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蒸饭煲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5  7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蒸饭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蒸饭煲。
背景技术
传统电热蒸饭煲在锅底设置加热盘,利用电阻发热原理对食物进行加热料理,不但耗能大,而且食物受热不均勻,经常出现糊底或夹生现象,给烹饪工作带来不便。并且传统蒸饭煲不易清洁,长期使用锅体易老化,一旦清洁液进入锅体内部,损伤电路,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业界重点研究的焦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蒸饭煲,加热均勻且安全节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磁蒸饭煲,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在锅体底部设置螺旋状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连接高频电源;在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上设置陶瓷隔热层,陶瓷隔热层四周固定在锅体的内周壁上,在陶瓷隔热层上放置金属内锅体,在金属内锅体内设置一根以上的金属加热棒。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磁蒸饭煲,其特征在于金属加热棒插装在支撑盘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在锅体底部设置螺旋状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在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上设置陶瓷隔热层,陶瓷隔热层四周固定在锅体的内周壁上,陶瓷隔热层可防止高温状态的金属内锅体将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烧坏。2、将食物放在金属内锅体内,然后将金属内锅体放置在陶瓷隔热层上,在食物中插入金属加热棒,开启高频电源。高频电源提供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加在螺旋状的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作用于金属内锅体和金属加热棒。金属内锅体和金属加热棒会因电磁感应产生强大的涡流。涡流克服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加热的热源,这种加热方式不但节能安全,而且由于金属内锅体与金属加热棒同时发热,令食物由内而外同时受热,加热均勻,设计更加科学合理。2、多根金属加热棒插装在支撑盘上,便于同时取放和清洁的,并且可以根据烹饪需要控制放置插在支撑盘上金属加热棒的数量。3、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实用性能良好,适宜在业界推广普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2是金属加热棒和支撑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中1、锅体,2、金属加热棒,3、金属内锅体,4、陶瓷隔热层,5、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6、支撑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磁蒸饭煲,在锅体1的底部设置螺旋状的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在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上设置陶瓷隔热层4,陶瓷隔热层4的四周固定在锅体1的内周壁上。在陶瓷隔热层4上放置金属内锅体3,在金属内锅体3内设置安装了金属加热棒2的支撑盘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食物放在金属内锅体3内,然后将金属内锅体3放置在陶瓷隔热层4上,在食物中插入安插了合适数量金属加热棒2的支撑盘6后,开启高频电源, 金属内锅体3与金属加热棒2同时发热,令食物由内而外同时受热,加热均勻烹调。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符合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的前提下,任何等同或相似的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蒸饭煲,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在锅体底部设置螺旋状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连接高频电源;在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上设置陶瓷隔热层,陶瓷隔热层四周固定在锅体的内周壁上,在陶瓷隔热层上放置金属内锅体,在金属内锅体内设置一根以上的金属加热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蒸饭煲,其特征在于金属加热棒插装在支撑盘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蒸饭煲,属于烹饪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蒸饭煲。其包括锅体,特征在于在锅体底部设置螺旋状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连接高频电源;在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上设置陶瓷隔热层,陶瓷隔热层四周固定在锅体的内周壁上,在陶瓷隔热层上放置金属内锅体,在金属内锅体内设置一根以上的金属加热棒。本实用新型令食物由内而外同时受热,加热均匀,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并且结构原理简单,实用性能良好,适宜在业界推广普及。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2312815SQ20112046046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
发明者张仲林, 韩永强 申请人:淄博金墨知识产权顾问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