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抗肝癌中药组合物、及其药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抗肝癌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的
药衣,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肝癌是目前世界上最难以治愈的顽症之一,其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性肝炎和肝硬 化有关。我国在治疗肝癌方面主要依赖于手术、放疗以及化疗,但是上述方法在杀死癌细胞 的同时,人体正常细胞也同样受到伤害,而具有抗癌作用的西药,副作用大,疗效不明显,且 费用昂贵。目前,中药对抗癌、治癌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起到控制作用,虽然能够缓解病情和 疼痛,但疗效欠佳。 药衣疗法是我国中医理论的一种外治疗法。它是借患者与药衣长时间的接触,使 药物通过皮肤、毛孔、腠理缓慢而持久地吸收,具有祛风散寒、止咳平喘、理气止痛、温里止 泄、润肤止痒、活血通络等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抗癌,还能起到治疗肝硬化和清理肝脏病毒作 用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该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衣。 本发明的再一 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药衣在用于抗肝癌、治疗肝硬化及清理肝脏病毒 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抗肝癌中药组合物,其采用含有如下重量 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白花蛇舌草15 30份夏枯草io 25份龙葵15 ' 45份透骨草20 50份虎杖30 60份半枝莲20 ' 50份三棱30 90份莪术20 40份黄药子25 '65份王不留行25 55份蚤休25 55份川穹30 '60份茵陈35 75份泽泻25 65份广木香25 '55份云苳20 50份猪苳20 50份郁金25 '55份大   黄35 75份柴胡25 65份蜈蜕15 '35份枳壳20 50份全蝎15 35份黄丹12 '30份苏合香15 35份冰片15 35份香油60 '150份。其中,优选的是白花蛇舌草30份、夏枯草25份、龙葵40份、透骨草50份、虎杖60份、三棱60份、莪术40份、黄药子65份、王不留行55份、蚤休50份、川穹60份、茵陈60份、 泽泻40份、广木香50份、云苓40份、猪苓50份、郁金50份、大黄60份、柴胡60份、蜈蚣15 份、枳壳50份、全蝎15份、黄丹30份、苏合香15份、冰片30份、香油150份。
 所述原料还包括生半夏25 65份和川乌15 25份。 为了保护皮肤,减少外用药对皮肤的剌激,所述原料还可以按重量份加入苦参 30 60份、地肤子30 60份、白藓皮15 45份、香草15 35份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 的是,加入苦参50份、地肤子50份、白藓皮40份、香草30份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抗肝癌药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并加入3 8倍原料药量的水,及香油,浸泡2  4小时; 2)然后加热煮沸,放入棉质衣物,煎煮1 3小时后,浸泡3 7小时,再加入1  3倍原料药量的水,煎煮1 3小时; 3)继续浸泡5 8天后,再次煎煮,至水油煮干为止,阴干。 本发明的抗肝癌药衣中的棉质衣物也可以用布匹代替,制成药布,贴身系在身上, 使用也比较方便。 本发明的抗肝癌药衣,是在中国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祖国医学对肝癌发 病机理的认识和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根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肿消瘤的 组方原则,经发明人的大量研究研制而成。 本发明的抗肝癌药衣,选用无霉变、无腐烂的上好药材,并对其进行优选,然后烘 干,使药效保持完好。所述药衣经过浸泡、煎煮、再浸泡、再煎煮、阴干的工序,使其药性不会 挥化,长期穿在身上,使药物通过皮肤毛细孔直透病灶,减少肝脏的排毒负担,达到直接杀 死癌细胞的目的。 患者可以穿上药衣或系上药布,使药衣或药布与皮肤直接接触,起到直接给药的 效果,也可结合内服的一些抗癌药物,其抗癌疗效可达90% ,对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癌等 疾病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抗肝癌药衣,不仅能抗癌,还能起到治疗肝硬化和清理肝脏病毒的作用, 具有防癌、抗癌、消肿化瘀和抑制癌细胞扩散,改善肝脏微循环的效果,且无毒副作用,对肝 癌初中期的控制、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抗肝癌药衣的制备 1)称取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25g、龙葵40g、透骨草50g、虎杖60g、半枝莲50g、 三棱60g、莪术40g、黄药子65g、王不留行55g、蚤休50g、川穹60g、茵陈60g、泽泻40g、广木 香50g、云苓40g、猪苓50g、郁金50g、大黄60g、柴胡60g、蜈蚣15g、枳壳50g、全蝎15g、黄丹 30g、苏合香15g、冰片30g ; 2)在上述药材中加入水8000g,香油150g,浸泡2小时; 3)用铁锅煮沸,放入棉质衬衣,慢火煎煮1小时后,浸泡5小时,再加入1500g水, 煎煮2小时; 4)继续浸泡6天后,再次煎煮,至水油煮干为止,阴干,制成药衣。 
