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药制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是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挛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可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中医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类,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以风邪为主。外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致头痛;风为百病之长,多挟时气而发病。若挟寒邪,寒凝血滞,络道被阻,发为头痛;若挟热邪,风热上炎,侵扰清空,发为头痛;若挟湿邪,湿蒙清空,清阳不展,导致头痛。内伤头痛的发病原因与肝、脾、肾有关。"脑为髓之海",脑主要依赖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充于脑。因于肝者,一因情志所伤,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而致头痛。一因火盛伤阴,肝失濡养,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而致头痛。因于肾者,多由禀赋不足,肾精久亏,脑髓空虚而致头痛。亦可阴损及阳,肾阳衰微,清阳不展,而为头痛。因于脾者,多系饥饱劳倦,或病后、产后体虚,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失血之后,营血虚亏,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而致头痛。或饮食不节,嗜酒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空阻遏清阳而致头痛。西医学将头痛分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及慢性阵发性偏头痛等。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能有效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具体的是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材制成的药剂川芎6-60、当归6-30、赤芍6-30、生地6-30、桃仁H5、红花H5、丹参6-60、山楂6-60、何首乌6-60、白芍6_60、白芷6_60、芜活3-30、天麻6_60、钩藤3_30、地龙6-60、僵蚕6-60、延胡索6-60、全蝎0.3-15、蜈虫公H5、郁金6-60、剌吉力6-60、夏枯草6-60、菊花6-60、细辛l-9、枳实3-60、桔梗3_60、牛膝6_60、蒿本3_30、蔓荆子3_60、黄芩3-60、葛根3-60、石决明3-60、乌梅6_60、益母草6_60、南星3_60、荒蔚子6_60、石昌蒲6-60、远志6-60。所说的药剂是口服液、颗粒、散剂、胶囊、冲剂、片剂、丸剂。—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l)将权利要求l的原料药按常规方法制为含水量为10%的水提取液,(2)按常规方法用步骤(1)制得的水提取液制为口服液,(3)将步骤(1)得到的水提取液干燥、粉碎、过至少200目筛,取筛下物为药物提取散剂,(4)按常规方法用步骤(3)制得的药物提取散剂制为口服剂中的片剂、颗粒剂、丸剂、冲剂或胶囊剂。—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成(l)将权利要求l所述的原料药筛去灰土,粉碎,(2)过至少200目筛,取筛下物,(3)消毒灭菌,为生粉散剂,(4)按常规方法用步骤(3)制得的生粉散剂制为口服剂中的片剂、颗粒剂、丸剂、冲剂或胶囊剂。中医对头痛辩证诊治一般分为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治疗头痛病辨证指南活血祛瘀、平肝熄风、养血通窍。本发明主要根据传统中医学辨正施治的原理,集众医家所长,广采博收云南各民族地区奇药妙方,基于中医学对头痛疾病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古今药理研究成就,筛选活血祛瘀、平肝熄风、养血通窍的天然中药,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并经长期诊疗病例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成。本发明的处方分析方中,川芎辛温走窜,上行巅顶,下行血海,可活血祛瘀止痛,又可引诸药上行头面,直达病灶,有治头痛圣药之称;当归、白芍柔肝养血,顺达血脉,可佐川芎之辛燥;蒿本、蔓荆子疏风止痛;全蝎、地龙、僵蚕有搜剔刮络,通幽止痛之功效,为治疗久治不愈之神经性顽固性头痛之必备药,与活血化瘀、祛风平肝、通经络、养气血的诸药为伍,止痛效果甚佳。方中,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桃仁、红花、丹参、山楂、何首乌为活血化瘀、养血、活血通窍之君药;天麻、钩藤、郁金、白芍、决明子、菊花、夏枯草、剌吉力、益母草、全蝎、地龙、僵蚕、丹参、平肝熄风为臣药,益母、地龙活血利水为佐;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白芷、走阳明经、柴胡入少阳同枳实行气舒肝;葛根、羌活走太阳经;蔓荆子、细辛、蒿本为使药;黄芩清热燥湿。诸药配合具有活血祛瘀、平肝熄风、养血通窍治头痛、头晕、脱发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多因颅内外血管神经调节障碍,脑组织,微循环不畅所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能镇静止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不畅,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防止血栓形成,能有效减轻动脉硬化的程度,同时具有扩张脑血管等作用,对高血压头痛、血管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头痛、贫血性头痛均有良好效果。川芎能扩张小动脉、小静脉,有效的抑制组织缺血时血小板聚集,增加脑部微循环的血量,能明显的减少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当归能抗血小板聚集,松弛平滑肌,抗血栓形成,具有镇静、镇痛、抗炎及扩张血管作用。郁金、白芷、葛根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对小动脉和小静脉均有显著扩张作用。白芍能缓解血管挛縮。白芷、细辛可兴奋血管运动中枢,调节血管舒縮作用,葛根能增加微血管运动振幅,提高局部微血流量,改善脑循环和外周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及脑血管。白芷具镇静、镇痛作用。丹参与川芎具有显著增加毛细血管网数,加速血流,增加局部微循环血液灌流,降低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可使脑血管血流量增加。