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治疗鸡败血支原体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xiaoxiao2020-6-23  208

专利名称:预防和治疗鸡败血支原体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方面涉及一种兽用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鸡败血支原体病的
中药组合物,属于中兽药领域。
背景技术
鸡败血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印tic咖,MG)常引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此 为一种高度接触性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以异常呼吸音、咳嗽、流鼻液、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特 征。该病临床呈慢性经过,且病程长,又常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导致呼吸道症状加剧,死亡 率增高;并因感染鸡生长发育受阻,胴体的残次品废弃率提高,产蛋率降低,给养鸡业造成 严重威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寒冷季节较为严重,发病率高。目前已遍布世界各地, 我国各地也普遍感染,近年来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目前对鸡败血支原体病的疫苗研制尚不理想,仅能提供有限的保护,药物治疗是 控制本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世界上各养禽国家都作了大量的工作,但 由于支原体对药物易 产生耐受性等问题,因此如何使用高效、低毒的药物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支原体无细胞壁, 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对其治疗无效,而常用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等药物,但 长期用药都存在有耐药菌株的问题,且不能彻底根除体内已经感染的支原体,一旦停药,疾 病还会复发。传统中兽药在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细菌耐药性和减少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很 大的优势。 中兽医治疗该病是以中医学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和现代医学整合调控的理论,结 合发病特点和病原体特性选药组方,治疗安全,不良反应轻,毒副作用低,病原不易产生耐 药性,在肉、蛋食品中基本无残留或残留很少。同时,中兽药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优 点。因此,大力开发和研制中草药及制剂,对促进养鸡业的发展,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具有重 要意义,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市场上针对此病的中草药药物剂 型多以散剂为主,液体制剂暂时为空白。液体制剂中药物的有效成分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 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够迅速发挥药效。因此,使用中药液体制剂进行病体调理 在防治本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鸡败血支原体的安全有效、毒副作用 低、无残留、促进鸡只增重的纯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由中药材生产抗鸡败血支原体组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种预防和治疗鸡败血支原体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芩l-4份、金银花l-4份、紫菀l-4份、麻黄l-4份、陈皮0.2-1.5份和甘草 0. 2-1. 5份; 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
黄芩2份、金银花2份、紫菀2份、麻黄2份、陈皮1份和甘草1份; 本发明抗鸡败血支原体病的中药组合物是由黄芩、金银花、紫菀等多味中药组成
的纯中药制剂,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润肺止咳。清肺热毒苦寒降肺之逆气,保肺之阴津甘
润复金之清肃,则咳嗽、发热等症悉除。 本发明所用到的原料药均可从普通中药材商店购买得到,其规格符合国家中药材 标准。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
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兽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其中,所述的口
