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支架、底座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6  15

专利名称:连接支架、底座及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支架、底座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设备(如电视机、电脑显示屏等)的放置方式逐渐多样化,如可以壁挂在墙上,也可以安放在电视柜等支撑面上。当希望将显示设备安放在电视柜等支撑面上时, 一般需要借助于底座来完成。其中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本体,所述显示设备本体支撑在底座上,所述底座放置在支撑面上,以避免显示设备本体与支撑面直接接触和摩擦,并使显示设备本体离开支撑面一定高度。一般来讲,底座是显示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外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安装底座,以保证底座能够稳定地支撑显示设备本体,避免显示设备本体左右晃动。尤其是目前显示设备向着超薄化和宽屏幕的方向发展,使得底座支撑的稳固性显得更为重要。而为使显示所述设备本体能够支撑在所述底座上,可以通过连接支架将所述显示设备本体与所述底座连接起来。现在常用的连接支架连接底座和显示设备本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 连接支架12通过螺钉固定于显示设备本体11的后部,并与显示设备本体的后部之间形成空腔,底座13的颈部131插入在连接支架12和显示设备本体11形成的空腔中,然后再通过螺钉将底座13的颈部131固定于连接支架12,从而实现了通过连接支架12将显示设备本体11和底座13连接起来。一般而言,考虑到目前厂家的加工精度和方便安装等因素,通常需要在连接支架12和底座13的颈部131之间预留一定的配合间隙,这样可以便于加工和装配。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需要在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底座的颈部之间预留一定的装配间隙,且装配过程中在将所述底座的颈部插入到所述连接支架之后,对固定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底座的颈部的多个螺钉不能同时进行紧固,因此容易使所述底座的颈部发生一定角度的偏移,从而导致整机倾斜。而要防止整机倾斜又需要减小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底座的颈部之间的装配间隙,从而使得加工和装配难度增大。最终使减小装配间隙和方便加工装配相互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支架,以减小物体与所述连接支架之间的装配间隙并降低加工和装配难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中形成有套设物体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一端具有插入物体的开口,所述腔体的侧壁上设有孔,所述孔中设有向所述腔体内部突出的弹性定位片,所述弹性定位片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侧壁分离,且所述弹性定位片抵压在物体上后具有变形。举例而言,可以使所述弹性定位片的距离所述开口较近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的侧壁连接、并使距离所述开口较远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的侧壁分离。其中,所述弹性定位片的与所述腔体的侧壁分离的另一端可以向所述腔体的外部翻折。为使物体与所述连接支架的装配更为牢固,可以使所述弹性定位片的数目为至少两个,并使该至少两个弹性定位片在所述腔体的侧壁上均勻分布。为限制物体插入所述连接支架的腔体中的深度,所述腔体的内表面上设有挡片, 所述挡片与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与物体插入所述腔体的深度一致。举例而言,所述挡片可以由所述腔体的侧壁上的部分材料向所述腔体内部弯折形成。此外,在所述开口处设有与所述腔体的侧壁相连的导向折边,所述导向折边向所述腔体的外部翻折。而且,所述导向折边与所述腔体的侧壁的连接处为倒圆形或倒角形。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座,以减小所述底座的颈部与所述底座的连接支架之间的装配间隙并降低加工和装配难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颈部,所述颈部插入在如上所述的连接支架的腔体中。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以减小所述底座的颈部与所述底座的连接支架之间的装配间隙并降低加工和装配难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本体,所述显示设备本体支撑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颈部,所述显示设备本体上设有如上所述的连接支架,所述颈部插入在所述连接支架的腔体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支架、底座及显示设备,由于所述弹性定位片向所述腔体的内部突出,且所述弹性定位片抵压在物体上后具有变形,因此所述弹性定位片能够对插入在所述腔体中的物体施加一定的压力,该压力使物体更加紧密且稳固地抵靠在所述弹性固定片和所述腔体的侧壁上,减小了物体与所述连接支架之间的装配间隙,并由此减少了由装配间隙产生的质量缺陷;此外,由于能够通过所述弹性定位片对插入在所述腔体中的物体进行有效的固定,因此可以将所述腔体的开口设置得较大一些,再加上所述弹性定位片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允许物体能够容易地插入所述弹性定位片和所述腔体的侧壁之间的空间,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将物体从所述开口插入到所述腔体中,降低了加工和装配难度。

