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5  22

专利名称:食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热水从外面往密封在袋和箱等容器内的食品上浇而进行加热,进行食品的烹调或杀菌的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对容器内的食品加热时,利用比蒸汽的热容量大的热水,效率高。
利用热水的现有例子示于图26~图28。
符号1为加热锅,将设有多个喷嘴孔24的二台喷射框体25相向地配置在加热锅内部的左右部位。
热水从外部经过供给管26送入该喷射框体25,从多个喷嘴孔24将热水向大范围喷出。
因此,虽然具有可加热大量食品的优点,但存在着下述问题喷射框体25的内容积大,填充在其中的热水量必须大,热水的供给源包括泵大型化的问题,和由于喷射框体25很大地占有加热锅1的内部空间,故可利用的有效空间窄小的问题,以及由于喷嘴被固定在喷射框体25上,故不能变更喷嘴的间距,另外,热水量常集中在喷射框体25的中央部分,整体上难以均匀散布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去除喷射框体,可以扩大利用加热锅的内部,热源也小型且充足,以及可变更喷嘴的间距,而且将热水等从载置着食品的搁板与搁板的窄小空间均匀地向大范围散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食品加热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将数根沿着管子长度排列安装有数个喷嘴的热水供给管,排列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将这些热水供给管通过贯穿加热锅的锅体的连接管,分别与加热锅外部的热水供给集管连接,将热水发生源与该热水供给集管相连接。
技术方案2的食品加热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将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数根热水供给管按左右二行排列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并且使接邻的热水供给管的喷嘴朝向交替地向右方或向左方弯曲地进行设置。
技术方案3的食品加热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将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热水供给管沿着圆筒形加热锅的内壁弯曲地形成。
技术方案4的食品加热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将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数根热水供给管以在水平方向上平放的状态、沿着加热锅内壁排列配置。
技术方案5的食品加热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将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热水供给集管设在加热锅的下方中央,从该热水供给集管向左右方分支数根连接管,将各连接管的上端与管安装金属件连接,该管安装金属件向上方穿透加热锅的锅壁,将热水供给管的根部装卸自如地连接在各管安装金属件上,以立起的状态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
技术方案6的食品加热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将数根沿着管子长度排列安装有数个喷嘴的热水供给管,排列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另外,在加热锅的锅体外侧上一体地安装有槽状的覆盖体,利用该覆盖体和被其覆盖的锅体的外壁来形成热水供给集管,将上述数据热水供给管与该热水供给集管连接,并且将热水发生源与热水供给集管连接。
技术方案7的食品加热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在技术方案1或6中所述的热水供给集管内,在面对将上述热水发生源和热水供给集管连接起来的连接管之连接口的位置上,安装有缓冲体。
技术方案8的加热烹调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将数根沿着管子长度排列安装有数个喷嘴的热水供给管,排列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将这些热水供给管分别与设置于加热锅内的上部的左右一对热水供给集管连接,将热水发生源与这些热水供给集管连接。
技术方案9的加热烹调装置是这样构成的,即,将数根沿着管子长度排列安装有数个喷嘴的热水供给管,排列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将这些热水供给管分别设置在热水供给管与加热锅内壁之间的左右一对热水供给集管连接,然后,将热水发生源与这些热水供给集管相连接。


图1是本发明食品加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食品加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另一实施形式的正视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将图3的覆盖体卸下后的状态之侧视图。
