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壶盖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5  5

一种可旋转壶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茶壶的可旋转壶盖,其包括:壶盖主体,该壶盖主体的中央具有圆形开口,沿该圆形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向下伸出的第一侧壁,在该第一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杯状的可旋转部件,其包括第二侧壁以及位于底部的圆形端板,在该第二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该可旋转部件安置于该壶盖主体的该第一侧壁构成的空腔内,该第二侧壁与该第一侧壁紧密接触,当旋转该可旋转部件时,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一开口连通。
【专利说明】—种可旋转壶盖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茶壶的壶盖,特别地涉及一种使用期间无需打开即可加水的可旋转壶盖。

【背景技术】
[0002]现今用于水壶的壶盖通常是一单体组件,即与水壶本体分开,或者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在水壶上。当需要向水壶中添加水时,使用者必须打开壶盖才能往水壶内添加水,这种使用方式给使用者带来不方便。而且,由于使用者频繁地打开壶盖,水壶内壁长时间地曝露于空气中,这样空气中的颗粒物容易附着在水壶内壁上。使用者饮用水壶中的水时,很有可能将内壁上的颗粒物与水一同饮用,而这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0003]中国专利CN 200978077 Y公开了一种壶盖,其包括第二底座(2)与上盖(I),上盖(I)设置在底座(2)上方,在底座(2)侧壁上开有出水口(5),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底座
(2)周壁上设有若干凸块(4),对应各凸块(4)相近的位置在底座(2)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相对应的开缝(3)。然而,这种壶盖具有以下缺点:首先,当需要向水壶/饮料壶中添加例如水时,使用者仍然必须打开壶盖才能往壶内添加水;其次,当使用者将壶中的液体倾倒出来/使用完该壶时,需要拔起/插下壶盖,使得凸块(4)与壶壁之间的摩擦频繁,从而导致壶盖与壶壁之间的配合出现松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不需频繁拔插操作的可旋转壶盖,该壶盖能够有效地将水壶内腔与大气分隔开。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0006]一种可旋转壶盖,其包括:
[0007]-壶盖主体,该壶盖主体的中央具有圆形开口,沿该圆形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向下伸出的第一侧壁,在该第一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 ;
[0008]-杯状的可旋转部件,其包括第二侧壁以及位于底部的圆形端板,在该第二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0009]该可旋转部件安置于该壶盖主体的该第一侧壁构成的空腔内,该第二侧壁与该第一侧壁紧密接触,当旋转该可旋转部件时,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一开口连通。
[0010]在一实施例中,该壶盖主体包括两个以上等间距分布于该第一侧壁上的该第一开口,以及该可旋转部件包括两个以上等间距分布于该第二侧壁上的该第二开口。
[0011]在一特定实施例中,该两个以上第一开口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及该两个以上第二开口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上。
[0012]在一特定实施例中,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的轮廓/形状相同。
[0013]在一特定实施例中,该第一开口的数量与该第二开口的数量相同,当旋转该可旋转部件时,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一开口——对应地连通。
[0014]在一特定实施例中,该第一开口的数量与该第二开口的数量不同,当旋转该可旋转部件时,其中一个该第二开口与其中一个该第一开口连通。
[0015]在一实施例中,在该第一侧壁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在该第二侧壁的外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槽,该凸起嵌入至该导槽内,并且该导槽可相对于该凸起作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0016]在一特定实施例中,该壶盖主体包括两个以上等间距分布于该第一侧壁内侧上的该凸起,以及该可旋转部件包括两个以上等间距分布于该第二侧壁外侧上的该导槽。
[0017]在一特定实施例中,该凸起的数量与该导槽的数量不同或相同。
[0018]在一特定实施例中,当该导槽位于该第一开口或该第二开口的上边缘之下时,该导槽不与该第二开口连通。
[0019]在一特定实施例中,该导槽可以具有一特定的长度,使得当该凸起位于该导槽的一端时,该第二开口朝向该第一侧壁;当该凸起位于该导槽的另一端时,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一开口完全连通。
[0020]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侧壁构成的空腔形状为圆柱形、锥形或圆台形。
[0021]在一实施例中,该壶盖主体在对应于壶嘴处具有一壶嘴片,该壶嘴片具有通孔,该通孔上设有滤网,并且该壶嘴片的外缘形状与该壶嘴的形状一致。
[0022]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侧壁的底端可连通一圆柱形内胆,该内胆具有第三侧壁及封闭的底部,该第三侧壁具有若干过滤孔。
