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6  28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列反转驱动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驱动使用TFT(Thin Film Transistor 薄膜晶体管)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需要以下各电压即,使设置于每个栅极布线和源极布线的交叉部的像素的TFT栅极导通的栅极导通电压VGHdi TFT的栅极截止的栅极截止电压VGL、施加到TFT的源极的数据电压(源极电压)VD、及施加到公共电极的公共电压VC0M。由于利用直流电压驱动液晶显示面板时使其寿命缩短等理由,因此,一般,使用交流驱动作为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作为交流驱动,具有线反转驱动、列反转驱动、 点反转驱动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所谓列反转驱动,是指以下的一种驱动方法S卩,在像素配置成矩阵状的液晶显示屏中例如从上侧向下侧依次驱动横向的像素群(线行)的情况下,使一帧中的数据电压例如从左侧的源极布线(列)向着右侧的列成为正极性、负极性、正极性、负极性…,使下一帧中,各列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之前一帧的极性相反。下文,将源极电极的电位高于公共电压的状态称为正极性状态,将源极电极的电位低于公共电压的状态称为负极性状态。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方法即,为了降低驱动装置的功耗,在垂直消隐期间中使施加到源极布线的电压反转,或在垂直消隐期间开始时,将源极布线暂时充电至公共电位。通过采用该结构,从而能够降低切换极性时流过源极驱动器的峰值电流(冲击电流)。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方法即,在垂直消隐期间中,实行使相邻的源极布线短路的电荷共享结构,接着,将规定电压的正极性及负极性的数据电压提供给源极布线,并执行电荷共享,从而使源极布线的电位接近公共电压。此外,对于提供给源极布线的规定电压的数据电压,在垂直消隐期间的最开始的水平有效期间中,将其提供给向源极布线输出数据电压的源极驱动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8-89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使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必须利用预先计算等来决定在垂直消隐期间的最开始的水平有效期间中输出的数据电压的电压值。 另外,一般而言,能使用的数据电压的电压值的种类数量是对应于灰度级数的数量,不能设定为任意的所希望的值。而且,为了在垂直消隐期间的最开始的水平有效期间中输出数据电压,必须根据一般的定时控制电路的结构,对向源极驱动器或栅极驱动器提供时钟信号、 锁存信号的定时控制电路的结构进行较大的改变。另外,不能降低在实际进行用于显示的驱动的期间(以下,称为显示期间)中的功耗。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一种利用列反转驱动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中,利用简单的结构来进一步降低功耗。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包括源极驱动器,该源极驱动器利用列反转驱动对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布线进行驱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布线以多根栅极布线与多根源极布线相交叉的方式进行配置,其特征在于,源极驱动器至少相对于各帧的驱动最初的一根线的初始期间(一根线以上的期间)的驱动能力、而降低各帧的初始期间之后的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的驱动能力。源极驱动器采用例如在初始期间之后的期间中降低整个期间的驱动能力的结构。源极驱动器采用以下结构即,例如,在初始期间之后的期间中,使得与定期生成的各期间(例如,各线的期间)的前面的规定期间(前半区间)的驱动能力相比,降低规定区间之后的区间(后半区间)的驱动能力。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在考虑液晶显示面板的特性的基础上力图防止显示质量的降低等并减小消耗电流。另外,也可以采用使前面的规定区间的驱动能力低于初始期间的驱动能力的结构。另外,源极驱动器也可以包含对前面的规定区间的长度进行调整的区间调整单元。源极驱动器采用以下结构即,包含例如输出路径设定部,该输出路径设定部设定为将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信号通过放大器施加到源极布线的状态或不通过放大器施加到源极布线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输出路径设定部在降低驱动能力时,设定为将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信号不通过放大器施加到源极布线的状态,在提高驱动能力时,输出路径设定部设定为将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信号通过放大器施加到源极布线的状态,放大器使可输出电流上升到高于将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信号原样输出到源极布线的情况下的可输出电流。