图1为现有技术中连接支架连接底座和显示设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部分放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设备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1-设备本体,12-连接支架,13-底座,131-颈部;2-连接支架,21-腔体,22-开口,23-孔,24-弹性定位片,25-侧壁,26-挡片, 27-导向折边,28-螺纹孔;3-底座,31-底座本体,32-颈部;4-显示设备,41-显示设备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支架、底座及显示设备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支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2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中形成有套设物体的腔体21,腔体21的一端具有插入物体的开口 22,腔体21的侧壁上设有孔23,孔23中设有向腔体21内部突出的弹性定位片 24,弹性定位片M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连接、另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且弹性定位片M抵压在物体上后具有变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支架2,由于弹性定位片M向腔体21的内部突出,且弹性定位片M抵压在物体上后具有变形,因此弹性定位片M能够对插入在腔体21中的物体施加一定的压力,该压力使物体更加紧密且稳固地抵靠在弹性固定片M和腔体21的侧壁上,减小了物体与连接支架2之间的装配间隙,并由此减少了由装配间隙产生的质量缺陷;此外,由于能够通过弹性定位片M对插入在腔体21中的物体进行有效的固定,因此可以将腔体21的开口设置得较大一些,再加上弹性定位片M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允许物体能够容易地插入弹性定位片M和腔体21的侧壁25之间的空间,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将物体从开口 22插入到腔体21中,降低了加工和装配难度。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由于弹性定位片M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连接、 另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因此弹性定位片M的另一端可以具有向腔体21的外部变形的余地,当将物体由开口 22插入到腔体21中后,弹性定位片M能够通过一定的弹性变形而抵压在物体上,进而使物体受到一定的压力而抵压在腔体21的侧壁25上,从而使物体与弹性定位片M及腔体21的侧壁25紧密接触,增加了物体与连接支架2装配的稳定性。为使弹性定位片M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举例而言,可以使弹性定位片M的距离开口 22较近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连接、并使距离开口 22较远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 25分离。也就是说,如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使弹性定位片M的下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 连接、上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这样可以使得弹性定位片M的下端对物体具有较大的夹紧力、上端则对物体具有较小的夹紧力,当将物体从开口 22插入到腔体21中后,可以使物体在靠近开口 22的位置处受到较大的夹紧力,避免物体从开口 22脱离腔体2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弹性定位片M的距离开口 22较近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并使距离开口 22较远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连接,则此时弹性定位片M的距离开口 22较近的一端对物体的夹紧力较小、距离开口 22较远的一端对物体的夹紧力较大,这样物体容易首先克服该较小的夹紧力而插入到腔体21中。