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降低了噪音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例如适用于个人电脑和电视接收机等的液晶显示 装置及其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主要由作为显示部的液晶面板、显示控制部、多个 驱动电路构成。多个驱动电路级联连接,沿着液晶面板的侧边设置。 控制信号和电源从显示控制部供给到多个驱动电路,由此,多个驱动 电路驱动液晶面板,显示图像。
但是,近几年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尺寸有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 与画面尺寸对应数量的驱动电路级联连接,能够容易驱动大型化的画 面。驱动电路间的布线,以往使用了挠性基板,但由于成本高和面板 上形成布线的技术已经确立,所以取代挠性基板,安装了驱动电路的 薄膜封装和将作为驱动电路的集成电路直接粘贴在液晶面板上的方
式成为主流o
另外,伴随着画面尺寸的大型化,用于连接驱动电路的布线长度 也在变长。将驱动电路直接粘贴在液晶面板上时,连接驱动电路间的 布线,在液晶面板上例如使用印刷的布线。该印刷布线的特征是,电 阻值比使用挠性基板高。因此,在布线内传输的信号和电源也容易受
到来自外部的噪声影响。
以往,为了除去重叠在布线上的噪声,考虑了通过由延迟电路控 制布线的驱动定时,抑制大电流发生(例如参照特开2003-233358号 公报),或者在驱动电路中例如设置噪声滤波器等。但是,设置延迟 电路和噪声滤波器时,会发生信号传输延迟等,对电的性能方面有损 害。另外,设置噪声滤波器时,还会导致成本增加。因此,人们期望 能够抑制电路结构的大型化和高成本、降低重叠在布线上的噪声的液 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第1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面板; 沿着上述液晶面板设置的多个驱动电路,各个上述驱动电路驱动上述 液晶面板;信号生成电路,向多个上述驱动电路中的l个提供信号; 电平移动电路,至少设置在被提供了上述信号的上述驱动电路中,扩 展上述信号的逻辑电平;布线,连接上述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端与被 提供了上述信号的上述驱动电路之外的多个上述驱动电路。
根据本发明第2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面板; 沿着上述液晶面板设置的多个驱动电路,各个上述驱动电路驱动上述 液晶面板;布线,连接上述多个驱动电路;信号生成电路,向多个上 述驱动电路中的第l驱动电路提供信号;第1电平移动电路,设置在 上述第l驱动电路中,扩展由上述信号生成电路提供的信号的逻辑电 平;设置在多个上述驱动电路中第n (n为2以上的自然数)个驱动 电路中的第2电平移动电路,上述第2电平移动电路扩展通过上述布 线提供的上述第1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逻辑电平。
根据本发明第3方式,提供一种有由布线级联连接的多个驱动电 路的驱动装置,具有信号生成电路,向多个上述驱动电路中的1个 提供信号;电平移动电路,至少设置在多个上述驱动电路中被提供了 上述信号的驱动电路中,上述电平移动电路扩展上述信号的逻辑电 平。
图l是表示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波形图。 图4是表示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电平移动器动作的波形图。 图5是表示适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的例子的结构图。 图6A、 6B是表示图5所示的第1、第2电平移动器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2表示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11主要由液晶面板12、 定时控制电路13、沿着液晶面板12的例如1边设置的多个驱动电路 (DRV)14-1、 14-2、 14-3 14-n构成。液晶面板12是例如使用了薄 膜晶体管(TFT)的有源矩阵型液晶面板。定时控制电路13输出用 于控制如时钟信号和视频信号获取定时的控制信号。多个驱动电路 14-l~14-n由布线15级联连接。定时控制电路13与初级的驱动电路 14-1连接。布线15含有电阻成分,图2用电阻模式地表示了布线15。
图1表示多个驱动电路14-l 14-n。驱动电路14-l 14-n分别具 有显示控制电路16和电平移动(L/S)电路17。驱动电路14-l~14-n 由相同结构的集成电路构成。但是,只有如初级的驱动电路14-1的电 平移动电路17动作,其他的驱动电路14-2 14-n的电平移动电路17 停止。
设置在初级驱动电路14-1中的电平移动电路17,接收由定时控 制电路13提供的控制信号,将其电平移动。即,电平移动电路17将 定时控制电路13提供的控制信号的逻辑电平(高电平/低电平)移动, 扩展逻辑电平的差电压(高电平与低电平的电压差)。即,电平移动
电路17将控制信号的逻辑电平移动到显示控制电路16的例如远离电 路阈值的电平上,扩展信噪比(S/N比)。该电平移动电路17的输出 端与布线15的一端连接,该布线的多个另一端,与驱动电路14-2 14-n 的显示控制电路16连接。因此,电平被电平移动电路17移动后的控 制信号,由布线15提供到驱动电路14-1的显示控制电路16以及后级 的驱动电路14-2 14-n的显示控制电路16。
显示控制电路16根据由电平移动电路17提供的、电平被移动后 的控制信号,控制液晶面板12的扫描线。显示控制电路16具有例如 含有波形整形的输入电路16a。由上述电平移动电路17提供的、逻辑 电平被扩展后的控制信号,由输入电路16a波形整形。显示控制电路 16根据波形整形后的控制信号,获取未图示的视频信号,生成用于控 制扫描线的多个信号。
图3概略地表示电平移动电路17的移动电平。电平移动电路17 将定时控制电路13提供的、峰-峰电平例如为3V (GND VDD)的控 制信号,转换为峰-峰电平例如为20V
VGL (-10V) VGH (+10V ) 1 的信号。即,电平移动电路17移动控制信号的电平,使之为重叠在 控制信号上的噪声振幅远离显示控制电路16电路阈值的电平.此峰-峰电平为20V的信号,例如是用于驱动液晶面板12的电压。
图5表示初级的驱动电路14-1的结构以及电平移动电路17的一 例。电平移动电路17例如具有第1电平移动器17a和第2电平移动 器17b。其他的驱动电路14-2 14-n的电平移动电路17也具有第1电 平移动器17a和第2电平移动器17b。但驱动电路14-2 14-n的电平 移动电路17,如前所述,是非动作状态。
图4表示图5所示的第1、第2电平移动器17a、 17b动作的一 例。第1电平移动器17a将GND VDD ( 0V 例如3V )的控制信号转 换为VGL VDD( -10V-3V )的信号,第2电平移动器17b将VGL VDD (-10V 3V)的信号转换为VGL VGH (-10V-+10V)的信号.
如图5所示,由第2电平移动器17b转换后的信号,提供给该级
的显示控制电路16以及后级的驱动电路的显示控制电路16。各显示 控制电路16,作为电源,被提供了 VGL、 VGH,根据逻辑电平被扩 展后的控制信号,进行所需的处理。
图6A、图6B表示第1、第2电平移动器17a、 17b的一例。图 6A表示由4个晶体管构成的电路例,图6B表示由6个晶体管构成的 电路例。第1、第2电平移动器17a、 17b可以只由图6A所示的电路 构成,也可以只由图6B所示的电路构成,或者可以组合图6A、 6B 所示的电路来构成。
图6A所示的电平移动器,由反转电路Ill、 P沟道MOS晶体管 Pll、 P12、 N沟道MOS晶体管Nll、 N12构成。
由图6A所示的电平移动器构成第1电平移动器17a时,输入信 号IN是由定时控制电路13提供的接地电压GND或者电源电压VDD (例如3V)的控制信号,P沟道MOS晶体管Pll、 P12的源极上, 被提供了电源电压VDD。另外,N沟道MOS晶体管Nll、 N12的源 极上,被提供了低电压VGL (例如-10V)。从作为输出节点的P沟 道MOS晶体管P12和N沟道MOS晶体管N12的连接节点,输出输 出信号OUT (VGL VDD)。
由图6A所示的电平移动器构成第2电平移动器17b时,输入信 号IN是由第1电平移动器17a提供的低电压VGL 电源电压VDD的 控制信号,P沟道MOS晶体管Pll、 P12的源极上,被提供了高电压 VGH(例如+10V),另外,N沟道MOS晶体管Nll、 N12的源极上, 被提供了低电压VGL (例如-10V)。从作为输出节点的P沟道MOS 晶体管P12和N沟道MOS晶体管N12的连接节点,输出输出信号 OUT (VGL VGH)。
另外,图6B所示的电平移动器由反转电路I21、 P沟道MOS晶 体管P21、 P22、 N沟道MOS晶体管N21、 N22、 N23、 N24构成。
由图6B所示的电平移动器构成笫1电平移动器17a时,输入信 号IN是由定时控制电路13提供的接地电压GND或者电源电压VDD (例如3V)的控制信号,P沟道MOS晶体管P21、 P22的源极上,
被提供了电源电压VDD。另外,N沟道MOS晶体管N23、 N24的源 极上,被提供了低电压VGL (例如-10V)。从作为输出节点的P沟 道MOS晶体管P22和N沟道MOS晶体管N22的连接节点,输出输 出信号OUT (VGL VDD)。
由图6B所示的电平移动器构成第2电平移动器17b时,输入信 号IN是由第1电平移动器17a提供的低电压VGL 电源电压VDD的 控制信号,P沟道MOS晶体管P21、 P22的源极上,被提供了高电压 VGH(例如+10V)。另夕卜,N沟道MOS晶体管N23、 N24的源极上, 被提供了低电压VGL (例如-10V)。从作为输出节点的P沟道MOS 晶体管P22和N沟道MOS晶体管N22的连接节点,输出输出信号 OUT ( VGL VGH )。