源极驱动器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包括能够使可输出电流变化的放大器,将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信号通过放大器施加到源极布线,放大器在提高驱动能力时,在使可输出电流上升到高于降低驱动能力时的可输出电流的状态下,将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信号施加到源极布线。源极驱动器也可以包含源极布线初始设定部,该源极布线初始设定部在垂直消隐期间中,使相邻的源极布线短路、或使各源极布线与规定电位相连接。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采用更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切换极性时流入源极驱动器的冲击电流,从而降低功耗。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一种利用列反转驱动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中,利用简单的结构来进一步降低功耗。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框图。图2是表示数据电压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动作例的时序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动作例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输出缓冲器的结构例的框图。图6是表示控制信号Cont2的信号状态和放大器的输出状态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及放大器的输出状态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输出缓冲器的输出侧的结构的框图。图8是表示控制信号Contl与各开关的状态的关系的说明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列反转驱动时的消耗电流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动作例的时序图。图11是对实施方式2的动作例进行放大表示的时序图。图12是对实施方式2的其他动作例进行放大表示的时序图。附图标记10 液晶显示面板20源极驱动器21 移位寄存器22第1锁存电路23第2锁存电路24 D-A 转换器25 缓冲器电路30栅极驱动器40控制部(定时控制电路)251、252 输出缓冲器261 放大器262偏置电路263 第 1 开关264 第 2 开关266第1输出开关267第三开关268 第2输出开关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框图。在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对液晶显示面板10形成有矩阵状的多个像素12。为了形成像素,在横向(行方向)设置有多条栅极布线13,在列方向以与栅极布线13相交的方式设置有多条源极布线14。然后,在栅极布线13和源极布线14的交叉部形成有TFT15。TFT15的漏极电极 16与像素电极相连接。在与形成有栅极布线13、源极布线14、及像素15的基板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相对基板(未图示),在形成有像素12的基板与相对基板之间夹有液晶。在相对基板上形成有相对电极(公共电极),将相对电极设定为公共电位VC0M。此外,从电学上来说,由于能将液晶看作具有电容的元件,因此,图1中示出了一端与像素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的电位成为公共电位VCOM的电容器17。栅极驱动器30例如按照线的顺序依次驱动栅极布线13。对于与所选择的栅极布线13即施加了栅极导通电压VGH的栅极布线13相连接的像素中的像素电极,通过源极布线14施加数据电压(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VD。在图1所示的结构例中,驱动源极布线14的源极驱动器20包括移位寄存器21 ; 依次将数据信号DATA进行锁存并输出的第1锁存电路22 ;—次性取入第1锁存电路22的输出的第2锁存电路23;输出对应于第2锁存电路23的输出(数字数据)的值的模拟信号(模拟电压)的D-A转换器24;以及将D-A转换器24的输出进行电流放大的缓冲器电路25。移位寄存器21以相当于控制部(定时控制电路)40输出的表示选择期间开始的信号的水平起始脉冲STH为契机,根据数据移位用的时钟信号CLK生成数据取入用信号并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源极布线14的数量设为m(m为正整数且为3的倍数)。数据信号为RGB并行的情况下,与一个时钟信号CLK相对应的数据为三根RGB。因此,移位寄存器 21的输出信号数量为m/3。