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流动展示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专门用于广告宣传展示的流动展示车。
背景技术:
现在广告的作用早已不需要过多的描述,而目前的广告方式有各式各样,其中之一就是流动广告展示车,但现在路上行驶的各种所谓的流动广告车都不是广告专用的,如各类公车、客车、厢式货车等,他们只是在其的车厢壁上粘贴或绘制上广告图样、内容,载客、运输是此类车的主业,而在车厢上发布广告只是一种辅助形式,正因这样,此类非专业的流动广告车存有路线单一、广告形式过于大众化、发布广告形式单调从而导致广告效果不佳、可承载广告范围不宽、行驶路线固定等诸多的缺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专门用于广告流动宣传的展示车,其主要功能和任务便是承载各式广告,并随时随地地按客户要求行驶,其具备新颖别致机动灵活而广告效果极佳的特点,可很好地弥补上述传统流动广告车的诸多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流动展示车,前部为一车头,车头后连有后车体,其特征在于后车体为广告发布架,发布架内安有照明用的光源照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专用于广告宣传的流动展示车,其职能就是发布各式流动广告,故其可以按客户要求确定行驶时间路线及各种广告发布方式,如是绘制广告或者是安放实物模型广告,并可在后车体上的广告发布架上安置各式各样各彩的照明灯,这样不但在白天能起到很好的有的放矢的广告宣传效果,在夜间还可在各种照明灯的照射下依然光彩夺目,起到了传统车所不能比拟的广告效果。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之左视图。图5为图4中所示之实施例后车体广告发布架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之俯视图。图7为图6中所示之实施例中后车体广告发布架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前部为一车头1,车头I后连有后车体2,后车体2为广告发布架3,广告发布架3的一面或多个面4可以作为包含广告内容的广告面,广告发布架为灯厢式结构,其内安有照明用的光源照射装置5,装置5安在广告发布架3内为宜,照射装置5可以为管状的照射灯,也可为LED节能灯,而广告架可为封闭式结构,这样即可起到夜间照明的作用,又可防止裸露在外被雨淋之苦,当然照明灯也可安在灯厢之外,灯厢也可为开顶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广告发布架3为梯形柱体,其左右两侧面及后面皆可作为广告面。如图4、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后车体2上之广告发布架3为卧式三角柱体,其两斜侧面及后面4皆可作广告发布面,在其内安有照明用的光源照射装置5。如图6、7所示在该实施便中,后车体2为托板式车体,其上安有广告发布架3,此发布架3为立式三角柱体,其的三个侧面4皆可作为广告发布面。在其内也都安有光源照射装置5。 本实用新型流动广告展示车后车体上的广告发布架可为各种型状,亦可为产品实物模型,而在广告发布架内安置的照明灯可为贴着灯厢的管状照明灯管,也可在发布架里面的中间或其它部位安置背投式照明灯,或LED节能灯,亦可同样达到照射灯厢使其发亮之功效。本实用新型一种流动展示车,可专门作为流动广告之承载体,广告宣传为其职业功能,有别于以载客或运输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广告流动承载体如公车、客车、厢式货车等,具有机动灵活、广告发布形式多样、广告效果好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流动展示车,前部为一车头,车头后连有后车体,其特征在于后车体为广告发布架,发布架内安有照明用的光源照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流动展示车,其特征在于后车体广告发布架为灯厢式结构,其内安的照明用光源照射装置为LED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动展示车,其特征在于广告发布架为梯形柱体式结构,其左右两侧面及后面皆可作为广告承载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流动展示车,其特征在于广告发布架内照射装置为管状照射灯。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流动展示车,其特征在于广告发布架为封闭式卧式三角柱体,其左右两斜面及后面为广告承载面。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流动展示车,其特征在于后车体为托板式车体,其上安有广告发布架,此广告发布架为封闭立式三角柱体,其三个侧面皆为广告承载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动展示车,前部为一车头,车头后连有后车体,其特征在于后车体为广告发布架,发布架内安有照明用的光源照射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专门作为流动广告之承载体,广告宣传为其职业功能,有别于以载客或运输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广告流动承载体如公车、客车、厢式货车等,具有机动灵活、广告发布形式多样、广告效果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G09F21/04GK202383966SQ20112001227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4日
发明者杨三忠 申请人:上海东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