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痛风散配方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3  333


专利名称::六味痛风散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六味痛风散配方,尤其是涉及六味痛风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配方。
背景技术
:痛风病是一个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并在关节腔内沉积形成尿酸结晶,引起关节红肿疼痛而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秋水仙碱或别嘌呤,从而达到强制性抑制尿酸升高和大量排出尿酸,很难从根本上治疗痛风,且长期服用此类西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远比治疗效果多,常见的有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骨髓造血系统的抑制,引发出血症(血小板减少症)贫血(红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特别是对肾功能损害可加重痛风后期发作程度,形成药物性肾功能损害,痛风病发作加重,更严重的肾损,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死亡的恶性发展。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六味痛风散配方,它具有抗炎消肿及镇痛作用,可以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改变关节周围组织病理变化,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匪P-3、IFN-Y),又可以降尿酸、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既可以应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又可用于痛风间歇期及高尿酸血症的降尿酸治疗。为了解决
背景技术
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虎杖30g、秦皮12g、红藤30g、土茯苓30g、郁金15g、大黄6g组成;各药混匀加水煎成含生药2.2g/ml的溶液经高温消毒后封瓶,配制药液置4t:冰箱中备用。阳性对照药秋水仙碱0.5mg/片,用蒸馏水按3mg/100ml配制成悬浊液;醋氯芬酸50mg/片,用蒸馏水按95mg/100ml配制成悬浊液。配制液置4。C冰箱中备用。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具有抗炎消肿及镇痛作用,可以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改变关节周围组织病理变化,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匪P-3、IFN-Y),又可以降尿酸、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既可以应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又可用于痛风间歇期及高尿酸血症的降尿酸治疗。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虎杖30g、秦皮12g、红藤30g、土茯苓30g、郁金15g、大黄6g组成;各药混匀加水煎成含生药2.2g/ml的溶液经高温消毒后封瓶,配制药液置4t:冰箱中备用。阳性对照药秋水仙碱0.5mg/片,用蒸馏水按3mg/100ml配制成悬浊液;醋氯芬酸50mg/片,用蒸馏水按95mg/100ml配制成悬浊液。配制液置4。C冰箱中备用。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抗炎消肿及镇痛作用,可以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改变关节周围组织病理变化,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匪P-3、IFN-Y),又可以降尿酸、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既可以应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又可用于痛风间歇期及高尿酸血症的降尿酸治疗。实施例实验动物分组将50只Wistar大鼠饲养1周后,按组间均衡一致原则,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10只(A组)、模型组10只(B组)、中药清肝化浊饮(六味痛风散)组10只(C组)、西药秋水仙碱组10只(D组)、西药醋氯芬酸组10只(E组)。实验中,均开架分笼饲养,每笼5只,自由摄食,自然光照,并定期清洁、消毒。模型制作及给药方法给药方法根据人用药量与实验动物用药量的体表面积法换算公式,计算出每只大鼠每次灌清肝化浊饮11g/kg,秋水仙碱0.3mg/kg,醋氯芬酸9.5mg/kg,每组每只大鼠每日给药1次,连续6天,空白组、模型组给等量蒸馏水。模型制作第4天在各鼠右踝关节处,按关节周径法测定各鼠踝关节周径2次,取平均值作为各鼠致炎前正常关节周径;灌胃给药后30min,立即以碘酒消毒局部,用6号灭菌注射针在大鼠右侧踝关节背侧,从45。方向插入至胫跗关节腔内,注射O.2mlMSU混悬液,正常组注入生理盐水0.2ml,每个动物仅注射1次,标本采集末次给药后24h,断头处死大鼠。每组取12只大鼠右踝关节组织,用10%福尔马林液灌注固定,立即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备检。每组8只取受试关节,切开受试关节囊,用lml生理盐水灌洗关节腔,收集关节液,然后以锐利刀片切取少量关节囊、滑膜等周围软组织称重,加入Ph7.2,0.2mo1L—屮BS缓冲液稀释,以不锈钢匀浆器匀浆,一并离心(4000r/minX5min),取上清液,分装于EPPENDROF管中,于-8(TC冰箱保存待检测。检测项目及方法一般情况主要观察大鼠体毛、活动、饮食、排便、死亡等情况。步态变化造模后24h观察各组各鼠的步态变化,进行统计学统计,按Coderre等介绍的步态分级标准[6'7]:0级正常行走;1级轻微跛行,受试下肢略有弯曲;11级中度跛行,受试下肢刚触及地面;III级重度跛行,受试下肢离开地面,3足着地行走。大鼠关节周径的变化实验第4天于造模前,用软皮尺测量各鼠右踝关节最大周径,在处死动物前(即造模后72h),再用软皮尺在前次相同部位测量关节周径。整个实验过程均由同一个人操作。比较各组动物造模前后关节周径的增大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受试关节以及周围组织病理学观察造模后72h,取下受试大鼠右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后,至10X福尔马林液中固定48h,脱钙液(EDTA)脱钙,逐级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石蜡包埋,常规切片4um,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受试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滑膜上皮、炎症细胞浸润等情况。