移位寄存器21例如根据时钟信号CLK的第1个时钟(1 :1 m/3)来将第1组的输出设为导通状态(表示数据取入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线依次驱动法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0,选择期间相当于驱动一根线的期间。从定时控制电路40向第1锁存电路22依次输出数据信号DATA。另外,从移位寄存器21向第1锁存电路22输入m/3个信号。第1锁存电路22在m个信号中第1组(1 : 1 m/3)的信号成为导通状态时,将第1组的数据(数据信号DATA)进行锁存并输出。第2锁存电路23在例如从定时控制电路40输出的选通信号STB (以下,称为锁存信号STB)的下降沿的时刻,一次性从第1锁存电路22取入被锁存的信号。从定时控制电路40所包含的电源电路(未图示)向D-A转换器24提供例如电压 Vn (η :0 15)。如图2所示,V8 Vl5是比公共电压VCOM要高的电压,VO V7是比公共电压VCOM要低的电压。另外,V8 V15是用于正极性驱动的电压,VO V7是用于负极性驱动的电压。从D-A转换器24输出m个表示对应于从定时控制电路40输出的极性反转信号 POL的电平(高电平或低电平)的值的信号。例如,在极性反转信号POL的电平为高电平的情况下,将m个信号中的第奇数个信号设为与由第2锁存电路23输入的信号的电平和正极性相对应的值的信号,将m个信号中的第偶数个信号设为与由第2锁存电路23输入的信号的电平和负极性相对应的值的信号。另外,在极性反转信号POL的电平为低电平的情况下, 将m个信号中的第奇数个信号设为与由第2锁存电路23输入的信号的电平和负极性相对应的值的信号,将m个信号中的第偶数个信号设为与由第2锁存电路23输入的信号的电平和正极性相对应的值的信号。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源极驱动器20使用电压V8 V15来输入正极性的8个基准电压,并利用驱动器内的梯形电阻来实现64灰度,使用电压VO V7来以负极性的8个基准电压显示64灰度。在实现更多种类的灰度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D-A转换器24中配置有输入部的梯形电阻,来实现多灰度。另外,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电源电路包括定时控制电路40,但是电源电路也可以与定时控制电路40分开设置。D-A转换电路24将与第2锁存电路23输出的m个信号的各信号所示的值相对应的电压的信号(电压信号)输出到缓冲器电路25。缓冲器电路25将从D-A转换器24输出的m个电压信号的各电压信号施加到m根源极布线14。此外,图1所示的源极驱动器20、栅极驱动器30、及定时控制电路40是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的结构要素。图3及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动作例的时序图。定时控制电路40如图3所示,在开始进行用于各帧的图像显示的控制之前,输出控制信号Contl。具体而言,在垂直消隐期间的一个水平期间(两个水平同步信号之间的期间)以上的期间中, 将控制信号Contl设为有效的电平。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有效的电平是高电平。源极驱动器20基于控制信号Contl执行后述的控制。能够将控制信号Contl设为有效的电平的期间的最大值是垂直消隐期间。另外,如图3所示,极性反转信号POL以一帧为单位将电平反转。在极性反转信号 POL为高电平时,对第奇数根的源极布线S(2n-1)进行正极性驱动,对第偶数根的源极布线 S(2n)进行负极性驱动。在极性反转信号POL为低电平时,对第奇数根的源极布线S (2n-l) 进行负极性驱动,对第偶数根的源极布线S(2η)进行正极性驱动。此外,设η是1 (m/2), m是偶数。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定时控制电路40如图4所示,输出控制信号Cont2。具体而言,在从用于在各帧中进行图像显示的控制开始的时刻起的一个水平期间(相当于一个选择期间)以上的水平期间(例如,1 3个水平期间)之间,将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设为规定的电平。在图4中,举例示出了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在两个水平期间之间成为规定的电平。源极驱动器20基于控制信号Cont2执行后述的特定控制。此外,在图4中,将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成为规定电平的期间作为高电平的期间而示出,但是,如下文所述那样,规定的电平实际并不限于高电平。另外,将未成为规定电平的期间作为低电平期间而示出,但是,实际并不限于低电平。图5是表示缓冲器电路25中的一个输出缓冲器251的结构例的框图。缓冲器电路25包括源极布线14的数量即m个的输出缓冲器。缓冲器电路25的各输出缓冲器的结构与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输出缓冲器251包括驱动能力可变的放大器261,对该驱动能力可变的放大器261输入由D-A转换器24输出的信号;第1开关263,该第1开关263 形成以下两种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即,将对放大器261的输入提供给输出端子的状态或不提供给输出端子的状态;第2开关264,该第2开关264形成以下两种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即,将放大器261的输出提供给输出端子的状态或不提供给输出端子的状态;以及偏置电路262,该偏置电路262用于根据控制信号Cont2来改变放大器261的可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流)。此外,输出端子是对于源极布线14的输出端子。另外,第1开关263及第2开关264实现输出路径设定部,该输出路径设定部设定以下两种状态中的某一种状态即,将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的信号通过放大器261施加到源极布线14的状态或不通过放大器261施加到源极布线14的状态。