[0023]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侧壁的底端是封闭的或者半开放的。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旋转壶盖,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I)当需要向水壶中添加水时,使用者只须旋转壶盖的可旋转部件,使得可旋转部件的第二开口对准壶盖主体的第一开口,对比起现有技术的插拔壶盖操作以及一般的打开壶盖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操作更为方便;
[0026]2)由于壶盖主体通常保持与壶壁配合,而壶盖主体与可旋转部件之间的固定方式包括导槽与凸起之间的配合、以及圆形端板与底端之间的接触,这种双重固定方式使得壶盖主体与可旋转部件之间的配合更具有持久性;
[0027]3)由于壶盖主体通常保持与壶壁配合,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可旋转部件的第二开口与壶盖主体的第一开口相错开,从而构成一个封闭的壶盖,这样可以有效地将水壶内腔从大气中隔绝开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本实用新型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进一步描述,其中:
[002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旋转壶盖的示意图;
[0030]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壶盖主体的示意图;以及
[0031]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旋转部件的示意图。
[0032]在下文中,将逐一描述附图,并且不同附图中各部件和位置将会标以相同的标号。在特定附图中,并非所有的部件和位置都必须与该附图一并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一种可旋转壶盖1,其包括:壶盖主体2,壶盖主体2的中央具有圆形开口 23,沿圆形开口 23的边缘设置有向下伸出的第一侧壁24,在第一侧壁24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26 ;杯状的可旋转部件3,其包括第二侧壁31以及位于底部的圆形端板34,在第二侧壁31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32。可旋转部件3安置于壶盖主体2的第一侧壁24构成的空腔内,使得第二侧壁31与第一侧壁24紧密接触,当旋转可旋转部件3时,第二开口 32可与第一开口 26连通。
[0034]在第一侧壁24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27,在第二侧壁31的外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槽33,凸起27嵌入至导槽33内,并且导槽33可相对于凸起27作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0035]第一侧壁24所构成的空腔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锥形或圆台形。
[0036]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壶盖主体2包括两个以上等间距分布于第一侧壁24上的第一开口 26,以及可旋转部件3包括两个以上等间距分布于第二侧壁31上的第二开口 32。两个以上第一开口 26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及两个以上第二开口 32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开口 26与第二开口的轮廓/形状32相同。进一步地,两个以上的第一开口 26可以分布为多于一层,例如2层,其中每层的第一开口 26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上并等间距地分布于该层上;两个以上的第二开口 32可以分布为多于一层,例如2层,其中每层的第二开口 32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上并等间距地分布于该层上。
[0037]壶盖主体2包括两个以上等间距分布于第一侧壁24内侧上的凸起27,以及可旋转部件3包括两个以上等间距分布于第二侧壁31外侧上的导槽33。凸起27的数量与导槽33的数量可以不同或者相同。其中,导槽33可分布于第二侧壁31外侧上、除第二开口 32以外的任意位置上。但须注意的是,当导槽33位于第一开口 26或者第二开口 32的上边缘之下时,导槽33不能设置为与第二开口 32连通。这是因为,如果导槽33与第二开口 33连通的同时,导槽33位于上述两个开口其中之一的上边缘之下,当旋转可旋转部件3使得第二开口 32朝向第一侧壁24时,可旋转部件3中的水很有可能通过与第二开口 32连通的导槽33进入到第一开口 26中,这样壶盖I就没有密封功能。
[0038]实施例1:
[0039]第一开口 26、凸起27、第二开口 32以及导槽33的数量均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各3个。第一开口 26、凸起27、第二开口 32以及导槽33分别等间距地分布于第一侧壁24以及第二侧壁31上。导槽33可具有特定的长度,使得当凸起27位于导槽33的一端时,第二开口 32朝向第一侧壁24,从而形成封闭的可旋转壶盖I ;以及当凸起27位于导槽33的另一端时,第二开口 32与第一开口 26完全连通。
[0040]实施例2:
[0041]第一开口 26以及凸起27具有相同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各3个。第二开口以及导槽33具有相同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各I个。第一开口 26以及凸起27分别等间距地分布于第一侧壁24上。导槽33为环绕第二侧壁31外侧的完整环形,并且3个凸起27均嵌入至导槽33中。使用者可以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持续地旋转可旋转部件3,当第二开口 32与其中一个第一开口 26连通时,壶盖I处于打开状态;当第二开口 32朝向第一侧壁24时,可得到封闭的可旋转壶盖I。
[0042]实施例3:
