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5  24

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属于临床医疗用品。本发明在一根肠胃引流管上分别设置柔性薄膜大球囊、注入管和小球囊,大、小球囊和注入管的内部空间与肠胃引流管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病人在食管癌术后第4天口服造影剂X光透视观察发现如有瘘口形成时,注入造影剂或生理盐水的大球囊外壁与吻合口壁紧密贴合,同时通过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减压持续引流胃液。有效防止了刺激性胃液从瘘口漏入胸腔,造成重度感染,危及患者生命。如有狭窄形成,可在术后20天向球囊内注入适量照影剂进行扩张,大大降低了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术后病人生活质量。
【专利说明】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临床医疗用品。
【背景技术】
[0002]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新发31万人,其中中国有
16.7万人。食管癌早期症状是在吞咽粗硬食物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中晚期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半流食,最后水和唾液也难以咽下。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国内外统计,切除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0 %和5.2—24 %,我国临床外科治疗结果优于国际上的统计数字。此外食管癌的治疗方法还有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综合治疗。
[0003]食管癌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据最新统计,国内食管癌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几率为3— 5 %,死亡率高达50 %。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更高,达5—14 %,成为临床医学上的一道难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一种有效预防食管癌手术并发症的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的结构:
在一根肠胃引流管的前端侧孔后边10 — 18cm处开始设置一个柔性薄膜大球囊,肠胃引流管从大球囊中心穿过,大球囊内部空间除连通肠胃引流管侧面的注入管前端口外均为密封状态,注入管紧贴固定在肠胃引流管内壁上,注入管后端口在肠胃引流管后端前边引出到肠胃引流管外,然后连接一个`小球囊,再从小球囊另一侧引出注入管输入口,大球囊、小球囊和注入管的内部空间与肠胃引流管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
[0006]二、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的使用方法:
1、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前端的放置深度为45—55cm ;
2、病人在食管癌或胃癌术后第4天口服造影剂,可在X光下透视观察到吻合口是否有瘘口或狭窄;
3、如有瘘口形成,注入造影剂或生理盐水的大球囊外壁与吻合口壁紧密贴合,同时通过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的前端侧孔减压持续引流胃液;
4、如有狭窄形成,可在术后20天,向球囊内注入适量照影剂进行扩张,在X光下观察吻合口扩张宽度(良好宽度为直径0.8-1.2cm)。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当病人在食管癌术后第4天口服造影剂,用X光透视观察发现如有瘘口形成时,注入造影剂或生理盐水的大球囊外壁与吻合口壁紧密贴合,同时通过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的前端侧孔减压持续引流胃液。有效防止了刺激性胃液从瘘口漏入胸腔,造成重度感染,危及患者生命。如有狭窄形成,可在术后20天,向球囊内注入适量照影剂进行扩张,在X光下观察吻合口扩张宽度,大大降低了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闻了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病人生活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附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附图1所示为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的结构:
在一根胃肠引流管I的前端侧孔4后边10 — 18cm处开始设置一个柔性薄膜大球囊5。肠胃引流管I总长度为100cm,上边标有尺寸刻度3。大球囊5容积为10 — 15ml,有效扩张直径为0.8一 1.2cm,扩张长度为8—12cm。
[0010]肠胃引流管I从大球囊5中心穿过,大球囊5内部空间除连通肠胃引流管I侧面的注入管前端口 8外均为密封状态,注入管6紧贴固定在肠胃引流管I内壁上,注入管后端口 9在肠胃引流管后端2前边引出到肠胃引流管I外,然后连接一个小球囊7,再从小球囊7另一侧引出注入管输入口 10,大球囊5、小球囊7和注入管6的内部空间与肠胃引流管I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
[0011]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的使用方法:
1、食管癌手术后为了防止吻合口瘘,临床通常在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和肠胃引流管。十二指肠营养管的位置到十二指肠屈指韧带下方,目的是保障术后肠内营养供应,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前端的放置深度为45—55cm,目的是引流胃液,减少腐蚀,促进吻合口愈

口 ο
[0012]2、病人在术后第4天口服造影剂,在X光机下观察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的宽度,是否有瘘口或狭窄发生。如有瘘口或狭窄可向大球囊5内注入照影剂,操作时按压小球囊7以观察大球囊5的充盈度。
[0013]3、如有瘘口形成,注入造影剂或生理盐水的大球囊5外壁与吻合口壁紧密结合,同时通过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的前端侧孔4减压引流胃液。有效防止刺激性胃液从瘘口漏入胸腔,造成重度感染,危及患者生命。大大降低了食管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权利要求】
1.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在一根肠胃引流管(I)的前端侧孔(4)后边10—18cm处开始设置一个柔性薄膜大球囊(5),肠胃引流管(I)从大球囊(5)中心穿过,大球囊(5)内部空间除连通肠胃引流管(I)侧面的注入管前端口(8)外均为密封状态,注入管(6)紧贴固定在肠胃引流管(I)内壁上,注入管后端口(9)在肠胃引流管后端(2)前边引出到肠胃引流管(I)外,然后连接一个小球囊(7),再从小球囊(7)另一侧引出注入管输入口(10),大球囊(5)、小球囊(7)和注入管(6)的内部空间与肠胃引流管(I)的内部空间相互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大球囊(5)容积为10—15 ml,有效扩张直径为0.8 — 1.2 cm,扩张长度为8 —12 cm。
3.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I)、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前端的放置深度为45— 55cm ; ⑵、病人在食管癌或胃癌术后第4天口服造影剂,可在X光下透视观察到吻合口是否有瘘口或狭窄; ⑶、如有瘘口形成,注入造影剂或生理盐水的大球囊(5)外壁与吻合口壁紧密贴合,同时通过可扩张式胃肠引流管的前端侧孔(4)减压持续引流胃液; ⑷、如有狭窄形成,可在术后20天,向球囊内注入适量照影剂进行扩张,在X光下观察吻合口扩张宽度(良好宽 度为直径0.8 — 1.2 cm)。
【文档编号】A61M29/02GK103706021SQ201310586277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张金科, 肖娜 申请人:张金科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