图6是图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7是将热水供给管的安装部分解后表示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扩散板和热水供给管的位置关系之说明图。
图9是又一实施形式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侧视图。
图11是图9的仰视图。
图12是与图1、图3、图9不同的其它实施形式的正视图。
图13(A)是本发明的热水分布状态说明图,图13(B)是进行比较用表示的热水分布状态说明图。
图14是将热水供给集管设在下方的食品加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15是图14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4的仰视图。
图17是将热水供给管变形后的食品加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18是将热水供给管的配置改变后的食品加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8的正视图,图19(a)表示将热水供给管沿着加热锅内壁排列的例子,图19(b)表示将热水供给管沿着垂直平面排列的例子。
图20是将热水供给管设成垂直型和水平型同时采用的食品加热装置之图,图20(a)是正视图,图20(b)是第二集管和热水供给管的放大图。
图21是图20(a)的俯视图。
图22是将热水供给集管设在锅内部的上端部的食品加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23是图22的侧视图。
图24是将热水供给集管设在加热锅的内壁与热水供给管之间的例子的正视图。
图25是图24的侧视图。
图26是现有的食品加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27是图26的俯视图。
图28是图26的A-A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对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符号1是横置圆筒形的加热锅,图2中设成将左侧的正面打开而成为食品搬出搬入口2,与其相反一侧封闭了的结构。在食品搬出搬入口2上安装有圆形盖体3。
符号4是食品搬运车,符号5表示车轮。载置食品用的多个搁板6上下隔开间隔地重叠设置在该食品搬运车4上,沿着辅设在锅1底部的轨道7移动。搁板6由金属制的网或多孔板制成,形成所注入的热水不会积存的结构。
符号8是平行地配置于锅1内的左右部位的各一排热水供给管,其两端封闭。在该热水供给管8的管壁上安装着多个喷嘴9,将这些喷嘴9进向搬运车4的各搁板6上的袋装的食品进行配置。
尽量扩大相向的热水供给管8之间的距离(向锅体的壁靠近)进行配置。
如图1所示,该各热水供给管8的中央部与连接管27连接。
符号13为设于加热锅1外面的管状热水供给集管,上述连接管27贯穿加热锅1的锅体12并与该热水供给集管13连接。符号28为该连接管27和热水供给管8的连接件,这样,可以自由地装卸热水供给管8。
符号14是缓冲体,由将中央部分和两端的宽度形成得比其它部分的宽度较宽的板状体形成,设置在热水供给集管13的内部。
该缓冲体14的宽度较宽的中央部分安装在这样的位置上,即,面邻将热水发生源(未图示)与热水供给集管13连接起来的连接管15的连接口16处(参考图8)。
符号17是将积存在锅1底部的热水等向锅外排出用的排出管,符号18是对热水供给管8进行支承的支承件,符号19是锅1的脚部,符号20是将积存在热水供给集管13内的水等排出的排出口。
为用上述食品加热装置进行烹调杀菌,将袋装的食品(除袋装的以外,装入硬的塑料盒内的食品也可以,不管包装材料的种类如何)载置在食品搬运车4的搁板上,搬入加热锅1内。
搬入后,将盖体3关闭,并从热水供给集管13将加热热水经过连接管27送给热水供给管8。
这时,缓冲体14,防止热水和冷水等集中在特定的热水供给管8中,均匀地进行分散(参考图5)。
从喷嘴9将加热热水向搬运车4的各搁板6上的袋装的食品喷射,进行食品的烹调和杀菌。
烹调和杀菌完毕后,将冷水取代加热热水送入。冷水从热水供给集管13、从热水供给管8的喷嘴9向食品喷射,将高温的食品冷却至能取出到锅外的那么高的温度。
下面,对另外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3是该食品加热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图3的食品加热装置的侧视图,用虚线表示锅内部的热水供给管,以便于易于理解热水供给管和覆盖体的连接状态。图5是将覆盖体卸下表示的侧视图。与上述实施形式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热水供给集管13与加热锅1一体形成,这一点与上述实施形式不同。
即,符号10为覆盖体,如图6所示,形状呈槽状。将该覆盖体10分别焊接在加热锅1的左右两侧面的下部,覆盖住上述热水供给管8的根部的敞开下端部11,由锅体12的一部分和覆盖体10形成热水供给集管13。
为进行烹调杀菌,首先,将装载有袋装食品的食品搬运车4搬入加热锅1内。然后,关闭盖体3后,从连接管15将加热热水经过热水供给集管13送入热水供给管8。
接着,从喷嘴9将加热热水向搬运车4的各搁板6上的袋装食品喷射,进行食品的烹调和杀菌。
烹调和杀菌完毕后,取代加热热水而送入冷水。冷水从热水供给集管13、由热水供给管8的喷嘴9喷射到食品上,将高温的食品冷却至能取出到锅外的那么高的温度。
由于这样的加热和冷却时的温度变化,加热锅1和覆盖体10产生膨胀和收缩,但,若用相同的材质形成两者,则膨胀和收缩的程度相同,接合部不会产生龟裂等。
也可以按如下方式构成热水供给管8和覆盖体10的连接部分。