 实施例2 1)称取白花蛇舌草20g、夏枯草15g、龙葵15g、透骨草40g、虎杖50g、半枝莲30g、
4三棱30g、莪术20g、黄药子35g、王不留行25g、蚤休25g、川穹40g、茵陈35g、泽泻25g、广木 香25g、云苓20g、猪苓20g、郁金35g、大黄40g、柴胡25g、蜈蚣20g、枳壳30g、全蝎20g、黄丹 20g、苏合香35g、冰片20g; 2)在上述药材中加入水5000g,香油60g,浸泡3小时; 3)用铁锅煮沸,放入棉质衬衣,慢火煎煮2小时后,浸泡5小时,再加入900g水,煎 煮2小时; 4)继续浸泡8天后,再次煎煮,至水油煮干为止,阴干,制成药衣。 
 实施例3 1)称取白花蛇舌草15g、夏枯草20g、龙葵35g、透骨草20g、虎杖30g、半枝莲40g、 三棱50g、莪术30g、黄药子25g、王不留行40g、蚤休40g、川穹30g、茵陈75g、泽泻50g、广木 香35g、云苓30g、猪苓30g、郁金55g、大黄75g、柴胡65g、蜈蚣30g、枳壳20g、全蝎15g、黄丹 12g、苏合香20g、冰片15g; 2)在上述药材中加入水6000g,香油100g,浸泡4小时; 3)用铁锅煮沸,放入棉质衬衣,慢火煎煮2小时后,浸泡3小时,再加入1000g水, 煎煮1小时; 4)继续浸泡6天后,再次煎煮,至水油煮干为止,阴干,制成药衣。 
 实施例4 基本过程同实施例l,不同的是,其原料组成为白花蛇舌草25g、夏枯草10g、龙葵 20g、透骨草30g、虎杖40g、半枝莲20g、三棱90g、莪术25g、黄药子30g、王不留行30g、蚤休 35g、川穹35g、茵陈45g、泽泻35g、广木香40g、云苓25g、猪苓20g、郁金40g、大黄35g、柴胡 50g、蜈虫公25g、枳壳40g、全蝎35g、黄丹15g、苏合香30g、冰片25g、生半夏40g、川乌20g和 香油80g。 
 实施例5 基本过程同实施例l,不同的是,其原料组成为白花蛇舌草15g、夏枯草18g、龙葵 20g、透骨草20g、虎杖35g、半枝莲35g、三棱40g、莪术25g、黄药子25g、王不留行30g、蚤休 35g、川穹50g、茵陈40g、泽泻35g、广木香30g、云苓25g、猪苓25g、郁金30g、大黄45g、柴胡 35g、蜈蚣25g、枳壳35g、全蝎25g、黄丹18g、苏合香25g、冰片35g、生半夏65g、川乌15g、苦 参50g、地肤子50g、白藓皮40g、香草30g、香油120g。 
 实施例6 基本过程同实施例l,不同的是,其原料组成为白花蛇舌草25g、夏枯草12g、龙葵 25g、透骨草25g、虎杖40g、半枝莲45g、三棱55g、莪术25g、黄药子30g、王不留行35g、蚤休 45g、川穹45g、茵陈55g、泽泻45g、广木香40g、云苓35g、猪苓45g、郁金45g、大黄55g、柴胡 45g、蜈蚣20g、枳壳45g、全蝎18g、黄丹25g、苏合香18g、冰片25g、生半夏25g、川乌25g、苦 参30g、地肤子40g、白藓皮15g、香草35g、香油80g。 
 实施例7 基本过程同实施例l,不同的是,其原料组成为白花蛇舌草18g、夏枯草20g、龙葵 45g、透骨草25g、虎杖30g、半枝莲20g、三棱70g、莪术25g、黄药子50g、王不留行55g、蚤休 35g、川穹45g、茵陈65g、泽泻30g、广木香40g、云苓35g、猪苓35g、郁金40g、大黄35g、柴胡 25g、蜈蚣15g、枳壳40g、全蝎30g、黄丹20g、苏合香30g、冰片20g、生半夏50g、川乌25g、苦参60g、地肤子30g、白藓皮45g、香草15g、香油150g。 
 实施例8 基本过程同实施例l,不同的是,其原料组成为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22g、龙葵 40g、透骨草30g、虎杖55g、半枝莲25g、三棱50g、莪术30g、黄药子55g、王不留行25g、蚤休 55g、川穹45g、茵陈65g、泽泻55g、广木香35g、云苓45g、猪苓45g、郁金30g、大黄45g、柴胡 50g、蜈虫公15g、枳壳25g、全蝎15g、黄丹20g、苏合香20g、冰片35g、生半夏35g、川乌25g、苦 参40g、地肤子30g、白藓皮45g、香草35g、香油120g。 
 试验例1 患者沈某,42岁,2007年被沈阳军区某医院诊断为继发性肝癌初期,经过治疗后 无明显疗效。使用本发明的抗肝癌药衣(实施例1)后,肝区胀痛在三日内得到缓解,配合 服用抗癌药物,半月后,肝脾肿胀消失,继续使用三个月,肝区无疼痛感,腹部无胀满感,精 力充沛,连续使用一年,基本恢复正常。 
 试验例2 患者王某,40岁,2008年8月被长春市人民医院诊断为继发性肝癌中期,其症状为 腹胀满、肝区疼痛、恶心厌食,肝区有一个3. 8cmX6. 4cm的肿瘤。使用本发明的抗肝癌药 衣(实施例2)后半个月开始见效,配合服用抗癌药物,一个半月后肝脾肿胀消失,且无疼痛 感,继续使用药衣至今,经复查,肝区肿瘤縮小为0. 6cmX 1. 5cm,效果显著。 
 试验例3 患者张某某,男,56岁。2007年9月12日被吉林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经人介绍用本发明药衣(实施例1)半年,病情一直稳定,肝区疼痛、胀满消失,至今仍然存 活。 试验例4 患者郑某某,女,72岁。2008年3月被吉林省长春市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经人介绍 用本发明药衣(实施例2),二十天后腹水化去一半,一个半月后腹水全部消失。继用3个月 后,化验肝功能除转氨酶稍不正常外,其它一切正常。 
