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三维显示的显示装置、视差屏障结构以及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其将光屏障的两组电极设置在同一基板上,藉此降低图像交越(Crosstalk)比例。
背景技术:
图1为公知视差屏障结构。一般而言,视差屏障结构具有多个连续配置的屏障单元。为了方便说明,在图1中表示仅显示四个屏障单元Ull U14。以下将以屏障单元Ull为例来说明屏障单元的结构,而其余的屏障单元U12 U14具有与屏障单元Ull相同的结构。参阅图1,基板SUBll与SUB12相对地设置。液晶层LCll设置在基板SUBll与SUB12之间。导电层CLl1、绝缘层ILl1、以及电极层ELll依序设置在基板SUBll上且介于基板SUBll与液晶层LCll之间。导电层CL12、绝缘层IL12、以及电极层EL12依序设置在基板SUB12上且介于基板SUBll与SUB12之间,详细来说是介于基板SUB12与液晶层LCll之间。根据图1的结构可得知,形成光屏障的电极层ELll与EL12分别设置在基板SUBll与SUB12。然而,在视差屏障结构的制造过程中,由于电极层ELll与EL12分别设置在基板SUBll与SUB12,因此,基板SUBll与SUB12发生错位时,电极层ELll与EL12容易产生对位误差。这使得当视差屏障结构与一显示阵列(Display device)配合以显示三维图像时,降低了图像显示的品质。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视差屏障结构,当其与显示阵列结合显示三维图像时,能通过形成视差屏障结构的电极层的设置在同一基板上以降低图像交越比例,藉此提高图像显示品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包括多个屏障单元。这些屏障单元连续配置,且每一屏障单元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彼此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导电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之上。第二导电层设置在第二基板之上。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液晶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且与第二导电层电性绝缘。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液晶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且与该第二导电层电性绝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三维显示的驱动方法,用以驱动上述视差屏障结构。此驱动方法包括将共通电压信号以及第一电压信号分别提供至第一导电层以及第二导电层。此驱动方法也包括将第二电压信号以及第三电压信号分别提供至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此驱动方法还包括轮流地将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平与第三电压信号的电平切换为等于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以形成有源式视差屏障(active parallax barrier)以用于三维图像显
/Jn o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用于三维显示的显示装置,用以于依序切换的多个画框期间显示多个图像。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阵列、背光模块、以及视差屏障。背光模块配置于显示阵列的一侧,用以提供光线至显示阵列。视差屏障配置在显示阵列的另一侧。视差屏障包括连续配置的多个屏障单元,且每一屏障单元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彼此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导电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之上且在液晶层与第一基板之间,且第一导电层接收共通电压信号。第二导电层设置在第二基板之上且在液晶层与第二基板之间,且第二导电层接收第一电压信号。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液晶层与第一导电层之间,且与第一导电层电性绝缘。第一电极层接收第二电压信号。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液晶层与第一导电层之间,且与第一导 电层电性绝缘。第二电极层接收第三电压信号。随着连续的画框期间的切换,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平与第三电压信号的电平轮流地等于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视差屏障结构,当其与显示阵列结合显示三维图像时,能通过形成视差屏障结构的电极层的设置在同一基板上以降低图像交越比例,藉此提高图像显不品质。
图1表示公知视差屏障结构;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用于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的截面图;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用于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的截面图;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两电极层之间的配置关系;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图6表示图5中显示阵列的架构示意图;以及。图7表示图5的显示装置的主要信号时序图。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Ull…U14:屏障单元;SUB11、SUB12:基板;LCll:液晶层;CL11、CL12:导电层;IL11、IL12:绝缘层;EL11、EL12:电极层;U21、U22:屏障单元;SUB21、SUB22:基板;CL21、CL22:导电层;EL21、EL22:电极层;IL21、IL22:绝缘层;LC21:液晶层;IL30:绝缘层;40、41:梳状结构;VS2、VS3:电压信号;5:显示装置;
