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输液制剂,具体是一种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是一种离子成分及渗透压跟细胞外液更为相近的平衡液,适用于通过注射或静脉滴注途径或口服途径补充细胞外液,对酸碱平衡具有调节作用,也可作为手术冲洗液或缓冲溶液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界使用的平衡液主要有三种林格氏液(Ringer'ssolution,RS)、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dRinger'ssolution,LRS)禾口醋酸林格氏液(AcetatedRinger'ssolution,ARS)。1880-1883年英国生理学家及临床医生SydneyRinger(1835-1910)意外地用自来水配置蛙心肌灌注液,发现其心肌收縮性强于蒸馏水配置的生理盐水,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得出用自来水中所含的微量钾/钙离子及碳酸氢盐可提高心肌收縮性,于是首先提出复方电解质溶液的概念,林格氏液因此得名,又称"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氏液的优点是与血浆等渗,Na+、K+浓度与血浆相近。不足点①Cl—高于血浆含量,大量输注对机体会产生不利作用,会引起医源性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Hyperchloremicmetabolicacidosis,HCMA)。②游离f丐C^+含量高达2.0mmol/L以上,虽有助于促进凝血减少围术期失血量,但大量输注(>3L)有可能縮短凝血时间、引起机体明显的高凝状态。③其成分中没有直接缓冲碱。最先人们想到在林格氏液中加入碳酸氢盐缓冲组织酸中毒,但因与钙/镁离子形成沉淀而阻碍其应用。上世纪30年代早期AlexisHartma皿在林格氏液里加入乳酸以能对酸碱平衡起到缓冲作用,乳酸林格氏液因而问世,又称"Hartma皿氏液"。与林格氏液相比,乳酸林格氏液含有K+、Ca2+和Lactate—,具有缓冲作用,整体血流动力学效应能改善脓毒症和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生存率。不利点在于①Na+含量(130mmol/L)及总渗透浓度(274m0sm/L)低于ECF,大量输入会导致低钠血症并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引起间质水肿,在有脑水肿危险的病人使用不利。②游离钙Ca"含量2.0mmol/L,同普通林格氏液一样存在干扰凝血的可能性。③乳酸林格氏液中所含D-乳酸盐有潜在致凋亡效应自然界乳酸有D-乳酸和L-乳酸两种旋光异构体,D-乳酸在体内几乎不被代谢并对肝细胞、肺上皮细胞及神经元有直接毒性作用,短时间内大量输入能增加肺泡上皮细胞及肝细胞凋亡;能被代谢的内生性乳酸为L型,主要在肝脏代谢生成等分子的HC03—发挥缓冲其作用。因生产工艺等限制,市售乳酸林格氏液中的乳酸盐多数为D-乳酸与L-乳酸盐等量混合的消旋体,因此有潜在致凋亡效应。④高乳酸血症短时间内大量输注乳酸林格氏液会引起高乳酸血症,且外源性输入L-乳酸盐在体内代谢是一个耗能过程(1个分子L-乳酸代谢生成等分子的HC03—将消耗6个分子ATP),生成HC03—中和H+成C02和水发挥缓冲作用时存在时间滞后性(大约在1.5小时后才发挥作用),这对肝脏切除和肝移植手术不利,体外循环中用作预充液也易发生高乳酸血症。为避免乳酸蓄积不良反应,1979年美国百特公司推出的醋酸林格氏液,商品名叫"勃脉力A"(PLASMA-LYTE,Baxter),即以醋酸盐(Acetate—)代替乳酸盐作细胞外液晶体补充液,它是一种不含钙的复方电解质溶液。鉴于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存在并发高乳酸血症的危险,百特公司认为勃脉力A是最生理化的复方电解质溶液。其优点是pH值为7.4,渗透浓度接近血浆(308m0sm/L);C1—和Na+浓度接近血浆,K+和Mg2+浓度接近细胞外液;含有碳酸氢盐前体物质的醋酸根和葡萄糖酸根(为正常血浆值的两倍)可发挥更大的缓冲能力;不含乳酸,也不额外升高血糖、不加重肝脏负担;体外循环预充极少蓄积;此外还有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利于保持中心体温等优点。但有研究显示,醋酸林格氏液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能量ATP供应上并不优于乳酸林格氏液。其不利点在于①不含Ca"是一重要缺陷钙是细胞内作用最广泛的信号分子,几乎涉及所有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不仅是重要的第二信号分子,更是各种生命活动自稳调节的自身调节分子。目前认为在选择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时不能选择无钙液这种非生理性晶体液。②醋酸代谢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及肝切除病人体内代谢将减少到1/3且代谢不完全。③醋酸具有扩血管效应,快速大量输注对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用。勃脉力A静脉输注会干扰侵袭性曲菌病酶联免疫试验检测结果,因此对有曲菌感染败血症隐患的血液病及肿瘤患者为避免诊断失误,禁忌使用。