服制剂可以是口服液、散剂或颗粒剂等,优选为口服液。 优选的,一种制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 (2)将金银花、紫菀、麻黄、陈皮和甘草加水煎煮,煎煮液过滤,浓縮,加入乙醇,静 止,过夜; (3)滤过去沉淀,滤液浓縮至无醇味时,冷却,加入乙醇,过夜;
(4)滤过去沉淀,滤液浓縮,得到药液l,备用;
(5)将黄芩饮片用沸水及0. 5%吐温-80煎煮,滤过; (6)滤液浓縮,用稀盐酸调pH值1 2后保温,静止,滤过,取沉淀物用20-95%乙 醇洗涤;沉淀加水混匀,调整PH值使黄芩甙溶解,离心去沉淀,取上清,得到药液2,备用;
(7)将药液1和药液2混合,浓縮,调pH值至5. 5 6. 5,加入防腐剂,混匀后罐装, 封口,灭菌,即得。 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的加水煎煮优选为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
倍重量水煎煮2h,其中金银花于煎煮lh后放入,第二次加10倍重量水煎煮1. 5h ; 优选的,步骤(2)中将滤液浓縮至生药重量的4倍,加入终浓度为65%的乙醇,静
止,4t:过夜; 优选的,步骤(3)中加入终浓度为75%的乙醇,4°〇过夜; 步骤(4)中,优选的,将滤液浓縮至含生药量为lg/mL,得到药液l,备用。 步骤(5)中,优选的,将黄芩饮片用沸水及0. 5%吐温-80煎煮2次,第一次加10
倍重量水煎煮2h,第二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lh,分次趁热滤过,合并滤液; 步骤(6)中,优选的,8(TC下将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1. 0后并用2mol/L盐酸调
pHl 2后保温1. 5h,静止3h,滤过;将沉淀物分别用终浓度为50%、75%和90%乙醇洗涤;
沉淀加黄芩生药1倍重量的水混匀,用0. lmol/L NaOH溶液调pH8使黄芩甙溶解; 步骤(7)中,将药液1和药液2混合,浓縮至lg/mL。 经实验证明,本发明抗鸡败血支原体中药组合物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发明抗鸡败血支原体中药组合物是由中药提取物制成中药制剂,具有抗生 素、化学合成抗菌剂等药物无法比拟的优点,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肉、蛋中不易产生药物 残留。 2.本发明抗鸡败血支原体中药组合物为液体制剂,其中药物的有效成分以分子或 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够迅速发挥药效。 3.本发明抗鸡败血支原体口服液经体外试验证明其浓度在15. 625mg/mL时便可有效抑制鸡败血支原体的生长。 4.本发明抗鸡败血支原体中药组合物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润肺止咳。清肺热
毒苦寒降肺之逆气,保肺之阴津甘润复金之清肃,则咳嗽、发热等症悉除。与鸡败血支原体
病治疗相关的主要药理学实验证明本发明抗鸡败血支原体中药组合物具有良好的解热、镇
痛、抗炎、止咳、化痰及平喘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鸡败血支原体引起的呼吸症状。 5.本发明抗鸡败血支原体中药组合物对试验性人工诱发鸡败血支原体病的治疗
效果确实,治愈率和有效率显著优于感染对照组,并能明显降低血清抗体反应阳性率、减少
气囊损伤率和提高增重率。本发明抗鸡败血支原体中药组合物一方面能抑制支原体生长,
另一方面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镇痛抗炎等功效。诸药配合,发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之 功效,标本兼治,达到防治鸡败血支原体病的效果。 6.本发明抗鸡败血支原体中药组合物安全可靠,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推荐的判定 外来化合物毒性分级标准,本发明抗鸡败血支原体中药组合物对雏鸡属实际无毒化合物, 长期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未见明显的毒性。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用法与用量;个体治疗对有临床症状的鸡只进行滴服,每 日2次,3 5滴/次。群体预防每100ml兑水200kg,集中投药,分上、下午两次投药,投 药前停水1小时,每次饮用2 3小时,连用3 5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 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 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 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1)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单位g):黄芩200、金银花200、紫菀200、麻黄200、 陈皮100,甘草100 ; (2)将金银花、紫菀、麻黄、陈皮和甘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重量水煎煮 2h,其中金银花于煎煮lh后放入,第二次加IO倍重量水煎煮1.5h,过滤,合并滤液。将滤 液浓縮至生药重量的4倍左右,加终浓度为65%的乙醇,静止,41:过夜。滤过去沉淀,滤液 浓縮至无醇味时,冷却,加终浓度为75%的乙醇,41:过夜。滤过去沉淀,滤液浓縮至含生药 量为lg/mL,备用。将黄芩饮片用沸水及0. 5%吐温-80 (向沸水中加入吐温-80至其终浓 度为0.5% )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重量水煎煮2h,第二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lh,分次 趁热滤过,合并滤液,8(TC下将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1. 0,并用2mol/L盐酸调pHl 2后保 温1. 5h,静止3h,滤过,沉淀物分别用终浓度为50%、75%和90%乙醇洗,沉淀加黄芩生药 1倍重量的水混匀,用0. lmol/L NaOH溶液调pH8左右使黄芩甙溶解,离心去沉淀。将以上 制备的2种药液混合,浓縮至lg/mL,调pH5. 5 6. 5,加入0. 15%苯甲酸钠作防腐剂,混匀 后罐装,封口 ,流通蒸汽灭菌30min。