50 :视差屏障结构;51 :显示阵列;52 :背光模块;601,1 60n, m :显不单兀;Cl Cm :列;DLl DLm :数据线;DSl DSm :数据信号;GLl GLn :栅极线;GSl GSn :栅极信号;Rl Rn :行;70 :背光模块开启与关闭的时序;BP:背光开启期间;FPl FP4 图框期间;GSl GSn :栅极信号;Lcom 中间电平;LH:高电平;LL:低电平;RP :液晶反应期间;VCOM :共通电压信号;VS1、VS2、VS3 :电压信号;WP:写入期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用于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的截面图。参阅图2,视差屏障结构2包括多个连续配置的屏障单元。为了方便说明,在图2中表示仅显示二个屏障单元U21 U22。以下将以屏障单元U21为例来说明屏障单元的结构,而其余的屏障单元具有与屏障单元U21相同的结构。如图2所示,屏障单元U21包括基板SUB21与SUB22、导电层CL21与CL22、电极层EL21与EL22、绝缘层IL21与IL22、以及液晶层CL21。基板SUB21设置在图2中上方位置,而基板SUB22设置在图2中相对于基板SUB21的下方位置。液晶层CL21设置在基板SUB21与SUB22之间。导电层CL21设置在基板SUB21之上且位于液晶层LC21与基板SUB21之间。导电层CL22设置在基板SUB22之上且位于液晶层LC21与基板SUB22之间。绝缘层IL22、IL21依序设置在导电层CL22之上,并位于液晶层LC21与导电层CL22之间。进一步来说,绝缘层IL21设置在绝缘层IL22之上,位于液晶层LC21与绝缘层IL22之间且绝缘层IL21与液晶层LC21相邻。参阅图2,电极层EL22埋设在绝缘层IL21内,且电极层EL21设置在绝缘层IL21之上,电极层EL21与E22错开配置。由于绝缘层IL21与IL22的设置,因此,电极层EL21与EL22电性绝缘于导电层CL22。根据第2图的实施例,电极层EL21与EL22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上。此外,电极层EL21与EL22之间具有间隙G21。导电层CL21接收共通电压信号VC0M,导电层CL22接收电压信号VSl,电极层EL21接收电压信号VS2,且电极层EL22接收电压信号VS3。在此实施例中,视差屏障结构2采用常态白(normal white)模式。导电层CL21的共通电压信号VCOM与导电层CL22的电压信号VS I之间的压差称为暗态电压,且根据此暗态电压在导电层CL21与CL22形成电场。当电压信号VS2与VS3中之一者的电平等于共通电压信号VCOM的电平时,对应的电极层则屏蔽导电层CL21与CL22之间的电场。因此,在此电极层在视差屏障结构2上的位置作为透光区。同时,电压信号VS2与VS3中另一电压信号的电平则不等于共通电压信号VCOM的电平,为方便说明以等于电压信号VSl的电平为例,且对应的电极层在视差屏障结构2上的位置则作为不透光区。举例来说,电极层EL21接收电压信号VS2的电平等于共通电压信号VCOM的电平且电极层EL22接收电压信号VS3的电平则等于电压信号VSl的电平。此时,在电极层EL21在视差屏障结构2上的位置作为透光区,而电极层EL22在视差屏障结构2上的位置则作为不透光区。同样地,当电极层EL22接收电压信号VS3的电平等于共通电压信号VCOM的电平且电极层EL21接收电压信号VS2的电平则等于电压信号VSl的电平时,电极层EL22在视差屏障结构2上的位置作为透光区,而电极层EL21在视差屏障结构2上的位置则作为不透光区。因此,通过控制电压信号VS2与VS3的电平,可使电极层EL21与EL22轮流地作为透光区或非透光区,藉此形成有源式视差屏障(active parallax barrier)以用于三维图像显示。此外,视差屏障结构2采用常态黑(normal black)模式。此时,屏蔽导电层CL21与CL22之间电场的电极层在视差屏障结构2上的位置作为不透光区。通过控制电压信号VS2与VS3的电平,可使电极层EL21与EL22轮流地作为透光区或非透光区,藉此形成有源式视差屏障(active barrier)以用于三维图像显示。在此实施例中,对于每一屏障单元而言,由于间隙G21的存在,电极层EL21与EL22中每一者的开口率约35 40%,在此范围中可有较佳的视觉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层EL21与EL22之间可不具有间隙。根据图2的实施例,电极层EL21与EL22配置在相同的基板SUB22上,因此,在基板SUB21与SUB22对齐组合时,不需考虑电极层EL21与EL22之间的对位误差,能降低图像交越(Crosstalk)现象。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用于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之截面图。在图2与图3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符号来标示。参阅图2与图3,视差屏障结构2与3之间的差别在于,在视差屏障结构3中,电极层EL21与EL22可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电极层EL21也埋设在绝缘层IL21内,且电极层EL21与EL22错开配置。在视差屏障结构3中,每一屏障单元的电极层EL21与相邻的屏障单元的电极层EL22之间设置一绝缘层IL30,以在此两者之间提供电性绝缘。举例来说,屏障单元U21的电极层EL21与屏障单元U22的电极层EL22之间具有一绝缘层IL30。在此结构下,对于每一屏障单元而言,假设电极层EL21与EL22之间不具有间隙,电极层EL21与EL22之间需设置一绝缘层,此架构有利于提高屏障(Barrier)的开口率,提升背光源光效率。在图2与图3中,不论电极层EL21与EL22是否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如图4所示,多个屏障单元的电极层EL21形成梳状结构40,且多个屏障单元的电极层EL22形成梳状结构41。梳状结构40与41相对以及交替配置。图2、图3的视差屏障结构2、3可与显示阵列、背光模块组合成一显示装置,用以显示三维图像。