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处理构筑物的实验教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校《排水工程》、《水质工程(二)》、《给水排水实验技术》和《环境工程实验技术》等相关课程中,绝大多数高校都把自由沉淀实验和曝气充氧实验作为必做实验。现有技术中的教学仪器,都把自由沉淀实验装置和曝气充氧实验装置分开制作, 实验装置投入成本高,占地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该装置小巧、 拆装简单方便、造价低廉、能同时满足自由沉淀实验和曝气充氧实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包括柱体单元、底座单元、进气单元、进水单元和溶氧仪;所述柱体单元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正面设有水位标尺,左侧设有脱氧剂加药口, 右侧设有取样口,柱体的上部设有溢流口 ;所述底座单元包括进气管、进水管、放空排水管及空气扩散装置,进气管与空气扩散装置通过活接头连接;所述柱体单元与底座单元通过法兰盘或快速接头可拆装连接;所述进气单元包括空压机及与其连接的进气管,该进气管与所述底座单元的进气管通过活接头连接;所述进水单元包括水箱及与其连接的水泵和进水管,该进水管与所述底座单元的进水管通过活接头连接;所述溶氧仪的探头伸入到所述柱体中。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由于将自由沉淀实验和曝气充氧实验集于一体,小巧、拆装简单方便、造价低廉、能同时满足自由沉淀实验和曝气充氧实验需要。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溶氧仪导线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其较佳的
具体实施方式
是,包括柱体单元、底座单元、进气单元、进水单元和溶氧仪;所述柱体单元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正面设有水位标尺,左侧设有脱氧剂加药口, 右侧设有取样口,柱体的上部设有溢流口 ;所述底座单元包括进气管、进水管、放空排水管及空气扩散装置,进气管与空气扩散装置通过活接头连接;所述柱体单元与底座单元通过法兰盘或快速接头可拆装连接;所述进气单元包括空压机及与其连接的进气管,该进气管与所述底座单元的进气管通过活接头连接;所述进水单元包括水箱及与其连接的水泵和进水管,该进水管与所述底座单元的进水管通过活接头连接;所述溶氧仪的探头伸入到所述柱体中。所述柱体顶端设有溶氧仪导线固定支架,所述溶氧仪的探头由柱体顶端放入,溶氧仪探头的连接线固定在所述导线固定支架上,所述溶氧仪固定在溶氧仪盒中。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柱体的直径为100 160mm,柱高为130 250cm。所述柱体上每隔30cm设取样口,每隔40cm设置加药口。所述进气单元的进气管上设置气体流量计。所述水箱中设置垂直隔板,分割成浊水箱和曝气水箱,所述浊水箱和曝气水箱分别与水泵连接,并在连接管路上分别设阀门,所述浊水箱中设有搅拌装置。该实验装置的底部可以设有带刹车的万向轮。自由沉淀实验装置和曝气充氧实验装置有相似的地方,都可以用管状物作为实验装置的主体。本实用新型正是据此设计了制造一种小巧、拆装简单方便、造价低廉、能同时满足自由沉淀实验和曝气充氧实验的综合教学装置。底座单元可以拆装,空气扩散装置可以为穿孔管或更换为其他类型的空气扩散装置;实验装置安装在实验台上,其底部安装带刹车的万向轮,可移动和固定;实验装置为自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给排水和环境工程专业的自由沉淀实验和曝气充氧实验教学。一台实验装置拥有两项功能,造价低廉,占地面积仅需1平米左右,节约实验用地,且能移动。实验装置底座单元和曝气充氧空气扩散装置拆装操作简单、方便、快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曝气充氧实验中充氧柱清水脱氧过程慢,而且不均勻的状况;[0035]本实用新型对自由沉淀原水和曝气充氧清水进行回收利用,节约了大量的水源。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柱体6正面设置水位标尺8,左侧设置脱氧剂加药口 5,右侧设置取样口 9,柱体6在距底部130cm以上位置设置溢流口 7,柱体6顶端设置溶氧仪导线固定支架18;底座16底部正中连接进气管13,底面侧位连接进水管2和放空管17,穿孔管15 和进气管13通过活接头4连接;底座16与柱体6通过法兰或者快速结头连接;水箱1与进水管2、水泵3连接,然后与底座16上的进水管2通过活接头4连接;空压机14连接进气管13,底座16上进气管13与实验台12上进气管13通过活接头4连接;实验台12支架上设置溶氧仪盒10 ;空压机14与进气管13连接,进气管13上设置气体流量计11。