其中,弹性定位片M的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的另一端可以向腔体21的外部翻折。该向腔体21的外部翻折的设置方式可以对物体向腔体21中的插入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以利于物体的插入,尤其是当弹性定位片M上该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的另一端距离开口 22较近,而与腔体21的侧壁25连接的一端距离开口 22较远时,这种导向作用将更加明显。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弹性定位片M通常可以长条状,且该长条状的弹性定位片M的长度方向通常与物体插入腔体21的运动方向相平行。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未将该长条状的弹性定位片M的长度方向限制为与物体插入腔体21的运动方向相平行,而且也并未将弹性定位片M的形状限制为长条状。例如,可以对长条状的弹性定位片对进行设置,以使其长度方向与物体插入腔体21的运动方向相垂直。但是由于弹性定位片M抵压在物体上后会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可以得知弹性定位片M和与之相对的侧壁25 之间的距离小于物体的相应尺寸,因此该弹性定位片M会阻碍物体插入到腔体21中,但可以通过外力(如手动)使弹性定位片M向腔体21外部运动一定距离后再将物体插入。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将长条状的弹性定位片M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与物体插入腔体21的运动方向相平行时,弹性定位片M也会阻碍物体插入到腔体21中,但是由于可以将弹性定位片M的两端设置为向腔体21的外部翻折,因此可以为物体插入腔体21进行导向以便于物体的插入。此外,弹性定位片M的形状也可以大致为圆形或椭圆形等。为使物体与连接支架2的装配更为牢固,可以使弹性定位片M的数目为至少两个,并使该至少两个弹性定位片M在腔体21的侧壁25上均勻分布。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定位片M的数目为两个,该两个弹性定位片M分布在腔体21的左右两个侧壁25上,因此该左右两个弹性定位片M均能够向插入在其中的物体施加压力,从而使物体与连接支架2的装配更为牢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弹性定位片M 的数目设置为三个及三个以上,并使该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弹性定位片M在腔体21的侧壁 25上均勻分布,以便向插入到腔体21中的物体施加大致均勻的压紧力。通常情况下,对于具有偶数个侧壁的腔体而言,可以在其相对称的侧壁上均设置一个弹性定位片,从而为所述腔体设置偶数各弹性定位片并使所设置的偶数个弹性定位片相互对称,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腔体2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有一个弹性定位片M。而对于具有奇数个侧壁的腔体而言,则可以为所述腔体设置奇数个弹性定位片并使所设置的奇数个弹性定位片均勻分布。例如,对于整体形状大致呈圆形的腔体侧壁而言,可以在大致呈圆形的腔体侧壁上设置三个弹性定位片。但是也有例外,即可以为具有偶数各侧壁的腔体设置奇数个弹性定位片。 例如,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而言,还可以在腔体21的后侧壁25上再设置一个弹性定位片对。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弹性定位片24,在这种情况下,插入腔体21中的物体一侧和弹性定位片M相抵压,在弹性定位片M的抵压作用下物体的另一相对侧和腔体21的侧壁 25 (该侧壁25为与弹性定位片M相对的侧壁)相抵压,因此一般需要弹性定位片M和与该弹性定位片M相对的侧壁25 —起来对物体进行固定。由上面的描述可知,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腔体21的左右两个侧壁25上分别设有一个弹性定位片对,通过这两个弹性定位片M可以减小物体与左右两个侧壁25之间的装配间隙。进一步而言,可以对左右两个弹性定位片M之间的距离进行设置,以使得将物体插入到该两个弹性定位片M之间后在该两个弹性定位片M和物体之间形成紧配合,此时该两个弹性定位片M和物体可以达到零间隙配合,该零间隙配合的装配状态使得连接支架2与物体之间的装配间隙得以大大减小。这对于将该连接支架2应用于显示设备中以连接显示设备的底座和显示设备本体的场合而言,可以限制显示设备本体相对于底座发生左右偏移,尤其是对于屏幕宽度较大的显示设备本体而言,这种限制显示设备本体相对于底座发生左右偏移的效果更加明显。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为限制物体插入连接支架2的腔体21中的深度,可以在腔体21的内表面上设有挡片26,挡片沈与开口 22之间的距离与物体插入腔体21的深度一致。通过挡片沈可以对物体的顶部进行定位,进而限制物体插入腔体21中的深度。其中挡片沈的实现形式有多种。举例而言,参见图2所示,挡片沈可以由腔体21 的侧壁25上的部分材料向腔体21内部弯折形成,这样可以节省连接支架2使用的材料。在图2中,侧壁25上的部分材料向腔体21内部弯折后形成的折痕沿上下方向延伸,但应当理解,还可以使侧壁25上的部分材料向腔体21内部弯折后形成的折痕沿左右方向延伸。或者,挡片沈还可以由穿设在侧壁25上的螺钉形成。