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及超声波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6  14

专利名称: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及超声波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置于内窥镜而切换多个管路的连接状态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及超声波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现场,对被检体照射超声波,接收其反射波而进行影像化,由此进行观察被检体的内部的状态的超声波检查。这样的超声波检查的一个是从体腔内照射超声波的体内式的检查。在体内式的检查中,与身体的外侧照射超声波的检查相比,能够详细地观察胃、大肠等的体壁附近的组织的状态。因此,体内式的检查例如在想要准确地诊断体壁上形成的肿瘤、溃疡到达何种深度时等被重用。在体内式的检查中,使用将超声波转换器阵列和CCD等摄像元件设置在前端部的超声波内窥镜、穿过内窥镜的钳子口而使用的超声波探测器。在从超声波内窥镜、超声波探测器的前端向体壁照射超声波时,若之间夹设有空气,则存在超声波明显衰减的问题。因此,在超声波内窥镜、超声波探测器中,以覆盖超声波转换器的方式在前端部安装具有弹性的球状物。并且,使水等超声波传递介质充满在内部而使球状物膨胀,使该球状物与体壁密接。接着,从球状物的内侧照射超声波。由此,防止空气引起的超声波的衰减。当超声波检查结束时,从球状物内将水抽出,由此使球状物缩小,从而能够容易地将超声波内窥镜从体内取出。球状物的膨胀或缩小的切换通过对设置在内窥镜的操作部上的送气送水按钮及吸引按钮进行操作来进行。作为所述送气送水按钮或吸引按钮,多使用所谓两级切换式的按钮。例如,在 专利文献I及2记载的送气送水按钮中,在未进行任何操作的状态下进行送气泵的送气动作时,从送气送水按钮的操作盖上开设的排气口发生泄漏。而且,在该状态下将排气口闭塞时,由于在送气状态下排气口闭塞,因此送气送水按钮内的止回阀打开,从送气送水喷嘴进行送气。当对操作盖进行半按时,从送气状态切换成送水状态,从送气送水喷嘴进行送水。而且,当对操作盖进行全按时,切换送水管路,经由通过球状物内部的球状物管路进行球状物送水而球状物发生膨胀。另外,在专利文献I及2记载的吸引按钮中,在未进行任何操作的状态下,当通过吸引泵进行吸引动作时,该吸引泵经由规定的通气路而吸引外部的空气。而且,当对吸引按钮的操作盖进行半按时,吸引泵与处置用具通道连通,进行从处置用具通道的吸引。而且,当对操作盖进行全按时,吸引泵与球状物管路连通,经由球状物管路而吸引充满在球状物内的水,进行排水,从而使球状物收缩。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3017957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1266号公报[0011]实用新型的概要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这种两级切换式的按钮、例如吸引按钮具备:工作缸;移动自如地收容于该工作缸,前端部从工作缸开口突出的轴状的活塞;在活塞的前端部设置的操作盖;以覆盖工作缸开口的方式设置,能够进行基于操作盖的半按、全按操作的工作缸盖。在工作缸的管路上连接有:与吸引泵连通的吸引源管路;与处置用具通道连通的吸引管路;与球状物管路连通的球状物排水管路。在活塞的轴主体部上形成有将其侧面与轴主体部的下端面连通的内部管路。而且,在该轴主体部的侧面形成有槽。所述内部管路、槽以如下方式调整其形成位置及形状,即:在操作盖被半按时,使吸引源管路与吸引管路连通,并且在操作盖被全按时,使吸引源管路与球状物排水管路连通。然而,在由工作缸活塞机构构成的按钮中,在按压操作盖时,理想的情况是使活塞相对于工作缸不倾斜地笔直移动,但有时因某种作用而活塞会发生倾斜。这种情况下,无法进行顺畅的按钮操作,而且会产生如下的问题。S卩,在活塞的轴主体部的侧面上嵌装有多个填密件以确保内部管路、槽的气密,但从成本的观点出发,通常这些填密件即使在不同的部位也使用同一填密件。然而,本实用新型者根据仔细研究,发现了由于活塞的倾斜而一部分的填密件选择性地发生磨损、劣化,会发生内部管路、槽的气密泄漏的问题。尤其是在超声波内窥镜中,按压操作盖时的活塞的移动冲程长,操作盖意外地被倾斜按压时,由于活塞与工作缸的微小的轴偏离而在活塞的轴向端部(下端或上端)配置的填密件上容易作用有大的负载。因此,会产生选择性的填密件的磨损、劣化引起的气密不良,存在作为按钮的耐久性及寿命缩短这样的问题。在此,在 活塞的轴向端部配置的填密件的前端部(顶部)逐渐发生磨损、劣化的情况如图21的(a) (C)所示。当如此填密件的前端部发生磨损、劣化时,最终在填密件的前端部与工作缸的管路内壁面之间产生间隙,发生内部管路、槽的气密泄洩。这种情况下,需要更换为新的按钮。另一方面,若一律提高各填密件的耐磨损性,则按压操作盖时的滑动阻力增大,成为使操作性变差的主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鉴于这种课题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顺畅的操作,并抑制活塞的倾斜引起的气密不良,提高耐久性及寿命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及超声波内窥镜。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通过在活塞的前端设置的操作盖的按压操作,来定位工作缸内的活塞,改变形成于所述工作缸的管路连接口与形成于所述活塞的连通路的连通的组合,来切换多个管路的连通及隔断,其中,所述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具备多个填密件,这多个填密件为了切换所述多个管路的连通及隔断而嵌装于所述活塞的侧面,且沿着该活塞的轴向配置,所述多个填密件中,在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部的至少一方配置的端部填密件由比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部以外配置的中间填密件的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端部填密件优选配置在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部的两端。而且,所述耐磨损性高的材质优选为氟橡胶。优选的是,所述端部填密件的至少与所述工作缸内的管路内壁面接触的表面部由所述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而且,优选的是,所述端部填密件的所述表面部实施用于使耐磨损性比所述中间填密件升高的表面处理。