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由定时控制电路13提供的GND VDD 的控制信号,由设置在驱动电路14-1中的电平移动电路17,转换为 VGL VGH的信号,该信号由布线15提供给后级的驱动电路14-2、 14-3 14-n.这样,将控制信号的逻辑电平GND VDD扩展为 VGL VGH,转换为远离电路阈值的电平。因此,控制信号在布线15 中传输时,即使噪声重叠,在后级的驱动电路14-2 14-n中,也能够 除去噪声的影响,因此,能够防止液晶面板12所显示的图像品质劣 化。
另外,电平移动电路,与以往的延迟电路和滤波器电路一样,不 发生信号延迟。因此,能够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电特性劣化。 (第2实施方式)
图7表示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
第1实施方式中,电平移动电路17只驱动与时间控制部13连接 的初级驱动电路14-1中所设置的电路,与之相对,第2实施方式中, 例如设置在第i (i<n)个驱动电路14-i中的电平移动电路17,也与 驱动电路14-1的电平移动电路17 —样动作。第i个驱动电路14-i, 例如是设置在布线15的布线长的中央的驱动电路。
这样,使设置在布线15中途的驱动电路14-i的电平移动电路17
动作,在液晶面板12的画面更大、布线15的长度更长的情况下,即 使信号电平因布线电阻而降低,也能够再次扩展信号电平。因此,能 够抑制噪声的影响。
第1、第2实施方式中,电平移动电路17将控制信号的电平 GND VDD转换为VGL VGH的电平。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 将控制信号的电平GND VDD转换为VGL VDD的电平后传输到后 级的驱动电路14-2~14-n中,也可以将控制信号的电平GND VDD转 换为GND VGH的电平后传输到后级的驱动电路14-2~14-n中。
另外,显示控制电路16并不限定于根据逻辑电平被扩展后的控 制信号来实行所需的处理,也可以将扩展后的逻辑电平降到初始的逻 辑电平后进行处理。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还会有补充的优势和修改。只要不 脱离专利申请范围所记栽的发明宗旨,可以有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面板;沿着上述液晶面板设置的多个驱动电路,各个上述驱动电路驱动上述液晶面板;信号生成电路,向多个上述驱动电路中的1个提供信号;电平移动电路,至少设置在被提供了上述信号的上述驱动电路中,扩展上述信号的逻辑电平;以及布线,连接上述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端与被提供了上述信号的上述驱动电路之外的多个上述驱动电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电平移动电路设 置在由上述布线连接的多个上述驱动电路中、位于布线长的中央部分 的驱动电路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逻辑电平具有第 1逻辑电平和第2逻辑电平,上述电平移动电路扩展上述第1、第2 逻辑电平中的至少一个电平.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电平移动电路具 有第1、第2电平移动器,上述第1电平移动器扩展上述第1逻辑电 平,上述笫2电平移动器扩展上述第2逻辑电平。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第l电平移动器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1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比接地电位高的第 l电源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信号;第1导电型的第2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电源连接, 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信号;第2导电型的第3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晶体管的 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3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2晶体 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及输出端连接,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 比接地电位低的第2电源连接;以及第2导电型的第4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2晶体管的 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笫4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1晶体 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上述第2 电源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第2电平移动器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5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比上述第1电源高 的第3电源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第1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第l导电型的第6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3电源连接, 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第1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第2导电型的第7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5晶体管的 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7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6晶体 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及输出端连接,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 上述第2电源连接;以及第2导电型的第8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6晶体管的 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8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5晶体 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上述第2 电源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第l电平移动器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9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比接地电位高的第 l电源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信号;第1导电型的第10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电源连 接,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信号;第2导电型的第11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9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11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10 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及输出端连接;第2导电型的第12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0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12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9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第2导电型的第13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1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信号,上述第13 