上述各种平衡液与血桨(Plasma)/组织液(Interstitial)/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的成分对比(见表l),均有待于改进。表1:各种平衡液与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成分的对比(采用渗透浓度Osmolarity,单位为mOsm/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注*其中血桨离子|丐正常值为1.0-1.2mmol/L(2.0-2.4m0sm/L),ARS(Baxter)还含有葡萄糖酸2.3mmol/L(Gluconate23m0sm/L)。碳酸氢钠是不需要机体代谢过程就能迅速发挥碱化效应的生理性缓冲碱,之所以一直未被加入林格氏液中,是因沉淀问题使得碳酸氢盐林格氏液的生产工艺在过去三十多年来一直未能达到药剂学生产要求(室温下HC03—很容易生成C032—,C02和H202HC03——C032—+C02+H20,C032—+Ca2+—CaC03I);但是,当单纯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输注后HC03—没有介入代谢过程及与二价阳离子代谢结合就瞬时成为血浆中的缓冲碱,这就预示着只要设法稳定混合溶液中钙/镁离子就能达到碳酸氢盐的稳定。实验证明在合适pH条件下(pH<8.0)向溶液中加入合适当量的柠檬酸根(Citrate3—)时,Citrate3—可与Ca2+、Mg2+发生络合反应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避免沉淀。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及其制备方法,其与目前临床常用制剂相比其离子成分及渗透浓度跟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fluid,ECF)更为相近,适用于通过注射或静脉滴注途径或口服途径补充细胞外液,对酸碱平衡具有调节作用;也可作为手术冲洗液或缓冲溶液使用。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该平衡液是在制备过程中通入C02气体调节pH制成,各离子摩尔浓度分别为碳酸氢根离子HC(V23-27mmol/L拧檬酸根离子Citrate3—1.5_3mmol/L,所述平衡液任选含有葡萄糖。基于本申请发现的是柠檬酸根稳定钙镁离子的基础上,只需满足柠檬酸根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就可实现发明的基本目的。研究人员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如果单独使用柠檬酸三钠来稳定钙镁离子,其pH值在8.0以上,不符合生理需求,必然要调节其酸碱度。但使用盐酸、硫酸等酸调节时,首先会导致碳酸氢根的分解发生,特别是无法保证加热灭菌或长期保存过程中溶液中的碳酸氢根浓度无法达到要求;其次大量氯、硫酸根等阴离子的引入会使溶液的各种离子浓度超出生理平衡液各离子浓度的最佳范围。因此研究人员寻找最佳的柠檬酸根的引入和存在方式,经筛选令人惊奇的发现当同时在体系中引用柠檬酸和二氧化碳水溶液时,会达到一个最佳效果。如单独使用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的组合同时控制柠檬酸根的含量和pH值时,要达到符合要求的酸碱度,柠檬酸的用量比较大,这同样会导致碳酸氢根的分解发生。虽然也有个别方法使用二氧化碳调节溶液酸碱度,但研究发现,单纯的使用二氧化碳调节溶液,需要溶液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很大的分压。(A压力过高给工艺生产中带来诸多pH不稳定因素。因此单纯使用二氧化碳也不是最佳选择。偶然发现在满足总体柠檬酸根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基础上,利用在溶液中充入二氧化碳、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的组合来控制pH值时,令人惊奇的是溶液中不仅柠檬酸根的浓度满足要求,PH也能满足要求,最重要的是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的稳定性也是最好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该平衡液制备过程中使用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镁、碳酸氢钠、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按配比溶于注射用水后制成。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以重量计,柠檬酸柠檬酸三钠用量比为i:2.5-3.5,优选i:3。