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端部填密件的所述表面部通过类金刚石碳涂层或硅涂层来实施表面处理。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通过在活塞的前端设置的操作盖的按压操作,来定位工作缸内的活塞,改变形成于所述工作缸的管路连接口与形成于所述活塞的连通路的连通的组合,来切换多个管路的连通及隔断,其中,所述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具备多个填密件,这多个填密件为了切换所述多个管路的连通及隔断而嵌装于所述活塞的侧面,且沿着该活塞的轴向配置,所述多个填密件中,在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部的至少一方配置的端部填密件的过盈量设定为大于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部以外配置的中间填密件的过盈量。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端部填密件优选配置在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部的两端。另外,所述端部填密件的过盈量优选设定为0.05[mm]以上且0.5[mm]以下。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优选是两级切换式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通过所述操作盖的按压操作,将所述活塞定位在所述工作缸内的所述活塞的移动冲程的作为始端的第一位置、作为终端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途中位置的第三位置,改变形成于所述工作缸的管路连接口与形成于所述活塞的连通路的连通的组合,来切换多个管路的连通及隔断。所述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优选具备工作缸盖,该工作缸盖安装于所述工作缸的开口,对所述活塞向朝着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方向施力,在克服该施力而将所述操作盖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按压时,在所述第三位置改变作用力而使所述活塞临时停止在所述第三位置,并借助超过该所述第三位置的按压操作而将所述活塞定位在所述第二位置。而且,优选的是,所述工作缸盖具备:以包围所述工作缸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筒状的盖主体;具有供所述活塞的前端部穿过的活塞插通孔,且在所述盖主体的内周侧设置成滑动自如的引导盖;配置在所述盖主体及所述引导盖之间,并对所述引导盖向所述第一方向施力的第一施力机构; 配置在所述操作盖及所述引导盖之间,对所述操作盖向所述第一方向施力,且作用力比所述第一施力机构小的第二施力机构。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波内窥镜优选在操作部具备所述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实用新型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活塞的侧面嵌装的多个填密件中,因活塞的倾斜而容易作用大负载的端部填密件由耐磨损性比中间填密件高的材质构成,因此能够防止端部填密件的磨损、劣化引起的气密不良,从而能够提高耐久性及寿命。而且,与全部的填密件由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对操作盖进行按压操作时的滑动阻力,操作感轻快,能够进行顺畅的操作。

图1是内窥镜的简图。图2是吸引按钮的剖视图。[0032]图3是吸引按钮的分解图。图4是工作缸的从上方观察的主视图。图5是工作缸盖主体的从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6是工作缸盖主体的从斜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7是气密盖的从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8是气密盖的从斜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9是图2的沿着P-P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2的沿着Q-Q线的剖视图。图11是图2的沿着R-R线的剖视图。图12是用于说明工作缸与活塞之间的旋转限制的说明图。图13是对操作盖未进行按压操作时的吸引按钮的剖视图。图14是对操作盖进行半按时的吸引按钮的剖视图。图15是对操作盖进行全按时的吸引按钮的剖视图。图16是无操作位置的送气送水按钮的剖视图。图17是送 气送水按钮的分解图。图18是对操作盖进行半按时的送气送水按钮的剖视图。图19是对操作盖进行全按时的送气送水按钮的剖视图。图20是用于说明填密件的过盈量的图。图21是表示填密件逐渐磨损、劣化的情况的图。符号说明10...超声波内窥镜,11...插入部,12...操作部,21...球状物,28...吸引管路,29...吸引按钮,33...送气送水按钮,35...球状物排水管路,46...吸引源管路,47...操作盖,50...工作缸,51...活塞,52...工作缸盖,64、100...盖止旋用凹部,67...盖止旋面,76...工作缸盖主体,77...气密盖,78...第一螺旋弹簧,79...第二螺旋弹簧,91...盖止旋用凸部,94...工作缸止旋用凸部,102...活塞止旋面,104...内侧引导筒,105...夕卜侧引导筒,109….密封填密件,120….引导盖,12L..内侧引导筒,122….外侧引导筒,161 165...连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超声波内窥镜10包括: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11 ;与该插入部11的基端部连结的操作部12 端与该操作部12连接的通用软线13及连接线缆14。在通用软线13的另一端部设有与未图示的内窥镜处理器装置、光源装置等连接的连接器15。连接线缆14的另一端与未图示的超声波用处理器装置连接。插入部11形成为截面圆形的管状,且具有挠性。