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xiaoxiao2020-6-26  34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利用创新性的设计使厚度最小并且增强美感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正在与阴极射线管(CRT)的缺陷相对应地开发能够降低重量和减少体积的平板显示装置。液晶显示(LCD)装置、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场发射显示(FED)装置和发光显示装置作为平板显示装置正得到积极的研究。然而,在这些平板显示装置当中,LCD装置容易制造,驱动器可驱动性良好,实现了高质量图像,因而吸引了很多关注。针对消费者感兴趣的技术和设计,近来,对平板显示装置的研究和开发的需求正不断增加。因此,正在不断地致力于使显示装置的厚度最小(纤薄化),并且越来越多地进行对具有增强的美感的设计的研究,该设计通过美感吸引消费者而促使消费者购买。 然而,在当前进行的用于增强显示装置的美感或纤薄的设计开发中,原封不动地应用构成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元件,但改变这些元件自身的结构。由于这些原因,在使显示装置纤薄和开发这些显示装置的新设计时存在限制。例如,在现有技术的IXD装置中,必须使用下壳体和前壳体来容纳液晶显示板和背光单元,并且,另外使用独立的前机盖和后机盖来将LCD装置应用于笔记本计算机、监视器、移动装置、电视等。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必须使用前机盖和后机盖以及下壳体和前壳体,因此,在减小IXD装置的厚度和改变其设计时存在限制。具体地说,前机盖和后机盖必须覆盖液晶显示板的顶边缘。因此,显示装置的厚度不可避免地变厚,并且,显示装置的边界宽度变大。此外,由于边界部分的台阶高度,难以实现各种创新性的设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基本上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不使用生产显示装置所需要的一些壳和机盖进而能够利用创新性的设计使厚度最小并增强美感。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去除了前壳体和前机盖,因而能够防止外部物质穿透显示板与支撑部件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具有美感的设计效果由于该间隙而退化。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便于组装因而能够提高生产力。本发明的附加的特征和优点部分地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说明书中清楚,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得知。将通过书面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目的的这些和其它优点,如本文具体实施和广义描述的,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导向架,其支撑所述显示板的底边缘部;附接部件,其联接所述显示板与所述导向架;机盖,其容纳所述导向架,并且包围所述显示板的侧面;以及软部件,其形成在所述机盖处,并紧密接触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所述机盖可包括机板和机侧壁,所述机侧壁产生用于容纳所述导向架的容纳空间,并且所述软部件与所述机侧壁集成并且紧密接触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所述导向架可包括板支撑部,其中形成所述附接部件;导向侧壁,其从所述板支撑部弯曲以面对所述机侧壁;突起部,其沿从所述导向侧壁到所述机侧壁的方向突起;以及槽部,其从所述导向侧壁凹陷地形成,以与所述突起部相邻。所述机盖还包括联接突起,其形成在所述机侧壁处并插入到所述槽部中。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以及支 撑部件,其包围除所述显示板的顶部的部分,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紧密包围所述显示板的侧面的机盖。所述机盖可以包括机板,其包围所述显示板的底部;机侧壁,其从所述机板垂直地弯曲,以包围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以及软部件,其与所述机侧壁集成,并且通过所述机侧壁的弹力紧密接触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所述支撑部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容纳空间中的导向架,其由所述机板和所述机侧壁产生,联接到所述显示板的底边缘并联接到所述机侧壁,所述导向架包括板支撑部,其联接到所述显示板;导向侧壁,其从所述板支撑部弯曲,以面对所述机侧壁;以及第一联接部,其形成在所述导向侧壁处并联接到所述机侧壁。所述机盖还可以包括第二联接部,其形成在所述机侧壁处并通过所述机侧壁的弹力联接到所述第一联接部。在组装所述导向架和所述机盖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联接部与所述第二联接部的接触来使所述机侧壁弹性化,以使得所述软部件紧密接触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并且所述第二联接部可以通过所述机侧壁的弹性联接到所述第一联接部。所述第一联接部可以包括突起部,其沿从所述导向侧壁到所述机侧壁的方向突起;以及槽部,其从所述导向侧壁凹陷地形成,以与所述突起部相邻,所述第二联接部被插入到所述槽部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背光单元,其被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将光照射在所述显示板上。