上述产品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的①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备用;②将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镁、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以及任选添加的葡萄糖加入注射用水搅拌溶解得配置液I;将碳酸氢钠加入注射用水中,溶解,在碳酸氢钠溶解前或溶解后向水中通入0)2至饱和或接近饱和得配置液II;优选,水温3(TC左右,此时使用二氧化碳的目的是降低溶液的PH,使溶解的碳酸氢根在制备过程中更稳定;钠离子Na+氯离子cr钾离子1(+牵丐离子Ca2镁离子Mg2④将步骤②和③所得配置液I和配置液II混合并加注射用水定容至全量,向溶液中通入C02调节pH值为6.07.5,优选pH在6.7_7.3之间,最好是约7.0;研究发现,此步骤通入二氧化碳后可明显降低在后期灭菌加热过程中钙镁离子沉淀的发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施的需要在调节pH之前或之后进行过滤;⑤将步骤④所得溶液灌封;或者,将氯化钙、硫酸镁、任选添加的葡萄糖采用医用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分隔室即配式输液包装工艺灌封于前述步骤②中不将氯化钙、硫酸镁与任选添加的葡萄糖加入配置液I中溶解而将氯化钙、硫酸镁与任选添加的葡萄糖同前述定容后的配制液一起行二室或三室分隔室灌封,临用前挤压混匀;优选,该方法还包括⑥灭菌步骤;为了操作安全性,优选灭菌后需待温度降至室温2小时后开锅取出。所述平衡液的成分中含有的组织细胞代谢必需的钙/镁离子,所用的原料氯化钙和硫酸镁采用常规输液包装或采用即配式输液包装,即用医用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分隔室包装、使用前挤压混匀。所述平衡液的成分中所含钙或镁离子为与柠檬酸充分发生络合反应后形成络合钙或镁,不会形成沉淀。所述的平衡液的成分还有能提供细胞基础代谢所必需的能量代谢底物葡萄糖,其值接近于正常血糖浓度,不会因常规输注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其加入量为每1000ml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含葡萄糖0g-50g或摩尔浓度0-278mmol/L。向所述平衡液溶液中通入医用标准二氧化碳气体调节pH值后,相应分装成2000ml、1000ml、500ml、250ml、100ml;采用玻璃瓶、医用PVC瓶或医用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包装高压灭菌。这种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灭菌封装后室温下理化性质稳定,无需低温保存。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用途①配方更合乎生理,碳酸氢盐不需要代谢耗能就可以在输入即刻便直接发挥酸碱平衡的作用,不会引起高乳酸血症;钠离子含量及渗透浓度更接近生理值;Cl—含量接近细胞外液、较林格氏液低,因此大量输注不会引起医源性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含有跟细胞外液浓度相近的镁离子,有利于维持血清Mg2+的稳定,能激活参与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多种酶,对于阻止免疫应激和氧化应激、减轻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抵抗及脂质过氧化有积极作用。②对心血管系统无抑制作用。③对机体内环境干扰、组织液超负荷和细胞间质水肿影响更小,将为围术期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丢失提供更好的液体选择。④可以配成口服溶液用于小儿或成人口服补充细胞外液,也可作为手术冲洗液或缓冲溶液使用。⑤选择适量的柠檬酸、柠檬酸盐和二氧化碳组合调节pH不会引起HC03—的显著降低(下降幅度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却能显著控制配置溶液的pH,且选择使用这种技术改进的独特优势在于可以简化工艺流程、不必采用过高压力的二氧化碳进行PH调节,此外可使所配置平衡液的电解质及HC03—含量更接近于机体生理状态;适量柠檬酸输入体内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代谢调理作用,因为适量的柠檬酸作为三羧酸循环中很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可发挥底物诱导效应而有利于能量的产生。在理论上其不足点在于,大量快速输注如^5000ml/h时,可能会引起血浆游离钙的相对减少,但实践中这种快速输液临床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实际上发生这种不足的机会是罕见的;即便如此,当大剂量使用时一旦出现低钙血症,适当补充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即可纠正。具体设施方式对比例1①称取氯化钠(NaC1)6.2g、氯化钾(KCl)O.3g、氯化f丐(CaCl22H20)0.22g、硫酸镁(MgS047H20)0.25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搅拌溶解;②称取碳酸氢钠(NaHC03)2.3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已通医用C02;水温3(TC左右),搅拌溶解;③将①与②配置液混合并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ml,通医用标准C02气体(约60分钟左右),调节pH值为6.07.5,;④过滤、灌封12(TC常规灭菌20分钟;⑤灭菌后待温度降至室温2小时以上开锅取出。