在该插入部11的前端部Ila设有:用于取得超声波图像的超声波转换器阵列17 ;用于取得内窥镜图像的CCD图像传感器(未图示);用于对未图示的摄影光学系统进行清洗的送气送水喷嘴18 ;成为钳子等处置用具的出口且也成为用于对血液、体内污物等吸引物进行吸引的吸引口的钳子、吸引口(以下,简称为吸引口)19。[0056]另外,在前端部Ila安装拆装自如的具有弹性的球状物21。球状物21以被压缩至与前端部Ila的外表面密接的状态插入到被检体内。该球状物21在从超声波转换器阵列17照射超声波时,由于从送水罐22供给的水而扩张。由此,球状物21提高前端部Ila的向体壁的密接性,并防止从超声波转换器阵列17照射的超声波及其反射波因空气而衰减的情况。而且,球状物21在扩张之后,将保持在内部的水排出,由此再次收缩。该球状物21例如使用胶乳橡胶等。在插入部11及操作部12内设有:一端与吸引口 19连通的处置用具通道24 ;—端与送气送水喷嘴18连通的送气送水管路25 ;—端与球状物21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球状物管路26。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为了容易进行各管路的区别,而利用斜线来显示管路以外的部分(包括中空部)。处置用具通道24的另一端与设于插入部11的处置用具入口 27连接。该处置用具入口 27在插入处置用具时以外由栓(未图示)闭塞。而且,吸引管路28从处置用具通道24分支,该吸引管路28与设于操作部12的吸引按钮29连接。送气送水管路25的另一端分支为送气管路31和送水管路32。送气管路31及送水管路32与设于操作部12的送气送水按钮33连接。球状物管路26的另一端分支为球状物送水管路34和球状物排水管路35。球状物送水管路34与送气送水按钮33连接,球状物排水管路35与吸引按钮29连接。在送气送水按钮33上,除了送气管路31、送水管路32、及球状物送水管路34之夕卜,还连接有与送气泵37连通的送气源管路38的一端和与送水罐22连通的送水源管路39的一端。送气泵37在超声波观察中始终工作。送气源管路38的另一端在连接器15内借助分支管路41而分支。分支管路41与送水罐22的入口连接。而且,送水源管路39的另一端通过分支管路41内而插入到送水罐22内。并且,在经由分支管路41的来自送气泵37的送气的作用下,当送水罐22的内部压力上升时,送水罐22内 的水被送往送水源管路39。送气送水按钮33是所谓两级切换式的按钮。在该送气送水按钮33的操作盖43上形成有与大气连通的排气口 125 (参照图16)。送气送水按钮33在操作盖43未被操作时,将送水源管路39隔断,并使送气源管路38与操作盖43的排气口 125连通。由此,从送气源管路38传送的空气从送气送水按钮33的排气口 125泄漏。并且,如图16所示,在该状态下当排气口 125由手指160闭塞时,再送水源管路39被继续隔断的状态下,送气源管路38与送气管路31连通。由此,向送气管路31传送空气而从送气送水喷嘴18喷出空气。另外,如图18所示,在操作盖43被半按操作时,送气送水按钮33将送气源管路38隔断,并仅使送水源管路39与送水管路32连通。由此,从送水源管路39传送的水经由送水管路32等而从送气送水喷嘴18喷出。并且,如图19所示,在操作盖43被全按操作时,送气送水按钮33在继续隔断送气源管路38的状态下,仅使送水源管路39与球状物送水管路34连通。由此,从送水源管路39送来的水经由球状物送水管路34等送到球状物21内。在吸引按钮29上,除了吸引管路28及球状物排水管路35之外,还连接有一端与吸引泵45连通的吸引源管路46的另一端。吸引泵45也在超声波观察中始终工作。吸引按钮29与送气送水按钮33同样地是两级切换式的按钮。吸引按钮29在其操作盖47未被操作时,使吸引源管路46与外部(大气)连通。这是因为,吸引泵45始终工作,因此当吸引源管路46与大气未连通时,作用在吸引泵45上的负载增加的缘故。因此,通过使吸引源管路46与大气连通而能抑制吸引泵45的负载的增加。另外,在操作盖47被半按操作时,吸引按钮29仅使吸引源管路46与吸引管路28连通。由此,吸引管路28及处置用具通道24的负压吸引力上升,而从吸引口 19吸引各种吸引物。并且,在操作盖47被全按操作时,吸引按钮29仅使吸引源管路46与球状物排水管路35连通。由此,球状物排水管路35及球状物管路26的负压吸引力上升,将球状物21内的水排出。如图2及图3所示,吸引按钮29大体包括:固定于操作部12的工作缸50 ;滑动自如地收容在工作缸50内的活塞51 ;设置于工作缸50,并将活塞51定位在半按位置和全按位置上的工作缸盖52。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部的图中的上方侧的端及端部分别称为“上端”、“上端部”,将图中的下方侧的端或端部分别称为“下端”、“下端部”。工作缸50由金属形成。在该工作缸50上连接有吸引管路28、球状物排水管路35、及吸引源管路46。在工作缸50内形成有沿着其轴向较长地延伸的工作缸管路54。工作缸管路54的上端作为工作缸开口 55而敞开,在工作缸开口 55的下端设有与吸引管路28连通的吸引连接口 56。在吸引连接口 56设有与吸引管路28连接的吸引喷嘴56a。另外,在工作缸管路54内,从下端侧朝向上端侧,开设有与吸引源管路46连通的吸引源连接口 57和与球状物排水管路35连通的排水连接口 58。在吸引源连接口 57设有与吸引源管路46连接的吸引源喷嘴57a,在排水连接口 58设有与球状物排水管路35连接的球状物排水喷嘴58a。在工作缸50的上端的外周部设有工作缸盖52的底部所抵接的管状的盖抵接部60 (参照图3)。而且,在工作缸50的外周面上的吸引源连接口 57与吸引源喷嘴57a的连接部分设有与吸引源喷嘴57a连接的吸引源连接部61。吸引源连接部61朝向工作缸50的上端较长地延伸而与盖 抵接部6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为了明确工作缸50与球状物排水管路35的连接部分,以将吸引源连接部61的局部切口的状态进行图示。在吸引源连接部61的内部形成有通气路62。在通气路62的下端开设有吸引源连接口 57和吸引源喷嘴57a。通气路62的上端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与盖抵接部60连接。如图4所示,在盖抵接部60,通过对其外周部的局部切口,而形成用于防止与工作缸盖52之间的旋转的盖止旋用凹部(第二凹部)64。而且,在盖抵接部60的上表面开设有与通气路62连通的工作缸通气孔65。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在盖抵接部60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盖主体安装环81与该外螺纹螺合(参照图3)。在盖抵接部60的下侧形成有安装凸缘53。操作部12的安装基体12a的下表面与该安装凸缘53抵接,盖主体安装环81与外螺纹螺合,由此将工作缸50固定于安装基体12a。返回图2及图3,活塞51由金属形成。该活塞51包括:从工作缸开口 55突出的轴前端部51a和始终收容在工作缸管路54内的轴主体部51b。