 试验例5 肝硬化腹水患者陈某,男,60岁,2006年5月被吉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 水,经人介绍用本发明药衣(实施例1) , 30天后,腹水全部消失,继用三个月后,完全恢复正 常。 试验例6 肝癌初期患者程某某,女,55岁,2007年6月被北京301医院诊断为肝癌初期,经 用本发明药衣(实施例3) , 60天后,基本恢复正常,继用四个月后,恢复正常。 
 试验例7 肝癌中期患者周某,男65岁,2007年12月被沈阳军区医院诊断为肝癌中期,经 用本发明药衣(实施例5),三个月后,病情稳定。经继用本发明药衣四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 试验例8 肝癌晚期患者龙某某,男62岁,2008年3月被北京军区医院诊断为肝癌晚期,经 用本发明药衣(实施例1),6个月后,病情稳定,继用本发明药衣5个月后,肿块縮小,癌细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 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 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抗肝癌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含有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白花蛇舌草15~30份  夏枯草10~25份  龙  葵15~45份透骨草20~50份  虎  杖30~60份  半枝莲20~50份三  棱30~90份  莪  术20~40份  黄药子25~65份王不留行25~55份蚤  休25~55份  川  穹30~60份茵  陈35~75份  泽  泻25~65份  广木香25~55份云  苓20~50份  猪  苓20~50份  郁  金25~55份大  黄35~75份  柴  胡25~65份  蜈  蚣15~35份枳  壳20~50份  全  蝎15~35份  黄  丹12~30份苏合香15~35份  冰  片15~35份  香  油60~15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肝癌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组分及重量份 为白花蛇舌草30份、夏枯草25份、龙葵40份、透骨草50份、虎杖60份、半枝莲50份、三 棱60份、莪术40份、黄药子65份、王不留行55份、蚤休50份、川穹60份、茵陈60份、泽泻 40份、广木香50份、云苓40份、猪苓50份、郁金50份、大黄60份、柴胡60份、蜈蚣15份、 枳壳50份、全蝎15份、黄丹30份、苏合香15份、冰片30份、香油150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肝癌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还包括生半夏 25 65份和川乌15 25份。
4. 根据权利要求l-3任意一项所述的抗肝癌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苦参 30 60份、地肤子30 60份、白藓皮15 45份、香草15 35份中的一种或几种。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肝癌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用的上述原料含有苦参 50份、地肤子50份、白藓皮40份、香草30份中的一种或几种。
6. 由权利要求l-5任意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制成的药衣,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步骤 制成1) 先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并加入3 8倍原料药量的水,及60 150重量份香 油,浸泡2 4小时;2) 然后加热煮沸,放入棉质衣物,煎煮1 3小时后,浸泡3 7小时,再加入1 3倍 原料药量的水,煎煮1 3小时;3) 继续浸泡5 8天后,再次煎煮,至水油煮干为止,阴干。
7. 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衣在用于制备抗肝癌、治疗肝硬化及清理肝脏病毒产品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肝癌中药组合物,其采用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龙葵、透骨草、虎杖、半枝莲、三棱、莪术、黄药子、王不留行、蚤休、川穹、茵陈、泽泻、广木香、猪苓、云苓、郁金、柴胡、大黄、枳壳、蜈蚣、全蝎、冰片、黄丹、苏合香等为原料制成。同时还公开由其制成的药衣,采用将各原料经过浸泡、煎煮、再浸泡、再煎煮、阴干的工序制成。本发明的抗肝癌药衣,不仅能抗癌,还能起到治疗肝硬化和清理肝脏病毒的作用,具有防癌、抗癌、消肿化瘀和抑制癌细胞扩散,改善肝脏微循环的效果,且无毒副作用,对肝癌初中期的控制、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1700386SQ20091021237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
发明者朴明友, 朴显, 范先明 申请人:范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