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叶下珠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成药的工艺改进。
背景技术:
:叶下珠是一种清热解毒、祛湿退黄的中药制剂,用于肝胆湿热、乙型肝炎所致的胁痛、腹胀、纳差、恶心、便溏、黄疸。其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的确切性自上市以来已日益为广大患者所认可,具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原叶下珠片和胶囊的制备标准记载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_中成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部分_肝胆分册》第262页“叶下珠片”和“叶下珠胶囊”项下。但该标准公开的制备条件不够具体,实际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可行性不够。而且按照该工艺生产的胶囊制剂起效速率及生物利用度都不够理想,且片剂和胶囊吞咽困难,患者依从性较差。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起效更迅速、患者依从性更好的叶下珠颗粒制剂及其具体可行的制备工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取叶下珠1000重量份,粉碎成粗粉。加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乙醇8倍量,加热回流2小时;第二次加乙醇6倍量,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C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备用。残渣加8倍量水煎煮3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50°C时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再加入上述清膏,混勻,加入糊精750重量份,制粒,干燥制成1000重量份,即得。本发明制备工艺可行性高、经济实用,制得的叶下珠颗粒制剂起效速度、口味适宜,具有优良的市场前景。药剂学实验数据1、醇提工艺考察在提取工艺中,提取溶媒、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及提取溶媒量是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原标准已规定提取溶媒、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我们需对加乙醇量进行考察。方法称取叶下珠lOOOg,平行3份,分别加醇12倍、14倍、16倍回流提取,滤过,滤液浓缩并定容至500ml,作为样品溶液。精密量取各样品溶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后,在105°C干燥5小时至恒重,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称定重量。计算浸膏得率。同时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各样品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见表1。表1醇提考察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注相当于1克叶下珠药材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由表1可以看出,加12倍量醇与加14、16倍量醇差异很大,但加14倍量醇与加16倍量醇差异不大,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将加醇量定为14倍。因此,将醇提条件定为第一次8倍量乙醇,煎煮2小时;第二次6倍量乙醇,煎煮1小时。2、水提工艺考察原标准中水提工艺已有提取时间的规定,但未明确加水量,为进一步优化工艺,保证产品质量,我们以浸膏得率和没食子酸含量为指标对加水量进行了考察,从而确定了最佳水提工艺。结果见表2。表2水提考察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由表2可以看出,加8倍量水与加10、12倍量水差异很大,但加10倍量水与加12倍量水差异不大,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将加水量定为10倍。因此,最后我们选择的提取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3小时。3、辅料筛选实验根据中药、天然药物技术指导原则中的有关规定,颗粒剂的处方量应设计为1000g。根据醇提、水提试验及其验证试验药材出膏率,药材出干膏为250g(205.9g+44.lg),因此加入750g辅料,才能制得IOOOg颗粒。取叶下珠1000克,按优选的工艺条件进行提取,清膏加入稠膏混勻,按表3所示加入辅料,制成颗粒。观察检测各组指标,结果汇总如表3。表3辅料筛选实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分析表3数据,乳糖和木糖醇价格太高,且无显著优势,不利于节约生产成本;蔗糖吸潮率较大;淀粉分散性差,无法满足行业要求。综合考虑,选择糊精作为本药物的辅料。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将叶下珠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确定为取叶下珠1000重量份,粉碎成粗粉。加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乙醇8倍量,加热回流2小时;第二次加乙醇6倍量,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C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备用。残渣加8倍量水煎煮3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50°C时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再加入上述清膏,混勻,加入糊精750重量份,制粒,干燥制成1000重量份,即得。药理学实验数据1、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健康雄性KM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克,随机均分为2组。空白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实验组使用本发明叶下珠颗粒,按225g/kg的剂量分别灌胃给药。给药后连续观察2周,同时记录小鼠的死亡、中毒及活动情况。结果如表6。表5急性毒性实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结果表明,本发明叶下珠颗粒在临床100倍用量的情况下仍是安全无毒副作用的。2、大鼠长期毒性实验健康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其余3组按2.25g/kg灌胃本发明叶下珠颗粒,每日3次,连续给药3个月。进行大鼠一般状况观察(包括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腺体分泌、呼吸、粪便性状、食量、体重、局部反应等指标),同时进行血液学指标、生化学指标、体温、眼科、尿液、心电图等检查。实验结束时进行系统尸解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的一般状况良好;血液学指标等各项检查无异常;系统尸解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以上毒理实验表明,本发明叶下珠颗粒用药安全性良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取叶下珠1000重量份,粉碎成粗粉。加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乙醇8倍量,加热回流2小时;第二次加乙醇6倍量,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C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备用。残渣加8倍量水煎煮3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50°C时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再加入上述清膏,混勻,加入糊精750重量份,制粒,干燥制成1000重量份,即得。权利要求一种叶下珠颗粒,其特征在于,它是采用如下工艺制备而成取叶下珠1000重量份,粉碎成粗粉。加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乙醇8倍量,加热回流2小时;第二次加乙醇6倍量,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备用。残渣加8倍量水煎煮3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50℃时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再加入上述清膏,混匀,加入糊精750重量份,制粒,干燥制成1000重量份,即得。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下珠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在原“叶下珠片”和“叶下珠胶囊”药品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最佳工艺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并改进剂型,从而使生产工艺更合理,产品起效更迅速。经实践验证,符合工业化大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求。文档编号A61P1/16GK101822708SQ20091020821公开日2010年9月8日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1日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1日发明者况代武申请人:烟台大洋制药有限公司;况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