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参阅图5,显示装置5包括视差屏障结构50、显示阵列51、以及背光模块52。在图5的实施例中,为方便说明以视差屏障结构50与图2的视差屏障结构2相同为例来说明。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视差屏障结构50亦可与图3的视差屏障结构3相同。此外,图5仅表示出视差屏障结构50、显示阵列51、以及背光模块5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实际应用上,视差屏障结构50、显示阵列51、以及背光模块52可能是紧密堆叠,或者在视差屏障结构50与显示阵列51之间或在显示阵列51与背光模块52之间具有其他的光学构件,或者可依序为显示阵列51、视差屏障结构50以及背光模块52。参阅图5,背光模块52配置在显示阵列51的一侧,以提供光线至显示阵列51。视差屏障50则配置在显示阵列51的另一侧。图6表示显示阵列51的架构示意图。参阅图6,显示阵列51包括多个显示单元601,I 60n,m、多个数据线DLl DLm、多个栅极线GLl GLn。显示单元601,I On,m配置成多列Cl Cm以及多行Rl Rn。数据线DLl DLm分别提供数据信号DSl DSm,且栅极线GLl GLn分别载有栅极信号GSl GSn。其中,当栅极信号被触发(asserted)时,对应的栅极线被使能(enabled)。数据线DLl DLm与栅极线GLl GLn交错。数据线DLl DLm分别耦接配置在列Cl Cm上的显示单元,而栅极线GLl GLn分别耦接配置在栅极线GLl GLn上的显示单元。每一交错的数据线与栅极线对应一显示单元。举例来说,交错的数据线DLl与栅极线GLl对应一显示单元601,
Io图7表不显不装置5的主要信号时序图。参阅图7,70表不背光模块52开启与关闭的时序。以下将参阅图2、图6、与图7来说明显示装置5的操作。显示装置5于依序切换的画框期间显示多个图像。为了方便说明,图7以四个图框期间FPl FP4为例来说明。每一图框期间具有写入期间WP、液晶反应期间RP、以及背光开启期间BP。在此实施例中,每一图框期间为8. 33ms(l/120s)。参阅图2、图6、与图7,以下将以图框期间FPl为例来说明视差屏障50、显示阵列51、以及背光模块52的操作。在其他的图框期间FP2 FP4,显示阵列51与背光模块52进行与在图框期间FPl中的相同操作。在写入期间WP,栅极信号GS I GSn依序地被触发(即栅极线GLl GLn依序被使能)以分别驱动多行Rl-Rn的显示单元,且数据线DLl DLm分别提供数据信号DSl DSm至多列Cl-Cm的被驱动的显示单元。在显示单元接收数据信号DSl DSm后,于经液晶反应期间RP内,显示单元内的液晶分子根据所接收的数据信号DSl DSm进行转向。根据图7,在图框期间FPl的写入期间WP与液晶反应期间RP,背光模块52关闭以停止提供光线至显示阵列51。之后,进入背光开启期间BP,此时的背光模块52开启以提供光线至显示阵列51。另请参阅图2与图7,在图框期间FPl FP4,视差屏障结构的导电层CL21所接收的共通电压信号VCOM的电平为中间电平Lcom固定不变。在图框期间FPl中,导电层CL22所接收的电压信号VS I的电平为高于中间电平Lcom的一高电平LH。此时,电极层EL22所接收的电压信号VS3的电平为高电平LH,而电极层EL21所接收的电压信号VS2的电平为中间电平Lcom。根据上述,电压信号VS2的电平与共通电压信号VCOM的电平都等于中间电平Lcom,而电压信号VS3的电平与电压信号VSl的电平都等于高电平LH。因此,电极层EL21屏蔽导电层CL21与CL22之间的电场,使得电极层EL21在视差屏障结构50上的位置作为透光区。电极层EL22在视差屏障结构50上的位置则作为不透光区。在图框期间FP2中,电压信号VSl的电平仍为高电平LH。此时,电压信号VS3的电平切换为中间准Lcom,而电压信号VS2的电平切换为高电平LH。根据上述,电压信号VS3的电平与共通电压信号VCOM的电平都等于中间电平Lcom,而电压信号VS2的电平与电压信号VSl的电平都等于高电平LH。因此,电极层EL22屏蔽导电层CL21与CL22之间的电场,使得电极层EL22在视差屏障结构50上的位置作为透光区。电极层EL21在视差屏障结构50上的位置则作为不透光区。由于为了避免液晶层CL21中的液晶分子产生形变惯性,因此,在图框期间FP3中,电压信号VSl的电平切换为低于中间电平Lcom的低电平LL。此时,电压信号VS3的电平切换为低电平LL,而电压信号VS2的电平切换为中间电平Lcom。根据上述,电压信号VS2的电平与共通电压信号VCOM的电平都等于中间电平Lcom,而电压信号VS3的电平与电压信号VSl的电平都等于低电平LL。因此,电极层EL21屏蔽导电层CL21与CL22之间的电场,使得电极层EL21在视差屏障结构50上的位置作为透光区。电极层EL22在视差屏障结构50上的位置则作为不透光区。在图框期间FP4中,电压信号VSl的电平仍为低电平LL,直到下一图框期间在切换为高电平LH。在图框期间FP4,电压信号VS3的电平切换为中间Lcom,而电压信号VS2的电平切换为低电平LL。根据上述,电压信号VS3的电平与共通电压信号VCOM的电平都等于中间电平Lcom,而电压信号VS2的电平与电压信号VSl的电平都等于低电平LL。因此,电极层EL22屏蔽导电层CL21与CL22之间的电场,使得电极层EL22在视差屏障结构50上的位置作为透光区。电极层EL21在视差屏障结构50上的位置则作为不透光区。根据上述可得知,随着图框期间的逐一切换,电压信号VS2的电平与电压信号VS3的电平轮流地等于共通电压信号VCOM的电平,且电压信号VS2的电平与电压信号VS3的电平轮流地等于电压信号VSl的电平。详细来说,当电压信号VS2的电平等于共通电压信号VCOM的电平时,电压信号VS3的电平等于电压信号VSl的电平。当电压信号VS2的电平等于电压信号VSl的电平时,电压信号VS3的电平等于共通电压信号VCOM的电平。此外,每两个图框期间,电压信号VSl的电平在高电平LH与低电平LL间切换。通过控制电压信号VS2与VS3的电平,可使电极层EL21与EL22轮流地作为透光区。因此,视差屏障结构50则形成有源式视差屏障。视差屏障结构50配合显示阵列51与背光模块52的操作,则可显示三维图像。