测定动物模型受试关节周围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基质金属蛋白酶-3(匪P-》含量的测定,操作步骤(l)取出酶标板,依照次序对应分别加入50ul的标准品于空白微孔中;(2)分别标记样品编号,加入50ul样品于空白微孔中;(3)在样品孔中加入10ul的生物标记液;(4)在标准品孔和样品孔中加入50ul的酶标记溶液;(5)36士2t:孵育反应60分钟;(6)洗板机清洗5次,每次静置10-20秒;(7)每孔加入底物A、B液各50ul;(8)36±2°C避光孵育反应15分钟;每孔加入50ul终止液,终止反应。结果判断(l)仪器值于波长450nm的酶标仪上读取各孔的0D值。(2)以OD值为纵坐标,以标准品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曲线图。(3)根据样品的OD值查找对应的浓度范围。(4)敏感度0.01ng/ml。Y_干扰素(IFN-Y)含量的测定操作步骤(l)按IFNlELISA试剂盒的要求配制试剂标准品加入标准品/标本稀释液(lb)lml至冻干标准品(la)中,待彻底溶解后,静置15分钟混匀(浓度为1000pg/ml)。标准曲线使用以下浓度1000、500、250、125、62.5、31.25、15.625、Opg/ml。生物素化抗体工作液以生物素化抗体稀释液(2b)稀释浓縮生物素化抗体(2a)(1:100)。酶结合物工作液以酶结合物稀释液(3b)稀释浓縮酶结合物(3a)(1:100)。(2)从已平衡至室温的密封袋中取出所需板条。(3)除空白孔外,分别将标本或不同浓度标准品(100ul/孔)加入相应孔中,用封板胶纸封住反应孔,37t:孵箱孵育90分钟。(4)除空白孔外,加入生物素化抗体工作液(100ul/孔)。用封板胶纸封住反应孔,37t:孵箱孵育60分钟。(5)用自动洗板机,注入350ul的洗涤液,注入与吸出间隔1530秒,洗板4次。(6)除空白孔外,加入酶结合物工作液(100ul/孔)。用封板胶纸封住反应孔,37t:孵箱孵育60分钟。(7)用自动洗板机,注入350ul的洗涤液,注入与吸出间隔1530秒,洗板4次。(8)加入显色剂飾1/孔,避光37t:孵箱孵育1015分钟。(9)加入终止液飾1/孔,混匀后即刻测量0045。值(5分钟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的测定按IL-4ELISA试剂盒的要求配制,步骤同3.5.2。观察各组动物模型镇痛情况扭体镇痛实验清洁级全雌昆明种小鼠40只,体质量1822g,饲养环境温度2425t:,湿度60%-70%。按抽签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清肝化浊饮(清肝定痛散)组、秋水仙碱组及醋氯芬酸组,每组各IO只。采用醋酸扭体法。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秋水仙碱、醋氯芬酸组,六味痛风饮组灌胃,均为40ml/kg。灌胃lh后,每组动物腹腔注射6g/L醋酸溶液0.2ml/只,观察注射后20min内各鼠的扭体反应次数,作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大鼠一般情况造模前3天,模型组、清肝化浊饮(清肝定痛散)组大鼠皮毛光泽色白,精神佳,活泼好动,饮食正常,体重增长正常;醋氯芬酸组及秋水仙碱组大鼠皮毛干枯发黄,倦怠懒动,进食量少,秋水仙碱组有4只出现便溏,有5只出现体重下降,其余5只体重增长缓慢。并于给药后第4天清晨发现死亡1只。造模后l-6h观察,模型组大鼠局部关节肤温增高,活动明显减少,摄食及饮水次数也明显减少;六味痛风饮组大鼠活动、摄食、饮水与平素无明显差异;秋水仙碱组及醋氯芬酸组与造模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步态变化药物对步态变化的影响见表1表1药物对步态变化的影响(n=1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通过Ridit分析,模型组与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及醋氯芬酸组比较均A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治疗组之间相比较均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表1显示,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及醋氯芬酸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步态(均P<0.05),各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5.3大鼠关节周径的变化造模前后各组受试关节周径变化见表2表2造模前后各组受试关节周径变化(7±S,n=8)组别n造模前(cm)造模后(cm)2.85±0.26空白组82.81±0.18<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注各组动物造模前后关节周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模型组增大最为明显,均为+P<0.05;造模后,模型组与六味痛风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组间比较AP<0.05,空白组与模型组造模后组间比较AAP<0.01。由表2可见,模型组、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造模前后比较均P<0.05,模型组的关节周径增加量高于其他治疗组。六味痛风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与模型组比较均P<0.05,而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P>0.05,说明各治疗组之间对抑制关节周径增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由此可知,中药清肝化浊饮均能抑制关节周径增大,减轻关节肿胀,并与西药具有同样的效果。受试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组织病理改变正常组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正常清晰,无任何组织病理学改变。痛风模型组局部解剖时发现有尿酸盐结晶沉着于踝关节腔内。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关节炎病理改变,胫骨跗骨周围有明显的异物肉芽肿形成,表现为异物肉芽肿组织中出现较多的异物多核巨细胞,新生小血管形成及较多的成纤维细胞。中药清肝化浊饮组局部解剖时有尿酸盐结晶沉着于踝关节腔内。光镜下可见关节炎病理改变,异物多核巨细胞较少见到、有新生小血管形成及较少成纤维细胞;局部软骨组织亦有破坏。但总体结构上,明显好于痛风模型组,肉芽组织增生明显减少,有的几乎已恢复正常。西药秋水仙碱组局部解剖时尿酸盐结晶沉着于踝关节腔内。光镜下可见关节炎病理改变,异物多核巨细胞较少见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明显减少、有新生小血管形成及较少成纤维细胞。