控制信号Cont2作为一个例子,可为2比特的信号。图6(A)是表示控制信号Cont2 的信号状态和放大器261的输出状态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6(B)是表示放大器261的输出状态的一个具体例子的说明图。控制信号Cont2也可以为1比特,但考虑到由液晶显示面板的大小导致的应用能力、功耗的选择幅度的提高,优选为2比特的信号。如图6所示,在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为(L,L)时,放大器261的驱动能力为 130%,在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为(L,H)时,驱动能力为100%,在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为(H,L)时,驱动能力为80%。另外,在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为(H,H)时,将来自D-A转换器24的电压信号原样输出到输出端子。此外,“H"表示高电平,“L"表示低电平。另外,驱动能力130%及80%表示相对于以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为(L,H)时的驱动能力为基准的最大输出电流。另外,来自D-A转换器24的电压信号的驱动能力比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为(H, L)时的驱动能力(相当于图6(A)所示的输出C)要低。因此,相比将与数据信号相对应的电压的信号原样施加到源极布线14的情况(第1开关263为闭合状态且第2开关264为打开状态)下的可输出电流,将与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为(H,L)时通过放大器261的数据信号相对应的电压信号施加到源极布线14的情况下的可输出电流要大。图7是表示缓冲器电路25的驱动两根相邻源极布线14的输出缓冲器251、252的输出侧的结构的框图。输出缓冲器251驱动第奇数根的源极布线14(例如,第1列的源极布线14),输出缓冲器252驱动第偶数根的源极布线14(例如,第2列的源极布线14)。如图7所示,在输出缓冲器251的输出侧设置有第1输出开关266,该第1输出开关266切换使输出缓冲器251的输出通过的状态和使输出缓冲器251的输出不通过的状态。在输出缓冲器252的输出侧设置有第2输出开关268,该第2输出开关268切换使输出缓冲器252的输出通过的状态和使输出缓冲器252的输出不通过的状态。另外,还设置有第三开关267,该第三开关267切换连接相邻的两根源极布线14的状态和不连接相邻的两根源极布线14的状态。此外,第1输出开关266、第2输出开关268、及第三开关267是使相邻的源极布线 14短路的源极布线初始设定部的一个例子。此外,输出缓冲器252的内部结构与图5所示的输出缓冲器251的内部结构相同。 另外,在缓冲器电路25中,在驱动源极布线S(2n-1)的所有输出缓冲器的输出侧设置有图 7所示的第1输出开关266。另外,在驱动源极布线S(2n-1)的所有输出缓冲器的输出侧设置有图7所示的第2输出开关268。另外,在驱动源极布线S(2n-1)的输出缓冲器和驱动源极布线S(2n)的输出缓冲器之间(η :1 (m/2))设置有图7所示的第三开关267。图8是表示控制信号Contl、各开关(第1输出开关266、第2输出开关268、及第三开关267)的状态的关系的说明图。如图8所示,在控制信号Contl为低电平时,第1输出开关266及第2输出开关268成为导通状态(闭合状态),第三开关267成为断开状态 (打开状态)。在控制信号Contl为高电平时,第1输出开关266及第2输出开关268成为断开状态,第三开关267成为导通状态。接着,参照图4的时序图等说明源极驱动器20的动作。以下,着重说明缓冲器电路25的两个输出缓冲器251、252,但是对于缓冲器电路25的两个输出缓冲器251、252以外的输出缓冲器,也与输出缓冲器251、252进行相同的动作。
定时控制电路40如图4所示,使控制信号Contl在垂直消隐期间的一个水平期间以上的期间为高电平。若参照图7及图8,则在控制信号Contl为高电平时,在缓冲器电路 25中,设置于驱动第奇数根源极布线S(2n-1)的输出缓冲器的输出侧的第1输出开关266 成为打开状态,设置于驱动第偶数根源极布线S(2η)的输出缓冲器的输出侧的第2输出开关268成为打开状态。另外,设置于驱动源极布线S (2η-1)的输出缓冲器和驱动源极布线 S(2η)的输出缓冲器之间的第三开关267成为闭合状态。S卩,第奇数根的源极布线S(2n_l)分别与相邻的第偶数根的源极布线S (2η)相连接。另外,各源极布线14与输出缓冲器251、252断开。其结果是,执行电荷共享,该电荷共享将利用比公共电压VCOM要高的电压驱动的源极布线14的电位、与利用比公共电压VCOM要低的电压驱动的源极布线14的电位之间进行中和。即,各源极布线14的电位接近公共电压VCOM0电荷共享在垂直消隐期间中执行。