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180

专利名称: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食道癌(shi dao ai)又叫食管癌(shi guan ai),是发生在食管上皮 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2万人死于食 道癌,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因食道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食道癌 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 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食道癌在我国有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高发病率及高 病死率地区相当集中。其发病率在河北、河南、江苏、山西、陕西、安徽、 湖北、四川等省在各种肿瘤中高居首位,其中河南省病死率最高。我国每年 约有20. 9万人死于食道癌。食道癌的治疗结果因病期的早晚相差非常悬殊。 以手术治疗为例,早期癌5年生存率90%左右,而中晚期癌5年生存率降 到20% 30%。食道癌的形成是由食管黏膜正常上皮细胞受体内外各种因 素刺激逐渐变为癌。从正常上皮发展成癌需要多长时间至今还不清楚, 一般 地说,从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发展成癌需数年之久,再由早期癌发展到中晚期 癌需一年左右。食道癌早期的治疗应该是应该采用手术、放化疗、中医药治 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中晚期就要采用中医保守治疗。中医认为,食道 癌病机之根本为阳气虚弱,机体功能下降,主张治疗宜温阳益气,扶助正气, 提高机体功能,所以治疗主方要体现这一中医治疗原则。关于食管癌的分证 各有不同,立法用药亦随之而异。但治法总不离疏肝理气、降逆化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扶正培本、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抗癌止痛、温阳益气等。 中医在治疗食管癌需要辨证施治,中医在食管癌的分类分型方面各有其说, 未能统一。本人根据长期从事食道癌病治疗的研究,从病因的角度,将食道 癌病分型为寒湿型食道癌和湿热型食道癌,从病症状的角度,将食道癌病分 型早期食道癌、中期食道癌、晚期食道癌。中医在治疗食管癌的中药也各有
所异,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如,专利申请号为02128807.0,公开号为CN 1475233A,
公开日为2004年2月18日,名称为 一种治疗食道癌中药粉末 的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它的原料组分是(制)野生珍珠、(制)天然牛黄、冰 片、(制)生薏苡仁、(制)月石、(制)小皂角、(制)槐莪、(制)白矾、(制)冬虫
夏草、(制)陈皮、麝香,其原料组分的重量比为野生珍珠天然牛黄冰片 生薏苡仁月石小皂角槐莪白矶冬虫夏草陈皮麝香二300: 300: 500: 200: 200: 200: 60: 100: 100: 6。它是将药一同粉碎成细粉末,搅拌均均装 入瓷瓶中。目前治疗食道癌的中药很少,有待开发,造福人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宁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其关键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数的 原料药制成
A. 青皮10-15份、陈皮10-15份、吴萸6-IO份、沉香5-8份、法半夏 3-6份,为粉剂;
B. 细辛10-15份、枳壳25-30份、防风10-15份、川芎15-20份、桔梗8-10 份、粉葛25-30份。所述的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其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为
A. 青皮10份、陈皮10份、吴萸6份、沉香5份、法半夏3份,为粉剂;
B. 细辛10份、枳壳25份、防风10份、川芎15份、桔梗8份、粉葛25份。
所述的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其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为
A. 青皮15份、陈皮15份、吴萸10份、沉香8份、法半夏6份,为粉剂;
B. 细辛15份、枳壳30份、防风15份、川芎20份、桔梗10份、粉葛30份。
所述的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其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较佳为
A. 青皮12份、陈皮13份、吴萸8份、沉香6份、法半夏5份,为粉剂;
B. 细辛13份、枳壳25份、防风12份、川芎15份、桔梗8份、粉葛30份。