但总体结构上,明显好于痛风模型组,有的几乎已恢复正常。西药醋氯芬酸组局部解剖时尿酸盐结晶沉着于踝关节腔内。光镜下可见关节炎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异物多核巨细胞较少见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明显减少、有新生小血管形成及较少成纤维细胞。总体结构,明显好于痛风模型组,有的几乎已恢复正常。动物模型受试关节周围组织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_3)含量的变化见表3表3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_3(MMP_3)比较(7±S,n=8)<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注模型组与空白组、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组间比较Ap<0.05;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之间两两比较均A'^P>0.05。由表3可见,模型组受试关节周围软组织匪P-3增高,与空白组比较有差异(P<0.05),说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关节周围组织有匪P-3增高。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模型组的匪P-3明显高于各中西药治疗组,说明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均能抑制匪P-3表达。而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之间两两比较均P>0.05,说明各治疗组之间对匪P-3抑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显示,中药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可以减少炎性关节内MMP-3含量。各组y-干扰素(IFN-y)含量的变化见表4表4各组Y-干扰素(IFN-Y)比较(I±s,n=8)组别n均值士标准差空白组8179.64±210.49<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注模型组与空白组、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组间比较均AP<0.05;六味痛风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之间两两比较均A^P>0.05。由表4可见,模型组受试关节周围组织有IFN-y增高,与空白组比较有差异(P<0.05),说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关节内IFN-y表达。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模型组的IFN-y明显高于各中西药治疗组,说明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均能抑制IFN-y表达。而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P>0.05,说明各治疗组之间对IFN-y抑制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中药六味痛风饮可以减少炎性关节内IFN-y含量,并与西药具有同样的效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注模型组与空白组、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组间比较均P>0.05。由表5可见,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PX).05),说明本实验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滑膜炎症中IL-4含量变化不明显;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受试关节周围组织中IL-4含量虽比模型组升高,但与模型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本实验清肝化浊饮抑制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肿胀,可能与IL-4的表达无关。各组动物模型的镇痛作用见表6表6各组动物镇痛实验比较(Z±S,n=8)<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注清肝化浊饮组、秋水仙碱组、醋氯芬酸组与模型组比较均Ap<0.Ol,各用药组之间相比均P>0.05。由表6可见,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各用药组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部疼痛均有缓解作用。各用药组之间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中药清肝化浊饮与西药秋水仙碱及醋氯芬酸有同样镇痛效果。权利要求六味痛风散配方,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虎杖30g、秦皮12g、红藤30g、土茯苓30g、郁金15g、大黄6g组成;各药混匀加水煎成含生药2.2g/ml的溶液经高温消毒后封瓶,配制药液置4℃冰箱中备用;阳性对照药秋水仙碱0.5mg/片,用蒸馏水按3mg/100ml配制成悬浊液;醋氯芬酸50mg/片,用蒸馏水按95mg/100ml配制成悬浊液。配制液置4℃冰箱中备用。全文摘要六味痛风散配方,它涉及六味痛风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配方。它是由虎杖30g、秦皮12g、红藤30g、土茯苓30g、郁金15g、大黄6g组成;各药混匀加水煎成含生药2.2g/ml的溶液经高温消毒后封瓶,配制药液置4℃冰箱中备用;具有抗炎消肿及镇痛作用,可以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改变关节周围组织病理变化,抑制炎症细胞因子(MMP-3、IFN-γ),又可以降尿酸、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既可以应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又可用于痛风间歇期及高尿酸血症的降尿酸治疗。文档编号A61P19/06GK101716312SQ20091022358公开日2010年6月2日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4日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4日发明者张茂全,张蓉,朱维平,许宁,赵云昇申请人: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