实验证明过滤前后微粒测定均不合格(直径>2iim以上的微粒数均>3000个/ml),肉眼观均有沉淀产生。对比例2①称取氯化钠(NaC1)6.2g、氯化钾(KCl)O.3g、氯化f丐(CaCl22H20)0.22g、硫酸镁(MgS047H20)0.25g、柠檬酸三钠(Na3C6H5072H20)0.6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搅拌溶解;②称取碳酸氢钠(NaHC03)2.3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搅拌溶解;③将①与②配置液混合并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ml,过滤,灌封;120。C常规灭菌20分钟;⑤开锅取出,肉眼观及微粒测定均达到药典相关制剂学要求,无沉淀;测出[HC03—]在正常生理范围,但是pH测定值均大于8.0。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柠檬酸根对钙镁离子有稳定作用(未产生沉淀)。对比例3①称取氯化钠(NaC1)6.2g、氯化钾(KCl)O.3g、氯化f丐(CaCl22H20)0.22g、硫酸镁(MgS047H20)0.25g,柠檬酸(C6H807)0.6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搅拌溶解;②称取碳酸氢钠(NaHC03)2.3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搅拌溶解;③将①与②配置液混合并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ml,可见其中立即有气泡溢出,测定溶液的pH随柠檬酸加入量的增加而下降明显(均小于5.0),遂予以NaOH中和滴定柠檬酸并调节PH值至7.0,再过滤、灌封;120。C常规灭菌20分钟;⑤灭菌后待温度降至室温开锅取出,肉眼观及微粒测定均达到药典相关制剂学要求,无沉淀;但实际测定[HC03—]为10-23mmol/L(且[HC03—]随柠檬酸加入量的增加而递减)。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单独采用柠檬酸结合钙镁离子的技术路线不可行。虽然可以避免电解质溶液中钙镁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共溶时的沉淀析出问题,但溶液中pH随柠檬酸加入量的增加而下降明显(均小于5.0,超出了生理需求所能允许的代偿范围),[HC03—]会因为柠檬酸中和碳酸氢钠后以(A气体形式从溶液中逸出,[HC03—]及pH下降;其波动范围超出生理允许范围,这对所配电解质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的稳定性有极为不利影响、不符合生理需求。对比例4①称取氯化钠(NaC1)6.2g、氯化钾(KCl)O.3g、氯化f丐(CaCl22H20)0.22g、硫酸镁(MgS047H20)0.25g、柠檬酸三钠(Na3C6H5072H20)0.6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搅拌溶解;②称取碳酸氢钠(NaHC03)2.3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搅拌溶解;③将①与②配置液混合并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ml,通入医用0)2,直至pH值达生理pH范围,发现pH也能随C02分压值的增高而下降;过滤,灌封,120。C常规灭菌20分钟;⑤本实验中加热后容器内二氧化碳压力增加,为防爆裂及使二氧化碳与配置溶液充分溶解,故灭菌后需待温度降至室温(约2小时以上)方开锅取出;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肉眼观及微粒测定均达到药典相关制剂学要求,无沉淀;测定所得溶液中[HC03—]的波动范围为20-35mmol/L,pH测定值波动范围为6.0-8.0。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单独含柠檬酸三钠的溶液并单纯用医用二氧化碳调节pH,会因为0)2溶解而使pH下降,但高压下CC^在水溶液中溶解后电离出氢离子的同时也增加了碳酸氢根离子;本试验中观察到[HC03—]与0)2分压的增加而增加;当C02分压〉120mmHg时,溶液中所含[HC03—](>30mmHg)明显会高过生理需求范围(23-27mmHg)。实施例1①称取氯化钠(NaC1)6.2g、氯化钾(KCl)O.3g、氯化f丐(CaCl22H20)0.22g、硫酸镁(MgS047H20)0.25g、柠檬酸(C6H807)0.2g、柠檬酸三钠(Na3C6H5072H20)0.6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搅拌溶解;②称取碳酸氢钠(NaHC03)2.3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已通医用C02;水温3(TC左右),搅拌溶解;③将①与②配置液混合并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ml,通医用标准C02气体使得所得溶液的PH值范围为7.O,测得此刻C02调节分压值为70mmHg,密闭过滤、灌封;120。