轴前端部51a的直径形成得比轴主体部51b的直径小。在该轴前端部51a,通过将其侧面的局部切口,而形成防止与工作缸盖52之间的旋转的大致平面状的盖止旋面67 (参照图3、图9)。另外,在轴前端部51a的前端固定有在半按操作时及全按操作时承受按压操作的大致圆板状的操作盖47。需要说明的是,在操作盖47的上表面设有表示进行按压操作时的按压位置的指标47a。在轴主体部51b形成有将向其轴下端面开口的下端面开口 69和向侧面开口的侧面开口 70连通的内部管路(连通路)71。侧面开口 70形成在当半按操作时与吸引源连接口 57大致对置的位置(参照图14)。在轴主体部51b的侧面上,在相对于侧面开口 70而向轴前端部51a侧远离的位置形成有沿着活塞51的轴向较长地延伸的环状的周槽(连通路)72。周槽72具有在全按操作时其上端的开口上端部72a与排水连接口 58大致对置且其下端的开口下端部72b与吸引源连接口 57大致对置的轴向长度(参照图15)。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为了表示排水连接口 58而以将周槽72的局部切口的状态进行图示。另外,在轴主体部51b的侧面嵌装有第一 第四填密件74a 74d。第一填密件74a嵌装在轴主体部51b的下端。第二填密件74b及第三填密件74c以将侧面开口 70夹于之间的方式嵌装于轴主体部51b。第四填密件74d以在与第三填密件74c之间夹有周槽72的方式嵌装于轴主体部51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四填密件74a、74d由氟橡胶构成,第二及第三填密件74c、74d由硅橡胶构成。即,在轴主体部51b的轴向端部的两端(下端及上端)配置的端部填密件(第一及第四填密件74a、74d)由耐磨损性比轴向端部以外配置的中间填密件(第二及第三填密件74b、74c)高的材质构成。由此,在对操作盖47进行按压操作时,即使因活塞51的倾斜而端部填密件上作用有大负载也能抑制端部填密件的磨损、劣化。上述结构的活塞51在不对操作盖47进行按压操作而该操作盖47离开工作缸开口 55最远的非按压位置(第一位置)与因全按操作而操作盖47距工作缸开口 55最近且限制进一步的压入的全按位置(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活塞51在位于非按压位置时,由于轴主体部51b的侧面、各填密件74a 74d等,而成为将吸引源连接 口 57与吸引连接口 56及排水连接口 58的连通隔断的隔断状态。而且,活塞51在位于全按位置时,成为通过周槽72仅使排水连接口 58与吸引源连接口 57连通的球状物排水状态(参照图15)。而且,活塞51借助对操作盖47的半按操作而移动到位于非按压位置与全按位置之间的半按位置(第三位置)时,成为通过内部管路71仅使吸引连接口 56与吸引源连接口 57连通的吸引状态(参照图14)。工作缸盖52大体具备:以包围工作缸开口 55的方式安装在工作缸50的上端的有底筒状的工作缸盖主体(以下,简称为盖主体)76 ;在盖主体76的内周侧设置的有底筒状的气密盖77 ;第一螺旋弹簧78 ;第二螺旋弹簧79。这些工作缸盖52的各部形成得比工作缸50的上端部的直径大。盖主体76经由盖主体安装环81而安装在工作缸50的上端。盖主体安装环81具有盖抵接部60能够穿过的插通孔,在形成该插通孔的内周壁上形成有未图示的内螺纹。通过使盖抵接部60的外周面的外螺纹与盖主体安装环81的内螺纹螺合,而将盖主体安装环81与工作缸50的上端连结。而且,在盖主体安装环81的上端部形成有环状的凸缘81a。盖主体76包括:其上端部作为盖主体开口 83 (参照图5)而敞开的金属制的有底筒状体84 ;将该有底筒状体84的外周面覆盖的树脂制的大致筒状的罩85。罩85的下端部比有底筒状体84的底部朝向工作缸50侧较长地延伸,在该下端部的内侧形成有多个与凸缘81a卡合的卡合爪86 (参照图6)。由此,经由罩85及盖主体安装环81而将有底筒状体84与工作缸50连结。有底筒状体84的底部(以下,称为盖主体底部)84a与盖抵接部60的上表面抵接。在该盖主体底部84a形成有工作缸50的上端所穿过的工作缸插通孔88 (参照图5及图6)。而且,在盖主体底部84a上,在与工作缸通气孔65对置的位置形成有盖主体通气孔89(参照图6)。由此,有底筒状体84的内部与工作缸50的通气路62之间能够流通空气。如图5所示,在盖主体底部84a的与气密盖77对置的气密盖对置面上,形成有朝向气密盖77的侧壁部77a(参照图2及图3)突出的盖止旋用凸部(第一凸部)91。而且,在有底筒状体84,通过将盖主体开口 83的内周缘切口成环状而形成环状的底座92。如图6所示,在盖主体底部84a的与工作缸50对置的工作缸对置面上形成有朝向盖抵接部60突出的工作缸止旋用凸部(第二凸部)94。该工作缸止旋用凸部94与盖抵接部60的盖止旋用凹部64卡合。如图2及图3所示,气密盖77滑动自如地保持在有底筒状体84的内周侧,通过安装于底座92的气密盖安装环96来阻止从有底筒状体84的脱落。该气密盖77具有沿着活塞51的轴向较长地延伸的筒状的侧壁部77a和在该侧壁部77a的上端形成的气密盖底部77b,而且侧壁部77a的下端作为气密盖开口 97 (参照图8)而敞开。侧壁部77a及气密盖开口 97的直径形成得比工作缸开口 55的开口径大且比有底筒状体84的内径小。在侧壁部77a的外周面的下端侧,嵌装有环状的气密填密件98,并形成有保持该气密填密件98的填密件保持部99。气密填密件98与有底筒状体84的内周面接触,防止空气从侧壁部77a的外周面与有底筒状体84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泄漏。填密件保持部99由大致环状的一对凸缘构成,其外径形成得比气密盖安装环96的内径大。该填密件保持部99沿着所述活塞的轴向较长地形成,作为气密盖77的外侧引导筒105发挥功能。另外,在侧壁部77a的下端侧,通过将其局部切口,而形成盖止旋用凸部91所卡合的盖止旋用凹部(第 一凹部,参照图8) 100。盖止旋用凹部100为了避免气密盖77的滑动而沿着活塞51的轴向形成得远长于盖止旋用凸部91。如图7所示,在气密盖底部77b形成有轴前端部51a所穿过的轴插通孔101。在该轴插通孔101的内周面形成有与轴前端部50a的盖止旋面67抵接并卡合的大致平面状的活塞止旋面102。另外,在气密盖底部77b,在轴插通孔101的周围形成有多个气密盖通气孔103。气密盖通气孔103与外部连通。由此,经由吸引源喷嘴57a、通气路62、盖主体通气孔89、有底筒状体84及气密盖77的内部空间、气密盖通气孔103,而将吸引源管路46与外部(大气)连通(参照图2)。如图8所示,在气密盖底部77b形成有上端作为轴插通孔101而敞开且下端朝向工作缸开口 55较长地延伸的内侧引导筒104。轴前端部51a滑动自如地穿过内侧引导筒104。内侧引导筒104沿着轴向以一定长度形成,因此能够将气密盖77不倾斜地保持在轴前端部51a上。由此,在活塞51的滑动时,能抑制气密盖77的松动、倾斜。因此,在操作盖47的按压时能够进行顺畅的操作。而且,能消除倾斜引起的气密不良,且不会发生吸引不良。