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撑壳,其被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容纳所述背光单元并支撑所述导向架。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导光板,其通过双注射工艺或插入注射工艺与所述机板集成;光源,其被设置为面对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并将光照射在所述导光板上;以及多个光学片,其被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并且增强从所述导光板输出的光的照明特性,以将所述光照射在所述显示板上。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显示板的顶部设置在台架(stage)上;利用附接部件将导向架联接到所述显示板的底边缘部;以及将机盖联接到所述导向架,包围所述显示板的侧面并将所述导向架设置在容纳空间中,所述机盖包括所述容纳空间和软部件,其中,所述软部件与所述机盖集成并紧密接触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显示板的顶部设置在台架上;利用其中形成的附接部件将导向架联接到所述显示板的底边缘部 ;以及包围除所述显示板的所述顶部以外的部分和所述导向架的侧面,并且机盖联接到所述导向架,其中,在组装所述导向架和所述机盖时,通过所述机盖与所述导向架的接触来使所述机盖弹性化,以联接到所述导向架。所述机盖可以包括机板,其包围所述显示板的底部;机侧壁,其从所述机板垂直地弯曲,以包围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以及软部件,其与所述机侧壁集成,所述软部件通过所述机侧壁的弹力紧密附接到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所述机盖可以包括联接到所述导向架的联接突起,并且在组装所述导向架和所述机盖时,所述联接突起可以附接到所述导向架以使所述机侧壁弹性化,并通过所述机侧壁的弹性联接到所述导向架。所述机侧壁可以通过突起部和所述联接突起的接触来弹性化,以使得所述软部件紧密接触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所述突起部形成在所述导向架处,并且所述联接突起可以通过所述机侧壁的弹性插入到槽部中,以与所述突起部相邻,所述联接突起形成在所述导向架处。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将导向架联接到所述显示板以后,将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导向架上,面对所述显示板的底部,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将光照射在所述显示板上。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所述背光单元,以及在将所述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导向架上以后,设置支撑所述导向架的支撑壳。要理解的是,以上总体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和说明性的,其意旨在于为所要求权利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说明。


在此包括附图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图I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图2是例示沿图I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的截面图;图3是例示图2的放大部B的放大图;图4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变型实施方式的图;图5和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板与软部件的交叠的图;图7是例示沿图I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的截面图,并且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图8是用于描述与图7的软部件和导光板集成的机盖的图;图9A至图9G是用于顺序地描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图;以及图IOA至图IOE是用于顺序地描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了这些实施方式的示例。尽可能地在所有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图I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图2是例示沿图I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的截面图。图3是例示图2的放大部B的放大图。参照图I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板100和支撑部件200,该支撑部件200包括紧密包围显示板100的侧面并且包围除显示板100的顶部以外的部分的机盖230。显示板100可以是液晶显示板或有机发光显示板,其包括彼此面对联接的下基板110和上基板120。当根据一实施方式的显示板100是包括液晶层(未示出)的液晶显示板时,显示板100包括其间具有液晶层并且彼此面对联接的下基板110和上基板120、附接到下基板110的下偏振膜130、和附接到上基板120的整个表面的上偏振膜140。