本发明的配伍思想以青皮、陈皮、吴萸、沉香、法半夏为单服的呕吐药, 服该呕吐药l-2次,每次2-3克,可将顽痰及食道、胃内垃圾从口中排出。在B 剂中,以细辛为君;以枳壳、云丰为臣;以川芎、桔梗为佐;以粉葛为使。通 过呕吐顽痰及食道、胃内垃圾,而散寒,开窍,理气宽中,行气开郁,化之寒 湿型食道癌。
本发明者认为,寒湿型食道癌的表现为,苔为白苔,脉为迟脉,咳有白泡 痰,X线检査有食管癌的病变。寒湿型食道癌是因上焦气积,阳气不能上升, 浊气不能下降,水谷难以化分,寒不化热,痰湿停积于胃,胃不能消化万物之 精华,形成胆管梗阻,益液外溢,逆流肝阳壅滞,温热遇结,寒温失调,食道 为溃。
配方中各原料药的作用青皮拉丁名Vatica mangachapoi Blauco。中文名青皮(青梅)。拉 丁科名Dipterocaceae。英文名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VIRIDE
别名四花青皮、个青皮、青皮子、小青皮、四青皮、醋青皮。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
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功能 主治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
陈皮别名广陈皮。拼音名Ch6叩i。英文名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 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肺、脾经。功 能与主治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 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吴萸英文名FRUCTUS EV0DIAE,别名吴于、茶辣、辣子、臭辣 子、吴椒、臭泡子。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 (Juss. ) Benth.、 石虎 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 止呕,助阳止馬。
沉香英文名Chinese Eaglewood。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 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功效降气温中,暖肾 纳气。主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 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肾、脾、胃经。法半夏英文名RHIZ0MA PINELLIAE PREPARATUM 。来源本品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燥湿
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细辛,别名,北细辛、烟袋锅花、细参。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l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的全草。性味辛,温。归经入肺、肾经。功用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主要作用散寒,开窍。
枳壳拼音ZHI QIA0,拉丁:,潔&"则边、别名只壳、商壳性味归经温;苦、辛、酸;归脾、胃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 F垂,脱肛,子宫脱垂。
防风本品为双子叶植物伞形科Umbelliferae防风6"a/ os力/7iAopa'at/irar2'cata (Turcz.) Schischk.的干燥根。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主要作用祛风散寒。
川芎英文名RHIZ0MA CHUANXIONG;中草药。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鉴。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用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主要作用调理阴中之阳,血中之气。
桔梗植物学名/^at/coflb" ^ra/^i/7or咖(Jacq. ) A. DC.中药材学名Radix Platycodonis.别名苦桔梗,白桔梗,玉桔梗,苦梗,南桔梗,粉桔梗,白药,土人参等。归经归肺;胃经。功效宣肺;祛
痰;利咽;排脓。主要作用提肺气,通咽排痰。粉葛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干燥。性味与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药物采用常规方法,制成散剂、水剂、片剂、胶囊。以以青皮、陈皮、吴萸、沉香、法半夏制成的粉剂为单服的呕吐药较佳。细辛、枳壳、防风、川芎、桔梗、粉葛可制成散剂、水剂、片剂、胶囊。
制成散剂,将其药用粉粹机粉粹成粉而成。
制成片剂,在散剂的基础上加入淀粉4-6份、药用糊精2-4份,制成片剂。制成胶囊,在散剂的基础上装入胶囊而成。
