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麻杏石甘散超微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兽药制剂,尤其是涉及一种麻杏石甘散超微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草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世界上第一部天然药物相关的著作是我国的《神农本草经》,记载天然药物365种。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现有中草药材13000多种,是世界上野生药用植物种类最多、利用最早、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运用中草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草药在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其他化学合成药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有效成分多、有害残留少、作用靶点多、可发挥组合效应;不易产生耐药性,在抗菌抗病毒的同时可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在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强调食品安全,呼唤绿色、生态的大背景下,推广应用中兽药进行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麻杏石甘汤源自张伸景的《伤寒论》,由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组成,具有良好的解热、抗炎、镇咳、抑菌和抗病毒作用(马以泉等,《药物研究》,2005,432-33),主治肺热炽盛的肺炎和热邪犯肺的哮喘。麻杏石甘散为此方的散剂,其中麻黄含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明显的松弛作用,故具平喘效果;苦杏仁含苦杏仁甙,分解产生的氢氰酸对呼吸中枢具有抑制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达止咳平喘作用,两者结合加强了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作用。麻黄还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石膏小剂量具有利尿作用,两者合用加强利水通淋作用。麻黄、甘草均具有抗病毒作用,甘草含甘草酸,对多种病毒具有直接作用,并且能诱生干扰素,增强天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活化宿主免疫功能的间接作用而发挥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并且对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具有解毒作用。麻黄、石膏具有明显的解热祛寒作用。四者相结合,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散对新城疫(崔斓斓等,《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35-38)、禽流感等病毒性病原引起的家禽呼吸道疾病以及猪喘气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目前用于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麻杏石甘散以水煎或粗粉散剂为主,存在剂量大、剂型粗、外观差等不足,有效成分不能充分释放,生物利用率低,严重影响了中药质量和治疗效果,制约了在临床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工艺步骤简单合理、起效快、疗效高、生物利用度高的兽药麻杏石甘散的常温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麻杏石甘散超微粉的常温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选药按重量份选取中药材麻黄10份、苦杏仁10份、石膏50份、甘草10份,洗净、晾干切制成3-5cm长段;第二步,粗粉将上述切段的中药饮片分别粉碎,即用柴田式粉碎机粉碎成中粉,过65目筛,粉料粒径180-250μm,控制过80目筛的粉料量不超过60%;第三步,混合将第二步所得粉料初步混合后,再置于槽形混合机中连续混合0.5h以上,得到混合均勻,色泽一致的混合粉物;第四步,细粉将上述的混合粉料用万能磨粉机粉碎成最细粉,过100目筛,粉料粒径100-150μm,且过120目筛的粉料量不少于95%;第五步,超微粉将第四步所得最细粉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机粉碎成超微粉,粉末粒径20-40μm,即可得到麻杏石甘散超微粉成品。将上述超微粉成品分装于铝箔袋中,每袋重100g,200g,500g,1000g,2000g等。