本发明虽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包括: 多个屏障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屏障单元连续配置,且每一该屏障单元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设置在相对于该第一基板; 一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一第一导电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之上; 一第二导电层,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之上; 一第一绝缘层; 一第二绝缘层,其中,该第二绝缘层与该第一绝缘层依序地设置在该第二导电层之 上; 一第一电极层,设置在该液晶层与该第二绝缘层之间,且与该第二导电层电性绝缘;以及 一第二电极层,设置在该液晶层与该第二绝缘层之间,且与该第二导电层电性绝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其中,该第一绝缘层与该液晶层相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其中,该第一电极层位于该第一绝缘层之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其中,该第二电极层埋设于该第一绝缘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其中,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错开配置且具有一间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其中,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均埋设于该第一绝缘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其中,每一该屏障单元还包括: 一第三绝缘层,位于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三维显示的视差屏障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屏障单元的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层形成一第一梳状结构,所述多个屏障单元的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层形成一第二梳状结构,且该第一梳状结构与该第二梳状结构相对以及交替配置。
9.一种用于三维显示的驱动方法,用以驱动权利要求1所述的该视差屏障结构,该驱动方法包括: 提供一共通电压信号至该第一导电层; 提供一第一电压信号至该第二导电层; 提供一第二电压信号至该第一电极层; 提供一第三电压信号至该第二电极层;以及 轮流地将该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平与该第三电压信号的电平切换为等于该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三维显示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轮流地将该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平与该第三电压信号的电平切换为等于该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的步骤包括: 将该第二电压信号与该第三电压信号中之一者的电平切换为等于该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以及 将该第二电压信号与该第三电压信号中之另一者的电平切换为不等于共通电压的电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三维显示的驱动方法,其中,在轮流地将该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平与该第三电压信号的电平切换为等于该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的步骤中,当该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平被切换为等于该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时,该第一电极层屏蔽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电场,以使该第一电极层在该视差屏障结构上的位置作为一透光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三维显示的驱动方法,轮流地将该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平与该第三电压信号的 电平切换为等于该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的步骤中,当该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平被切换为等于该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时,该第三电压信号的电平被切换为不等于共通电压的电平,以使该第二电极层在该视差屏障结构上的位置作为一不透光区。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三维显示的驱动方法,其中,根据该共通电压信号以及该第一电压信号,该视差屏障结构具有常态白模式。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三维显示的驱动方法,其中,根据该共通电压信号以及该第一电压信号,该视差屏障结构具有常态黑模式。