实施例2 (1)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单位g):黄芩100、金银花100、紫菀100、麻黄100、 陈皮20,甘草20;
(2)将金银花、紫菀、麻黄、陈皮和甘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重量水煎煮 2h,其中金银花于煎煮lh后放入,第二次加IO倍重量水煎煮1.5h,过滤,合并滤液。将滤 液浓縮至生药重量的4倍左右,加终浓度为65%的乙醇,静止,41:过夜。滤过去沉淀,滤液 浓縮至无醇味时,冷却,加终浓度为75%的乙醇,41:过夜。滤过去沉淀,滤液浓縮至含生药 量为lg/mL,备用。将黄芩饮片用沸水及0. 5%吐温-80 (向沸水中加入吐温-80至其终浓 度为0.5% )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重量水煎煮2h,第二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lh,分次 趁热滤过,合并滤液,8(TC下将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1. 0,并用2mol/L盐酸调pHl 2后保 温1. 5h,静止3h,滤过,沉淀物分别用终浓度为50%、75%和90%乙醇洗,沉淀加黄芩生药 1倍重量的水混匀,用0. lmol/L NaOH溶液调pH8左右使黄芩甙溶解,离心去沉淀。将以上 制备的2种药液混合,浓縮至lg/mL,调pH5. 5 6. 5,加入0. 15%苯甲酸钠作防腐剂,混匀 后罐装,封口 ,流通蒸汽灭菌30min。
实施例3 (1)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单位g):黄吝400、金银花400、紫菀400、麻黄400、 陈皮150,甘草150 ; (2)将金银花、紫菀、麻黄、陈皮和甘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重量水煎煮 2h,其中金银花于煎煮lh后放入,第二次加IO倍重量水煎煮1.5h,过滤,合并滤液。将滤 液浓縮至生药重量的4倍左右,加终浓度为65%的乙醇,静止,41:过夜。滤过去沉淀,滤液 浓縮至无醇味时,冷却,加终浓度为75%的乙醇,41:过夜。滤过去沉淀,滤液浓縮至含生药 量为lg/mL,备用。将黄芩饮片用沸水及0. 5%吐温-80 (向沸水中加入吐温-80至其终浓 度为0. 5 % )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重量水煎煮2h,第二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lh,分次 趁热滤过,合并滤液,8(TC下将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1. 0,并用2mol/L盐酸调pHl 2后保 温1. 5h,静止3h,滤过,沉淀物分别用终浓度为50%、75%和90%乙醇洗,沉淀加黄芩生药 1倍重量的水混匀,用0. lmol/L NaOH溶液调pH8左右使黄芩甙溶解,离心去沉淀。将以上 制备的2种药液混合,浓縮至lg/mL,调pH5. 5 6. 5,加入0. 15%苯甲酸钠作防腐剂,混匀 后罐装,封口 ,流通蒸汽灭菌30min。
实施例4 (1)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单位g):黄芩100、金银花100、紫菀100、麻黄100、 陈皮150,甘草150 ; (2)将金银花、紫菀、麻黄、陈皮和甘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重量水煎煮 2h,其中金银花于煎煮lh后放入,第二次加IO倍重量水煎煮1.5h,过滤,合并滤液。将滤 液浓縮至生药重量的4倍左右,加终浓度为65%的乙醇,静止,41:过夜。滤过去沉淀,滤液 浓縮至无醇味时,冷却,加终浓度为75%的乙醇,41:过夜。滤过去沉淀,滤液浓縮至含生药 量为lg/mL,备用。将黄芩饮片用沸水及0. 5%吐温-80 (向沸水中加入吐温-80至其终浓 度为0. 5 % )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重量水煎煮2h,第二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lh,分次 趁热滤过,合并滤液,8(TC下将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1. 0,并用2mol/L盐酸调pHl 2后保 温1. 5h,静止3h,滤过,沉淀物分别用终浓度为50%、75%和90%乙醇洗,沉淀加黄芩生药 1倍重量的水混匀,用0. lmol/L NaOH溶液调pH8左右使黄芩甙溶解,离心去沉淀。将以上 制备的2种药液混合,浓縮至lg/mL,调pH5. 5 6. 5,加入0. 15%苯甲酸钠作防腐剂,混匀 后罐装,封口 ,流通蒸汽灭菌30min。