另外,由于引导筒104的内径比轴主体部51b的直径小,因此引导筒104的前端部与由轴主体部51b的端面构成的卡止部95 (参照图2)抵接。由此,经由气密盖77、气密盖安装环96、盖主体76、及盖主体安装环81,来防止活塞51从工作缸50脱落的情况。返回图2,气密盖77在填密件保持部99的上端与气密盖安装环96抵接而气密盖底部77b从盖主体开口 83突出的突出位置与侧壁部77a的下端与盖主体底部84a抵接而气密盖底部77b收纳在盖主体开口 83内的收纳位置(参照图15)之间滑动。气密盖77在活塞51从非按压位置向半按位置移动之前处于突出位置。另外,气密盖77在借助对操作盖47的按压操作而活塞51从半按位置朝向全按位置移动时,由操作盖47按压而从突出位置朝向收纳位置移动。并且,气密盖77在活塞51移动到全按位置时向收纳位置移动,在该收纳位置处限制操作盖47及活塞51的进一步的压入。与自然长度相比,第一螺旋弹簧78以沿着活塞51的轴向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盖主体底部84a与气密盖底部77b之间,且在其中心穿过有活塞51。第一螺旋弹簧78对气密盖底部77b向从盖主体开口 83突出的方向施力,以将气密盖77维持在突出位置。与自然长度相比,第二螺旋弹簧79以沿着活塞51的轴向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在填密件保持部99与操作盖47之间,且在其中心穿过有活塞51。第二螺旋弹簧79对操作盖47向从轴插通孔101突出的方向施力。第二螺旋弹簧79设定得比第一螺旋弹簧78的作用力小。由此,在基于操作盖47的按压操作下,首先第二螺旋弹簧79主要开始变形,然后第一螺旋弹簧78开始变形。因此,由于两个螺旋弹簧78、79的作用力的区别,能够使操作盖47停止在半按位置。将气密盖77夹设于之间而将第一螺旋弹簧78及第二螺旋弹簧79配置在工作缸盖52内。并且,在气密盖77的内侧配置第一螺旋弹簧78,在气密盖77的外侧配置第二螺旋弹簧79,成为双重结构,因此能够将两根螺旋弹簧78、79紧凑地收纳在工作缸盖52内,能够将工作缸盖52的高度抑制得较低。通过基 于第一螺旋弹簧78及第二螺旋弹簧79的施力,而将活塞51维持在非按压位置。在使该活塞51从非按压位置移动到半按位置时,需要克服第二螺旋弹簧79的施力来按压操作盖47。然后,在进一步使活塞51从半按位置移动到全按位置时,需要克服第一及第二螺旋弹簧78、79的施力来按压操作盖47。因此,在使活塞51从非按压位置向全按位置移动的途中,对操作盖47施加的作用力变化。操作盖47具有:大致圆板状的由树脂材料构成的伞部106 ;固定在该伞部106的底面,在活塞51处于从半按位置到全按位置之间时与气密盖底部77b进行压力接触的金属制的压力接触环107。在压力接触环107的底面形成有朝向气密盖底部77b突出的环凸部107a。在该在环凸部107a形成具有内螺纹(未图示)的螺纹孔108,形成有外螺纹(未图示)的轴前端部50a与该螺纹孔108螺合,由此将压力接触环107与轴前端部50a连结。在环凸部107a的下端形成有与气密盖底部77b进行压力接触的大致环状的压力接触面110。压力接触面110在与气密盖底部77b进行压力接触时将气密盖通气孔103覆盖。在活塞51处于全按位置时,压力接触面110与气密盖底部77b进行压力接触,并且侧壁部77a与盖主体底部84a进行压力接触,但由于这各部全部由金属材料形成,因此能减少处于全按位置的活塞51的周槽72、侧面开口 70的位置的轴向的误差。另外,在环凸部107a的外周形成有环状的安装槽,在该安装槽安装有由环状的弹性材料构成的裙状的密封填密件109。该密封填密件109的前端比压力接触面I 10沿着朝向气密盖底部77b的方向更长地突出,随着朝向前端而逐渐变为薄壁。因此,在压力接触面110与气密盖底部77b进行压力接触时,密封填密件109的前端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气密盖底部77b进行压力接触。由此,即使在通过压力接触面110无法将气密盖通气孔103完全闭塞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气密盖通气孔103与外部之间的空气的流通隔断。其结果是,将吸引源管路46与外部之间的空气的流通隔断。在表示图2的沿着P-P线的截面的图9中,轴前端部51a的盖止旋面67与在气密盖底部77b的轴插通孔101形成的活塞止旋面102卡合,由此限制活塞51与气密盖77之间的旋转。另外,在表示图2的沿着Q-Q线的截面的图10中,形成于有底筒状体84的盖止旋用凸部91与形成于侧壁部77a的盖止旋用凹部100契合,由此限制盖主体76与气密盖77之间的旋转。而且,在表示图2的沿着R-R线的截面的图11中,形成于盖主体底部84a的工作缸止旋用凸部94与形成于盖抵接部60的盖止旋用凹部64卡合,由此形成工作缸50与盖主体76之间的旋转。如图12所示,活塞51与气密盖77之间、气密盖77与盖主体76之间、盖主体76与工作缸50之间分别被限制旋转,由此,经由工作缸盖52,而工作缸50与活塞51之间间接地被限制旋转。由此,通过调整盖止旋面67、盖止旋用凸部91、工作缸止旋用凸部94、盖止旋用凹部64、100、活塞止旋面102的形成位置、形状,在活塞51向半按位置移动而切换为吸引状态时,能够使其侧面开口 70与吸引源连接口 57大致对置。接下来,详细说明上述结构的超声波内窥镜10的作用、尤其是其中的吸引按钮29的作用。当超声波内窥镜检查的准备完成时,在检查准备完成之后,CCD图像传感器、超声波转换器阵列17工作,并且始终进行基于送气泵37的送气和基于吸引泵45的吸引。并且,在该准备完成后,插入部11插入到患者的体内例如消化管内,开始消化管内的观察。此时,球状物21其内部的 水完全抽出,成为前端部Ila与外表面密接的方式收缩的状态。消化管内的观察首先通过内窥镜图像进行。此时根据观察对象或前端部Ila的观察窗(未图示)的清洗等的需要,对送气送水按钮33的操作盖43进行操作,进行来自送气送水喷嘴18的送气、送水。并且,想要通过内窥镜图像在消化管内发现患部时等进行更详细的观察时,切换成基于超声波图像的观察。在进行基于超声波内窥镜的观察时,对操作盖43进行全按而将积存在送水罐22内的水经由送水源管路39、球状物送水管路34、及球状物管路26送水到球状物21内,使球状物21扩张。需要说明的是,调整向球状物21内的送水量的方法为公知,因此省略其说明。在使球状物21扩张之后,使该球状物21与患部等被观察部位密接。由此,能得到被观察部位的超声波图像。在超声波图像观察中、内窥镜图像观察中,在未进行吸弓1、球状物排水的通常时,如图13所示,由于未对吸引按钮29的操作盖47进行按压操作,因此通过第一及第二螺旋弹簧78、79将活塞51维持在非按压位置而成为隔断状态。此时,内部管路71及周槽72由于未移动到将吸引源连接口 57与吸引连接口 56及排水连接口 58连通的位置,因此吸引源管路46与吸引管路28及球状物排水管路35的连通被隔断。其结果是,不进行从吸引口 19的吸引、及球状物21内的排水。