[0043]第一开口 26以及第二开口 32具有相同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各3个。凸起27以及导槽33具有相同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各2个。第一开口 26、凸起27、第二开口 32以及导槽33分别等间距地分布于第一侧壁24以及第二侧壁31上。使用者可旋转可旋转部件3,使得当其中一个第二开口 32与其中一个第一开口 26连通时,壶盖I处于打开状态;当所有第二开口 32朝向第一侧壁24时,可得到封闭的可旋转壶盖I。
[0044]壶盖主体2还可以在对应于壶嘴处具有一壶嘴片21,壶嘴片21具有通孔,并且壶嘴片21的外缘形状与壶嘴的形状一致。进一步地,通孔可以安装滤网22。滤网22可以将杂质,例如水垢、茶叶、空气中的颗粒物及类似物从水中过滤出来,从而保证饮用水的质量。
[0045]第一侧壁24的底端25可连通以圆柱形内胆,内胆具有第三侧壁以及封闭的底部,其中第三侧壁具有若干过滤孔。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在内胆中放置茶叶等非水溶性固体冲泡物。这样使用者既可以饮用到自己喜好的饮品,也不会在饮用饮品时一同饮下冲泡物,由此可获得更佳的饮用享受。
[0046]第一侧壁24的底端25是封闭的或者半开放的,用于定位可旋转部件3。可旋转部件3的圆形端板34坐落于第一侧壁24的底端25,由此阻止了可旋转部件3的向下移动。
[0047]在组装期间,壶盖主体2的凸起27嵌入至可旋转部件3的导槽33中,使得可旋转部件3通过凸起27与导槽33之间的配合,固定于壶盖主体2内,并且可以绕其中央纵轴旋转。
[0048]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改变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壶盖主体,所述壶盖主体的中央具有圆形开口,沿所述圆形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向下伸出的第一侧壁,在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 ; -杯状的可旋转部件,其包括第二侧壁以及位于底部的圆形端板,在所述第二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 所述可旋转部件安置于所述壶盖主体的所述第一侧壁构成的空腔内,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紧密接触,当旋转所述可旋转部件时,所述第二开口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主体包括两个以上等间距分布于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可旋转部件包括两个以上等间距分布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所述第二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第一开口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及所述两个以上第二开口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轮廓/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相同,当旋转所述可旋转部件时,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 一一对应地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不同,当旋转所述可旋转部件时,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开口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开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槽,所述凸起嵌入至所述导槽内,并且所述导槽可相对于所述凸起作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主体包括两个以上等间距分布于所述第一侧壁内侧上的所述凸起,以及所述可旋转部件包括两个以上等间距分布于所述第二侧壁外侧上的所述导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数量与所述导槽的数量不同或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槽位于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开口的上边缘之下时,所述导槽不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10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可以具有一特定的长度,使得 当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导槽的一端时,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第一侧壁; 当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导槽的另一端时,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完全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构成的空腔形状为圆柱形、锥形或圆台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主体在对应于壶嘴处具有一壶嘴片,所述壶嘴片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滤网,并且所述壶嘴片的外缘形状与所述壶嘴的形状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底端可连通一圆柱形内胆,所述内胆具有第三侧壁及封闭的底部,所述第三侧壁具有若干过滤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底端是封闭的或者半开放的。
【文档编号】A47G19/14GK204105596SQ201420513545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5日
【发明者】马泰斯·波特, 阿维德·布曼, 丹尼斯·古森斯 申请人:广州思酷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