白芍能扩张血管、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全蝎、地龙、僵蚕、蜈蚣对脑血管收縮有拮抗作用,能调整脑血管的功能,达到解痉和止痛的目的。本发明药物按君臣佐使的原理有机组合,协同作用,对各种类型的头痛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标本兼治。可以有效改善脑部微循环的功效,增强脑血管的活力,可使脑血管乃至全身大小毛细血管疏理通畅。本发明起效快,疗效高,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高血压头痛头晕、发白发落等,对因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痛、头晕等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疗效。本发明采用的原料药为常用的普通中药,制作成本低,基本无毒副作用。本发明口服液每次5-100ml,日服口服3次,或选片剂、颗粒、丸剂、散剂、胶囊、冲剂等其中一种,每次3-10克,日服3次,各种剂型可交替使用,提取散剂及用其制备的各剂型药与生粉散剂及用其制备的各剂型药用量相同。治疗20天为一疗程,轻症l-3个疗程,重症3-5个疗程。注意1、在医师指导下使用;2、高血压患者不能停服降压药。本发明的临床试验资料采用本发明跟踪治疗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共100例,其中,男性217例,女性283例,年龄18-80岁,发病后1-20年。中医诊断,风寒头痛者发病时头痛,恶风畏寒,遇风疼痛加剧;风热头痛者发病时头痛剧烈而胀,发热,口渴;肾虚头痛者发病时头痛伴有眩晕,腰痛酸软,神乏无力;血虚头痛者发病时头痛伴有眩晕,心悸不宁,神乏无力,面色苍白;气虚头痛者发病时头痛伴有头晕,劳累时加重,气短乏力;痰浊头痛者发病时头痛头昏,胸闷,呕恶痰涎;瘀血头痛者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剌,部份患者头部有外伤史。患者经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22例、偏头痛患者31例、高血压头痛头晕患者28例,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痛、头晕患者19例。其中病程长的患者有发白、发落及斑秃症状。治疗方法口服液每次10-20ml,日服3次,颗粒、散剂、胶囊、冲剂等每次3-10克,曰服3次。服药三天,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的痊愈患者为42人,总痊愈率42%。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的显效患者为36人,总显效率36%。临床症状部份消失的有效患者为17人,总有效率17%。临床症状无改善的5人,总无效率5%。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没有发现有肝、肾、肺、脾、胃不适的现象。部份脱发的痊愈患者开始长出新发。具体实施方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1、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按表1备原料药,全部药为干品,原料药按常规方法制为含水量为10%的水提取液,(2)按常规方法用步骤(1)制得的水提取液制为口服液,(3)将步骤(1)得到的水提取液干燥、粉碎、过至少200目筛,取筛下物为药物提取散剂,(4)按常规方法用步骤(3)制得的药物提取散剂制为口服剂中的片剂、颗粒剂、丸剂、冲剂或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冲剂,每袋含药物散剂3-5克;片剂,每片含药物散剂0.2-0.5克;胶囊剂,每粒药物散剂0.2-0.5克;散剂,每袋3-5克。2、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制成(1)按表1备原料药,全部原料药为干品,原料药筛去灰土,粉碎,(2)过至少200目筛,取筛下物,(3)消毒灭菌,为生粉散剂,(4)按常规方法用步骤(3)制得的生粉散剂制为口服剂中的片剂、颗粒剂、丸剂、冲剂或胶囊剂。将浓縮液按常规方法浓縮、干燥、粉碎,制为治疗感冒的散剂,每袋3-5克。颗粒剂、丸剂、冲剂,每袋含药物散剂3-5克;片剂,每片含药物散剂0.2-0.5克;胶囊剂,每粒药物散剂0.2-0.5克;散剂,每袋3-5克。权利要求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材制成的药剂川芎6-60当归6-30赤芍6-30生地6-30桃仁1-15红花1-15丹参6-60山楂6-60何首乌6-60白芍6-60白芷6-60羌活3-30天麻6-60钩藤3-30地龙6-60僵蚕6-60延胡索6-60全蝎0.3-15蜈蚣1-15郁金6-60刺吉力6-60夏枯草6-60菊花6-60细辛1-9枳实3-60桔梗3-60牛膝6-60蒿本3-30蔓荆子3-60黄芩3-60葛根3-60石决明3-60乌梅6-60益母草6-60南星3-60荒蔚子6-60石昌蒲6-60远志6-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口服液、颗粒、散剂、胶囊、冲剂、片剂、丸剂。3.—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1)将权利要求1的原料药按常规方法制为含水量为10%的水提取液,(2)按常规方法用步骤(1)制得的水提取液制为口服液,(3)将步骤(1)得到的水提取液干燥、粉碎、过至少200目筛,取筛下物为药物提取散剂,(4)按常规方法用步骤(3)制得的药物提取散剂制为口服剂中的片剂、颗粒剂、丸剂、冲剂或胶囊剂。4.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成(1)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药筛去灰土,粉碎,(2)过至少200目筛,取筛下物,(3)消毒灭菌,为生粉散剂,(4)按常规方法用步骤(3)制得的生粉散剂制为口服剂中的片剂、颗粒剂、丸剂、冲剂或胶囊剂。全文摘要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材制成的药剂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桃仁、红花等38味。制备方法1(1)将原料药制为水提取液,(2)按常规方法用步骤(1)制得的水提取液制为口服液,(3)将步骤(1)得到的水提取液干燥、粉碎、过筛,为药物提取散剂,(4)将药物提取散剂制为片剂、颗粒剂、丸剂、冲剂或胶囊剂。制备方法2(1)将原料药粉碎,(2)过筛,取筛下物,(3)消毒灭菌,为生粉散剂,(4)将生粉散剂制为片、颗粒、丸、冲剂或胶囊。本发明起效快,疗效高,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高血压头痛头晕、发白发落等,对因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痛、头晕等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疗效。本发明采用的原料药为常用的普通中药,制作成本低,基本无毒副作用。文档编号A61K35/56GK101708315SQ20091021828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优先权日2009年12月4日发明者卢速江申请人:卢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