C常规灭菌20分钟;⑤本品加热后容器内二氧化碳压力增加,为防爆裂及使二氧化碳与配置溶液充分溶解,故灭菌后需待温度降至室温2小时以上方能开锅取出,贴签或印签包装;实验结果实测其所得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的各离子含量为Na+139mmol/L,C1—113翻1/L,K+4mmol/L,Ca2+1.5mmol/L,Mg2+lmmol/L,S042—lmmol/L,HC03—26mmol/L,Citrate3—3mmol/L;于室温28"C条件下用pH仪实测pH为7.00;稳定性考察室温、自然光照条件下放置;60天后所测稳定性数据显示,在完全气密性包装工艺下所得的溶液中各成分、pH、渗透压均稳定,未出现明显变化;溶液的色泽无变化,无沉淀产生。实施例2①称取氯化钠(NaC1)6.2g、氯化钾(KCl)O.3g、氯化f丐(CaCl22H20)0.11g、硫酸镁(MgS047H20)0.25g、柠檬酸(C6H807)0.lg、柠檬酸三钠(Na3C6H5072H20)0.3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搅拌溶解;②称取碳酸氢钠(NaHC03)2.3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已通医用C02;水温3(TC左右),搅拌溶解;③将①与②配置液混合并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ml,通医用标准C02气体使得所得溶液的PH值范围为7.O,测得此刻C02调节分压值约为70mmHg,密闭过滤、灌封;120。C常规灭菌20分钟;⑤本品加热后容器内二氧化碳压力增加,为防爆裂及使二氧化碳与配置溶液充分溶解,故灭菌后需待温度降至室温2小时以上方能开锅取出,贴签或印签包装;实验结果实测其所得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的各离子含量为Na+136mmol/L,C1—111.5mmol/L,K+4mmol/L,Ca2+0.75mmol/L,Mg2+lmmol/L,S042—lmmol/L,HC03—26mmo1/L,Citrate3—1.5mmol/L;于室温28"C条件下用pH仪实测pH为7.00;稳定性考察室温、自然光照条件下放置;60天后所测稳定性数据显示,在完全气密性包装工艺下所得的溶液中各成分、pH未出现变化;无沉淀。实施例3①称取氯化钠(NaCl)6.2g、氯化钾(KC1)0.3g、氯化f丐(CaCl22H20)0.22g、硫酸镁(MgS047H20)0.25g、葡萄糖(C6H1206)0.9g、柠檬酸(C6H807)0.2g、柠檬酸三钠(Na3C6H5072H20)0.6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搅拌溶解;②称取碳酸氢钠(BaHC03)2.3g加入适量注射用水(已通医用C02;水温3(TC左右),搅拌溶解;③将①与②配置液混合并加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ml,通医用标准C02气体使得所得溶液的pH值范围为6.07.5(优选pH7.0,测得此刻C02调节分压值为70mmHg),密闭过滤、灌封;120。C常规灭菌20分钟;⑤本品加热后容器内二氧化碳压力增加,为防爆裂及使二氧化碳与配置溶液充分溶解,故灭菌后需待温度降至室温2小时以上方能开锅取出,贴签或印签包装;实验结果实测其所得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的各离子含量为Na+139mmol/L,C1—113mmol/L,K+4mmol/L,Ca2+1.5mmol/L,Mg2+lmmol/L,S042—lmmol/L,HC03—26mmol/L,Citrate3—3mmol/L,Glucose5mmol/L;于室温28。C条件下用pH仪实测pH为7.00;稳定性考察室温、自然光照条件下放置;60天后所测稳定性数据显示,在完全气密性包装工艺下所得的溶液中各成分、pH、渗透压均稳定,未出现明显变化;溶液的色泽无变化,无沉淀产生。权利要求一种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其特征在于该平衡液是在制备过程中通入CO2气体调节pH为6.0-7.5制成,各离子摩尔浓度分别为钠离子Na+135-145mmol/L氯离子Cl-105-120mmol/L钾离子K+3-5.5mmol/L钙离子Ca2+0.5-1.5mmol/L镁离子Mg2+0.7-1.1mmol/L硫酸根离子SO42-0.7-1.1mmol/L碳酸氢盐HCO3-23-27mmol/L柠檬酸盐Citrate3-1.5-3mmol/L,所述平衡液任选含有葡萄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液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制备过程中使用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镁、碳酸氢钠、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以及任选添加的葡萄糖,按配比溶于注射用水后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以重量计,柠檬酸柠檬酸三钠用量比为i:2.5-3.5,优选i:3。