因而,在一帧的显示期间开始时,由于各源极布线14的电位接近公共电压VC0M,因此,例如与从利用负极性驱动的状态直接转移到利用正极性驱动的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显示期间开始时的冲击电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定时控制电路40如图4所示那样,在各帧中从用于图像显示的控制开始的时刻起的一个水平期间以上的规定期间中,即,在一帧中驱动开始后的规定期间(驱动一根线以上的线的期间)中,将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设为规定的电平。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的电平为(H,L)。若参照图5及图6,则在缓冲器电路25的输出缓冲器251中,偏置电路262根据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施加使放大器261的驱动能力为80%的偏置电压。另外,根据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第1开关263成为打开状态(对放大器261的输入未提供给输出端子的状态),第2开关264成为闭合状态(放大器261的输出提供给输出端子的状态)。因而,在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成为规定电平的规定期间中,对源极布线14以驱动能力80%的状态进行驱动。定时控制电路40在规定期间结束时,将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设为规定电平以外的电平。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的电平以外的电平为(H,H)。若参考图5及图6,则在缓冲器电路25的输出缓冲器251中,第1开关263成为闭合状态(对放大器261的输入提供给输出端子的状态),第2开关264成为打开状态(放大器261的输出未提供给输出端子的状态)。因而,对源极布线14由来自D-A转换器24的电压信号进行驱动。由于来自D-A转换器24的电压信号的驱动能力比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为(H,L) 时的驱动能力要低,因此,在规定期间结束后,对源极布线14由更低的驱动能力进行驱动。 其结果是,源极驱动器20的功耗降低。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使用列反转驱动时的消耗电流的说明图。如图9所示,在使用列反转驱动作为交流驱动时,与使用点反转驱动等其他交流驱动的情况相比,显示期间的功耗较小。即,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显示期间中,即使在驱动能力较低的状态也能驱动源极布线14。此外,在使用对每一像素进行极性反转的点反转驱动时,源极驱动器20的输出电压幅度增大,功耗变大。如图9所示,在列反转驱动时,源极线按照每帧进行极性反转。S卩,在显示期间开始时,需要例如从正极性转移至负极性并流过冲击电流(参照图9的A)。若输出缓冲器251 的驱动能力较低,则难以应对冲击电流,可能会发生源极驱动器20的驱动电压瞬间下降、 显示质量降低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显示期间开始后的规定期间中, 提高源极驱动器20的驱动能力(可输出电流)。然后,能够以较低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14,能够降低功耗。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垂直消隐期间的电荷共享而使显示期间开始前各源极布线14的电位接近公共电压VC0M,因此,能够降低显示期间开始时的冲击电流。因而,能够减小显示期间开始后的规定期间的驱动能力的上升程度。即,尽管在显示期间开始后的规定期间中,提高输出缓冲器251的驱动能力。但是无需使其极高。但是,即使在垂直消隐期间不进行电荷共享,在显示期间开始后的规定期间进行提高源极驱动器20的驱动能力的控制也是有效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期间开始后的规定期间(例如,一个水平期间以上的期间)中,以图6(B)所举例表示的驱动能力80%来驱动源极布线14,但是也可以以图 6(B)所举例表示的100%或130%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1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显示期间开始后的规定期间中以驱动能力80%的状态进行驱动,在经过了规定期间后, 以来自D-A转换器24的电压信号来驱动源极布线14,但是,若规定期间中的驱动能力高于经过了规定期间后的驱动能力,则也可以使用驱动能力80%和来自D-A转换器24的电压信号的驱动能力的组合以外的组合。作为一个例子,也可以在显示期间开始后的规定期间中,以驱动能力130%或 100%的状态(参照图6)进行驱动,在经过了规定期间后,以驱动能力80%进行驱动。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图5所示的第1开关263及第2开关264,将来自D-A转换器24的电压信号始终通过放大器261施加到源极布线14,放大器261在提高驱动能力的期间中,以比该期间之后的期间中的可输出电流要升高的可输出电流的状态来将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信号施加到源极布线1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垂直消隐期间中执行电荷共享,但是,也可以进行将规定的预充电电压(例如,公共电压VC0M)施加到源极布线14的预充电,来代替电荷共享。