再或者,挡片沈还可以由在腔体21的内表面上成型的突起物形成。此外,结合图2和图3能够看出,可以在开口 22处设有与腔体21的侧壁25相连的导向折边27,导向折边27向腔体21的外部翻折。导向折边27能够对物体向腔体21内插入起到导向作用以利于物体的插入,同时可以防止物体碰触到侧壁25的锐利边缘而产生碰伤或刮伤等缺陷。其中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而言,由于腔体21的左右两侧壁25上设有弹性定位片24,因此可以将该左右两侧壁25之间的距离设置得较大一些。而由于腔体 21的前后两侧壁25上未设置弹性定位片24,因此需要将该前后两侧壁25之间的距离设置得较小一些,从而这样也使得物体难以插入到前后两侧壁25之间。为此,一般可以将导向折边27设置在腔体21的前后两侧壁25上。通常而言,导向折边27与腔体21的侧壁25 的连接处可以为倒圆形或倒角形等。由图2还可知,腔体21的前侧壁25不是完整的壁体,而是在前侧壁25的中间处设有缺口,这种结构有利于物体插入腔体21中,并能够节省材料。在腔体21的侧壁25上还设有多个螺纹孔28,以便对插入腔体21中的物体进行更为牢固的固定。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底座。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底座 3,包括底座本31,底座本体31上设有颈部32,颈部32插入在连接支架2的腔体21中。参见图2所示可知,连接支架2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中形成有套设颈部32的腔体21, 腔体21的一端具有插入颈部32的开口 22,腔体21的侧壁上设有孔23,孔23中设有向腔体21内部突出的弹性定位片M,弹性定位片M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连接、另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且弹性定位片M抵压在颈部32上后具有变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座3,由于弹性定位片M向腔体21的内部突出,且弹性定位片M抵压在颈部32上后具有变形,因此弹性定位片M能够对插入在腔体21中的颈部32施加一定的压力,该压力使颈部32更加紧密且稳固地抵靠在弹性固定片M和腔体21 的侧壁上,减小了颈部32与连接支架2之间的装配间隙,并由此减少了由装配间隙产生的质量缺陷;此外,由于能够通过弹性定位片M对插入在腔体21中的颈部32进行有效的固定,因此可以将腔体21的开口设置得较大一些,再加上弹性定位片M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允许颈部32能够容易地插入弹性定位片M和腔体21的侧壁25之间的空间,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将颈部32从开口 22插入到腔体21中,降低了加工和装配难度。为使弹性定位片M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举例而言,可以使弹性定位片M的距离开口 22较近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连接、并使距离开口 22较远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 25分离。也就是说,如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使弹性定位片M的下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 连接、上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这样可以使得弹性定位片M的下端对颈部32具有较大的夹紧力、上端则对颈部32具有较小的夹紧力,当将颈部32从开口 22插入到腔体21 中后,可以使颈部32在靠近开口 22的位置处受到较大的夹紧力,避免颈部32从开口 22脱离腔体2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弹性定位片M的距离开口 22较近的一端与腔体21 的侧壁25分离、并使距离开口 22较远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连接,则此时弹性定位片 24的距离开口 22较近的一端对颈部32的夹紧力较小、距离开口 22较远的一端对颈部32 的夹紧力较大,这样颈部32容易首先克服该较小的夹紧力而插入到腔体21中。其中,弹性定位片M的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的另一端可以向腔体21的外部翻折。该向腔体21的外部翻折的设置方式可以对颈部32向腔体21中的插入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以利于颈部32的插入,尤其是当弹性定位片M上该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的另一端距离开口 22较近,而与腔体21的侧壁25连接的一端距离开口 22较远时,这种导向作用将更加明显。为使颈部32与连接支架2的装配更为牢固,可以使弹性定位片M的数目为至少两个,并使该至少两个弹性定位片M在腔体21的侧壁25上均勻分布。