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凹型套胶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5  9

中凹型套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中凹型套胶。其特征是:a胶粒性能中凹:胶粒密度:中心疏10颗/平方厘米;向外渐密30颗/平方厘米;胶粒粗细:中心细,向外渐粗。b.海绵性能中凹:海绵以中心发泡气孔为最大,向外发泡气孔渐小。以下侧凸形式应视为中凹型套胶的第2种形式:胶粒密度:采取上侧疏、向另一侧渐密的平行形式;胶粒粗细:上侧细、向另一侧渐粗;海绵:采取上侧气泡为最大、向另一侧渐小的平行形式。以下边凸形式应视为中凹型套胶的第3种形式:a.胶粒密度:以胶皮下边的中点为圆心,中心密30颗/厘米2,向外渐疏至10颗/厘米2?;胶粒粗细:以胶皮下边的中点为圆心,中心粗、向外渐细;b.海绵边凸:海绵发泡以中心气泡为最小、向外渐大。上3种胶皮、海绵粘合成的中凹型套胶。中凹型套胶适于进攻性选手,拉弧圈球时,球与拍接触面大,拉球转得快。
【专利说明】中凹型套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乒乓球拍用中凹型套胶。
【背景技术】
[0002]正、反贴胶皮加海绵的套胶,此类套胶形成的乒乓球拍拍面任何位置:同厚度,同性能,没有区分防守型与进攻型套胶。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力图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凹型套胶。其特征是:a胶粒性能中凹:胶粒密度:中心疏10颗/平方厘米;向外渐密30颗/平方厘米(其示意图见附图1)。(国际乒联制定的乒乓球规则第2.4.3.1条:“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3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胶粒粗细:中心细,向外渐粗。b.海绵性能中凹:海绵以中心发泡气孔为最大,向外发泡气孔渐小。以下侧凸形式应视为中凹型套胶的第2种形式:胶粒密度:采取上侧疏、向另一侧渐密的平行形式(其示意图见附图2);胶粒粗细:上侧细、向另一侧渐粗;海绵:采取上侧气泡为最大、向另一侧渐小的平行形式。以下边凸形式应视为中凹型套胶的第3种形式:a.胶粒密度:以胶皮下边的中点为圆心,中心密30颗/厘米2,向外渐疏至10颗/厘米2 (其示意图见附图3);胶粒粗细:以胶皮下边的中点为圆心,中心粗、向外渐细b.海绵边凸:海绵发泡以中心气泡为最小、向外渐大。上3种胶皮、海绵粘合成的中凹型套胶。有益效果:中凹型套胶适于进攻性选手,拉弧圈球时,球与拍接触面大,拉球转得快。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4]图1:为中凹型套胶第I种形式示意图。图2:为中凹型套胶第2种形式示意图。图3:为中凹型套胶第3种形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5]本实用新型力图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凹型套胶。其特征是:a胶粒性能中凹:胶粒密度:中心疏10颗/平方厘米;向外渐密30颗/平方厘米(其示意图见附图1)。(国际乒联制定的乒乓球规则第2.4.3.1条:“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3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胶粒粗细:中心细,向外渐粗。b.海绵性能中凹:海绵以中心发泡气孔为最大,向外发泡气孔渐小。以下侧凸形式应视为中凹型套胶的第2种形式:胶粒密度:采取上侧疏、向另一侧渐密的平行形式(其示意图见附图2);胶粒粗细:上侧细、向另一侧渐粗;海绵:采取上侧气泡为最大、向另一侧渐小的平行形式。以下边凸形式应视为中凹型套胶的第3种形式:a.胶粒密度:以胶皮下边的中点为圆心,中心密30颗/厘米2,向外渐疏至10颗/厘米2 (其示意图见附图3);胶粒粗细:以胶皮下边的中点为圆心,中心粗、向外渐细b.海绵边凸: 海绵发泡以中心气泡为最小、向外渐大。上3种胶皮、海绵粘合成的中凹型套胶。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凹型套胶,其特征是:a胶粒性能中凹:胶粒密度:中心疏10颗/平方厘米,向外渐密30颗/平方厘米,胶粒粗细:中心细,向外渐粗,b.海绵性能中凹:海绵以中心发泡气孔为最大,向外发泡气孔渐小;以下侧凸形式为中凹型套胶的第2种形式:胶粒密度:采取上侧疏、向另一侧渐密的平行形式,胶粒粗细:上侧细、向另一侧渐粗,海绵:采取上侧气泡为最大、向另一侧渐小的平行形式;以下边凸形式为中凹型套胶的第3种形式:a.胶粒密度:以胶皮下边的中点为圆心,中心密30颗/厘米2,向外渐疏至10颗/厘米2,胶粒粗细:以胶皮下边的中点为圆心,中心粗、向外渐细,b.海绵边凸:海绵发泡以中心气泡为最小、向外渐大;以上3种胶皮、海绵粘合成的中凹型套胶。
【文档编号】A63B59/04GK203525255SQ20132066282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发明者】李锐志 申请人:李锐志

最新回复(0)