实施例5 (1)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单位g):黄芩400、金银花300、紫菀300、麻黄200、 陈皮20,甘草20; (2)将金银花、紫菀、麻黄、陈皮和甘草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重量水煎煮 2h,其中金银花于煎煮lh后放入,第二次加IO倍重量水煎煮1.5h,过滤,合并滤液。将滤 液浓縮至生药重量的4倍左右,加终浓度为65%的乙醇,静止,41:过夜。滤过去沉淀,滤液 浓縮至无醇味时,冷却,加终浓度为75%的乙醇,41:过夜。滤过去沉淀,滤液浓縮至含生药 量为lg/mL,备用。将黄芩饮片用沸水及0. 5%吐温-80 (向沸水中加入吐温-80至其终浓 度为0.5% )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重量水煎煮2h,第二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lh,分次 趁热滤过,合并滤液,8(TC下将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1. 0,并用2mol/L盐酸调pHl 2后保 温1. 5h,静止3h,滤过,沉淀物分别用终浓度为50%、75%和90%乙醇洗,沉淀加黄芩生药 1倍重量的水混匀,用0. lmol/L Na0H溶液调pH8左右使黄芩甙溶解,离心去沉淀。将以上 制备的2种药液混合,浓縮至lg/mL,调pH5. 5 6. 5,加入0. 15%苯甲酸钠作防腐剂,混匀 后罐装,封口 ,流通蒸汽灭菌30min。
试验例1抗体外抗鸡败血支原体活性试验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本发明中药复方口服液抗鸡败血支原体活性。试验前 将本发明口服液(实施例1所制备)稀释成500mg/mL浓度,过滤除菌后备用,取24h能在 FM-4培养基中达到对数生长高峰的鸡败血支原体培养物经104倍稀释后作为本试验用的菌 液。取IO只试管,各管中最终药液浓度依次为250. 000、 125. 000、62. 500、31. 250、 15. 625、 7. 812、3. 906、 1. 953、0. 977、0. 489mg/mL,在各管中依次加入稀释后的菌液0. 5mL。每次试验 重复3次,并设药液的空白对照、培养物对照和培养基对照。试管加胶塞37t:培养,待对照 管菌液颜色从红变到黄(pH7. 7变到6. 8以下),对照培养基不发生颜色变化时,记下发生颜 色变化的管数。结果显示,当培养液中复方制剂的药物浓度达到15. 625mg/mL时,便可有效 抑制鸡败血支原体的生长。 试验例2本发明口服液的解热、镇痛、抗炎、止咳、化痰及平喘作用试验 为了更好地验证本发明口服液具有抗鸡败血支原体病的效应,本发明进行了与该
病治疗相关的主要药理学实验。
(1)对酵母所致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 采用酵母致热法使大鼠发热,选用健康和体温测试合格的大白鼠48只(体重 180士10g),随机分为本发明口服液(实施例2所制备)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2、1、 0. 5mL/100g体重)、阿司匹林对照组(20mg/100g体重)、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按 lmL/100g皮下注射20%酵母混悬液,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酵母3h后体温 开始上升,4h后将体温上升低于0.『C的动物剔除。在注射酵母后4h和5h用灌胃法按上 述给药剂量各给药一次。从注射酵母后第2h开始测量记录体温值,每隔lh测一次直至第 8h,并计算体温变化值。结果表明,试验大鼠在注射酵母后2h体温略有下降,到第3h体温开 始上升,6h达到高峰,表明本发明口服液高、中剂量组对发热大鼠体温升高的抑制作用均很 明显。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口服液高、中剂量组对酵母所致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与模型对 照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 < O.Ol),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 说明本发明的产品具有解热作用。
(2)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镇痛作用 采用醋酸扭体法对雄性小白鼠进行镇痛作用实验研究。试验分为本发明口服液 (实施例3所制备)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0.2、0. 1、0.05mL/10g体重)、阿司匹林对照 组(2mg/10g体重)、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所有给药组动物按上述给药剂量连续灌胃 给药3d,每天一次,末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之外的所有试验组动物,在45min后腹腔注 射1 %醋酸溶液0. 3mL, 5min后开始记录10min内小鼠的扭体反应(后肢伸展,腹部收縮、内
凹,臀部抬高)次数。计算该药镇痛的百分率。
对照组扭体次数-给药组扭体次数,0/
宇具^甬白tf伞=-u…丄" 、^氛-x 100%