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定位片M的数目为两个,该两个弹性定位片M分布在腔体21的左右两个侧壁25上,因此该左右两个弹性定位片M均能够向插入在其中的颈部32施加压力,从而使颈部32与连接支架2的装配更为牢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弹性定位片M的数目设置为三个及三个以上,并使该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弹性定位片M在腔体21 的侧壁25上均勻分布,以便向插入到腔体21中的物体施加大致均勻的压紧力。通常情况下,对于具有偶数个侧壁的腔体而言,可以在其相对称的侧壁上均设置一个弹性定位片,从而为所述腔体设置偶数各弹性定位片并使所设置的偶数个弹性定位片相互对称,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腔体2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有一个弹性定位片24。而对于具有奇数个侧壁的腔体而言,则可以为所述腔体设置奇数个弹性定位片并使所设置的奇数个弹性定位片均勻分布。例如,对于整体形状大致呈圆形的腔体侧壁而言,可以在大致呈圆形的腔体侧壁上设置三个弹性定位片。但是也有例外,即可以为具有偶数各侧壁的腔体设置奇数个弹性定位片。例如,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而言,还可以在腔体21的后侧壁25上再设置一个弹性定位片对。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弹性定位片24,在这种情况下,插入腔体21中的物体一侧和弹性定位片M相抵压,在弹性定位片M的抵压作用下物体的另一相对侧和腔体 21的侧壁25 (该侧壁25为与弹性定位片M相对的侧壁)相抵压,因此一般需要弹性定位片M和与该弹性定位片M相对的侧壁25 —起来对颈部32进行固定。由上面的描述可知,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腔体21的左右两个侧壁25上分别设有一个弹性定位片对,通过这两个弹性定位片M可以减小颈部32与左右两个侧壁25之间的装配间隙。进一步而言,可以对左右两个弹性定位片M之间的距离进行设置,以使得将物体插入到该两个弹性定位片M之间后在该两个弹性定位片M和物体之间形成紧配合, 此时该两个弹性定位片M和物体可以达到零间隙配合,该零间隙配合的装配状态使得连接支架2与物体之间的装配间隙得以大大减小。这对于将该连接支架2应用于显示设备中以连接显示设备的底座和显示设备本体的场合而言,可以限制显示设备本体相对于底座发生左右偏移,尤其是对于屏幕宽度较大的显示设备本体而言,这种限制显示设备本体相对于底座发生左右偏移的效果更加明显。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为限制颈部32插入连接支架2的腔体21中的深度,可以在腔体21的内表面上设有挡片沈,挡片沈与开口 22之间的距离与颈部32插入腔体21的深度一致。通过挡片26可以对颈部32的顶部进行定位,进而限制颈部32插入腔体21中的深度。其中挡片沈的实现形式有多种。举例而言,参见图2所示,挡片沈可以由腔体21 的侧壁25上的部分材料向腔体21内部弯折形成,这样可以节省连接支架2使用的材料。在图2中,侧壁25上的部分材料向腔体21内部弯折后形成的折痕沿上下方向延伸,但应当理解,还可以使侧壁25上的部分材料向腔体21内部弯折后形成的折痕沿左右方向延伸。或者,挡片沈还可以由穿设在侧壁25上的螺钉形成。再或者,挡片沈还可以由在腔体21的内表面上成型的突起物形成。此外,结合图2和图3能够看出,可以在开口 22处设有与腔体21的侧壁25相连的导向折边27,导向折边27向腔体21的外部翻折。导向折边27能够对颈部32向腔体21 内插入起到导向作用以利于颈部32的插入,同时可以防止物体碰触到侧壁25的锐利边缘而产生碰伤或刮伤等缺陷。其中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而言,由于腔体21的左右两侧壁25 上设有弹性定位片24,因此可以将该左右两侧壁25之间的距离设置得较大一些。而由于腔体21的前后两侧壁25上未设置弹性定位片24,因此需要将该前后两侧壁25之间的距离设置得较小一些,从而这样也使得颈部32难以插入到前后两侧壁25之间。为此,一般可以将导向折边27设置在腔体21的前后两侧壁25上。通常而言,导向折边27与腔体21的侧壁 25的连接处可以为倒圆形或倒角形等。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显示设备4,包括显示设备本体41,显示设备本体41支撑在底座3上。参见图4或图5所示可知,底座3包括底座本体31,底座本体31上设有颈部32,显示设备本体41上设有连接支架2,颈部32插入在连接支架2的腔体21中。参见图2所示可知,连接支架2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中形成有套设颈部32的腔体21,腔体21的一端具有插入颈部32的开口 22,腔体21的侧壁上设有孔23,孔23中设有向腔体21内部突出的弹性定位片M,弹性定位片M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连接、另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且弹性定位片M抵压在颈部32上后具有变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4,由于弹性定位片M向腔体21的内部突出,且弹性定位片M抵压在颈部32上后具有变形,因此弹性定位片M能够对插入在腔体21中的颈部32施加一定的压力,该压力使颈部32更加紧密且稳固地抵靠在弹性固定片M和腔体21的侧壁上,减小了颈部32与连接支架2之间的装配间隙,并由此减少了由装配间隙产生的质量缺陷;此外,由于能够通过弹性定位片M对插入在腔体21中的颈部32进行有效的固定,因此可以将腔体21的开口设置得较大一些,再加上弹性定位片M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允许颈部32能够容易地插入弹性定位片M和腔体21的侧壁25之间的空间,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将颈部32从开口 22插入到腔体21中,降低了加工和装配难度。