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①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备用;②将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镁、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以及任选添加的葡萄糖、加入注射用水搅拌溶解得配置液I;③将碳酸氢钠加入注射用水中,溶解,在碳酸氢钠溶解前或溶解后向水中通入C02至饱和或接近饱和得配置液II;优选,水温3(TC左右;④将步骤②和③所得配置液I和配置液II混合并加注射用水定容至全量,向溶液中通入C02调节pH值为6.07.5,优选pH在6.7_7.3之间,最好是约7.0,任选在调节pH之前或之后进行过滤;⑤将步骤④所得溶液灌封;或者,将氯化钙、硫酸镁、任选添加的葡萄糖采用医用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分隔室即配式输液包装工艺灌封于前述步骤②中不将氯化钙、硫酸镁与任选添加的葡萄糖加入配置液I中溶解而将氯化钙、硫酸镁与任选添加的葡萄糖同前述定容后的配制液一起行二室或三室分隔室灌封,临用前挤压混匀;优选,该方法还包括⑥灭菌步骤;为了操作安全性优选灭菌后需待温度降至室温2小时后开锅取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液中葡萄糖加入量为每1000ml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含0g-50g,或其摩尔浓度为0-278mmol/L。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其特征在于配制后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的pH值为6.7-7.3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其特征在于配制后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的pH值约为7.0。钠离子Na+氯离子C1一钾离子1(+牵丐离子Ca2镁离子Mg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大输液制剂,或用于小儿或成人口服补充细胞外液的口服溶液。9.权利要求l-8任意一项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用于制备手术冲洗液或缓冲溶液的用途。10.权利要求l-8任意一项所述的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操作①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备用;②将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镁、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以及任选添加的葡萄糖加入注射用水搅拌溶解得配置液I;③将碳酸氢钠加入注射用水中,溶解,在碳酸氢钠溶解前或溶解后向水中通入C02至饱和或接近饱和得配置液II;优选,水温3(TC左右,此时使用二氧化碳的目的是降低溶液的pH,使溶解的碳酸氢根在制备过程中更稳定;④将步骤②和③所得配置液I和配置液II混合并加注射用水定容至全量,向溶液中通入C02调节pH值为6.07.5,优选pH在6.7_7.3之间,最好是约7.0,任选在调节pH之前或之后进行过滤;⑤将步骤④所得溶液灌封;或者,将氯化钙、硫酸镁、任选添加的葡萄糖采用医用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分隔室即配式输液包装工艺灌封于前述步骤②中不将氯化钙、硫酸镁与任选添加的葡萄糖加入配置液I中溶解而将氯化钙、硫酸镁与任选添加的葡萄糖同前述定容后的配制液一起行二室或三室分隔室灌封,临用前挤压混匀;优选,该方法还包括⑥灭菌步骤;为了操作安全性,优选灭菌后需待温度降至室温2小时后开锅取出。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⑤所述的灌封包括将向所述平衡液溶液中通入医用标准二氧化碳气体调节pH值后相应分装成2000ml、1000ml、500ml、250ml、100ml;采用玻璃瓶、医用PVC瓶或医用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包装。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氢盐生理平衡液,属于大输液制剂范畴。它是由下述原料制成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镁、碳酸氢钠、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以及任选的葡萄糖按相应配比精确称量、溶于注射用水后定容,并通入CO2气体调节pH、过滤、灌封、灭菌贴签后室温储存。优点是其离子成分及渗透浓度跟细胞外液更为相近更具生理性,适用于通过注射或静脉滴注途径或口服途径补充细胞外液,对酸碱平衡具有调节作用,也可作为手术冲洗液或缓冲溶液。文档编号A61K31/194GK101721424SQ20091020756公开日2010年6月9日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0日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0日发明者曾因明,鲁显福申请人:曾因明;鲁显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