这里,将根据液晶层的驱动模式(例如,扭曲向列(TN)模式、垂直对准(VA)模式、板内切换(IPS)模式或边缘场切换(FFS)模式)来不同地形成下基板110和上基板120的具体结构。当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板100是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未示出)的有机发光显示板时,显示板100包括彼此面对联接的下基板110和上基板120,并且根据情况,显示板100还可以包括附接到上基板120的整个表面的上偏振膜140。这里,有机发光元件可附接到下基板110或上基板120。显示板100还包括附接到下基板110的多个电路膜(circuit film)(未示出)以及附接到这些电路膜的印刷电路板(PCB,未示出)。这里,电路膜可通过带自动粘合(TAB)工艺附接到下基板110和PCB,并且可以是带载封装(TCP)或柔性板上芯片/膜上芯片(COG)。PCB弹性地连接到电路膜,并提供各种信号,以在显示板100上显示图像。用于控制显示板100的驱动的定时控制器(未示出)、各种电源电路(未示出)、存储器元件(未示出)等被安装在PCB上。当显示板100是液晶显示板时,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还包括背光单元150和支撑壳160,该背光单元150被设置在显示板100的底部并将光照射在显示板100上,该支撑壳160被设置在机盖230中,并支撑背光单兀150。背光单兀150包括导光板152、反射片154和多个光学片156。导光板152形成为平坦型(或楔型),并且将穿过光入射面从光源(未示出)输入的光导向显示板100。这里,该光源可包括荧光灯或发光二级管(LED)。反射片154被设置在导光板152的底部,并将从导光板152输入的光反射到显不板 100。光学片156被设置在导光板152上,并增强从导光板152传播到显不板100的光、的照明特性。为此,光学片156可包括至少一个漫射片和至少一个棱镜片,或者包括同时执行漫射功能和光收集功能的至少一个复合片。支撑壳160被设置在机盖230中并支撑背光单元150。为此,支撑壳160包括支撑背光单元150的支撑板和从该支撑板的边缘垂直地弯曲的支撑侧壁。这里,支撑壳160可通过多个螺丝(未示出)联接到机盖230。支撑壳160可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使从背光单元150生成的热散发到机盖230。如图4所例示,可根据设计和/或为使显示装置10纤薄而去除支撑壳160。这时,背光单元150被直接设置在机盖230中。支撑部件200被设置为包围除显示板100的顶部以外的部分,以形成显示板100的侧架。为此,支撑部件200包括导向架210、附接部件220和机盖230。导向架210被形成为四方架形状(tetragonal frame shape),具有■!形横截面,并被设置在机盖230中。导向架210联接到机盖230并支撑显示板100的后边缘部。为此,导向架210包括板支撑部212 ;从板支撑部212垂直地弯曲与机盖230相联接的导向侧壁214 ;以及形成在导向侧壁214处与机盖230联接的第一联接部216。 板支撑部212被形成为板状,面对显示板100的底边缘部。附接部件220可以形成在板支撑部212处,该附接部件220具有特定深度以便于该附接部件220的形成。当显示装置10包括支撑壳160时,通过上述支撑壳160的支撑侧壁来支撑板支撑部212。导向侧壁214从板支撑部212垂直地弯曲,以面对机盖230。在这种情况下,当显示装置10包括上述支撑壳160时,导向侧壁214被设置在支撑壳160的支撑侧壁与机盖230之间。第一联接部216包括从导向侧壁214突起的突起部216a和从导向侧壁214凹陷地形成并接触突起部216a的槽部216b。突起部216a从导向侧壁214的外壁突起特定深度,包括倾斜面、弯曲面和矩形面中的至少一个。槽部216b被形成为相对于导向侧壁214具有特定深度,以接触突起部216a。例如,槽部216b可以凹陷地形成,具有四方形横截面。在这种情况下,突起部216a与槽部216b之间的边界部可以是矩形表面。附接部件220形成在导向架210的板支撑部212上,并联接显示板100与导向架210。在这种情况下,附接部件220的底部联接到形成在板支撑部212处的附接部件形成部分,而附接部件220的顶部联接到显示板100的后边缘。这里,附接部件220的顶部联接到显示板100的下基板110,或者联接到显示板110的下偏振膜130。附接部件220可以是双面胶带或粘合剂(例如,胶水、速凝胶、热固性粘合剂或光固胶)。机盖230被形成为U形,以具有容纳空间,并且包围显示板100的侧面,并包围除显示板100的顶部以外的部分,从而作为显示装置10的产品盖。为此,机盖230包括机板232、机侧壁234、第二联接部236和软部件238。机板232充当生产为平坦型的显示装置10的底部产品盖。机侧壁234从机板232的边缘部垂直地弯曲,以形成容纳空间。机侧壁234被形成为包围导向架210的侧面并充当所生产的显示装置的侧面产品盖。机侧壁234从机板232垂直地弯曲以便在机侧壁234与显示板100的顶部之间不出现高度差,并因而具有特定的弹力。因此,机侧壁234利用基于高度的特定弹力来包围显示板100的侧面,因而形成显示板100的侧框部。第二联接部236形成在机侧壁234处,并通过机侧壁234的弹力联接到导向架210的第一联接部216。也就是说,第二联接部236可以是与第一联接部216相对应地从机侧壁234的内壁突起特定高度的联接突起。例如,联接突起可突起为半球形,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为了联接导向架210与机盖230,联接突起可具有该联接突起可容易地插入到第一联接部216的槽部216b中但不容易与槽部216b分离的结构。在组装导向架210和机盖230时,第二联接部236接触导向架210的导向侧壁214或第一联接部216的突起部216a以使机侧壁234有弹性。并且,第二联接部236被插入到第一联接部216的槽部216b中,并通过机侧壁234的弹性联接到第一联接部216的槽部216b。软部件238沿机侧壁234的面对显示板100的侧面的内能部形成。软部件238由 诸如橡胶、聚氨酯、合成橡胶或硅的材料形成,并与机侧壁234集成。