[0111]需要说明的是,在活塞51处于非按压位置时,气密盖底部77b的气密盖通气孔103敞开。由此,吸引源连接口 57经由通气路62、盖主体通气孔89、气密盖通气孔103等而与外部连通。其结果是,即使在来自吸引口 19的吸引、球状物21内的排水未进行时,也能防止吸引泵45上作用有负载的情况。在超声波图像观察中、内窥镜图像观察中,当需要吸引血液、体内污物的吸引物时,对操作盖47进行半按而将活塞51压入到工作缸开口 55内。此时,在活塞51到达半按位置为止期间,对操作盖47施加来自第二螺旋弹簧79的作用力,当超过该半按位置时,对操作盖47施加来自第一及第二螺旋弹簧78、79的作用力。因此,由于以半按位置为边界而对操作盖47的作用力增加,因此能够使活塞51停止在半按位置。如图14所示,活塞51在半按位置停止时从非按压状态切换为吸引状态。在该吸引状态下,内部管路71的侧面开口 70移动到与吸引源连接口 57对置的位置,而周槽72的开口下端部72b未到达与吸引源连接口 57对置的位置。而且,此时,第三填密件74c移动到吸引源连接口 57与排水连接口 58之间。因此,仅吸引连接口 56与吸引源连接口 57连通。当吸引源连接口 57与吸引连接口 56连通时,经由内部管路71等而吸引源管路46与吸引管路28及处置用具通道24连通。而且,当活塞51到达半按位置时,环凸部107a的压力接触面110及密封填密件109与气密盖底部77b进行压力接触而将气密盖通气孔103闭塞。由此,吸引源管路46与外部的连通被隔断,从吸引源管路46到达吸引口 19的各管路的负压吸引力上升。如此从吸引口 19吸引各种吸引物。吸引物经由处置用具通道24、吸引管路28、工作缸管路54、内部管路71、吸引源管路46被吸引到超声波内窥镜10的外部。如此将活塞51切换为吸引状态时,工作缸50与活塞51之间经由工作缸盖52而间接地被限制旋转,因此活塞51的侧面开口 70始终与吸引源连接口 57大致对置。由此,在侧面开口 70与吸引源连接口 57之间,吸引物能够流通的流路的大小成为最大,因此能够将吸引按钮29的吸引 能力提升至最大限度。而且,无需像以往那样在活塞的侧面和工作缸的管路内面分别设置止旋件。其结果是,将内部管路71、周槽72等各种连通路形成于活塞51时的形成位置的自由度升高,能够实现包括活塞51在内的吸引按钮29的小型化。在停止吸引时,解除对操作盖47的按压。由此,在第二螺旋弹簧79的作用力下,活塞51返回图13所示的非按压状态。当超声波图像观察结束时,对操作盖47进行全按,而将活塞51压入到工作缸开口55内。在活塞51超过半按位置之前对操作盖47施加来自第二螺旋弹簧79的作用力,当超过该半按位置时,对操作盖47施加来自第一及第二螺旋弹簧78、79的作用力。而且,当活塞51超过半按位置时,在操作盖47的按压下,气密盖77从突出位置朝向收纳位置移动。并且,当克服第一及第二螺旋弹簧78、79的施力而继续压入操作盖47时,气密盖77到达收纳位置而进一步的压入受限制。由此,活塞51停止在全按位置。如图15所示,活塞51当停止在全按位置时切换成球状物排水状态。在该球状物排水状态下,内部管路71的侧面开口 70与吸引源连接口 57的位置沿着活塞51的轴向错开,并且周槽72的开口上端部72a及开口下端部72b分别移动到与排水连接口 58、吸引源连接口 57大致对置的位置。而且,此时,第三填密件74c在侧面开口 70与吸引源连接口 57之间移动。因此,仅排水连接口 58与吸引源连接口 57连通。[0119]当吸引源连接口 57与排水连接口 58连通时,经由周槽72等而吸引源管路46与球状物排水管路35及球状物管路26连通。而且,此时,与上述的吸引时同样地,气密盖通气孔103闭塞,因此吸引源管路46与外部的连通被隔断。由此,从吸引源管路46到球状物管路26的各管路的负压吸引力上升。如此从球状物21内将水排出而球状物21收缩。从球状物21排出的水经由球状物管路26、球状物排水管路35、周槽72、吸引源管路46而向超声波内窥镜10的外部排水。在通过公知的排水量检测法而检测到从球状物21内排出规定量的水的情况时,解除对操作盖47的按压。由此,在第一及第二螺旋弹簧78、79的作用力下,活塞51返回图13所示的非按压状态。以下同样地,在由超声波内窥镜10进行的检查结束为止期间,适当操作送气送水按钮33及吸引按钮29,而进行送气、送水、球状物送水、吸引、球状物排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活塞51的轴主体部51b的侧面嵌装的第一 第四填密件74a 74d中,在轴向端部的两端配置的端部填密件(第一及第四填密件74a、74d)由氟橡胶构成,与构成轴向端部以外配置的中间填密件(第二及第三填密件74b、74c)的硅橡胶相t匕,由耐磨损性更高的材质构成。因此,在操作盖47被按压操作时,能抑制因活塞51的倾斜而容易作用有大负载的端部填密件的磨损、劣化。由此,能够防止选择性的填密件的磨损、劣化引起的气密不良,能够提高作为按钮的耐久性及寿命。而且,与全部的填密件74a 74d由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对操作盖47进行按压操作时的滑动阻力,操作感变得轻快,能够进行顺畅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的端部填密件配置在轴主体部51b的轴向端部的两端,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配置在至少一方(下端或上端)。例如,可以采用第一填密件74a由氟橡胶构成且第二 第四填密件74b 74d由硅橡胶构成的形态、或第四填密件74d由氟橡胶构成且第一 第三填密件74b 74d由硅橡胶构成的形态。但是,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轴主体部51b的轴向端部的两端配置的第一及第四填密件74a、74d由 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的形态,即使在因活塞51的倾斜而产生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选择性的填密件的磨损、劣化引起的气密不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端部填密件的至少表面部(与工作缸管路54的内壁面接触的接触部)由比中间填密件的表面部的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的形态,例如,可以优选采用对于由规定的材质(例如硅橡胶)构成的填密件主体的表面部实施DLC涂层(类金刚石碳涂层)、硅涂层等的表面处理的形态。由此,在操作盖47被按压操作时,能抑制因活塞51的倾斜而容易作用有大负载的端部填密件的磨损、劣化。其结果是,能够防止选择性的填密件的磨损、劣化引起的气密不良,能够提高作为按钮的耐久性及寿命。而且,与对全部的填密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情况相比,通过对一部分的填密件选择性地实施表面处理而能够实现成本下降。