图7表示该热水供给管8的根部的安装部分。
将管安装金属件21固定在贯穿加热锅1的锅体12的部分上。
在热水供给管8的下端部形成有突缘22,用螺钉23对突缘22和管安装金属件21进行固定,将热水供给管的敞开下端部11和穿过管安装金属件21的热水口12a连接起来。
如果取下螺钉23,则可以简便地更换成喷嘴9的间隔不同的其它的热水供给管8。使喷嘴9位于上下排列的搁板的中间位置。可以准备数种与搁板6的上下设置间隔相一致的、喷嘴9的间隔不同的热水供给管8。
另外,如图13(A)所示那样将热水供给管8的喷嘴9的朝向交替地向右或向左弯曲地设置,与不使喷嘴的朝向弯曲而朝向正面的情况[图13(B)]相比,可以将喷射的热水区域形成得较大,在图13(A)中的热水区域的宽度La比图13(B)的宽度Lb明显地大。
因此,图13(A)与图13(B)相比,可以更有效利用加热锅的内容积,从而,在加热锅相同的情况下,与(B)相比,可以使用大型的搁板6,若搁板6的大小相同,则可使锅的大小小型化。
热水如图13那样从喷嘴向水平方向辐射状地喷出。这时,热水扩散成薄膜状,与对面的喷嘴的热水交叉而向大范围落下,均匀地注入搁板与搁板之间的整个宽大面积上。这样,对搁板上的食品进行加热。
通常,食品在不重叠的情况下无间隙地排列在搁板上面。因此,大部分热水在食品上面流动,且从搁板的周围掉落到下面。剩余的热水从并排的食品之间通过搁板掉落到下面。因此,在搁板的上面不积存热水。因而,即使气体与食品一起装入包装材料内部,也不会因热水在搁板上流动而使食品浮起、移动。
另外,对另一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4是该食品加热装置的正视图,图15是侧视图,图16是仰视图。与上述实施形式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与上述各实施形式的不同点是,将热水供给集管13设在加热锅1的下方,将左右两侧的热水供给管8与一根热水供给集管13连接。
通过这样构成,可以减少热水供给集管13的根数。
在加热锅1为大型、前后较长的情况下,用一根热水供给集管13会不能充分地向各热水供给管8供给热水,故也可以如图15、图16所示那样分割为2根。
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将热水供给管8设成笔直的管子,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7所示那样沿着加热锅1的内壁弯曲地形成。这样形成时,搬入食品搬运车用的锅内空间变大。
另外,也可以取代弯曲的热水供给管8,如图18、图19所示那样将数根热水供给管8以在水平方向上平放的状态排列配置。
热水供给管8,如图19(a)那样沿着加热锅1的内壁排列,或如图19(b)那样沿着垂直平面纵向排列成一行。在图19(a)的场合,可使用的锅内的空间大,在图19(b)的场合,热水供给管8与搁板的距离均相等,可将热水均匀地供给各搁板。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将加热锅1设成横置的圆筒形,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如图9~图11那样的,设成使食品从上部出入的竖置的圆筒形。在竖置的情况下,将热水供给管8配置在圆周上,热水供给集管13在锅的底部形成圆弧形。
覆盖体10不限于设在上述加热锅1的左右两侧面的下部,也可以位于加热锅1的左右两侧面的任意一方。例如,分别焊接在加热锅1的大致中央处,利用加热锅的锅体12和覆盖体10来形成热水供给集管13,并且也可以用连接管27将该热水供给集管13和热水供给管8的中央部连接起来(参考图12)。
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热水供给集管13与加热锅的锅体12分开形成,这与利用加热锅的锅体12的一部分形成热水供给集管13相比,不需要为形成热水集管13而焊接在锅体12的外壁上,制作容易,另外,利用加热锅的锅体12的一部分来形成热水供给集管13,具有整个装置紧凑、设置面积小的优点。
图20、图21是在热水供给管8与热水供给集管13的中间设有第二集管8a的例子。
将水平的热水供给管8b与在垂直方向上立起状态的第二集管8a的两侧面连接,用连接管27将热水供给集管13与第二集管8a的背面连接起来。
另外,对将热水供给集管13配置在加热锅1内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22是食品加热装置的正视图,图23是侧视图。与上述实施形式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在此,在加热锅1内的上部用吊挂件29悬挂热水供给集管13,将左右两侧的热水供给管8的上端与其连接。
热水供给集管13也可以合并为一根。
根据该实施形式,可以有效利用加热锅1上部中央的空着的空间,可以紧凑形成整个装置。
另外,如图24、图25所示,热水供给集管13即使设置在热水供给管8与加热锅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内,也可以有效地利用空着的空间。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总而言之,技术方案1的发明,将数根沿着管子长度排列安装有数个喷嘴的热水供给管,排列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将这些热水供给管通过贯穿加热锅锅体的连接管,分别与加热锅外部的热水供给集管连接,但,将热水发生源与该热水供给集管连接。因此,在使用相同尺寸的食品搬运车的情况下,加热锅的内容积可缩小,其结果,所使用的热水和冷却水等的量也减少。
