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治疗耳疾的中成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是一种特别适宜治疗耳疾的中成药液。
人患耳疾,一般情况下虽说不会危及生命,但耳内化脓流淌、疼痛等症状仍使患者感到苦不堪言,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将会导致耳聋或感染到大脑组织,造成终身遗憾。目前治疗耳疾,西医主要让患者应用抗菌、消炎药物为主,近年来,虽然也有滴耳药液,但效果欠佳。中医则多根据自己的医治经验配伍中药煎熬内服。上述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因药物不能直接使用于病灶区,故疗效较慢,特别是对慢性严重患者达不到马上控制病情作用。国外进口的氧氟沙星滴耳剂,可直接用于病灶区,疗效较前明显的提高,但这毕竟要有赖于进口,再说西药多少有毒副作用。
本发明研制了一种治疗耳疾的中成药液,滴入耳内,直接外用于病灶区,目的在于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乳突术后不干耳症、达到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精心选用具有抗菌、消炎、收敛、开窍作用的中药;以金虎耳、黄柏、黑矾、黄芩、穿山甲、麝香等作为主要组份。制100ml药液所需以上各味中药组份重量之比依次为6∶5∶4∶3∶2∶1。将麝香、黑矾、穿山甲称重配齐分别研细为末过100-120目筛备用,黄柏、金虎耳、黄芩加入500ml左右的水煎煮浓缩过滤,微火保持温度30-50℃,加入原备用的黑矾、穿山甲药末充分搅匀反复5-8次过滤后,再加入麝香细末放入充分搅匀再过滤,最后得100ml淡黄色、清澄成品药液。
本发明于88年开始研制,先后做过动物皮肤过敏试验、毒性试验、局部刺激试验、抑菌效果试验及内耳毒性试验后用于临床,至今千例,经统计治愈率达96.42%,总有效率达97.85%。疗效确切、见效快。如江苏省沭阳师范学校陈尚忠同志的临床验证个案记录“本人右耳中耳炎长达50余年,其间在读中学阶段治好过,后复发,经沭阳县人民医院、淮阴市人民医院、南通医学院附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门诊、南京鼓楼医院住院20天均未治愈,97年3月20日至仲崇玉医师(本发明申请人)用速效滴耳液(本发明)治疗,仅13天即好,治愈后无反复”。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耳疾的中成药液,其特征在于它的组份为具有抗菌、消炎、收敛、开窍作用的中药水溶液,由金虎耳、黄柏、黑矾、黄芩、穿山甲、麝香的水溶液组成,且各味中药溶水中的组份重量之比依次为6∶5∶4∶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耳疾的中成药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麝香、黑矾、穿山甲称量配齐,分别研细为药末,将金虎耳、黄柏、黄芩煎煮取药液,药末、药液混和过滤而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耳疾的中成药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麝香、黑矾、穿山甲各研细为末过100-120目细筛,金虎耳、黄柏、黄芩加入500ml左右的水煎煮浓缩,过滤及清液,微火保持温度至30-50℃间加入备用的黑矾、穿山甲药末,充分搅匀,反复5-8次过滤后,再将麝香细末放入充分搅匀再过滤,得100ml淡黄色、清澄的成品药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治疗耳疾的中成药液及其制备方法,该中成药选用具有抗菌、消炎、收敛、开窍作用的中药,由黄柏、黄芩、黑矾、金虎耳、穿山甲等作为主要组份。将麝香、黑矾、穿山甲称重配齐研细,金虎耳、黄柏、黄芩加水适量煎煮浓缩,再先后入黑矾、穿山甲、麝香细末过滤得淡黄色清澄成品药液。本发明用于临床近千例,经统计治愈率达96.42%,总有效率达97.85%,疗效确切、见效快。
文档编号A61P27/00GK1305828SQ00112039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7日
发明者仲崇玉 申请人:仲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