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比接地电位低的第2电源连接;以 及第2导电型的第14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2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信 号,上述第14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源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第2电平移动器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15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比上述第1电源 高的第3电源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第1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第1导电型的第16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3电源连 接,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笫1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第2导电型的第17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5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17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16 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及输出端连接;笫2导电型的第18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6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18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15 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第2导电型的笫19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7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第1电平移动电 路的输出信号,上述第19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上述笫2 电源连接;以及第2导电型的第20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8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第1 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信号,上述第20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源连接。
9.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液晶面板;沿着上述液晶面板设置的多个驱动电路,各个上述驱动电路驱动 上述液晶面板;布线,连接上述多个驱动电路;信号生成电路,向多个上述驱动电路中的第1驱动电路提供信号;第l电平移动电路,设置在上述第l驱动电路中,扩展由上述信 号生成电路提供的信号的逻辑电平;以及设置在多个上述驱动电路中的第n个驱动电路中的第2电平移动 电路,上述第2电平移动电路扩展通过上述布线提供的上述第1电平 移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逻辑电平,其中,n为2以上的自然数。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逻辑电平具有第 1逻辑电平和第2逻辑电平,上述电平移动电路扩展上述第1、第2 逻辑电平中的至少一个电平。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笫1、第2电平 移动电路分别具有第1、第2电平移动器,上述第1电平移动器扩展 上述第l逻辑电平,上述第2电平移动器扩展上述第2逻辑电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第1电平移动 器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1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比接地电位高的第 l电源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信号;笫1导电型的第2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电源连接, 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信号;第2导电型的第3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笫1晶体管的 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3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2晶体 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 一端及输出端连接,上述电流通路的另 一端与 比接地电位低的第2电源连接;以及第2导电型的第4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2晶体管的 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4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1晶体 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上述第2 电源连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第2电平移动 器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5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比上述第1电源高 的第3电源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第1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第1导电型的第6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3电源连接, 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第1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第2导电型的第7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5晶体管的 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7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6晶体 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及输出端连接,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 上述第2电源连接;以及第2导电型的第8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6晶体管的 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8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5晶体 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上述第2 电源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第l电平移动 器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9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比接地电位高的第 l电源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信号;第1导电型的第10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电源连 接,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信号;第2导电型的第11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9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11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迷第10 