在进行预充电的情况下,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设置第四开关,来切换源极布线14与预充电电位相连接的状态和不相连接的状态,以代替第三开关267。若控制信号Contl成为高电平, 则在缓冲器电路25中,第1输出开关266成为打开状态(第2输出开关268也相同)(参照图7),第四开关使源极布线14成为与预充电电位相连接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第1输出开关266、第2输出开关268、及第四开关相当于使各源极布线14与规定电位相连接的源极布线初始设定部。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源极驱动器20至少相对于在各帧的驱动最初的一根线的期间、即在驱动一根线的期间以上的期间中的驱动能力、而降低在其之后的期间的驱动能力,换言之,由于至少使各帧的驱动最初的一根线的期间的驱动能力高于在其之后的期间的驱动能力,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防止显示质量的恶化并进一步降低功
^^ ο实施方式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在显示期间开始后的规定期间(具体而言,驱动一根线的期间以上的期间即初始期间)中,进行控制,使得以例如图6(B)所示的驱动能力 80% (相当于较高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14,在经过规定期间后,进行控制,使得以来自D-A转换器24的电压信号(相当于较低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14,但是,也可以在规定期间(初始期间)中以较高的驱动能力来进行控制,在经过规定期间后的期间中, 进行不同于实施方式1的经过规定期间后的情况的控制。在实施方式2中,在规定期间之后的期间中,在定期生成的各期间的前半区间中以较高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14,但是在后半区间中,以低于前半区间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14。此外,为了方便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将定期生成的各期间设为驱动各线的期间 (各线的期间)。参照图10及图11的时序图说明实施方式2的源极驱动器20的动作。图11的时序图是对图10所记载的各帧的第1根线 第3根线的期间进行放大的时序图。此外,在图 10中,仅在第1根线的期间中控制信号Cont2成为规定的电平,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控制信号Cont2,以实现以下控制即,在第1根线的期间之后的期间中,在前半区间中以较高的驱动能力对源极布线14进行驱动,在后半区间中以较低的驱动能力对源极布线 14进行驱动,因此,实际上,如图11所示的那样,在第2根线的期间之后的期间中也成为规定的电平。此外,在图10及图11中,示出了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成为规定电平的期间为高电平的期间,但是,如下文所述那样,规定的电平实际并不限于是高电平。另外,将未成为规定电平的期间示出作为低电平期间,但是,实际并不限于是低电平。另外,图11所记载的 “改变”意味着能任意设定前半区间的长度。源极驱动器20及栅极驱动器3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各自的结构相同。放大器261及其输出侧的结构与图5及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各自的结构相同。定时控制电路40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定时控制电路40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下说明的那样第2根线之后的期间中的控制信号的输出方法有部分不同,除此之外则相同。另外,使用图6所示的例子作为控制信号Cont2的信号状态和放大器261的输出状态之间的关系、及放大器261的输出状态。以下,着重说明缓冲器电路25的两个输出缓冲器251、252(参照图5及图7),但是对于缓冲器电路25的两个输出缓冲器251、252以外的输出缓冲器,也与输出缓冲器251、 252进行相同的动作。定时控制电路40如图10所示,使控制信号Contl在垂直消隐期间的一个水平期间以上的期间为高电平。根据控制信号Contl的状态,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通过设定输出缓冲器251、252的连接状态来执行电荷共享。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定时控制电路40也如图10所示那样,在各帧中从用于图像显示的控制开始的时刻起的一个水平期间以上的规定期间中,即,在一帧中驱动开始后的规定期间(第1根线的期间)中,将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设为规定的电平。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的电平为(H,L)。因而,与实施方式1的方式相同,在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成为规定电平的规定期间中,对源极布线14以驱动能力80%的状态进行驱动。