另外,作为提高按钮的耐久性及寿命的手段,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存在将端部填密件的过盈量设定得比中间填密件的过盈量大的形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如图20所示,填密件的过盈量定义为填密件的外径dl与工作缸管路54的内径d2的差量Δ d ( = dl_d2)ο端部填密件的过盈量优选为0.05 [mm]以上且0.5[mm]以下(更优选为0.1 [mm]以上且0.5[mm]以下)。例如,作为端部填密件的第一及第四填密件74a、74d的过盈量设定为0.2[mm],作为中间填密件的第二及第三填密件74b、74c的过盈量设定为0.1 [mm]。作为将端部填密件的过盈量设定得比中间填密件的过盈量大的方法,有使用外径不同的填密件的方法、使填密件安装部的活塞径不同的方法等。如此通过将端部填密件的过盈量设定得比中间填密件的过盈量大,即使在因活塞51的倾斜而容易作用大负载的端部填密件发生磨损、劣化,也能抑制气密不良的发生,因此能够提高作为按钮的耐久性及寿命。而且,与将全部的填密件的过盈量设定得比通常大的情况相比,对操作盖47进行按压操作时的滑动阻力能够减小,操作感变得轻快,能够进行顺畅的操作。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吸引按钮29中,连接了吸引管路28、球状物排水管路35、吸引源管路46这总计三个管路,但也可以连接四种以上的各种管路。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吸引按钮29中适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其他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中适用本实用新型。例如,如图16 图19所示,对于送气送水按钮33也可以适用本实用新型。送气送水按钮33的基本结构与吸引按钮29相同,为了简化说明,对于与吸引按钮29相同的结构构件标注同一符号。与吸引按钮29不同的结构列举出:在操作盖43形成排气口 125的情况;取代吸引按钮29的气密盖77而使用不需要气密性的引导盖120的情况;由于活塞135与工作缸140之间不需要旋转限制,因此不具备旋转限制构件的情况;为了切换多个管路而与工作缸140连接的管路种类及管路数不同的情况;对应于此而形成于活塞135的连通路也不同的情况等。如图16及图17所示,送气送水按钮33包括:具有排气口 125的操作盖43 ;工作缸140 ;滑动自如地收容在工作缸140内的活塞135 ;安装于工作缸140的工作缸盖52 ;盖主体安装环81。工 作缸盖52具有工作缸盖主体76和引导盖120。工作缸140形成为有底筒状,且具有工作缸管路140a。在工作缸管路140a上,从下方依次形成有连接口 141、142、143、144、145。在这些连接口 141 145连接有连接喷嘴141a 145a。并且,在连接喷嘴141a连接有喷嘴送气管路31 (均参照图1),在连接喷嘴142a连接有连接器侧的送气源管路38,在连接喷嘴143a连接有喷嘴送水管路32,在连接喷嘴144a连接有连接器侧的送水源管路39,在连接喷嘴145a连接有球状物送水管路34。工作缸140的向安装基体12a(参照图2)的安装、工作缸盖52的向工作缸140的安装与吸引按钮29相同,因此仅表示各构件名称。而且,工作缸盖52的结构也仅在取代气密盖77而使用不需要气密性的引导盖120的点上不同,但其他的结构相同,因此同样地仅表示各构件名称。如图16所示,活塞135的两级切换式的结构也与吸引按钮29相同,在此,说明结构与吸引按钮29不同的轴主体部135b和工作缸管路140a的关系。如图17所示,在轴主体部135b上从下端依次形成有沿着轴向分离的5个由周槽构成的填密件收纳槽,在这些收纳槽内嵌合有第一 第五填密件151a 151e。这些填密件151a 151e与工作缸管路140a密接而进行弹性变形,由此将利用这些填密件151a 151e分隔的工作缸管路140a内的空间保持为水密或气密。在本方式中,通过5个填密件151a 151e从下端依次形成第一 第四的分隔室152 155。在这些第一 第四分隔室152 155分别根据需要而形成周槽。通过这些第一 第四分隔室152 155,而在工作缸管路140a内形成第一 第四连通路161 164。而且,在第一分隔室152沿着周向以90°间距形成4个孔156,通过与活塞135内的贯通孔158连通而形成第五连通路165。第一 第五填密件151a 151e中的在轴主体部51b的轴向端部的两端配置的端部填密件(第一及第五填密件151a、151e)由氟橡胶构成,与构成轴向端部以外配置的中间填密件(第二 第四填密件151b 151d)的硅橡胶相比,由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因此,在对操作盖43进行按压操作时,能抑制因活塞135的倾斜而容易作用有大负载的端部填密件的磨损、劣化。由此,能够防止选择性的填密件的磨损、劣化引起的气密不良,能够提高作为按钮的耐久性及寿命。而且,与全部的填密件151a 151e由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对操作盖43进行按压操作时的滑动阻力,操作感变得轻快,能够进行顺畅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与吸引按钮29同样地,由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的端部填密件并不局限于轴主体部51b的轴向端部的两端,也可以配置在至少一方(下端或上端)。而且,只要端部填密件的至少表面部(与工作缸管路140a的内壁面接触的接触部)由耐磨损性比中间填密件的表面部高的材质构成即可,例如也可以对填密件主体的表面部实施DLC涂层、硅涂层等的表面处理。在送气送水按钮33中,取代气密盖77而使用引导盖120,无需气密。因此,在引导盖120的筒部下端的凸缘未插入气密填密件。而且,取代省略设于工作缸盖52或气密盖77的空气连通孔而在第一螺旋弹簧承受面形成通气孔(未图示)。操作盖43也与吸引按钮29同样地构成,但在送气送水按钮33中,为了在无操作状态切换送气的泄漏和送气,而在操作盖43形成排气口 125。该排气口 125与活塞135的贯通孔158连通。与吸引按钮29同样地,通过操作盖43的按压操作,活塞135向无操作状态的无操作位置、半按位置、全按位置位移。在无操作位置上,如图16所示,将连接器侧的送气管路连接的连接喷嘴142a 的连接口 142位于活塞135的第一连通路161,经由第一连通路161及第五连通路165,将来自送气泵37的空气从操作盖43的排气口 125排出。在该无操作位置上,利用手指160按压操作盖43的排气口 125进行密封时,从送气管路传送的空气滞留在活塞135内,当由于该滞留而压力上升时,下端部的止回阀157打开,经由连接口 141向送气管路送气。