为使弹性定位片M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举例而言,可以使弹性定位片M的距离开口 22较近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连接、并使距离开口 22较远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 25分离。也就是说,如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使弹性定位片M的下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 连接、上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这样可以使得弹性定位片M的下端对颈部32具有较大的夹紧力、上端则对颈部32具有较小的夹紧力,当将颈部32从开口 22插入到腔体21 中后,可以使颈部32在靠近开口 22的位置处受到较大的夹紧力,避免颈部32从开口 22脱离腔体2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弹性定位片M的距离开口 22较近的一端与腔体21 的侧壁25分离、并使距离开口 22较远的一端与腔体21的侧壁25连接,则此时弹性定位片 24的距离开口 22较近的一端对颈部32的夹紧力较小、距离开口 22较远的一端对颈部32 的夹紧力较大,这样颈部32容易首先克服该较小的夹紧力而插入到腔体21中。其中,弹性定位片M的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的另一端可以向腔体21的外部翻折。该向腔体21的外部翻折的设置方式可以对颈部32向腔体21中的插入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以利于颈部32的插入,尤其是当弹性定位片M上该与腔体21的侧壁25分离的另一端距离开口 22较近,而与腔体21的侧壁25连接的一端距离开口 22较远时,这种导向作用将更加明显。为使颈部32与连接支架2的装配更为牢固,可以使弹性定位片M的数目为至少两个,并使该至少两个弹性定位片M在腔体21的侧壁25上均勻分布。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定位片M的数目为两个,该两个弹性定位片M分布在腔体21的左右两个侧壁25上,因此该左右两个弹性定位片M均能够向插入在其中的颈部32施加压力,从而使颈部32与连接支架2的装配更为牢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弹性定位片M的数目设置为三个及三个以上,并使该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弹性定位片M在腔体21 的侧壁25上均勻分布,以便向插入到腔体21中的物体施加大致均勻的压紧力。通常情况下,对于具有偶数个侧壁的腔体而言,可以在其相对称的侧壁上均设置一个弹性定位片,从而为所述腔体设置偶数各弹性定位片并使所设置的偶数个弹性定位片相互对称,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腔体2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有一个弹性定位片24。而对于具有奇数个侧壁的腔体而言,则可以为所述腔体设置奇数个弹性定位片并使所设置的奇数个弹性定位片均勻分布。例如,对于整体形状大致呈圆形的腔体侧壁而言,可以在大致呈圆形的腔体侧壁上设置三个弹性定位片。但是也有例外,即可以为具有偶数各侧壁的腔体设置奇数个弹性定位片。例如,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而言,还可以在腔体21的后侧壁25上再设置一个弹性定位片对。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弹性定位片24,在这种情况下,插入腔体21中的物体一侧和弹性定位片M相抵压,在弹性定位片M的抵压作用下物体的另一相对侧和腔体 21的侧壁25 (该侧壁25为与弹性定位片M相对的侧壁)相抵压,因此一般需要弹性定位片M和与该弹性定位片M相对的侧壁25 —起来对颈部32进行固定。由上面的描述可知,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腔体21的左右两个侧壁25上分别设有一个弹性定位片对,通过这两个弹性定位片M可以减小颈部32与左右两个侧壁25之间的装配间隙。进一步而言,可以对左右两个弹性定位片M之间的距离进行设置,以使得将物体插入到该两个弹性定位片M之间后在该两个弹性定位片M和物体之间形成紧配合, 此时该两个弹性定位片M和物体可以达到零间隙配合,该零间隙配合的装配状态使得连接支架2与物体之间的装配间隙得以大大减小。这对于将该连接支架2应用于显示设备中以连接显示设备的底座和显示设备本体的场合而言,可以限制显示设备本体相对于底座发生左右偏移,尤其是对于屏幕宽度较大的显示设备本体而言,这种限制显示设备本体相对于底座发生左右偏移的效果更加明显。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为限制颈部32插入连接支架2的腔体21中的深度,可以在腔体21的内表面上设有挡片沈,挡片沈与开口 22之间的距离与颈部32插入腔体21的深度一致。通过挡片26可以对颈部32的顶部进行定位,进而限制颈部32插入腔体21中的深度。