对照组扭体次数 结果显示注射1%醋酸可使小鼠在短时间内由于疼痛而出现扭体反应,阳性对 照药物阿司匹林能缓解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通过灌胃给予口服液后,各剂量组小鼠 在10min内出现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并且这种镇痛作用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加强,高、 中、低三个剂量组的镇痛率分别为72.2%、67. 1%和34.6%。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发明 口服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极显 著(p〈0.01),其中高、中剂量组与阿司匹林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 本发明口服液具有镇痛作用。
(3)对小鼠二甲苯致耳水肿的抗炎作用 采用二甲苯致耳水肿法进行小鼠的抗炎作用实验。取小鼠60只,体重20士2g,分 为口服液(实施例4所制备)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0.2、0. 1、0.05mL/10g体重)、阿司 匹林对照组(2mg/10g体重)、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所有给药组动物按上述给药剂量 连续灌胃给药3d,每天一次,末次灌胃给药lh后,用微量注射器将二甲苯0. 05mL/只均匀 涂于小鼠右耳两面,左耳不涂作为空白对照,4h后将小鼠颈椎脱臼致死,沿耳廓基线剪下双 耳,用6mm打孔器分别在左、右耳相同部位打下圆形耳片,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上称重。以
左、右耳之差值为肿胀度。
肿腳制率=对照组月tfiJL药,中胀度x證。 对照组肿胀度 结果显示以二甲苯涂抹小鼠耳面后,可引起鼠耳明显肿胀。口服液高、中、低剂量 组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1.4%、37.6% 和24.8%。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发明口服液高剂量组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与模 型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中、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 <0.05),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 口服液高、中剂量组 能够显著抑制由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肿胀抑制率分别为51.4%、37.6%,与模型对 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本发明口服液具有抗炎作用。
(4)对小鼠S02引咳的止咳作用 采用S02引咳法观察本发明口服液对咳嗽小鼠的止咳作用。试验分为口服液 (实施例l所制备)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0.2、0. 1、0.05mL/10g体重)、咳必清对照组 (0. 05mg/10g体重)、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药后lh将小鼠放入放置有S02气体的 干燥器内,剌激15s后,立即取出,观察小鼠引咳潜伏期及2min内的咳嗽次数。结果显示通过S02对小鼠进行剌激后,模型组小鼠在20s内即可引发咳嗽,而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延长S(^引咳潜伏期,并且能显著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对302引咳潜伏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发明口服液高、中、低剂量均有延长S02引咳潜伏期的作用,其中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低剂量组和咳必清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与咳必清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发生咳嗽的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口服液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
<0.01);中剂量组和咳必清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高剂量组与咳
必清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本发明口服液具有止咳作用。
(5)对小鼠的化痰作用 采用气管段酚红法,将昆明种小白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口服液(实施例2所制备)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0. 2、0. 1、0. 05mL/10g体重)、急支糖浆对照组(25mL/kg体重)、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每日灌胃l次,连续给药10d,于末次给药后30min,腹腔注射酚红0. lmL/10g,注射酚红后30min,剥离动物气管周围组织,剪下自甲状软骨下至气管分枝处的一段气管,放入盛有2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再加0. lmL氢氧化钠溶液,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波长546nm处测OD值,以OD值代表酚红含量。结果表明,抗鸡败血支原体口服液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气管酚红排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本发明产品具有止咳作用。