如图18所示,在对操作盖43进行半按时,活塞135成为半按位置,将连接器侧的送水管路连接的连接喷嘴144a的连接口 144与第三连通路163连通,同样地连通于将与第三连通路163连通的喷嘴送水管路连接的连接喷嘴143a的连接口 143。因此,成为连接器侧的送水管路与喷嘴送水管路连接的状态,进行喷嘴送水。而且,在该半按位置上,连接器侧的送气管路与送气管路成为隔断位置。如图19所示,当对操作盖43进行全按时,将连接器侧的送水管路连接的连接喷嘴144a的连接口 144与将球状物送水管路连接的连接喷嘴145a的连接口 145经由第四连通路164连通,进行球状物送水。在该全按位置上,连接器侧的送气管路与操作部侧的送气管路成为隔断位置。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列举设于超声波内窥镜10的吸引按钮29、送气送水按钮3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例如在向大肠插入的大肠内窥镜等的各种内窥镜上设置的吸引按钮、送气送水按钮中也能 够适用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通过在活塞的前端设置的操作盖的按压操作,来定位工作缸内的活塞,改变形成于所述工作缸的管路连接口与形成于所述活塞的连通路的连通的组合,来切换多个管路的连通及隔断,其中, 所述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具备多个填密件,这多个填密件为了切换所述多个管路的连通及隔断而嵌装于所述活塞的侧面,且沿着该活塞的轴向配置, 所述多个填密件中,在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部的至少一方配置的端部填密件由比在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部以外配置的中间填密件的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端部填密件配置在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部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端部填密件的至少与所述工作缸内的管路内壁面接触的表面部由所述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耐磨损性高的材质为氟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端部填密件的所述表面部被实施用于使耐磨损性比所述中间填密件高的表面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端部填密件的所述表面部通过类金刚石碳涂层或硅涂层来实施表面处理。
7.一种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通过在活塞的前端设置的操作盖的按压操作,来定位工作缸内的活塞,改变形成于所述工作缸的管路连接口与形成于所述活塞的连通路的连通的组合,来切换多个管路的连通及隔断,其中, 所述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具备多个填密件,这多个填密件为了切换所述多个管路的连通及隔断而嵌装于所述活塞的侧面,且沿着该活塞的轴向配置, 所述多个填密件中,在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部的至少一方配置的端部填密件的过盈量设定为大于在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部以外配置的中间填密件的过盈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端部填密件配置在所述活塞的轴向端部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端部填密件的过盈量设定为0.05mm以上且0.5m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是两级切换式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通过所述操作盖的按压操作,将所述活塞定位在所述工作缸内的所述活塞的移动冲程的作为始端的第一位置、作为终端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的途中位置的第三位置,改变形成于所述工作缸的管路连接口与形成于所述活塞的连通路的连通的组合,来切换多个管路的连通及隔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具备工作缸盖,该工作缸盖安装于所述工作缸的开口,对所述活塞向朝着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方向施力,在克服该施力而将所述操作盖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按压时,在所述第三位置改变作用力而使所述活塞临时停止在所述第三位置,并借助超过该所述第三位置的按压操作而将所述活塞定位在所述第二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工作缸盖具备: 以包围所述工作缸的开口的方式安装的筒状的盖主体; 具有供所述活塞的前端部穿过的活塞插通孔,且在所述盖主体的内周侧设置成滑动自如的引导盖; 配置在所述盖主体及所述引导盖之间,并对所述引导盖向所述第一方向施力的第一施力机构; 配置在所述操作盖及所述引导盖之间,对所述操作盖向所述第一方向施力,且作用力比所述第一施力机构小的第二施力机构。
13.—种超声波内窥镜,在操作部具备权利要求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确保顺畅的操作,并抑制活塞的倾斜引起的气密不良,提高耐久性及寿命的内窥镜用管路切换装置及超声波内窥镜。在活塞(51)的轴主体部(51b)的侧面为了切换多个管路的连通及隔断而嵌装有多个填密件(74a~74d)。这些填密件(74a~74d)中,在轴主体部(51b)的轴向端部配置的端部填密件(74a、74d)由氟橡胶构成,构成轴向端部以外配置的中间填密件(74b、74c)由比硅橡胶的耐磨损性高的材质构成。由此,能够进行顺畅的操作,并且能抑制因活塞51的倾斜而产生的气密不良,能够提高耐久性及寿命。
文档编号A61B1/012GK203074661SQ20122064649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森本康彦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