15.一种用于三维显示的显示装置,用以于依序切换的多个画框期间显示多个图像,包括: 一显不阵列; 一背光模块,配置于该显示阵列的一侧,用以提供光线至该显示阵列;以及一视差屏障,配置在该显示阵列的另一侧,其中,该视差屏障包括连续配置的多个屏障单元,且每一该屏障单元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设置在相对于该第一基板; 一液晶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一第一导电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之上且在该液晶层与该第一基板之间,其中,该第一导电层接收一共通电压信号; 一第二导电层,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之上且在该液晶层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其中,该第二导电层接收一第一电压信号; 一第一电极层,设置在该液晶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且与该第二导电层电性绝缘,其中,该第一电极层接收一第二电压信号;以及 一第二电极层,设置在该液晶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且与该第二导电层电性绝缘,其中,该第二电极层接收一第三电压信号; 其中,随着所述多个画框期间的切换,该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平与该第三电压信号的电平轮流地等于该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对于每一屏障单元而言,该第一电极层以及该第二电极层错开配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一该屏障单元还包括: 一第一绝缘层,设置在该液晶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其中,该第一电极层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层之上,且该第二电极层埋设在该第一绝缘层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一该屏障单元还包括: 一第二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一该屏障单元还包括: 一第一绝缘层,设置在该液晶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 其中,该第一电极层以及该第二电极层埋设在该第一绝缘层内。
20.如权利要求19项所述之显示装置,其中,每一该屏障单元更包括: 一第二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屏障单元的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层形成一第一梳状结构,所述多个屏障单元的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层形成一第二梳状结构,且该第一梳状结构与该第二梳状结构相对以及交替配置。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每一该画框期间,当该第二电压信号与该第三电压信号中之一者的电平等于该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时,该第二电压信号与该第三电压信号中的另一者的电平不等于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根据该第二电压信号以及该第三电压信号,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轮流地屏蔽形成在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电场。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 其中,当该第二电压信号的电平等于该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时,该第一电极层屏蔽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电场,以使该第一电极层在该视差屏障结构上的位置作为一透光区;以及 其中,当该第三电压信号的电平等于该共通电压信号的电平时,该第二电极层屏蔽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电场,以使该第二电极层该视差屏障结构上的位置作为该透光区。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视差屏障具有常态白模式。
2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视差屏障具有常态黑模式。
2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阵列包括: 多个显示单元,配置成多列以及多行; 多个数据线;以及 多个栅极线,与所述多个数据线交错,且每一该栅极线耦接一行的所述多个显示单元; 其中,在每一该画框期间的一写入期间,所述多个栅极线依序被使能以驱动所述多个显示单元,所述多个数据线提供多个数据信号至所述多个显示单元;以及 其中,在每一该画框期间,该背光模块在该写入期间中关闭以停止提供光线且在该写入期间之后开启以提供光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三维显示的显示装置、视差屏障结构以及驱动方法,该视差屏障结构,包括多个连续配置的屏障单元。在每一屏障单元中,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彼此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导电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之上;第二导电层设置在第二基板之上;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依序设置在第二导电层上;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液晶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且与第二导电层电性绝缘;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液晶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且与第二导电层电性绝缘。本发明提高了图像显示品质。
文档编号G09G3/36GK103076679SQ20111043452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李瑞斌, 康沐楷, 曾恒正 申请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