在实施方式1中,定时控制电路40在规定期间结束时,将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设为规定电平以外的电平。具体而言,将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设为(H,H)。因而,对源极布线14由来自D-A转换器24的电压信号进行驱动(参照图6)。S卩,在实施方式1中,定时控制电路40进行控制,使得在第2根线之后的期间中, 能在整个期间中以较低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14。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第2根线之后的各期间中,在前半区间中以较高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14,但是在后半区间中,以低于前半区间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14,而使控制信号Cont2的输出方式不同于实施方式1的情况。S卩,如图11所示,在第2根线之后,从开始驱动各根线以后,在规定期间(前半区间)中,定时控制电路40将控制信号Cont2的电平设为规定的电平。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的电平为(H,L)(参照图6㈧、(B))。另外,若前半区间结束,则将控制信号Cont2的电
平设为(H,H)。因而,在后半区间中,以较低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14(参照图6(A)、 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在考虑液晶显示面板10的特性的基础上降低功耗。即,在因液晶显示面板10的尺寸或像素数较大等而应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若产生电流量不足而显示质量降低等现象,则通过应用本实施方式,从而与实施方式1 的情况相比,能够延长以较高的驱动能力进行驱动的期间,力图防止显示质量的降低,并使得不在整个一帧的期间中以较高的驱动能力进行驱动,以能够抑制消耗电流的增加。此外,在第2根线以后的期间中定时控制电路40将控制信号Cont2的输出电平设为规定的电平,之后,改变解除输出规定的电平的时期(相当于前半区间的结束时刻),从而能够改变提高驱动能力的期间(即,前半区间)的长度。因而,能够根据液晶显示面板10 的尺寸、像素数的不同等,来调整前半区间的长度。即,能够实现精细的控制,来力图防止显示质量的降低等并减小消耗电流。例如,在为了减小消耗电流而将提高驱动能力的期间过于缩短的情况下,若显示质量低于所希望的质量,则延长前半区间。作为实现对调整前半区间的长度进行控制的结构,作为一个例子,可采用在定时控制电路40设置控制输入端子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定时控制电路40将控制信号Cont2 的输出电平设为规定电平之后,对时钟信号的脉冲数进行计数,在计数值成为根据对控制输入端子输入的信号的种类(具体而言,信号电平的种类)而事先决定的值时,解除输出规定的电平。此外,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利用定时控制电路40实现调整前半区间的长度的区间调整单元。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控制信号Cont2来实现以下控制S卩,在前半区间中以较高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14,在后半区间中以较低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 14,但是实现方法并不限于使用控制信号Cont2的方法。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定时控制电路40在第2根线之后的期间中,利用不同于控制信号Cont2的其他控制信号Cont3来指定前半区间或后半区间。在使用控制信号Cont3的情况下,定时控制电路40在规定的期间(前半区间)中, 将控制信号Cont3的电平设为规定的电平。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的电平为(H,L)(参照图 6㈧、⑶)。另外,若前半区间结束,则将控制信号Cont3的电平设为(HjH)0因而,在后半区间中,以较低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14(参照图6(A)、(B))。