为此,软部件238在双注射工艺或插入注射工艺中与机盖230 —起同时形成。软部件238被机侧壁234的弹力压向显示板110的侧面,因而紧密地包围显示板100的侧面。也就是说,在组装导向架210和机盖230时,机侧壁234通过突起部216a和第二联接部236的接触(沿背离导向侧壁214的方向)向外弯曲第一联接部216的突起部216a的高度(或厚度)和第二联接部236的高度(或厚度)。并且,当第二联接部236因机侧壁234的弹力被插入到第一联接部216的槽部216b中时,随着软部件238因机侧壁234的自弹力(沿接近导向侧壁214的方向)向内弯曲,软部件238接触显示板100的侧面,并且与机侧壁234的弹力正比例地压向显示板100的侧面。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为了利用软部件230紧密包围显示板100的侧面,软部件230被形成为与显示板100交叠。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显示板10的长度LI被形成为比机侧壁234之间的距离L2 (与显示板100的长度LI相对应)长特定宽度(W = L1-L2),因而,显示板100与软部件238彼此交叠特定宽度W。在这种情况下,软部件238之间的距离L3与机侧壁234之间的距离L2相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例示,显示板100的长度L4被形成为与机侧壁234之间的距离L5 (与显示板100的长度L4相对应)相等,但是软部件238之间的距离L6被形成为比显示板100的长度L4短特定宽度(W = L4-L6)。因此,显示板100与软部件238彼此交叠特定宽度W。换言之,软部件238的面对显示板100的侧面的侧面以特定宽度W向内突起。在这种情况下,显示板100的长度L4与机侧壁234之间的距离L5相同。如上所述,当软部件238与显示板100交叠时,不能组装显示板100和机盖230。然而,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在组装导向架210和机盖232时,如上所述,显示板100和机盖230因第一联接部216和第二联接部236的接触导致的以特定宽度W或更宽的宽度弯曲并接着返回原始位置的机侧壁234的弹性容易地组装,并且软部件238可以紧密包围显示板100的侧面。换言之,在组装导向架210和机盖230时,机侧壁234通过突起部216a与第二联接部236的接触而有弹性,从而使得软部件238能够与显示板100的侧面紧密接触,并使得第二联接部236能够插入到槽部216b中。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板10中,机盖230包围除显示板100的顶部以外的部分,因而,不应用普通显示器产品的前壳体和前机盖。因此,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可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并可以增强美感。并且,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通过将软部件238 (其与机盖230的机侧壁234集成)紧密地附接到显示板100的侧面,从普通显示器产品中去除了前壳体和前机盖,因而,防止外部物质穿过形成在显示板100的侧面处的间隙,从而防止具有美感的设计效果由于该间隙而退化。图7是例示沿图I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的截面图,并且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图。参照图7,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包括显示板100和支撑部件200,该支撑部件200包括紧密包围显示板100的侧面并且包围除显示板100的顶部以外的部分的机盖330、与机盖330集成的导光板333、将光照射在导光板333上的光源(未示出)、以及设置在导光板333上并增强从导光板333输出的光的照明特性以将该光照射在显示板100上的多个光学片350。除了显示装置20包括与导光板333集成的机盖330、设置在与机盖330集成的导光板333的至少一个侧面处的光源、以及设置在导光板333上的光学片350以 夕卜,具有这种构造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相同的构造。因此,在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的描述中,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应用于与显示装置1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机盖330包括机板232、机侧壁234、第二联接部236、软部件238和导光板333。除了在双注射工艺或插入注射工艺中,在软部件238与机侧壁234集成的同时导光板333与机板232的底部集成以面对显示板100以外,具有这种构造的机盖3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 导光板333以特定间距333a与机侧壁234的内表面分离,并以四方形形状突起以相对于机板232具有特定高度。面对光源(未不出)的光入射部被设置在导光板333的至少一个侧面处。因此,导光板333将从光入射部输入的光导向上部。为此,可以在导光板333的上表面形成将从光入射部输入的光导向到该上部的光学图案(未不出)。这里,光学图案可以是凹雕图案或浮雕图案。包括导光板333的机盖330的机板232和机侧壁234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等)或白色塑料材料形成。然而,导光板130可由与机板232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是由包含通过紫外线(UV)固化的光固化材料、通过热固化的热固化材料以及甚至在没有独立固化工艺的情况下通过加热热凝固剂来自然固化的热凝固剂的材料形成的树脂。