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张力承重结构模型测试器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6  13

专利名称:一种内张力承重结构模型测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特别是一种学生用的建筑模型。
背景技术
为了活跃、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运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建筑 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通过模型了解内张力承重结构的原理,既能锻炼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又能激起学生对建筑领域的了解及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在建筑领域的创新思 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在的内张力承重结构的原理,而提供一种内张力结构模 型测试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张力承重结构模型测试器,包括承压板, 球体颗粒,结构模型,承压柱,移动杆,簧片,导线,蜂鸣器,结构模型置 于承压板和球体颗粒之间,承压板下压有球体颗粒,结构模型产生外向张力, 承压柱与移动杆固定连接,外向张力使承压柱延移动杆向外平移,两个簧片 分别固定在承压柱与挡板上,固定在挡板上的簧片通过导线与蜂鸣器连接。
结构模型是N边形,高度是24厘米,外圆直径不超过20厘米。球体颗粒的 数量按照规定投放。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一种内张力承重结构模型测试器,学生通过模型 了解内张力承重结构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 力。


图l是本发明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 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 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 范围。
如图l, 2所示, 一种内张力承重结构模型测试器,包括承压板1,球体 颗粒2,结构模型3,承压柱4,移动杆5,簧片6,挡板7,导线8,蜂鸣器 9,通过承压板1下压球体颗粒2,使得结构模型3产生外向张力,承压柱4 与移动杆5固定连接,外向张力使承压柱4延移动杆5向外平移,使得两个 簧片6接触,两个簧片6分别固定在承压柱4与挡板7上,通过导线8导通 蜂鸣器9。结构模型3是N边形,高度是24厘米,外圆直径不超过20厘米。 球体颗粒2的数量按照规定投放。 一种内张力承重结构模型测试器,学生通 过模型了解内张力承重结构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 实践能力。
权利要求
1、一种内张力承重结构模型测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压板(1),球体颗粒(2),结构模型(3),承压柱(4),移动杆(5),簧片(6),挡板(7),导线(8),蜂鸣器(9),结构模型(3)置于承压板(1)和球体颗粒(2)之间,承压板(1)下压有球体颗粒(2),结构模型(3)产生外向张力,承压柱(4)与移动杆(5)固定连接,外向张力使承压柱(4)延移动杆(5)向外平移,两个簧片分别固定在承压柱(4)与挡板(7)上,固定在挡板(7)上的簧片通过导线(8)与蜂鸣器(9)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内张力承重结构模型测试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结构模型(3)是N边形,高度是24厘米,外圆直径不超过20厘米。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内张力承重结构模型测试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球体颗粒(2)的数量按照规定投放。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张力承重结构模型测试器,包括承压板,球体颗粒,结构模型,承压柱,移动杆,簧片,导线,蜂鸣器,通过承压板下压球体颗粒,使得结构模型产生外向张力,承压柱与移动杆固定连接,外向张力使承压柱延移动杆向外平移,使得两个簧片接触,两个簧片分别固定在承压柱与挡板上,通过导线导通蜂鸣器。学生通过模型了解内张力承重结构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文档编号G09B25/04GK101452656SQ20071017183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6日
发明者俞云彬, 茆硕帆 申请人:上海市宝山区青少年科学技术指导站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