(6)对豚鼠的平喘作用 采用喷雾致喘法进行试验。试验前一天预选幼年豚鼠若干只,分别置喷雾瓶内,向瓶内恒压喷入lmg/mL的磷酸组胺lmL,动物在吸入药液后,经一定潜伏时间,即可产生哮喘反应,以"跌倒"作为哮喘反应指标。跌倒时间超过150s者不予选用,动物一出现"跌倒"立即取出。将预选合格的"哮喘"豚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即生理盐水组、抗鸡败血支原体口服液(实施例3所制备)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20、10、5mL/kg体重)及急支糖浆对照组(12mL/kg体重)。每日灌胃给药l次,空白组给等容积的生理盐水,2h后按上述剂量再次灌胃给药1次。给药后lh,分别放入喷雾装置内,按预选时的同样条件,分别喷雾磷酸组胺(浓度lmg/mL)喷雾开始症状出现(跌倒)作为潜伏时间,记录哮喘反应潜伏期,以潜伏时间延长一倍认为有效。结果表明抗鸡败血支原体口服液能明显延长豚鼠引喘潜伏期,提高平喘有效率,经^检验高剂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有效率高于急支糖浆对照组。
4.对鸡败血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效果 通过滴鼻、点眼及气囊注射方式对180只22日龄健康雏鸡进行人工感染鸡败血支原体(MG),即将鸡败血支原体MG S6冻干菌经3次传代,生长浊度达107CCU/mL即成接种败血支原体液。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鸡每羽左右胸气囊(倒数第2肋间)各注射鸡败血支原体培养液O. 5mL(配合滴鼻点眼0. 5mL)。操作时用左手握住试验鸡背部及颈部,右手持注射器吸取MG S6培养液,缓慢地将其滴入鸡的鼻孔内,保持垂直体位几分钟,利用鸡自然吸气式的动作,将菌液吸入气道至肺部,同样方法进行点眼。试验分为口服液(实施例1-4所制备)高、中、低剂量组、泰乐菌素对照组、感染对照组(感染不给药)和健康对照组(不感染不给药),每组30只,雌雄兼备。采用MG分离培养和支原体初步鉴定方法(L-型细菌检验、菌体形态观察、菌落着色、胆固醇需要试验、四氮唑还原试验、分解葡萄糖和精氨酸试验、生长抑制试验、鸡红细胞吸附试验)确证鸡败血支原体阳性感染病例。采用混饮给药方式对发病鸡进行治疗试验。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饮水给药治疗。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饮水给药的浓度分别为1. 2%、0. 8%和0. 5%,每组鸡每天饮水量为1500mL左右,即每只鸡平均每天采药量分别为0. 6、0. 4和0. 25mL,相当于生药1. 2、0. 8和0. 5g。对照药物泰乐菌素组给药量为每1000mL水中含药物0. 5g。各组鸡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前禁水2h,连续给药5d,停药后观察15d。每次用药前观察临床症状并对死鸡进行剖检,观察气囊、气管及肺的变化,并作病原分离,以证明确系死于鸡败血支原体感染,在感染后的第8天(停药后的第3天)从各组中取1 2只活鸡剖杀,观察气囊病变;感染后的第20天将存活下来的所有鸡称重,计算平均重量,及增重情况;每组随机抽取5只采血分离血清作血清平板凝集反应,检测鸡体内的鸡败血支原体抗体;最后将所有鸡剖杀,观察气囊病变,以每侧1 4分四个等级给气囊评分,比较各组鸡气囊损伤程度。
结果表明当饮水中本发明药物浓度为1.2%、0.8%时,连用5天,对感染鸡有明显的疗效,能显著降低血清抗体反应阳性率,气囊损伤减少率分别为87.3%、83. 1%,对感染鸡的治愈率达71.4%、67. 9%,有效率达92. 9%,增重率达107. 1%、105. 4%。说明本发明产品具有明显防治鸡败血支原体病的作用,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5.本发明产品的临床疗效试验 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区12个养鸡场进行了临床扩群治疗试验和推广
应用,结果表明,本发明产品对急慢性呼吸道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养殖户的好评和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试验例3本发明中药口服液的安全性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 采用简化寇式法测LD5。(半数致死量),以其作为评价中药口服液急性毒性的指标。经预试验后未能找出100%小鼠死亡的剂量或0%和100%小鼠死亡的剂量范围。因给药浓度及给药体积(0. 8mL/20g)已至最大,未能测出LD5。,因此进行一 日内最大耐受量测定24h内以动物能耐受的最大浓度连续3次灌胃后观察到,动物自发活动稍有减少,对外界反应稍见冷漠,30min内陆续恢复,个别动物肛门周围有稀便。以后7d内动物在自发活动、外观、对外界反应、肤色、分泌物、眼、呼吸、食欲、肌肉运动等方面,均未观察到异常变化。经计算,该药在24h内累计给药量达60g/kg,推算出该药的最大耐受倍数为鸡治疗量的IOO倍。