技术方案2的发明,将数根上述热水供给管按左右二行排列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并且使接邻的热水供给管的喷嘴朝向交替地向右方或向左方弯曲地设置。因此,与不使喷嘴的朝向弯曲,朝向正面的情况相比,所喷嘴的热水区域形成得大,故可有效利用加热锅的内容积。因而,在加热锅相同的情况下,可使用大型的搁板,如果搁板的大小相同,则可使锅的大小小型化。
技术方案3的发明,将上述热水供给管沿着加热锅的内壁弯曲地形成,故搬入食品搬运车用的锅内的空间变大。另外,技术方案4的发明,将数根上述热水供给管以在水平方向上平放的状态、沿着加热锅的内壁排列配置,故在不使热水供给管弯曲的情况下可扩大搬入食品搬运车用的锅内的空间。
技术方案5的发明,将上述热水供给集管设在加热锅的下方中央,从该热水供给集管向左右方分支数根连接管,将各连接管的上端与管安装金属件连接,该管安装金属件向上方穿透加热锅的锅壁,将热水供给管的根部装卸自如地连接在各管安装金属件上,以立起的状态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因此,热水供给管的更换简单,通过更换成喷嘴间隔不同的热水供给管,可以容易地变更喷嘴间隔。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将数根沿着管子长度排列安装有数个喷嘴的热水供给管排列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另外,在加热锅的锅体外侧上一体地安装有槽状的覆盖体,利用该覆盖体和被其覆盖的锅体外壁来形成热水供给集管,将上述数个热水供给管与该热水供给集管连接,并且将热水发生源与热水供给集管连接。
因此,可省略连接管,可减少部件数量,装置的构造变得简单。而且,若将上述槽状的覆盖体安装在加热锅锅体的下半部上,便可将热水供给集管收装在加热锅的直径的内侧,食品加热装置的占有面积减少,在较小的场所也可以设置。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6所述的热水供给集管内,在面对将上述热水发生源和热水供给集管连接起来的连接管之连接口的位置上,安装有缓冲体,故热水等可均等地分配给各热水供给管,喷嘴的压力不会因位置不同而产生差异,喷嘴压力均匀。
技术方案8、9所述的发明,将热水供给集管配置在加热锅内的上端部、和热水供给管与加热锅内壁之间的空间内,故可有效地利用锅体内部的空间,可以减小整个装置的横向宽度。
权利要求
1.一种食品加热装置,该装置这样构成,即,将数根沿着管子长度排列安装有数个喷嘴的热水供给管,排列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将这些热水供给管通过贯穿加热锅的锅体的连接管,分别与加热锅外部的热水供给集管连接,并将热水发生源与该热水供给集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数根上述热水供给管按左右二行排列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并且使接邻的热水供给管的喷嘴朝向交替地向右方或向左方弯曲地进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热水供给管沿着加热锅的内壁弯曲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数根上述热水供给管以在水平方向上平放的状态,沿着加热锅的内壁排列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热水供给集管设在加热锅的下方中央,从该热水供给集管向左右方分支数根连接管,将各连接管的上端与管安装金属件连接,该管安装金属件向上方穿透加热锅的锅壁,将热水供给管的根部装卸自如地连接在各管安装金属件上,以立起的状态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
6.一种食品加热装置,该装置这样构成,即,将数根沿着管子长度排列安装有数个喷嘴的热水供给管,排列配置在加热锅的内部,另外,在加热锅的锅体外侧上一体地安装有槽状的覆盖体,利用该覆盖体和被其覆盖的锅体的外壁来形成热水供给集管,将上述数根热水供给管与该热水供给集管连接,并且将热水发生源与热水供给集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食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热水供给集管内,在面对将上述热水发生源和热水供给集管连接起来的连接管之连接口的位置上,安装有缓冲体。
8.一种食品加热装置,该装置这样构成,即,将数根沿着管子长度排列安装有数个喷嘴的热水供给管,排列配置在加热锅内的左右部位,将这些热水供给管分别与设置于加热锅内的上部的左右一对热水供给集管连接,并将热水发生源与这些热水供给集管连接。
9.一种食品加热装置,该装置这样构成,即,将数根沿着管子长度排列安装有数个喷嘴的热水供给管,排列配置在加热锅内的左右部位,将这些热水供给管分别与设置在热水供给管与加热炉内壁之间的左右一对热水供给集管连接,并将热水发生源与这些热水供给集管相连接。
全文摘要
对现有的食品加热装置的喷射框体进行改进,扩大加热锅内的有效空间,从而可搬入大型的食品搬运车。为此,将数根沿着管子长度排列安装有数个喷嘴(9)的热水供给管(8),排列配置在加热锅(1)的内部,将这些热水供给管(8)通过贯穿加热锅(1)的锅体(12)的连接管(27),分别与加热锅(1)的外部的热水供给集管(13)连接。另外,将热水发生源与该热水供给集管(13)连接。
文档编号A47J27/14GK1596080SQ0282377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9日
发明者小野铎治 申请人:小野食品兴业株式会社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