由于机盖330被形成为包括通过注射工艺形成的导光板333,所以包含在现有技术背光单元中的反射片不应用于本实施方式,但是不使用该反射片会导致传播到导光板333的后表面的光丢失。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等)或白色塑料材料形成机盖330的机板232和机侧壁234,传播到导光板333的后表面的光被反射到液晶显示板100,因而,可以使由于反射片的去除导致的光的丢失最小。如图8所示,软部件238被形成为与显示板100交叠特定宽度W,以紧密包围显示板100的侧面。为此,显示板100的长度L4被形成为与机侧壁234之间的距离L5 (与显示板100的长度L4相对应)相等,但是软部件238之间的距离L6被形成为比显示板100的长度L4短特定宽度(W = L4-L6)。因此,显示板100与软部件238彼此交叠特定宽度W。换言之,软部件238的面对显示板100的侧面的侧面向内突起特定宽度W。在这种情况下,显示板100的长度L4与机侧壁234之间的距离L5相同。光学片350被设置在与机盖330集成的导光板333上,并增强从导光板333传播到显示板100的光的照明特性。为此,光学片3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漫射片和至少一个棱镜片(prism sheet),或者包括同时执行漫射功能和光收集功能的至少一个复合片。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可以提供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集成导光板333和机盖330,可以更加减少显示装置20的厚度,因而,可以降低组件的数量。如图I所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可应用于电视,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作为另一示例,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可应用于笔记本计算机和诸如便携式电话、智能电话和平板个人计算机的便携式信息装置。 图9A至图9G是用于顺序地描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图。下文将参照图9A至图9G顺序地描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方法。首先,如图9A所例示,显示板100的顶部被设置在台架(stage) 500上。也就是说,显示板100被翻转,接着显示板100的上偏振膜140被设置在台架500上。接着,导向架210通过附接部件220联接到显示板100的底边缘部,或者其中形成有附接部件220的导向架210联接到显示板100的底边缘部。在这种情况下,附接部件220可联接显示板100的下基板110与导向架210,或者联接显示板100的下偏振膜130与导向架 210。如图9B所例示的,背光单元150被设置在由导向架210的导向侧壁214产生的、导向架210的容纳空间中。接着,用于支撑背光单元150的支撑壳160被设置在导向架210的容纳空间中。根据显示装置10的产品设计结构,可不应用支撑壳160。并且,当显示板100是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的有机发光显示板时,不执行组装背光单元150和支撑壳160的工艺。接着,如图9C至图9G所例示,包括容纳空间和软部件238的机盖230被翻转,接着,通过将翻转后的机盖230的第二联接部236联接到导向架210的第一联接部216,导向架210被设置在机盖230的容纳空间中,并且机盖230包围除显示板100的顶部以外的部分。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首先,如图9C所示,将翻转后的机盖230与导向架210的位置对齐。接着,如图9D至图9G所例示,翻转后的机盖230下降,直到机盖230的第二联接部236联接到导向架210的第一联接部216为止。因此,如图9D所例示,随着机盖230的第二联接部236由于机盖230的下降而接触导向架210的导向侧壁214,机侧壁234沿向外方向(一)弯曲第二联接部236的高度(或厚度)。接着,当经翻转的机盖230进一步下降,如图9E所例示的,随着机盖230的第二联接部236接触在导向架210的第一联接部216处形成的突起部216a,机侧壁234沿向外方向(一)进一步弯曲第二联接部236的高度(或厚度)与突起部216a的高度的和。因而,与机侧壁234集成以与显示板100交叠的软部件230因机侧壁234的弯曲面对显示板100的侧面。此后,当翻转后的机盖230进一步下降时,如图9F所例示的,消除了由形成在导向架210的第一联接部216处的突起部234导致的机侧壁234的弯曲,因而,第二联接部236因机侧壁234的弹力沿突起部216a与槽部216b之间的边界表面向内部方向弯曲(一),并插入到槽部216b中。因此,如图9G所例示的,随着第二联接部236被插入到第一联接部216的槽部216b中并联接到该槽部216b,机盖230联接到导向架210,并且软部件238因机侧壁234的弹力被压向显示板100的侧面,以紧密包围显示板234的侧面,从而形成显示板100的侧架。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制造方法利用通过第一联接部216 (其形成在导向架210处)与形成在机盖230的机侧壁234处的第二联接部236的接触生成的机侧壁234的弹性实现了机盖230与导向架210的方便的联接,因而便于显示装置10的组装,从而提高了生产力。并且,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利用机侧壁234的弹性将软部件238 (其与机侧壁234集成)紧密地附接到显示板100的侧面以与 显示板100交叠,从普通显示器产品中去除了前壳体和前机盖,因而,防止外部物质穿过形成在显示板100的侧面处的间隙,从而防止具有美感的设计效果由于该间隙而退化。图IOA至图IOE是用于顺序地描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方法的图。