其中挡片沈的实现形式有多种。举例而言,参见图2所示,挡片沈可以由腔体21 的侧壁25上的部分材料向腔体21内部弯折形成,这样可以节省连接支架2使用的材料。在图2中,侧壁25上的部分材料向腔体21内部弯折后形成的折痕沿上下方向延伸,但应当理解,还可以使侧壁25上的部分材料向腔体21内部弯折后形成的折痕沿左右方向延伸。或者,挡片沈还可以由穿设在侧壁25上的螺钉形成。再或者,挡片沈还可以由在腔体21的内表面上成型的突起物形成。此外,结合图2和图3能够看出,可以在开口 22处设有与腔体21的侧壁25相连的导向折边27,导向折边27向腔体21的外部翻折。导向折边27能够对颈部32向腔体21 内插入起到导向作用以利于颈部32的插入,同时可以防止物体碰触到侧壁25的锐利边缘而产生碰伤或刮伤等缺陷。其中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而言,由于腔体21的左右两侧壁25 上设有弹性定位片24,因此可以将该左右两侧壁25之间的距离设置得较大一些。而由于腔体21的前后两侧壁25上未设置弹性定位片24,因此需要将该前后两侧壁25之间的距离设置得较小一些,从而这样也使得颈部32难以插入到前后两侧壁25之间。为此,一般可以将导向折边27设置在腔体21的前后两侧壁25上。通常而言,导向折边27与腔体21的侧壁 25的连接处可以为倒圆形或倒角形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中形成有套设物体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一端具有插入物体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侧壁上设有孔,所述孔中设有向所述腔体内部突出的弹性定位片,所述弹性定位片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侧壁分离,且所述弹性定位片抵压在物体上后具有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片的距离所述开口较近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的侧壁连接、距离所述开口较远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的侧壁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片的与所述腔体的侧壁分离的另一端向所述腔体的外部翻折。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片的数目为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弹性定位片在所述腔体的侧壁上均勻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内表面上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开口之间的距离与物体插入所述腔体的深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由所述腔体的侧壁上的部分材料向所述腔体内部弯折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处设有与所述腔体的侧壁相连的导向折边,所述导向折边向所述腔体的外部翻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折边与所述腔体的侧壁的连接处为倒圆形或倒角形。
9.一种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插入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支架的腔体中。
10.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本体,所述显示设备本体支撑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上设有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本体上设有如权利要求 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支架,所述颈部插入在所述连接支架的腔体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支架、底座及显示设备,涉及设备安装技术领域,为减少物体与所述连接支架之间的装配间隙产生的质量缺陷并降低加工和装配难度而设计。所述连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中形成有套设物体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一端具有插入物体的开口,所述腔体的侧壁上设有孔,所述孔中设有向所述腔体内部突出的弹性定位片,所述弹性定位片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侧壁分离,且所述弹性定位片抵压在物体上后具有变形。所述底座和显示设备中应用有上述连接支架。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设备的安装和支撑。
文档编号G09F9/00GK201964094SQ201120052618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日
发明者盛尊友 申请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