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及输出端连接;第2导电型的第12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0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12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笫9 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第2导电型的第13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1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信号,上述第13 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比接地电位低的第2电源连接;以 及第2导电型的第14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2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信 号,上述第14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源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第2电平移动 器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15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比上述第1电源 高的第3电源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第1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信 号;第l导电型的第16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3电源连 接,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第1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第2导电型的第17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笫15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17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笫16 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及输出端连接;笫2导电型的第18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6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18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15 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第2导电型的第19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笫17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笫1电平移动电 路的输出信号,上述笫19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上述第2 电源连接;以及第2导电型的第20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8晶体管 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第1 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信号,上述笫20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 端与上述第2电源连接。
16. —种具有由布线级联连接的多个驱动电路的驱动装置,具有 信号生成电路,向多个上述驱动电路中的1个提供信号;和 电平移动电路,至少设置在多个上述驱动电路中被提供了上述信号的驱动电路中,上述电平移动电路扩展上述信号的逻辑电平。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装置,上述逻辑电平具有第1 逻辑电平和第2逻辑电平,上述电平移动电路扩展上述第1、第2逻 辑电平中的至少一个电平。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装置,上述电平移动电路具有 第1、笫2电平移动器,上述第1电平移动器扩展上述第1逻辑电平, 上述第2电平移动器扩展上述第2逻辑电平。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驱动装置,上述第1电平移动器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1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比接地电位高的笫 l电源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信号;第1导电型的第2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电源连接, 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信号;第2导电型的第3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1晶体管的 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3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2晶体 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及输出端连接,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 比接地电位低的笫2电源连接;以及第2导电型的第4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2晶体管的 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4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1晶体 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上述笫2 电源连接。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驱动装置,上述第2电平移动器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5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比上述第1电源高 的笫3电源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上述第1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信号; 笫1导电型的第6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3电源连接,栅极上被提供了被反转后的上述第1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第2导电型的第7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5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7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6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及输出端连接,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源连接;以及第2导电型的第8晶体管,电流通路的一端与上述第6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第8晶体管的栅极与上述第5晶体管的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电流通路的另一端与上述第2电源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多个驱动电路,沿着液晶面板设置,驱动液晶面板。信号生成电路,向多个上述驱动电路中的1个提供信号。电平移动电路,设置在被提供了上述信号的上述驱动电路中,扩展上述信号的逻辑电平。布线,连接上述电平移动电路的输出端与被提供了上述信号的上述驱动电路之外的多个上述驱动电路。
文档编号G09G3/36GK101169926SQ20071016781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7日
发明者増子彰, 铃木悟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