向前方路口,站在一条街道右边的人行道上,拍摄前方路口的照片; 2)照片2:面向前方路口,站在一条街道左边的人行道上,拍摄前方路口的照片; 3)照片3:站在上述拍摄 照片I的位置,面向马路对面的街道,拍摄从正面到左面的街道照片; 4)照片4:站在上述拍摄照片2的位置,面向马路对面的街道,拍摄从正面到右面的街道照片;; 四张照片按以下方式布局形成一张B类场景地图: DB类场景地图的横向的中间是前方路口所在街道; 2)B类场景地图的纵向的中间是拍摄时所在的街道; 3)拍摄的位置位于B类场景地图的横向中间的下方; 4)照片I放在B类场景地图右上方,且正着放; 5)照片2放在B类场景地图左上方,且正着放; 6)照片3放在B类场景地图左下方,且正着放; 7)照片4放在B类场景地图右下方,且正着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A类场景地图的使用方法如下: 1)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距离二端路口的中间位置附近时,站在该街道一边的人行道上,并面对马路对面的街道站定,此时如果Al类的场景地图中的右上方和左上方二张照片与实际马路对面的街道的右侧实景和左侧实景相拟,则此时Al类场景地图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Al类场景地图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如果不相拟,则将Al类场景地图旋转180度再进行上述比对,如果相拟,则此时旋转后的Al类场景地图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Al类场景地图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 2)当用户位于一条街道的靠近路口附近位置时,站在该街道的一边人行道上,并面对马路对面的街道站定,此时如果往右看所看到实景与A2类场景地图中右上方的照片中场景相拟,且往左看所看到的实景与A2类场景地图中左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场景地图中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场景地图中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如果不相拟,则将A2类场景地图旋转180度再进行上述的比对,如果相拟,则旋转后的场景地图中右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右手边的街道,同理,旋转后的场景地图中左边的相交街道就是所站位置的左手边的街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B类场景地图的使用方法如下: 面对该街道二端距离自己当前位置较近一端的路口: 1)如果此时是站在该街道右边的人行道上,则如果此时看到的路口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右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且向左扭头所看到的对面街道左后侧的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左下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此时面对的前进的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一致; 2)如果此时是站在该街道左边的人行道上,则如果此时看到的路口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左上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且向右扭头所看到的对面街道右后侧的实景与B类场景地图中右下方的照片中的场景相拟,则此时面对的前进的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一致; 3)如果上述二次比对都不相拟,则表明此时面对的前进方向与场景地图的阅读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C类场景地图的制作方法如下: C类场景地图由I张照片组成: 1)照片1:站在马路右边靠近前方路口处,面向路口拍摄I张路口场景照片; 2)C类场景地图的上方靠右侧是路口场景照片; 3)C类场景地图的下方是构成前方路口的街道和当前所在街道; 4)C类场景地图的左 侧是相关的导航指令和导航信息,包括左转、右转、前行、调头等导航指令,当前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的方位等信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场景地图的城市地理地貌识别方法,将城市中的街道和街道上的场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场景地图,出行者通过将场景地图中的街道和街道上的场景与实际的街道和街道上场景进行比对来进行城市地理地貌的识别。本发明通过为出行者使出行者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从而有利于推动旅游出行市场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G09B29/00GK103137006SQ20111039898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5日
发明者奚伟祖 申请人:奚伟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