下文将参照图IOA至图IOE顺序地描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的方法。首先,如图IOA所示,显示板100的顶部被设置在台架500上。也就是说,显示板100被翻转,接着显示板100的上偏振膜140被设置在台架500上。接着,导向架210被附接部件220联接到显示板100的底边缘部,或者其中形成有附接部件220的导向架210被联接到显示板100的底边缘部。在这种情况下,附接部件220可联接显示板100的下基板110与导向架210,或者联接显示板100的下偏振膜130与导向架 210。如图IOB所示,光学片350被顺序地设置在由导向架210的导向侧壁214产生的、导向架210的容纳空间中。接着,如图IOC至图IOE所示,机盖230 (包括容纳空间和集成的软部件238和导光板333)被翻转,接着,通过将翻转后的机盖230的第二联接部236联接到导向架210的第一联接部216,导向架210被设置在机盖230的容纳空间中,并且机盖230包围除显示板100的顶部以外的部分。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首先,如图IOC所例示,将翻转后的机盖230与导向架210的位置对齐。接着,翻转后的机盖230下降,直到机盖330的第二联接部236联接到导向架210的第一联接部216为止。因此,随着机盖330的第二联接部236由于机盖330的下降而接触导向架210的导向侧壁214,机侧壁234沿向外方向(一)弯曲第二联接部236的高度(或厚度)。接着,当翻转后的机盖330进一步下降,如图IOD所示,随着机盖330的第二联接部236接触在导向架210的第一联接部216处形成的突起部216a,机侧壁234沿向外方向(一)进一步弯曲第二联接部236的高度(或厚度)与突起部216a的高度的和。因而,与机侧壁234集成以与显示板100交叠的软部件230因机侧壁234的弯曲面对显示板100的侧面。此后,当经翻转的机盖330进一步下降时,去除了由形成在导向架210的第一联接部216处的突起部234产生的机侧壁234的弯曲,因而,第二联接部236因机侧壁234的弹力沿突起部216a与槽部216b之间的边界表面向内(一)弯曲,并插入到槽部216b中。因此,如图IOE所示,随着第二联接部236被插入到第一联接部216的槽部216b中并联接到该槽部216b,机盖330联接到导向架210,并且软部件238被机侧壁234的弹力压向显示板100的侧面,以紧密包围显示板234的侧面,从而形成显示板100的侧架。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的制造方法可以提供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制造方法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并且,显示装置20的厚度可以因集成导光板333与机盖330来被进一步减小,因而,组件的数量可以减少。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机盖包围除显示板的顶部以外的部分,因而,不应用普通显示器产品的前壳体和前机盖。因此,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可以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以及可以增强美感。并且,通过将显示板的侧面附接到与机盖的机侧壁集成并与显示板交叠特定宽度的软部件,从普通显示器产品中去除了前壳体和前机盖,因而,防止了外部物质穿透形成在显示板的侧面处的间隙,从而防止具有美感的设计效果由于该间隙而退化。 并且,显示装置的厚度可以通过将导光板与机盖集成来进一步减小,因而,组件的数量可以减少。并且,由于第一联接部件(其形成在导向架处)与形成在机盖的机侧壁处的第二联接部件的接触所导致的机侧壁的弹性,可以容易地联接机盖与导向架,因而,可以容易地组装显示装置,从而提高生产力。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的意旨是,只要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型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则本发明覆盖这些修改和变型。本申请要求2011年4月2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1-0038003的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板; 导向架,其支撑所述显示板的底边缘部; 附接部件,其联接所述显示板与所述导向架; 机盖,其容纳所述导向架,并且包围所述显示板的侧面;以及 软部件,其形成在所述机盖处,并紧密接触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机盖包括机板和机侧壁,所述机侧壁产生用于容纳所述导向架的容纳空间,并且 所述软部件与所述机侧壁集成,并且紧密接触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向架包括 板支撑部,在所述板支撑部中形成所述附接部件; 导向侧壁,其从所述板支撑部弯曲而面对所述机侧壁; 突起部,其沿从所述导向侧壁到所述机侧壁的方向突起;以及 槽部,其从所述导向侧壁凹陷地形成,与所述突起部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机盖还包括联接突起,所述联接突起形成在所述机侧壁处并插入到所述槽部中。
