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192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经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并 易转化为肝硬化、肝腹水,有的甚至转化为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 病。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较多,但多数疗效不十分确切,服药过 多又反而加重肝脏的负担。本发明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研究发现,用具有 活血调血、强筋壮骨功效的小蘖[Berberi s thunbergi iDc.]、具有调经活血、祛毒清肝 功效的三七草[Gy皿ra Segetum (Lour.) Merr]、具有清热利水、平肝安神功效的凤丫蕨 [Coniogrammejaponica(Thunb. )Diels.]、具有通血养肝、壮阳补肾功效的青葙[Celosia argentea L.]子、具有行气活血、止雪生肌功效的瓜子金[Polygala j即onica Houtt.]、具 有大补元气、通血利胀功效的大血藤[Sargentodoxa Cu固ta(Oliv. )Rehde. et Wils.]、具 有调中下气、解热止渴功效的猕猴桃[Chinensis anch.]根等中草药配伍制成的药,对治 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公开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 本发明的药物由小蘖、三七草、凤丫蕨、青葙子、瓜子金、大血藤、猕猴桃根组成,原 药分别干燥、粉碎过60目筛后,按小蘖10份(重量份,下同)、三七草5份、凤丫蕨20份、青 葙子15份、瓜子金10份、大血藤20份、猕猴桃根20份的配量混合,按常规方法用三倍量的 水煎提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三次滤液,将滤液于IO(TC温度下浓縮2小时,加入淀粉类赋 形剂,制成片剂。 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自觉症状及肝功能恢复较快,乙肝抗原转阴率
可达30%。 临床资料 1、临床病例共观察乙肝患者408例,其中男性218例,女性190例,年龄均在 30-55岁之间。全部患者均有反复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及肝区不适(疼痛或胀闷)等症状。 临床检查全部患者血液中均有乙肝抗原存在,肝功能异常387例,伴肝肿大315例,伴肝硬 化、肝腹水28例。 2、治疗方法每次服本发明药物5片,每片重0. 5克, 一 日三次。每个疗程1个月, 连续三个疗程。 3、疗效观察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均觉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食欲增强,四肢有力, 肝区不适缓解。连续服用三个疗效后,临床检查乙肝抗原转阴122例,转阴率为30%;肝功 能恢复正常368例,占95% ;肝肿大消失284例,占90% ;肝腹水消失20例,占80% 。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药物由小蘖、三七草、凤丫蕨、青葙子、瓜子金、大血藤、猕猴桃根组成,原药分别干燥、粉碎过60目筛后,按小蘖10份(重量份,下同)、三七草5份、凤丫蕨20份、青葙子15份、瓜子金10份、大血藤20份、猕猴桃根20份的配量混合,用三倍量的水煎提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三次滤液,将滤液于100℃温度下浓缩2小时,加入淀粉类赋形剂,制成片剂。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本发明的药物由小蘖、三七草、凤丫蕨、青葙子、瓜子金、大血藤、猕猴桃根等中草药组成,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觉症状及肝功能恢复较快,乙肝抗原转阴率可达30%。
文档编号A61P1/16GK101700283SQ20091021002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日
发明者张 成 申请人:张 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