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整个制备过程均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低温或特殊条件制备。2.将原料药超微粉碎后,提高了细胞破壁率和生物利用度,能增强药理作用。3.减少用药量,节约药材,保护资源,改善气味、口感,提高药品质量,延长了保存期。4.采用本发明制备的麻杏石甘散超微粉,可以直接用于饮水使用,改变了中药散剂只能拌料不能饮水的服用方法。5.采用本发明制备的麻杏石甘散超微粉,其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标准可控,适合规模化生产需求。本发明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以下试验可以得到验证一.麻杏石甘散超微粉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疗效比较研究1材料与方法1.1药品麻杏石甘散超微粉采用本发明制备麻杏石甘散按照《中国兽药典》2005年版二部制备。1.2动物2.5月龄罗曼商品公鸡,从农大畜牧站购入后饲养于我公司动物房。未进行ILT防疫,常规笼养,自由采食饮水。饲料为农大畜牧站配制的全价饲料。实验时随机挑取180只分为6组,染色标记,每组鸡30只。动物分组与用药情况见表1,连用药物5天。表1试验分组与用药<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1.3病原ILT强毒源自河南农大禽病研究所,系自省内某鸡场病死鸡分离到的地方强毒。1.4人工发病将ILT强毒5倍(稀释液为含lOug/ml盐酸环丙沙星的灭菌生理盐水),按每胚0.2ml接种10日龄鸡胚尿囊腔内,收集120小时活胚尿囊液及绒毛尿囊膜并混合磨碎。攻毒前用lOug/ml的盐酸环丙沙星灭菌生理盐水稀释2倍,经预试探索其MLD。除健康对照组夕卜,每只鸡喉气管内注入上述强毒稀释液1.0ml/只。接种前后观察鸡的精神状况、食欲、饮水、呼吸系统症状等情况,对死鸡作病理剖检,主要观察鼻腔、喉头及气管的病变。1.5治疗用药待部分试验鸡表现出临床症状时开始用药,连续用药5天。于开始攻毒后的12天内观察记录各组的死亡、症状变化等情况。1.6疗效评价指标1.6.1死亡率有ILT症状及病变并死亡的鸡只数占试验鸡数的百分比。1.6.2.显效率各组存活动物数(包括有症状及无症状)所占试验鸡数的百分比。1.6.3.治愈率经用药后精神、采食、饮水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消失者占试验鸡数的百分比。用常规统计学方法(X2检验),对各组的死亡率、治愈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2结果2.1感染发病情况感染对照组感染发病率约90%,临床症状较典型,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闭目缩颈、离群呆立、羽毛蓬松、食欲饮水明显减少。病鸡食欲饮水废绝,呼吸道症状严重,频繁咳嗽,呼吸罗音,流鼻涕,严重者张口伸颈呼吸。死鸡的病变是喉头充血肿胀有干酪样分泌物堵塞,口腔、气管有炎性甚至带血的分泌物。其它内脏无明显的规律性病变。2.2用药治疗情况各用药组给药一个疗程后的呼吸道症状有所减轻,但试验结束时各感染组均有一定数量的鸡只具有呼吸道症状。各组的死亡率、治率愈等情见表2,各组间死亡率、治愈率的统计学比较见表3。表2麻杏石甘散超微粉的治疗效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3讨论3.1统计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的死亡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治愈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的自愈率,但仍分别有10%、13.3%、20%的死亡率,试验结束时分别有2、2、3鸡具有临床症状。这表明该药物高、中剂量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有较高的治愈效果。故对治疗ILT有较高应用价值。表3各组间死亡率、治愈率的统计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3.2高、中剂量组在死亡率、治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故临床选用中剂量即可。3.3试验中观察到ILT死亡率较高,死亡集中在攻毒后的3-8天,而且病程较长,用药一个疗程各感染组均有一定数量的鸡只具有呼吸道症状。故对本病治疗应有一定的药物疗程。3.4.ILT是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但因该病引起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干酪样或粘性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死亡,故应用药物控制继发细菌感染及祛痰平喘减轻呼吸道症状,有降低死亡、改善症状、减少经济损失的作用,故麻杏石甘散超微粉可作为现阶段防制ILT的重要药物,对本病的控制具有较高的疗效。4结论根据本实验结果,麻杏石甘散超微粉对ILT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二.麻杏石甘散超微粉临床治疗效果试验药物本发明所得的麻杏石甘散超微粉制剂。