(2)长期毒性试验。 将80只SD系大鼠随机分成4组,其中三组灌胃不同剂量的中药口服液(40、20、10g/kg体重)连续给药3个月,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在最后一次给予受试药物后24h,对3/5动物进行一次各项指标的全面检测,摘眼球取血进行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测定,解剖动物对主要脏器进行全面系统的肉眼观察,对重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脏器取材,用10%福尔马林常规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进行光镜下病理组织学检查。余下2/5动物停药,继续观察2周后,再检查,检测项目及方法同前,以了解毒性反应的可逆程度和可能出现的延迟性毒性反应。检查项目指标包括①一般状况观察每天观察动物的外观、行为活动、分泌物、粪便性状、中毒症状等。给药前测正常体重,给药后每周测体重1次,观察体重变化。②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计数、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促凝血时间(CT)、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LY)、单核细胞(MO)、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碱性粒细胞等。③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换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BUN)、肌酐(Grea)、总胆固醇(T-CHO)、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④系统尸检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在实验动物解剖过程中,全面细致观察动物主要脏器及腺体的形态、大小、颜色的变化。摘取动物的心、肝、脾、肺、肾、胃、气管、小肠、大肠、胰脏、脑、肾上腺、前列腺、胸腺、睾丸、子宫、卵巢等主要脏器及腺体,分别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脏器重量与动物体重之比,以g/100g为单位)。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动物的主要脏器取材后,10X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进行光镜下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显示,①一般状况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组大鼠外观正常,行为活动正常,饮食正常;除大剂量组少部分动物前一周有稀便外(一个星期后恢复正常)其余无异常所见。②生长情况大剂量组少部分动物前二周体重稍有减轻,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一个月后恢复。经统计,整个实验期间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增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③血液学指标检测各给药组血液常规及白细胞分类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血红蛋白、RBC计数、WBC计数及其分类、PLT计数、FIB值以及凝血时间测定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经统计学处理,各给药组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均未发生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 05)。⑤动物脏器肉眼观察解剖观察试验动物各主要脏器及腺体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⑥对大鼠
重要脏器系数影响经统计学处理,各给药组主要脏器系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⑦病理组织学检查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动物的主要脏器及腺体,如心脏、肾脏、胃、大肠、胸腺、前列腺、肾上腺、胰脏、睾丸、子宫、卵巢、大脑、小脑均未见明显的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其它脏器在给药组的个别动物中出现轻度变化,但空白对照组中的个别动物也出现相似的病理变化。如肝脏高剂量组有1例出现胆管周围有淋巴样细胞浸润,窦扩张,内有散在淋巴细胞,1例为血管炎,中剂量组有1例出现淤血变化。但在正常对照组中也有2例出现类似的变化;肺脏各试验组均出现肺泡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的变化,其中正常对照组有1例见肺泡壁和间质轻度充血,1例水肿,1例可见少许散在的炎细胞浸润,细支气管未见明显改变;肺通各剂量组均有以上变化产生,表明为动物自发性病变所致。脾脏空白组和低剂组各有一例红髓增生,各剂量组部分动物出现滤泡与周围界限不清。