另外,也可以在第2根线以后的期间中,不使用控制信号Cont2或控制信号Cont3, 而缓冲器电路25输入例如数据移位用的时钟信号CLK,对时钟信号CLK的上升沿或下降沿的次数进行计数,从而能独立地决定前半期间的结束时刻。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利用缓冲器电路25实现调整前半区间的长度的区间调整单元。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半区间中,以图6(B)所举例表示的驱动能力80%来驱动源极布线14,但是也可以以图6(B)所举例表示的100%或130%的驱动能力来驱动源极布线1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半区间以驱动能力80%的状态进行驱动,在后半区间,以来自D-A转换器24的电压信号来驱动源极布线14,但是,也可以将后半区间的驱动能力高于显示期间开始后的规定期间(例如,第1根线期间)及前半区间的驱动能力作为条件,来使用驱动能力80%和来自D-A转换器24的电压信号的驱动能力的组合以外的组合。作为一个例子,也可以在前半区间中,以驱动能力130%或100%的状态(参照图 6)进行驱动,在后半区间中,以驱动能力80%进行驱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显示期间开始后的规定期间(初始期间)的驱动能力和规定期间之后的期间中的前半区间的驱动能力相同,但是,也可以使前半区间的驱动能力低于初始期间的驱动能力。此外,在采用利用不同于控制信号Cont2的其他控制信号Cont3 来指定前半区间或后半区间的结构的情况下,更易进行使前半区间的驱动能力不同于初始期间的驱动能力的控制。另外,在上述说明中,液晶显示面板10也可以是黑白面板或彩色面板的任一种面板。工业中的应用本发明能应用于安装于便携式设备、车载设备、视频显示设备等的液晶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包括源极驱动器,该源极驱动器利用列反转驱动对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布线进行驱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源极布线以多根栅极布线与多根源极布线相交叉的方式进行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驱动器至少相对于各帧的驱动最初的一根线的初始期间的驱动能力、而降低各帧的所述初始期间之后的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期间的驱动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源极驱动器在初始期间之后的期间中降低整个期间的驱动能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源极驱动器在初始期间之后的期间中,使得与定期生成的各期间的前面的规定区间的驱动能力相比,降低规定区间之后的区间的驱动能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前面的规定区间的驱动能力低于初始期间的驱动能力。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源极驱动器包含对前面的规定区间的长度进行调整的区间调整单元。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源极驱动器包含输出路径设定部,该输出路径设定部设定为将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信号通过放大器施加到源极布线的状态或不通过所述放大器施加到所述源极布线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所述输出路径设定部在降低驱动能力时,设定为将对应于所述数据信号的电压信号不通过所述放大器施加到所述源极布线的状态,在提高驱动能力时,所述输出路径设定部设定为将对应于所述数据信号的电压信号通过所述放大器施加到所述源极布线的状态,所述放大器使可输出电流上升到高于将对应于所述数据信号的电压信号原样输出到所述源极布线的情况下的可输出电流。
7.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源极驱动器采用以下结构即,包括能够使可输出电流变化的放大器,将对应于数据信号的电压信号通过所述放大器施加到源极布线,所述放大器在提高驱动能力时,在使可输出电流上升到高于降低驱动能力时的可输出电流的状态下,将对应于所述数据信号的电压信号施加到所述源极布线。
8.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源极驱动器包含源极布线初始设定部,该源极布线初始设定部在垂直消隐期间中,使相邻的源极布线短路、或使各源极布线与规定电位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源极驱动器包含源极布线初始设定部,该源极布线初始设定部在垂直消隐期间中,使相邻的源极布线短路、或使各源极布线与规定电位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源极驱动器包含源极布线初始设定部,该源极布线初始设定部在垂直消隐期间中,使相邻的源极布线短路、或使各源极布线与规定电位相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利用列反转驱动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中,进一步降低功耗。在向源极布线施加电压的输出缓冲器(251)中,在一帧中驱动开始后的规定期间中,偏置电路(262)施加降低放大器(261)的驱动能力的偏置电压,第一开关(263)成为打开状态,第二开关(264)成为闭合状态。若规定期间结束,则第一开关(263)成为闭合状态,第二开关(264)成为打开状态,对源极布线由来自D-A转换器的电压信号进行驱动。
文档编号G09G3/36GK102479497SQ20111040472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9日
发明者权藤贤二 申请人:奥博特瑞克斯株式会社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