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6  12

专利名称: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演示仪,尤其是涉及一种教学及科研工作用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
背景技术
目前,教学及科研工作中使用的演示仪通常为地球仪,这种地球仪由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且表面绘制有地图的球形体所组成,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只能静态地反映各地理位置和特征,无法全面直观地动态的表达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所产生的众多天文地理现象,而这些信息和知识只能凭借人们的想象力来获得,既不直观也不真实,且大大增加了人们特别是空间想象力不成熟青少年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和准确理解的困难,甚至造成人们获得错误信息。尽管现在也有一些演示仪,将太阳和地球安装在一个支架上来实现演示目的,但是这种演示仪设计不合理且结构相对复杂,同时生产使用成本高,因此不能普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所产生的众多天文地理现象很好表示出来的问题,同时生产使用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中心的太阳仪和与所述支架边沿相连接的地球仪,所述支架由底架和安装在所述底架上端外侧的地球公转轨道盘组成,所述太阳仪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盘中心位置,所述太阳仪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上,所述地球仪通过万向连接件与地球公转轨道盘的盘边沿相连接,且所述万向连接件与地球公转轨道盘构成旋转连接,所述地球仪设置在万向连接件上且与万向连接件内圈之间构成旋转连接,所述万向连接件上还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万向连接件的边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通过牵引线与太阳仪相连接。上述的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由支腿和垂直安装在支腿上端的横杆组成,所述横杆一端与地球公转轨道盘内侧连接,所述横杆另一端与太阳仪表面连接。上述的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连接件由圆形圈体和固定连接在所述圆形圈体边沿的夹体两部分组成,所述地球仪设置在圆形圈体上,所述连接杆与圆形圈体固定连接。上述的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圈体的横截面与地球公转轨道盘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26°。 上述的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仪的中心横截面与地球公转轨道盘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0° -20°。上述的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球公转轨道盘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表示M个节气的节气标识符。上述的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球仪上设置有便于扳动其旋转的转把,所述转把与地球仪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方便。2、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所产生的众多天文地理现象很好表示出来的问题。3、能有效直观地演示地球本身以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同时可直观地反映出诸如地球在公转和自转时转到每个方位的地理特征和时间、时差、季节、节气以及日照变化,极昼极夜和日食等天文地理现象,便于人们理解学习。4、由于该演示仪不采用电动方式带动地球仪旋转以及太阳仪不发光等,因此生产使用成本低。5、适用范围广,不仅能有效适用于教学工作过程中,且也可用于科研工作中。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太阳仪;4-地球公转轨道盘;7-牵引线;10-转把。
2-地球仪; 5-万向连接件 8-横杆;
3-支腿; 6-连接杆; 9-节气标识符t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中心的太阳仪1和与所述支架边沿相连接的地球仪2,所述支架由底架和安装在所述底架上端外侧的地球公转轨道盘4组成,所述太阳仪1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盘4中心位置,所述太阳仪 1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上,所述地球仪2通过万向连接件5与地球公转轨道盘4的盘边沿相连接,且所述万向连接件5与地球公转轨道盘4构成旋转连接,所述地球仪2设置在万向连接件5上且与万向连接件5内圈之间构成旋转连接,所述万向连接件5上还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 —端与万向连接件5的边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另一端通过牵引线 7与太阳仪1相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底架由支腿3和垂直安装在支腿3上端的横杆8组成,所述横杆8 —端与地球公转轨道盘4内侧连接,所述横杆8另一端与太阳仪1表面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万向连接件5由圆形圈体和固定连接在所述圆形圈体边沿的夹体两部分组成,所述地球仪2设置在圆形圈体上,所述连接杆6与圆形圈体固定连接。所述圆形圈体的横截面与地球公转轨道盘4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由于太阳的横截面与地球的赤道面之间本身存在一定的角度,因此这样的设计使得演示更加形象,易于人们理解。所 述太阳仪1的中心横截面与地球公转轨道盘4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 0° -20°,且最大夹角一般为15° -20°,这样的夹角不但解决了目前人们对四季的形成仅局限于空洞的想象,而且也对科学研究提出了三个研究方向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太阳中心切割面的最大夹角(冬至、夏至两点)是多少;2.地球和太阳两球引力以赤道为中心最大,且向两极变小;3.地球自转方向和力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离心力的方向和力。如图1所示,所述地球公转轨道盘4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表示24个节气的节气标识符9,且节气标识符9在地球公转轨道盘4上是按照节气先后顺序依次排列的。如图1所示,所述地球仪2上设置有便于扳动其旋转的转把10,所述转把10与地球仪2固定连接。使用时,用手扳动万向连接件5绕着太阳仪1旋转,则万向连接件5的旋转带动位于其上的地球仪2转动,可实现演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这一现象;当需要演示地球的自转时,扳动转把10即可;当需要演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时,同时扳动万向连接件5和扳动转把10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中心的太阳仪(1)和与所述支架边沿相连接的地球仪O),所述支架由底架和安装在所述底架上端外侧的地球公转轨道盘(4)组成,所述太阳仪(1)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盘(4)中心位置,所述太阳仪(1)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上,所述地球仪( 通过万向连接件( 与地球公转轨道盘(4)的盘边沿相连接,且所述万向连接件(5)与地球公转轨道盘(4)构成旋转连接,所述地球仪( 设置在万向连接件( 上且与万向连接件(5)内圈之间构成旋转连接,所述万向连接件( 上还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 —端与万向连接件( 的边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另一端通过牵引线(7)与太阳仪(1)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由支腿C3)和垂直安装在支腿C3)上端的横杆(8)组成,所述横杆(8) —端与地球公转轨道盘 (4)内侧连接,所述横杆(8)另一端与太阳仪(1)表面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连接件(5)由圆形圈体和固定连接在所述圆形圈体边沿的夹体两部分组成,所述地球仪(2)设置在圆形圈体上,所述连接杆(6)与圆形圈体固定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圈体的横截面与地球公转轨道盘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26°。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仪(1) 的中心横截面与地球公转轨道盘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0° -2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球仪(2) 上设置有便于扳动其旋转的转把(10),所述转把(10)与地球仪O)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地球运动原理演示仪,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中心的太阳仪和与支架边沿相连接的地球仪,支架由底架和安装在底架上端外侧的地球公转轨道盘组成,太阳仪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盘中心位置,太阳仪固定安装在底架上,地球仪通过万向连接件与地球公转轨道盘的盘边沿相连接,且万向连接件与地球公转轨道盘构成旋转连接,地球仪设置在万向连接件上且与万向连接件内圈之间构成旋转连接,万向连接件上还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与万向连接件的边沿固定连接,连接杆另一端通过牵引线与太阳仪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很好表示的问题,同时使用成本低。
文档编号G09B23/02GK202067426SQ201120041880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1日
发明者樊有芳 申请人:樊有芳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