本发明的用法与用量以散剂用量为标准,以以青皮、陈皮、吴萸、沉香、法半夏制成的粉剂为单服的呕吐药,服该呕吐药卜2次,每次2-3克,每日1次。在B剂中,每日3次,饭后服,早、中、晚各以次,每次5-8克,7天为一疗程,连服1-4个疗程。本发明用药一定要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一定要防止用药过量,造成中毒或降低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患者先服1-2次,以青皮、陈皮、吴萸、沉香、法半夏制成的粉剂,每次2-3克。其后,服细辛、枳壳、防风、川芎、桔梗、粉葛可制成水剂或散剂、片剂、胶囊。每日3次,可服8-IO克散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配伍独特,用药窍妙,效果明显,对治疗早期、中期的寒湿型食道癌患者效果非常明显,具有治疗效果好,治疗成本低,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述重量克数的原料药制成
A. 青皮10-15克、陈皮10-15克、吴萸6-10克、沉香5-8克、法半夏3-6克,为粉剂;
B. 细辛10-15克、枳壳25-30克、防风10-15克、川芎15-20克、桔梗8-10克、粉葛25-30克。
可为散剂、胶囊、片剂,A剂每日l次,服1-2次;B剂每日3次,饭后服,早、中、晚各以次,每次5-8克,7天为一疗程,连服l-4个疗程。实施例2
一种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述重量克数的原料药组成为
A. 青皮10克、陈皮10克、吴萸6克、沉香5克、法半夏3克,为粉剂;
B. 细辛10克、枳壳25克、防风10克、川芎15克、桔梗8克、粉葛25克。
可为散剂、胶囊、片剂,A剂每日l次,服1-2次;B剂每日3次,饭后服,早、中、晚各以次,每次5-8克,7天为一疗程,连服1-4个疗程。实施例3
一种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述重量克数的原料药组成为
A. 青皮15克、陈皮15克、吴萸10克、沉香8克、法半夏6克,为粉剂;
B. 细辛15克、枳壳30克、防风15克、川芎20克、桔梗10克、粉葛30克。A剂可为散剂、胶囊、片剂,每日1次,服1-2次;B剂可为散剂、胶囊、片剂、水剂,每日3次,饭后服,早、中、晚各以次,散剂、胶囊、片剂每次
5-8克,水剂每次服100-150毫升,7天为一疗程,连服1-4个疗程。实施例4一种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述重量克数的原料药组成为A.青皮12克、陈皮13克、吴萸8克、沉香6克、法半夏5克,为粉剂;B.细辛13克、枳壳25克、防风12克、川芎15克、桔梗8克、粉葛30克。
A剂可为散剂、胶囊、片剂,每日1次,服1-2次;B剂可为散剂、胶囊、片剂、水剂,每日3次,饭后服,早、中、晚各以次,散剂、胶囊、片剂每次5-8克,水剂每次服100-150毫升,7天为一疗程,连服1-4个疗程。
临床案例
重庆市合川区的陈某,男,71岁,2006年,检査出患有食道癌,多处治疗无效,2008年1月,经本发明者检查,为寒湿型食道癌中期,2008年1月开始服用本发明的药,服用二个疗程药后,人感觉好了,至目前,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A.青皮10-15份、陈皮10-15份、吴萸6-10份、沉香5-8份、法半夏3-6份,为粉剂;B.细辛10-15份、枳壳25-30份、防风10-15份、川芎15-20份、桔梗8-10份、粉葛25-3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为A. 青皮10份、陈皮10份、吴萸6份、沉香5份、法半夏3份,为粉剂;B. 细辛10份、枳壳25份、防风10份、川芎15份、桔梗8份、粉葛25份。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为A. 青皮15份、陈皮15份、吴萸10份、沉香8份、法半夏6份,为粉剂;B. 细辛15份、枳壳30份、防风15份、川芎20份、桔梗10份、粉葛30份。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为A. 青皮12份、陈皮13份、吴萸8份、沉香6份、法半夏5份,为粉剂;B. 细辛13份、枳壳25份、防风12份、川芎15份、桔梗8份、粉葛3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A.青皮10-15份、陈皮10-15份、吴萸6-10份、沉香5-8份、法半夏3-6份,为粉剂;B.细辛10-15份、枳壳25-30份、防风10-15份、川芎15-20份、桔梗8-10份、粉葛25-30份。以青皮、陈皮、吴萸、沉香、法半夏为单服的呕吐药,服该呕吐药1-2次,每次2-3克,可将顽痰及食道、胃内垃圾从口中排出。在B剂中,以细辛为君;以枳壳、云丰为臣;以川芎、桔梗为佐;以粉葛为使。通过呕吐顽痰及食道、胃内垃圾,而散寒,开窍,理气宽中,行气开郁,化之寒湿型食道癌。本发明的治疗寒湿型食道癌的中药组合物,配伍独特,用药巧妙,效果明显,对治疗早期、中期的寒湿型食道癌患者效果非常明显,具有治疗效果好,治疗成本低,无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752GK101670028SQ200910191150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9日
发明者熊明市 申请人:熊明市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