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系统及其粉尘处理模块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5  17

专利名称:一种除尘系统及其粉尘处理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ー种除尘系统及其粉尘处理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例如,在煤炭加工过程中,煤炭加工设备对煤炭的打磨过程会产生大量粉尘。为了避免煤炭扬起的粉尘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除尘系统进行除尘作业。请參考图1,图I为现有技术中除尘系统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的除尘系统包括除尘主管道01及连接于除尘主管道01与煤炭打磨设备02之间的连接管03。其中,除尘主管道01沿墙设置,其能够产生较大的负压,由于煤炭打磨设备02通过连接管03与除尘主管道01相连接。故在除尘主管道01产生的负压作用下,煤炭打磨设备02内扬起的粉尘可通过连接管03被除尘主管道01吸收。如此,可有效防止粉尘散至外界,以规避粉尘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除尘系统,当粉尘由连接管03吸入除尘主管道01后,在除尘主管道01内易产生沉降。通常情况下,除尘主管道01连接有多个煤炭打磨设备02。如此,多个设备的粉尘同时进入除尘主管道,进而易造成除尘主管道01内产生大量的沉降。除尘主管道01内的粉尘沉降若不及时清除,易导致除尘主管道01阻塞,进而使得除尘效果下降。因此,工作人员需经常对除尘主管道进行沉降清理,除尘管道清理周期短,同时由于除尘主管道的清理过程较困难,进而,导致较严重的耗时耗力的问题。因此,如何延长除尘主管道的清理周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其能够有效延长除尘主管道的清理周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ー种包括上述粉尘处理模块的粉尘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连接于所述除尘系统的连接管与除尘主管道之间,所述粉尘处理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接的进气ロ及与所述除尘主管道相连接的出气ロ ;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过滤网装置,且所述过滤网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气ロ与所述出气ロ之间。优选地,所述过滤网装置包括框架及包围于所述框架的过滤网。优选地,所述框架为长方体状框架。优选地,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设有上端盖。优选地,所述上端盖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把手装置。[0016]优选地,所述长方体状框架的上部设有第二把手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ー种除尘系统,包括除尘主管道及连接管,所述除尘主管道与所述连接管之间连接有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连接于所述除尘系统的连接管与除尘主管道之间,所述粉尘处理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接的进气ロ及与所述除尘主管道相连接的出气ロ ;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过滤网装置,且所述过滤网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气ロ与所述出气ロ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除尘系统的连接管一端连接于产生粉尘的设备,一端连接于粉尘处理模块的进气ロ。除尘主管道能够提供负压,其与粉尘处理模块的出气ロ相连接,故粉尘可在负压气流的作用下,由连接管吸至粉尘处理模块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尘处理模块,其壳体内部的进气ロ与出气ロ之间设置有过滤网装置,当粉尘被吸至过滤网装置时,粉尘大部分可被过滤网装置过滤掉,而无法沿气流方向进入除尘主管道内部,进而可有效减少除尘主管道上沉降的粉尘。当过滤网装置附着的粉尘较多时,只需取出粉尘处理模块的过滤网装置进行清理即可。显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可有效延长除尘主管道的清理周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ー种除尘系统,包括除尘主管道及连接管,所述除尘主管道与所述连接管之间连接有如上述所述的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系统的除尘主管道的清理周期可得到有效延长,其具体推导过程与上述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所帯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图I为现有技术中除尘系统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除尘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其能够有效延长除尘主管道的清理周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ー种包括上述粉尘处理模块的粉尘处理系统。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參考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除尘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结构示意图。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11,连接于除尘系统的连接管12与除尘主管道13之间,其包括壳体111,壳体111设有与连接管12相连接的进气ロ 1111和与除尘主管道13相连接的出气ロ 1112。此外,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粉尘处理模块11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11内部的过滤网装置112。过滤网装置112设置于壳体111的进气ロ 1111和出气ロ 1112之间,即由进气ロ 1111进入的气流需经过过滤网装置112过滤之后方可由出气ロ 1112排出。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除尘主管道13能够提供负压,其与粉尘处理模块11的出气ロ 1112相连接,连接管12—端与产生粉尘的设备14连接,另一端与粉尘处理模块11的进气ロ 1111相连接,故在负压气流的作用下,粉尘可由连接管12吸至粉尘处理模块11中。由于进气ロ 1111与出气ロ 1112之间设有过滤网装置,故夹杂有粉尘的气流经过过滤网装置112时,粉尘大部分可被过滤网装置112过滤掉,而无法沿气流方向进入除尘主管道13内部,进而可有效减少除尘主管道13内沉降的粉尘。当过滤网装置112附着的粉尘较多吋,只需取出粉尘处理模块11的过滤网装置112进行清理即可。显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可有效延长除尘主管道的清理周期。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过滤网装置112可具体如下述设置。过滤网装置112可具体包括框架1121及包围于框架1121的过滤网(图中未示出)。将该过滤网装置112放置于壳体111内部,框架1121大小与壳体111内部空间大体一致。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框架1121可具体为长方体状框架,当然,也可为其它形状的框架,比如,正方体状框架、梯形状框架等。此外,为了方便地将过滤网装置112取出或放置于壳体111内部,壳体111可拆卸地设有上端盖111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可拆卸地系指端盖1113可从壳体111上拆卸下来。比如,端盖1113可通过螺钉紧固方式连接于壳体111,只需将螺钉拆下即可实现端盖1113的拆卸,当然,端盖1113也可通过其它配合方式配合于壳体111,比如,卡接、销接等方式。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优选方案中,上端盖1113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把手装置1114。如此设置,工作人员可方便地将端盖1113从壳体111上取下。当然,过滤网装置112的上部也可设置有第二把手装置1122,同样,如此设置,エ作人员可方便地将过滤网装置112由壳体111内部取出或放入。本具体实施方式
还提供了ー种除尘系统,包括除尘主管道及连接管,除尘主管道与连接管之间连接有上述任一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如此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除尘系统的除尘主管道的清理周期可得到有效延长,其具体推导过程与上述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所帯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除尘系统及其粉尘处理模块进行了 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其特征在干,连接于所述除尘系统的连接管与除尘主管道之间,所述粉尘处理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接的进气ロ及与所述除尘主管道相连接的出气n ; 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过滤网装置,且所述过滤网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气ロ与所述出气ロ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装置包括框架及包围于所述框架的过滤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其特征在干,所述框架为长方体状框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其特征在干,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设有上端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把手装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状框架的上部设有第二把手装置。
7.ー种除尘系统,包括除尘主管道及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主管道与所述连接管之间连接有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尘系统的粉尘处理模块,连接于除尘系统的连接管与除尘主管道之间,粉尘处理模块包括壳体,壳体设有与连接管相连接的进气口及与除尘主管道相连接的出气口;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的过滤网装置,且过滤网装置设置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粉尘处理模块可有效延长除尘主管道的清理周期。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粉尘处理模块的除尘系统。
文档编号B08B15/04GK202398235SQ201120479319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5日
发明者刘正, 姚首勇, 文胜, 罗建文, 邬茂, 黄可鸿 申请人: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