小肠小肠的变化在各试验组均有发生,主要表现为绒毛固有层有淋巴细胞浸润,水肿,上皮杯状细胞增多,严重者顶部上皮坏死、脱落。如正常对照组有3例出现粘膜充血,1例粘膜上皮细胞坏死和3例粘膜炎性细胞浸润。高剂量组2例可见粘膜充血,1例粘膜上皮变性,1例上皮坏死,2例粘膜炎性细胞浸润。中剂量和低剂量组也有个别动物出现类似变化。由此可见,各给药组的大部分脏器及腺体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肝脏、脾脏、肺脏、小肠出现的变化同样在正常对照组中有所表现,故认为这些脏器的病理变化可能是动物的自发性病变,不属于与药物毒性有关的病变与损伤。所以,本试验的最高剂量即相当于人临床常用量的50倍剂量是安全无毒的。⑧可逆性及延迟毒性观察结果余下2/5动物停药观察2周后,进行恢复期的各项检查,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项观察指标未见异常,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试验组动物主要脏器及腺体未见明显损伤,脏器系数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病理改变。
权利要求
一种预防和治疗鸡败血支原体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芩1-4份、金银花1-4份、紫菀1-4份、麻黄1-4份、陈皮0.2-1.5份和甘草0.2-1.5份。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 黄芩2份、金银花2份、紫菀2份、麻黄2份、陈皮1份、甘草1份。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其制备成家禽用的口服制剂。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服制剂包括口服液、散剂 或颗粒剂;优选为口服液。
5. —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2) 将金银花、紫菀、麻黄、陈皮和甘草加水煎煮,煎煮液过滤,浓縮,加入乙醇,静止,过夜;(3) 滤过去沉淀,滤液浓縮至无醇味时,冷却,加入乙醇,过夜;(4) 滤过去沉淀,滤液浓縮,得到药液l,备用;(5) 将黄芩饮片用沸水及0. 5%吐温-80煎煮,滤过;(6) 滤液浓縮,用稀盐酸调pH值1 2后保温,静止,滤过,取沉淀物用20-95%乙醇洗 涤;沉淀加水混匀,调整PH值使黄芩甙溶解,离心去沉淀,取上清,得到药液2,备用;(7) 将药液1和药液2混合,浓縮,调pH值至5. 5 6. 5,加入防腐剂,混匀后罐装,封 口,灭菌,即得。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加水煎煮次数为2次, 第一次加10倍重量水煎煮2h,其中金银花于煎煮lh后放入,第二次加IO倍重量水煎煮 1.5h;步骤(2)中将滤液浓縮至生药重量的4倍,加入终浓度为65X的乙醇,静止,4t:过 夜。
7.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将滤液浓縮至含生药量为lg/ mL,得到药液l,备用。
8.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将黄芩饮片用沸水及O. 5%吐 温-80煎煮2次,第一次加10倍重量水煎煮2h,第二次加8倍重量水煎煮lh,分次趁热滤 过,合并滤液。
9.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8(TC下将滤液浓縮至相对密 度1. 0后并用2mol/L盐酸调pHl 2后保温1. 5h,静止3h,滤过;将沉淀物分别用终浓度 为50%、75%和90%乙醇洗涤;沉淀加黄芩生药l倍重量的水混匀,用O. lmol/L NaOH溶液 调pH8使黄芩甙溶解。
10.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将药液1和药液2混合浓縮 至lg/mL。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和治疗鸡败血支原体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药制成黄芩1-4份、金银花1-4份、紫菀1-4份、麻黄1-4份、陈皮0.2-1.5份和甘草0.2-1.5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平喘祛痰、消炎止痛、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毒副作用,长期使用不易产生耐药性。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口服液中的各有效成分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够迅速发挥药效。临床药效学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鸡败血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等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能提高鸡的增重和饲料报酬。
文档编号A61K36/752GK101703601SQ200910224178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6日
发明者姜晓文, 尹建华, 李继昌, 潘晓影, 盛尊来, 石乔, 陈春丽 申请人:东北农业大学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