5.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板;以及 支撑部件,其包围除所述显示板的顶部以外的部分,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紧密包围所述显示板的侧面的机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机盖包括 机板,其包围所述显示板的底部; 机侧壁,其从所述机板垂直地弯曲,以包围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以及软部件,其与所述机侧壁集成,并且通过所述机侧壁的弹力紧密接触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件还包括设置在由所述机板和所述机侧壁产生的容纳空间中的导向架,所述导向架联接到所述显示板的底边缘并联接到所述机侧壁,所述导向架包括 板支撑部,其联接到所述显示板; 导向侧壁,其从所述板支撑部弯曲,面对所述机侧壁;以及 第一联接部,其形成在所述导向侧壁处并联接到所述机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机盖还包括第二联接部,所述第二联接部形成在所述机侧壁处,并通过所述机侧壁的弹力联接到所述第一联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组装所述导向架和所述机盖时,通过所述第一联接部与所述第二联接部的接触来使所述机侧壁有弹性,以使得所述软部件紧密接触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并且所述第二联接部通过所述机侧壁的弹性联接到所述第一联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联接部包括 突起部,其沿从所述导向侧壁到所述机侧壁的方向突起;以及槽部,其从所述导向侧壁凹陷地形成,与所述突起部相邻,所述第二联接部被插入到所述槽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将光照射在所述显示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壳,所述支撑壳被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容纳所述背光单元并支撑所述导向架。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导光板,其通过双注射工艺或插入注射工艺与所述机板集成; 光源,其被设置为面对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并将光照射在所述导光板上;以及多个光学片,所述多个光学片被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并且增强从所述导光板输出的光的照明特性,以将所述光照射在所述显示板上。
14.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显示板的顶部设置在台架上; 利用附接部件将导向架联接到所述显示板的底边缘部;以及 将机盖联接到所述导向架,包围所述显示板的侧面,并将所述导向架设置在容纳空间中,所述机盖包括软部件和所述容纳空间, 其中,所述软部件与所述机盖集成并紧密接触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
15.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显示板的顶部设置在台架上; 利用导向架中形成的附接部件将所述导向架联接到所述显示板的底边缘部;以及用联接到所述导向架的机盖包围除所述显示板的所述顶部以外的部分和所述导向架的侧面,并且, 其中,在组装所述导向架和所述机盖时,通过所述机盖与所述导向架的接触来使所述机盖有弹性,以使所述机盖联接到所述导向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机盖包括 机板,其包围所述显示板的底部; 机侧壁,其从所述机板垂直地弯曲,以包围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以及软部件,其与所述机侧壁集成,所述软部件通过所述机侧壁的弹力紧密附接到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机盖包括联接到所述导向架的联接突起,并且 在组装所述导向架和所述机盖时,所述联接突起被附接到所述导向架以使所述机侧壁有弹性,并通过所述机侧壁的弹性联接到所述导向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机侧壁因突起部和所述联接突起的接触而有弹性,以使得所述软部件紧密接触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侧面,所述突起部形成在所述导向架处,并且 所述联接突起因所述机侧壁的弹性插入到与所述突起部相邻的槽部中,所述联接突起形成在所述导向架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将导向架联接到所述显示板以后,将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导向架上,面对所述显示板的底部, 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将光照射在所述显示板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所述背光单元,以及在将所述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导向架上以后,设置支撑所述导向架的支撑壳。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不使用生产显示装置所需要的一些壳和机盖进而能够利用创新性的设计使厚度最小并增强美感。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导向架、附接部件、机盖和软部件。该机盖容纳该导向架,并且包围该显示板的侧面。该软部件形成在该机盖处,并紧密接触该显示板的该侧面。
文档编号G09F9/30GK102749729SQ201110421488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2日
发明者尹晟焕, 尹龙重, 朴庆在, 贾仁汉, 金寅舟, 黄学模 申请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