水箱1当中设置垂直隔板,分割成浊水箱和曝气水箱,分别与水泵2连接,连接管路上分别设阀门,浊水箱设置搅拌装置。具体实验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实验过程1、自由沉淀实验过程将底座16和柱体6连接,底座上进气管13和进水管2分别与实验台上进气管13 和进水管2连接。关闭水箱1上的清水箱阀门,打开浊水箱阀门,开启搅拌装置,浊水经水泵3、进水管2注入柱体6中,当水上升至溢流口 7并流出后,停止进水。开启空压机14,压缩空气经进气管13通入柱体6将水样搅拌均勻。记录时间,自由沉淀开始。实验结束后,通过放空管17将水样放回水箱1的浊水箱内。2、曝气充氧实验过程将底座16和柱体6连接,底座上进气管13和进水管2分别与实验台上进气管13 和进水管2连接。关闭水箱1上的浊水箱阀门,打开曝气水箱阀门,曝气水经水泵3、进水管 2注入柱体6中,当水上升至溢流口 7并流出后,停止进水。将溶氧仪探头由柱体6顶端放入柱体6中部,将溶氧仪导线固定在支架18上,溶氧仪放入溶氧仪盒10中固定,测量水中溶解氧。将配置好的脱氧药液通过加药口 5分等量注入,3-5分钟后柱内水脱氧至0。开启空压机4,调节气体转子流量计11,压缩空气经进气管13和穿孔管15以设定流量通入。记录时间和溶氧量,曝气充氧开始。实验结束后,通过放空管17将水样放回水箱1的曝气水箱内。3、更换空气扩散装置将底座16和柱体6拆开,将底座16上的进气管13和进水管2与实验台上的进气管13和进水管2的连接拆开。通过活接头4,拆卸穿孔管15,安装其他类型空气扩散装置。之后将底座16和柱体6连接,底座16上的进气管13和进水管2分别与实验台12 上进气管13和进水管2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
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单元、底座单元、进气单元、进水单元和溶氧仪;所述柱体单元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正面设有水位标尺,左侧设有脱氧剂加药口,右侧设有取样口,柱体的上部设有溢流口 ;所述底座单元包括进气管、进水管、放空排水管及空气扩散装置,进气管与空气扩散装置通过活接头连接;所述柱体单元与底座单元通过法兰盘或快速接头可拆装连接;所述进气单元包括空压机及与其连接的进气管,该进气管与所述底座单元的进气管通过活接头连接;所述进水单元包括水箱及与其连接的水泵和进水管,该进水管与所述底座单元的进水管通过活接头连接;所述溶氧仪的探头伸入到所述柱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顶端设有溶氧仪导线固定支架,所述溶氧仪的探头由柱体顶端放入,溶氧仪探头的连接线固定在所述导线固定支架上,所述溶氧仪固定在溶氧仪盒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的直径为100 160mm,柱高为130 25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上每隔30cm设取样口,每隔40cm设置加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单元的进气管上设置气体流量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中设置垂直隔板,分割成浊水箱和曝气水箱,所述浊水箱和曝气水箱分别与水泵连接,并在连接管路上分别设阀门,所述浊水箱中设有搅拌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实验装置的底部设有带刹车的万向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由沉淀和曝气充氧综合实验装置,包括柱体单元、底座单元、进气单元、进水单元和溶氧仪;柱体单元与底座单元通过法兰盘或快速接头可拆装连接;进气单元和进水单元分别通过底座单元与柱体单元连接。将自由沉淀实验和曝气充氧实验集于一体,小巧、拆装简单方便、造价低廉、能同时满足自由沉淀实验和曝气充氧实验需要。
文档编号G09B25/00GK202003577SQ20112001128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4日
发明者韩芳, 黄忠臣 申请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