试验动物罗曼蛋鸡,开产后2周左右发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和病理学变化及实验室检测诊断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试验方法将确诊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的1700只病鸡,随机分为I、II、III、IV、V5组。I、II、III、IV组为试验组,每组400只;V组为对照组,100只。在饲料中I组按0.5%、II组按1%、III组按1.5%、IV组按2%量添加麻杏石甘散超微粉进行治疗试验,连续用药7天,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饲养管理条件同试验组(试验结果见表1)。表1麻杏石甘散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试验结果表明进行治疗的试验组的治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16.00,18.75,24.30,24.5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说明麻杏石甘散对治愈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的麻杏石甘散超微粉的制备方法,整个制备过程均在常温下进行,其步骤如下第一步,选药按重量份选取中药材麻黄10kg、苦杏仁10kg、石膏50kg、甘草10kg,洗净、晾干切制成3-5cm长段;第二步,粗粉将上述切段的中药饮片分别粉碎,即用柴田式粉碎机粉碎成中粉,过65目筛,粉料粒径180-250μm,控制过80目筛的粉料量不超过60%;第三步,混合将第二步所得粉料初步混合后,再置于槽形混合机中连续混合0.5h以上,得到混合均勻,色泽一致的混合粉物;第四步,细粉将上述的混合粉料用万能磨粉机粉碎成最细粉,过100目筛,粉料粒径100-150μm,且过120目筛的粉料量不少于95%;第五步,超微粉将第四步所得最细粉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机粉碎成超微粉,粉末粒径20-40μm,即可得到麻杏石甘散超微粉成品。将上述超微粉成品分装于铝箔袋中,每袋重100g。实施例2本发明所述的麻杏石甘散超微粉的制备方法,整个制备过程均在常温下进行,其步骤如下第一步,选药按重量份选取中药材麻黄20kg、苦杏仁20kg、石膏100kg、甘草20kg,洗净、晾干切制成3-5cm长段;第二步,粗粉将上述切段的中药饮片分别粉碎,即用柴田式粉碎机粉碎成中粉,过65目筛,粉料粒径180-250μm,控制过80目筛的粉料量不超过60%;第三步,混合将第二步所得粉料初步混合后,再置于槽形混合机中连续混合0.5h以上,得到混合均勻,色泽一致的混合粉物;第四步,细粉将上述的混合粉料用万能磨粉机粉碎成最细粉,过100目筛,粉料粒径100-150μm,且过120目筛的粉料量不少于95%;第五步,超微粉将第四步所得最细粉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机粉碎成超微粉,粉末粒径20-40μm,即可得到麻杏石甘散超微粉成品。将上述超微粉成品分装于铝箔袋中,每袋重500g。权利要求一种麻杏石甘散超微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选药按重量份选取中药材麻黄10份、苦杏仁10份、石膏50份、甘草10份,洗净、晾干切制成3-5cm长段;第二步,粗粉将上述切段的中药饮片分别粉碎,即用柴田式粉碎机粉碎成中粉,过65目筛,粉料粒径180-250μm;第三步,混合将第二步所得粉料初步混合后,再置于槽形混合机中连续混合0.5h以上,得到混合均匀,色泽一致的混合粉物;第四步,细粉将上述的混合粉料用万能磨粉机粉碎成最细粉,过100目筛,粉料粒径;100-150μm;第五步,超微粉将第四步所得最细粉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机粉碎成超微粉,粉末粒径20-40μm,即可得到麻杏石甘散超微粉成品。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兽药麻杏石甘散超微粉的常温制备方法,包括选药按重量份选取麻黄10份、苦杏仁10份、石膏50份、甘草10份洗净、晾干切制成3-5cm长段;粗粉将上述切段的中药饮片分别粉碎,过65目筛,粉料粒径180-250μm;混合将所得粉料混合均匀;细粉将混合粉料粉碎成最细粉,过100目筛,粉料粒径100-150μm;超微粉将所得最细粉超微粉碎成超微粉,粉末粒径20-40μm,即可得到成品。本发明均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低温或特殊条件制备;原料药超微粉碎后,提高了细胞破壁率和生物利用度,能增强药理作用;减少用药量,节约药材;可以直接用于饮水使用,改变了中药散剂只能拌料不能饮水的服用方法。文档编号A61P11/06GK101810699SQ20091022750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7日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7日发明者于瑞,张国祖,李克中,李荣誉,杨灵杰申请人:河南省康星药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